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1

关键词:图书管理;借阅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28-02

图书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的信息,其中包括用户资料、图书资料、借书情况及还书情况。图书管理系统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非常多,也很杂,这需要有系统对其进行分类管理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使借阅图书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图书管理系统功能强大,如果能够充分使用其功能,即能够分析客户资料、处理借阅书籍中出现的数据、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找到其内在联系,那么,一定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即使出现再复杂的数据,图书管理员也不用担心害怕。

一、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1.主体介绍。在图书管理系统中主要存在三个主体:图书管理员、用户与系统维护员,这三个主体是图书管理系统中的主角,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1]。对于图书管理员,其职能主要为管理借书情况:负责图书的借出与还入;管理图书信息:负责将书本信息输入电脑;管理用户账号密码:密码出错可找管理员;管理订书信息:书本的更新。具体来说,图书管理员在登陆自己的账号后,可以管理书本、账户及订单。

2.系统可行性介绍。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图书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2]。要想系统能够快速地为用户服务,离不开多媒体技术与经济水平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电脑的普及与信息化的到来,电脑技术人员的技术越来越高超,这就使图书管理系统有了技术保障。在技术方面,信息化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电脑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的功能上都无比强大。当然,数据库的管理也使用户在使用图书管理体统时更加安全、快捷。另一个方面,在资金投入上,现在的成本有所降低,这就增强了系统的可利用性。

3.系统目的介绍。图书管理系统功能强大,目的明显。首先,图书管理人员可利用系统中的先进技术解决手写借书速度慢、手续烦琐的问题,从而促进图书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在确保借书信息的准确性方面,系统检索速度快,能快速找到用户借阅图书的信息,对出现的不同状况可进行具体分析处理;还有,当用户借阅了某本书时,系统可记录下用户的具体信息,其中包含以往借阅书情况、现在已借了哪些书籍、还有哪些书籍没有归还等。同时,系统还可记录书本信息,包括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内容等,这使工作人员对具体信息一目了然。还有,当书本信息输入产生错误时,系统可及时修改旧信息、添加新信息及删除等。

4.功能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齐全。第一,读者可以利用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录,当图书管理员验证了身份后可访问图书管理系统。第二,管理系统者可对用户和管理员进行管理,当发现用户或管理员出错时,可将其删除或做其他操作。当然,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新设置一个账号。第三,图书管理员可对书本进行管理,对旧的书籍可删除,新的书籍可添加,发现错误可改正。第四,用户借阅书籍情况归图书管理员管理。借阅书籍应遵守图书管理系统的规则,若有用户在借阅书籍时违反规定,可取消其借阅书籍的资格。第五,对用户没有及时还书进行惩罚是图书管理员的责任。

二、图书馆借阅行为分析

图书馆借阅行为的组成。人的行为具有复杂性,人们做出某种行为时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且与身边事物有联系。其实,人的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动作、表情等[3]。用户的借阅行为可体现出两方面的内容,一边,读者在获取信息时还是使用老的方式进行检索;另一边,电子图书馆也使用户在利用网络的力量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就表明要对图书馆借阅行为进行分析存在两部分问题:图书馆借阅行为与电脑借阅行为。这两部分贯穿于用户借阅书籍的整体过程,它使借阅行为的范围覆盖每一个书籍借阅者。总体来说,网上书本借阅行为可统称为读者使用图书馆进行书本借阅的过程中的每个具体动作,其中包含直接通过图书网站进行借阅书籍。在这里,图书馆借阅行为是由借阅书籍、下载文章、咨询业务、提出建议、网页浏览、查询书籍等组成的。尽管用户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操作,仔细观察,可发现行为背后的规律。其实,读者不管是网页浏览还是直接下载,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之处。首先,这种行为是自愿的。读者进入网上图书馆都是从自身的意愿出发,主动使用图书馆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强迫或者指令很难将这一行为维持下去。其次,这种行为是有目的的。读者进入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有的是为了借书,有的是为了查询资料。如何准确地获得图书馆借阅行为是系统管理员与图书馆管理员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获得图书馆的借阅行为,图书管理员主要是通过获取数据来实现。图书管理中存在的数据非常多,但可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我们可将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用户基本信息、流通历史数据、信息咨询记录、Web日志数据[4]。要想获得图书馆借阅行为,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借阅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输入关键词确定检索目标,通过查阅关键字可发现用户主要检索的内容从而发现用户的爱好与具体行为。第二,用户对资料的访问率、借阅率和询问情况也可一定地反映出客户的行为,通过对其数据进行收集,可找出规律。对数据信息进行挖掘、知道读者的信息行为数据与怎样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发现其内在规律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虽然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存在巨大的数据,对其进行处理非常困难,但随着图书管理系统迅速发展,这些数据对于图书管理来说已是非常平常[5]。相反,人们对于数据的挖掘技术重视程度加大。要想为借阅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就必须掌握各种数据并有能力对其分析,挖掘其内在规律。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主体、可行性、目的性及功能,分析图书馆借阅行为从而探索出更好地为图书管理系统服务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袁连海,董文,张志亮.SQL SEVER 2000应用实开发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84-185.

