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目前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温室效应;顶层设计;生态红线;绿色GDP;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26-03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根据近年调查统计可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比重均有上升趋势。加拿大(550 000千吨)、韩国(630 000千吨)、德国(840 000千吨)、国际运输业(1 070 000千吨)、日本(1 360 000千吨)、俄罗斯(180 0000千吨)、印度(2 070 000千吨)、欧盟(3 740 000千吨)、美国(530 0000千吨)、中国(10 330 000千吨),而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35 270 000千吨)。比较2007年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份额(见图1)就会发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人才、资金、技术)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中英之间的合作领域包括燃料、绿色建筑、清洁技术、高效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零排放小汽车)等等。发达国家可通过投资与合作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取得双赢。
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夏天出现超高温,会引发人类心脏病和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和老人的感染风险是最大的。同时,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会破坏人体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还包括一些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GDP核算中忽略了环境和生态因素,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绿色GDP则是对传统GDP计算的再次调整。它在传统的GDP统计结果中扣除了处理污染和治理环境的成本,一个有体温的GDP能在新的增长路径下诞生,而不再是一个由财税、房地产、高速公路等符号堆砌出的冰冷数据。在政府和官员的绩效考核中,也将生态环保与科技创新纳入重要性考核指标并逐步弱化传统GDP在政府绩效和官员考核体系中的权重。绿色GDP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以下模式: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统计又与低碳经济有何内在联系呢?首先,应了解何为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经济应从社会环境生态绿化与新能源产业及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入手,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来推动“双创”即创业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碳税”促进公共事业机构和商业组织及个人减少燃料消耗量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样污染性燃料的使用成本变高将逼迫企业考虑可替代清洁能源,可替代清洁能源的成本竞争力也会相应提高。低碳经济模式目标路线图(如图2所示)。
二、珠海、佛山、东莞的可持续指数比较
现以广东省为例,分析这三座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与对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比较珠海、佛山、东莞的绿色指数。第一,珠海正在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四大行动,被形象地称为打造“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用不一样的办法建不一样的公园。”这也是珠海建公园的一个创新。按照珠海市“公园之城”的建设目标,将用三年的时间构建起来四大公园体系“都市特色、水网湿地、森林郊野、社区村居”,让公园建设“近山、亲水、入村、融城”,目前珠海力争达到森林覆盖率36%,实现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珠海“第一大美女”仅用了三年时间,共投入3亿元建成了284个社区体育公园,总面积达到212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公园的投入才100多万元。珠海的另外“三大美女”则是“1 500公里的绿廊生态网格体系”“绿化美化桥梁隧道立面”和“贯穿珠海的5条水道”。回顾这三十多年的发展,珠海没有走传统工业化的路子,没有走传统城市化的路子,没有走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的路子,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了青山绿水。目前,珠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三大发展机遇: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珠海将成为唯一一个与香港、澳门陆路相通的城市,将同香港、澳门一起构成一个国际都会区;随着横琴自贸区的铺开建设,珠海将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走一步,可以率先构建起跟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率先构建起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珠海也会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实施的节点,并为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扩大开放,开展国际合作创造很多条件。珠海重视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经济、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安全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工程。近些年逐步优化了森林城市格局,提升了花园城市质量,为我国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城市生态空间。第二,顺德结合区域特点,用见缝插绿的方式提升绿化水平和质量。其中的“森林进城”项目加快了社区公园的建设,城市森林面积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意境。顺德通过制定“一村一公园”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闲置地进行植树造林,并创造了一批“乡村小游园、村后风水林”。佛山目前已经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36.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第三,东莞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以工业反哺农业,生态促进转型。全市森林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达到37.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7平方米,森林城市建设改变了国内外客商对东莞传统工业城市的印象。中英合作建立的“中英低碳环保产业园”将以产业孵化与股权投资双轮驱动的模式重点打造“基地+基金+产业互联网”三位一体的产业平台,实现产业园品牌服务的输出。打造低碳环保产业的“高端生态圈”,将其定位为国际化低碳环保产业集聚区兼顾生态公园、生活配套的“一园多区”发展模式。目前,东莞水环境明显好转,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了一批水乡农业生态园。根据《2013―201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我国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26平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我们坚决摒弃破坏生态、消耗能源、损害群众利益的GDP,我们坚决支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
