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
初中地理课堂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下是学校中的弱势课堂,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需求不足,课堂中问题行为多、学习效果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想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事实上我们却看到这些教师工作得疲惫辛苦,课堂里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为他们陷入了一种强化误区――忽略恰当行为,而关注不恰当行为。
强化是任何能够影响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出现而提高,这类强化是正强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消失或移开而提高,则为负强化。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者倡导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旨在探明学习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刺激,准确地解读行为。根据行为分析理论所揭示的行为原因,正确操纵强化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管理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操纵强化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实现。课堂管理的操纵强化策略,主要是指强化形式在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管理上,主张通过表扬正确行为,来制止捣乱行为。具体的做法有:
1.学期开始时对制度的清晰正面阐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期开始时,教师要制定清晰明了的课堂规则,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不应该有哪些行为(实际上学生也希望了解)。
只要有可能,对行为的定义和指导应该用正面的词汇来陈述。当大多数定义陈述的是学生“不能”做什么时,那么教师、学生所关注的中心是那些不恰当的行为。当定义陈述的是学生“能”做什么时,教师、学生就会倾向于关注对恰当行为的强化。对于每种不恰当行为的规定,教师要尽量列出三种相应的恰当行为,因为这有利于对学生创设一种正面的、肯定的引导,以强化正确的行为。如在开学伊始第一节课,我会要求:上地理课要带齐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上课时书本摆放:左书右图;教师画板图时学生也要跟着画,每节课上的版图是上交作业的一部分;作业要及时交,完成好的在其个人千分考核上加分等。
这些规则的制订和实施强化了课堂中的正确行为,使课堂气氛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样做虽然这往往需要延缓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精神投入,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做好这一点,以后的课堂管理就可以少费工夫,学生有问题行为出现后对教师的批评能心服口服地接受,确立了教师的引导地位,也可避免师生冲突。
2.先表扬后批评
先表扬后批评的做法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只要我们先对学生的部分闪光点给予肯定,学生的优点得到正强化,也赢得了学生的心,然后,再批评学生的缺点,这样学生一般都愿意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会好,错误行为自然会减少。
另外,当你要批评某种不良现象时,要相应地先表扬其相对的行为。先表扬对学生正确行为给予强化,也让被批评对象知道教师对事不对人,减少其抵触心理。例如,上课铃响后,学生才忙于找地理学习用品,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但有个王同学就每次做得很好(目标行为),因此我就在班里表扬王同学(提供刺激物),并让他介绍经验,原来他每节课后不及于下位休息,而是把上节课用的书理齐收好,把下节课要上的书找好后摆在桌上后再去做其他事,前后时间不超过30秒。于是其他学生觉得很受启发,也跟着这样做(目标行为增加)。
3.以静制动
为了增加和保持学生的恰当行为,学生们应该在他们做出期望的行为时受到强化,而不是当他们做出错误行为的时候才得到关注。研究已表明,当学生们的恰当行为受到强化时,他们将会更加频繁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如果学生得到最多关注的时刻是在他们做出不恰当行为之后,那么很快他们就学会要故意表现得更差,以便得到更多的关注。因而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自然会重复发生。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学生,批评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兴奋剂(特别是地理教师这类小学科教师的批评),后来我决定对此加以有意的忽视,冷眼相对,引导教学继续进行,学生的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因为达不到目的而趋于消退,这达到了负强化的目的。
二、强化教学策略――及时反馈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也容易很快失去兴趣,人们俗称“三分钟”热度。如何维持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是初中地理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及时反馈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反馈,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上的进步,已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得到肯定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适当的缺点与不足的反馈,使学生从中明确自己的差距,受到鞭策。反馈的方式,可以直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进行。
外国学者布克与诺维尔的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作用。他们令两组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与正确性来做同样的练习(减法、乘法、写字母、找出课文中的外国字),连续试验75次,每次30秒钟。在前50次练习中,对甲组增加三项诱因:知道每次试验的分数;试验期间不断予以鼓励,督促他们努力去做;把所犯错误加以分析。对乙组则无这些指示。练习50次以后,两组指示对换,对乙组增加上述三项诱因的指示,甲组则取消这些诱因。结果表明,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在后25次练习中,甲组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
强化策略既是课堂管理策略又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只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30~33
2.胡继渊,沈正元.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5期
3.陈卫萍.强化策略在学生行为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6-1
4.[美]Gary D Borich,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Fourth Edition)[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2
1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1.1教学本身体制的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读学生群体十分庞大,也就导致学生的就学压力很大,加上我国一直都是采取应试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初中地理考生缺乏对其教学本身意义的认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认为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了,不会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间长了也就会使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这种模式的后果往往就是老师只一味的传播考试知识,学生只用像容器一样装下知识就可以了,渐渐地失去了知识本身的创新和教学的意义。
1.2地理教学老师的问题
相对高中而言,初中的教学压力较小,而这往往给地理老师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说不需要讲解太多深层次知识,只用将书上原有的知识点给学生简单讲解就行了,但又因为教学时间的要求,使得很多地理老师的授课出现知识点重复现象,加之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听多了也就逐渐失去听课兴趣。
1.3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对着书本给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在底下认真听课,并且记下老师所说的一些重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追求所谓的“静态”效果,认为老师讲课时学生必须安静认真听课,不要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课,长久下去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学生的疑问没有能及时解决,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会突然想到有不懂的问题,而课后大多学生都会遗忘之前的疑问,这就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有就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因为听多了人会累,这些都与“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思想相悖,长此下去就导致我们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越来越肤浅,知识面越来越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只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到相应的变化。以下笔者就改变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2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
