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范文1
2011年6月20日,一位名叫“郭美美baby”的博主在新浪微博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哗然大波,而同时有一系列不利于红十字会的负面报道为挖了出来,红十字会由此陷入了深深的信誉危机之中。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红十字会危机为什么会发生?红十字会危机暴露出中国慈善组织存在哪些问题?红十字会改革路在何方?
二、我国红十字会存在的问题
(一)官方色彩浓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属国务院直属的副部级单位,从中央到县乡一级,各级红会都与政府体系层层相关。并且负责各级红十字会的责任人也由政府任命。红十字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管理。由于习惯了在政府的保护下开展慈善公益活动,那么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非营利组织难免会带有一些官僚式的处事作风,慈善设租寻租行为便会发生。
(二)政府监管越位。红十字会为国家副部级单位,其组织内人员享有事业编制,其实就相当于政府机构。红十字会的组建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多方面内容都会多多少少地受到政府的管制与要求,这就使得红十字会始终难以与政府相剥离。当红十字会出现信任危机后,人们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下降,公众的愤慨一触即发并对红十字会进行大肆批判。
(三)自身管理存在缺陷
1、财务信息不透明。网络时代信息流动的加速与红十字会通过网络平台公开信息的低程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免会使得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难以令广大民众满意。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情况饱受争议,中国红十字会便首当其冲。
2、治理结构失衡。我国红十字会具有浓厚的官方性质,社会认可度较低。机构人员尤其是组织内部的高层人员,通常是由政府官员和社会精英或是部门高管组成。但红十字会忽视了对组织内部人员的整合。目前理事会和监事会是我国红十字会内部的两个必备机构。红十字会的结构设置、人员组成以及权责关系往往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安排管理。但是关于监事会的法律条文只是简单的做了规定并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3、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红十字会专业人才匮乏其属社会工作领域需要社会工作和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和品牌营销以及公关管理等各种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部来自于政府部门,专业的从业人员很少,红十字会管理层用着与政府同样的逻辑运营管理红十字会并且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运作红十字会是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其复杂程度毫不逊于商业公司。由于红十字会长期缺乏专业人才这导致红十字会内部官僚化严重且效率不高。
(四)问责机制不健全。1996年后我国的政府正式提出双重管理体制,即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两头负责和共同监管的原则。但登记机关和主管单位都无法对非营利组织起到有效的监管。第一登记管理机关自身能力有限,监督和评估能力不高;第二业务主管部门没有深入了解非营利组织结构及其运行,同时也不愿负责任。目前对于红十字会的外部监督仍然使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还没有采用“第三监督”的模式。造成对红会的业绩评估不详甚至出现虚报。红监会对红十字会的监督流于表面,缺少“第三监督”的专业性质。
三、推进红十字会事业改革创新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红十字会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协调好政府与红十字会关系,使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强化组织理念,明确崇高的公益理念可以对组织的方方面面起到巨大的监督作用,它构成社会组织内部监督的核心。通过使命的监督可以确保社会组织高层领导以事业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支撑,促使组织经费高效、廉洁地用于公益目的。
(二)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公开透明是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强对社会组织财务状况的监管,以防止社会组织中挪用公款、财务混乱和过度浪费等行为,切实维护利益关者的利益,保证组织的资源得以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和使用,同时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社会组织财务状况的监管包括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提升红十字会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公开水平。
(三)全面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红十字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就是有效的监督。要建立并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体系。应加强对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研究,改进目前的章程范本,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形态制定多种形式的章程范本供社会组织选择,对于社会组织的成立登记和日常管理都应以审查章程为重点使其内部管理制度合法化标准化具体化。
四、官办非营利组织的改革思路
政府在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返还职能。政府应改变固有的国家与社会对抗和传统的政府要控制社会的观念,在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应该大胆的把一些职能返还给社会,使其逐步培养和提高社会自我治理的能力为最终实现高度文明和民主的社会而努力。
(二)完善法律、放宽规制。政府对民间组织的限制还太过于严厉,民间组织受到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管理,同时也还受到同业竞争和跨地域的限制。因此政府应看到民间组织对于实现民主政治、实现基本人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适当开放对公民结社自由的限制,对社会团体的范围扩大,促进公民社会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解决日益增长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三)依法管理、依法监督。非营利组织大都不相同,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都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非营利组织可能会背离宗旨或违法乱纪。这些都需要政府的行政和司法等部门来协调和仲裁。当前有关行政机关在管理和监督方面超越职权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政府官员往往注重经验而轻法律,甚至直接干预社团组织负责人的任选。因此政府必须严格实行依法行政,避免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黑箱操作,整顿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四)因势利导、善加运用。国际交流与交往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就是民间交往可增进国内的团结。我国党和政府很早就注意发挥人民团体和民间组织在解决国内矛盾和处理外交关系上的作用。我国的民间组织已经吸引进了国外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经验并且广泛的开展合作和学术交流、以此来更好的推动促进相互的了解和信任。政府应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去解决国际国内存在的难题,促进国家的统一并扩大我国在各国人民中间的影响。培育出一种民间的良性循环。而且还能减少腐败现象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
