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工程质量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工程质量管理范文1
Abstract: quality always all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lifeline.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into the high speed running today,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ound the country are in tight LuoMi drum to spread out, quality as a measur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in index,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And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alyze,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quality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do well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我国经济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在此阶段,交通工程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高速公路到处可见,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在扩大。从业人员也在日益增多,但与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据专家统计,每年在交通工程行业的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主要是由于豆腐渣工程以及质量不行的返修道路。这样的损失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质量问题是确保交通工程行业施工得以进行下去的关键。
1.导致交通工程工程质量的原因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出现,必然存在它的影响因素。质量问题也不例外,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资金因素;从客观方面来看,主要是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1.1人的因素
人是对交通工程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人的因素既包括工程项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项目经理,以及其他管理者的质量活动,也包括从事设计、施工、实施等各单位的人员做出的各项与施工有关的行为,同时国家还要求所有人员要持证上岗,包括严禁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等现象的杜绝,甚至还包括材料采购人员采购是否正确,这一切是交通工程工程质量人的因素。
1.2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技术人员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技术可行性方案分析、施工技术是否先进、是否在材料选用上得体,有的施工技术难题是否能解决,是否考虑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是否提出了可行性措施,比如采取更改技术方案,提出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调整了施工的材料,引进更好的施工机械等等。
1.3资金因素
资金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有没有维持正常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包括购买原材料、施工机械,并做好财务管理,使得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时在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天气、地质条件导致施工中断,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周期。这时,要想提高质量,最后,企业要有足够的支付施工人员报酬的资金,如果工资支付不及时,总是拖欠,最终会导到施工人员无法安心施工,施工质量可想而知。另外,我们不鼓励企业为了竞标,故意采取压低成本的方法。这样做出来的工程也是不合格的或者说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1.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是指组织和决策因素。决策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前有没有按照科学规划的要求,对工程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进行认证,盲目建设,重复开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报废品的现象。组织因素主要是指项所需要的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科学、合理、是否能按照国家的有关项目施工的法则和规定来施工,使项目管理工作有紧有条。
1.5环境因素
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自然气候、地质、水文等地理环境,以及现场的通风、照明是否完好,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环境因素对于交通工程工程的施工也是极为重要的,优良的自然环境可以使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顺畅,并且降低突发事件的概率。
1.6社会因素
国家在交通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健全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实施出现偏差问题,造成企业偷工减料,以保证盈利,并往往出现缺乏质量的状况。这就要求国家制定相应的法规,一但出了问题,就可以按照规章办事,该惩罚的要处罚,以便树立好威信。
2.交通工程工程质量的解决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做好施工现场情况的调查、图纸的会审,明确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理解设计对施工的要求,并且尽早地预测施工过程中的偏差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纠正偏差,编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全面地考虑施工的各个过程、各阶段,并且合理安排好施工流程和施工人员。另外,还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进的分包单位的资质状况进行认真审查,了解分包商的情况,以便使企业承包的工程能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施工中所需材料的采购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选购工作,确保工程预期开工。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做好图纸的再次审核工作,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会同工程师协商,在施工中,对施工质量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尺寸,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施工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在材料的使用上,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工作,并且要指定专业检测人员来检测,并将检测报告一并送回给施工负责人,对那些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要立即停止使用,以免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材料可以代替使用的情况,要立即会同工程师进行协商解决。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结束后,要做好已完成的施工成品的保护工作,避免后续施工给前面的合格施工品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可以采用包裹、封闭、刷漆、防护等措施进行,并且组织相关质量检测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检测。如有问题,要及时要求施工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直至满意为止。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曾有人说,企业需要牢固树立的是成本意识,盈利意识,但是必须始终注意的是光是盈利意识的企业是行不通的,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质量、成本、安全、进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首先考虑企业的质量是不是可靠,以便扩大自己的业务量,寻求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路面施工如果质量不好,可能会使人们无法行走,或者带来重大的交通事故。由此可见,在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是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当前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上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中国交通工程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交通工程工业出版社,2006.
[3]顾慰慈.路面工程项目质量管理.2008.
[4]杨青.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2008.
