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发展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发展情况范文1

一、基本情况

耕地面积8.1万亩,张店区现有农业人口14.04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86万元。年,为加快提升全区农业发展整体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确定了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村环境,富裕农民生活,服务城市需要”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都市农业发展。成立了由政府牵头、部门组成的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股份合作制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发展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做出了全面部署。目前,区都市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1科学规划。

大中小相配套”原则,全区都市农业发展遵循“点线面相衔接。因地制宜,着重建设“四个片区”一是建设优质粮食生产片区。主要是依托马尚镇、房镇镇、中埠镇等区域内的农田,发展精准农业生产,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以黑铁山、玉皇山、炒米山、唐家山等区域为主,深入挖掘山区特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建设生态经济林果带。傅家镇、马尚镇、房镇镇重点实施滨博高速公路沿线经济林产业。四是进一步打造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主要沿主干公路、主河道建设绿色通道、防护林带以及环村、环镇生态林,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果带。

2突出特色。

农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区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特色鲜明。生态绿化修复初见成效,都市型现代农业框架初步形成。目前,累计种植核桃8000余亩;初步完成大规模沿路、沿河绿化,种植园林绿化苗木9000余亩;黑铁山区域生态修复规划面积2230亩,已完成苗木种植1200亩;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96万亩,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8家。以建设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15个,总规划面积8000余亩,计划投资近9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同时,注重引导园区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引入先进的科技项目,种植适合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带动都市农业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3政策引导。

制定了一系列的都市农业补助、奖励政策。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单位,区政府从财政上不断增加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投入。区财政按照当年实际投资额的5-10%予以补助;对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实现长期结构调整的按照其调整面积,区财政按每年300元/亩的标准连续补助三年,当年提供300-500元/亩的苗木补助;对实现长期结构调整的镇,区财政按照每调整1000亩奖励2万元标准予以奖励。对都市农业园区建设配套设施所需的用地指标,优先予以安排。目前,全区已兑现各类苗木补助款490.31万元;对5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发放奖励资金45万元。同时,积极协助解决都市农业园区用地问题,已落实新增指标和挂钩指标1654.2亩。

4发展良好。

全区都市农业发展,目前。正逐步实现由过去的家庭式零散的苗木培育、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向集体种植、优质种植、休闲观光、增收增效于一体的多功能方向发展。生态庄园、吉田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名典彩叶观光园、十三皇庄农业生态观光园被命名为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苗则苗”原则,对孝妇河、滨博高速公路、张周路等重点地段,沿河、沿路种植了经济林,对黑铁山、玉皇山、炒米山等重点区域,实施大面积生态修复工程。土地流转逐步规范有序,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得到增强,流转的近2万亩土地中,有98%以上的项目达到50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标准,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全区都市农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当前。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都市农业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目前。对发展都市农业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认识不够深,因此,对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尚未形成发展都市农业的良好氛围。部分财政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兑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发展都市农业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区都市农业今后的健康发展。

2发展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尚未实现有机统一。政府宏观上对都市农业发展做出了部署。社会投资都市农业的信心不足。

3土地使用效率有待于提高。有的园区和部门难以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灵活运用,限制了都市农业发展。

4都市农业园区发展有待于规范。使园区发展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指导。目前,政府宏观的规划需要进一步细化。都市农业园区建设没有制定相配套的发展标准,多数园区存在发展自由现象,发展方向、目标不够清晰,园区建设档次低,发展层次不高,同时,容易造成个别园区变相圈地。

三、建议和对策

把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都市农业是随着城市化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满足城市人们各种需要的现代农业。区都市农业发展应立足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形式、规模和布局。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形成都市农业发展合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发展都市农业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发展都市农业的认知度,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二是不断强化基层政府对都市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同时,农业部门要结合各镇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各镇编制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促进我区都市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及时兑现有关都市农业发展的财政补助资金,充分调动和激发发展都市农业的积极性。

2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夯实都市农业发展基础。农业、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要充分结合中心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根据地理特点,进一步细化我区都市农业发展布局,使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科学合理,鉴于中心城区的发展规划要求,建议我区都市农业今后可重点围绕黑铁山、玉皇山、炒米山等东部地区进行发展。

3科学实施土地流转。充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一是主动争取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平台,将土地流转纳入基层政府管理,以镇、街道为主导,统一调配使用,尝试联租、联包方式的同时,促进土地流转有序进行。二是要结合城市规划、土地规划,预防因短期性用地给园区建设带来的投资浪费。三是实施土地流转中,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

