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投资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投资方案

对外投资方案范文1

关键词: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一、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

公司对外投资方案的编制由具体的投资部门负责,投资方案编制完成后报送集团公司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投资审批。投资部门在编制投资方案时缺乏对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考虑,所编制的投资方案更多的从市场开拓、产品销售量等方面来阐述,因此,对外投资方案考虑的面比较窄,只能说是论证了技术、市场方面的可行性。从公司集团投资项目审批小组的构成来看,公司投资项目审批小组的构成人员主要由计划部、财务部、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投资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虽然人员构成具有多元化,但对于涉及到具体投资项目的专业性问题,目前的人员构成还缺少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做出判断,从而影响对外投资审批部门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的分析判断,进而影响到对投资方案的评估效果。

2.对外投资各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牵制

对外投资在通过批准付诸实施之后,投资事项由投资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对外投资资金的批准、投资方式的选择、投资比例的确定以及投资额的增加调整,由于这些数据没有准确的登记薄,财务部门的相关的数据没有进行核查的依据,这就导致对外投资的执行情况与会计记录之间存在偏差,例如投资部门将分得利润作为成本收回,已经实质上关停的投资项目却存在着长期挂账的现象。

3.对外投资的考评制度不健全

公司目前的对外投资在考评环节没有建立对外投资委派人员的业绩考评细则,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活动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和控制,也不能真正的反映派驻人员所做的贡献,因此,其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进而使得对外投资的实地管理出现很多漏洞,严重损害了集团公司的利益,这种问题在合营、联营企业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4.对外投资定期报告制度和质量分析评估制度缺失

投资管理部门对投出资金的管理没有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对外投资定期报告制度和质量分析制度加强对被投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致使对投资项目失去有效控制。例如2007年深圳风雷科技公司投资深圳迅科电子科技公司的GHP2型芯片的研发和生产,由于缺少对投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导致投出的2000万资金被深圳迅科电子科技公司挪用1000万元,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研发项目进展缓慢,并在2008年因为新型芯片的问世而最终放弃,公司此项投资净损失600多万,事件发生后公司对派驻深圳迅科电子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处罚,但并没有对投出资金的使用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公司既没有未雨绸缪,也没能亡羊补牢,类似的风险依旧存在。

二、强化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外投资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必要对现有的对外投资管理和控制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1.对外投资计划阶段的控制

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对外投资评价体制来规范和完善,从而合理估计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事前评价机制是企业需要首先完善的部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要对投资方提交的投资计划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整个投资计划的业务流程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相关负责人员的签署意见。在确立投资计划之初就应当明确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并明确对外投资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不同完成情况下的奖惩标准。

2.对外投资执行阶段的控制

对外投资协议签订之前公司应就合同条款向专业的法律咨询部门进行咨询,以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为合同条款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纠纷导致的损失。公司以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出资的应保证产权过户手续等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如果不能办理完毕的应提供等额资产作为担保或者以货币资金支付,避免因资金不到位导致合同纠纷引起投资双方的矛盾,影响投资项目的运行。

投资项目正式开始之后应做好登记,详细记录对外投资的投资额、投资方式、投资额的增加变动、投资收益等,定期对被投资企业或者投资项目进行审查,确保对外投资账实相符,保证对外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对外投资的定期定期报告制度和专项报告制度。对外投资的定期报告是对日常投资项目登记记录综合内部审计、财务、派驻审核人员提供的信息之后就被投资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以及被投资单位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在定期报告中应重点阐述目前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建议等。对外投资的专项报告是针对对外投资业务出现的异常状况或者被投资单位出现重大事件进行的报告,专项报告要求及时、简明,要在第一时间向管理层反映影响对外投资的突发事件。

3.规范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

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是对对外投资业务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对对外投资业务的真实反映。公司财务部门应做到对外投资及时、准确入账,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反映集团公司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各投资部门要及时将对外投资有关的合同、审批文件交送财务部门以便于财务部门办理对外投资的入账、收回、转让和核销等,此外,还应加强对外投资的风险管理,及时对长期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并合理计提减值准备。

参考文献:

【1】严松:对外投资内部控制与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J】财务与会计,2009,(4):3-7

