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

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文1

关键词: 基本原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学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阐释是高校基本原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深入透彻地分析和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根源和危害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发展趋势及其最终命运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校基本原理教材中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容仍然遵循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以实体经济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基本依据。然而,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明显地表现为金融危机。作为一门与时俱进、承担着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现实和规律任务的学科,高校基本原理教学不应漠视这一显著的时代性,而是应当积极地适应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这一鲜明的时代特点,及时补充和完善有关经济危机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有效地提升教学内容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解释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本质特点和最终命运。否则,学生难免产生书本理论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疑问,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笔者认为,在当今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时代背景下,当前基本原理教材中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阐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即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表现——着墨不多。

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根本成因未进行剖析。

对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未能充分揭示。

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本质论述不到位。

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和防治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发和借鉴未有提及。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教学内容。

一、概要地介绍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几次有代表性的金融危机。

主要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本世纪初源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二、将金融危机与早期的经济危机进行简要对比。

在演化路径上,早期的经济危机大都由实体经济向金融领域延伸,而金融危机则与之相反;在造成的危害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泛,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受其害;在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上,在传统的经济危机中,资本所有者的直接财产损失要大于普通劳动者,而在金融危机中,尽管表面上看资本所有者的财产损失要大于普通劳者,但垄断资产阶级和金融寡头利用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定价权和信息优势,其财富的损失比例要小于普通投资者,后者在危机中可能倾家荡产、失去工作、一文不名、负债累累,同时,大资产阶级还能对政府施加影响,获取财政注资和输血,弥补相当一部分经济损失,从而使得其对社会整体财富占有比例不降反升;在危机后果的转嫁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利用其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贸易市场的主导权,将危机的恶果向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转嫁。

三、从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揭示金融危机的根本成因仍源于实体经济,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发的,与传统的经济危机并无本质不同。

从表面上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越来越多地源自金融领域,但实际上,任何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实体经济领域的背景,是实体经济的困境和危机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反映。近几十年来,金融领域频繁发生危机的前提在于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来自于实体经济的闲置资本,其中不乏投机资本。而之所以会有如此众多的资本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领域是因为受到与普通劳动者有限的支付能力所决定的总需求水平的限制,大量的闲置资本在实体经济领域寻找不到获利机会,只好将其逐利场所转向金融领域,于是,西方各类投资机构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同时,许多金融衍生产品在设计时,都有实体经济领域的相关产品作为定价依据,如果这些产品出现严重供大于求、价格缩水的状况,就会拖累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价格以更大的幅度下降,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诱因。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机理就在于此。事实上,拉美金融危机和东南来金融危机也是当时本地区实体经济领域困境的反映,只不过是在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下,实体经济的困境演化成为金融领域的风险和危机。

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文2

约瑟・塔伦迪诺(Joseph A. Tarantino)的低调与甫瀚(Protiviti)近几年在中国的日渐高调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反差。

但是这一次不同。作为一家致力于提供业内领先的专业风险咨询和内部审计服务的全球性专业机构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塔伦迪诺在甫瀚进入中国六年半后,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来北京,他如此期待研究如何发展中国市场,同时让甫瀚在中国的战略发展跟全球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这一次,他把甫瀚的年度战略会议也移师中国,作为给中国成为美国之外最大市场的定调。

在金融服务行业,塔伦迪诺有着27年丰富的从业经验,他坦言自己还不是非常熟悉中国经济,而中国在甫瀚全球的战略里面已经占领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必须给予这个新兴市场更大关注,特别是在历经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事实上,中国对他的认识也远不及对他的同事、甫瀚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的认识。此前,刘建新用6年半时间将中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中海油、中国联通、中粮集团以及一些大的民营企业等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客户。

11月3日下午,在建国门外银泰中心21层的会议室里接受《资本市场》专访的时候,塔伦迪诺甚至非常乐于回答一些公司业务发展之外的私人问题,想必这样可以帮助中国客户更加深入地认识他、认识甫瀚、理解甫瀚文化。

