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本科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绘本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绘本科论文

测绘本科论文范文1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测绘本科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模式;指导教师;探索性课题

作者简介:寇红召(1962-),男,河南临颖人,信息工程大学密码工程学院,副教授;高承实(1973-),男,辽宁新民人,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56-0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是使本科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进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并使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从近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来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1]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一、 现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和管理模式及其分析

1.现有组织和管理模式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期末进行。在具体操作上,一般是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指导教师拟制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在题目确定以后,学生一般要经过开题、中期检查和验收答辩等环节,直至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目前多数高校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创新,这些管理创新措施基本上已形成了事实上的操作标准。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部门就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组织专家组对指导教师拟制的题目和内容要求进行审查。另外,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和验收答辩等环节也采取了专家组集体评议,以方便实施全程监控。

这些措施对于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督促指导教师加强指导等起到了重要的把关定向作用,但专家组和集体评议也容易导致集体平庸。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得不迎合专家组的要求,很少敢于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题目,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另辟蹊径。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2]大多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对所在专业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或具体应用。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实现难度还是完成时间均在可控范围内,毕业设计(论文)的实现和完成路径也基本确定。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基本没有帮助,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对于指导教师而言,此类题目属于驾轻就熟,在几年内大多可以重复使用;学生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到此类大部分题目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现象比较普遍。

2.现有组织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有组织和管理模式从课题题目与课题内容方面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题题目是教师垄断的,学生只有有限的选择权,而没有自己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权力。在这一阶段,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没有“导”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题目既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关联不大,也与毕业后的工作相脱节。

(2)课题内容上更多的是知识导向或专业导向,很少涉及问题导向。这既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在要求,也受限于指导教师个人的知识宽度和广度,同时也是指导教师为保证学生顺利毕业而向专家组妥协的结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进行,[3]同时在专业化教育背景下,多数高校指导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仅限于其所在学科,而缺少必要的社会工程实践经历和交叉学科背景。专家组的组成也一般是以专业系或学院为单位,成员具有基本相同的学术背景,另外,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顺利毕业,也很少敢于越过专业的边界另辟蹊径确定指导题目。因此,这类以知识或专业为导向的题目,既难以适应当今社会以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也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

(3)课题研究的路径基本固化。对于指导教师来说,课题如何开展、什么时间完成哪些工作,在题目确定时就已经基本确定,同时限于时间要求和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视野,基本不存在多路径、分头尝试的可能,指导教师一般也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虽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但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视野和能力也直接决定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起点和方向。目前这种管理和组织模式很容易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平庸化,进而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基于目前的操作模式,在确定指导和被指导关系前,学生和教师基本处于“背对背”状态。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一无所知,因此在拟定指导课题题目时,指导教师一般会趋向于“保守”状态。另一方面,专家组对题目的集体把关和最后的集体评议也导致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而不敢拟制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从选题的确定到研究路径的取舍,甚至是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选定,都会局限于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大部分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甚至在选题确定以后,仍具体规定研究路径和使用的工具,导致学生很少拥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空间。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此种模式是合适和恰当的,但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则缺少了挑战。陈平原教授认为好的大学教育,要从制度上“为中才立规划,为天才留空间”。[4]虽然陈平原教授是针对大学教师培养制度所说,但对于学生而言也同样适用。

二、开展探索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在2012年的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中,笔者所在课程组开展了探索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实践。

1.探索性题目的拟制

在实施探索性毕业设计(论文)的5名本科毕业生中,3名是初级指挥学员,2名是专业技术学员。结合他们所学课程和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为初级指挥学员拟制了“网络舆情研究”、“信息素养研究”和“信息质量评价研究”3个课题题目;为专业技术学员拟制了“网络黑洞研究”和“软件中间件质量测评”2个课题。这几个题目都具有广泛的开放性,是基于特定问题而非特定知识的,又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每个题目又包含了众多小题目,且都没有固定的研究路径和成熟的工具,同时又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要深入下去并取得一点突破绝非易事。

2.阶段性进展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后,学生们开始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而确定了各自的具体研究内容,到毕业答辩时已都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可行性想法。另外,所有学生都撰写了毕业论文,研究深入的学生已经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并将相关成果整理成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投稿发表,进而产生了深厚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此外,参与探索性毕业设计(论文)的5名学生,都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现自身知识上的短缺,认识到能力上的不足。通过探索性课题研究,学生们在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毕业压力、探求新知的动力和空前的探索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热情,开启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帷幕。

