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77-01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各科的难度都增大了,地理也不例外,相比初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更加难学、更加"高深",当然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学生面前,那就是高考,面临这个挑战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会陷入一种极端,以分数来定义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高中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发展,这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急需解决。

高中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所占的分值并不是最大的,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高中地理的重视程度也是有待提高。地理这一科目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学习地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各区域的地形地势、政治制度、文化,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增长见闻,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等。地理可以把学生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地理课是一门生活课和常识课。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学习新知识更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改进学习的方法、提高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这对高中教师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临这一挑战,高中地理教师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分层明显。高一新生是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来的,不同的学校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地区教学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有些初中地理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能学生就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而有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可能初中地理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只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这样就很难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学生分层明显,不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其次,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还是存在,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知识灌入学生的脑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氛围可想而知,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就是要背诵知识要点,多做习题,导致学生失去探索的动力和兴趣,一门本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最后,不重视地理的实践应用价值。前面也说到了,地理是一门生活课、常识课,可见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却忽略了地理的实践应用价值,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也仅限于重点、难点、考点,在教学活动中不重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新课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倡导学生死学知识。在这一问题上,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能够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死记硬背知识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毫无用处。

2.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带动整体。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授课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进行一个小的测试,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水平,知道哪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也要知道教师讲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哪一方面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哪一方面比较容易,在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看看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样的结果。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分层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弱,即使是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也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从而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其次,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地理产生兴趣,才会有探索下去的欲望,才有可能成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利用教学工具,比如在学习地形地势的时候,要多让学生接触地图,教师可以利用地图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各种地形的差异和特点。在学习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的时候,要利用地球仪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各个国家的位置,还要多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各个国家的特点。比如在学习非洲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如果要到非洲去旅游的话,沿途的植被会有怎样的变化?"等等,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感会到地理学习枯燥乏味。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反思能力 培养

许多同学在学习中都会有这样一些困惑:如地方时的判断或气候分类型析等,教师一讲就会,而遇到问题就不会,这是什么原因?各种问题在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问题出现就在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问题之间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要建立正确的联系就需要有一定的反思技巧。在地理教中注意采用以下主要措施。

一、激发反思动机

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的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支持,因而有无反思动机非常重要。例如,在地方时判断这类问题中,由于问题形式或情境变化很大,许多同学都感到困难。但可通过学生反思结合教师按步骤提问,从而很顺利地解答出。这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地球上某点的时间,一般是找12时、0时或6时、18时

第二步,确定该点与已知时间地的经度差

第三步,按照每15°差1小时计算时间

其它一些地理问题也可以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通过自我提问来确定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自觉地进行反思,急切的想知道为什么?这样新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联系,学生求知欲最大程度地得到了满足。

二、通过写提纲,建立新旧知识的内部联系

一个知识点在中学教材中,由于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课堂教学节奏的安排,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如果不站在更高的层次去把握教材,就可能只见树不见林,各知识点零乱分散,难以形成体系,知识的迁移局限性大,在回答问题应用这些知识时,就可能出现张冠李戴或不得要领的现象。

例如,在第四单元“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一节教学结束后,列举课文中出现的名词—地壳变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侵蚀、沉积、地质构造、板块运动等,让学生讨论整理成一个知识框架,理顺这些名词的相互关系,哪些是从属关系、哪些是因果关系等。实践证明,学生的整理过程比较困难,但教学效果却非常好。

三、教给反思方法

(一)掌握反思形式的步骤

具体问题的反思形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如下表)。这个过程反映了认知活动的一般规律,即首先要知道活动的内容及目的,然后是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知识解题,最后是得出结果,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我提问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哪一种方法更有效简单”?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试题中,直接的、隐形的图形转题、图文转化题比比皆是,如太阳度角,就可以有旗杆影子、楼房间距、太阳能热水器角度、窗户光线等多种题型。所以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不断归纳总结,探索和发现其中的规律。

(四)自我探索和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行为。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有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的相互评价两种方式。