三、低碳经济先行城市珠海、佛山、东莞的新型产业布局
再从新产业布局来比较以上三座城市在建设低碳经济道路上取得了哪些卓有成效的业绩。第一,珠海横琴区被规划为“禁建区”和“限建区”,横琴被誉为“生态岛”其覆盖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市政、近岸海域、绿地、水系、社区等内容。该区排斥高碳、高排放的产业类型并与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横琴新区低碳发展规划》,对“生态岛”做出了一系列低碳环保安排。第二,顺德的“环保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重点就是发展新兴产业,一系列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组建华南太阳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战略合作、杜邦光伏发电系统项目、伟景萨帕光伏建筑一体化基地项目、太阳能聚热发电项目和BP光伏技术及工程项目都在规划中。顺德将力争抓住太阳能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的高科技城市和低碳节能的环境友好型“阳光城市”。预计到2018年,实现产业超百亿元的太阳能企业3家,超50亿元的6家。顺德之所以能成为国内外“阳光城市”,主要得益于太阳能产业可观的销售收入高达1 000亿元。第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LED 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电动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及高技术服务业是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是由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成电路(IC)产业、物联网产业等组合而成。产业布局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我国新型产业布局应该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节能、减排、新能源,碳交易等等。具体对策低碳经济下的新型产业布局(如图3所示)。
四、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实质就是将市场的资金引向“绿色生产,高效节能”的企业,从而引导更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珠海正在探索建立绿色信贷扶持机制,让贷款人明确环境保护法律责任。政府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绿色租赁、绿色信托,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佛山则大力发展“民间金融街”和互联网投融资新平台“{海众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上市以及高新技术引进吸收。在东莞,加工制造型小企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环保标准的提高使其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信贷产品,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东莞商业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杠杆建立了与绿色经济相匹配的信贷制度。
五、结语
发展经济必须摒弃“先污染,再破坏,后治理”的理念,树立“生态美则百姓富”的新型理念。陆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战略重点。建起一座座“绿色银行”让保护生态者不吃亏、能受益、可持续,决不让百姓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因此,我国目前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方面应“坚持绿上享利,生态民生齐头并进”。中国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和欧盟城市和企业之间的实践合作将成为这些良好经验向全球推广的榜样。届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南昌发展城市森林,向“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N].人民日报,2015-11-23.
目前经济发展范文2
关键词:油用牡丹;发展前景;改善措施
牡丹属于原产中国的特有花卉资源,可以用来提取木本油脂。提取牡丹油脂,主要是将牡丹籽仁作为原料,提取出牡丹籽油。将牡丹作为油料资源的技术很快在多个适合种植牡丹的地区发展,促进了我国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国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改善问题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油用牡丹的稳定发展。
1中国发展油用牡丹的意义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也是人口大国,因此我国植物食用油资源产量丰富,但无法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国加强开发和利用木本油料植物资源。目前我国油用牡丹栽培中心分布全国各地,在开发和实验油用牡丹中,发现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产油效果,同时其营养价值较高,属于优质食用油。优质牡丹已于2013年被我国卫生部列入新资源食品。
2我国发展油用牡丹的前景
根据研究和分析发现,牡丹籽油中包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目前我国种植和生产油用牡丹的地区不存在污染情况,符合无公害有机食品的要求。此外,牡丹籽油除了可以解决我国紧张的食用油供给情况,牡丹的其他部分,如花朵、叶等还可以制作医药、化妆等工业产品。《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将在全省范围共77个县(市、区)重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新建油用牡丹示范园33333.33hm2,油用牡丹种植基地100000hm2。
根据调查,发展油用牡丹,能够有效改善我国食用油短缺的问题,其在生产中还可以带动企业、个体等经济的提升,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3中国安康地区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牡丹种植问题
虽然我国牡丹发展历史已经有2000年,但其主要集中在观赏价值的培养,因此对于牡丹籽的利用较少,主要是用来繁殖。而油用牡丹主要是以牡丹籽作为生产食用油的材料,以实现对牡丹籽的应用价值。