农业发展情况范文2

***社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

 社区两委制定了发展目标及规划,紧跟党委、政府发展高端特色农业的思路,多次召开社区议事会、村民代表会以及村民大会,宣讲发展现代农业和成片连片经营的方针政策,高度统一认识,正确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招商工作中,社区两委紧密团结、分工负责、强力突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作任务,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着力培植粮食、油料、蔬菜、畜禽几大主导产业,建设优质粮食、大蒜、有机蔬菜、花生、特种动物养殖、生猪养殖等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社区建立了益键大蒜专业合作社,腾飞粮食专业合作社,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大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兴花生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体现规模经济,全面发展现代化农业,建成占地贰佰余亩的天然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社区两委,深入扎实地做好相关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总之,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社区两委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政之所兴在民心”的工作思路,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始终牢记群众满意为标准,心中装着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农业发展情况范文3

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608万人,占总人口的74%,现有耕地78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1.3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我市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以200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2006年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两大重大决策部署为主要标志,全市特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经过积极培植和长期不懈努力,目前全市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出区域特色凸显、规模不断膨胀、档次不断提升、信誉度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和“龙头、基地、农户”相互联接的现代特色农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各类规模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到2760处,全市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食用菌、甜叶菊、优质果品、苗木杞柳、速生丰产林、奶肉牛、肉蛋鸭、淡水产品等10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种植业,以金乡为中心建成130万亩的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建成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建成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看庄为主建成10万亩优质土豆基地,以邹城平阳寺和鱼台王鲁为主建成150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建成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建成6.5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建成5万亩中药材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万只以上禽类养殖场2570处,千头以上养猪场670处,肉蛋鸭养殖基地年存栏规模1600万只;水产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5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4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综合我市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5种发展模式和类型。

一是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像中华蒜都金乡县,发挥农民群众有着长期种植大蒜的传统习惯和技术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传统粮棉型单一种植结构为大蒜――棉花――蔬菜多种多收立体种植模式,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培育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县、独具特色、享誉国内外的大蒜产业,带动加工、贮藏、运销和出口创汇,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80万吨,贮藏加工能力120万吨,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50%,形成了大蒜产业一县一品发展格局。全县农民收入的80%和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大蒜种植及其相关产业。嘉祥县充分发挥山石资源丰富和加工、雕刻传统技艺优势,围绕山石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山石资源开发、加工、运输和工艺雕刻,目前以纸坊、马集、满硐为主从事开山打石和板材加工的专业村达到50个,专业户达到10000户,板材加工企业296家,山石开采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兖州、邹城分别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兖州绿源食品公司和山东省重点龙头企业邹城呱呱鸭制品有限公司带动辐射下,肉鸭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企业通过合同订单收购和系列全程配套服务,带动当地及周边肉鸭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肉鸭4500万只,年户均增收5万元。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泗水县立足山区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优良的独特优势,把投资少、适于旱作的早春大中小拱棚西瓜、土豆和耐瘠薄的黄姜等瓜菜种植作为重点,不断加大调整推广力度。目前,全县以优质西瓜、土豆、黄姜为主的标准化瓜菜种植基地发展到30万亩,全县从业农户达到10万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农业发展情况范文4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按照“区域调特、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突出花木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放大特色,彰显效益。20__年以来,__县花木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4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鲜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拥有各级、各类花卉企业610多家,花卉从业人员18万多人,花卉经纪人8000多人,年产各类花卉18亿株(盆),花卉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产品行销27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农年均收入达7000多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省林业生态县”,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花木产业作为__县生态农业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特别是20__年8月筹建的占地65000亩的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坚持走花木、生态、旅游联动发展之路,通过科学规划、土地流转、企业运作、配套设施、开展农民培训、引进项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独具__县特色的花木园、生态园、休闲园,建成标准化生产区、集约化示范区、名优花木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新农村建设实验区。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已有来自省内外的59家企业入驻,共落实花木面积36600亩,栽植花木6200万株,总投资达3.48亿元。同时,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规模、联片发展”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投入,畜牧业迅猛发展,规模养殖成为主流。建成各类养殖小区48个、规模养殖场20__个,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畜牧强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瓜菜面积发展到18万亩,特别是三樱椒面积发展到13.8万亩。相继建成20__亩的莲鱼共养基地,1000亩的大枣基地,20__亩的樱桃采摘基地。

