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37-01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物流专业知识体系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该课程的课内实训中,探讨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实践操作技能的方式方法。物流业是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综合服务产业。其中运输服务是物流中的单项服务,从物流行业发展史来看,运输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与管理发展都有成熟的体系,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形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旨在为运输型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结合该课程内容和性质,摸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课内模拟实训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课程的整体模式,实施项目教学
该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要从横向入手,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把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模块:物流运输管理认知、基本运输方式、运输作业管理。设计十三个项目(即工作过程):1,物流运输管理基础 2,物流运输合理化 3,运输合同 4,公路运输 5,铁路运输 6,水路运输 7,航空运输 8,管道运输 9,整车运输 10,零担运输 11,特种运输 12,集装箱运输 13,联合运输。每个项目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项目设计出若干工作任务,共设计工作任务七十四个。采用项目化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的技能训练融合到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每个项目采用相同的教学思路,分别从各个运输方式的概述部分展开基本理论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快进入角色,掌握规律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基本知识传授牢固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运输方式实务的讲解,采用对比法和启发式讲解模式,使学生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实务操作的异同,对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提供较好平台,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提高学生的初学积极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每个项目的引导案例和案例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分项目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结合自身就业条件,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实务,以便有的放矢、明确目标,更好的指导专业实践。
2、按项目设计模拟实训工作任务,进行课内实践教学
根据设计十三个项目(即工作过程),每个项目(即工作过程)设计若干个课内模拟实训工作任务,以教室或实训室为实训场所,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实践教学。以公路和水路运输项目为例:①.公路运输项目实训的重点放在线路优化及运力整合,提前制定运输任务(把不同科目的课本作为不同类型的模拟运输物资,把教室里不同小组的位置作为不同的运输地点),安排班内全体学生进行平均分组作为模拟运输公司,小组长做好组内人员各岗位工作分配。在实训过程中分小组填写公路货运单证、模拟运送物资、完成既定运输任务,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团队协作、逻辑思维,以及人际沟通的能力。②.水路运输项目实训重点应放在填制海运单证上,海运单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下的单证填写较为复杂,熟悉海运单证是水路运输项目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学会海运单证填制可帮助学生熟悉海运业务流程,识别专业英文名词,明确填制单证要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海运实务的能力。通过按项目模拟实训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提高了实践技能,增强了专业从业的信心与兴趣,减少从事专业知识过程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时间,帮助从事运输工作的学生直接顶岗工作。
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教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等进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课程的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考核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
3、实施课内实训实践效果
3.1 扩充专业相关实践知识
每个项目制定的实训工作任务,都会通过特定的考察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公路运输项目实训为例,按各小组填单的准确性以及线路整合的优化程度作为评判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标尺,并分等级评定记入平日成绩。充分搜集各模块教学实训中涉及到的专业资料,已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阅学习。例如,搜集各式各样的交通地图、各式单证样本,方便学生积累业务实践资料。
3.2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课内实训模式是融知识、能力与兴趣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学习气氛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每位学生都想努力表现得最好,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大量的充分的准备,真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查找资料,因此,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积极。
3.3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内实训,是学生完成每个项目中的实训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多种能力的运用。学生在完成每个实训工作任务中,得到了实践锻炼,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学生对职业素质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种课内实训模式是用实训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在“做中学”,能够实现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提升,使学生不仅会“做事”,更会“做人”,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把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特色.
4.结语
通过《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内模拟实训,探索该课程的改革,形成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但是,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且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它实际上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严格来说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如既往去探索更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淑梅: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大庆职业学院教学用书,2013.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戴士弘 毕蓉: 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芳.刘万韬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改革探讨[J]潍坊教育学报 2010(05).
