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1
产业纺织品及其功能
产业用纺织品是指经专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用纺织品在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病毒防护(非织造布防护服、N95口罩)、抗震救灾(篷盖布帐篷、空投储水袋)、洪水防治(防渗漏土工布、护堤坝土工布)、火灾(隔热服装、阻燃材料)、核泄漏(耐高温覆盖材料、过滤纤维材料、环境消毒防护纺织品)、海洋漏油污染(拦油绳索、油污过滤布)、恐怖袭击(防爆桶、防弹头盔、防弹衣)等,因为产业用纺织品具备了许多其他纺织品所不具备的功能、特性。它的材料属性的独特性、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工业化生产的反应速度,使它在保护人们生命安全、抢险救灾中作用明显。产业用纺织品中的碳纤维、芳纶1414、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P84等高性能纤维,耐腐蚀、耐高温、抗冲击、强度好,在防护、救灾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多组分、多层复合的非织造布,适应了医疗、防毒不同防护要求;特宽幅、防渗漏、耐酸碱土工布,在水利工程、防涝救灾中非它莫属。”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家纺织产业振兴规划,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土工、过滤、医疗等重点发展领域的企业运行良好,产量增幅较大,利润有一定的增长,投资扩产的项目较多。
我国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刺激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帘子线以及交通用纺织品的发展,帘子线及交通运输用纺织品2009年产量分别达43.4万吨和3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7.7%和66.3%,汽车用纺织品生产企业也相继出现了订单过于充足,工人持续加班的现象。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以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危险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污水处理、河道整治、围海护提等工程项目的增多,使土工布的用量不断加大,2009年土工合成材料产量达23.5万吨,同比增加了43.3%;2012年,国内的需求以不低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随着人们对环保、安全、效率和审美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软体厢式车专用化与多功能化的倾向已日渐明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我国软体车厢的年需求量已超过200万套,并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目前我国的生产规模占市场需求量低于2%,市场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此外,近年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国产土工合成材料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建设,解决了高原地质裂缝、冻土隔断、保温、防渗等系列难题;采用芳纶、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纤维研制的过滤材料可将火力发电的粉尘排放截留效率提高5倍以上;立体编织成型纺织复合材料应用到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瓣膜、高温过滤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功能化、高附加值产业用纺织品不断研发与应用,使高技术、高利润的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新时期纺织业发展的希望,并使传统纺织品逐步摆脱以规模和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那么,面对这些挑战,国家和有关协会是否有相关的政策和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一行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研发?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的常务副会长、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回答:“挑战是必然存在的。首先,我们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基数较少,但是发展很快,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每年增长15%左右。其次,虽然这几年我们的产能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产品品质跟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跟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再次,世界在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科技方面,我们在科技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是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加强产业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在全国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互补格局,鼓励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要加强平台建设,实现产业升级:建设产业用纺织品跨行业、跨学科的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市场需求引导新产品研发方向,使产业链前后紧密衔接,有效推动下游终端应用市场发展,并组建医用纺织品等涉及公共安全行业的产品认定、配送中心以及完善国家应急储备体系,努力打造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最后要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现有的非织造布制品、过滤用纺织品、非织造布设备、革基布等产业集群建设的基础上,培育的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完善的新产业集群,依靠集群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依靠区域经济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建议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协会及企业协同努力。政府部门需加大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应用。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使用涉及二十多个领域,加快行业间的联系和沟通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已十分紧迫,政府部门需在跨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方面建立必要的体制和机制;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品多样性、技术复杂性以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行业发展中要更加关注和抓住重点,产业用纺织品协会要在行业发展中进一步抓住重点产品、突出重点环节、提出重点问题,在行业产业升级中有重点突破,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尤其是一些骨干企业在产品、质量以及研发和应用领域拓展方面要与国际上先进企业对接,在研发和营销体制创新上有所作为,在行业产业升级中起到领先及带头作用。”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2
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及医疗保健体系的逐步完善,医卫领域已成为国际产业用发展的主要市场。腹股沟疝修补网片、肾透析材料、人造皮肤、血管等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和医用敷料目前主要依靠进口,这些产品技术的突破可显著降低成本,消费数量成倍增长。