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范文2
>>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综合治理 浅析大凌河流域阎王鼻子水库的现状与治理 浅析山区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与设计 浅析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 流域碎片化治理的整合 流域生态治理的经济逻辑分析 小流域治理的具体策略分析 亚马逊流域的“中国蝴蝶” 长武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浅析 浅析如何加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措施 谈小流域治理的标准及治理评估 生态河流治理浅析—以厦门过芸溪流域综合治理为例 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小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探讨 通过乡村林业治理小流域的路径研究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 关于鳌江流域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小流域河道治理技术方案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秦文展.关于湘江流域治理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24):20-21.
[6] 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市河道管理办法》.http:// /lawhtm/1997/29939.htm
[7]王书明,蔡萌萌.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河长制”评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9):8-13.
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范文3
有效政府建立在有限政府之上
木然(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
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调表明,更加突出治理目标,这是政治体制改革趋于务实的表现。但如果没有内化的政治道德和外在的法治边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会流于形式,扭曲变形。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只有实行法治,才能让市场而非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恢复社会活力,促进文化繁荣。只有建立在有限政府基础上的有效政府,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法治是治理水平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人治与法治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分水岭,也是治理水平野蛮化与文明化的分界线。治理要依宪而治。只有依宪治国,才能真正实现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法治是民主的根本保障。要改变人民形式上有权实质上无权的悖论局面,就必须通过法治建设,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权利落到实处,保障人民的实质性权力和权利。
要把法治内化,把法治的外在约束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否则,法治的外化与法治的内化相脱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良治是制度之治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国家若善治,须先有良法。说:“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就是要求应当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良法治理国家和社会。
“良法”对立法的要求有五点:一是具有正当价值取向,符合正义、公平、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秩序、安全等的价值标准;二是民意的汇集和表达;三是立法程序要科学民主;四是立法应符合经济社会关系发展的实际,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五是立法应当具有整体协调性和内在统一性,不能自相矛盾。
善治是良法的有效贯彻实施,是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法学意义上的“善治”,就是要把制定良好的宪法和法律付诸实施,把表现为法律规范的各种制度执行运行好,公正合理高效及时地用于治国理政,通过法治卓有成效的运行实现“良法”的价值追求。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体,因此善治首先是人民多数人的统治,绝不是少数人的专制;善治主要是制度之治、规则之治、法律之治,绝不是人治。
通过良法善治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治权威,强化国家治理的合宪性合法性,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谁都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伍治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积聚,稳定风险增大,迫切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良法善治体现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良法侧重静态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目标,强调社会治理体系彰显公平、正义、民主、人权、秩序、和谐等共同价值。社会治理体系的良法标准,要求社会治理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健全政府治理机制,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健全社会自治机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健全社会参与治理机制,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
善治侧重动态的社会治理过程,强调社会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求充分发挥社会治理非制度性要素的功能,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善用合作共治方式协调社会关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坚持依法治理,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处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道德、宣传教育、科技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坚持源头治理,善用事前处置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让法治成为国民信仰
马一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社会利益关系复杂,消除矛盾冲突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为此,应加快法治政府建设,重点是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使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做到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