3.2产业发展模式问题
虽然我国注重发展油用牡丹,且多个省市已经建立了大面积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然而由于油用牡丹的发展较晚,其在生产经营方面与传统方式不同。传统经营牡丹主要以观赏和药用为主,而油用牡丹则需要以食用为主,因此需要根据油用牡丹的特点,构建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安康油用牡丹的发展。
3.3科研投入问题
由于我国油用牡丹还处在起步阶段,油用牡丹加工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加大对油用牡丹科研的投入,从而实现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化的发展。虽然我国很多地区都加强油用牡丹的发展,但其产业化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缺乏,制约了牡丹籽油的发展。特别是安康市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4改善中国油用牡丹发展问题的对策
本文主要分析了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油用牡丹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油用牡丹的发展。
4.1重视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
首先要让政府认识到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且在进行油用牡丹价值的推广方面,还需要注重其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等其它产业化的发展。油用牡丹浑身是宝,牡丹籽可以榨油,根皮可以做药材、花瓣可以做花茶,综合经济效益很高。如旬阳县吕河镇江森源牡丹产业园里,工人们会利用牡丹花瓣制作牡丹花茶。
4.2注重区域合作
根据油用牡丹的生长环境,我国很多省市都适合种植和发展油用牡丹,如陕西省安康市,应当对该地区进行产业化布局和区域合作。如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方式,让安康市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油用牡丹生产情况的研况等,从而促进该地区油用牡丹的发展。
4.3注重油用牡丹技术支撑
根据油用牡丹的特征及生产需求,制定出油用牡丹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方法。在进行油用牡丹的繁育和栽培时,需要全面研究种植时间、密度和管理措施等,从而促进油用牡丹的快速增产和种子高产。在进行油用牡丹的栽培时,要结合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机械设备。
4.4注重仓储和加工技术的建立
在进行油用牡丹的储存时,主要采用低温方式。在进行油用牡丹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保持其脂肪酸和甘油酯处于天然状态。安康市汉阴县可以通过可以参考茶籽油的经验,创建牡丹籽油品牌,并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从而实现该地区油用牡丹的发展。
4.5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
随着我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油用牡丹作为食用油产业,成为我国当前油用牡丹的主要研究方向。汉阴县可以通过加大油用牡丹科研资金的投入,并通过加大油用牡丹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动油用牡丹的发展。另外还需要注重对油用牡丹育种、栽培、加工等技术研究资金的投入,从而保障汉阴县油用牡丹高质量、新品种的发展。
目前经济发展范文3
1.1绿色建筑
木结构房屋已经被证明是最健康、安全、节能、环保且具有高效能的建筑。木结构房屋采用天然材料作为结构主体,配备的建材也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理想的绿色居住空间。
1.2环保节能
木结构房屋的主要材料木材是绿色环保的生物质材料,而且在施工中选用的辅助材料和涂料也都符合环保标准。木结构房屋的建造过程与钢筋混凝土房屋建造过程相比,对水及空气的污染、能源的消耗、产生的温室效应,以及产生的固体废物等多项“生命周期分析”量化指标都低得多。
保温节能是木结构房屋最显着的特点,同等条件下木结构房屋的能耗最低。这是因为木材的细胞结构具有很多微小的空腔,这些空腔在改善了它天然热效率的同时也能阻挡热量散发,而且它阻挡热量散发的能力比钢材和混凝土要高数十倍,所以与木框架建筑相比,钢框架和混凝土框架的建筑需要使用更多的隔热材料才能达到同样的隔热效果。
1.3防水防潮
绝大多数经干燥处理的木材可以避免体积变化,而用于建造木结构房屋的这些木材的含水率已预先干燥至19%以下,它的防水性能可高于砖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0倍左右。
1.4抗风抗震
木结构房屋能抗风抗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房屋由箱式六面体组成,结构稳定;二是房屋自身质量轻,地震时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对较小,同时,楼板与墙体构成的空间箱形结构可使构件之间相互作用,地震时即使整体稍微变形亦不会散架;三是木结构受力性能良好,对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其破坏过程是一个渐变的屈服过程,当房屋在地震中晃动时,木结构骨架仍然可以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1.5低导热性
轻型木结构房屋采用防火石膏板来阻断火焰与木结构的接触,可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木结构房屋遭遇火灾时,木质表面会形成炭灰层,其低导热性可有效阻止外部火焰向内部蔓延,从而保证整个结构体不受破坏。
1.6经久耐用
我国的大量古建筑均采用木结构,如故宫、祈年殿、承德避暑山庄、应县木塔等,历经三四百年仍保留完好。木结构房屋的理论寿命是300年,实际上使用150年的很普遍。在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使用后,木构件仍可以被用于新的建筑中,而这只需消耗很少的能源,或无需消耗能源。
2 现代木结构房屋的种类
木结构房屋从木材的采伐、加工成型到现场拼装,对环境影响极小,正确拼装后安全也有保障,最主要的优点还是其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
2.1轻型木结构房屋
轻型木结构房屋是由小尺寸规格材、木基结构板材或石膏板制作的木骨架墙体、楼盖和屋盖系统构成的。构件之间的连接有钉连接、螺栓连接、齿板连接及粘接,其中以钉连接为主。木基结构板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以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不能用普通胶合板材代替。房屋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板式基础或条形基础,底层地板下宜设置高度不低于450mm的架空层,以便于地板下的通风和防止蚁害。护结构设有连续的气密层,可视气候条件的不同设置隔气层。同时,护结构的木骨架空腔内应填满松散的保温材料,采用刚性或半刚性成型材料固定在骨架或基层上。屋顶(面)保温材料可以铺设在水平天花板上或置于屋顶(面)的上方或下方。在内外墙体、楼盖以及屋盖骨架所形成的空间中可敷设电线电缆、上下水管、采暖通风管道等。门窗与其边框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及密封膏进行保温和气密处理。图1所示为轻型木结构房屋外形图。
2.2原木结构房屋
