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基本概念

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文1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必然是今年中考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政治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教材内容虽然很多,但其“精华”却是主要的政治理论观点,譬如初二教材的“一条规律”、“四个原理”,以及私有制、阶级、国家、科学文化等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涵义、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初三教材的我国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的人口问题、法制问题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初一教材的有关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体内容的概念、必要性及行为要求,均属教材的主体内容。我们在教学(或复习)中,必须紧紧把握这些内容,力求弄懂、弄通,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地“照本宣科”、“死记硬背”。

二、题目灵活多变是近年中考试题的主要特点,也是今年中考应认真对待的一大难题。

在政治课教学的三大任务中,其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难以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中考试题灵活多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既是对政治课完成教学任务的鞭策,也是规范政治课教学的手段。那么,规范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呢?那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抽象过程,即从客观事物入手,讲清理论观点。譬如讲国家的概念,首先应从国家的产生过程讲起。为什么会产生国家呢?那就是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便随之产生了。这时,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于是又产生了阶级。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在不同的阶级中,一些阶级就会凭借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对另一些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但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是不会甘心的,他们必然要起来进行斗争和反抗。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剥削、压迫地位,就建立起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对被剥削、被压迫阶级进行统治。这种暴力机关就是国家。所以,国家的概念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国家的概念,而且也便于理解掌握国家的本质和职能,使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同时,它也为理论知识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考查,仍然会是今年中考的重点。

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政治课教学只有在扎实传授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才能使政治理论真正发挥其“理论武器”的作用,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所以,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考查,仍然是对政治课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鞭策,是在规范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然而,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却既是教学过程中极易忽略的重要环节,又是大家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难题”。所谓教学过程中极易忽略的重要环节,是说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政治课教学任务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只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忘记了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认识客观事物;所谓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是说大家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不够得法。

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把培养学生能力列入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持之以恒。其次,要明确所谓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是理论知识的运用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里的“理论”指的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实际”指的是社会实际(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等)、教材实际(教材中的史实、事例等)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指的是用教材的有关理论对具体事物(即客观实际)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一般来说,运用教材理论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可分以下几步来完成,即首先认识客观事物,找准教材的有关理论;其次摆出有关理论;再次找出理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点,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譬如:“运用社会发展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必然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其分析、认识的思路应该是:第一步认识客观事物,找准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改革是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运用。可见,分析说明上述客观事物,必须运用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综合报告;框架;内容介绍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6702

1追溯综合报告的历史发展背景

三年多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人们对现有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居然缺乏金融危机预警的信息,企业无法完整地披露其运营全景,尤其是使诸如风险、机遇等关键性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因此,改进企业报告体系已成刻不容缓之事(蔡海静,2012)。

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8月,一个专门致力于发展“综合报告”框架及编制标准的国际机构――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mmittee,IIRC)成立。2011年9月,IIRC了一份关于综合报告的讨论稿“综合报告进程:21世纪的价值传递”(Towards Integrated Reporting:Communicating Value in the 21st Century),征求意见截止2011年12月14日。该讨论稿倡导出台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并首次提出了构建综合报告制度的若干设想和原则,编制企业综合报告被提到有助于企业价值和持续的价值经营的高度。2011年10月,IIRC正式宣布了包括中国香港中电控股在内的,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行业的40余家企业进入综合报告试点项目的名单。2012年12月底,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编撰“综合报告框架原型”问世,并称其1.0版本将于一年内。2013年4月16日,IIRC了其建议的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2013年7月15日。这是IIRC和国际会计行业专家致力于推动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意味着新的企业报告框架即将落地(Deloitte,2013)。

目前关于企业综合报告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都尚属于初始阶段,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更是几乎空白。考虑到《框架》对我国积极参与综合报告准则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现介绍如下。

2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介绍评析

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认为,公司报告需要不断地发展以至于能对组织的战略、管理、绩效和前景如何在其外部环境的背景下带来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提供简明的沟通。提出国际综合报告()框架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并为未来提供基础。因此,综合报告框架初稿建议将综合报告定义为:有关某个组织的策略、治理、业绩和前景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情况进行的简明沟通。综合报告框架的要求是以原则为基础且并不注重计量或披露个别事项或特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衡量规则。