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的、最经常的评价方式。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节时,课前教师可先提供几个网站给学生,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提供的内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相关网站上查询各种有关大气环境保护的观点、资料,形成本组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分别派代表汇报,并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发表自已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然后再组织课堂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思路,巩固了知识,而且学生能更快的提高自已的分析水平,在评价他人也正是自身在反思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反思问题的答案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在我们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当下意义深刻。改革就意味着要创新,就会有问题出现,出现了问题在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因此,为了查摆在新教改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改革的成效,我结合在高中地理课改的实际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反思自己的角色是否转化到了位

新课改下,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更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 “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 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同时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合理按排,尽量变讲授内容为探究内容和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反思学生是否学会了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性,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新型教学模式应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地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其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索,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反思是否结合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学习地理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地图是教材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更是强调了运用地图的能力。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作为教师,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四、反思活动课教学开展的是否成功

活动课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时机。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培养学生各种习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 34 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我特别注重活动课的教学,每一项活动内容我都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注意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我对活动的总结,重点并不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引导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五、反思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

要结合地理学科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 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绵阳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观点新颖,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学生的创新意识犹如埋藏在地下的一座金矿,急待老师去发现、挖掘。

六、反思是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反思;困惑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没有反思的教学也称不上是成功的教学,至多是一次教学尝试。作为从事多年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思考与摸索,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普遍认同,确实经历了一番新教育思想的洗礼。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虽然新课程初步实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改革的宗旨、遵循的教学理念是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的,其引进的创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使我们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如新课程体系在阐述其主旨时所指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次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变革,必将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的反思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新的地理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探究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活动,去探究地理原理和规律。在地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让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探究学习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教师角色的反思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主要把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突出体现了应试教育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积极开展以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的建立。这也从根本上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四、学情反思

从事高一教学以来,我发现大多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地理基础知识甚是薄弱,难于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这主要是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再加上初中地理一直未纳入升学考试而被贬入“副课”之列,而被不重视。学生进入高中后,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而新课程地理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等能力,这无疑是难上加难。为此,我首先从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方面来教育学生重视这门课的学习,再在教学过程中下大功夫,如利用辅导补充基础知识;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断创新课堂设计;让学生从喜欢我的人到喜欢我的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地理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77-02

一、引言

地理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不利于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同时,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习兴趣明显不高,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这使得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比较吃力,学生对地理学习也陷入困境。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助于教师进行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协作讨论。这一点与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而改善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名“颠倒课堂”。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落基山的“林地公园”中的两名教师为方便部分因故缺课的学生补习,将课堂上的演示文稿和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并上传到网络上。结果,这两位教师的意外之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这一举动也表示认可和欢迎,而这就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孟加拉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创建了教学视频讲解各科教学内容,提供课后练习,并在线解答问题的专业教学网站,这使得翻转课堂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和热捧。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关于翻转课堂的统一定义。简单来讲,翻转课堂就是将学生课上接受知识,课下内化知识的过程颠倒过来,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制作的视频资料,在课上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疑难解答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实施与应用已经有一定成熟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并且,这种经验大都是理科教学领域的。众所周知,理科教学内容系统脉络清楚、知识点明确。教师应用翻转课堂进行理科教学时,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将一个概念、例题或是实验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相比之下,文科教学则比较难以“翻转”,这是因为文科教学内容比较感性,除了有少部分概念和例题外,还需要师生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

作为堪称文科中的“理科”的高中地理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较高,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较广等特点。教师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是将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讲解清楚,未曾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许多学生对风的形成、三圈环流、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水循环的过程等地理知识点烂熟于心,但是,在应用知识点做题时,错误率却特别高。这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不透彻,也没有掌握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和规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有选择地观看视频,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对于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强化理解和记忆;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留到课堂上通过学生小组探讨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凸显了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课堂上小组协作、探讨的方式还能够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以《热力环流》为例