在金融危机的痛苦中调整公司定位

两年前,约瑟・塔伦迪诺被任命为甫瀚的CEO。“这也是我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情,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件工作、一个角色。”他同时也丝毫不回避,自己被任命为CEO的这段时间以来,是公司经历的最困难的一段时间。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最近这一年半中,塔伦迪诺看到在美国有很多很好、能力很强、对企业也很忠实的员工,他们不得不因为金融危机而失业,“这件事让我很痛苦。”他说。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都经历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塔伦迪诺也看到很多人真正显示出他的能力和优势。他盛赞刘建新帮助甫瀚中国渡过这次金融危机,同时,因为很多客户在这种金融危机当中更加需要帮助,甫瀚很多的员工必须为此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个人的精力,加班加点,通过这种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帮他们渡过金融危机。这一点令塔伦迪诺欣慰不已。

由此,塔伦迪诺更愿意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创造更高的价值,造就企业特点、文化的一个机会。甫瀚就是借这次机会,对公司定位和战略进行了调整。

此前,甫瀚的业务领域相对集中,比如风险管理等,随着企业的成长和总体经济的转变,很多客户对全面的管理亦有需要,甫瀚也可提供帮助,但是之前其定位上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如今,甫瀚准备成长为一个全面性的商业咨询公司,这意味着甫瀚正努力把自己的层面拉得更高。面对这个变化,塔伦迪诺坦率地表示:战略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大家原来通常的一些做法、工作方法,这样的话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能不能适应也是一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走过了变化的过程,现在还在经历着这个变化,所以如何管理这个变化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

不管怎样,在金融危机中,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公司还能够重新来审视一下以前的发展战略,重新树立未来发展的新战略,并且已经开始对公司发展提供帮助,这是塔伦迪诺觉得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作为总裁和CEO个人在意的评价

刘建新称,塔伦迪诺接管做CEO之后,更加关注客户、关注怎样帮助客户。对于一家咨询公司而言,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

塔伦迪诺则对甫瀚两年前进行的一个市场调研记忆犹新。两年前,甫瀚找到客户,了解客户对甫瀚认可与否,如果认可的话,认可什么?塔伦迪诺回忆说,当时拿到认可最多的有两项:一是甫瀚所有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二是客户非常认可甫瀚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既定的时间之内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工作质量非常高。基于此,甫瀚捕捉到自身“敏于知,达于行”的公司形象。

其实,获得客户这样的评价对于甫瀚而言,不可谓不是功到自然成。甫瀚的在线知识库中,任何时间内,客户都可以免费浏览他们的调查报告、白皮书、实施指南、最新法规与甫瀚通讯,以及演讲记录和网络讲座录音,仅这些资料,就足以获得那些首席执行官、财务官、信息官、法律顾问、审计官和董事会成员对甫瀚的技能和知识的青睐与赏识。

而对于塔伦迪诺个人而言,其自我评价则是“我觉得我最突出的一点是合作性特别强。”甫瀚每年都会有两个针对高层人员的评价,一个就是自下而上的评价,一个是同级之间的评价。塔伦迪诺也毫无例外,会接受两次评价。“我非常重视对我个人提出的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其实只要是建设性的意见,只要是诚实的、公正的意见,不管是讲我好的还是讲我不好的地方我都会非常注重,尤其是面对一些特别难以打交道的客户。”

在所有的评价中,最让塔伦迪诺印象深刻并大为感慨的是“太刻苦!”这一评价是被作为比较不好的一面反馈到塔伦迪诺眼前的,有人觉得他“太刻苦”不好,会给新进公司的人一种印象,好像公司期望他们也要这样,加班加点工作。对于这一点,塔伦迪诺有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当中,刻苦是必要的,因为大家都面临这样一个选择,你怎么样让公司选择你,让客户选择你。