交通工程质量管理范文2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升级。交通工程作为人民出行的基础条件,必须注重其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施工技术水平来实现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从当前的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来看,其还存在质量管控方面的一些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才能确保交通工程建设的稳定顺利开展。本文结合交通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当前的管理现状,对如何加强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探微
在不断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推进中,交通工程的建设必须以其高质量的保障来服务于整体社会发展。为此,必须加强交通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以强化质量管理来提升工程建设水平。这就要求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相好的自我发展统筹,能够积极的去总结施工工程中的问题,并积极探寻新的管理方式。通过寻求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提升来取得自身企业的良好发展机遇和社会竞争力。
1进行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交通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交通工程的开展也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过程,只有注重施工过程中各项活动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推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从而也就为交通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撑。同时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对于交通工程施工来说,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建设成果。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能够使得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活动得到顺利的沟通和协调,并可以实现对施工材料的严格质量管理,最大程度的确保工程出现豆腐渣现象。
1.2有利于施工单位总体工程管理能力的提升
施工企业只有重视了对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才能在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施工水平的提升,从而也有利于施工企业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交通工程建设总体呈现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企业在施工建设中必须能够紧紧抓住工程发展规律来实现对各类工程任务的完成。企业在不断的进行工程管理水平提升探索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管理经验的积累。久而久之,企业将会在不断的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中实现自身施工管理能力的提升。
1.3能够助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交通建设条件是人民生活出行中最为基础的工程,为此,交通工程施工水平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交通工程建设中,通过全面、科学的施工规划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大众服务范围。同时能够以便利的交通条件来提升人民的生活便利性,从而有利于整体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2当前交通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基本现状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各项基础工程的不断建设,随着国家在各地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交通工程的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交通施工管理也应该有所提升。但是基于目前的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来看,还是存在工程管理与建设之间的一定矛盾。这集中体现在当前交通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以下几个现状上。
2.1交通工程设计方案缺乏科学性
施工方案是工程顺利实施的有效依据和原则,在交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合理的前期施工条件评估和可行性分析,整体工程设计规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旦按照这种方案进行交通工程实施,将会导致一系列施工问题的出现,从而也就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2.2缺乏丰富的工程质量管理经验
交通工程施工细化来看,还是存在不同的施工过程的,这就要求对应的施工管理体制也应该呈现的针对性的管理水平规划。比如,偏远地区的交通工程管理,就考虑到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周边人文自然因素。但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可能没有人对这些因素进行考虑,只是片面的进行了工程施工规划和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无法落实相关的责任。这种对于交通工程管理质量经验的缺乏,将会非常不利于整体工程的顺利开展,从而也是为工程建设质量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
2.3交通工程总体施工水平相对低下
参与交通工程实施的施工队伍,由于人员综合素质问题,可能整体施工水平和技术能力相对偏低。特别是对于幅员辽阔的我国来说,各地的交通工程建设也出现了施工水平的差距,偏远地区由于技术及经济条件因素,公路建设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也就呈现了相对低水平的交通工程建设水平,这也影响了交通的施工质量。
3关于优化交通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相关建议
面对当前交通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中的相关问题,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措施整改。先从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案优化着手,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规范化监督,并严格控制施工用材质量,通过全面的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来强化质量管控效果。
3.1加强对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处理
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如何,直接关系后期的交通工程施工质量。为此,在进行方案设计阶段,必须对方案的设计质量和科学性进行严格的把控,特别是在施工方案设计之前,要结合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查,以有效的勘查数据为支撑来进行施工方案的规划,避免不结合实际情况近盲目进行方案优化,给后期的交通工程实施带来的施工隐患和质量问题。
3.2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
关建筑材料质量在交通工程的实施中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确保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性。必须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关,材料质量的控制不仅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达标检验,还要加强入场材料的安全管理。结合每种材料的特性进行其保存环境的合理布设。并做好材料进场批次和数量的规划,避免长时间堆放导致材料的过期。
3.3强化交通工程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对于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来说,只有加强对全过程的施工管理,才能有效的进行其质量的全面监管。这就要求首先应该不断的完善现有的施工管理规整制度和规范,能够使得工程实施全过程做到有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能够针对工程实施全过程中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才能确保施工安全有效的进行。
3.4充分发挥施工监督在交通工程实施中的作用
对于交通工程的实施来说,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严格的材料质量控制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前提,但是作为整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来说,加强对全过程的施工监督也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加强施工监督,能够使得各类施工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发现和处理,并能够严格按照监督管理制度,对出现的各种施工隐患进行严格的惩罚。在工程施工结束后,还能够通过强化施工监督,使得裂缝等质量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在提升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是比较积极的。
3.5充分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工程施工中各项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有效提升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水平,就应该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再结合国内的实际交通工程建设需求,以施工技术力量来强化交通工程建设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实现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交通工程建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且在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积极的。作为交通工程成家单位,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严格控制各项施工材料质量和设备性能。通过深入的开发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全面的施工管理规划,确保交通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通过交通工程实际水平的提升,来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也实现我国交通建设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铁刚.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J].装饰装修天地,2015(Z1):481-481.
[2]沈锴华.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6):284-284.
[3]程胲英.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4,12(13):51-52.
