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1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要平等的交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框框下思考回答,是一种思维不能积极单于的被动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教具、学具之间进行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創新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2
[摘 要]:英语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英语教学本身不仅应该承担掌握语言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这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功能,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统一
一位教育界专家说,中小学教育多年来囚禁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牢笼里。长期以来,有人把高考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高考很难完整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甚至废除高考的言论也屡见不鲜。但实事求是地说,高考的关键不是存废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的问题。
高考最让人诟病的是其指挥棒作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应试教育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必然导致应试教育,也不意味着高考与素质教育的绝对对立。竞争性与选拔性是高考指挥棒产生重大作用的重要根源。高考作为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的手段,往往成为个人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第一次分流。事实上,这几年随着高考内容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简单地死记硬背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是很难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这也反映出高考与应试教育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同样,高考也不必然与素质教育相对立。从目的来看,高考的目标指向于为社会、国家、高校选拔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旨在为社会、国家和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旨在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从手段上看,高考作为连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既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成为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秉承社会与高校的要求,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引导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高考应该服从素质教育的需要或者高考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成败的简单逻辑,而是围绕着如何培养与选拔高素质与全面发展的人才,相互合作、互有交叉、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其实并不对立,但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实怪圈中,如何兼得?现在的老师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机械地比分数,个性太少,缺乏教育智慧。笔者认为教育应不断创新与回归,回归教育的本来:关注人的尊严,最大化地体现教育的力量。
二、集思广益,英语教学要在应试教育下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
1.我们的教学思想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指导学法,减负增效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就是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把外语作为生存工具而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终结目标,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学法、减负增效就是重点指导学生记忆单词、学习语法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惯用法,主要以自学的形式来学习、巩固基础知识,为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用听、说、读、写和谐统一的教学活动作为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
2.我们的教学原则是:听说领先,服务读写;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听说领先、服务读写就是把握语音是第一性的语言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听说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大量输入,在听说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面对当大教育环境中教学评估体制中,阅读和笔试是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测试形式的实际,要求将听说活动所巩固的知识在读写活动中输出。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就是遵循“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惯用法)――技能(听、就、读、写)――能力(口头、笔头输出运用)”这一客观规律,为建设语言能力大厦准备足够的建筑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科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
三、要解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的开放
基础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关键。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中与国际交往最直接的一个学科,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使命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开放,要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关注、研究国际英语教育的趋势,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联系工作实际,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2.课堂教学概念的延伸
英语学习是持久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外自学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堂教学是课外自学效果的检验。要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而且要在“四十五分钟”外抓落实。
英语学习具有社会化的性质,其过程超越课堂,超越校园,乃至贯穿学习者的终生。除参加各级各类学校的考试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可能需要学习英语。班级教学个体化教学模式的思想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自学。
3.教学活动中心的转变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英语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并非是将教师的地位与学生的角色进行简单的置换,而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将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更精确的细化和定位(沈畔阳、刘志亮,2007)。在教与学的舞台上,教师要善于当导演,让学生走上前台,由学法决定教法,教是为了不教。
4.评估手段的多样性
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质量观,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着重听、说、读、写的和谐与统一,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在培养能力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果。素质教育不是不抓教学质量,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素质教育所指的减负,不是减少应有的学习任务,而是在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明确学习目标,增大学习的有效含量,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我们要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与高考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丰富、教师素质的提高、社会观念的变革、学生及其家长理性意识、理性选择的增强等问题上,同时也离不开高考内部考试技术的不断提高、招生理念不断进步,是内外部环境逐渐优化的结果,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转变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德伟.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3
一、以能力为本位
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唯一标准,而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最终尺度。尤其是在以升学率论质量观念的指导下,语文教育质量也只能以获高分为最好,升学率成为教育质量的代名词,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已从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博闻强记已不是大脑的主要任务,一个人重要的不是他已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都已把教育改革的着眼点放在了培养学生能力上: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基于此,语文教师也要适应这种教育改革潮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教师明确语文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教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使学生从对语体的感受、鉴赏走向创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他们不仅善于继承过去,又能积极地适应现在,更能勇于开拓未来,成为21世纪成功的劳动者和全面发展的人。