[2]张信东.信息系统开发教程使用Visual 和SQLServer[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34-135.

[3]蔡会霞,朱洁,蔡瑞英.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在高校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5):267-268.

[4]杨朋英.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1):187-188.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2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功能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罚款处理: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新书上架:输入新书资料。

>旧书淘汰:删除图书资料。

>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参考文献

[1]EWinemiller,J.Roff,着.VisualBasic6.0数据库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郭盈发,张红娟.《数据库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3

【关键词】自动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移除机械手臂

图书馆主要提供书刊存储以及读者流通借阅,发展至今也成为培养人才的科研机构,在学校中,图书馆是教学场所以及学术研究部门。可以说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程度代表了学术地位的高低,这也更加突出了图书管理策略的重要性,良好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图书馆健康发展以及自身功能发挥。不过现如今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书籍摆放混乱、图书难以管理的现象。根据对于一些大学图书馆的调查能够发现,有大部分同学认为图书馆中图书位置不明确,并且分类不够科学,对于正常的借阅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图书馆的书籍整理基本都是依靠人力,工作量大并且效率低下,必须要进行技术上的升级,设计自动图书管理系统。

一、设计方案

本套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能够通过系统处理将书籍分门别类,并且进行正确位置摆放,将会大大提高图书整理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一)步进电机控制移动。行走系统是由步进电机作为动力,通过轮式底盘实现,其运行的速率高,灵活性好,并且磨损较低,不容易损坏路面。步进电机的应用能够增强移动的精确程度,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就会指引电机朝着既定方位进行转动,转动的幅度取决于事先设定的步进角。这其中脉冲信号的个数十分关键,通过控制脉冲个数进行移动量控制,进而实现精准定位,此外还能够利用脉冲频率控制来掌握电机转速以及加速度,达到调整速度的目的。

(二)二维码扫描器检测。二维条形码指的是特定几何图形按照二维方向分布,通过含有内部逻辑基础的代码编制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再利用图像输入设备或者光电扫描设备进行读取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二维码与条形码技术有着一定共性,不同的码制有着专属字符集,并且这些字符能够被校验。此外,二维码还具有对不通航信息自动识别功能,能够对变化的图形进行有效处理。二维码可以在较小的覆盖面积内储藏大量数据信息,当我们利用二维码扫描器进行图书管理的时候,能够在条形码中设定此项书籍的数据信息,例如摆放位置、名称、出版社等等,然后通过扫描能够精准定位。以DSP56F826为核心的二维码扫描器能够通过采集、信号输入、译码等多个阶段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把扫描器放在液压升降平台,能够实现平台的立体转动,这样一来能够方便扫描器进行书籍扫描查找。

(三)移除机械手臂。移除机械手臂的主要作用是书籍移除,也就是说当检测到某本书籍放置在了不属于自身的位置,那么机械手臂就会自动将书籍取出。移除机械手臂是6自由度三维立体旋转机械手臂,能够通过32路伺服舵机控制器以及计算机进行控制,手臂的不同关节能够实现不同角度的转动,组合到一起就能实现无死角运动,利用控制软件进行操控,能够给控制器发送运动指令,进而使机械手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精准运作。