全球工业和生活污染防治形势要求日益紧迫,对耐高温、耐腐蚀高性能气体过滤材料、纤维膜过滤材料和常温过滤材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耐高温过滤材料年均增幅将超过20%,过滤用高性能纤维需求量将超过10万吨。
新能源是全球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到2015年,风力发电叶片市场份额约1200亿元:太阳能电视隔膜中的纤维基碳布膜材料需求将成倍增长。
国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带动了土工布、农业纺织品、建筑用纺织复合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目前我国铁路、公路、水里交通和垃圾填埋等行业的土工布普及率在60%左右,发展潜力较大。
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以提升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高端产品比重,推进结构优化,是产用用纺织品行业成为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
到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预计达到1200万吨,非织造布产量达到450万吨。重点领域产品应用比重平均提高10%以上;一次性手术衣和铺单产品使用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20%;风力发电式除尘应用比例由5%提高到15%以上。
新型微纳纤维及其非织造材料、轻型永久性建筑膜结构、高性能非织造电池隔膜等产品将取得突破进展,过滤和分离用纺织材料、土工合成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80万元/年。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1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展销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以土工合成材料、环保过滤、医用纺织品为重点,培育销售规模达5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3~5家;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20家以上。
初步建成具有一定权威和影响力的汽车用内装饰、过滤材料、医卫用纺织品行业检测和认证中心,3~5家以上国家级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企业技术中心,以此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过滤和分离、土工及建筑、特殊装饰、安全防护和纺织复合材料这六大领域的产业化生产应用关键技术,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平台,建立产需衔接机制,全面提高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为实现“十二五”行业目标,充分发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技术咨询、标准制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业自律、市场推广、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产业与上下游相关应用领域行业协会的交流,加强行业引导和产需对接作用,加快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进步推广等。
联合民政、卫生等部门,建立救灾帐篷、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防洪抗汛土工膜袋等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大量紧急需要的特殊产业用纺织品的储备机制。建立由工业、交通、建筑、卫生、环保、质检等部门组成的会商研究机制,协调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与使用规范的对接,推进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生产、应用及相关政策的对接。
“十一五”成绩单
提前一年完成目标
“十一五”期间,产业用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率从达18%以上,2009年纤维加工总量达到了723万吨,占世界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的近1/3,提前完成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600万吨目标。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占全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13,6%提高到2009年的20%。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3
天狮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自创建以来,积极本合国家政策,积极发展民族产业。在国家相关的政策调整后,天狮积极响应改变发展策略,迅速转轨受到政府和社会好评。天狮在国内采用连锁加盟专卖店,天狮的营销范围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天狮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新产品的开发,始终走在国内保健食品行业的最前端,目前已拥有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生活用品、医疗器械及日化产品五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产品行销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主导产业保健食品以独特的中国养生文化为依托,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生产工艺,始终保持着卓越的品质,为广大消费者认可和喜爱。值得骄傲的是,天狮保健食品系列目前已有六种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先生。
记者:李总,您是最早涉入保健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在这一行中应算是名人了,您是怎样看目前的保健品市场?
李:名人谈不上,就是想为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做些事情。保健品行业很大,但目前却是在畸形发展。中国人购买保健品,从心理上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人们购买保健品是为了追赶时髦,却不懂产品真正的功能和质量,属于盲目追求。
第二类,人们认为洋的保健品比自己国产的好,不怕价高,在社会关系和朋友当中显示自己的身价和生活质量。实际上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保健品非常便宜。
第三类是真正理性化选择保健品的人群。我认为对目前的保健品市场首先应该是引导。产品需要广告宣传,但现在人们对广告已经厌倦了,然而没有广告又不行,这就要求我们怎样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我认为保健品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泛的,需要从科普知识的角度,从中国历史悠久的养生之道的角度,通过专家或名人向大家宣传和讲解。但是重要的还是产品质量。对我们企业来说,一个上好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上赢得地位,就应追求“市场信誉+行业道德”的目标。
国外进口我们的产品是很苛刻的,他们说中国产品没有信誉,而我们的产品却以货真价实的质量通过了86个国家卫生部门的批准,实现了对外的出口。当我开始做保健品时就想到要用中国的产品撬开外国人的嘴,现在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
记:目前保健品市场比较乱,请您对规范市场方面谈点看法。
李:第一,目前市场上假冒产品较多,害社会,害国家,打击假冒产品应该用法律的手段,不能手软。第二,从规范市场上,我认为产品上市之前要层层把关。从产品立项,国家审批,生产工艺,设备,物价以及广告上若达不到GMP标准的产品就不能生产。
第三,对保健品的宣传、销售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按国际惯例,FDA认证的产品更不能谈疗效。
第四,市场要公平竞争,这样这个行业才有发展;不公平竞争,不但能扰乱市场,还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记:如果有人有很好的建议,既不违反国家政策,又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营销,您能接受吗?
