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1
一、抓好开学的第一个新篇章――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适应学校环境的教育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在进入这个学校以来,我任多年初一年级组长,现在是分管初一学生的政教工作的一员,所以,我对初一的学生特别关注。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上来,转换了一个新的环境,由亲人常在身边照顾和管教变为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了: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水、打饭、整理内务等;学校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大部分的同学也是新的,一切的感觉都是新的。面对这样的新生活,有的学生好奇,也有的苦闷,有些甚至彷徨。我校有一个习惯,就是初一学生在没开始正式上课之前进行新生适应新学校的训练,而我就在学生进校的第一个晚上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学校的布局、学校的一些日常生活要求、安全和卫生以及其它的一些注意事项等的教育。此外,我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第一时间去到学生的宿舍指导学生怎么样整理内务,然后就去到食堂指导学生怎么样排队打早餐等,这样使学生早点了解学校和生活规律,解除了对学校的陌生感,更容易适应学校的新生活,也让他们尽快地、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刚好在去年我当班主任的班级里刚好就有一个新生何某,到上课时间了,他还没进教室,后来过了约20分钟左右,他才慢腾腾地来到教室门口:“报告”,我点头示意他进来。下课后,我就找他了解情况,他满脸通红而且在流着眼泪对我说:“老师,我还没吃饭,也没洗澡”。我说“没事,现在我带你去我宿舍吃饭吧,下自修你就去我那里洗澡就行了,不用担心”。后来我了解到他是从另一个县的乡镇中学转回来,父母离了婚而且各有各的家庭,他是寄养在一个亲戚的家里长大的,没有父母的教养,没有亲情,没有同学,很胆小怕事,不敢去食堂打饭、打水,在学校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中等,接受能力较强,但入到我们学校后,有一种害怕感,其实是缺乏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当晚我就找来一位同学做为他在学校里的向导,带他去打饭、打水等,这样,我很快就从这个同学的脸上看到他的笑容。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居班上的前列,当学习委员。
二、开展帮助初一的学生树立和培养自我意识的活动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它是人通过实践活动、社会的交往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所以,我认为初一学生首先要注意自我意识的培养,如果不注意自我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容易会走岔路,教育也会走入误区。
三、初一学生心理协调能力的培养
初一学生还有一个心理协调能力的问题,中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但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加油站。我们教师只能给他们加上最好的油,好让他们日后腾飞。初一学生的心理协调问题,体现在对环境的改变,班级的不同,同学的变换,教师的新面孔,课程的陌生,身体上的变化等等。来到新的学校,视野开阔了,上面说的问题也来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的成绩会迅速下降。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 新学期来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很好地、很快地认识新学校和新老师,给他们以信任感和安全感;让他们明白,这学校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老师是他们的好老师,能让他们在这里很好地学习,可以让他们顺利升上高一级的学校。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就容易把心理协调好。其次,就要解除对新增加的课程的恐惧。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是在初中才开设外语课,而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就是它。还有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也很陌生,如何学好它们,学生心中可没有底。所以他们面对这些新课程,既高兴又害怕。对于他们的一些好奇的询问,老师应该讲究方法去回答。但关键的是让他们消除害怕心理,引导他们把求索兴趣,放到追求学问上去。做到这样,那大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会消除。另外,要注意学生的一种放松心理。因为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生的复习是很紧张的。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一种放松的愿望:管它,反正还有三年呢,放松一下吧。结果是不言而喻。成绩下降啦,上课开小差啦,拉帮结派啦,甚至逃学啦,打群架啦等等。多么可怕的后果。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学科特点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到:“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可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已经是现在地理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初中地理的教学与学科特点分析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方法,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长期占据教育的主导,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也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进行枯燥的教学。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很多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计算经纬度、说出某地的气候类型、计算两个位置的距离,但是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却十分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对地理形成正确的认识。
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学科知识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对于培养学生生活方面的地理意识存在很大的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变地理教学观念、方法已经势在必行。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希望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地理和生活相结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或触手可及的问题进行结合。让学生发现地理学科对于认知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意义,生活和地理的紧密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的实用性、改变对地理属于“副科”的错误观念。
2.突出地理的实用性
如上文所述,地理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是体现地理实用性的最好表现。不管是每日的天气预报、工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无不和地理知识相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内容和地理教学进行有机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更易理解地理知识
笔者在教学时发现,由于地理内容,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很多知识十分抽象,加之计算量大、分析内容较多,常常会使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知识,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如果教师和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应付”地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倘若将生活实际问题和地理知识相结合,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建立生活化情景
我们都知道,情景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地理亦然。将地理学科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和笼统的概念通过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建立生活化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在引入地图的知识前,教师不妨通过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开始,引导学生对地图产生学习兴趣。诸如本市(县乡)的地图,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到学校或自己家的位置,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深入学习和了解的兴趣。
由于生活化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耳熟能详,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主动思考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结合热点问题
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不仅可以让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丰富和学习地理知识也有着显著的效果。诸如“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学生掌握亚洲的经济发展、东亚、中东、东欧乃至西欧的地理状况、经济发展、文化差异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为什么要途经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就是最好的引入点。