(四)微机处理系统。系统采用DSP56F826芯片作为核心控制模块,数字图像传感芯片根据需求的不同,其成本不同。二维码信息通过图像传感芯片进行采集,形成数字信号,通信接口会把二维码信息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自动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体工作原理是依照微机处理系统智慧,移动装置根据既定路线行走,此时检测系统会进行图书的信息监测,如果发现摆放错误的书籍就会把信息传达给微机处理器,发出停止指令,进行图书移除,然后再重复这一步骤。

二、自动图书管理系统创新点

1.通过二维码技术,能够进行不同类型书籍扫描,并且明显增强了识别不同种类图书的精确度。

2.系统整体操作简单,控制便捷,图书馆工作人员容易使用。

3.通过机械手臂进行书籍整理,十分节省人力。

4.自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在图书馆关闭的时间进行图书馆整理,不影响图书馆正常开放。

5.自动化设备一方面能够提高整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也会节省大量时间。

6.此套设备性能较高,便于维护,并且抗磨损程度高,故障率低。

三、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大多还是依靠人力投入,种种限制导致了很多图书馆内的书籍摆放混乱,进而造成了借阅困难,严重影响了读者体验,也大大增加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压力,图书馆自带的检索系统往往会由于图书位置摆放不准确而失去作用。人工整理图书工作量繁重,效率低下。通过自动图书管理系统方案设计,能够进行摆放错误书籍扫描,并且能够自动将书籍移除,这样一来极大地降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查找书籍更加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王聪.基于三层架构开发的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2(9):220-222.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4

【关键词】图书管理 计算机管理系统 问题 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与行业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图书管理是囊括了图书登记、分类、资料、注销和阅览等多种内容的一项非常复杂与细致的管理工作。由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处理数据快速、准确的特点,被逐渐应用到了如今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

一、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由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且十分繁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量大。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巨大且繁重的工作任务。通常一个图书馆便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资料库,图书的基础工作包括了图书的总括、个别和注销登记,同时需将图书做好严格的分类,设立好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并且还需要仔细做好图书的收藏、借阅、借阅归还等各个环节的流通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图书的保养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图书的防火、防晒、防尘等,通过定期的打扫来保证图书的清洁与完整。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2.项目混乱。由于对图书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管理过程当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分类、编目和资料检索等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使得图书管理的项目混乱,严重阻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服务受限。给单位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图书馆设立的主要目的,因而图书管理的重点便是其服务性,图书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图书服务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借阅者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给其提供一定的服务与帮助。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常常受到不恰当的图书管理的影响导致图书的服务水平受到限制。

二、图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图书资源的存储量。计算机庞大的资料储存功能适应了图书管理的需求,在图书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存储大量内容具体的信息与资料,而借助计算机技术使得这些内容实现了存储的系统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将每一个图书馆当中的大量书籍按照种类、年限、形式、名称等标准来进行分类,有效地实现了图书存储的规范化。

2.实现了对用户查阅信息的准确识别。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学方法,图书管理实现了格式、精细程度和查询路径等多方面的统一。在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借助模块来对信息进行整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识别用户查阅的相关内容,在给用户通过必要的资料服务的同时,系统还进行了相关词条的延伸,使用户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加广泛的价值。除此之外,计算机管理系统还能够对用户所查阅的信息做出必要的解释,大大简化了用户分析资料的繁琐程序。

3.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器来对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管理。借助信息处理器,信息资料的保存与加工更加便捷,同时实现了对存储资源的合理控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需求界面十分直观,且使用与输入过程非常简单方便,给用户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帮助。其中,纠错功能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所具备的明显优势,系统会对信息处理中出现的错误给出明显的提示,并告知用户哪些操作需要更改,从而实现了图书管理程序的改善。

4.实现了图书管理的数据化。数据化可以借助控制软件对建立起的图书属性根据窗口所设定的类型来进行菜单选择。数据化管理即对图书具体项目做好编号,让程序与类容一一对应,使得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数据化管理统一整合了图书管理对象的过程、原理以及结果,使其达到了数据的组织形式并依照一定的格式来对不同的风格进行显示。