原木结构房屋是采用规格及形状统一的矩形实木和圆形实木或胶合木构件叠合制作而成的,是集承重体系与围护结构于一体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木构件采用天然耐腐的木材,其用材一般不分等级,在构件用材的选择上,设计者常选用的是矩形木和圆形木两种。矩形木或圆形木结构主要通过其肩上的企口上下叠砌,端部的槽叉嵌合形成内护墙体,木构件之间加设麻布毡垫及特制橡胶条,以加强护结构的防水防风及保温隔热性能。房屋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墩式基础、条形基础或底板基础。当采用墩式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底层地板下需设置高度不小于450mm的架空层。采用大尺寸构件的实木墙体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采用小尺寸原木复合内保温的墙体可以节省房屋造价。在隔墙受温较高的一面,通常情况下需要设置隔气层。当墙体与门窗洞口之间使用的材质不同时,或墙体与屋面之间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安装可滑动的盖缝条,从而调节胀缩。在外墙面可以采用涂刷防水剂的方法来作防潮保护,这样可以避免房屋的构建由于胀缩导致缝隙中有积水。图2所示为原木结构房屋外形图。
2.3普通木结构房屋
普通木结构房屋是采用统一规格的锯木为梁、多种规格的锯木为柱制件的承重木框结构建筑。构件之间采用齿连接、螺栓连接及钉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并可采用钢连接件加强。房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底层地板下设架空层,架空层地面高于室外地坪50mm,同时铺设塑料薄膜防潮。外墙装修分为涂料和挂板两种。装修材料将承重木框架覆盖,形成中空的墙壁。墙壁外装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关于A级材料的要求。墙体、楼盖及屋盖结构中应填充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的有关规定。
3 现代木结构房屋的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的木结构房屋主要以别墅住宅为主,占地面积较大,这与我国国情和国家严格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停止报批别墅用地的政策是相悖的,不利于这类木结构房屋的发展,但国家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政策也为木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其耗能占到全国能耗的三成左右,国家已明确规定要降低该类不可再生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因此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刻不容缓。木结构房屋所消耗的能源远远低于其他结构房屋的能耗,加工一吨木材的能耗仅为加工一吨钢材的1/8,加上木构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材料的可再生性和绿色环保性等优越性能,从长远来看木结构房屋将成为发展节能建筑的首选之一。
目前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有效投资;项目经济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支撑,是增强区域综合发展竞争力的保障和举措,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长远基础。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发展起步晚,后发优势发挥不理想,经济发展无法摆脱脆弱乏力的困局。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欠发达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地区都争取到了较多的国债和补助资金及外部资金投入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和经济建设中,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增强发展后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先天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环境比较差,如果没有项目经济有效管理,即使有重大项目的支撑,也很难实现有效投资,产生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本文试以泰顺县为例谈谈欠发达地区的有效投资和项目经济的发展问题。
一、“十一五”以来泰顺县项目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泰顺县地处浙江南部,隶属温州市,与福建省接界,属于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十一五”以来,泰顺县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力度,采取了“项目建设年”、领导包项目制等项目推进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有效突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安排的66个重大建设项目中,4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71.2%,“十一五”时期,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9亿元,投资率达48.6%左右。产业园区、交通、电力、水利、城建等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的台阶。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有力的拉动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同时,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交溪流域水资源开发等项目前期的推进,为“十二五”的项目建设预留了较大的可操作余地。
虽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从浙江全省角度来讲,从横向来比,投资率并不算高。“十一五”期间,全省的投资率达到45.44%,而整个温州地区只有33%,投资明显不足,泰顺在温州地区是矮个子里拔高。在全省6个重点欠发达县中,泰顺只比同属温州地区的邻县文成略高,其他4个县都在56%以上,其中丽水地区的景宁县更是达到了63.8%。总的来讲,“十一五”期间,泰顺县在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个不适应”。
1)投资增长速度不适应拉动经济增长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2.6%,相比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7%,特别是2008年以来,因58省道改建工程竣工,缺少其他重大项目支撑,同时由于用地制约,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制约发展空间拓展等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放缓,2009年仅增长2.6%,2010年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率也从2006年的51.7%,下降至2010年的42.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下降。
2)建设项目规模不适应支撑投资增长要求。“十一五”期间该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普遍较小,难以满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一些重大项目又一时难以开工;而作为当地税收和投资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业,在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展步伐放缓,项目规模小,建设期短,投资的持续性难以保障,投资增长没有大项目的支撑。