他坦言,在27年以来的职业生涯里面,他自始至终教导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工作,要达到比别人预期更多的事情。这也是他给子女讲的事情。他表示,对个人来说,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平衡工作、家庭和自己的爱好。对于公司来说,公司的目标是在于通过我们的业务,能够创造出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将来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得到业界的认可,客户的认可。只是眼下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塔伦迪诺称,他和他的团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提到,我的价值就是努力工作,比别人预期做得更好、更多,其实这不光是我要求我子女的,也是我的父母要求我的,这其实是我个人家庭的价值所在。”

当然,公司对他好的评价是“一致性非常强,对待人、对待事非常一致,另外非常的诚实。别人讲我好,讲我不好,只要是公正的我都会听。”这个评价令塔伦迪诺感到欣慰。

“对于我来说,刻苦程度、然后与人沟通的技巧、技能,还有是否能够理解别人、同情别人很重要,因为这对我们咨询行业非常重要。”

忧吾忧以及人之忧

在塔伦迪诺眼里,甫瀚现在还只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虽然它只用了7年半的时间就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而现在他最担心的,莫过于“短期内持续的市场不确定性及其对我们和客户业务的影响”。

他的担心不无理由。恐怕没有人能准确地描述出,作为一个提供专业风险咨询和内部审计服务的专业机构负责人,经历一场这样的金融危机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也许正因为身处美国,身处此轮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风暴眼,且正在经历危机中的调整,塔伦迪诺是如此地理解甫瀚、理解自己,也因此更深刻地理解客户。

被《资本市场》问及“在这个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如果请您给客户写一封信,您会与他们讨论什么话题?”时,他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在这种时候,首先我会在信里面跟客户讲,承认现在是一个困难时期,不管是对我来说还是对客户来说。在这种时期,会经历一些业务上的变化,比如收入可能会减少,裁员现象会增加,这种事情有可能都会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建议公司、客户,需要把注意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公司的强势方面,要突出公司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和客户一起渡过这次难关。有的客户可能会因为裁人导致人员不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更少人管理的情况下,提高风险管理、流程管理。另外,在客户经历重大变化的时候,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这些变化。例如,有的公司可能会趁机改造自己原来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是上一些新的系统,那么这些新系统如何被公司所掌握,发挥很好的价值?这也是重大变化时期我们能够帮到客户的地方。”

不难看出,塔伦迪诺是有感而发。金融危机也同样令甫瀚全球业务受到负面影响,比如收入降低。坦然接受这一结果的同时,甫瀚感受到了新的机会,有一些由于裁员或者收入降低导致规模减小的公司,需要甫瀚帮助他们在规模减小的同时管理风险,并努力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有一些公司则因金融危机而与其他公司之间的互动变得很困难,甫瀚也需要帮客户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收款的风险、贷款的风险……这些都是甫瀚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些新机会。

那些值得警惕的并购风险

一份甫瀚提供的资料显示,塔伦迪诺曾任安达信纽约办事处金融服务顾问业务的总负责人,同时也是北美和全球金融服务业务领导团队中的一员,服务过各类涉及银行业务的公司、包括管理内部和外部审计项目、风险咨询项目、尽职调查以及多项大型项目,他在涉及银行并购的大型尽职调查项目方面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这样的经历无疑令他在面对日益增多的银行间并购和收购问题上,有更多的见解可供分享。以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发生的美洲银行和美林之间的兼并案为例,塔伦迪诺认为,这种兼并并非源于企业或者银行自身的需求,而是源于监管机构的压力,兼并计划性很弱,突发性很强。这种案例里,很多情况下兼并的尽职调查都是在兼并案发生之后,做完才发现原来兼并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已经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银行业兼并的一个特点。

当然,对于正常状态中的银行并购行为,塔伦迪诺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同行,最高风险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业最高的风险之一,主要是指看当前被收购的银行的价值或者说收购价,到底和它将来、未来的风险是不是能够挂钩,会不会有风险存在?这也是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