二、弘扬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只有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我们在确立教学模式上,务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做到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终生受益”。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现行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理论的影响至深: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的语文教学,从50年代起到现在,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基本上采取的仍旧是逐段逐句读读讲讲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讲现代文如此,讲文言文则更甚。肢解课文已到了“碎尸万段”的地步!这种为适应考试命题特点而搞的分解式教学,如同解牛,它硬将本应生动活泼并且还需要丰富感情参与其中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犹如工厂生产线似的标准化操作,实在有违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初衷。
语文教师应毫不犹豫地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挥他们无穷的理智和永无休止的进取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塑造语文人格是主体目标。人格在语文教育中塑造、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又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一轮又一轮的良性循环,促进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语文整体素质教育具体实施到学生身上,是多元化的完善协调。但要具体到某一位学生,我们就必须视其个体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教育。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既受个体自然素质的影响,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所以个性是因人而异的。
基于此,教育目标不能只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应考虑个人发展的要求,而且,就是社会发展,也需要具有各种兴趣、爱好、才能、特长的各类人才而拒绝“清一色”。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整体素质教育时,不能只满足于共性的教育,而对“个性化”教育视而不见。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不能再用一个模子塑造本来就各具差异的所有学生了。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教育新模式,应该是发展教育,也就是加强基础,发展个性和特长。
四、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质
英格尔斯曾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同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设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现代化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必不可避免的。”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而这主要依靠教师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培育。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既光荣又艰巨,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素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语文教师素质的研究中,人们谈得较多的是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智力素质等。这些素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们一个个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支撑点。不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识、能力和道德修养还不够,还必须具备个性素质。因为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个性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他断言:“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可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关键是要培养教师的个性素质。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4
关键词:大学 素质教育 个性共性
很多人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含义呢?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社会在发展,世界也正在变小,正由以前的大大的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如何应对现在的这种形式,来迎接挑战,如何培养有素养的大学生与国际接轨都是我们的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只有培养出了有素质的大学生,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未来,所以,如何在高校中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代高校所要面临也是必须得解决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素质教育已经被提起了很多年,但都尾实行好,因为有些高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今的世界,没有了创新是寸步难行的,只有有了创新,我们才可以做到领先于世界,才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
很多人都会理解,高校的素质教育是比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要高级很多,其实这个是错误,无论是大学小学还是中学,实行的素质教育都是不会抛弃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做到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最开始,也是最主要的事要先学会做人,,只有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学生才算养成了一定的素质。从炎黄二帝开始至今,每个有建树的思想家,教育家都会以做人这个标准来衡量是不是个人才,所以说从古至今都把做人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如果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还算什么学生。就算你的学识再渊博,你都不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之人,不仅不能为人民服务,你还会为一己私利而害了大众。这样的学生不教也罢。学者学所以为人。”我曾记得我国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所谓教育,就是教人会做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认识字的人都看的懂,无论是什么时候的教育,都把做人归做为一点,就是做人,这个是目的,也是根本。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都把做人归做教育的根本,那学校为什么就不能想想如何教学生做人?只有学习了做人,人生才会得以升华,只有学会做人世界才充满爱,才能有益于这个社会。一个不会做人但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是一颗定时炸弹,只有在先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在来学取知识,这才是一个能造福社会的好学生。曾经有个实验,让一个教授挑选自己的学生来进行教育,他们所问的问题都不是说这个孩子的智力有多高,而是问的是:他的同学朋友对他的评价怎么样。”简短的一个测试就知道每个教育家心目中都有一个尺度,不是要自己的学生有多优秀,而是要自己的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
很多人都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打击个性宣传共性,其实这只是片面的思想,要想压制住大学生躁动的心是不可能的,在弘扬个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些属于大学生的共性。在该个性的时候,大学生就应该大胆的说出自己不一样的声音。在这个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社会,需要大学生的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我们不是不支持他们拥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们的支持是有底线,我们所支持的个性是不毁坏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为前提。也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不可能早就各个模板的大学生,拥有个性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也不能说素质教育就是弘扬个性,我们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一样,我们应该为他们制定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这将不阻碍个性的发展又不失共性的形成。
在除了重视个性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多人都只知道身体健康很重要,而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实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大于身体的健康,一个人要是没有良好的心理,再多学识也是白费,不仅帮不到人,而且还可能害人呢。所以在我们的高校教育中必须得建立一个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的课题,或者活动。只有具有身心健康才是一个完善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大学生。
结语: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就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而人才来自良好的素质教育。因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导致学校素质教育发生变革,最终必然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参考文献:
[1] 何秀成. 试论个性化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03)
[2] 衣俊卿. 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和出路 [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01)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教育 思想品德 改革与建议
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外,同时还必须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德育教师能够比较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的取得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有这样,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才算是真正的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1、点拨思路,在探索中闪烁智慧火花