政府职能的法治化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合理界定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有助于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防止和避免出现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履行好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综合治理;治理机制;教育管理机制;高校教育管理
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就已经明确地指出:“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而且大学教育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教育基石,是当今重要的社会事务之一,大学教育目前日益受到国家的关注以及重视。所以基于教育综合治理视域观照国内高校的教育管理,正在推动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以及完善好国内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具有着很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1改革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趋势
(1)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管制分权化。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已经面临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制度的变化,所以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必然的选择。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分权的方法一般都是有2种方法:第一种是地方高校的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突飞猛进,这样就会促进地方高校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第二种方法是将大部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高校分权给地方政府或者是当地政府相关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工作,因为中央政府的管理是从大局来进行管理,有可能是不适合当地的高校。对于高校管理的改革必然要对于高校的职责重新划分定义以及高校教育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其实就是将集权型的管理方法改变成分权型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
(2)提倡高校治理的主体多元化。由于目前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的高校教育办学规模呈现出都由政府包揽和分割相结合的模式。所以这也就会造成了无法合理配置国内高校的教育资源,导致了过于显著分割高校的教育学科,弱化了高校所培养的对象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等,就会很难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卓越人才。伴随经济所有制的多元化发展,国内的高校教育模式也正在进行改革,发展趋势应当是高校的教育管理需要超越单独由政府管理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帮助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可以采取多种办学的方式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当中,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办学主体多元化以及投资管理多样化的模式。
2实施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应然理念
(1)信息公开透明制度的实施。高校教育的信息公开透明是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综合治理的重要条件。自从精英型高校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高校教育之后,各大高校的管理结构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化的高校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具备完全的开放性,应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和社会进步保持相同的节奏,将各大高校的学术成果运用在社会上,从而能够提升社会效益。目前高校教育自精英到大众化乃至目前的普及化,社会的参与度是越来越高。所以只有掌握充足的资源之后,才可以让公众方进入到高校教育的管理当中,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以及多元化。基于此高校需要构建高信息透明公开的系统,促进高校以及社会能够相互发展。
(2)互相沟通协调理念。互相沟通协调指的是为了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共同目标,从而能够引导高校教育以及组织机构和工作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构建出和谐的工作关系以及环境。相互沟通协调是创造性的交流活动,它能够促进无序状态演变成有序状态,就可以借助于有序状态来达到目的,进而能够实现目标。高校的教育综合治理的相互沟通协调,除了需要遵循一般的交流协作原则以外,还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因素,从相互沟通协同作业的目标出发,优化好高校的综合治理。
(3)教育问责制的理念。教育问责制度,教育问责制度指的是委托人和被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的委托人也就是负责高校教育管理职责的人,人就是高校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在高校的教育综合治理的实践当中,高校教育的问责制度就是明确好每个教师以及管理者的职责以及义务,需要定期检查,监督,评估每个人的状况,然后就可以根据评估的状况来进行客观的奖惩制度。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问责制度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多方参与进来共同完善。
3基于综合治理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确立
(1)构建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法治根基。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是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既能够提供给高校教育的综合治理,又能够给高校教育提供多元化的保障。构建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机制是法治:第一就是将成熟的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政策以及制度及时的上升为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发展。第二是从高校教育综合治理创新的合理需求出发,及时的建立和更新好高校的教育综合治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
(2)促进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制度创新。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指的是一系列的高校教育相关的制度,制度的完善能够直接影响高校综合治理的效果。促进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智的制度需要创新:第一是高校教育综合治理需要设计整体的制度、规范以及认知性等,彼此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高校教育综合治理制度需要各个制度之间相互平衡,彼此互补,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够合理的运用好这套机制。第二是日益完善的综合治理机制以及实践探索,发挥出不同的资源以及能力,借助好创新性以及制度进而实现。