阶段性的进展表明,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践中开展探索性课题是可行的。

3.指导教师的作用和指导方式

这些探索性课题无论是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及工具的选取,对于指导教师来说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研究与讨论来确定。

探索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使指导教师失去了在知识上的优势和垄断地位,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检查和督促及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依据自己的科研经验及时给学生提供各种建议。当然,每一个建议也都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继续去探索,而不是绝对地以教师的建议或意见为准。

此外,本科生毕竟不同于研究生,在课题入门阶段和相关的技术支持方面,还需要指导教师“传帮带”,同时在文献搜集、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过程中教师也要亲力亲为,带领学生克服最初的迷茫。另外,还要及时组织相关的讨论,尽可能地开启学生的智慧,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

三、相关工作的讨论和思考

从已经开展的工作来看,该探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一系列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质量评价难以把握

对于这种探索性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如何评价其质量,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既然是探索性题目,就有取得一定成果的可能,也存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取得相应成果或干脆失败的可能。因此,如何既能考虑到题目的特殊性,又能考虑到本科生的实际水平,确实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2.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偏短

在现有模式下,学生从事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仅为半年。就本科生而言,学术起点偏低,同时需要大量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半年之内能够有新的设想已非易事,至于这些设想是否可行、是否科学合理则缺乏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因此,建议进一步延长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如可从学生完成基础课,甚至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让学生一开始就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选课,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团队协作不足

教育部要求“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3]虽然指导教师可以将大题目分解为小题目,分别交给不同的学生完成,但这是指导教师统领的团队,而不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团队。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无形中损失了自行分析问题、分解问题,以及采取不同方式实现相互配合与协调的锻炼机会。

4.学生的自主空间尚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开展的探索性工作仍然是由教师拟制题目,以教师为主导,只是在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研讨,或者在方法论上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是否可以考虑由学生自拟课题,这样既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必不可少,并非粗放的“放羊式”管理,参与和指导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结束语

对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和指导方式进行了初步改革,从目前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来看,这一模式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研究和分析的情况来看,在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但这种改革时间尚短,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思考,相关的经验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此外,笔者所在学校是部队院校,学生不存在毕业找工作的问题,管理上也相对严格,因此时间上相对更有保证。如何兼顾大部分学生因需要找工作从而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的实际情况,或在哪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做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友联.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的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54-157.

[2]谢宏全,高祥伟.测绘工程专业2006—2010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统计分析与思考[J].测绘通报,2011,(3):90-94.

测绘本科论文范文3

关键词:煤及煤层气;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06-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近年新设教学研究方向,其设置符合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及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基础宽厚,偏重实践的专业,其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能力。随着国家能源政策尤其是煤矿整合治理的进行及煤层气商业化的实现,对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很大,煤及煤层气专业学生刚读大四已与用人单位签约,且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选题范围广。由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在本科期间开设了钻井工程、完井工程、煤层气排采、井下瓦斯抽采、采煤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煤层气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等学科课程,毕业后,既可从事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又可以从事煤矿井下瓦斯灾害治理,因此,煤及煤层气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广泛,涵盖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物探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

2.紧密联系实际。煤及煤层气工程属于工科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将在煤矿生产企业、煤层气勘探开发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怎么样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熟练掌握并在自己的技术岗位上能够有所创新,本科期间的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好的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本科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融合,同时,也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要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使毕业课题的选取与现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对于优秀的学生,要通过实习,能够发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综合考察性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涉及课程门类多、跨越大但又不失专业性。既要懂得井下的安全生产,又要明白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既要能看懂机械图纸,又要会土木实施;能测量会勘查……总而言之,为掌握煤层瓦斯的赋存、运移、产出规律,与之相关的巷道部署、设备选型、施工作业、测绘测量等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将所学能所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对综合能力考察能力强。