5.有利于人力书库管理的解放。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借阅、归还等工作都十分复杂与盲目,具有借阅人员多、工作效率低的弊端,在借阅时还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借阅后的归还工作也极易产生差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图书查阅过程当中的各种弊端得以避免。同时计算机管理系统还设立了相应的查询窗口、还书期限、借阅人库维护与书库维护等等多种功能各异的窗口,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图书管理的人力。

三、总结

计算机管理系统让图书管理工作变得简单、直观,纳入了图书管理中的各项内容,实现了图书的随时调阅、随时查询以及随时检索,大大推动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当中的应用,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强度,也给图书借阅者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在图书管理中大力推广与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志荣. 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的重要影响[J]. 科技资讯,2013,35:254.

[2]耿慧勇. 商务管理学校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5

【关键词】系统 数据库 图书管理

1 绪论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使得原本旧的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需求多元化、综合化的要求,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2 ASP技术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包含很多信息数据的管理。传统的图书馆大多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进行人工管理,编目主要以实体资源(如期刊、光碟)的描述为主,目录和所描述的资源在同一地点,并强调以一致性原则来组织及排列各种资料。随着图书馆藏书量、借书人数的日渐增加,传统的手记借书记录的效率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其主要功能是在系统管理员登录过后可以电脑记录借书、还书、维护基本资料及查询,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这一切都必须运用到ASP技术来实现。

2.1 ASP简介

ASP(动态网页)技术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以取代通用网关接口的技术。它的语言是独立化的,编写程序时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的语言来编写程序,或者把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已经支持的有C#,,Jscript,J#等。利用ASP可以实现突破静态网页的一些功能限制,实现动态网页技术,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和制作组件加入其中,使自己的动态网页具有几乎无限的扩充能力。

2.2 ASP技术与数据库

ASP是属于中间件的一种模式,可以读取Access和 SQL Server的数据库,还可以读取其他开放式数据库互联兼容的数据库。

在ASP中访问数据库是通过ADO(活动数据对象)及事务处理语句来实现的。ADO是一种操作Microsoft所支持的数据库的方法,是一项容易使用并且可扩展的将数据库访问添加到 Web 页的技术。ADO对象的使用与DAO(数据访问对象)、RDO(远程数据对象)的方式相似。在ASP中,ADO可以看作是一个服务器组件,更简单点说,是一系列的对象,应用这些功能强大的对象,即可轻松完成对数据库复杂的操作。

3 系统设计与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添加删除和维护。

3.2 系统总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将整个系统分为三大模块,当用户进入登陆界面时,选择相应的身份后进入到与之对应的界面。借阅者进入系统后,可以通过系统查询管内图书名称及其分类,还可以对自己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改;而工作人员,则有权对图书借阅和图书归还进行操作;若是管理员,则可以浏览管内图书、添加或删除图书资料、查看借阅者信息及工作人员信息等。

3.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是指明两个库之间共享一个共同的关键字值。一个连接是指一种虚拟的表,这种表是在当用户要求从相互关联的各个不同的表中获取信息时建立的,关键字段用于在相互连接的不同表中查找匹配的记录。一个更高级的连接形式称为自连接。这种连接是指一个表被连接到它自己的一个字段,或在不同的纪录中由重复数据的组合字段。数据库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关键字:主关键字、组合关键字和外关键字。在表中使用的关键字类型用于描述库表示什么以及在数据库中如何与其它的库建立关系。

本系统采用Access 2000作为数据库,使用ADO方式访问数据。数据库名称为:an.mdb。

3.3.1管理员密码表(glymm)

主要用来存放管理员名称和密码。

3.3.2工作人员信息表(gzryxxb)

主要用来存放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

3.3.3借阅者信息表(jyzxxb)

主要用来存放借阅者的基本信息。

3.3.4图书表(tsb)

4 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来编制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用以实现图书借阅,归还和查询等多项管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读者的管理,其实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本系统将会为管理者对图书的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谭浩强编著.Wbe数据库基础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刘瑞新主编.asp网页数据库短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陈绿春编著.网页设计三剑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6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报告的目的是研究本系统的总体需求、实现方案,并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是否开发该系统的依据和建议。