对外投资方案范文2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给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企业对外投资运作模式的日趋成熟促使对外投资迅速发展。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给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提供了契机(见图1)。据统计,2011年,中国经济较2010年增长9.2%,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4.4%、贸易占6.5%,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的对外投资存量连全球的百分之一都不到。2011年,国内各类型的投资者累计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2011年较之前多年持续快速的高增长率更多地呈现出增速减弱的特点。依据金融数据公司Dealogic2010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遥遥领先,竟达到12%;2010年,虽然比率降至11%,仍为世界首位。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从事海外收购的失败率却远低于我国企业失败率,仅为2%和1%。

二、信息非对称与对外投资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信息非对称理论认为,在某些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个参与主体在理解与交易有关的信息时存在差异,使得信息拥有方或信息占有量偏大的一方凭借占有优势最大化自身利益,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外投资,因此面临的传统风险,非传统风险的可能性日益增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面临的风险包括国家政治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管理与道德风险,汇率变动风险,投资决策和经营风险,违约风险等等。其中,政治,文化间的差异所导致的风险又是最重要的风险。

(一)信息非对称与对外投资企业性质的关系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拥有充足的可支配资源。在技术、人才、信息渠道等决定性因素上,信息非对称体现得尤为明显,国企凭借专业化的人才和雄厚的财力,在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中获取充足的信息,尽可能地消除不确定带来的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自身能力不足,只能集中资源专注于个别项目,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他们在对外投资的进程中摸索出了可以降低与大型国企信息非对称的途径。为了消除技术信息的不对称,选择聚集在大企业周围,低成本地使用业内领先技术。投资区位的选择,追随国有大型企业的决策,降低与国企之间的信息非对称。同时中小企业采用集约式投资方式来降低与东道国、国企之间的税收、土地等优惠信息的不对称的投资风险。

(二)信息非对称与对外投资风险的关系 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会受到国家实力的影响。国家行政机构基于政治原因和规避风险等因素,会引导本国投资者向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相近的区域投资。东道国文化环境因素会影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区位和投资模式的选择,如果双方国的文化渊源越久,那么两国间的文化、思想交流越容易,风险便会降低。同样地,不健全的对外投资制衡机制和追责机制,给了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机会,加大了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

(三)信息非对称与对外投资区域及模式选择的关系 从投资目的国的类型来看,大型跨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进行投资,充分借鉴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达的资本市场等区位优势获取高额利润。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者落后一点的发展中国家理应获得更多的投资。因此,俄罗斯联邦、东欧、东盟地区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目标。正确的对外投资模式,能部分消除信息不对称机制所带来的制度风险。当面对不确定的东道国国内市场需求时,东道国企业拥有更多市场信息,如消费者偏好,劳动力市场特征,政府政策。国内外企业间存在信息非对称,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获得需求信息的最佳途径就是与东道国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新设投资方式则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施市场调查。

通过新设与购并如何选择及影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选择:从投资动机看,战略性资产寻求型、进攻型市场寻求型应采用购并、合资方式;从东道国的对外政策看,我国的效率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主要区位集中在非洲地区或者稍欠发达地区,应采用新建、合资方式;从理想的投资方式看,合资算得上我国大型能源型企业的对外投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三、信息不对称对投资风险影响机理

综合以上观点,国家强弱、文化差异、市场因素和企业性质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基于投资双方拥有信息量的差异,对外投资风险的程度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影响机理以进一步深入分析。

(一)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较多对外投资的参与者而言,舆论影响、国家审查、甚至政府的干预,都是企业“走出去”道路上的障碍。中国很多企业都有着相似的被拒经历。众多国家的审查机构会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或保护知识产权为由,采取极其强硬的保护手段,如法律上对他国的投资有更多的限制条款,亦或让投资方付出更多的成本换取技术的使用权。从知识产权角度,如福特卖掉沃尔沃,实质上是放弃劣势品牌,降低成本、淘汰落后技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表现。反之,当一个国家比较弱势的时候,就会放宽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来保护来本国投资的企业,以促使本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二)文化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企业并购成功的本就屈指可数,而在跨国并购中会更低。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就算你付出双倍的成本进行投资,但文化、语言习惯的差异,使得人们理解信息的方式不同,跨国间的交流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如亚非拉的部分国家曾长期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民众对于政治中、社会文化中、经济中有殖民者印记的投资活动怀有抵触情绪,担心国家受损,经济命脉被他国控制。