二、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

1.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及随意性。统计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9―2013年煤及煤层气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26.4%,第二类是在相关的煤层气开发公司就业,从事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占24%,第三类是从事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及安全管理工作,占41.6%,其余占8%。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选题之前个人毕业去向已经确定,但在选题过程中,往往选择难度较小的毕业课题,管理较为宽松的指导教师,甚至有少数同学认为无所谓,做什么课题都可以,并没有与自己的以后相关工作进行关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学生实习落实考核不到位。毕业实习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节,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素材及支撑,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但限于近些年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用人单位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尤其是煤矿井下,往往即使同意到矿实习,也难以实现井下学习的目的。单靠指导教师的推荐能获取实习机会的学生人数有限;同时,少数学生在联系实习时,害怕被拒绝,害怕和人沟通,甚至是由于惰性不愿意深入现场进行实习;学校对毕业生实习尽管采取抽查等形式,但也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3.重答辩结果轻过程管理。本科毕业答辩不仅仅是对学生论文(设计)的一个展示和体现,更是对其本科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合凝练。但答辩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对论文(设计)本身的就事论事,而弱化了论文(设计)之外的相关专业理论,对其实习、选题、开题、中期等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考察,并且在最后的答辩过程中也难以体现。而过程往往决定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水平,防止了少数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粘贴融合成最终论文(设计)却能取得不错的答辩成绩的弊端。

三、解决对策

1.端正态度,明确职责。(1)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课题,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对学生的论文成果及表现做出评价。(2)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应用,综合分析能力,测试、计算及编图的基本技能,文字表达能力,正确的思维,优良的学风及专业外语阅读能力等方面。(3)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综合分析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在确定选题、论文的内容要求、指导方案等方面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指定阅读有关的中文资料及与论文有关的外文阅读材料,供学生编写论文参考。(4)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指导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独创精神,加以正确引导。(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告诫学生在论文中引用别人成果及观点时应注明来源,尊重他人成果。

2.联系实际,认真选题。毕业实习是本科生在经过三年半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各种教学实习之后,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到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的综合实习,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探、煤层气开发领域的现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但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素质、个人兴趣、毕业实习情况、已签约工作性质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布置,使学生能够在众多课题可选范围之内,选择出具有一定挑战性、对工作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的设计或毕业论文。

3.考察效果,注重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在现场(野外)调研、测试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分析各种实际资料,编制各种图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煤及煤层气勘探、煤层气开发等问题,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因此,在答辩过程中,问题设置不应仅仅局限于论文(设计)结果本身,更应该侧重对于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的提问。同时,要加强教师在毕业实习、选题、开题、中期报告、论文(设计)终稿、汇报PPT等环节的考察和监督,从而提高最终的论文(设计)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现,在分析研究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查找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煤及煤层气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相信只要端正态度、明确职责、扎实落实、细化管理、注重过程、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就一定可以把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14号])[Z].2004-04-08.

[2]孙志高.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137-138.

[3]黄伟,唐焱,张鑫.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分析讨[J].大众科技,2013,15(170):110-111.

[4]刘波.粒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测绘本科论文范文4

本文从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调查、总结了当下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总结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及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本文从教材修订、课堂内容、考核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提出制定教材配套音频教材,课堂游戏及多方面综合考核方法等应对措施,以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改革思路;综合能力

1测绘工程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工程人员出国进行项目建设与对外交流已经趋于频繁,测绘工程从业人员作为项目建设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员,出国工作的情况必不可少,英语已经正逐渐成为其工作语言[1];此外,测绘工程专业所操作和掌握的仪器、软件等多数为英语操作系统;因此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来讲对于日后从事海外建设工作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都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教材完整度不够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提供的都只是纸质内容,并没有提供配套的电子内容方便教师备课,制作电子课件;此外也没有提供配套的音频内容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朗读发音;加上多数学生都只是“哑巴”英语,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1.2课堂内容不够新颖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一昧讲解而不注重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很难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个性更加自我,更多注重的是自身兴趣所处之处。因此,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要采取更多、更新的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诸如“拼图游戏教学模式、宾果游戏教学模式、个人演讲模式、小组派对模式”[2]等。

1.3考核方式陈旧

多数学校在设置专业英语考核方式上,都会将其设置为考核模式,结果往往是学生在结课后花费少许时间撰写结课作业作为考核内容;多数学生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互相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多流于形式,并无太多的实际作用。

1.4教师英语素质不高

虽然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师都有着强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能胜任的并不多[3]。多数教师在自身进行学业进修及学术研究方面并没有太多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没有学习和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及教学方法。因此,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就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几乎没有教师主动承担这门课的教学,多数都被摊派到年轻教师的手里。

2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与自身在从事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实际体验与感悟,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的几点思考。

2.1完善教材

在教学活动开始发生之前,选定教材以后,可以联系学校内外语学院的专业教师或者外教,联合录制教材内容的音频内容。此外,针对电子课件的制作,应提前制作,保存,以方便日后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