2.1三个基本概念

首先是资本。资本是指某个组织为取得成功所仰赖的作为对其业务模式之投入的价值储备,且此类价值因该组织的活动和产出而增加、减少或发生转变。此类定义将当前对财务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关注拓宽至将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和关系资本(此类资本均与人类活动相联系)和自然资本(该资本为其他资本提供了相关环境)纳入关注范围(见图1)。

图1可视化资本的一种方式第二个基本概念是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是指某个主体如何通过选定的投入(资源)、经营活动、产出(产品和服务)及结果(正面和负面的内部结果和外部结果)系统创造价值。该组织的核心是它的业务模式,吸引各种资本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作为投入,通过其商业活动,将其转化为产出(产品,服务,副产品和废弃物)。该组织的活动和产出所产生的结果受到资本的影响。一些资本属于组织,而其他则属于利益相关者或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

第三个基本概念是创造价值(图2)。综合报告中的“价值”概念比价值的传统含义(即,着重关注财务业绩)更为宽泛,且包含通过增加、减少或转变资本而创造出的其他价值形式(各种价值形式均可能最终对财务收益产生影响)。因此,该价值的概念基础较为宽泛,涵盖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不同时间范围,并要求关注所有相关的资本。

图2一个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的全貌2.2指导原则

第一,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一份综合报告应该能够洞察组织战略,和组织战略与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与资本使用且受影响之间的关系。

第二,信息的连接。综合报告应该表明,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价值创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相关性和依赖性对于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利益相关者的反应。一份综合报告应提供组织与其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组织了解、考虑和回应其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要求、兴趣和期望。

第四,重要性和简洁性。其中重要性的概念是一项事项是否重要是指如果从高级管理层和治理层角度看,这样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是否能够实质性地影响主要预期报告使用者评估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简洁性的概念是综合报告包括简洁的信息,在提供了充足信息的情况下,避免了冗余信息。组织需在简洁和其他指导原则之间寻求平衡,特别是完整性和可比性。

第五,可靠性和完整性。一份综合报告应包括所有的重要事项,包括正面和负面的事项,且该报告没有重大错误。可靠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是受重大错误的平衡和自由的影响。可靠性是由机制,比如强大的内部报告系统来增强,适当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及独立的、外部保障。

第六,一致性和可比性。综合报告的信息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而且要能在影响组织自身的价值创造重要性上与其他组织进行比较。

2.3内容要素

一份综合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并回答了针对每一个内容提出的问题:(1)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2)治理;(3)机会和风险;(4)策略和资源分配;(5)业务模式等。

第一,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从事什么业务?该组织在何种环境下经营?

综合报告确定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并通过识别以下内容来提供基本的背景资料:

组织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所有权和经营结构;主要业务、市场、产品和服务;竞争格局和市场定位(考虑譬如新的竞争威胁和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客户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强度等因素)等。

第二,治理。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组织的治理结构如何为其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能力提供支持?

综合报告通过提供以下内容来回答问题:

该组织的领导结构,包括治理层人员和相应技能的多样性。

通过特定过程作出战略决策,建立和监测组织的文化,包括“高层基调”和对风险的态度等。

第三,机会和风险。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对该组织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能力产生影响的特定机会和风险有哪些?该组织如何处理这些机会和风险?

综合报告应注意以下问题:

机遇与风险的特殊来源可能是来自内部,外部或通常是两者的混合。外部来源,包括那些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参考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内部来源,包括那些来自组织的业务活动(参考基本概念之业务模式)。

组织评估机遇与风险实现机会的大小以及产生影响的大小等。

第四,策略和资源分配。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该组织打算如何实现该目标?

综合报告应注意以下问题:

该组织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

该策略已到位,或者打算实施来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等。

第五,业务模式。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采用何种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的稳健性如何?