从某一层面而言,媒体的抵制是民众抵制情绪的外向化表现。但某些媒体蓄意歪曲的报导,使得企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进一步分析表明,有些文化传统阻碍了企业间的相互了解,进而妨碍了双方的合作,由此引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会使得跨国企业为降低对外投资风险选择文化差异更小的地区投资。吉利之所以能成功收购沃尔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始终进行着收购前后的文化整合,特别强调与工会的交流以及尊重沃尔沃的品牌文化价值观,尽可能维护员工权益,减少短期摩擦和冲突,降低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消除双方误解,降低投资风险。

(三)企业性质差别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且与政府关系紧密,因此国企的海外投资行为多被视作是国家力量和意志力的体现,特别是资源性行业,易受到东道国民众抵制,认为会损害到本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中铝投资力拓失败这一经典案例便由此因素导致。国企消极的公关方式和化解新闻危机能力的不足也是其致命的缺陷。反之,广东顺德日新、浙江吉利等新锐民营企业秉承着谦虚姿态,迅速完成项目投资,反映出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迅速决策的能力。

专家论证项目可行性及效益是对外投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众多行业专家给予国企最精准的论证并最大程度地提供与他国技术专家交流时获得的有效信息。相比之下,中小企业能够获取的信息量就很有限,各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企业管理层决策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增加。信息服务缺乏造成的信息非对称正在成为制约国企和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发展严重失衡的一个关键因素。

被投资企业对所在国社会文化信息,企业自身的技术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信息等信息拥有量上具有绝对优势,投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对外投资中风险的诱因之一。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和中铝交易失败。2010年8月2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同样是跨国并购,为何一个成功一个却惨遭失败?下面从四个主要因素,企业因素、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和国家因素来对比分析两个案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对外投资风险的情况(见表1)。

四、信息非对称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降低建议

中国企业对国外商业环境缺乏了解,缺乏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缺乏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问题很多,并随着投资量的加大继续增多。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缺乏,缺乏核心技术,监管体制以及管理环节等诸多的不合理,对中国的对外投资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信息在对外投资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搜集的信息量决定了决策效率。企业若想在走出去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将对外投资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实现自我完善。

(一)政府层面 具体应采取以下对策:

(1)国家给予资金支持政策。驻外的政府机构,也应加大信息支持力度,同时培训小企业熟悉东道国环境。政府应在国企和民营间撮合、协调、推动双方解决资金、技术问题,实现国企民营对外投资的共赢。

(2)建立、健全对外投资法律体系。用法律形式规范对外投资活动主体的行为,同时也要积极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议,保护本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利益,用法律的力量消除国家强弱力量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投资风险。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国家应保障资本市场高效稳健的运营,并适当放宽外汇和信贷管制,缩减手续流程,减小投资中的随意性,使得政策支持发挥效果。同时,国家可通过设立对外投资专项基金,提供财政专项的资金,缩小企业与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4)大力培养完善和监管会计,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的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是主要的信息平台,利用好这些机构,可以有效地消除和被投资方项目的信息不对称,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中介机构。

(二)企业层面 以下三方面的建议的贯彻执行与否,关乎企业对外投资中由于信息非对称引发的投资风险程度:

(1)是投资信息的搜集。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搜集大量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对外投资区位、行业选择等。投资行业最好是东道国政府支持的产业,并且实力和东道国行业竞争者差异不大,这样可以保证在专业领域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程度最低,保证已掌握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2)是投资项目的分析。首先关注投资前可行性分析,而后企业为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应详细规划所投资项目的发展进程,分析项目未来盈利能力,对制定的方案全方位地分析,分析优劣势,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投资对象。

(3)是人才库的建立。企业应当积极推进高素质的科技、经营、管理人才库的建立,树立科技创新,人才至上的企业宗旨。这样,才能在核心的谈判中规避技术、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风险。只有这样,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才能进一步合理优化,最大程度消除走出去的企业在技术等差异所引起的投资风险。

信息贯穿整个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投资风险的准确估计必须基于大量高质量的信息,因此信息非对称对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影响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此更好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从而指导更多企业能够成功地进行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对外投资方案范文3

关键词:境外投资 “走出去”发展战略备案制

随着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到国外参与境外投资。“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国家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到境外投资也是实现国家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1、企业境外投资主要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也加深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也是打造跨国企业的必由之路。