2.2改革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不应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要结合专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讲解,譬如关于测绘方向发展或者科技进步的一些外文报道等,都可以作为课堂的讲解内容。此外,还应该针对学术文章的摘要翻译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文章写作及翻译的技巧,由于这些关系着学生毕业时的论文写作,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太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2.3综合考核

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不应该从一个方面即学生课程作业方面进行考核,应该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听、写、翻译及课堂主动性程度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核。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单词默写大赛、文章诵读大赛等来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掌握的能力。

2.4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应该针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成立专项资金资助教师进行学习,也可以聘请外语专业自身教师对全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普及英语的系统知识,并传授好的英语教学方法与经验;此外,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交流研讨会,进一步提高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

3结语

本文从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素质等四个方面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讨,得出了一些思考与改革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已经正在实施,有些还未实施,需要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来进行验证。此外,本文的探讨方面仍有不足,特别是针对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模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方面还未涉及。因此还需要更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以完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

作者:谢少少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正昊,赵斌臣,姚志强.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7(51):12-13.

[2]刘艳.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9-10.

[3]朱庆伟,杨传福.现代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分析与目标定位[J].矿山测量,2015,10(05):88-90.

基金项目:

1.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6JGA425)

测绘本科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1 引 言

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普通高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院系图书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以自己特有的馆藏文献资料为本院师生服务。它设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是为教学科研的需要而设置的学术性教学辅助机构,是教师、学生查阅文献信息资料、获取情报信息、进行自修和切磋学术的重要园地,为学校的跨跃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条件,更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资料室管理的最优化,是每一个从事资料室管理工作的人要思考应对和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测绘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室实际,讨论了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给出了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办法和成效。

2 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

图书资料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深”、“快”的特点,是以专业文献为主要范围的小型情报资料机构,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应是最快捷、最便利的信息资源,所存资料是多年办学的积累,专业书籍相对集中,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既要为教学提供书刊资料,方便老师和学生查阅本专业资料,又要搞好科研探究、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为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保证,图书资料员是图书资料工作的主体,负责文献信息的搜集、组织和传递。因此,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行政上的管理,更需要适合自工作规律和特点的业务管理。行政上采用“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即行政、人事接受院系领导,业务活动由图书馆负责。业务工作规章制度要简明易行,服务上尽可能地采用开架、半开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计算机管理,除了利用计算机代替常规业务工作的手动操作以外,还要实现网络化管理。

图书资料员保障资料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首先, 图书资料员应是院系与学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络员。在院系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文献信息供求和保障的桥梁,使本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其次,图书资料员应成为本院系的准教学秘书。要及时掌握专业教学进度、课程设置动向以及各个层面的毕业生等情况,并能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第三,对资料室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包括图书的验收、分类、编目、登录、打号、盖章等步骤,每步均应精心操作,不出差错。编制出教学科研需要的专题书目、题录、索引。建立一套集资料、图书、工具书、期刊、论文、检索、会议、情报为一体支撑本院科研和教学的的文献管理和服务体系,使文献资源很好地与学科专业相匹配。

3 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办法和成效

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更接近本专业的教师,更了解他们的教学科研需要, 是学生的第二重要课堂,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所以在开展信息服务和为教学科研服务方面要比图书馆更专业化、具体化、直接化。这也使体现人本理念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可能。近年来,我院对图书资料室管理不段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搞好信息服务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图书资料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而言,转变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树立服务创新理念,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牢固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的信息服务为多元的知识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文献信息保障,使图书资料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的自身价值。具体做法是:在服务对象上,实行全面开发,不仅面对学院老师,还向学院毕业班、研究生以及众多的本科学生开放,这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开放时间上,也较之过去延长了很多,平均每周长达40个小时。在管理上,很下功夫。一方面,借阅方式做了重要改革,实现计算机管理。基于过刊在资料中的重要位置,将过刊资料装订成册,整理上架,便于师生借阅。同时,经常开展定题定期的课题跟踪等服务,了解科研项目的全部过程,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资料室资源的优势。

3.2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内涵建设

图书资料室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资料室能否形成特色。按测绘专业教学科研和测绘学科建设的要求,尽一切努力来收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特别注意收藏国外学者来院讲学赠送的图书资料、教师出国访问讲学带回的图书资料、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论文和资料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院系师生撰写的论文和论著等。另外,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选订一批最具有权威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外文书籍。目前,我院资料室的英文原版书籍有100多本。这些书籍提供了很多测绘类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和资料,基本上满足了各研究方向教师们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根据自身的资料优势,建立了具有测绘专业特色的数据库。