3)土地要素不适应投资增长要求。一是土地审批难。该县土地农保率高,由于农保地调整的审批周期长、手续多,严重影响项目前期推进和项目落地。二是用地计划与项目计划不协调。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早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倒置,给投资增长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同时,用地计划与项目计划不协调,又造成有限用地指标的使用效率降低,一方面是项目用地紧缺,另一方面是数以千亩的用地指标供不出去。三是政策处理难。重点项目建设涉及大量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问题。由于政策处理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滞后以及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在涉及征地价格、补偿标准、安置地块等涉及被征地农民利益的问题时,与农民期望值难以平衡,造成政策处理步履维艰,已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
4)项目前期不适应投资增长要求。长期以来,该县投资项目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县领导的灵感、发改局的谋划、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省两级政策推动的项目,部门谋划的全局性项目不多,在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时就无法考虑项目成熟度,难以保证投资计划的全面完成,因此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便成为必然。
5)建设机制不适应投资增长要求。项目建设涉及规划建设、国土、房管、行政审批等多个部门、环节。在现有的项目建设行政管理体制下,部门职权分割、交错,项目的通关之路迂回曲折。由于缺少统一的综合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的条规重重,互为前置,项目很难顺产,影响建设进度。
6)投资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投资总额74.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益性投资两项占总额的54.8%,产业投资的份额还不到三分之一,产业投资上不去,经济支柱就难以形成。
二、“十二五”欠发达地区项目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十二五”期间是欠发达地区迎头赶上,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压力,例如泰顺县就面临着以下四个“双重压力”:
一是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压力。欠发达地区经济规模小,基础薄弱,与发达地区差距大。做大经济总量是首要任务,但在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存量调整提质的任务同样重要,两者不可偏废。
二是加快发展步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欠发达地区普遍地处偏僻、生态良好,例如泰顺就地处“生态屏障”地区。在这些地区,一方面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在执行产业政策、环保要求方面约束更严,自身发展所需的环境容量相对更小。
三是财政实力薄弱与民生保障加强的双重压力。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地方资金配套压力加大。民生改善任务与发达地区基本同步,并不能因经济实力弱而降低要求,事权和财权严重不匹配,“小财政、大民生”矛盾突出。
四是发展理念、机制创新不够与外力扶持不足的双重压力。欠发达地区从自身看,还存在一些与加快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理念观念和体制机制,某种程度上说,欠发达地区的“欠”,突出表现在思想上的“欠解放”。在外力扶持方面,扶持政策不够有力、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扶持政策以“输血型”、“补助型”、“救济型”扶持为主,在生态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等“造血型”扶持上突破不大。
而在具体项目上,还受以下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二是未列入上级规划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的不断完善,一些重大项目若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规划盘子,就不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三是区域位置的影响。例如泰顺地处浙闽交界,跨省际的纠纷调处、交界资源合作开发等涉及到跨县区甚至跨省问题,凭一个县的自身能力通常是无法解决的。
四是要素资源的影响。土地资源紧缺是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的建设发展中碰到的首要难题和最大的“瓶颈”制约。例如2011年,泰顺县项目建设用地约需4000亩,但用地指标仅818亩(年度指标342亩,省特扶政策300亩,下山移民176亩),缺口3000多亩;2020年之前,泰顺县项目建设用地每年至少需要1300亩,但每年建设用地只有800亩左右,缺口很大。同时银根紧缩,信贷难度加大,部分项目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建设的推进进程。
三、更好地推进欠发达地区项目投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像泰顺这样的欠发达山区县,消费推动有限、出口微弱,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增长速度,既是欠发达地区落后现实的迫切要求,更是解决前进中诸多困难问题的必然选择;坚持项目经济发展,既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更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和生态富民、崛起跨越的基础,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欠发达地区要把项目作为投资的载体、经济增长的前提、改善基础设施的保证和优势资源转换的条件,要把项目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发展的核心,乃至政府工作的中心。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欠发达地区要想在项目投资建设上取得预定目标,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加强:
1)精心策划项目。首先是编制项目规划。做好项目的筛选与储备、建立项目库,不断更新,明确骨干项目。其次是研究项目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捕捉和掌握项目信息,搜集市场资本流动变化情况,将政策信息、投资信息转化为项目信息。其三是做深项目前期。在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综合评估和策划上要做深做细,要超前研究,舍得投入,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做好包括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及相关的前置审批条件(主要包括规划选址、用地批复、环评、水保等)的前期工作。