2.1提倡个性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性,学生也是一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个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不仅如此,更要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倡个性化,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正处青春期阶段,活泼好动也是他们的本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属于“静态”,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这无形中就压制着初中学生的本性,使得学生心中的那种探索好奇的心完全消失。所以我们必须提供多样式的教学活动,比如先让学生自己上去讲课,讲完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并补充,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而表现一般的应鼓励,这样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通过演讲、辩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2.3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
与其整体对学生讲授一些长篇大论还不如针对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地理情况进行分析讲解,更多的去学习一些对生活有帮助的地理知识,因为从身边寻找地理素材有利于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2.4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的教学也是一样的。课堂教学原本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为中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的绝对权威性,课堂上只有老师说话的份,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十分沉闷,也就容易导致许多学生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渐渐的就是去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所以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不仅要有老师的参与,更应有学生活动的地方。
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就需要认真做好每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不断加强学生的参与力度,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道秀.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四川绵竹,2011(3).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3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
课堂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它是影响课堂管理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
1.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收获的。试想一下,当你在课堂上度过无聊、乏味的45分钟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消极行为正是由于教师授课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地理教师要多在研究教学上下功夫,要充分展现地理教学过程的魅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
2.转变教师的角色。许多教师对自己承担的角色在认识上有所偏颇,他们所想到与做到的,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纪律的管理者。但是,教师首先是学生的榜样、朋友与知己,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保健者,是处理教育情境中人际关系的专家。课堂教学是涉及师生之间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因此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取决于他对自己和学生地位的意识,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采取何种方式对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改革课堂学习评价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心理活动的制约。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要全方位多层次地用激励措施来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都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评价的分寸、尺度、视角,使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可采取以下一些评价策略。
1.转变评价理念,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发展的评价观不仅注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同时还注重学生心理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为此,教师要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既要正视学生当前的知识、技能、智能和品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又要放眼未来,去挖掘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争取到的新发展,给学生希望和力量。教师应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用积极的态度、言语、眼神、体态等非正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做法,给予每一位学生期望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中,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合作参与,得出了众多的答案。尽管某些解释不尽完全合理,教师也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表扬他们肯动脑、勤思考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丰富评价内容,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地理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表现在众多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单一领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重视地理能力的评价。如果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难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伤害。“后进生”就是不正确的评价造就的。
例如在教学《南极洲》中“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时,可首先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①南极洲煤炭分布图及煤炭储量;②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③南极洲景观图片;④南极洲气候特点。接着,让学生利用上述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已有的信息以及从合理性、完整性、新颖性等方面表征了已有信息,从而评价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方面的水平与差异。
三、重视隐性课堂管理的策略
当然,没有一个课堂不会发生问题,特别是初中地理课堂,这不容回避。所谓隐性课堂管理策略是指教师对于课堂中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课堂常规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性的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管理活动。它是课堂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具有灵活性、高效性、艺术性的特点。课堂隐性管理的策略多种多样,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最常用的策略有表情示意、走动示意、手动示意、变音示意、提问示意、兴趣示意等。总之,这些方法都应在不影响或几乎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同时进行,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自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地理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89-01
学习地理知识常常被人误认为死记硬背,其实地理知识的学习更着重于理解。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一、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主动观察。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因时,因地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对学习过的内容的一种应用或复习。使学生再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可玩,或娱乐性的问题或活动。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师生都能无拘无束、共同“自由呼吸”的亲切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二、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大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抓目标导向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编好教材,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抓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巩固,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项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效率 教师楷模性 教学方法
地理,一门体现学科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但却常被忽视掉它的重要性。若想学好地理,你不能说我只学地理就行了,因为和地理相关联的学科有很多,比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历史等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经过了时间的流逝与洗礼才形成了现今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老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之中,不仅要传课本之道,还要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不可以关起门来搞题海战术;对于学生们来说,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各门知识,严格要求自身不能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要知其所以然,做个全面发展的高级综合型人才。
