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1

一、砥砺教学细节应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

[片段一]体积概念教学片段

我有幸听到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其中体积概念的教学,教法细腻,别具一格。这位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步:使学生理解“什么叫空间”。先让学生拿出抽屉里的书包,用手触摸抽屉里,感受抽屉里有空间;再让学生把书包放回课桌里,用手触摸,感受抽屉里有一部分空间被书包占据了,原来的空间变小了;最后出示一只空的量杯,慢慢地往量杯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得出量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空间越来越小。学生在饶有趣味的触摸和观察中,对“空间”这个抽象的词语充分地理解了。

第二步: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空间的大小”。老师出示一个装满面团的盒子,然后,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揿到面团中,有一部分面团从盒子右面上的孔中挤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探索思考,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踊跃讨论,得出被挤出来的面团的大小就是小长方体木块所占空间的大小,最终概括出体积的概念。

[思考]本例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这一定义的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教学空间的大小,先静态的——让学生感受拿出、放入书包的空抽屉的空间大小,再动态的——让学生感受往量杯里倒水,逐步感受空间的大小;教学体积的概念,由挤压出的面团形象感受……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十分细致,使此细节犹如竹笋,随教学的展开,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从而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二、砥砺教学细节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特征

[片段二]长方体表面积教学的引入

笔者曾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的引入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面,紧接着出示六个长方体立体透视图,要求学生按要求把各面描上阴影(如右图),接着指出围成各个面的边,说一说各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再进入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教学……

[思考]数学学习历来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其实只要教法得当,同样可以带来生动有趣的效果。

你瞧,这一细节教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学生在描面时的认真劲儿,回答问题时的踊跃气氛,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生动活泼啊!当侧面描好后,长方体的六个面借助“透视”准确而又鲜明地显示出来,从而架起了一座从形象到抽象的桥梁。

三、砥砺教学细节应动态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 转贴于

[片段三]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已经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老师这儿有两道题,请同学们练一练。

幻灯投影出第一道题:用分数表示右图1-4中的阴影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4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5。

师:刚才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 表示,现在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生1:用 表示。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2份。

紧接着教师又在图5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6。

师:这时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呢?

生2: ,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4份。

师:对!回忆一下这幅图前后变化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阴影部分的大小始终没有变,但所表示的分数却变了。

生4:我发现同一块阴影部分,既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还可以用 表示。

生5:我发现了 = = 。

师:真聪明!同学们所发现的,其实就是分数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研究。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43-01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帮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情境教学成为丰富小学生语汇、发展小学生语言的极好途径,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

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我们只有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无拘无束的飞翔,才有可能培养和发现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的萌芽。作为教师就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配有色彩缤纷的插图,图与文的内容是相通的,一幅图往往是表示课文的某一片段,甚至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借助插图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运用图片展示再现情境时,教师加以指导和启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角色表演,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伟大感到骄傲。”那便是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候,学习效率自然理想。语文课堂上若运用角色表演便可达到如此境界。小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比较强烈,如果让他们如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己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就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最能动人情感,它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所以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用富有感染性的乐曲,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优美的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使他们迅速进入一个和谐、优雅、静美的境界,优化他们的学习环境。运用实物,创设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适当的实物展示便能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便如教读《称象》,课前让学生到电脑室,让他们认识一下电脑。实物展示已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它们,有了实感体验,学生就更好地理解课文,上课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但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3

1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投影、录音、电视、VCD等媒体,“声形并茂”地刺激学生感官,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等缺点。比如《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师很难运用语言来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地了解了地球的公转轨道是美丽的椭圆,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看了演示,学生不仅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优美轨迹所折服。多媒体授课中,直观、生动、动感的优势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突重化难 提高质量

地理课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对传统教学中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更为方便,可以采用加大或变化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将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核心词语用醒目的颜色突出,加深学生印象。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3 利于反馈 便于交流

传统的地理教学内容最后是布置学生作业,学生在课后进行完成。这样一方面不方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另一方面练习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多媒体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反复性练习,形式多样性。这些新颖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利于查漏补缺。

4 化静为动 培养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

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4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取代的。作为直接耕耘于中学地理教育阵地的每一位成员,在目前“转轨”阶段地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面前,再不能永无休止地怨天尤人、消极悲观和无视现实地盲目抗争,也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涉及的教育本身和社会各方面深层次的问题都完满解决后,来自然而然地走出困境,而是应当积极、理智且勇敢地闯出一条新路,首当其冲地从困境中“突围”出去。这就需要站高望远,在全国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认识到原来高考科目的设置方案,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在高考已取消地理达数年之久的负效应面前,我们在积极多方争取国家尽快地出台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高考新方案的同时,也决不能把地理教育的命运只附着在高考这一棵树上,而是应当面对现实,充分利用高考不考地理的“松绑”机会,在认真总结过去地理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教育、教学形势,适时地抓住获得生机、发挥优势的各种有利因素,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由衰转兴。