2)着力用地保障。土地是稀缺资源,除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应该根据土地资源管理法则,用足用好土地法则政策与挖掘土地可用资源相结合,综合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制约困难。一是对接国家对基础性项目用地的保障倾斜政策,做好项目的申报。二是用好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特扶的用地指标。三是争取国家年度用地计划调剂指标。四是积极包装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计划,争取省级以上政府用地计划统筹倾斜。五是实施好山区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规划,向山坡地要资源。六是推进农村民房改造集聚建设,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增加指标。七是做好转而未供土地清理和闲置土地盘活工作,增加项目建设用地资源。八是适时申请农保率合理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九是支持企业的零土地技改,减轻项目投资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压力。
3)创新融资方式。一是编制合理而明确的政府项目投资计划,使项目资金来源明确而有保障。二是要认真研究政府综合财力计划方案,地方可用财力的建设投资安排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方案,使政府项目投资有明确的资金保障。三是把握政策导向,积极申报项目,使项目纳入上级政府投资计划,争取上级政府对县域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四是整合上级扶持本地区的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发挥扶持资金的要素集聚效应。五是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合理有效地做好土地、资产等市场化运营。六是科学搭建融资平台和债券等金融工具,拓展融资空间。七是推进招商选商,政府财政资金坚决推出生产性和竞争性领域,将项目推向市场,进行招商投资,对支柱性基础设施项目,也可以创新方式,采取BOT、BOOT、BOO、BTO等机制引进县外资金投资本地项目。八是鼓励在外泰顺人回归投资,尤其允许在外泰顺人携手融合民间资金投资项目建设。
4)强化投资机制。一是科学决策机制。要按项目经济规律、项目可行性研究决定项目的选择,正确处理项目技术决策与行政决策关系,建立项目评估审议制度,什么项目、在什么时候建设、采取什么方式投资要遵循科学评估、科学程序进行决策。二是联合推进机制。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可研到设计到开工、从规划到布局到落地,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环环相扣、互相配合,才能保证项目推进的高效率。三是责任落实机制。一方面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等相关管理基本责任等相关项目管理基本责任制,保证项目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是认真落实项目前期、项目审批、项目管理、项目服务的行政部门履职责任制,保证项目建设的管理服务职能职责到位。四是项目绩效激励机制。将项目经济责任目标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目标管理,激励项目责任单位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合力,推进项目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州蓝皮书.201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分析.2012.
[2] 泰顺县统计局.2011年泰顺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2012(1).
目前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玻璃幕墙、玻璃、技术革新、前景
前言:建筑幕墙是指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支承装置与支承结构)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的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护墙。而玻璃幕墙单指面板材料是玻璃的建筑幕墙。
玻璃幕墙主要由玻璃面板和铝龙骨或钢龙骨构成,而玻璃幕墙的性能也主要体现在这两种材料上面。这就加大了人工通风、降温的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对建筑节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玻璃幕墙能否继续担当建筑的外衣的重担?原有的玻璃幕墙材料和形式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玻璃幕墙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而玻璃幕墙的节能研究和技术革新是幕墙行业和幕墙设计师们亟待尽快落实的大课题。
1 从玻璃幕墙的材料本身着想,对现有的玻璃幕墙进行技术革新。
LOW-E玻璃的制作和应用。LOW-E玻璃是用磁控溅射法把金属银镀在玻璃表面上,由于银极易被空气氧化,形成氧化银破坏镀膜。统计表明,就节能效果而言,普通透明单片玻璃年能耗比为100%,普通透明中空玻璃年能耗比为40.39%,而Low-e中空玻璃能耗比夏季型能降低到30.05%,冬季型能降低到6.8%,其节能效果显著。就经济效益而言,虽然Low-e玻璃比普通玻璃价格要高110元左右,但一年节省的电费足够收回成本,其经济效益也很突出。
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的应用。由于防火安全的需要,玻璃幕墙要达到防火规范的要求,增设的防火棉、实体裙墙等组成的空间隔断严重影响了玻璃幕墙的视觉效果,使得建筑风格大受限制。而且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的强度是普通玻璃的6~12倍,是钢化玻璃的1.5~3倍,新型高强单片防火玻璃由于其耐候性好、强度高、自重轻等优点,应用逐步广泛。
光谱选择透过性玻璃的应用。该种技术实际上是Low-E玻璃、热反射玻璃等技术的延伸。采用该技术,经过细心调制,可以令玻璃具有满足人们特定需要的透过特性。也可以使用它相反的特性,阻挡可见光,透过热量,从而适用于太阳高度较低的高纬度地区以消除进入室内的眩光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来加温室内空气。目前,国外光谱选择透过性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与太阳辐射能透过率之比可达到2.0。
隔热断桥铝型材的制作和应用。在两个铝型材中间加入低导热的非金属隔离物,可得到优良的隔热、隔冷性能的铝型材,这种铝型材称为“隔热断桥铝型材”或简称“断桥铝材”。断桥铝材的内外两面,可以是不同断面型材,也可以是内外不同颜色的型材,两个型材中间是隔热材料。断桥铝材分两种类型:一种为隔热条式断桥铝材,是在不同两条铝材中间插入隔热条再滚压成断桥铝材。另一种型式为灌注式断桥铝材。在铝型材的腔体部分,灌注隔热材料。一般隐框玻璃幕墙在应用中空玻璃后就能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但明框玻璃幕墙由于铝合金型材是室内外的另一热桥,故断桥隔热铝型材的应用能很好得减小玻璃幕墙室内外的热能传导。
2 结构形式的创新,使玻璃拥有更优异的性能
单元式幕墙、双层幕墙、光电幕墙等新形式的幕墙都是近几年幕墙技术创新的优异成果。
双层幕墙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幕墙又称为热通道幕墙、呼吸式幕墙、通风式幕墙等。外层采用透过率大的单层透明玻璃幕墙,如点式幕墙等,内层一般为中空玻璃幕墙。在两层幕墙中间有一个一定宽度的空气通道,在通道的上下两端有进风和排风设施。有分析资料显示,这种双层玻璃幕墙与传统的单层玻璃幕墙相比,采暖时可以节约能源42%~52%,制冷时可以节约能源38%~60%!