事实上,信贷风险其实和贷款的收回有很大关系。比如在银行业并购的过程之前,收购银行都一定会请专业机构去看被收购银行此前放出的贷款到底将来能不能收回来,这些贷款既包括给企业的普通意义上的贷款,同时也包括房贷,个人贷款,包括贷款的类型、银行放贷的风格、需要什么样的担保,以及担保的评估是怎么样的。

第二是合并风险。并购发生之后,银行如何把各自不同的IT系统以及流程、管理风格融合在一起,发挥出协同效益,这是很大的问题。

第三是文化风险,如果双方是在不同的地域,无论是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好,国家文化也好,关键在于能否让双方的文化在并购之后发挥出协同效应。“从我的经验来看,其实这是很多银行在并购发生之后,双方的管理层在一起花了特别多时间讨论的问题。”

送给年轻同行的话:

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文3

【关键词】周内效应;波动性;虚拟变量;金融危机

一、周内效应的理论

一般的,我们可以将“周内效应”的定义叙述如下:如果证券市场在某星期i( i=1,2,3,4,5)的日平均收益率同其它任何一天的日平均收益率相比,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则称存在周i效应。在此基础上,如果同时该星期i的日平均收益率为负(或正),则称存在显著为负(或正)的周i效应。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周内效应”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某些新兴国家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异象。中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型的证券市场,沪市和深市是否分别存在“周内效应”,它们的表现形式各有什么不同?

二、周内效应的模型

本文以我国的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数据是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每日的收盘价。全部数据来自大智慧软件。分析工具是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3.1。就收益率而言,存在两种计算方法,分别是简单收益率和连续收益率。即:简单收益率:rt=(pt+1-pt-1)/pt-1 ,连续收益率:Rt=lnpt-lnpt-1。

可以认为简单收益率rt 与连续收益率Rt 大致相等。但连续收益率相对于简单收益率的一个最大优点在于其满足可加性。因此,本文取收盘价的对数的一阶差分为收益率,使之转换为连续收益率。检验中用到的Mt、Tt、Wt、Ht、Ft五个虚拟变量分别表示周一到周五。其中Mt=1,t=星期一0,t≠星期一,同样,我们可以定义Tt、Wt、Ht、Ft四个虚拟变量。当检验是否存在“周一效应”时候,我们采用下面的回归方程:Rt=α+βMt+εt。

其中Rt 代表t日的收益率,系数β代表周一与其他日的平均收益率的差值。如果β显著,则我们认为周一效应存在,β>0则周一效应为正,即周一的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日的平均收益率;反之同理。同样,我们可以得到检验周二效应到周五效应的回归方程。

依照前人实证研究的结果,一般认为GARCH(1,1)模型就能够很理想地描述大量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行为。由于我国的股市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因此将所有的数据作为整体分析会忽视其中的结构变化特征,所以本文的样本区间为:2006.8.29~2011.3.13。

表1给出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日收益率序列统计特征。就上海综合指数而言,日平均收益率下降了近两成。与收益率的变化趋势相反,标准差则呈现上升态势,说明在金融危机深化之后,股市波动更加剧烈。以标准差来度量的波动性呈现很强的规律性。在每一个阶段,波动最大的均是周一。从表1中可以得到,除了周四之外,其余四天的波动性均强于金融危机深化之前。而且在金融危机深化之后,周一的平均收益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周二的平均收益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表1收益率序列统计特征

对于深证成分指数而言,日平均收益率由金融危机深化之前的0.1176%,略微下降为金融危机深化之后的0.0116%.与上证综指的收益率相比较,可以得出,深圳成分指数在这两个阶段的收益率都明显的低于上证综指。

就波动性而言,标准差由金融危机深化之前的0.0258上升为金融危机深化之后的0.0272。可以看出,深圳成分指数与上证综指一样在波动性方面有相同的趋势,即股市的波动性更强,稳定性进一步减弱。比较数据可以得到,深圳成分指数的波动性在金融危机深化之前和金融危机深化之后都明显高于上证综指。