交通工程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监督;信息库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的交通工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课题是: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借助于这一系统,可以对于相关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建档、监督抽查、交工竣工处理、业务辅助信息处理以及各相关档案信息处理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综合数据库。以此来实现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规范化及公开化,不仅如此,还同时实现与全省同行信息互联互通。这一系统既可以实现在室内的相关办公,也可以实现野外的办公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相关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还能进行对于相关交通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有效保证。它实现了从手工处理到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转化。
1.系统需求分析
1.1 项目内容说明
随着相应的交通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以相关的网络为基础进行对于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于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同时它还提高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信息化的需要。
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相应的市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进行对于统一的监督业务处理、工程监理、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管理快捷方便定位公路、公路工程及水运工程、查询处理有关业务,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进行对于监督站的文档资料管理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一来,就使得其管理方式由手工作业向着相应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转化,同时还进行了对于监督管理业务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行了对于相关工程管理水平与从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的加强。其组要流程如下显示:
1.2 项目具体功能需求分析
1.2.1相关的质检业务处理
进行对于相关工程的质量行为管理检查、施工工艺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的处理,需要加载不同项目的相关检查资料,自动处理工程实体质量检查汇总表,然后通过进行对其外观的鉴定,评定出相应的质量等级,然后再添加本次检查的工程图片及解释说明。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相关单位反馈的处理结果再次进行登记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
按照工程项目计划进行开工,计划竣工以及相应的实际状况,进行对于相关工程状态的调整,以此来确定本工程是否开工,完工,交工及竣工,以备进行相应业务的处理。同时,还需选取某一工程,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别,分别进行对于其进度比例、合同段及整体工程的完工量的填写。
1.2.2 地理信息的管理
按照相关的职员权限进行对于地图对象编辑以及相关的工程图元的添加,对新建改道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路及村路进行编辑添加,不仅如此,还在相应位置添加与业务有关的公路、桥梁、隧道及水运工程图元,全图显示、放大、缩小电子地图,测试距离及面积、漫游电子地图、用圆、矩形及多边形定位电子地图,以此来将之运用于相关的电子地图的基本操作。
利用电子地图进行对于相关工程项目的查询定位,具有一定的方便性、快捷性以及直观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设年度范围内,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域地市及县市区,交通线路的高速、国道、省道、县乡路及农村公路,工程状态的未开工、己开工、完工、交工及竣工,从业单位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是否具备资质或在项目上是否招标,也可以依据某一个具体工程或多条件来实现相关的查询工作,查询到的工程将会在两方面进行显示。第一,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相关的显示,第二,运用相关的列表框直进行对于工程代码及工程名称的直接显示,然后点击快捷键进行相应的整体查询及做相应业务调整处理。
2.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结构
这一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电子地图,运用这一地图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关的地理信息化管理,直观反映出了工程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以及相应的工程规模。通过操作相应的电子地图,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对于大到高速公路,小到农村公路等各级各条公路的绘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相关的工程项目一目了然。然后再输入
相关的信息,就可以进行对于某类(或某个)工程项目的快捷定位,这样一来,就使得相关的质监工作更加具有形象性以及直观性。地理信息直接与系统数据库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相关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从而提高工效率。
相关的系统结构流程主要入下图所示:
2.2 功能结构
根据相关的需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再按照相应的质监工作日常业务流程及工作需要,对于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来说,主要将其设置分为九大模块,这九大模块分别为:质检业务处理、工程信息查询、基础数据处理、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综合统计分析、法规文档资料、系统服务设置等,其功能结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3.系统的实现
对于相应的交通工程项目来说,它主要基于相关的公路、桥梁、港口等,进行对于本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机构设置信息、合同段划分信息的登记,同时还需要对各机构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及工地试验室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并且对涉及本工程项目有关的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行对于本工程的基本资料、机构设置、合同段划分、监督申请、监督检查、检查意见通
知书、现场考核、工程进度、交工验收、竣工验收及工地技术人员管理等信息的全面掌握。
对于相关的从业单位的管理来说,主要以在相关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独立试验室检测机构以及监督单位,进行对于从业单位所涉及的单位基本情况、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仪器设备、单位试验室、单位资质、工地技术人员、工地仪器设备、工地试验室、以前主要业绩,年度主要业绩、目前主要任务等信息的掌握。
而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管理来说,它主要是基于相应的监理工程师、建造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人员的资格类别,并进行对于从业人员所涉及的人员基本情况、人员资格、培训情况、主要业绩、在岗工程、所属单位情况等信息的掌握。
而对于相应的本系统的建设来说,它主要以B/S结构的广域网与C/S结构的局域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所有的相关从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在其所允许的权限范围内,进入到本系统之中进行对于业务处理以及进行对于相关资料的查询。对于其内部的整体信息资料来说,本着:“内部控制,外部公开”的原则,进行对于有关管理层人员的工作量的彻底降低。不仅如此,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于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信息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的保证。系统主界面如下所示:
4.结束语
借助于这一系统,可以对于相关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建档、监督抽查、交工竣工处理、业务辅助信息处理以及各相关档案信息处理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综合数据库。以此来实现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规范化及公开化,不仅如此,还同时实现与全省同行信息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交通工程质量管理范文4
关键词:交通工程 质量监督管理评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U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79-02
交通工程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则是重中之重。虽然国家加大了基础规模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化了建设体制改革,完善了交通监督管理体系,让交通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有法可依、依法质监。但是,交通工程项目中仍频现高填土下沉、软土地基沉陷、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水泥路面断板开裂、路面不平、隧道衬砌渗水、预应力结构管道压浆不实等质量问题,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承担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工程项目质量监管方式和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在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多年经验,笔者对当下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同时欢迎批评和指正。
1 当前质量监督管理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工程质量问题关系整个公司和国家的前途和发展,工程项目应确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方式和质量评价体系。首先,我们要厘清当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的放矢进行改革和创新。
1.1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质量监管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方式和评价标准,大多数工程项目是临时组建管理班子,各地设置的监管工作任务和监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各地的工程项目在站领导层―监督部门―项目监督负责的三级机构的设置、名称、级别、职称上,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第三,监督模式单一,许多工程项目没有将三级质量监督管理和独立的专业检测结合起来,影响了质监结果的科学性。例如地质勘探、机电监测、环保平度等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同社会专业监测人员合作,才能确保项目质量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第四,各级质监部门在工作中相互遮掩碍于人情,从而无法严格按照执法尺度进行质量监督。
1.2 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不足
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恶劣,有的质监人员好逸恶劳不深入现场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不足。有的质监部门为了凸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采取事后诸葛亮的方式,将质量问题怪罪在施工人员头上,对质量不达标的结构物敲砸成风,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则主要体现在敲掉的片梁个数、砸掉的结构物个数、路基路面返工次数上。这种事后敲砸重建的行为,只能证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滞后,没有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措施,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有一些质监人员的工作态度散漫,对现场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不及时处理,碍于人情世故总是拖泥带水。
1.3 一线工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项目工程生产中,一线工人的流动性很大,普遍存在技术素质较低、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他们在工作中一味地追求工作进度,而不注重工程规模和质量。长期以来,许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忽视了对一线工人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混凝的砂石料比重失衡、水的称量不准确、钢筋焊接和绑扎长度不合规范、模板搭设不牢固紧密等细节工作的差错,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1.4 质监工作人员自我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自我素质和业务水平影响质量监督工作的力度和进度。一些工程项目中,工作第一线的质监人员缺乏相应的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运用能力,无法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同时缺乏对相关交通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了解。有的质检人员道德修养不足,存在收取贿赂和敲诈勒索的行为,严重影响质监部门风气和质监工作的进行。
2 改革交通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评价工作的策略
面对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结合项目工程的具体特点,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
(1)要仔细审查项目设计、勘察文件,防止其中出现脱机实际、违法违纪的行为。若出现了严重的违规行为,要对相关责任人实施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确保交通工程有关设计、勘察文件满足质量监督管理的各项要求。
(2)对交通工程招标活动进行重点监督,通过发挥市场自由的竞争机制,实现市场监督和质量监督的统一。
(3)质监部门要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合同文本进行仔细审查,确保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能够反映到合同条款中。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评价
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改革过去单一的质监工作方式,由注重实体工程质量监督向参建各方质量保证体系和实体质量监督相并重转变。采取以质量监督为中心,监督与检测相结合,监督与计划资信管理结合的质量监督方法。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巡回闭环监督管理。
事前,结合项目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和超前性的监督管理重点。充分发挥当地质检机构的作用,对砂石材料、工业废渣、无机结合料、有机结合料、土、高分子聚合物、钢材、木材等原材以及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质量抽检;面对设计阶段普遍存在的地质勘探不足,要补齐地质钻探资料;认真审查施工设计方案,若是水下项目,则要注意对内闸墙试验锚索施工方案的详细审查,要具体落实到工艺流程、注浆时间、间隔时间,只有达到规范的施工单位才可以开始施工。