李:我太能接受了。
记:现在有很多企业在营销上动了很多脑筋,举办了各式各样的送礼活动,您认为送什么好?是送健康知识呢?还是送丝巾,书包等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好呢?
李:我要送,一定送健康知识。应该创造健康。发达国家很重视健康。一个人地位再高,财富再多,如果没有健康,都将是空谈。所以要知识+健康,这样方方面面就都有了,社会才能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记:加入WTO后,您怎样看国外的保健品,中国的保健品应该如何发展?
李:国外早已瞄准了中国的市场。我到国外去,一些总裁找我共同探讨如何将产品打入中国市场。他们的产品知识含量很高,对中国的保健品行业杀伤力很大。已有不少国外保健品企业在中国投入了几千万美金来观望中国的市场,等待时机成熟。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4
1改革开放对以来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现状
为了分析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市场,首先要了解我国当前的营养健康食品与市场现状。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得到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国际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影响,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日益增长的发展速度。而且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例如20世纪80年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主要是啤酒、饮料等,到了21世纪初期,饮料行业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划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不同的种类,同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还包括速食行业、调味品。
很显然,不同食品行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从当前食品行业特点来看,与国际各国相比,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继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食品会逐渐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新秀。目前,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正逐渐转好,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现状的出现,主要由营养健康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决定。
2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
2.1国际市场发展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末期,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出现了许多虚假广告以及虚假产品,对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消费群体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扭曲了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看法。为此,日本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规范化措施:其一,对营养健康食品建立也严格的审核体制,对所有的营养健康食品进行检测与审查,直至2005年初,通过日本营养健康食品审核通过的种类共有470多个。这一举措,重新树立了营养健康食品在日本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改善了其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消费观念,促进了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其二,简化审核制度,采用标签与行业协会结合的方式。主要表现在:①要求营养健康食品的材料高质量,即采用功能与成分接近天然以及有机的食材,保证产品安全;②严肃打击过渡包装、虚假宣传,以降低产品的营销成本。自营养健康食品的概念替代原来的保健食品以来,不仅包装上更加简单,销售额也提高到原来的四倍多。
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初期,我国消费者认为所谓营养健康食品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与认可才会出现在市场上,于是对营养健康食品产生了过高的期望,感觉其应和药物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能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在加上生产企业的过渡宣传与推销,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混乱,一度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打击很低的现象。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处于缓慢阶段。为此,我国也开始思考是否对营养健康食品设立专门的食品检测和审核制度,恢复和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市场。
2.2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思考从医疗上来看,主要的消费包括治已病与治未病两种。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医疗总费用是145亿元左右,到了2007就猛增为10966亿元,增长了近76倍之多,人均也达到了844元。在这种环境之下,我国居民医疗支出占到人均总消费的约55%。可以说,医疗费用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一项主要消费,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处提到的治未病与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病等有所差别,这里主要是指人们对身体疾病的预防。无病防病已经成为维护我国乃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预防能够使人们对治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而且效果较为显著。若不能及时做到防病这一措施,医疗费用必然只增不减,从预防的角度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迫不及待。
2.3食物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食品生产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养殖方式、食物种类以及土壤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食物的组成成分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测定的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1963年降低了很多:菠菜降低了79%,油菜、茼蒿降低了60%,白菜降低了49%等。
另外,在进行食品的加工中,添加的一些酸、碱、氧等物质,加热以及生产设备等都会造成营养成本的破坏或者降低。食品的精加工会对食物造成更大的损坏。比如,精面粉中的核黄素要比全麦面粉中的低80%左右,烟酸降低75%左右,硫胺素降低60%左右,叶酸降低40%左右,锌与铁分别降低了70%与64%左右。总而言之,当前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且整体含量不平衡。如此以来,对于每个居民而言,几乎已经无法实现饮食搭配的营养均衡。
3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分析