光电幕墙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在幕墙领域的成功运用,是一种集发电、隔音、隔热、安全、装饰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建筑幕墙。这种幕墙集合了太阳能光电技术与幕墙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建筑幕墙。光电幕墙另外的重大意义还体现在它把太阳能发电技术集成到建筑幕墙产品中,不占用专门的土地,而且太阳能光电板也可以替代传统的玻璃等幕墙面板材料,无需重复投资。太阳能光电板优美的外观,具有特殊的装饰效果,更赋予建筑物鲜明的现代科技色彩。
目前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养生类节目;传播;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104-02
健康养生类节目主要指的是以医学常识介绍、疾病预防和保健、健康养生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目形态。而健康类节目包含身体上和精神心理上的健康辅导两种节目形态。健康类节目与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健康养生类节目和心理访谈类节目是分开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目形式,本文仅以身体上的健康养生类节目为研究对象。
一、养生类节目的产生原因
(一)普遍的亚健康状态使人们对养生节目更加关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加上无规律的生活,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体状态都属于亚健康。人们在追寻怎样保持身体健康过程中开始挖掘传统医学给我们带来的帮助。通俗地讲,中医更注重预防与调理,强调生活上的合理与规律。而西医更多的是有病治病,强调局部的治疗,并采用手术的治疗手段,有时会对身体带来直接的创伤。因此,观众在主观意愿上更愿意接受本土养生的信息和理念,注重预防和调理,这也是养生节目走俏的原因[1]。
(二)当前看病贵、求医难是促使养生节目产生的重要因素
国内医疗服务呈现一个“倒三角”的态势,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有限,越到上级的医院越有资源优势,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得不到提高,看病贵也使人们感受到了不能生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养生知识、做好预防工作,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且养生节目所介绍的方法较之于医院、养生机构更加方便,生活化且花费较少,这也是养生节目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
二、养生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数量众多 同质化严重
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华医药》为例,栏目开播于 1998 年 6 月 1 日,在此以后的几年间,各地电视台纷纷开设自己的养生栏目。比如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海南电视台的《养生新概念》等等[2]。
不过,电视中医药养生节目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养生节目的同质化、节目制作内容跟风。一些地级市的电视台盲目跟风,新办的健康养生类节目风格相近,内容相似,节目充斥着其他频道类似的健康讯息,更有一些电视台照搬照抄收视口碑好的栏目,缺乏创新和自主性。这样的做法只能是既浪费了电视资源,又使观众产生了同讯息的疲劳感。
(二)形式多样 娱乐倾向凸显
按照周密在《健康类养生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的划分,养生节目可以分为对话访谈式、叙述解说式以及综合脱口秀式等。其中综合脱口秀式的节目形式比较活泼,不只是主持人一个,专家、观众以及嘉宾团同时参与节目到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整个节目气氛轻松,倾向娱乐化。
李静在《「冷知识的「热传播——从娱乐化视角解读电视中医药养生节目的发展》中提到了诸如国学、养生类的知识是一种“冷”知识。“冷”知识在进行娱乐化的“热”传播时,要保持娱乐化与媒体责任的平衡。实际上,媒体从业者也看到了冷知识在电视媒体中进行热传播所面临的问题。
(三)存在伪科学,植入广告现象
中医药养生节目的热播和热捧,难免会出现夸张、失实甚至是误导。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认为:“近几年伴随着学术的浮躁和各大媒体的炒作,养生节目热了起来。不仅专家上了,半科学半不科学的人上了,甚至一些伪科学的也上了。”一些健康养生节目传递虚假或不科学、不正确的健康信息、传递植入式医疗、医药广告。曾经以“排毒之父”而声名鹊起的所谓台湾专家林光常就曾因电视而火遍大江南北。“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一天一个鸡蛋,后果就是心脏病”皆是出自林光常,但最终因他的营养餐害人致死被台湾警方逮捕,判处七年监禁。又比如“张悟本事件”“蒜你狠”等。前者可能是因为节目制作准备不足、不够专业所以造成的对观众的误导,但是后者则完全是受商业经济利益的驱使,进行的虚假宣传。在一味追求收视率“眼球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养生节目也违背了自然科学伦理和道德[3]。
三、养生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媒介缺乏有效的内容审查、监管
养生类节目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时候会主观上纵容,甚至故意捏造一些不实信息。在一些非权威媒体的非黄金时段,一些地方电视台为了生存,完全失去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张悟本曾在媒体面前有很多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首席食疗推广专家”,这些称号后来均被相关部门证实是子虚乌有。作为媒体人,从个人修养、知识储备和信息敏锐度上应该比其他人都要高,但是一些媒体机构却热衷于对张悟本的宣传。一些可被证实的信息大张旗鼓地出现在媒体当中,这难道不是相关媒体机构的责任缺失。如果这种问题并不是媒体人有意隐瞒,那我们就应该反思整个媒体行业是否在内容审核上还有疏漏[3]。