[5] 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 课堂实训 学习情境 情境模拟 物流运输
一、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堂实训作为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和方法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运输物流组织与管理课程进行课堂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课堂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像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这种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现代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强化学习项目或任务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结合《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内容和性质,摸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模拟实训方案。
三、课程体系的学习情境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是本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我们在设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初,走访了商业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对初级岗位、短期成长岗位及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大量调研,总结出与企业运输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这些任务把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成六个学习情境:适宜运输方式的选择、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联合运输。
四、按学习情境组织课堂实训
以上面设计出的教学情境为基础,组织课堂实训教学。下面以铁路整车货物运输为例来说明本文所提的课堂模拟实训方案。
1. 创设模拟学习情境。通过模拟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所创设的模拟情境如下:甲物流运输公司接受从山西某煤矿运输50万吨燃煤到广州公司的任务,运输部门经理将此项任务交给运输物流员李明来组织完成。
2. 学生识别自己该懂些什么。本步骤是学生转向自主学习的转折点,由学生识别自己该懂些什么,由此找到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这样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比起教师机械地告知学生做什么、怎么去做会更具有驱动力。教师必须在创设模拟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选择什么运输方式、如何组织该批货物运输”的任务。
3. 学生学习。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任务模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分解成三个较小的问题:
(1)运输方式的选择。根据运输任务量、运输起始地和距离等,选择运输方式。
涉及知识点: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货物运输组织形式的选择。解决第一个问题以后,学生可以得出本次任务适宜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选择铁路货物运输的哪种组织形式。
涉及知识点:铁路货物运输的三种组织形式及其区别。
(3)铁路货物整车运输流程。结合前面两个问题的知识准备,分析模拟情境中运输货物的特性,学生可以得出本次任务采用的是铁路货物整车运输的组织方式。根据课堂模拟情境的实训内容,可以设定工作岗位如下:托运人1人、核对运单1人、检查货物包装1人、验货1人、贴货物标签1人、货物入库1人、核算运费1人、收款1人。每位扮演者要清楚自己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涉及知识点:铁路货物整车运输的具体操作步骤。
4. 学生通过模拟情境去应用学识。在这阶段,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期完满地完成任务。一般在一个时间段内参与课堂实训教学的学生数量有限,对其他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观察参加者的表情、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模拟实训结束后,要求观察者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该任务模块中,为了增加课堂模拟实训的对抗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如每个组都是甲运输物流公司,都来参与铁路货物整车运输的组织。每组学生的工作岗位确定以后,可以进行铁路货物整车运输流程的模拟操作。首先是整车货物托运,包括提出货物运输服务订单、填写货运单、办理托运交货装车、交付运输费用、将领货凭证递交收货人。其次是货物托运的接受,包括评审运单、填制运单货票、托运货物验收、货物入库。最后是货物运输的到达与交付。每组参与者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事先准备好相关资料,如一张全国铁路运输地图、铁路运单、货票等。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同时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如当学生在模拟情境过程中离题太远时,要及时把他们调整过来。
5. 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一种方法,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初,可以让学生互评,如小组内的互评、小组间的互评;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评析。在该阶段,教师要把握好点评尺度,既要通过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也要让学生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他们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五、小结
笔者将上述所提的课堂实训方案应用在本校08级和09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当中,实践效果表明:在《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能够将上文提到的五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课堂实训教学的效果,满足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艳: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实务》课内实训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8)
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铁路运输; 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铁路运输行业改革迫在眉睫。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运用,使铁路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为铁路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铁路运输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必然对铁路企业物流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采购 - 仓储 - 供应”模式已不能适应运输生产的要求,只有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全面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切实降低铁路物流成本,才能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高物流成本影响运输经营效益的提高。
铁路运输生产物资供应传统的做法主要依赖库存供应,通过提前计划上报需求和准备较富裕的安全库存,长此以来形成较大的物资积压浪费和价值损耗,造成铁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困难增大。主要表现为: 铁路物资采购管理权限不明确,分散采购、多头采购现象严重,节约采购成本效果不明显; 物流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覆盖面小,不仅与财务系统没有实现有效对接,而且在物流系统内不能实现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 获取市场信息手段单一,掌握供应商信息资源较少,导致采购供应渠道单一; 计划大于实际需求,导致库存逐年积压,库存结构不合理,占用资金额度大,库存积压造成的物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大; 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物流保障在应对防洪抢险等突发事件方面,预案要求不高,响应速度不快,组织供应能力不强。
二、物资集采统供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的创新。
为控制物流成本,铁路物资应采用集采统供管理模式,并应该逐步尝试实施一些新的物流管理方法。
1、明确采供职责。
大力推行铁路局直管站,对物流部门进行整合,成立集中的路局直属物资供应站。物资供应站负责全局运输生产所需物资设备的仓储、配送和受路局委托物资的采购供应; 各生产站段由材料科负责提报生产用料计划、领取材料、仓储保管和发料配送及应急用料的采购供应; 物资管理处受路局委托,负责大宗物资和重要设备及关键配件的招议标采购,并对全局物资系统进行专业业务管理。
按规定程序推行物资设备批量采购和集招分供。生产单位按月将物资需求计划在物资信息系统上报后,物资供应段按照管理权限,将需物资处审批的计划进行转报。
物资处对需求物资进行汇总统计,单品种采购资金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集中统一纳入招标采购,选择供应厂商,由其进行分头配送供应。
2、打造现代物流环境下的电子采购体系。