3.3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资料室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更有效地利用资料室的平台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快速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必须建立和落实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第一,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包括借阅制度、流通制、损失赔偿制度、全开架管理制度等,并且严格管理,依据借阅制度,严格执行,以便加快图书资料的周转速度。进一步理顺体制院系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以及其他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关系,加强业务协调,建立稳定的沟通关系,努力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共享。

第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检索程序,以便教学、科研人员查找与借阅。

第三,建立健全院系资料室图书资料的采购制度等。在制订图书资料室发展规划以及图书资料购置和期刊杂志征订过程中,及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一味注重资料的藏量,更注重资料的更新和利用程度,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最大效力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3.4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人员培养

突出专业性质和建立特色资料室是学院图书资料室人员的主要任务,要把一般化信息服务提高到突出学术性、专业性、研究性和情报性的特色服务上来,不仅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压缩、精炼,而且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和科研课题提供综合性、预测性的信息。这对图书资料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人员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班、出席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资料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操作能力,特别要强化计算机网络知识及其应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

3.5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和电脑的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学院根据需求,加快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建立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作为网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起应变静态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使室藏文献与网络资源相互依存、彼此补充,达到两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初步形成了测绘学科文献信息中心。

同时,学院图书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微机联网,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使学院师生通过电脑检索,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对搞好教学和科研、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院系图书资料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尽管我们在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学院图书资料室改革的力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学院图书资料室真正成为培养未来人才和国家栋梁的沃土,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刘士林,李锋.新时期高校资料室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2(4),109-110

2 邹文苑,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与服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1月,第22期总第200期,131-132

3 李桂花,魏丽娜,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第38卷)第1期,115

4 陈丽,高校院系资料室特色建设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12期,273-273

测绘本科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程测量;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6-03

大学教学应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育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是难以替代的。这不但可以验证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可能提高学生在实践工程中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从实践情况出发开拓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从目前形势来看测绘技术在迅速发展,当前的工程测绘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发展,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问题很多,知识掌握不全面,动手动脑能力也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化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与思结合,研究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区别于“注入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学时分配上理论课程占到了70%以上,实践环节的学时较少。而测绘事业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新内容不断增多,要求逐渐提高,同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应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实践教学的学时未曾压缩,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有必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现在工程测绘课程一般分为理论课和集中实习两部分。当理论课为50~60学时,集中学习的实践大概为2~3周。这种教学课程模式太不集中,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相结合,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不能充分的利用实践去验证理论知识。因此,笔者把工程测量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按3:2配置,把目前的工程测量课程拆分并扩展为测量基础及实习、测量应用及实习、现代测绘技术三方面内容。这样,实习按两模块设置,即应用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学时比按1∶1配置。同时经过调研,精简了水准、角度、距离和控制测量等内容,增加了现代测绘技术和工程应用内容,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以适应新时代测绘事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事实上,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和教学资源条件下,教学实习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实践教学要具有代表性,以夯实理论为基础,精选对应内容;以提高应用与综合能力为重点,不强调“精”,而强调“能”和“会”。

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主要是应用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以往的应用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课堂内容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仪器操作及测量的单项知识应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环境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效果不好。经过研究,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比如在水准仪的使用实验中,利用学校高低起伏的山坡,开发与实际生产类似的测绘场景,制定项目计划书和实施要点。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安排工作程序,分析方案是否可行。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感知、对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修正错误。这样,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而最终取得成功时,不但熟悉了水准仪的操作方法,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水准仪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自信心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笔者在综合能力训练同样采用项目教学法。如利用我校新校园地形丰富、路网发达的地理条件进行项目设计,把全校区均分成八块,每个测量小组测绘其中一块,最后测量成果拼成一个完整的校园图,再与由专业测绘队测绘的大比例尺校园平面图进行比较,每个小组的测量成果的效果好坏一目了然。有了具体的测量项目和真实的测绘场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发展。项目课程教学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应注重与实际工程相联系,项目计划书应编写成测绘实务与案例分析的形式,注意工作场景的多样化,采用“阶段能力培养”模式,设计实践项目应从易到难、从设定性项目到开放性项目,引导学生在项目中发挥学习主动性。

三、实践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改革教学方式,就是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上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探索开设设计性实验,注重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独立观察、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的创新意识。