金融危机深化之前,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周三,而金融危机深化之后,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周一。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序列相似的是,金融危机深化之前和金融危机深化之后,波动性最大的都是周一。

三、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表2 周内效应对照表

从表2可以发现上海综指和深证成指,在两个阶段中,上海综指都有显著地正的周一效应,而深圳成指都有显著的负的周二效应。我国股票市场带有比较明显的政策性市场的特点,再加上经济中存在着可以随时调度的巨额游资。这样,政策性股市与巨额游资的迭加效应导致了股票市场指数既能在不到一年里上涨100%,也能一个月内跌掉将近1000点。

特别是金融危机深化之前,中国股市的泡沫破灭,股市在低谷徘徊了很久,股民渐渐对股市失去信心。进入9月份之后,全球金融危机深化,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渐渐开始显现,资金吃紧。在此基础上,中央政府决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扶持股市。由于中央政府习惯于在周末的休市期间颁布各种法规制度,加之各上市公司也趋向于在周末宣布各种利好或者利坏的消息,这样,投资者在周一的交易决策是依赖于其在周五、六、日三天的信息,而不是如其他四个交易日那样只是基于前一天的信息。相对大量的信息会激励投资者作出数额相对大的买进与卖出,这样整体的股票指数值便在每个周一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样就可以解释,在前面对收益率序列的描述中,为什么波动最大的均为周一。由于金融危机深化之后,中央对股票市场的扶持,所以股票市场出现了很明显的正的周一效应。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正的周一效应之后,往往跟随着很明显的负的周二效应。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金融危机深化之后,股民的心理更加脆弱,中央的利好消息并没有起到重建股民信心的作用,使得很多资金在获利之后疯狂出逃,出现了中国股市大涨之后必有大跌的情况。这种现象造成了股市消极因素的扩张和积极因素的削弱,对培养人们在走向市场经济时的投资意识是极为不利的,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投机色彩。这是一个市场尚不成熟完善的表现,也反映了在我国,人们还未能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应具备的投资意识。

总体而言,本文有如下的结论:金融危机深化之后,沪深股市的收益率都处于下降趋势而标准差处于上升趋势,即收益水平下降而波动幅度更大。金融危机深化之后,中国股市呈现正的周一效应。紧跟着显著地正的周一效应的是显著地负的周二效应。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金融危机深化之后,股民的心理更加脆弱,中央的利好消息并没有起到重建股民信心的作用,使得很多资金在获利之后疯狂出逃,出现了中国股市大涨之后必有大跌的情况。对广大投资者而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对股票的盲目侥幸认识,培养起应有的投资意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健康引导,重建股市信心。

参考文献

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文4

(一)在经融危机来临之时,许多关联企业,或者经营不善的小企业,最先垮掉,存活下来的企业,也会因为资金流的短缺或者应收账款未能按期收回而困难重重,所以,在收入不佳的情况下,必须财务降低承办的策略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这是最有效、也是采用最多的一种策略。

(二)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环境大多为买方为主,同一性、雷同性、相似性的企业就会竞争加剧,有可能上演不光彩的恶性竞争,如何最快的降低成本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企业生存,当属控制成本之策。

(三)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成本的竞争,当今社会分工细化,各种企业之间都面临竞争,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出发,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功夫下在平时,确实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赢得市场和客户信任。

二、企业控制成本的困难

(一)转危为安的意识不强。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有相当的企业在思考如何应对之策,充分利用成本控制之法,降低企业负担,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降低管理费用等,真正使企业减轻负担,轻松上阵,还有一部分企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能积极实施承办控制,导致企业负担更重,最终走向了不归之路。

(二)成本控制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我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决策层权力大,如果对成本意识不强,必然导致成本控制不能实施;基层员工缺乏忧患意识、对成本控制缺乏了解,成本控制实施起来步调不一致,不在统一频率上。