综合报告描述了组织的业务模型,并着重研究了其稳健性。这包括:

关键投入以及它们如何与资本相关且是由资本派生出的(是该组织所依赖的或提供的组织分化的来源)。

2.4准备与列报

该部分旨在指导和帮助组织实施已讨论过的指导原则和内容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报告频率;(2)实质性测定法;(3)重大事项的披露;(4)治理层的参与;(5)可信性;(6)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时间框架;(7)报告边界(图3);(8)聚合与解聚;(9)使用科技。

图3在确定报告范围应考虑的单位/利益相关者3对我国综合报告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综合报告的编制和发展,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也与相关部门呼吁企业提交可持续发展报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不谋而合。综合报告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界、会计界以及金融界等经济各领域而言都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等环节尚未成熟,远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密切跟踪综合报告领域最新国际动态,参与国际综合报告相关问题的研究,做好有关标准、制度建设准备工作,从而推动我国企业报告体系的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静.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谈“整合报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J].财务与金融,2012,(12):8185.

[2]徐欣,卢瑞杰.综合报告框架的构建及其面临的挑战[J].财会探析,2012,(11):164165.

[3]杨敏,刘光忠,陆建桥,等.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2012,(9):38.

[4]IIRC Press Release.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mmittee (IIRC)[EB/OL].http:///.

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文3

在政治课教学的三大任务中,其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难以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中考试题灵活多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既是对政治课完成教学任务的鞭策,也是规范政治课教学的手段。那么,规范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呢?那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抽象过程,即从客观事物入手,讲清理论观点。譬如讲国家的概念,首先应从国家的产生过程讲起。为什么会产生国家呢?那就是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便随之产生了。这时,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于是又产生了阶级。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在不同的阶级中,一些阶级就会凭借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对另一些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但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是不会甘心的,他们必然要起来进行斗争和反抗。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剥削、压迫地位,就建立起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对被剥削、被压迫阶级进行统治。这种暴力机关就是国家。所以,国家的概念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国家的概念,而且也便于理解掌握国家的本质和职能,使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同时,它也为理论知识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政治课教学只有在扎实传授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才能使政治理论真正发挥其“理论武器”的作用,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所以,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考查,仍然是对政治课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鞭策,是在规范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然而,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却既是教学过程中极易忽略的重要环节,又是大家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难题”。所谓教学过程中极易忽略的重要环节,是说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政治课教学任务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只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忘记了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认识客观事物;所谓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是说大家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不够得法。

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把培养学生能力列入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持之以恒。其次,要明确所谓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是理论知识的运用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里的“理论”指的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实际”指的是社会实际(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等)、教材实际(教材中的史实、事例等)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指的是用教材的有关理论对具体事物(即客观实际)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一般来说,运用教材理论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可分以下几步来完成,即首先认识客观事物,找准教材的有关理论;其次摆出有关理论;再次找出理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点,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譬如:“运用社会发展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必然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其分析、认识的思路应该是:第一步认识客观事物,找准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改革是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运用。可见,分析说明上述客观事物,必须运用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数列 教学 基本概念 应用

进入高中的学习后,在你没有学习数列之前,也许你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存在困惑,然而当我们学习数列后,你的许多困惑是否还都存在呢?如果我们熟悉教学大纲,我们就会发现高中数列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我们细心,我们同样也会发现,数列在生活中的运用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频繁。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数列中的每一项称之为数列的项。数列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果按项数分类的话,分为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如果按照变化趋势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单调递增数列、单调递减数列和常数数列及摆动数列。另外,在数列的基本概念学习中,更是要求我们记住不同类型的数列的特殊的求和方式,如:完全归纳法、累乘法、错位相减法、倒序求和法、列项相消法等等。了解数列的分类及各类求和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它,发现其中的规律,找到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列的应用