一、老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
老师作为学生们在学习的漫漫长途上的布道者,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力求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我知道,我们普遍有一个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在初中阶段,地理只是作为一门不大重要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主科,并且会认为像地理这些文科类的副科只需要在考前一星期冲刺一下就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与排名了。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观点。地理学科同样是一门主要学科,并且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很强,而且它是作为文科中比较偏向于理科类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不是靠你在考前背诵就能拿高分的。试问你能只是靠背诵就把四大洋的经纬跨度给记住吗?你真的能不理解而只背诵就把印度雨旱季的风向给记住吗?那你能理解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吗?它能怎样影响印度的水旱灾害吗?你能不理解而只背诵就可以完全活学活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判断气候类型吗?我相信,不能。所以,老师在开始向大家讲授地理课程之前,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串串问题的反问来提醒学生们重视这门学科,而不要妄自菲薄力劝学生们不必在这门课程花更多心思。因而老师若能做出重视地理学习的好榜样,做个好楷模,必然会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也就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而把地理这门课程学好。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建趣味地理课堂
1、创新科学教学方法。曾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作为一名光荣的初中地理的授课老师,对于任何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方法我都会去努力尝试。我会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们对我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为了理解知识而听课,其实说不定早被那繁复的经纬度和气候给整垮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会使用常规的讲课、幻灯片放映这样一种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之外,我还会尽量把我的地理课堂搬到生活中去。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三要素的时候,我会把学生们带到他们所熟悉的学校校园中,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丈量校园的围墙及不同建筑物,记录下相关数据后,讨论亲手绘制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们换了一种上课方式之后,心情格外轻松,学起东西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学校平面图的绘制,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真正懂得地图基本要素存在的必要性,真正理解地图三要素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更用心学习了。
2、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做这个课题的研究,是因为地理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的基础学科,我旨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达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之中,他们会发现不断地需要得到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的支撑,老师们鼓励学生们去探究清楚这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或查阅资料,或与老师探讨,进而增添学习的乐趣,体味破解难题的快乐。比如:学习自然资源的时候,丰富的煤炭资源是远古时代的树木、动物无数年深埋于地底下,经过化学反应而生成的,那么这个过程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是什么样的物理原理使得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分布于不同深度的地底之下?只是与物质的密度相关吗?如何测算这些自然资源经历的年代?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相关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相关知识了。由此,学生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得到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是可以相互促进与理解的,认为有些学科不重要不需要怎么学习这种观点是非常狭隘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的教与学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里,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不能够缺位,而学生们对老师的教学成果必须充分尊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从老师作为学生们的学习上的带头表率作用谈起,再到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和后来的学科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的探讨,都提了自己的建议,也分享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参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莉敏.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6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展示内容: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
教师活动:配解说词: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学习时出现问题
导入新课中,学生不注意聆听观察,启而不发,上课无精打采,还有说小话的现象。并没有达到启发兴趣的效果。
自主参与、展示内容
1、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2、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4、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讲解。
学习时出现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自学相关内容。
但大部分学生不自觉看书,左顾右盼,不讨论,不交流,坐享其成,等着老师给出现成标准答案,导而不行,并没有参与到真正的课堂主动探究学习当中。被动学习显而易见。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互助探究体验发现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利用课本图1.3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出示教学地球仪。
要求全班交流,师友互答解疑。但学生互而不动,只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明显的被动接受性学习。
【分析问题】
1、从学习动机来看,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各方面学习表现出积极性,使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但是也容易使学习流于肤浅和表面。学生兴趣爱好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稳固性和深刻性。上面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不纯,缺乏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导致学习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2、从学习策略看,学生没有系统地研究学习策略,也没有开展更多的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也没有重视学习策略使用。这就不可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地理的学习。也不可能有对地理知识更具体,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所以课堂学习效果明显差。
3、从学习能力分析,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初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许多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认识。不具备读图识图能力,就无从谈起课堂上的交流互动。
【指导措施】
1、我们教师应注意适时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广泛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各方面学习表现出积极性,使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但是也容易使学习流于肤浅和表面。而专门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深入某方面的学习,但也难免使学习陷入狭隘和片面。因此,教师应注意适时地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学习兴趣。一般说来,较好的是先有普遍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专门的兴趣。
2、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渗透。我还学习到学生的学习策略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学生们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逐渐形成的,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这些策略它要逐渐形成,学生使用这些策略的能力,也是逐步提高的。,应侧重于让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即地理的知识目标;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案例进行灵活运用,做到提高答题能力和促进地理思想和价值观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文化素养得到发展,这应是转化学困生教学策略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