二、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

近年来,拟订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地理教材改革的步伐很快,今后还将继续改革。要适应这一变化,广大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使地理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标准。 教师要特别重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各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它们所处的层次和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实施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理教学的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目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研活动应注意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教学时能够力求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和总体控制,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和地理教研员,要及时发现和推广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努力牵线搭桥,沟通信息渠道,提供条件,达到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提高的目的。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创造良好的地理教研环境。要加强和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形式。应在备课、讲课和评估诸环节上制订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实施方案,以引导和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三、围绕素质教育的主题,积极开展地理教学改革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5

1.背景和意义:在学校统一进行“四环节小组互助”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改研究环境下,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优良品格的形成。

2.概念与内容: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小组互助”就是以班为单位,按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组建以4-6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明确组长、组员职责,确定组内学习互助目标。教师组织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作用,使之成为教学管理单元,实现学生组内互助,组间竞争。

“四环节”即:“读读---议议--讲讲--做做”四个环节。“读读”预习质疑,“议议”合作探究,“讲讲”展示延伸,“做做”精练巩固,教师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合理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课堂模式构建及应用

(一)、地理课小组分工

在学习小组中一般由小组长(1号)承担组织开展小组学习任务;副组长(2号)协助组长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形象代言人(3号)在小组学习讨论结束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发言,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阐明本组最新颖、最突出的见解。记录员(4号)承担小组各成员发表意见时做好记录的任务。

(二)、地理课堂“四环节”

1.读读:本环节是教师在吃透大纲(新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前提下,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由易到难的问题和训练题目,精心设计出预习稿。学习新课之前,学生要专门拿出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预习,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预习,要找出难点和疑点。通过做预习稿,进一步巩固知识,一般用15分钟预学。为小组“议一议”做好准备。

2.议议: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动手解决,可以通过自我研究、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解除困惑,提出本小组的质疑,也为班级的展示交流、质疑和教师点拨打好基础。本环节约10分钟时间。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水资源“议议”环节中,老师提出疑问,在课本和地图册中哪些图能够说明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怎样解决?学生讨论、展示,并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如学生疑问:(1)西北地区因降水少而缺水严重,我们华北地区又为什么严重缺水?(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怎样解决?

组织学生再进行讨论,找出答案,使课堂进入学习,这一环节也特别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热情。

3.讲讲:各小组分派代表或者成员全体,在班级讲述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接受来自其他学习小组的质疑。小组间针对不同的观点可以辩论。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升华,对小组展示的成果作出评价,点评时要从实际出发,可以穿行,围绕学生的共性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展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疑、拓展。本环节约15分钟。

4.做做:利用课堂最后约5分钟,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教师根据各部分知识的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典型练习题,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起到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情况的作用。

(三)、互助小组评价激励方式

1.采用小组积分式:以小组争优的形式,对“四环节”的每一环节答题情况进行积分,有必答题、抢答题、小组展示、质疑、解决质疑等多种形式积分,其中第一轮“读读”环节必答题和“议议”能提出质疑的以及创新题,每题10分,其它均为5分,根据积分多少,评出优秀小组。此激励办法,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小组成员互助的热情,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评出地理智多星:根据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及创新题的回答情况,所在小组互助情况,评出本节课地理智慧多星。此评价办法,能够激发优秀学生主动探究,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带领小组共同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反思

1.学生质疑能力有差别。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组质疑能力有高低,学习兴趣有不同,有的班级课堂讨论很激烈、很充分,有的班级则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讨论时效果一般。采取的办法是,想办法把质疑能力差的班级课安排在优势班级后,借用优势班级的讨论成果,同时加以鼓励、引导、激发,逐渐提升兴趣和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面向全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较少。解决的办法:在四环节中,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3号、4号学生必答题,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与,另外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动员班干部,团员主动与差生结成对子,并及时进行表扬,给予肯定。

3、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有效性。

有的合作,看起来热热闹闹,可仔细一听会发现,有的讨论没有意义,有的盲目随从,有的对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还有的什么都不做,坐享其成。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每个小组的分工,确定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分工到人。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6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教师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教材是语文知识的集中体现,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采用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轻松地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进行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学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师要加强修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美学知识、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大胆的开拓者,具备开拓的精神,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精神,教师也要从我做起,开展好自我批评,做好学生的示范,引导学生创新。

二、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不同个体。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语文科具有独特的工具性、基础性及人文特征,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挖掘个性发展的渠道。要强化写作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而又能因材施教。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拥有主宰自己的权利,自主地进行课堂活动,充分表现现代教育的人性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合作,互动发展,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启发,多提问,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彻底打破旧传统教学的不良局面,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

四、抛弃旧我、力求创新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凭经验办事,不墨守成规,敢于抛弃旧我、力求创新。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各种客观条件,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把课堂作为自己活动的平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五、激感智慧

听说读写、字词句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但仅是关注了如何写句,如何构段,如何布局谋篇这些形式与技巧,而忽视了情感的熏陶,忽视了孩子视野的开拓,忽视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性质。教学过程不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的过程,还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焕发生命光彩,作为生命延续的一个过程。在语文课堂上,除了掌握和培养扎实的语文知识、能力外,还应有对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情感的体验,师生、生生间思想的沟通和交流,涉猎语文之外的知识以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语文课堂,在关注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情感智慧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开拓学生观察视野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历练交往本领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