(二)加快基地建设,实施龙头带动。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万亩花木生产基地、5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搞好示范带动。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6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带动农户10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三)完善市场体系,扩大销售网络。一是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对季节性农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改进交易方式,促使产业、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流通优势。目前,全县已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达7.5亿元。重点培育和建设了沿311国道两侧及花卉主产区内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场、马栏棉短绒交易市场、只乐生猪交易市场、陶城旱鸭交易市场、柏梁活鸡交易市场。同时,通过举办花博会等重大花事活动,扩大了花木等农产品的销售。二是积极鼓励、引导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的农民从事农产品购销服务。目前,全县各类购销服务组织已达1500多个,农民经纪人达7000多人。三是以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__县农业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中长期的农产品市场预测,构筑农业信息平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发展花卉、粮食、蔬菜、棉短绒加工等经济组织,创办属于农民自已的行业协会,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供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狠抓科技投入,实现上档增效。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北京林大、河南农大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协作关系。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凭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鄢工作,很多已成长为我县农业发展的科技骨干。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花卉新品种引进培育、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团已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两个863计划项目,采用组培技术规模化生产名、特、优、新苗木品种30多个,其中四倍体刺槐、冬枣、樱花快繁及脱毒技术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组织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30多项,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农业税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医疗等基础投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针对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用工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实现劳务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__县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个别地方发展特色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

入不够,客观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现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还未能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二是特色种植业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是人才和技术与特色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新目标。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进一步做深、做细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2、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有机农业、蔬菜立体种养和特精设施栽培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畜禽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每年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努力达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积万亩以上。

3、进一步放大有机特色,增强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确保有机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万亩以上。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筹建有机食品交易市场、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寻求突破。

农业发展情况范文5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近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政策。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每年都出台《##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年度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03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发展情况范文6

__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决定和部署,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和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农业产业化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主要成效

__县是土山县,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全市林产品、粮食、水果、烤烟主产区之一。近年以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__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紧紧围绕"林纸大县、水电大县、生态大县"的战略目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区域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农产品有了一定规模和市场。

一是主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我县注重优势、特色产业的基地建设,依靠科技发展加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这些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八渡笋26万亩,桐果23万亩,油茶10万亩,水果12万亩,木薯2.9万亩,烟叶5000亩、桑树8000亩,甘蔗3.6万亩,无公害蔬菜2.1万亩,食用菌87万平方米,建设100万亩林浆纸基地,并相继引来了相应的加工企业,促进了产业的稳步发展,加工企业也逐渐发展成为本县的龙头企业,为稳定农村经济收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是产业区域布局基本成形。根据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出了"笋、蔗、桑三大产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市场为主导,引导群众在交通干道有效范围优先发展甘蔗,在交通次优范围发展桑蚕,笋产业以山上为主,形成农业产业和谐发展的新布局。围绕"稳粮、抓钱"思路,在乐里、潞城、利周、旧州等公路沿线乡(镇)种植蔬菜、香蕉、西瓜、葡萄、西洋南瓜、种桑养蚕、甘蔗等高产、高质、高效经济作物,在石山地区及两翼山区发展烤烟、竹子、种草养殖等产业,形成了具有__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带。旧州的蔬菜、林浆纸基地,乐里的八角、种桑养蚕,利周的优质稻米,六隆的八渡笋、种草养牛,潞城的三月李,以及平塘、浪平、八渡、八桂的烤烟等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色的生产格局,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

三是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目前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生产的企业有21家,其中发展有一定规模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的有劲达兴公司、山弘公司、红枫淀粉厂、伟健药业、荔森纸业、国营乐里林场、六隆八渡笋有限公司、奋飞木业有限公司、雄达木业有限公司及6家桐油加工厂等。正在筹建的有__富民糖业有限公司(糖厂)、__惠民缫丝有限公司。

二、发展农业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水利渠道三面光硬化工程;二是抓好雨水集雨蓄水工程,加强地头水柜建设;三是抓好小型蓄引提水工程,加强电灌、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技术工程;四是抓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程。

2、做好农村交通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修建农业产业基地公路网,特别是抓好蔗区、林区、农田公路、乡村公路、农村屯级道路的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络。