境内企业到境外投资时,主要通过投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或专利技术、有价证券、股权、债权等方式,获得境外资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投资称为境外投资。企业在决定到境外投资时,往往基于自身的特定优势,如雄厚的资金、专业技术人才、专利技术垄断、优秀的公司管理、拓展市场渠道的技能,但也可能受到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制约,如国内自然资源逐渐匮乏、市场规模缩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内产业结构未完成转型升级、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成本增加、政府政策等因素,导致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外投资的出发点不同。综上所述,企业到境外投资主要动机有以下几种:

1.1、内外市场环境促使企业境外投资

境外投资企业在东道国投资,所生产的商品就地销售,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原有的境外市场或开辟新的境外市场,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进而巩固和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

1.2、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部分境外投资企业,在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自国外,为了稳定原材料供应,或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且有保证力的劳动力,或是考虑到低关税使商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加强,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外汇风险对外进行境外投资。

1.3、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企业通过境外投资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取和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然后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提高管理能力,促使投资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1.4、分散或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境外投资企业为了分散和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生产与经营活动,不但可以扩大销售,而且还可以带来原材料、技术、人员以及资金融通等多元化的供应来源,从而使企业不再受到境内或者地区条件的多重限制。

1.5、优良的投资环境

东道国政府通过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主要包括优惠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以及优良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在境内企业遇到这些相对于国内宽松的境外投资环境时,也可能会做出对外投资决策。

2、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发展现状

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下同)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727.7亿美元,占80.7%,利润再投资174亿美元,占19.3%。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7亿美元。 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654.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2.6%,同比增长9.1%。

2.1、境外投资行业分布日益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且重点突出。境外投资早期主要集中在贸易服务业及其相关行业,中期向加工制造业等非贸易类行业延伸,行业布局重点继续向生产加工领域拓展,资源开发领域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如今以贸易型为主的境外投资结构开始变化,境外投资行业进一步拓宽,采用企业并购以及战略联盟等形式,向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行业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行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投资行业构成情况看,九成投资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六大行业。2013年我国境外投资行业所占比重如图:

2.2、投资规模存量不断扩大,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据商务部《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日本的50.4%。由于中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2.3、民营企业作为境外投资主体比例升高

我国参与境外投资的企业中,国有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走出去”的大型和特大型项目不断增多。除了国有大型企业之外,民营企业投资参与比重越来越大,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成为“走出去”的新生力量。联想集团分别在2014年1月23日和29日,宣布以23亿美金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29亿美金收购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智能手机业务。通过收购IMB服务器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将使联想集团具有更快的技术增长能力,以及能够更为快速进入全球主要的手机市场。另一些优势民营企业如华为、大连万达、吉利等,也正在发展成为集内外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通过适当的投资机会,渗透海外市场以谋求企业的发展。

2.4、境外投资方式多元化

与传统新建及改扩建项目投资方式不同,近年来大多数境内企业选择收购、合并、参股、增资扩股的方式参与境外投资,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投资方在资金、技术、原材料、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还有助于产品进入到新的国际市场,并且不易受到东道国民族意识的抵制,减少投资风险。投资方式多元化,有利于满足我国对稀缺资源、国外先进技术及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境外公司原有的销售渠道来销售产品和把国内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而利用境外品牌开拓市场,扩大本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2.5、境外投资风险增大

近年来,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因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局部地区政局不稳定,所投入的固定资产设备与员工人身安全不能受到妥善保护,导致境外投资遭受巨大损失。截至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中国共有75家企业(包括13家央企)在利比亚投资,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合同金额达188亿美元。利比亚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虽然启动了针对在利投资企业的专项“理赔绿色通道”,但在75家承建利比亚项目的企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大多数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因战。

3、实行投资备案制的必然性

随着境内投资人赴境外投资越来越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企业赴境外投资需要完成境内审批程序,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审批制转变到备案制行政体系,将不再需要通过各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只需要履行登记备案程序即可取得境外投资资格,使对外投资流程更为便利高效,这将会吸引众多国内企业进入到国际市场。

由核准制转为备案制,对政府投资体制管理来讲是改革的一大突破,摒弃不必要的核准流程,将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自主决策、面对市场风险自主分担,把控项目盈亏,对企业来说实行境外投资备案制既可以提供便利使企业更加快速国际化,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备案制的实施也可以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3.1、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企业走出去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让市场机制有效调节经济活动,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实行备案制也是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转变,现行核准制改革方向就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将投资者的境外投资自由权利逐步地归还给投资者。

3.2、实行备案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企业在境外投资资源开发项目时,通过备案制可以赢得项目开展时间,满足国内对稀缺资源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先行对资源项目实行备案制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实行备案制行政管理体系,快中求稳,循序渐进,通过逐步放开使政府适应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对我国企业到境外项目的监督管理能力。