事中,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利用科学的检测仪器设备,同时加强现场跟踪检查和施工自检、监理抽检的监督力度。质检人员要严格考核工地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测试数据有效地指导施工和质量监控。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最实用的办法,质监人员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亲临施工现场,争取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向一线线工人示范正确的操作流程,向一线工人传播科学的施工方法,如浇注前施工缝应先铺抹水泥浆与混凝土相同配比的砂浆一层、混凝土表面杂物及模板上粘着的灰浆要用压缩空气或射水清除等。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同施工工人一起研究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返工,加快进度,提升经济效益。
事后,即基层建设完成后的巡回闭环检查,质监部门按照质量标准对交通工程进行评分和考核,不合格的交通工程不能投入使用。具体来说,质监部门根据我国道路检测相关标准,检查路基的回弹模量、弯沉度、压实度、厚度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以及沥青表层的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标准是否符合要求。只有提交检测后质量评价合格的交通工程才能竣工。
2.3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
竣工后,交通工程项目会投入使用,在这一阶段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要继续执行。第一,质监部门应经常性地对已完各项工程进行检查观测,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劣质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第二,要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搞好内业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严格对其竣工验收资料的审查、监督,确保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三,要对缺陷责任期内遗留问题进行整改的跟踪检查监督,确保按施工图要求整改到位,确保工程交付使用后的运行安全、舒适。第四,要加强道路装修、维修、养护的监督管理,确保交通工程的使用寿命能够符合设计要求。
2.4 组建专业素质高的管理班子
质量监督管理评价工作是一项业务要求高、政策性强的工作,通常质监管理班子是临时组建而成的,相关人员的自我道德修养质量监督水平均有待提高。相关政府应及时发放款项以确保质监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项经费用于组建专业素质高的质监管理班子,一方面可以杜绝弄虚作假、道德低下、能力缺乏的员工进入管理班子,继而提升整个项目的质量监督水平;另一方面具专业素质高的质监队伍,他们具备相应的技术理论和技术能力可以为参建各方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同时,各管理部门要进行自我廉政建设,公开办事程序,依法办事,为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结语
总之,交通工程质量至关重要,质量监督管理评价工作是否到位,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面对当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结合各项目的具体特点,不断完善和落实质量监督方式和评价体系,以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交通工程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前言
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成为确保公路通车正常运行的关键,交通工程施工中包含了对公路、桥梁等施工前的勘察、测量与设计,在施工中的施工质量、施工过程、对交通工程的养护、交通周边的环境保护等都需要有效的监督。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主要就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研究。
1 我国交通工程质量现状
我国的交通基本建设工程的质量不容乐观,影响这个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1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处在一个不算合理的环境中。这些社会的不合理因素包括,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完善,令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存在缺陷。许多企业抱着利润最大的目的,专门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忽视工程质量,导致我国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缺失。
1.2我国交通基本工程中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导致我国交通工程的质量问题不容乐观。交通基本建设的工程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管理才会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实现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但是在我国,交通基本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技能,或者是缺乏某一方面的能力,使其不能很好地对交通工程的建设进行管理。
1.3我国的技术水平过低,不能满足建设要求。交通建设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所以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可是我国的现状就是技术水平过低,创新能力不强,许多项目的建设多是引进外国的技术,受到外国的技术要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市场的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工程也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而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我国的交通基本建设要求,导致其建设的质量水平不高。
2 当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2.1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完整
目前,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着不完整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体制不健全、不统一,以及分布在各地的三级机构的设置、名称、级别以及职称等都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质监人员对于法规的不了解,对条规不完善的现象,一些人为因素限制了质检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主管人员对于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年度目标和要求,其中会涉及较多的因素,各级质监部门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时无法做到有效超脱,对事不对人,甚至有所顾忌,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执法尺度。
2.2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问题
财政部和发改委分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取消和停止对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用的收取工作,其经费来源于同级政府预算,以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在各二、三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财政拨款方面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使其很难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2.3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以及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确保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然而在质监工作第一线,质量监督人员由于对工程技术理论和实际运用能力不足,或者对相关国家交通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不熟悉,无法做到对施工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对质量监督工作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有些质量监督人员的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2.4整体工程质量意识还非常淡薄