3.投入生活实践
地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于生活,这也是地理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的最根本原因。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充分、有效地通过生活经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解决问题。比如,在利用指南针或树冠来辨别方向、调查本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都是结合生活问题来进行地理教学,在实践中感悟地理,在地理中认识生活,达到将地理和生活相结合的结果。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地理更是如此。将生活融入地理,让地理贯穿生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觉地理不再陌生,对于感悟生活、热爱地理、顺应新课程理念也有着重大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处于蒸蒸日上状态,初中教学科目不断增多,地理学科成为检验和衡量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学科。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限制,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时间和效率得不到保证,因此,初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思考和探究,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和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与现代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存在很大弊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作用被忽略,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导致地理课堂死板、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锻炼,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新要求,全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探究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和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新知识和新能力,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展示学习主体地位,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我们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课为例。在这节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即完成导学案,其主要内容如下:1.勾画出教材中多种定义,并把重点定义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2.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辅导教材制作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表格,分别标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植被特点等。3.思考问题: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理解不同季节,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变化,以及不同气候的地区之间有什么区别;结合资料总结,气候变化和异常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会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积极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学生会将自己的导学案分享和交流,彼此分享经验和心得。学生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方式,会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为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二,实现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提出生活化地理教学,即把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因此,地理老师要深入挖掘地理与生活的衔接点,把日程生活中的实践引入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学习的距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多变的天气”一课,在这节课的教学导入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肯定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对这个节目很熟悉,但是有谁注意过天气预报中涉及哪些方面呢?”紧接着利用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并对天气预报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回忆本地一周内的天气如何,有哪些变化,对天气的不同变化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我以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了解天气变化和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地理学科教学的亲切感,让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第三,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大篇幅地讲解概念和定义,学生不断吸收知识信息并存储在大脑中,掌握大量地理知识和信息。为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地理教师除了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传授课本知识的任务之外,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开展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机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条件。
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一课后,学生对我国的水资源的了解更为深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课外调查任务:根据全班学生的居住地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本小区和附近社区的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看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和是否存在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水资源,等等。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成表格或者是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这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需要不断优化,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和有效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地理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地理教学最佳化。
参考文献:
[1]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1).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4
分析当前地理教学困境的成因,并从多措并举提升师资建设水平、多元投入改善地理教学条件、扎实抓牢地理教学改革工作、有效拓展地理课外活动空间等方面,研究地理教学困境的对策,以助推地理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地理教学;困境;教学效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容易面临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可以看出,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改教研以及教学空间等息息相关。本文研究当前地理教学困境与对策。
一、当前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地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与多个方面因素有关,作为学校管理层及地理教师,要细致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1)地理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部分县级以下初中学校,地理专业师资力量的配备相当薄弱,很难做到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都是地理专业出身,有些学校甚至一名地理专业出身的教师都没有,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地理教学工作。甚至有的学校将地理学科教学岗位,当作照顾年纪较大、身体不好人员的岗位,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些影响。
(2)地理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有些学校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教学投入,但主要用于教学场所建设、塑胶跑道添置等方面,而对地理教学所需的一些演示器材、教学课件却投入不足。