1.2定义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是能否发挥其教学、科研作用的至关重要的技术平台。对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来说,是决定其能否方便、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关键技术平台。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准确的信息和快捷方便的操作。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信息化不但能方便学校的管理,更能使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由于学校藏书量大,借书的学生多,原来的人工工作方式不仅会造成办理时间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借书高峰期时这种冲突更加明显,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因此,实现一个将各种图书管理和服务功能集成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有效存储、更新、查询信息,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为了方便图书管理员对图书和读者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的借书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

开发的系统要求界面友好,方便直观。既要方便管理员对图书和读者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和统计等管理,图书管理员根据权限将数据库到互联网上,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不限时的对图书信息进行访问,查询相关信息和进行续借操作。

2.1要求

A、主要功能

开发的系统要实现一下基本功能(1)、读者管理:管理员要为每个读者建立借阅账户,并o读者发放不同类别的借阅卡(借阅卡可提供卡号、读者姓名)。(2)、借阅管理: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管理员(作为读者的人与系统交互)借阅、归还图书。(3)、读者查询: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以及续借图书(系统审核符合续借条件)。(4)、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入库、修改、删除等图书信息管理以及注销(不外借),包括图书类别和出版社管理。

B、主要性能

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完成借阅、查询等的各项操作,录入数据合法性校验,查询速度快。同时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并降低信息访问的成本。技术先进且可靠性高。

C、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管理员用户才能允许有借、还书权限,只有具有高级权限的部门管理者或维护人员用户才能对用户进行管理,一般的读者用户只能查看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

还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

3.对拟建立的系统分析

3.1业务流程及数据流图

(1)组织结构图与信息流关系

4.所建议的系统

所建议系统是C/S和B/S模式结合。系统管理、书籍管理、读者管理和借阅管理等大部分的功能通过图书馆内的局域网实现,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图书信息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续借等功能可在互联网上进行,利于有效地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局域网和互联网数据交换的自动化。用户在经过身份确认后,系统按照权限的不同向其不同各种类型用户所对应的功能。

4.1影响

在建立所建议系统时,预期会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设备的影响:由于所建议系统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所以需要配备足够符合以上列出的各种软硬件条件的计算机和通信线路。系统失效后,服务器端需要利用备份的数据库恢复数据信息,要求要有足够的数据备份空间。(2)、对软件的影响:需要落实是否有符合本报告所列出的正版的软件环境,如果没有则需要购买。(3)、对开发的影响:开发过程需要用户进行密切的配合,准确阐明需求。(4)、对经费开支的影响:除了需要支付开发单位的有关费用外,每年还需要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见经济可行性分析)。

4.2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局域网、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的系统,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系统开发目标。同时,开发期限较为宽裕,预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任务。

5.经济可行性分析

5.1投资成本

A一次性支出

(1)系统开发、建立费用共23万元。其中:本系统开发期为7个月,开发人员为在校教师,按每人每月天2000元补助计算,需开发人员4人。根据软件系统的规模估算,开发人工费用为5.6万元。书籍、读者等基础信息建立需要5人2个月即10人/月,每人月的人工费用按2000元计算,需2万元。

(2)硬件设备费共13万元,其中:微机6台约3万元;服务器3台及网络等设备费10万元。

(3)外购开发工具、软件环境费用共9万元。

(4)其他费费用共2万元。

一次性支出总费用:28.6万元。

B经常性费用

主要是系统运行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10年,每年的运行费用(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等)5万元,按年利率5%计算,10年共需要花费38.6082万元。系统投资成本总额为:

28.6+38.6082=67.2082万元。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所有软件都用正版,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数据信息均可保证合法来源。所以,在法律方面是可行的。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均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维护员由计算机的专业人员担任,所有人员经过本系统的使用培训后,都能熟练使用本软件。

7.结论

本项目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投资回报利益大,使得图书管理实现电子化,符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操作、法律方面都是可行的,可以开发本系统。

参考文献:

[1]钱乐秋等,《软件工程》,青海大学出版社;

[2]张害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