1.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以往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模拟学习,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教学方式改革研究中,笔者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写出项目计划书,制定项目任务、项目步骤、项目实施要求等,教师对每组学生的项目计划书进行批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修改的内容,对内容进行改进充实后才让学生实施项目,进行测量实践。这样的测量实践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舞台,学生不仅是演员,而且也是编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打破了实验依附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2.开展“个性化”培养。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利用毕业设计环节或在学生中选拔学习成绩好、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经过考核后成立科研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纵、横科研项目,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并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

3.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院聘请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接触新理论、新技术的机会。通过与教授和专家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和实验的兴趣。每年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例如南方测绘技能赛、论文大赛、校外科技活动等。随着各类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工程测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要求参加各种实验项目。

四、实验平台建设研究

实验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建设仪器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科研教学功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实验平台,既是科学创新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摇篮。

1.校内实验平台建设。(1)拥有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仪器资源。通过重点课程建设和省部共建实验室基金的大力投入,工程测量实验室不断更新现代测绘仪器,添置了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和GPS等设备。测绘仪器发展迅猛,不断有新的仪器问世,为了弥补学校在实验设备投入上的滞后,实验室与南方测绘公司、苏州一光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借用或租赁新型测绘产品以供教学或科研使用。(2)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按照真实的测绘场景,在校内建立了近3000m2高低起伏的测绘单项技能训练场,完成校园测绘实习网络的布置和测量操作技能考核点位布置,引入国家高程基准点和平面基准点。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实施、技术培训、技术竞赛中发挥了显著作用。(3)建立全面开放的测量实验室。实践教学课时有限,要想在较短的学时里实现全部的教学任务是很难的,如何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有必要进行开放式测量实验平台建设。我校实验室能开出的实验项目包括水准仪常规测量、经纬仪常规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变形观测、数字测图等。为确保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实验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地实践管理体系,制定了实验项目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租用制度、实验室教师管理、实习基地管理、学生实践操作运行管理、实训室安全卫生管理等配套的管理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在课后灵活机动选取创新实验项目。同时实验室教师实行轮流值班制,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请教教师,同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创新实验项目中。开放实验室的建立有效地把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助学生的自主学习。

2.校外实验平台建设。建立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外实践教学的基础,能够让学生亲临测绘生产第一线,是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工作能力的主要场地,也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途径。我院选择了一些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训基地,有专项实训基地和综合实训基地。比如与南方测绘公司建立仪器检校中心,学生可以直接到中心检校仪器。还与常州一些公司签订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建立比较正规稳定的教学实习协作关系,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发挥空间。如与常州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江苏筑原建筑设计公司和常州规划设计院勘察所等建立综合实训基地。

3.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制约。目前,测量工程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包括学历和技术。学校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进行实践教学。同事鼓励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兼职,建立一个轮训制度,使得青年教师通过实地训练从根本上去改变教师队伍的整理能力,也使得教师队伍的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在实践课程教学中也能通过亲身体验去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五、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研究

为了使学生重视应用测量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将实践教学独立考核评分。主要采用过程考核方法,分解实习任务,逐次考核,按比例核算最终成绩。考核项目有素质考核、核心技能考核和创新考核。在综合能力训练考核中,素质考核包括出勤和学习态度,考核采用教师日常考核、学习小组互评,成绩权重占20%;核心技能考核是在综合测图中,按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测图的完成进度和成果质量考核,成绩权重占60%;创新考核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能提出独特见解、在成果处理中能创新,评定实习成绩时应适当给予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成绩权重占20%。应用技能实习同样采用上述的过程考核法,其中各项考核权重比为1:6:3。将创新考核提高比重,意在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教学项目设计,设计项目有创意,完成项目有创新。

对于应用型本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只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才能与测绘发展同步,与用人单位适应。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以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为手段,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平台,探索了适用新时期测绘实践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细心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使本科教育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花向红,邹进贵,向东.测绘工程实验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6-18.

[2]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28-30.

[3]吕忠刚.应用型本科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0,(7):75-77.

[4]岳建平,方露.“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测绘通报,2011,(1):91-93.

[5]单英杰,李明庚,宋奇海.项目教学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实践[J].北京测绘,2010,(1):90-92.

[6]王登杰.基于虚拟现实的工程测量实验技术研究[J].工程勘察,2011,(12):55-58.

[7]徐金鸿,邓明镜,刘国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0,(S1):239-240.

[8]虞积强.强化高校测量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84-185.

[9]肖鹏.土木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