分别以铁路局局域网、互联网为载体,建立和完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供应商管理、信息、询价采购、招标采购和设备管理 6 大平台组成的电子采购体系,并融入路局整体运输生产,形成市场监督、采购供应和物资使用全过程闭环管理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和不断提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物资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环境,实现了物资与财务在局域网上的同级信息对接,将各系统的仓库资源和物资消耗在网上进行链接,把物流管理信息从路局物资处向物资供应段业务部门———站段材料科———材料使用车间班组 ( 最终用户) 延伸,扩大了信息共享范围。对物流管理的全过程实时跟踪控制,进一步保证各生产单位制定采购计划和物流部门实施采购决策的科学性,减少过量的安全库存,提高物资使用效能。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网络手段提升招标质量。
3、优化物资库存结构。
路局加强物资成本的预算管理,对站段生产用料计划按月提报审批,需求预测按周调整,从而大大缩短了需求提前期。能有效消除了部分生产需要的“牛鞭效应”,物资安全库存得到合理控制。
对重点物资设备供应采取提前介入机制,通过提高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做到合理快速组织物资保障供应,有效压缩物资在库时间,加速全局库存物资周转。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可实行零库存物资供应品种范围,推行引厂入段储备模式,选择质量信誉优良的大型企业和区域定点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生产厂商代保管物资品类和数量,对全局物资消耗量相对稳定的产品实行厂家物资代储备保管,压缩自存物资品种和数量。
4、加强合格供应商管理。
培育铁路物流供应链体系利用路局品牌优势,完善外网电子商务功能,建立供应商档案,形成供应商资源库,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星级”诚信监测和综合评价等一系列动态管理。
与专业供应厂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直达供应的采供双赢模式。减少中间供应环节,节约成本费用,剔除不具备法人资格、产品生产资质的企业及商,对线路配件、牵引供电设备、接触网配件、通信信号设备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重要件,取消供应商,直接与经过评审的生产企业签订协议。
5、建立有效应急机制。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针对铁路突发事件和防洪灾及冰雪等自然灾害,为应对可能对铁路运输生产造成的损害,确保及时抢险恢复,应逐级建立抢险应急预案,以抢险文件命令形式下达防洪物资设备明细。防洪备料除保持必要库存外,当地资源充足或厂商供应保障度高的品类物资,采购单位要与之签订代储协议,建立抢险应急物资供应绿色通道信息库。代储物资协议单位和所有抢险工作人员信息要做到公开,当值人员不得脱离岗位,相关人员手机24 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人员随时待命,机械设备预热检查,要求全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Moodle平台;《物流运输管理》;双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32-03
传统的“物流运输管理”教学模式是面对面授课,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俨然会进入”满堂灌”的误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所以双模式教学会更加迎合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双模式教学概念
双模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就是课堂面授(Face to Face)和网上学习(Online Learning或 e- 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双模式教学就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学习中。
二、Moodle 教学平台介绍
Moodle 是由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 博士主持开发的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Moodle 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Moodle是一个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CMS),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教学平台。
三、基于 Moodle 平台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双模式教学设计
1.课程定位
《物流运输管理》是一门物流管理的应用学科,是物流管理的高年级专业课程。物流运输管理教学秉承“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念,其中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是主线,素质教育融合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物流运输管理教学内容定位为: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鲜明的专门技术能力和广泛迁移的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本课程的并行与后续课程主要有物流基础、物流成本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等等。
2.教学内容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五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保险与合同,其中五种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目前多数开课时间为 1 个学期,每周 5 个学时,共 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训40学时。学时分配(如表 1所示)。
3.双模式学习环境的设计
(1)校园面授学习环境
①配置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②配置Office或相应营销沙盘及软件且一人一机的物流实训室
(2)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环境
①数字化学习平台(如Moodle学习管理系统)及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②相应出口带宽的广域网环境或DDN专线局域网环境;
③网上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及支持服务队伍。在Moodle 环境下《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网站的设计如图 1 所示。
4.教学活动设计
(1)课堂教学的设计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篇、发展篇和实战篇,每个章节都分课前准备、课上学习和课后学习三部分,教师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指导以网页的形式到Moodle 平台;并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技巧,适当开展课堂演示或讨论,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要领。学生根据课程导学,在具体的章节学习中完成相应的作业,并参与课堂讨论,然后将自己完成的作业,以文件的形式提交到指定的moodle平台。
(2)基于Web的自主学习的设计
教师以 PPT、Word、TXT 或者网页等形式在 Moodle平台的资源模块中添加学习资料与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浏览相关学习资料进行学习,特别是实训内容,例如运输路线的优化,则提供录制的视频作为示范,一般视频的长度在 10 分钟左右,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并加以模仿,以达到不断熟练的过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网站还提供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和网上学习资源、相关视频、图库素材等资源,章节环节学习之余去浏览拓展资源,提高认识,拓宽知识。
(3)交互学习的设计
在Moodle 网络平台上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相关作业,如任务布置、市场调查等;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的交流讨论区开展非在线交流与讨论,通过聊天室开展在线交流。
5.双模式教学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由网上学习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三种方式组成。考试计分标准为:课程总成绩=10%的网上学习考核+50%的形成性考核+40%的终结性考试成绩。
(1)网上学习考核
上网学习主要是对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状况的记录考查,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进行评价。
(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包括测验和主题活动两种类型,测验共7次,每次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本课程共有7次主题活动,学生可任选其中3次活动参加完成,每次活动占课程总成绩的5%。
(3)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包括期末理论测试和实训测试两种形式,期末理论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章节实训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结业考试考核评分标准(按100分制计)。
(4)学业考核总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不合格者须进行期末课程结业补考或重修。
五、结论
在Moodle平台下《物流运输管理》课程双模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中,通过在线交流学习与讨论,学生对于双模式教学的认同度比较高。通过这种方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王金妍.《物流运输管理》课改方案设计[J].商业经济,2013,(7):127-128.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3]杨丽,赵冬生.基于 Moodle 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0,(2).