3.1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逐渐促进营养健康食品消费市场有关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中80%以上具有相应的营养知识;75%的家庭平时比较关注家庭成员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大于30%的居民有已经的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经历。2010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已经超出了45%,人口城市化在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带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
3.2亚健康人群呈增加趋势,促进市场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从提倡饮食中摄入的钙的含量还不足人体摄入标准的一半,有5.8亿居民处于缺乏维生素A的边缘,约2亿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还有1.6亿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明显不足。我国新生儿体重偏低的占到总数的15%左右,6岁以下的儿童有发育迟缓现象的占到总数的30%左右;2亿人体重超标,其中30%处于肥胖状态,高血压居民数约1.5亿,高血脂居民数约1.6亿,其中25%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糖疾病。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亚健康居民总数已经占到我国总人口的60%多。而且2005年我国的老龄化(60岁为界)人口已经达到1.5亿,以后仍将以3%左右的速度增加,老龄化人均将会成为营养健康食品的主要需求群体,因此必然促进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继续发展。
3.3人均收入增长,具备消费能力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品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且速度较高,1978——2006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出现了7%的涨幅,而且城镇居民的存款增长速度达到了25%。对于人类而言,健康是最基本的条件,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更是如此。从以上数据推断,到2022年的左右,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将比现在增加一倍,对于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3.4国外投资对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推动相关数据显示,仅200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营养健康行业已经获得国外风险投资5亿多美元,其中营养健康食品所占比重最大。而且以大部分国外营养健康食品风投看好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大量外来资金将大大缩短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4总结
我国是较早具有营养健康学的国家,从传统的中医学开始,我国医疗行业就十分重视营养健康食品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我国的中医营养学,拥有先进的营养健康以及疾病预防理念,这都将成为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以及市场发展的基础动力。
参考文献
[1]闫庆松.日本健康食品市场准入及法规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1,(01).
[2]陈楚华.略谈湖南营养健康食品发展之路[J].中国食品,2012,(22).
[3]王瑞元.大力推进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J].现代面粉工业,2011,(04).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5
央视的曝光使得百度陷入一片声讨声中。在这场危机中,比百度更痛苦的,或许是“百度危机”的配角――被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医药保健品行业。
这出乎很多医药保健品同仁的意料,但他们不得不承认:冬天提前结冰了。
行业性的秘密行动
其实,在2007年初,就有保健品企业进行营销模式转型了,因为常见的报刊、电视广告漫天飞的店铺销售,以及包括会议营销、服务营销在内的直销模式日渐萧条。这种转型完全抛弃原有依赖店铺销售的渠道模式,而替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远程销售模式。
这种转型是低调的,最为微妙的是,外界知者甚少。人们只是发现生活中司空见惯了的保健品广告逐渐减少,很多局外人还错误地判断为保健品企业大规模退出市场。
实际上,中国多数保健品企业已经重新组织了数万名销售大军,悄悄在互联网上安营扎寨。这一重大战术上的转变恰恰是在经济波折起伏的2008年,随即迅速蔓延,到10月份已经是铺天盖地,随处可见。
这种速度在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史上好像还是第一次,而且这种快速的大规模律动,几乎涉及了中国的3000多家医药保健品销售生产企业,几乎是一次集体性的秘密“军事”行动。
畸形的转型
人们在为保健品行业的这种“准军事”般的转型速度惊叹时,更多的市场专家则认为这种快速的反应只是一种回光返照式的市场反弹,并不代表行业又一次繁荣的开始――尽管保健品的营销人员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但翻开中国保健品市场化发展的历史,得出这种结论似乎不无道理。
保健品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此后20年时间内,保健品主流销售模式是店铺销售。直到1997年直销和传销在中国出现,保健品行业的销售模式才出现变化,中国无店铺销售风起云涌。在其后近10年时间里,以直销为主的无店铺销售模式(中脉、天年等企业则把这种模式定义为会议营销或服务营销),成为与传统店铺销售并驾齐驱的两大主流销售模式。
两种模式带动了保健品行业的大发展,连续20余年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数千亿元的价值。但很多人认为,保健行业依赖生存的两大模式所存在的缺陷,与它取得的经济回报一样多。
受伤的店铺销售
首先,传统的店铺销售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广告拉动。在保健品风起云涌的近30年时间里,店铺销售几乎养成了媒体依赖症,单纯的广告拉动本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但不知道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营养不良,保健品广告的诸多诟病一直伴随着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夸大产品疗效、扩大承诺、虚假宣传……
过度宣传的承诺与结果形成巨大的反差,大量的商业泡沫充斥于整个行业,浮夸的风气引起社会的反感。
如果这种浮夸仅仅是停留在宣传的角度,尚且可以用商业道德标准来规范,实际上,这种不良宣传又进一步延伸到保健品的生产过程:在源头上出现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任意添加违禁成分,套用批号甚至用假批号……
当浮夸演变为造假,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监管部门最为严密监控的对象,营销模式受到巨大挑战:一方面是传统行销模式已经被消费者熟悉和排斥;另一方面是国家对行业的生产、经营监控力度空前提高。
单是在2007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的通知》等10余部法规;一年时间内中国内地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近30万件。
一系列行业法规政策持续发力,客观上使得保健品行业惯用的营销模式开始整体失效。
命运飘摇的直销模式
店铺销售模式面临窘境的同时,以会议营销、服务营销等为主要形式的无店铺直销模式一样命运飘摇。
无店铺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收集消费者个人资料,让企业对消费者生日、病史甚至是房子的户型、朝向都了如指掌。
让直销企业忧虑的是,直销模式在中国扎根发芽10余年的时间里,消费者基本上被粗犁细耙扫了一遍又一遍。
更忧心的是,2008年《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公布,这预示着以牟利为目的地收集用户资料,将被视为侵害消费者隐私权,这对于无店铺直销模式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的打击。
那么能否依赖老客户的重复性购买来支撑市场的持续性发展呢?