对于一个工程的质量来说,并不是是几个领导或监督人员的责任,而是要所有参与者一起努力的,也是不是一两次就能够达到的,它是个反复的过程,需要上下级之间更好地合作,上级要多强调,下级要多反馈,在良好地沟流与监督监督下,强化整体的意识,形成良好风气。很多施工单位把工程质量、效益的关系理解错误,认为过度在乎工程质量会影响工期,削减经济效益。其实样的思想是荒谬的 ,评价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工程效益是相互辅助的。工程质量好了,工程建设就可以顺利完工,可以减少返工的概率,整个工程进度也跟着增强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施工单位来说是无形的效益,它将会直接体现在社会反响上。
2.5 监督措施还不够全面具体
虽然目前每一个施工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可是这些措施多少存在问题,都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监督效果不尽人意,整体的一个监督效果不佳。这说明监督措施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执行的力度还有待提高。
3加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3.1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单位与承包商,监理单位与承包商来建立一个严密的质量监督体系,这样可以更好地便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及全过程质量监督的监控工作。 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交通工程的建设单位与建立单位之间通过协议和合同来确定相关的职责,其中监理单位是对工程承包商的施工过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监理单位依据监理办法或相关合同,能够独立并公正的对建设单位或是承包商实行自己的监理职权,来更好地保护双方的利益。建设单位为了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可以组织出一个检验小组。施工单位自己也要成立一个施工点质管小组,可以对本单位实施的工程进行自检、专检、互检等。
3.2提高交通施工中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我们不能把质量监督看得太简单,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得复杂。质量监理不仅仅是政府、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一个循环过程,所以我们要提高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我相信,只要我们监督者有信心、耐心、细心、诚心,一定会做得更好。
3.3施工现场可以进行跟踪检查
施工现场的跟踪检查是确保交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做好现场检查工作,质量监督人员就一定要勤跑工地、勤观察、要勤记录,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做出解决办法,让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4 合理确定交通工程施工控制参数
在工程施工中,对于工程设计的相关质量参数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例如:对于工程施工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等的施工参数进行管理,通过检测设备进行试验测试,保证施工材料配比的准确性,消除试验与实际之间的误差,提高工程施工的可靠性。
3.5加强交通工程分部、分项质量验收
交通工程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分项组成,在对交通工程进行试验检测和验收时,需要对工程的分部与分项逐一进行验收,当工程的一部分完成,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面部分的施工,如果检测不符合施工标准,限期要求整改,再验收,只到符合施工标准后再可进行下面部分的施工。质检单位对完成后的交通工程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把总结出的不足,能够通过合理的办法解决,避免在下一部分工程中出现。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交通工程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有效性改进
1 中心试验室加强内审的必要性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凡是建立了高水平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交通工程中心试验室,其内部管理规范、技术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高。通过定期开展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以下简称内审),建立健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的机制,可以保证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内审能动态显示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是试验室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它不仅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试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因此,定期开展内审工作对于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中心试验室综合竞争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内审策划是实施有效内审的基础
中心试验室应根据自身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制定相应的审核方案,并根据体系运行的需要,对审核的时机、范围、重点、频度、深度和特定要求等进行策划,主要包括内审时间(频次)、内审范围、内审方式、内审组组成、内审日程表等五方面内容,只有对这五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系统的策划,才能确保内审的现场审核实施阶段有序地进行,为确保内审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对内审时间(频次)和内审范围的有效策划
中心试验室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审时间(频次)和内审范围。
2.1.1内审范围。内审范围依据内审目的而定,是指质量体系覆盖的范围及其承诺和实施的范围,一般以试验室部门、场所、过程等来表示。内审要围绕与质量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和要素进行,应主次分明,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出现的部门展开工作。
2.1.2内审时机。当发生以下情形时,需要开展内审:在组织首次申请合格证书或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前;当体系或体系的一些重要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当审核有严重系统性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后;当客户提出明确要求时;按规定的内部审核工作计划例行进行时;认为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时。
2.1.3内审种类。按时间和频次可分为例行性内审和突发性内审两种。
例行性内审一般为全体系内审,对体系覆盖涉及的所有部门、所有要素和所有过程均需要进行全面的内审,找出不符合项并实施改进后,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例行性内审一般按照年初或上年底,或上一次例行性内审结束后预先制定的内审计划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三方审核前或体系管理评审前两个月内进行。例行性内审一般一年进行一次和两次较为适宜。
突发性内审具有针对性,通常是针对当前试验室内部出现的问题及体系的重大调整而进行的审核,及时找出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效果较为明显。突发性内审完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下列情况可考虑实施突发性内审:体系依据的标准或组织的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体系文件内容有较大变化时;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或客户有严重投诉(提出明确要求)时。