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思路”的影响,良好的思路就像架起一座引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教师科学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校正路线,使学生立即抓住“课眼”,循序渐进。良好的点拨引导会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而且会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辐射延展,形成发散式思维走势,多角度、多渠道的去思考、分析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在启发思考,妙在适时点拨,巧在点拨中导思,把学生引向深处思考。点拨要“点”得适时,“拨”得及时,在学生思维“愤悱”之际,在思维最佳处突破,才能拨动心灵之弦,启迪智慧之火花。
2、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过去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拿着课本进行教授,这就使理论居多的思想品德课听起来抽象枯燥。而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满足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需求。例如,在教授“生活的多姿多彩,生命的宝贵”相关知识时,为了展现出生命在生活中的精彩与珍贵,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多媒体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绚丽。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思想品德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目标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的精力得到调节,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3、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新课改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的授课内容决定了它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此教师必须随时保持对每位学生的关心,着眼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举止,保证每位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都走在社会前列。
初中生正处在性格相对冲动、叛逆的青春期,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这决定了校方必须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这一课程,对学生们思想方面存在的误区和错误观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改进。这一必须性与学生的年龄、性格息息相关,但也充分说明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多是性格冲动的产物,而非学生品质上存在的问题。是以,对于那些存在思想偏激现象或对相关问题怀有困惑的学生,以及那些学习能力不高,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必须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
4、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展的步伐
在教学实践中,要敢于探索和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走出一条与时代相接轨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调动学生的趣味性,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不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努力开拓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规律。
5、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景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巧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师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6、呵护学生
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以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45分钟很重要,但课外也很重要,平时自己要多花时间。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早晚自己等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结:
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限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同r教师必须要注意,现代教学思想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的找到其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通过实践找到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保证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激趣 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贯彻教育方针、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尝试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德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介绍我国体坛名将为国争光,立下汗马功劳的事迹。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勉励学生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磨练意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以真挚的爱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从小形成一种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利于良好意志的形成。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备勤奋不懈追求优良品格的人。因此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成为小学体育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2、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爱。积极引导学生专心听课,踊跃发言,细心观察。要求他们主动,勤学苦练,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认真贯彻区别对待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讲求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调动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以促进对高中体育的爱好。重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创造,因势利导,为将来接受创业精神教育奠定基础。达到好学、乐学的理想效果。
二、重视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学习、锻炼的方法。
1、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它是促使学生自觉探索的一种动力,是成功的诱因。对中学生来说,具体的情节和生动的形式是诱发他们上课兴趣的引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开展的活动应轻松、有趣味,具有游戏的性质,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体验运动乐趣为主,寓教于趣,以趣激志。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录像等电教媒体,将技术动作分解、减速,进行动作分析、演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兴趣,突破时空制约,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参与”欲望。只有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爱好和强烈的愿望,才能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实践。
2、充分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育教学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愉快地被接受,才能被转化为脑思考、口表达,诱发学生进行新的思考与尝试,掌握新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发性和自主性,并给予学生以享受运动乐趣的机会,让学生在享受运作乐趣的过程中,真正体味运动的意义。
3、引导“参与”的方法。注意“参与”并不是放任自由,教师应在学生运作思维受阻时,给予恰当点拨;在动作练习发生偏差时,给予适时指引。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生存能力
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学生既善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能力是时代所趋。学生的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采用合作性比赛、游戏,既可使学生从中学习体育技能、技巧,增强体质,又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团队的力量,体验集体竞争成功后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全体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以及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世纪需要外交型人才。语言是交际的基本工具,高中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依据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用心,处处留意、多设问,多质疑,提供让学生“说”的时机,让他们讲设想,说动作,将内在的思维,用简洁、凝练的体育语言加以叙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进行议论、辩论,让他们从小养成畅所欲言,发表见解的习惯,以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在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思考过程用动作表现出来,将动口“说”与动作“做”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使他们能在未来生活、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四、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