1.创建课前学习材料。课前学习资料的创建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在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热力环流相关教学视频。具体可以采用“录屏软件+PPT”的方式录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且要为视频配置教师讲解的声音,以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以稍作停顿或用语言、语速提醒学生注意。除了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其中,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两点:①作业要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歌词、历史典故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播放影视作品《三国》中火烧上方古的片段,引发学生对“热力环流”现象的思考。②作业设计的难易梯度要合理,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便于学生理解。视频制作和作业设计都完成后,便可在上课的前几天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学习期间教师应当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并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组织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内化,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组织、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及学生反馈的信息确定重点、难点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探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交流的动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切实参与。同时,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学习交流的节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本小组的探讨进度。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小组的探讨活动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强调,比如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海陆风的活动、压面随气压高低变化的弯曲情况等,避免学生讨论与本节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而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答疑解惑。

3.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可以检测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这一环节要考虑到学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问题。比如,对于城市中的学生,可以设置“为何城市的温度比郊区高”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对于沿海城市的学生,可以设置“为什么海边的温度比市区低”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4.课后测试与评价。通过课后测试与评价,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看到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哪些方面要进行改进;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以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热力环流知识点汇报比赛”,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与热力环流知识点相关的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点把这一现象阐释清楚。

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挑战

1.如何分配学生的时间。长期以来,我国的地理教学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强输硬灌”。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很多地方政府的教育业绩仍以分数为主。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教师大量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布置超负荷的家庭作业。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教师需要给学生留足够的课余时间进行自学。这样,教师便不能再通过留大量的家庭作业占用学生的时间,因此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会在时间上形成矛盾冲突。

2.怎样使用计算机进行地理教学。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育模式。要想切实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地理教学,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学视频的拍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节课为例,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制作大量的自然景观视频。如果教师不懂得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就无法制作出满足学生自学需求的教学视频。

3.地理教师综合素养亟待提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取代,但是,翻转课堂对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却更高了。比如,录制教学视频、指导学生自学、统计学生反馈的问题、组织学生协作讨论、设置探究问题等工作,都是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必备的素质能力。而且教师的综合素养越高、结构越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则将越高。比如,一段简短精悍的教学视频,里面融入生动活泼的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地理教师的综合素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制作出简洁有效的教学视频。

4.地理教学评价方式要多样化。翻转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究能力、组织能力及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传统的试卷封闭考试无法有效检测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自然灾害与防治”这节课中,除了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与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显然,试卷是无法检测与评价学生的“意识”、“思想”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地理教师要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六、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适时地将翻转课堂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促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张洪珍,刘向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6):31-32.

[3]林培英.学校地理教学方法的变革――我国地理课程变革中的继承与发展之教学法篇[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67.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建设

高中地理是一门跨越人文、社会、科学三个领域的基础课程,既要培养新时期社会公民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又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不断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还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高中地理是一门既“枯燥乏味”又“丰富有趣”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真正想方设法地建设高效课堂。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界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都力求实现高效课堂建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概念却有些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从而无从下手。我们现在常说的高效课堂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趣味教学为基础,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建设,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课堂要效益,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跨越式提高。就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而言,首先应当增强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地理知识、学习地理技能。这样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的意义

首先,建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知识涉及学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交叉学科较多。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方向感,这是缺乏空间立体思维能力造成的。建设高效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本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构建立体地理磁场,形成一幅自己认可的大脑地图。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地理学习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这样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会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中不断提高。

三、实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首先应完善当前的教学体系。地理这门学科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教师应当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上好地理课。将生活知识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体系,用更生活化的表达让学生欣然接受。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当中,地理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自然地理应该如何讲解、人文地理又应该如何讲解,这些都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对教学成果有一个大致的预测。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对预测进行评估,依此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对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这样的自主学习自然离不开学生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不难发现,学生对哪个课程的兴趣浓度越高,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教师应当清晰地认识这一特点,采取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使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极大兴趣。在兴趣学习及快乐学习的氛围当中,学生自然会加强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更明显,最终实现建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再次,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入方式。由于高中阶段的地理要比初中阶段范围更广泛、难度更大。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导入方式的选择,寻找到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导入。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有保障。

最后,建立一套完善的师生互评机制。师生之间进行互评,共同参与教学的改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学双方的共同进步。师生互评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可促进教学反思,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盲点和不足,从而更具针对性地教导学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时刻保持教学反思。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谈福成.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J].考试(教研),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