(3)构筑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协同结构。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协同结构是提倡主体行为的自发性、综合治理过程的组织下以及治理结果的有效性、综合治理结构的有序性以及治理结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协同结构需要:第一,是需要政府应当转变好高校的管理行政职能作用,发挥好其对于引导和协调高雄啊教育综合治理的宏观作用,在目前,我国国内的高校教育综合治理工作是离不开政府发挥网络化综合治理体系的结构以及整合的功能。第二,是高校需要构建合理的教育权利分配机制。高校教育权利分配以及制衡机制可以使得不同综合治理的主体彼此之间权力明晰和全责分明,这样就能够进行相互牵制。进而就能够提供好笑教育综合治理所需要的权利根基。
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库区;农业;保护性耕作
中图分类号:S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二期项目包含内乡县寺沟项目区和内乡县泰山庙项目区,共涉及内乡县桃溪镇、乍岖乡、师岗镇和瓦亭镇等4个乡镇,总面积为261.48km2,水土流失面积为98.76km2,其中寺沟项目区面积为125.15km2,水土流失面积为42.18km2;泰山庙项目区面积为138.17km2,水土流失面积为56.29km2。寺沟项目区包括寺河小流域、官路沟小流域和温家堰小流域共3条小流域,泰山庙项目区包括白杨小流域、张集小流域、油坊沟小流域和温岗小流域共4条小流域。结合内乡县经济产业发展规划,选定在寺沟项目区的寺河小流域、官路沟小流域和温家堰小流域内实施。
内乡县寺沟项目区位于内乡县城西部,地处东经111°34-111°42’,北纬32°56’-33°05’,项目区总面积125.15km2,涉及内乡县的桃溪镇、乍岖乡和师岗镇共3个乡镇、16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32136人,其中农业人口32136人,农业劳动力18982人,农业人口密度261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在8‰左右。2011年人均年纯收入为1833元。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2.18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4.45%。寺沟项目区总面积125.1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2.18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4.45%。内乡县寺沟项目区2012年度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3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53.76hm2,生态修复面积1999.24hm2。综合治理措施:其中坡面工程措施工程:坡改果梯168.81hm2,坡面水系工程有蓄水池32口,沉沙池32口,土质排灌沟渠8.89km,田间道路8.89km;水土保持林草工程:荒山造生态林184.95hm2,植物护埂130.86km;沟道防护工程:拦沙坝1座;谷坊10座;提灌站1座。封禁治理工程:疏林补植7497515株,设置封禁标牌21个,封禁碑3座,网围栏9.87km。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内乡县寺沟项目区2012年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23.53km2。
寺河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1313.59hm2,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后,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8.45hm2,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的49%提高到85%,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缓洪减沙效益明显,蓄水效率达到30%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0%以上。
官路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726.79 hm2,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后,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79hm2,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的21.5%提高到100%,土地利用率由现状的80.36%提高到93%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缓洪减沙效益明显,蓄水效率达到30%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0%以上。
温家堰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177.56 hm2,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后,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7.76hm2,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的33.3%提高到37%,蓄水效率达到30%以上,保土效率达到70%以上。
2012年度寺河项目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3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53.76hm2,封禁治理面积1999.24hm2。主要建设内容如下:坡改果梯168.81hm2,蓄水池32口,沉沙池32口,土质排灌沟渠8.89km,田间道路8.89km,荒山造生态林184.95hm2,植物护埂130.86km(不计算面积);沟道防护工程:新修拦沙坝1座,谷坊10座,提灌站1座。封禁治理工程:疏林补植749715株,设置封禁标牌21个,封禁碑3座,网围栏9.87km。
其中:寺河小流域2012年度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8.45hm2,其中荒山造水保林38.14hm2,修拦沙坝1座;封禁治理面积1150.31hm2,疏林补植431366株,建设封禁标牌12个,封禁碑1座,网围栏5.75km。官路沟小流域2012年度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79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15.62hm2,包括坡改梯168.81hm2,坡面水系工程有蓄水池32口,沉沙池32口,土质排灌沟渠8.89km,田间道路8.89km,修提灌站1座,干砌石谷坊10座;荒山造水保林(点油桐)146.81hm2,植物护埂130.86km(不计算面积);封禁治理面积411.17hm2,疏林补植154189株,建设封禁标牌4个,封禁碑1座,网围栏2.05km。温家堰小流域2012年度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7.76hm2,全部为封禁治理工程,疏林补植164160株,建设封禁标牌5个,封禁碑1座,网围栏2.07km。
针对项目区小流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成因、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方向与社会经济特征,在小流域治理布局上,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治理相结合,水保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相配套,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兼顾的原则,沟坡兼治,乔灌草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措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水平梯田根据当地地形、土质等自然条件及农业发展对基本农田提出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兴修水平梯田的地点、范围、规模和标准,具体设计梯田地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设计是在小流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该地区进行的水土保持造林经验,以立地条件类型为依据,考虑各立地条件类型的差异性,结合现有栽培水平和运用先进的造林技术进行设计。项目区梯田、坡面治理、沟道治理等治理措施的土方工程由工程承包方组织实施,并按项目管理要求签订施工合同。