3、扶持带动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国家补贴政策作用,加快农机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以现化农业机械来装备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二)狠抓良种工程,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在作物品种布局方面,我县坚持把优质良种作为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发展壮大的基础,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一批新品种繁育、质检和种子(种苗)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分品种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加工中心,提高农产品种子(种苗)质量和供种能力;引进试验、示范一批优质品种,有计划地组织农产品评优,分区域、分作物重点推广优质品种名录,引导农民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无病毒苗木的推广应用步伐。目前,我县良种推广使用率逐年提高,如今年早稻面积4.2万亩,其中杂交稻4万亩,占95.2%;双高甘蔗推广2.7万亩,占甘蔗总面积的90%。

(三)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产业基地

一是抓好规划指导。围绕农业优势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原则,做好产业带的定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指导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一乡一品"的要求,搞好区域布局,形成板块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带,把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二是抓规模。__县的八渡笋、桐油、茶油等名优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八渡笋之乡和桐油生产基地,桐油、八渡笋产品享誉中外,远销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等地。从资源特色和生产历史上看,这些产品均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我县通过低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开发新产品等措施,形成了一系列以八渡笋、桐油、天然灵芝等为主的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政策扶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规范土地承包地转包、租赁、入股等,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对产业布局调整中开发难度较大的"四荒"资源,以优惠条件通过招标方式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经营。四是整合力量强势推进。通过调整项目结构和

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现有的农业项目和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提高效益的原则,向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倾斜。引进和鼓励龙头企业,参与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农机、水利、交通、扶贫、烟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搞好科技攻关、技术推广、配套物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植了一批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市场公认的知名品牌,整体提升了全县的农业综合竞争力。

(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我县建立有建立水果无病毒育苗基地5个,面积300亩,辐射面积近4万亩;实施果树套袋技术示范1500亩,辐射面积3.8万亩;推广农作物节水灌溉11.8万亩,生物防治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选和坡改梯14.8万亩,无公害农业生产3.6万亩。此外,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完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努力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五)抓标准化生产,创建品牌农业

一是抓好全程化的标准生产。全县推广配方施肥2.6万亩,植保综合防治3.2万亩,农作物标准化栽培2.9万亩。二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重点是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优化提高生产工艺和加工工艺。三是依靠加工企业组织生产。通过加工企业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生产标准,对产品进行统一回收,使标准化生产落到实处。四是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禁生产、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对各种假劣产品、假冒商标依法严厉打击,通过打假打劣保优,切实保护好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六)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基地+协会"等经营模式,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积极培植和支持山弘公司、广西伟健药业、红枫淀粉厂等龙头企业,坚持走农产品深加工增值道路,带动本县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七)加强教育培训,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采用"田间课堂、咨询课堂、媒体课堂"等形式,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农机校、职业中专、农广校以及各乡(镇)化技校为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在外务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变"苦力型"为"技能型",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__县农业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规模和效益,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甚合理,优质、高产品种比例不高。如优质稻、水果、甘蔗等优质、高产品种偏少。二是产业结构区域布局雷同,规模小。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三是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农产品流通不畅,制约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四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技指导、服务不到位,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新技术不多,科技成果储备不足,转化慢,科技贡献率不高,对巩固和提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五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农村市场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制约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效益发挥。六是农业投入资金紧缺,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七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基本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阶段,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和区域布局工作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弱,不少企业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缺乏深度和广度,资源利用率不高。九是群众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弱,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普及难度大。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现代农业经营意识淡薄。十是动植物疫情对农业增产构成较大威胁。水稻病虫害、动物疫情威胁仍然较大,预防工作任务重,一旦发生疫情受到的影响难以估计。

四、下步发展目标和计划

(一)发展目标

围绕全县"十一五"总体规划和"林纸结合、铝电结合、糖纸结合"经济发展路子,按照"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的市场经济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巩固现有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依托"两江、两路"、"两大、两小"的经济区域和工业区域,按工业化的理念,建设一批新兴、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名牌农产品,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促使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有较快增长,龙头企业有较大的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明显提高。20__年实现全县农业总产值4亿元、粮食总产量8.5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的目标。

(二)发展计划

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今年我县将甘蔗、桑蚕、烤烟、优质稻、食用菌、无公害蔬菜、木薯、中草药、优质水果、八渡笋、油桐、油茶等确定为我县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优先规划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发展。