(三)成本控制内容不清楚。大部分企业理论性不强,对成本控制只是了解,掌握不透彻,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不会用,对经营、管理成本、各种费用不清楚,不知从哪里入手开展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无从下手。

(四)成本控制与各项规定的关系不清楚。有的企业谈及成本控制就是节约,降低工资、不缴纳五险一金等等。这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是不允许的,成本控制要考虑长远,不能挫伤职工积极性,影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对企业长远发展都是得不偿失的。

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宣传成本控制战略,形成成本控制意识。从企业决策层到一般干部,都要将企?I成本控制学深学透,理论精髓,形成人人都有主动性,深刻认同企业成本控制文化,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企业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让员工理解企业采取的措施,配合并行动起来,形成人人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战略与成本控制紧密结合。金融危机来临时,成本控制不是简单的不花钱,而是及时的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企业发展重心,以图利用刺激政策或者自身低成本的优势,使企业灵活应对金融危机,在危机中成长,在危机中发展,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成本预算。加强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规范发展的必要步骤,据统计,有效的预算可以为企业节约10%的成本,通过成本预算,能够明晰单项成本的具体数额,根据市场行情,是否有降低的可能等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字,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四)当金融危机发生后,整个市场环境就会低迷,如何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迅速占领市场?就需要企业推进低成本创新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一是鼓励员工创新,从每一件工序的改进做起,争当创新先行人。二是可以和众多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学习先进技术,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方法,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崇尚实干,采取成本控制策略,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中去,用实际行动检验成本控制的效果。

(五)适当降低成本。在企业发展中,原材料采购、人工费占的比重较大,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在确保采购原料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可以对企业高收入群体进行限薪,由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压力剧增,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高收入群体采取限薪做法,达到薪金的合理区间,稳定一般员工心态,降低企业负担的目的。

(六)依托电算化进行成本控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电算化已非常普及,采用电算化能有效提取数据,计算简单、结论准确,为决策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

金融危机在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想变压力为动力,就必须对成本控制进行学习,掌握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解除成本控制就是节约的误区,放眼全球,放眼经济界,采用成本控制能给企业带来资源重新配置,促进企业发展。

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防范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依靠金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金融危机问题时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发生目前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货币汇率的紊乱,银行信贷危机等等,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或者是减轻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是各国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通过健全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来实现。

二、关于金融危机的概述

金融危机主要是指在金融领域出现的混乱,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银行行业出现挤兑潮、银行倒闭,在资本市场出现资产价格严重损失、金融市场混乱,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飙升,或者是出现了汇率崩盘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金融行业领域出现流动性紧缺、银行挤兑和股市恐慌等问题。金融危机主要有以下几项特征: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金融危机按照爆发时间的统计来说,都有长周期和短周期,特别是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几乎隔几年时间都会出现金融危机,比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次贷危机等等。金融危机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会直接造成国内生产总值的缩水,股票市值缩水,直接引发失业率问题。此外,金融危机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传染性,在其他地方发生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传导至其他国家,造成其他国家发生金融危机问题。金融危机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银行危机、信贷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信贷危机往往是金融危C发生的源头性危机,也是金融危机未来可能爆发的最主要形式,货币危机主要是表现为货币的对内对外贬值,影响国际贸易。

三、关于金融监管的概述

目前来说,各国防范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积极干预和监管金融体系来实现。对于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来说,金融监管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金融属于公共产品,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则能够依靠市场解决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但金融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金融产品势必会出现供给不足和需求过剩的矛盾,为确保金融行业的稳定,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对金融市场进行约束。其次,金融产品交易双方往往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比如保险市场、贷款市场、房地产市场,都存在着各种高风险项目,这些高风险项目彼此关联,很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防范这些问题,离不开金融监管。