(3)地理教研改革不够深入。在部分学校,语、数、外等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地理、历史等学科平淡无奇。平时的教研活动局限于读一些教研文章,做一些教研记录,而更有价值的示范课、观摩课则开设得较少,没有创造更多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机会,导致地理学科教研力度不足。
(4)地理教学空间狭隘封闭。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局限于课堂、受制于教材,没有将地理教学活动向学生的生活延伸,也没有将地理教学空间向课外拓展,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地理教材、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而狭隘封闭的教学空间,也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二、补齐短板,夯实措施,有效推动地理教学工作开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学校及地理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缺陷,推动地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1)多措并举提升师资建设水平。一支业务精湛、有敬业精神的地理师资队伍,是地理教学工作走出困境的基础与保障。各学校应当强化地理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坚持专业对口之外,还应当强化在职教师的培训与素质提升。无论是否地理专业出身,都要制定岗位门槛标准,通过跟班学习、在职培训、在线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地理教师走出去充电。在校内建立激励机制,让广大地理教师勇于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履行地理学科教学职责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多元投入改善地理教学条件。各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一定要做到均衡,做到有所侧重。特别是地理等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学科,更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投入。例如,在每学期的教学投入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购置地理教学演示器材、添置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保证地理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学校要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同时学校也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为地理教学条件的改善创造更好的条件。实践证明,只有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渠道,才能够在短时期内尽快改善和提升地理教学条件。有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演示器材和信息资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就能如鱼得水,学生的地理学习也会更加投入。
(3)扎实抓牢地理教学改革工作。教研是影响地理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教师要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地理学科教学研究中。首先,要经常阅读地理教学刊物,上网浏览地理教学网站,汲取地理教学改革第一线的各种精华经验,为自身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奠定扎实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应当经常组织各类观摩研讨活动,在校内形成浓厚的地理教学研究氛围,还要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有条件的还要到重点学校跟班学习。此外,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还要做到统筹安排,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活动的方式、内容要纳入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学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4)有效拓展地理课外活动空间。首先,将地理教材中涉及学生生活感知的内容单独提炼出来,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生活感知,寻找生活中的印记。无论是自然地理风貌,还是人文地理影响,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充分感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的理解。其次,针对一些社会关注的地理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例如,针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流失问题、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本地区的地理现状、发展趋势具有清醒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地理教学困境的成因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教改力度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息息相关。各方面应当加大工作力度,解决这些问题,助推地理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面对当前地理教学的困境,地理教师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创新与探索,逐一突破难点,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张苏琴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黑埠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自主;创设问题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和发展为核心理念,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为学生所用,可以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并终身受益。结合初中地理这门实用性比较强、和现实联系密切的特点,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自主分析、探究、合作、自主总结的过程中去学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吸收”的转变。本文从实现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主要手段――问题提出的几个有效步骤入手,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一、地理课有效教学问题涉及思路
一个问题提出的主要步骤可分为:(1)紧扣课本,选择合适的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即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环境,提出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问题,让学生乐意参与问题的分析和探讨。(2)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地理问题情境创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要把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导到所学的地理内容上。(3)结合问题本身,总结所用的知识,对知识进行体系化阐述。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回答,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分析,通过一些对地理基础知识及理论知识体系的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来解决问题。
根据提出问题的步骤,教师是问题设计和提出的主导,教师起到辅助指导和引导,学生是问题分析和解决的主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充分体现知识的多元化,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去延伸学习内容。
二、地理课有效问题提出办法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提出的原则主要有:(1)适度性原则,即教师在进行问题提出时,一定要结合知识本身,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过于复杂,太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调动,过难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因为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往往知难而退,不愿意去面对和过多思考。(2)诱导性原则,即在问题提出时,要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悬念,对学生的原有认知进行一定的冲击,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层次性原则,即一个问题往往由几个方面组成,教师应以从易到难的层次深入式来进行提问,过渡要衔接,要遵循这个方法,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处于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的状态。(4)趣味性原则,即新颖、生动的问题提出,并结合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和认知规律,以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时代性原则,即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周围不断发生变化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现代气息的问题中感悟地理的实用性。(6)开放性原则,即教师的问题提出,不仅仅是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更多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利用社会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分析解答,并且答案也不一定具有唯一性。