1.蔗糖产业主攻方向:加快品种改良,示范和推广一批高产、优质良种,如新台糖-22、台糖-23、台糖-57。建立健全一批高产示范基地,加强示范点的建设。区域布局:甘蔗基地重点放在全县公路沿线交通方便的乡、村、屯,即在利周、旧州、潞城、定安、八桂、六隆等乡镇建立甘蔗生产基地,在利周至旧州沿线建立万亩"高产高糖"示范点。争取全年甘蔗面积达到7.8万亩。

2.桑蚕产业主攻方向:全年新种1万亩,引进推广高产桑叶品种(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特优2号),建立高产桑园;引进推广优良蚕品种(桂蚕一号、桂蚕二号、两广一号),提高蚕茧产量;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室,缩短养殖期,提高经济效益,力争每300亩桑蚕生产基地建立一个小蚕共育室,每个乡(镇)建立一个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全县建立3个蚕茧收烘站;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之机,招商引资兴建缫丝企业和丝绸企业。区域布局:在全县14个乡(镇)气候适宜的村屯发展桑蚕生产,农户可充分利用田头地角及缓坡地发展种桑养蚕。

3.烤烟产业主攻方向:全年计划种植1.01万亩。以完善烟水配套设施为突破口,提高烟叶质量、产量,降低烟农 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完善烟区乡(镇)烟叶站建设;引进优良新品种,推广集约化育苗,打造__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大力提倡科技兴烟,提质增香降碱。区域布局:重点在平塘、浪平、八桂、八渡、高龙等乡(镇)实施,推广烟玉套种和烟稻轮作模式。

4.优质稻米产业主攻方向:在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着力在全县14个乡(镇)大力发展优质稻基地建设,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一是引进常规优质稻良种,如田东香米,德保黑糯等,建立繁育基地。二是大力推广超级稻种植。计划在利周乡建设常规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200亩,生产良种8万公斤,可供种植优质常规稻1万亩。三是与自治区种子公司、神农大丰种业有限公司在百乐等乡(镇)建立制种基地0.4万亩,生产优质杂交稻种160万公斤;四是发展优质稻米加工企业,并以此为依托,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实施品牌战略,实行品种、供种、加工、品牌一体化,促进优质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区域布局:在双季稻区利周、潞城、旧州、定安等11个乡(镇)建立以杂交优质稻为主的生产基地,主要推广宜香系列、内香优系列、两优系列杂交稻。

5.食用菌产业主攻方向:根据__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基础和资源潜力,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重点在竹林下种植灵芝和香菇等50万平方米。充分利用桑枝资源,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大力推广袋料栽培食用菌,主要发展木(云)耳、灵芝、香菇、蘑菇及珍稀食用菌。推广以云耳、双孢菇为主,香菇等其他蘑菇为辅的食用菌发展模式。区域布局:根据各类食用菌的生长特性、气候要求、生产原料等在各乡(镇)发展不同的食用菌产业。

6.无公害蔬菜产业主攻方向:建立无公害蔬菜品质检测中心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保障体系1个。通过开发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新技术,建立无公害蔬菜质量监测中心,完善无公害蔬菜检测检验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农业环境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及无公害蔬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建立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稻-稻-菜"和"稻-菜"等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名、特、优、稀品种,抓好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延期蔬菜栽培,蔬菜品质安全率达100%。区域布局:重点放在城镇周边的乡(镇)和重点工程所在的乡镇,具体布局是:国道公路沿线的乐里、利周、潞城、旧州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外调型品种,如无公害番茄、辣椒、西瓜、四季豆、西洋南瓜等;六隆、八桂、八渡等主要发展八渡笋;浪平、平塘主要发展反季节蔬菜(番茄、辣椒、瓜豆类、大白菜)及具有本地特色的菜花;定安、八渡主要种植生姜;百乐、者苗等主要发展干椒。同时根据实际重点发展野生蔬菜、保健型蔬菜、营养型蔬菜,如:一点红、蕨菜、紫菜头、魔芋、味精菜、白花菜、雷公根、佛手瓜等绿色食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格局。

7.木薯产业主攻方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扩大种植面积至5万亩,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扩建木薯加工厂,提高加工能力。改善和提高木薯淀粉的产品质量,逐步把单一的木薯加工淀粉向淀粉精深加工、植物能源生产转变,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乐里、潞城、八渡、八桂、那比、者苗、六隆、利周等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