2.2 对内审方式的有效策划
中心试验室应根据质量活动的实际情况,对部门质量体系要素等进行审核的顺序、时间、进度和频次进行安排,以保证在年度计划时间内,使中心试验室质量体系中所控制的要素都能经过质量审核。
内审方式分为集中式内审、滚动式内审和附加审核三种。中心试验室在选择内审方式时,应结合审核资源、审核目的而定,选择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即可。“集中式内审”适用于较小的组织、需要进行全面审核的场合,涉及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所有要素,集中较短时间、一次性对全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滚动式内审”适用于较大的组织、按计划进行例行审核的场合,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审核,按计划滚动地把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在规定的期限内审核一遍,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知道全体系的运行情况,但由于每次审核的范围小,所需资源少(审核员、审核时间等),也可在每次审核时利用与集中式内审同等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专项审核;“附加内审”是当发生检测报告质量下降、投诉增多、能力验证发现问题等情况时,就特定的要素或部门,随时编制附加审核计划,进行附加审核。
2.3对内审组成员的有效策划
内审的审核组由组织任命,内审员应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并与被审核领域无直接责任关系。内审结果的准确性,与内审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合理地安排内审员是确保内审取得一定深度的前提。
2.3.1确定内审组长。根据年度总体计划安排,由质量负责人于内审实施前10个工作日下发《内审小组组长任命书》,任命审核组长。内审组长应由基本职业能力、具体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均强的审核员担任。
2.3.2选择内审员。内审组长在接受任命后,根据审核范围、审核任务和审核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等,遵循“审核员不审核自己的工作”的原则,在1个工作日内选择若干名内审员组成内审组。
2.3.3 成立内审组。内审员名单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内审组正式成立。内审组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同时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应主动配合保证内部审核的有效进行。
内审员能力要求对比一览表
能力要求 内审组长 内审员
1、基本职业能力 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一定的综合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
2、具体工作能力 内审策划能力、现场审核能力、编制内审报告能力、跟踪验证的能力等 编制检查表的能力、现场审核能力、跟踪验证能力等
3、职业道德修养 正直诚实、客观公正、尊重对方、尊重别人,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客观、公正、正直,能客观的观察现状并作出评价
4、基本条件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审核依据,已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3年,本单位5年以上工作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审核依据,已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本单位2年以上工作经验
2.4对内审日程表编制的有效策划
对上述内审策划的结果,应由内审组长在实施内审前,编制内审实施计划和内审通知单,作为开展内审活动的具体文件依据。
2.4.1在确定实施计划内容时,为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内审,内审组长应重点考虑本次内审的具体目的、依据、范围(涉及部门、要素和重点)、内容、成员具体分工、具体时间计划、提交内审报告的程序和日期等内容。
2.4.2在确定审核日程安排时,内审组长应遵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确定各部门或各要素的审核时间,为系统、连贯的实施内审,获取内审效率最大化奠定基础。
2.4.3内审组长将实施计划提交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应将内审实施计划和内审通知单提前发放到各被审核部门,被审核部门接到审核通知后,如对时间安排等有异议,可在两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审核小组,经质量负责人同意,可另行安排时间。
2.4.4在内审首次会议前7个工作日,内审组长开审核组预备会,向内审员明确审核内容和要求,分配具体的审核任务,审核员可根据分配的任务,在内审实施前2个工作日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为审核员理清工作思路,获取内审效率最大化。
2.5 对内审样本的有效策划
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体系的覆盖面、每次审核的目的、重点和时间限制的不同都决定了要选用不同批量的样本,对内审样本的选取应按照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客观性等因素进行策划。内审员依据批准的审核计划和分工编制相应的检查表。
2.5.1样本必须有代表性。审核本身只可能是一个抽样的过程。如果抽样失去代表性,审核结果就可能不真实。这就要求首先要辨识关键过程,评审主要因素;而且要从标准入手,明确要查什么和如何查,对过程进行充分的分析,选定由代表性的样本。
2.5.2抽样必须是随机的。对选定的样本的抽样应是随机的的。随即不是随意。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分层抽样、均衡抽样等),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2.5.3样本必须是客观的。样本必须是客观的。不应带有倾向性。审核员应亲自抽样,获取样本的方式应当是正当的。样本应是通过观察、测量或试验获得的与报告或服务质量有关的或与某一体系要素的存在和实施有关的,定性的或定量的信息、记录或事实陈述。
2.5.4样本大小应与预定计划相适应。样本过小,审核结果的风险大;样本过大、影响审核的进度。样本要适量,适量的标志是与预定计划相适应。
3 内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有效实施内审的保证
内审实施过程包括内审准备、现场内审、内审汇总三个环节。内审准备主要包括内审组长准备相关审核用记录表,内审员编制审核检查表;现场内审主要是内审员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和审核检查表,收集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的过程;内审汇总主要依据审核发现对体系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应汇总出不符合的审核发现,以利改进的实施。
3.1审核检查表的编制
为了指导现场审核的有效实施,内部分工后内审员要收集受审部门的信息(包括了解所查部门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翻阅受审部门的相关作业文件以及内部规定等)、选定审核方法(正向追踪或逆向追溯)、编制检查表(体现审核的具体内容)、选择收集审核证据的手段(如询问、查阅文件、现场查看等)以及抽样方案等内容。编制检查表是内审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检查表是内审员对具体审核的详细策划,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现场审核的质量。故在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应审核本组内审员编制的检查表,确保安排的审核任务不漏项,各要素的具体审核内容和审核时间、抽样计划适宜,同时能确保审核的深度。
3.2开好首末会议。
3.2.1首次会议是现场审核的开端,由内审组长主持,是内审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方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包括管理层、职能层以及过程负责人等)共同参加的会议。内审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试验室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相互配合支持的程度。所以要利用首次会议统一思想,详细陈述内审目的、范围及依据,阐明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内审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各自任务。