通过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对教师及地理学科本身都有新的、积极的评价,最主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会形成一些更好、更新的教学观念,会有更多的问题提出方式的出现,从而使地理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彻底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香.新课标下初中生地理兴趣培养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51-0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初中地理新教材在编写上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课程理念,呈现出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特点。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就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以此创建出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焕发出地理教学的勃勃生机。
一、活力之源——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生对许多学科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形形的自然奥秘,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天上地下的不解之谜,不同的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都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受中考升学的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将学习重点转向中考科目,却轻视非中考类学科,把地理等学科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既不利于地理学科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要焕发地理学科的生命活力,首先应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地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范畴。它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性。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无论对今后的终身发展,还是对当前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正如《地理教育国际》所指出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笔者认为,让学生从小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必须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以具体的祖国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人文活动等地理事实为依托;要进行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也离不开地理知识和具体的案例。可见,地理无论就其学术价值还是实用价值而言,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二、活力之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因此,如何打造有效、高效、长效的课堂就成为了每一位教师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永恒主题。
1.有效教学即教学有良好的效果。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体验。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平衡协调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形式上是课堂内容的活、教学模式的活、活动情景的活和教学方法的活,实质上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活,学生学习智慧的活,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和课堂互动生成的活。“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只要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良好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高效教学即教学有较高的效率。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旅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高效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即教学信息量与学生内化建构的最优化。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桥设阶,铺石修路。梯度的大小要以能不断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热情和欲望为标志,做到由平到陡、由低到高,拾阶而上,循序渐进。只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就能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高效教学并不排斥升学率,但升学率决不是高效教学的全部,一味追求学生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决不是高效教学。当今,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升学与素质发展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应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3.长效教学即教学可持续。体现在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发展,这取决于教学是否有持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新课程为地理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地理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因此,地理教师要赋予地理学科全新的面貌,让学生充分领略地理学科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体验“有用地理”和“生活地理”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问题中学会学习,促进地理的长效教学。
三、活力之巅——生成初中地理教学的艺术和魅力
1.让学生喜欢教地理的你。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很可能首先是喜欢教地理的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改善者。课堂教学是包容而丰富的,它不是让学生激动一阵子了事,而是在激活情感之后,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领略到深层的教益或思想的警策和哲学的启迪,并进而运用形象的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索空间的奇妙、辨析社会的纷繁……当科学、艺术、人文在地理课堂融会时,思考事实、明辨事理的地理思辨之美就会凸显。
由于每堂课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的每堂课都应是丰富而发展的。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魅力正是在处理活生生的情境中得到展现。课堂的各种生成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平静;当学生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失去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自信。教师应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意;从学生的表情变化中觉察情感;从学生的交流中悟出思想。教师要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在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擦出生成的火花。教师要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体验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情感。
2.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地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建构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内化情感。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要想让学生喜欢你上的地理课,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和上课,做到教学设置个性化(如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便于不同层次学生回答;作业要分层布置,供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等),教学内容生活化(比如邮政编码的设置、各地汽车牌照的规定、地域化商店招牌的命名等),教学手段信息化(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图片、图像、网络技术的运用等),教学过程的互动化(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等),教学评价多元化(如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评价形式可以是纸笔测验、实作、调查报告等)真正让学生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总之,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笔者坚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同样能承载以人为本的生命关怀,同样能提高学生主体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