基本数列及数列相关运算规律,就是要将数列运用到实践中,数列的价值将会得到体现。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数列的基本运用,慢慢学会数列的基本规律以及灵活地对其运用,乃致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刚开始我就讲了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频繁的,下面就以此为例,讲讲数列的应用。有一句话这样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为何传递速度如此之快呢?在通讯发达的现在很好解释这个现象,可是在古代,又怎么解释呢?下面就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某人在一分钟内把一个消息告诉两个人,然后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已同样的方式告诉其他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一直以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十分钟后,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呢?答案你想到了吗?三的十次方个人知道。这里就应用到了数列,如果我们对数字比较敏感,如果你数列应用得好,当我们列出前几分钟的结果时,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是一个等比数列,消息以三位首项,三位公比的形式传递下去。众所周知,这种传递速度是相当快的,不过却很好地解释了“坏事传千里”的传递速度快的现象。其实,还有在生活的很多地方,数列都很好地解释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普遍现象。然而,它的魅力也不仅如此,在商场上,尤其是在银行储蓄和分期付款中,数列也都被应用得淋漓尽致。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储蓄或贷款几乎也是每个家庭必做的事。当然,这也是国家重点关心的事,它们与国计民生、社会生活发展息息相关。重到支援国家建设,小到各个家庭财政管理和支出,数列无不穿行于其中。针对人民的日常生活规划,金融机构为未来进行储蓄或贷款的企业或家庭或个人设置了相关的存储或贷款模式。下面我们就对数列在储蓄方面的应用举例分析。

甲乙两人同时到银行存2万,甲存五年定期,年利率为5.5%;乙存一年定期,年利率为2.25%,并且在每年到期时将本息续存一年期定期。按规定每次计息时,乙需交纳20%利息税。若存款五年后两人同时从银行取出存款,则甲乙谁获利多?甲:20000*5.5%*5*(1-20%)=4400元乙:20000*(1+2.25%*80%)5次方-20000=1865.98元对比之下,显然可知甲获利多。

甲运用的是简单的数学计算,乙则运用到了等比数列求和,运用数列知识解决了储蓄方面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储蓄问题,现在知道将数列在储蓄方面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数列在储蓄方面的运用。如果现在你有2万元,你打算怎么存储呢?

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比如在不可再生资源方面,在年使用量和年开发量上之间的相关数量问题上,通过数列,建立相应的模型,形成相应的等比等差数列关系,将资源进行相应的合理的分配。又比如在河流污染治理,森林资源与水资源的开发与控制,生物保护方面等等,数列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应用。

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理论;案例

[作者简介]罗爱武,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政治学博士研究生,仙桃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148-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是高校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近年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推崇,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功能,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但要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发挥预期的效果,避免对案例教学法的误用,还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案例和理论的关系,不能因为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重要性而忽视理论的作用。实际上,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理论对案例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从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看,理论是案例的主导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对精选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最鲜明的特点。案例教学把整体的课程知识分解成各个部分,并融合于具体的案例中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来达成对原理、方法的掌握。它的优点是以具体反映抽象,以特殊体现一般。在案例教学中不是“教案例”,而是“用案例教”,不是就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具体案例,而是用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理论、观点和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案例来教授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运用理论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理论是案例的主导,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取决于特定的理论内容。针对同样的理论内容,同一个教师如果选用不同的案例,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相反对同一个案例,同一个教师如果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读,就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不是选择什么样的案例,而是对教材理论的把握是否准确、透彻。因此,在理论和案例的关系中,理论起着主导作用,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是用什么案例来说明理论,而是用什么理论来解读案例。离开理论的主导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代替原理探索、使完整体系的理论学习演变成零碎烦琐的事例学习,这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离开的理论视角从其他理论视角来分析讨论案例也不是成功的案例教学。

二、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看,理论是案例的指导

案例教学绝不意味着脱离教材理论内容,就案例来讲案例。案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理论内容始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在案例选择阶段。理论是选择案例的首要标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选择案例。在案例选择阶段,以什么标准选择案例是个首要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理论内容。

案例教学同样是一个传授理论的过程,它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与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选编案例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相应的教材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要选择在内容上紧扣主题、围绕中心、针对重点、契合难点的形象材料,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只有选编的案例符合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才能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目的。切忌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活跃而忽视教学内容,抛开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随心所欲地东拼西凑,将与教学目的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的事件当作案例,这将造成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两张皮”。其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干扰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分析案例的向导

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教师分析案例、设置问题的向导。教学案例是一个具体真实的事件或一种现象,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案例,应怎么分析,该如何评价,取决于人们的理论视角,对于同一案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往往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视角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案例分析阶段首先必须明确与案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其中哪些又是特别重要的,案例适合引进什么理论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的同时,学习和运用相应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其次,因为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理论要点,结合案例内容,设计一些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理论知识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具体问题,以便于在案例讨论阶段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缜密思考、深入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从案例中归纳概括出课程理论来。理论内容是案例分析的向导,没有一定理论指导的案例分析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会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