3.2.2末次会议标志着现场审核的结束,对末次会议的要求基本同首次会议,关键是对不符合项做好统计、分析和归纳,充分了解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积极推动质量体系的完善,为管理评审打下良好基础。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工作,则要通过跟踪验证来完成。
首末会议内容比较
首次会议主要内容 末次会议主要内容
宣布开始现场审核 介绍内审的观察结果
明确内审目的和范围 宣布内审的结论
阐明有关内审的问题 提出今后工作要求(如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等)
再次明确内审计划,落实安排 宣布结束现场审核
3.3 现场审核控制
现场审核是内审的关键环节,内审员现场审核时,根据内审检查表实施审核,当发现不符合项时可适当多抽样,或偏离检查表进行追踪审核。为确保内审的有效性,内审员应对现场审核过程中的内审时间、进度、内容、气氛等实施严格的控制。
3.3.1收集审核证据应真实、客观。内审员应采取询问、查阅文件、现场查看等方式获取审核证据,对审核过程应有必要的记录,以便需要时查阅、核实及审核活动的追踪和持续;应亲自抽样并让取样有代表性,如按类别、时间等实施分层抽样,抽样量的多少可根据当年的实际业务量确定并成比例(查阅资料与到现场收集证据的时间,宜各占总审核时间的50%);对不符合事项描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具有可追溯性,发现不符合项时应尽量深入下去,为确定不符合原因奠定基础。
3.3.2按预定计划进行内审。内审员应根据所承担的内审任务编制的检查表以控制内审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内审样本。在内审过程中,不同内审员的工作进度可能会有不同,内审中也可能出现未能预计的情况。为了保证整个内审的进度,内审组应及时沟通,内审组长应注意及时对审核分工进行调整。
3.3.3控制内审现场气氛。内审不同于外部审核,内审员是在本组织内进行审核,面对的是自己的同事,因此较难产生权威效应,所以更应该客观、公正、正直,提问时不可以暗示或以其他方式向受审方提示答案;审核时要保持融洽的气氛,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的积极配合是保证审核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尽量沟通以取得共识,如产生争执,可提交质量负责人仲裁。
3.4把好内审汇总关
在对受审核方的现场审核基本完成后,内审组长应组织召开内部会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的汇总。内审组内部会议为内审员之间互相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也是内审组长把握内审方向和内审进程的重要渠道。
3.4.1互相交流审核发现。各位内审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以下情况:审核了哪些部门、人员,采用了什么样的审核方法,受审核方做得怎么样,对发现的问题准备怎么判断不符合状态等等。其他成员对该审核员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如:审核是否到位、审核方法是否正确、判断是否准确等。必要时,内审组应对缺漏的项目补充审核。
3.4.2对审核发现进行分类。审核发现可分为不符合项报告、观察项或改进建议项两类。不符合项报告不仅是审核结论的依据和凭证,而且也是受审核方采取纠正措施的依据,不符合项报告可依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两大类若干个小类(详见《内审不符合项基本要素》)。观察项或改进建议项不属于不符合项。
3.4.3内审组长分析不符合项。为了客观判定体系的运行情况,在实施内审汇总时,应使用统计技术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不符合项的分析一般可包括对不符合项的数量、性质、分布的统计和与以往审核发现不符合项情况的比较。通过对不符合项的分析和动态比较,指出中心试验室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应改进的重点,以及分析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情况等。
3.4.4体系运行评价和确定审核结论。内审组长在末次会议上应对审核发现(特别是不符合的审核发现)、体系运行情况评价、审核结论等进行详细通报,并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改进的重点提出改进的进度要求及建议的改进措施等。一般而言,如果不符合项的数量相对较少,为次要不符合项,且其分布比较分散则体系往往不存在系统性、区域性的问题,基本上属于体系运行正常;如果以往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由主要变为次要,或者已不存在,则往往能反映体系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机制的运作情况。
内审不符合项基本要素
不符合项分类 按性质分 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
按影响程度分 主要不符合 体系与约定的标准或文件要求不符合
次要不符合 次要的认为错误;文件偶尔未遵守;造成的后果不太严重;对系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在实施中出现偏差、遗漏或不符合等
不符合项确定原则 慎用原则 对标准中涉及总体性的要求,当判定为不符合项时应慎重,尽可能归入其他非涉及总体性的条款中,不要轻易判定涉及总体性的问题为主要不符合项
就近不就远原则 当不符合项涉及多方面因素时,可按较为直接的因素去判断
就近不就远原则 对一些不符合项应掌握其实质而不应只看到其表象,可按其实质去判断
具体分析原则 受审核部门对一些表面相近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分清关键问题所在
不符合项主要内容 不符合项报告编号、审核部门名称、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员、不符合事实描述、受审核部门对不符合事实的确认意见、符合审核准则的条款及不符合类型、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限;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确认意见
4 审后改进是有效实现内审的关键环节
内部审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并加以改进,以提升体系运行的质量水平。因此在内审后,体系主管部门或内审组应组织、督促、推进不符合项的改进,以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4.1分析不符合项产生原因。为确保措施的适宜性,应将所有不符合(包括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所有问题点)分清责任部门,引导、督促其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改进实施计划。
4.2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针对已经发生并且被发现的不合格进行的处理措施,由受审核方采取并负责在商定的时间内完成。
4.3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跟踪验证是审核活动的一部分,是对受审核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验证并对纠正结果进行判断和记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跟踪是审核的继续,是为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完成,对纠正措施结果的有效性的确认。对好的改进措施要纳入相关体系文件中进行规定,予以固化,以实现长效管理。
4.4根据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以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是针对不合格事项采取纠正措施予以纠正后,为保证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制定的扩大化防范行动。
5结语
要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管理的改进与提升,作为中心试验室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的体系内审,通过控制好内审的策划、实施过程和审后改进等关键环节,可以验证中心试验室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通过自我诊断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增强体系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性,使质量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并处于动态更新之中,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5-1
[2] ISO/TS16949:2009内审员实战通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张智勇2011-1-1
[3]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