很难。
重复性购买在消费领域极其常见,在保健品领域却是一个异端:同店铺销售一样,几乎所有的保健品直销人员都是将保健品当做功效性产品卖给消费者的,而顾客中间不乏难以根治的慢性病人,包括最难治疗的风湿、类风湿、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数十种疾病。
多数直销人员在兜售产品时,并没有坦率告知这是保健品,而是暗示消费者买的是有功效作用的治疗药物。不难想象,当消费者一次次抱着治疗的希望,又一次次失望以后,他们对保健品、对销售人员怎么可能产生信任!
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保健品行业直销活动的成功率越来越低。
企业自身的不自律,导致了行业信誉的空前透支,再也没有信誉可以卖给消费者,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的保健品行业便开始向互联网的规模性转移。
对这次推广、宣传、销售的阵地大迁徙,人们更愿意认为是市场环境急剧恶化背景下的被迫转型,而不是营销模式的升级。
互联网上的畸形繁荣
互联网之所以成为保健品行业一个战术转移的大阵地,因为它具备某种“魅力”――让保健品行业重新找回自信的“魅力”。
最先踏进互联网的保健品企业都尝到了甜头。这不仅仅是说,它已经给数以千计的老板带来了滚滚的财源,更重要的是进军这种平台除了一定的资本要求外,其他门槛的限制几乎为零。
开一个传统的店铺销售,需要营业申请、销售内容审批、营业税收报批等严格手续,但网络销售却宽泛得多,只要你做好一个网站,交给网络商,然后支付少数的空间租赁费用,就可以在网上开出无数个保健品销售网页。
网络销售还有一个更大“优势”:保健品同网络的联姻尚为“新婚”,还没有完全纳入广告监管部门的视野。在传统媒体中宣传的惯用伎俩,重新毫无顾忌地出现在了互联网上,几乎畅行无阻。
保健品企业再也无法抑制欲望,不到半年多的时间,几乎半数企业迫不及待地跳进“网海”,向消费者铺天盖地撒网。
或许这种转型能给保健品行业带来又一次繁荣。但这种繁荣的背后,是用冰块搭建起来的高楼,辉煌耀眼,却始终无法接受阳光的考验。
这种缺陷在转型前已经变成痼疾,甚至在转型后更加恶化:
原来存在的问题,直接延伸到网络上。没有正规厂家,没有正规批准
文号……很多进行网络销售的保健品企业,大都留有大量的假地址、假联系方式,伪劣保健品在网络上更加泛滥。
显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投诉。而对保健品经营者来说最好的对策是马上关闭这个网站,重新包装,重新策划一个新名称,重新注册一个域名,一个新面孔又出现了,新一轮的互联网“钓鱼”行动又会开始。
如果说店铺销售和直销还算是坐堂销售的话,网络销售则变成了来无影、去无踪的江湖游医。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依赖网络销售的保健品几乎都是以网络排名进行销售的。但互联网平台中,多数工作人员属于技术人员,对于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属性、特点毫无了解,即便把关,也注定不像传统媒体那样专业。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人身伤害问题时,消费者完全可以依照连带责任的法律原则,要求网络经营商承担连带责任。
实际上问题比这复杂得多。
进军互联网的企业早已改变了原有的多品种投放的产品模式,而是针对上网人群、网络消费的特点,全部以消费者隐私疾病需求为主,清一色的补肾壮阳、性疾病以及丰胸等,哪个消费者愿意把这些隐疾公之于众呢?