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范文6
1.1 缺少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科学、系统及全面的观测,使得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困难,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软指标比较多,而硬指标却比较少,使得在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时,各个方面,包括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等主观条件不能很好地与实施细则进行协调配合,落实配套,达成基本一致。
1.2 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缺少专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严峻的挑战。环境工程在我国还没有引起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且它也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深入去了解,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境工程专业化的培养还极少,所以环境专业化方面的人才更是鳞次栉比。并且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完善,也没有很好的岗位培训的机会提供给环境工程方面的在职人员。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有所妨碍。
1.3 没有大力加强宣传力度,间接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4 对环境管理意识的缺乏,以及站网和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低。人们没有形成这方面的相关意识,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但同时,政府与社会并不高的监督力度,也成为了我们这一问题的刽子手。很多制度只是虚有其表,例如一票否决制度;环境保护工作一般化管理多,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不够;这些制度通常或是与我们的制度背道而驰,或是远远地脱离了我们生活的预定轨道,在实际的实施中,操作性也极差。
2 强化环境工程管理控制的措施
2.1 提高广泛的意识,充分调动资金储备。在现在这个与环境相关的工作还没有被我国人民深入地了解与认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引导和促进改变观念,由小及大,以保证环境工程工作更好地、更高效地落实。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们始终贯彻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分析问题,于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制定高标准、高质量的管理体制,让环境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高层次的生活标准,以此得到相关管理层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2.2 要注意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将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作为模板和依据,为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寻求到方法和途径。
2.3 建立并完善环境工作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通过如制定环境工程工作管理规定、试验工作管理规定和实验室(试验网站)管理规定等。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处的环境资源,使条例法规人文化、明确化和具体化,并且可操作性强。同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工作人员指定的具体计划,结合合理的策划,高效地精确地完成工作。当项目被有关部门批准后,一定要按照计划实施,且应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考核和评审。计划的相关信息,包括任务完成的情况,任务执行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以及任务目前的状况对今后工作的影响等都要记录并输入有关的决策文件中,供环境管理部门和人员做为决策用的重要依据。
2.4 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作为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着实被赋予了名副其实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2.5 从国情出发,加强学生队伍的团队建设,大力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专业技术力量,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培训,提高人员环境保护认识。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就是这个问题的主人,鼓励职工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我们可以通过奖惩条例更加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
2.6 尽一切努力去大力宣传一切信息,例如开设专门的网站宣传试验站网和实验室的工作、能力,在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的同时,扩大环境工程工作的影响力,推广先进成熟的经验和成果。
3 加强与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要达到管理的真正目的,就要求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组织机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职能,假使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环境,那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完善工作环境。
3.2 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参照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为环境的整体治理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3.3 在对现行的环保制度进行评估的同时,扩充环保体系的内容,将合理的要求及制度都充分地收入其中,征求民意,筛选意见。对于尚未完善以及不符合标准的制度予以完善和修改,并废除阻碍环保工作开展的制度。尽一切力量将管理体系和现行的环境管理制相结合。
3.4 实施资源的优化配制,将管理体系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格管理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将企业清洁生产的计划与对策纳入 到环境管理体系中,并对其进行严格地督促与监督。
3.5 管理体系要和国家及地方环保的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环境的治理能按计划进行。
3.6 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要和政府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现在很多部门、行业、各级组织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没达到要求和标准,因此很多法律、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还需要借助行政的手段来落实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