3.3、企业成本压力促使境外投资进展加快

境内企业正在面临着人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实行备案制行政管理体系,可以大大缩短企业在实施国外项目投资的时间,在国际市场上将会赢得更多竞争机遇,为克服成本上升的压力找到一个新路径,又为企业国际化战略赢得了时间,这对于国内企业走出去也是一个直接利好消息。

近年来,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已经成为我国与它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商务部对境外投资拟实行投资备案制对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状况,国内企业应尽快熟悉东道国投资环境,并对对境外项目进行充分论证与投资方案可行性分析,才能够更快更稳的把握住境外投资机会。

参考文献:

[1]《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简明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简述》,《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引用来源.商务部网站.

[2]《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全国国际商务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3月

[3]引用来源.联想中国网站.

对外投资方案范文4

关键词:项目投资;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投资管理视角下项目投资方案探讨――以南通宝利纺织品有限公司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4日

一、宝利纺织品公司简介

南通宝利纺织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利纺织品公司)创建于2005年10月,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床上用品的民营企业,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重合同,守信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现有厂房2万平方米、3条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拥有3项国际领先的发明专利、10项实用专利,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建立了专业的生产研发团队,现有职工240余人,产品质量稳定。截至2015年底,年销售收入2.5亿元,盈利0.8亿元,期末总资产1.75亿元,净资产0.94亿元,公司账面现金结余0.1亿元。

二、宝利纺织品公司项目投资案例引入

2015年初,宝利纺织品公司召开董事会,讨论投资部提交的2015年项目投资方案。投资部根据江苏及全国城市楼市发展趋势及居民生活观念的转变,向董事会提出收购宏运园林机械公司的论证报告,经董事们的磋商,最终由董事长决定,筹资800万元,全资收购宏远园林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现有设备预计可用8年,行业平均报酬率为15%,预计年净现金流量为170万元。

宏远园林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园林机械、割草机、割灌机等园林机械并提供绿化工程养护、草籽批发零售等业务。董事长决定收购的理由是楼市热销,未来园林机械市场需求旺盛,会有好的收获。但之后园林机械公司设备维护较差,破损较严重,为保证园林机械公司的生产运营,公司投入设备维护及原材料采购资金等100余万元。但因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宏远园林机械公司原来营销网络销售不畅,公司园林机械产品销售不畅,到2015年底销售收入仅为计划的50%。

三、宝利纺织品公司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投资管理组织程序。从引入的项目投资案例看出,宝利纺织品公司的投资行为,是董事长的主观判断占有较大份额。项目投资方案决策中,没有成立包含专业财务人员、评估人员、监督人员、实施管理人员在内的投资管理评价机构,更没有经历项目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比较与方案决策等流程,从而失去了对项目投资理性判断的基础,造成决策失误,这是宝利公司2015年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项目投资缺少可行性论证。宝利纺织品公司对宏运园林机械公司的项目收购,未进行完善的可行性论证,项目投资决策带有随意性。如在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评估方面存在明显缺失,没有进行投资项目资产的审核与评估,对市场没有进行充分调研,造成收购回来的设备实际价值低于预估价值,所以不能形成可信的可行性论证报告,造成决策失误,这也是投资失败的关键因素。

(三)项目选择缺乏关联性。宝利纺织品公司经过多年的平稳发展,床上用品经营管理日益成熟,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影响力等指标位居同行业前列。但收购的宏运园林机械公司,生产园林机械,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没有经验,与原有的产业和已经形成的优势没有关联,缺乏关联性,不能有效利用宝利纺织品公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销售自然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水平。

(四)项目投资运营缺乏创新意识。宏运园林机械公司的销售运营,仍然沿袭原有的销售模式和销售网络,对国家基本政策没有敏锐的感悟,对互联网交易方式与交易平台的效用估计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崛起,对国际市场给园林机械带来的需求,没能及时跟进。更缺少对国际市场的跟踪调研与销售渠道的创新,导致园林机械销售量下降。

四、宝利纺织品公司项目投资方案优化设计

(一)项目投资方案设计要点

1、确定投资方向与范围。企业投资方向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对内投资是把资金投向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等方式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2、建立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体系。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企业实现投资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关键环节,一般包括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人力资源分析、生产能力分析及相关政策分析等。完善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准确地反映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3、确定合理的投资目标。确定投资目标的程序包括:

(1)确定目标。目标应具体,力求数量化。对宏远园林机构的投资目标的确定,要明确生产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提供有利的抓手。

(2)搜集信息。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关因素信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项目投资目标。

(3)提出方案。针对项目投资目标提出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所谓可行,是指政策上合法、技术上先进、市场上适用和资金上可能。

4、控制投资规模,合理分配资金。适量控制投资规模,也有利于减轻企业因判断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降低投资风险。

(二)公司项目投资方案优化设计。收购宏运园林机械公司的基本情况:投资总额为800万元,行业平均收益率为15%,预计生产经营期为8年,预计年均销售额为300万元,未来年均净现金流量170万元。

1、投资环境与目标市场分析。随着物流业的日益成熟和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世界贸易变得更加快捷。而宝利纺织品公司项目投资的主打产品是园林机械产品,在强大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配合下,必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国内市场需求分析看,楼市热销,园林机械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居民购房除价格、交通、学区等因素外,还有就是小区的物业管理。其物业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小区园林绿化与养护。因此,对园林机械产品有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因欧美居民大多喜欢自己打理居住的周边环境,对小型易操作园林机械产品有较高的需求量。所以,宏运公司应将自己的目标市场定位在国内中高端物业公司及国外中高端消费人群。

2、营销模式分析。根据宏运公司现有销售网络分析,消费群定位过低,销售机制不灵活,网络销售成交不明显。因此,构建适应现代销售习惯的营销模式,是目前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可以采用“直销+租赁”实体店运营模式;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直销、网络代销”等营销新模式,提高产品知名度,打开国内外市场,提高园林机械产品的营销量。

3、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根据公司对投资项目所掌握的情况,决策机构应采用净现值、净现值率等动态评价指标以及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等静态评价指标,对该项目投资进行分析与评价。若净现值、净现值率大于零,现值指数大于1,内含报酬率大于预期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小于或等于投资运营期的1/2,总投资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时,该项目投资完全可行,可选定该方案;若上述动态指标均达到要求,但静态指标不达标,则该方案基本可行,可选择该方案;若各项动态指标均未达到标准,但静态指标达到标准,说明该方案基本不可行;若所有指标均未达到标准,方案不可行,放弃该方案。即:

(1)净现值。净现值=170×(P/A,15%,8)-800=170×4.4873-800=-37.16(万元)

(2)净现值率。净现值率=-37.16/800=-0.046

项目的净现值及净现值率均为小于零,根据净现值、净现值率指标的评价标准,该投资项目不具有可行性。若该项目的年均净现金流量至少为多少时,在投资环境与经营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方可投资呢?

试计算当项目投资的净现金流量为多少时,项目投资的净现值为零,以此推断该项目投资能接受的净现金流量的最小值。即:

NFC×(P/A,15%,8)-800=0

NFC=800/4.4873

NFC=178.28(万元)

计算可知,当宏运园林机械公司投资项目的年净现金流量为178.28万元,项目投资净现值为零。根据净现值指标的评价标准,只有当项目净现金流量大于178.28万元时,该项目的净现值、净现值率才可能大于零,该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3)现值指数。现值指数=1+(-0.046)=0.954。该指标小于1,说明该项目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4)内含报酬率。宝利公司对宏运园林机械公司投资额为800万元,预计年净现金流量为170万元,运营期5年。该项目的内涵报酬率为i,有以下等式:

800=170×(P/A,i,5)

(P/A,i,8)=4.7059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可知:

当i=12%时,(P/A,i,8)=4.9676;i=14%时,(P/A,i,8)=4.6389。根据内插法确定i值。

内含报酬率=14%-2%×[(4.6389-4.7059)/(4.6389-4.9676)]=10%

内涵报酬率10%,远小于15%的行业平均报酬率,该项目不可行。

(5)投资回收期。该项目投资方案,NCF1~5=170(万元),原始投资是一次性投入800万元。则:

投资回收期(PP)=■=■=4.71(年)

该项评价指标4.71,远远大于4年的标准,可推定该方案不具有可行性。

4、投资方案决策。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可知,宝利纺织品公司对宏运园林机械公司的项目投资不可行,应放弃此次收购行为。