四、当前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成果显著,但同时金融风险问题也是不断累积,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的金融风险隐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银行风险,近年来,我国信贷规模扩张速度惊人,资产的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资产质量的下降,不良贷款额以及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不断攀升,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正逐步显现。

2.房地产风险,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泡沫问题,一旦房地产风险问题累积,而且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很容易发生金融危机问题。

3.债务风险问题,主要是目前信贷膨胀形势下的杠杆率提高的问题,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各类企业、居民家庭等,债务额以及杠杆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再加上我国目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加剧了信贷风险发生的问题。

4.汇率风险,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定程度上出现下跌,市场上对于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仍有担忧,如果汇率问题的不到很好的控制,在金融和资本账户之间的逆差处理不好,则容易产生汇率风险问题。

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方面,应该准确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问题的发生,从根源上来说是市场失灵导致的。政府金融监管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充分的发挥作用,应该准确的进行自身定位,主要是引导、改进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全面的做好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职能,特别是在货币政策、金融机制、证券管理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防范金融领域的泡沫风险。

另一方面,应该解决好金融监管方面的空白和缺位问题。在金融监管的实施方面,应该根据金融领域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监管制度,对一些创新性的金融活动或交易行为的经济实质进行界定,尤其是对针对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等新兴金融业态等互联网金融制定系统完善的监管意见,提高监管灵敏度和判断的准确性。在监管实施过程中,还应该突出重点,将金融监管的视角放在尽快消除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金融领域的稳健上,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六、结语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处于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银行领域、房地产领域、债务领域、汇率领域等方面面临的风险都是较高的,在这方面迫切应该加强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强化金融监管,减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华,贾彦东.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进展[J]. 金融研究,2012,379(1):20-35.

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范文6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国央行为了救市和刺激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货币供给,然而这同时却形成了新的经济泡沫。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财政救济,但也导致了新的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加剧企业可持续经营问题。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产品需求的减少和融资难度的加大,使企业的经营面临困难,导致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大。

1、在美国投资的中国公司损失惨重。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2007年,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于9月17日联合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称,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流量已连续数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该年,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净额为265.1亿元,同比增长了25.3%。在这样巨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下,中资公司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

2、中国出口业在危机中也深受其害。一方面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贸易出口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据统计,我国2008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了21.9%,回落了5.7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了8.9%,回落了8.9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增长了7.8%,回落了16.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11.8%。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和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我国出口也必会遭遇瓶颈。

(二)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舞弊动机明显增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停滞,财务状况恶化,这就加剧了舞弊动机的产生。舞弊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二是员工侵占公司财产。从公司外部来看,企业经营面临困难,金融危机造成了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使得企业的现金流入困难、到期债务偿还不了、借贷不能展期、主要客户流失,订单大幅缩水甚至接不到订单、存货滞带,净资产出现负值等,为了获得融资,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各种投机取巧、欺诈舞弊便层出不穷;从公司内部来看,金融危机使得各企业的经营效益严重下降,而企业盈利能力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收益水平,为了保证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各种舞弊的手段也相继呈现出来。

(三)金融危机使金融衍生工具招致颇多争议。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衍生工具招致颇多争议,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泛滥。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信息披露没有真实反映财务信息以及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监管不到位都是关键原因。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其会计准则不断修订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审计也迫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管的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IIA内部审计标准委员会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为适应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的需要,其职能正由传统的监督和评价转向确认与咨询。两大职能紧密联系,目标一致且相互衍生,统一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IIA将内部审计归纳为确认活动与咨询服务二位一体,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确认获得广泛的职业经验,形成丰富而可靠的信息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政策建议。(1)确认职能:内部审计师对程序、系统或其他常规事项进行客观评价,提出独立的意见和结论,主要包括舞弊调查、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价、财务、绩效、经营和合规性业务审计等;(2)咨询职能:为审计客户提供服务的咨询或相关活动,其业务性质和范围根据客户的协议确定。

三、从金融危机反思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金融危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对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金融危机又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使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现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缺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