(二)将中国传统医学过度神秘化
中医从创立初期就是通过“神农尝百草”的经验发展起来的,它以中国的朴素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对人体病理做出分析,提出治疗办法。中医的这一特点,给了那些骗子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几个方子加上几条看似有理的中医观点就很可能让一些人上当受骗,对于行骗人来说,高谈阔论的那几条中医观点就像是枕套,附上的那几条毫无作用的方子就像是黑心棉。两者组合,成了与市面上正规销售的枕头一样,殊不知,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四、养生类节目的发展与传播对策
(一)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
责任的缺失,对观众的不负责,最终也会给媒体自身带来负面的影响。张悟本事件之后,《百科全说》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虽然以节目正常调整为由停播了其节目,不过大家都明白,这件事给节目组带来的负面影响。《百科全说》节目组不得不承认,在嘉宾的选择上,他们没有把好关。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以养生知识为内容的《养生堂》就承担起了媒体应有的责任[4]。
(二)完善和规范养生保健类节目的监管和制作
1.建立健全养生节目的相关法规。对目前中医药养生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国家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该节目的相关规定,对节目的审查主要还是来自于媒体自身,仅仅依靠节目制作方的自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专门的监督机制很容易使媒体在节目的制作上偏离节目宗旨。针对中医药养生节目,笔者以“中医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保健类节目”在电视节目的管理机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官方网站进行了检索,并没有发现有关养生类节目的相关法规。也就是说,在养生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上,我国还存在法律、法规上的空白。面对目前国内民众对养生知识的需求,个人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出台一些相关规定,以治理目前的养生节目乱像,保证养生保健类节目的健康发展[5]。
2.规范养生保健类节目制作。在养生类节目制作方针上,首先要做到严格把关中医养生类节目的内容,避免夸大和虚假信息;在此基础上可对节目形式进行生动化处理,不是纯粹的娱乐,而是要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节目制作单位也应该做好节目的自我审查,在节目内容把关上,也许我们可以从新闻出版总署对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制定的相关规定当中获得一些启示。对节目中请到的医药专家的身份认真核查,特别是一些节目中养生专家的养生理念,节目组应该组织专家团,对养生专家的言论及观点进行一个监督,避免错误的养生观点在电视上播出[6]。
(三)科学、理性传播养生知识
在眼下的社会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利用人们对于“圣人”的敬重,在怎么化身为“神人”上煞费苦心。过去有的“”,现在有张悟本的“养生术”,最近还有媒体广泛报道的“灵修”课程,各种邪门歪理蛊惑人心。这些所谓的养生专家,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能说会道。他们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崇高”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崇高转化成了民众的崇拜,只要是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因此,他们并不科学的养生观点,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被众人纷纷相信、推崇,并付诸于行动。针对此现象,媒体更应当科学、理性传播养生知识。
五、总 结
电视中医药养生节目传播现象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养生市场的需求,民众对自身健康越来越来重视。同时,养生节目的传播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在当前科技为先,西方医疗体系风靡世界的同时,中国人的思想中还是保留着先贤们留下来的文化基因。养生节目的传播是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养生市场中出现的养生乱象,我们应该在肯定这种养生需求的同时,认真思考这些乱象背后的原因。国家医疗体系、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媒体的责任缺失问题,受众的盲目心态等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方向。作为一名电视媒体的从业者,我很乐意看到老百姓对中医的信任和肯定,养生节目的传播,实际上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但是,自信应该与自负划清界限,养生市场出现的问题,反映出了与养生市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养生乱象的出现不是偶然。而养生节目传播中的问题,是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受众共同努力去应对的。
参考文献:
[1] 刘点点.中外电视养生类节目对比与思考[J].传媒,2011(7).
[2] 李振华,宋甲勋.电视健康养生节目特质初探[J].新闻知识,2011(3).
[3] 张莹.从“张悟本现象”谈媒体责任与公信力[J].新闻传播,2010(10).
[4] 江峰.从张悟本的“走红”看媒体的社会责任[J].新闻知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