五、项目投资决策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投资项目前景分析。公司对将要投资的项目做好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目标市场定位分析等工作。但从宝利公司收购宏远公司的过程来看,只对市场进行了简要的评估,对产品的营销渠道及国家产业政策研究不够。主要表现为对园林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了解不多,且对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业务了解甚少。而竞争对手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园林机械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宏远公司的产品销售却与之失之交臂。

(二)做好投资项目运营必要的准备。项目投资决策除了做好市场预测外,还要为项目投资的正常运营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配备掌握核心技术的生产者和通畅的营销网络等。但从宝利公司生产过程看,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不符合生产要求,营销网络不畅通,更缺少现代营销手段,对目前盛行的电商销售方式更是无从谈起,致使项目投资失败。

主要参考文献:

对外投资方案范文5

从民营企业内部投资的特点和现状中研究发现,我国民营公司在对外投资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高、国际专业人才缺少、研发投入力度不够等等。因此,本文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微观策略;对外投资;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推动和促进的主要力量来源,体现于其对外投资对我国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冲击。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体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由片面向整体过渡的投资状态,这个时期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1 民企对外投资状况具体分析

我国企业投资近年以来在“走出去”方针实施下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国有企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对外投资的范围和市场,民营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也具有了对外投资及跨国经营的经济基础。如今,东方集团、华为、万向集团、科龙、新希望、四通集团等大型的民营公司已经逐渐走向全球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就我国企业的具体形式而言,我国民企依旧采用“边贸活动”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而企业的经济合作和跨国投资仍旧处于初级时段。从地区安排来看,大部分民企将投资建设在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良好的地区和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亚洲一些落后的国家;从运行方式上来看,我国对外投资一般以合资为主,投资领域包含资源型和贸易型,而生产型主要以家用电器、纺织、轻工等服装类和机械类为主;从企业本身规模上来看,民企的投资规模小。例如,浙江省的民企境外投资大约58.78 万美元,然而发达国家国外公司投资为600 万美元,这样的差距是很大的。

2 民企对外投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国民企由于自身原因以及体制上的缺陷,在对外经营方面缺乏实战经验,其主要体现在:

2.1研发投资低下,缺乏勇于创新能力

根据研究调查发现,我国民企在整体上的水平偏低。我国民企自主专利远远处在发达国家后面,80%左右的民企没有属于自身企业产品的专利,这在另一程度上说明了企业之间不具有差异性,也就造成企业产品毫无竞争能力,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掌控市场,这往往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小型企业总收入的2%到3%左右比例只要用于R&D 方面,微软的投入研发则高至20%,但我国民企只有0.31%。

2.2我国民企应对市场信息转变反应缓慢,同时对国际市场了解不全面

企业掌控国际市场及了解市场信息是使企业走向国际轨道的主要前提。实际上,由于我国民企多年封闭式管理经营,使得其对国际信息的了解存在片面性,反馈和处理能力环节也是相对薄弱的,从而使国内服务业务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大部分民企缺乏危机意识,未能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及拟定长远发展计划,使得企业自身走向国际化受到阻碍,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2.3企业自身经营人才的缺乏

企业竞争在其本质上就是人才竞争。民企在走向国际舞台,进行跨国投资时,需要通晓及全面了解大量的商业法律及惯例,这就需要大量管理人才的倾情加盟。然而,我国民企在对外贸易方面一直以来长期处于起始时段,人才流失是相当的严重的,企业自身能力的强弱也是决定人才流向的主要因素。人才流失就会导致公司管理混乱,过严或过松,都会使得企业效益低下。

2.4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投资范围小

我国民企大部分无法满足对外投资的资金实力,使得其在跨国发展中进一步受到其规模限制,从而双重制约了其外部融资。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在规模相异及所有制企业方面依旧采用有色的眼光来看待,其所存在的差别尚未真正消除;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本身条件上的局限性。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费用基于其政策机构。比如,日本“金融公库”、美国“出口救援中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银行未能全力支持我国民企发展,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得以限制。

2.5企业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

创业初期,我国民企主要以地缘、血缘为主,建立相关的兄弟店和夫妻店,在人员的分配中,管理者常常“任人唯亲”。这样的经营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想扩大规模及对外贸易,这样的方法就已经不再适用了。原先以人管理的经营理念早已落后,管理者不能很好的进行资源上的合理分配,势必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从而无法存活于激烈且复杂的经济竞争中。

3 民企对外投资策略的微观选择

以上已经着重分析了我国民企对外投资的现况以及在投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我就影响对外投资相关因素而言,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实施战略。