正是这个最致命的心理弱点,给很多不正当经营的保健品运营商留下了空子,也导致正常的投资行为异化为投机行为,加重泛滥滋生。互联网销售盛极而衰?
保健品网络销售时代轰轰烈烈地来临了,它对于一部分保健品销售商的意义在于: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积累更多的资本。
但网络推广模式还能走多远?
过度的市场乱砍滥伐,不断地透支着行业的信誉,也透支了网络的信誉,必然在不长的时间内反映到社会层面上来,形成行业与消费者最根本的矛盾,而且,这种市场模式终为社会所熟悉时,必定会纳入监管部门的视野。
倘若这一天真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保健品行业现有的市场模式到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央视把火烧到了百度身上,随后紧紧揪住这个刚刚寄生在网络上的医药保健品行业(央视打击的绝非仅仅是医疗机构),之后或许会是一个大风暴的开始。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纺织品 市场 经济
纺织品市场是中国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的支柱,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基于我国劳动力禀赋的比较优势特征而着力发展的行业,其时代的变迁性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出口贸易的基本特点;其次,从行业的影响力来看,纺织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走向世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虽然近些年来,伴随着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纺织品在我国整个出口贸易结构中的比重正逐渐弱化,但是纺织品的总体比重依然是较高的,其综合特征依然可以视为我国经济贸易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或写照。
最近几年纺织品市场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出口份额的减少,很多欧美国家开始从中国减少纺织品进口,如德国从孟加拉国、老挝、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的纺织进口有所增加,且一部分生产也在回归欧洲本地。根据中国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生产规模、投资均有所扩大,但增速均有所回落。2012年1—12月,中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2626亿美元,内销增速增幅较大。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同比提高3.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出口量同比下降0.6%,出口压力较大。同期,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升,内销形势较好。另外,行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但增速同比有所下滑。2012年1—12月,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57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纺织行业亏损企业数同比增加29.6%,增速较同期全国工业高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7%,增速较同期全国工业高14.2个百分点。
所以从以上数据可以开出,纺织品市场在获得发展的同时更是面临着诸多的瓶颈,由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劳动力禀赋优势支撑了十余年来我国对欧的大量出口。然而,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来看,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升,尤其是近两年来,这种工资差异水平愈发明显。2012 年以来,欧洲与中国间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欧洲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大幅减少、中国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人民币相对欧元升值等是造成我国对欧出口陷入泥淖的主要原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是加重了中欧贸易间的困难。在后危机时代,中欧经贸关系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纺织品市场的经济发展到底要走向何方?
我认为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就需要改变积极加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虽然纺织品市场优势在逐渐减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纺织品都面临这种境地,如产业用纺织品在2012年贸易中大显身手,代表了当前市场发展中的方向。
产业用纺织品是经专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应用于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土工及建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市场潜力大,应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2012年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但是其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 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126亿元,增长18.48%,增速在纺织全行业处于首位。在国外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全年出口28.2亿美元,增长4.14%。
从产业政策看,产业用纺织品是传统纺织产业与现代战略新兴产业的最佳结合点,国家对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支持。三部委联合制定的《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鼓舞了行业的发展信心,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了行业的集约增长。从产业技术看,行业内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2012 年获得纺织500强的37家业内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达到2.47%。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具有产业链优势和成本优势,并且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能够满足国内大部分应用需求。2012年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出现小幅下降,但对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非欧盟国家的出口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生产角度看,产业用纺织品90%的原料来自化纤,棉花的使用量非常少,棉花问题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影响很小。2012 年化纤产品的价格较为稳定,也为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13年,支撑行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依然存在,甚至会强化,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速发展,赢利能力将保持平稳。
所以,纺织品市场的经济发展应该注意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这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纺织品行业正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此全行业应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把保增长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结构调整的步伐,并抓住机遇,理清思路,充分发挥技术纺织品的“高、精、尖”特长,走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为加快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宋泓.未来10年中国贸易的发展空间[].国际经济评论,2010.
[2]刘亚玲.浙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财经论丛,2005.
[3]张华.我国西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