3、在案例总结阶段,理论是总结案例的指南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辩论之后,教师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的归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也不能局限于对案例本身的讲析,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解析案例问题,

根据这个典型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到与此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案例认识上升到相应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教学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中。这个总结过程是从具体案例上升到抽象理论的过程,而这一理论就是课程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案例总结阶段没有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案例的认识就会局限于案例本身,而不能获得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案例归纳的结论是带有鲜明的理论导向性的。这就是说,虽然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各抒己见,但是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必须给出明确的结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和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学科中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的主旨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因此,案例教学是开放的,案例的解读和案例问题的答案都是多元的,并不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要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和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显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手段,思想教育是目标。案例总结阶段的结论具有明显的“一元导向”性,这个导向性的结论就是课程理论的内容。离开了课程理论内容,案例总结的导向性就无法体现。有的教师之所以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讨论的结果也是“开放性”的,是因为他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法混同于其他学科的案例教学法了。案例总结阶段的理论提升相当重要,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只是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那就势必会影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看,理论是案例的向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忽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理论课。作为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对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但由于理论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往往会带来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如何传授理论知识才能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是出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关注所讲的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还要关注以怎样的方式将这些理论讲出来才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更愿接受,而后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

讲授法是“用教材教”学生理论和方法,是以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讲授法是对课程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关键术语、原理、规律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行逻辑推演、严密论证、系统阐述的方法,它注重概念的准确界定、原理的科学论证、理论的逻辑推演、体系的完整一致。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但在讲授中教师往往因为过于注重讲授内容的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而相对忽视一些重要问题:相对忽视构成理论发展前提的社会现实,相对忽视理论的实际运用,相对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便难以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得到启迪,无法有力地、及时地回应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出的种种鲜活的问题,弱化了理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用案例教”学生理论和方法,是以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基本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有什么用、怎么用”。案例教学法克服了讲授法的弱点,它将抽象的理论蕴含于真实、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认识理论、运用理论,它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一般的概念具体化,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只教案例,不教理论,不向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而只是意味着教育形式和方式的改变。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教学生理论是从哪里得来的、怎样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处、怎样运用理论。“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既定的原理、规则。这倒不是说这样的知识不重要,相反,它所指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批判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但不能因此否认其理论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和能力培养不是互不相容、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方法教育仍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目的,只不过是同讲授法相比,教授的方式和内容有些变化而已:案例教学法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来教授理论;不是仅限于教授“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而是主要教授“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两个方面。

1、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

根据运用的不同目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的理论发现型,一种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的理论运用型。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通过从具体案例到抽象理论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理论是抽象的,但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理论,它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上,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得出这些理论性结论的过程,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包含的实践性智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将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状况的典型案例,以具体感性材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讨论,透过案例表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挖掘其中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案例背后所蕴涵的一般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个别扩展到一般,从而实现从感性案例材料到理性理论知识的飞跃。

理论是对具体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抽象,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还原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对个别、具体案例的缜密考查和深入分析来揭示一般、抽象理论的建立过程,使理论有

了一定的现实依托,避免了单纯进行理论讲授可能造成的枯燥、抽象、远离现实的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

2、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如何用

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从抽象理论到具体案例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在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中,教师在精讲理论的前提下,将精心选编的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情景现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来寻求解释现象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将如何运用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把握理论中所包含的科学的方法、开放的理念及实践的成果,从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教学过程也有利于案例教学另一重要目的的达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最终增强他们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材中的理论对案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因为案例教学法强调用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轻视理论的作用、忽视理论的教授,这是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解、误用,也会降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3]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访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4]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舍[J],思想研究,2006,(11)。

社会治理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87-02

所谓专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教材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遴选几个主要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分教师按问题进行专题讲授的教学方法。在武昌职业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应用专题式教学,着重关注高职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为例,探究武昌职业学院思修课上专题教学法的应用。

1 思修课实施专题教学法的依据

思修课实施专题教学由教学目标决定 思修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把爱国主义情感、科学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职业岗位中去,培养道德情感、职业精神和法律观念,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增强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采用专题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讲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全面理解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法制意识,对当代社会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出科学分析。