3.1企业应加快投入研发、加大专业技术化

我国民企由于自身资金积累不足以及相关管理政策不完善,使得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存有难度和高度,即便华为公司做到了这一点,但我国民企依旧在创新意识上缺乏一定的锻炼。我国民企想要突破自身枷锁,就应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是指国内外大学与企业、收购或兼并获取技术、“学、产、研”新型联合的构建以及跨国企业开发与研究联盟等等。联想、波导手机、方正、万向集团等民企采用合作创新的方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已经转变为同行业发展的领先者。模仿创新主要是将先进技术应用到企业自身发展上来,通过二次创新和消化吸收的方式,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模仿创新为我国民企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广泛的空间,也是我国民企由自身优势来超越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从长远来看,模仿创新的实施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选择,特别是韩国、日本等国家自从开展此模式以来,国内企业发展突飞猛进。

3.2企业应增强自身信息技术化创建,构建对外投资相关业务服务体系

我国民企之间的竞争随着现代技术的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营企业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及搜索的成本虽已大大降低,但一些网上硬件平台信息的需求却限制了企业应用现代化网络的范围。政府的态度及决议作为企业是否能更快更好发展的前提,其对外投资方面的培训、咨询多方位服务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批准及批示。我国政府应该采用多种途径,特别是贸易促进方式、其他民间组织活动和自身驻外机构的途径,是企业发挥潜力的重要方式,也为企业提供了多样的业务信息服务。同时,企业也应合理运用其机构、专家和民间组织,大幅度地为企业拓展市场营销、项目分析、市场调研等服务和咨询。

3.3企业应培育和建立跨国经营型专业人才

就我国民企现状来看,大部分具有“家长式”的弊端和管理模式,为了提升企业效绩,企业应加强经营型人才培养或是在企业经营中聘请职业经理,从而使民企走向科学经营、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方向,引导企业突破“家长式”思维模式。企业人才团队建设和培养不单单除了员工物质享受以外,企业管理者更要注重员工人格及尊严、员工职业技术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对企业自身高管人员来讲,他们应该加大对法律、营销、管理、技术知识理念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对员工资本素质来讲,管理者不仅要以人为本,更要加大对员工技能和文化知识层面的培训,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工程”。综上所述,民企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也要加强对员工培训及激励,只有合理运用企业自身文化力量,搭建人才施展才华舞台,才能进一步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打下牢固的基础及人才储备。

3.4企业应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创建现代化产权机制

我国民企大部分为家族企业,“家长式”的管理理念早已是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因而,民企希望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来进行企业产品产权上的大幅度创新,从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一直以来,家族企业体系创建的核心是基于产品产权体制上的。企业开展产权构建和创新的首要条件是明晰产权的含义,划清企业本身产权边界,即规范化企业的拥有权及拥有比重。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拥有者才能关注于企业资金积累,而不是关注于瓜分子资产,也有利于相关人员利、责、权界限模糊化行为的减少。于此同时,“家族式”企业明确产权条件下,要根据企业法人制度管理的模式,进行职业经理机制的开展,得以完善监事会、总经理、董事会、股东会机构。企业内部经营者、投资者应根据经营权与所有权准则,进行行为及利责权关系的规范化和明确化,从而划清企业运行机制、职责界限及制衡关系。

3.5企业应注重与东道国相关的文化氛围

我国企业由于自身文化背景与大部分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走出去”政策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要注重经营和投资东道国自身所存在的文化信仰。实现“走出去”策略,企业首先要评估东道国相关的文化氛围,全面明确其社会风俗、、历史传统及中国产品的欢迎度和认可度;接下来就是企业应该着重协调中外员工在同一工作环境下的文化差异。当地员工不仅要加深对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也要加深对他们本国文化的了解及锻炼自身的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文化冲突;最后就是我国企业应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由于价格差异及意识差异,使得我国人员与当地人员易引起矛盾,则我国产品在引入国外市场时应尽最大可能降低价格竞争。

4 总结

我国民企已经在对外投资市场上成功地跨越出一步,我们在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中不但要调整好其内部因素,也要加强其外在因素,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企业的领头者,积极奋发图强。

【参考文献】

[1]衣长军.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创新[J].经济纵横,2008,(1):121-123.

对外投资方案范文6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Y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I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C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五)强化企业应收款的管理措施。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加速企业资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资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

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2、建立销售责任制。

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4、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