思修课实施专题教学由其教学内容的特征决定 本课程以、教育部有关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原则,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全面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能力、情感、行为四者相统一。在坚持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不动摇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重整组合,形成“三个模块,课内八个理论专题讲座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的课程设计方案,尽可能减少理论知识的单纯讲述和单向灌输,实现师生之间双向良好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服务专业,突出职业道德素质等现代公民素养的培育,适应新时期高职就业的需要,实现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武昌职业学院思修课教师队伍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建而成,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背景不同,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补充也需要一个过程,单个教师深入透彻地讲解思修课内容就有相当的难度,容易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对于擅长的章节大讲特讲,其他章节则略讲。实施专题教学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讲授相应的专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自己负责的专题深入钻研、精心准备,同时教师间也可以博采众长,增进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中体验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吸引力。

2 专题教学法在思修课的应用

在思修课中采取专题教学法,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武昌职业学院每年听课的学生达5000人,经过真实的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的经验。

依据思修课的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专题,才能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专题教学题目的确定上贯穿以下几个原则: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专题,保证其科学性;紧扣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题,保证其政治性和理论性;根据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原则与步骤,对讲授内容进行取舍,抓住重点,抓住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整合相关内容。

武昌职业学院思修课共72学时,其中课内54学时,课外18学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摸索,设置以下八个专题。

第一专题:开启希望之门,走进武昌职业学院。主要介绍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及教学方法等。开展课堂发言,让学生告诉大家自己的军训感想、大学生活设想(约六个学时)。

第二专题:新起点上成长成才计划。此专题讲授理想只有在实践中才有意义。其中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要结合实例来讲,而且要求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人生,以作业的形式,学生一起讨论自己的规划(约六个学时)。

第三专题:寻求人生的意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要让学生能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明白自己的人生态度,尽管是高技能的人才,依然要正确对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精彩的自己。其中会跟学生分享前几年优秀毕业生的故事,作为他们的榜样(约六个学时)。

第四专题:寻找失落的文明――传统美德研究。此专题讲授道德的起源、基本概念,其中侧重讲授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关系,在传统道德之上的现代道德构建(约六个学时)。

第五专题:社会主义法――人民的法律。此专题讲授社会主义法的形成发展,其中重点讲法理学的部分。同时告诉学生我国是法制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约六个学时)。

第六专题:正义之门――了解常用实体法律法规。本专题讲授我国基本的法律体系、各个法律部门,具体介绍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基本内容。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学校历年发生的民商法、刑法的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知道犯法犯罪的基本概念,以期以后能够在社会上做知法守法好公民(约八个学时)。

第七专题:职场中的道德与法律。首先,本专题讲授职业道德。高职学生将来都是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生产者和建设者,需要了解自己在职业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其次,本专题重点讲授劳动合同法。学生在毕业后去单位工作都会签订劳动合同,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条款,更好地知道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与权利(约八个学时)。

第八专题:爱情与围墙――婚姻家庭生活的道德与法律。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爱情,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本专题讲解具体的婚姻法,让学生知道该遵守的基本道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幸福地生活。其中会安排学生发言,讨论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观,利用故事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评判(约八个学时)。

课外的18课时作为实践教学课时,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和开展校园随手拍活动。

3 在开展专题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专题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信息容量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特别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思想认识中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专题教学法的不足也不容忽视,主要是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完整地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全貌。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弥补。

指导学生在课外自学教材内容 在进行专题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熟悉整个教材或与专题教学同步进行阅读。必要时,教师要抽时间利用网络媒体指导学生重点阅读课堂上没有直接涉及但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有关章节,并指出各章节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观点,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习教材的必要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纳入考试考核的范围。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采用专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营创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仍旧沿用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应借助多媒体、手机网络平台将课堂讨论、分组辩论、演讲比赛、社会调研与社会实践、撰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与专题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师自身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科研能力 思修课涉及面广,采用专题教学后,由于针对性、时代感要求较高,这就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相当的政治理论功底,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为此,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学习教育新技术,更好适应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专题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梦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5(17).

[2]戴剑飞.论高校“概论”课专题教学三个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