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企业向外部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企业材料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等。
日本运输省制定的《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将物流成本按物流功能划分为库存费、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物流管理费、物流信息费。
欧美学者将物流成本分为3个部分: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物流服务成本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企业的类型不同,成本分析的角度不同以及经济分析的目的不同,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也就不同。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费。按物流的功能,可将物流成本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以及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
二、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出以下安吉物流所存在的成本问题:(1)由于客观原因(物价、税收、收费站),整体成本增加;(2)空载率较高,货物装载有待优化,车辆运输路线可进一步优化;(3)仓储用地不足,导致运输运转和配送能力降低,增加运输次数;(4)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5)行业合作化水平不高,运输资源存在浪费现象;(6)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安吉物流的业务范围已发展到其他地域、品牌的整车运输,不同地域不同品牌车辆的协调运输也是安吉物流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物流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一)运输优化。(1)多式联运。安吉物流虽然在配送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运输上安吉大多采用单一的运输方式,运输风险大,且成本较高;在客户满意度方面,安吉的运输在途时间还有优化空间,在交货时,商品的完成率也需改进,客户希望商品车的行驶里程不超过50公里。多式联运能够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相对于传统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具有简化操作、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运输管理水平等诸多优点。(2)甩挂运输。用牵引车拖挂甩留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个目的地。安吉物流的业务量会增大,使用甩挂运输可以减少空车率,而且这种集装箱式的运输也适用于汽车行业,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运输实时信息反馈。运用gps、GIS等先进技术,对运输活动及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调度,实现对车辆和线路的最优化、节点配送的优化。针对空载率过高,安吉物流可以以会员制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平台为货源方和物流方提供交易平台;建立实时信息平台与订单处理系统,车辆调配系统等相连接。以上方法都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4)其他。还有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降低空载率,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二)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运输库存成本。安吉物流可通过TMS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准确迅速处理运输环节作业或业务。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可以做到与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及时调整运输计划。
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物流运输成本控制
随着物流成为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物流的功能和作用也开始被中国企业界所认识、所重视。“物流”,不但成为当前一个最为炙手可热的名词,而且更成为企业界投资的热点。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地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甚至物流港。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运营走入了误码区。实质上,企业物流的效益主要来自对物流的管理,特别是来自削减“物流冰山”的效应,即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研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必的物流作业成本,也就是本文所强调的研究作业成本。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说过一句话“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只有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获取第三源泉的利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物流运输成本分析
1.物流运输成本的构成
物流运输成本是为完成货物运输而支出的各种成本,一般以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表示。任何种类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均由两大部分构成:场站成本和途中运输成本。场站成本包括货物的装卸、仓库、码头、管理经营机构和保养等成本。这项成本的大小只和货物的体积、重量等有关,与运输距离无关;途中成本包括运输人力耗费、线路折旧、管理维修、运输工具磨损、动力消耗、保险等。这部分成本的大小和货物运输距离成正比。
2.运输成本与运距的关系
由于运输成本是由与运距无关的场站成本和随运距增长而递增的途中成本所组成,使得运输距离越长,虽然运输总支出增加了,但场站作业成本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率)中的成本却越少,从而使单位运输成本降低,即运输成本率递减规律。各种运输方式中,一般场站成本低,途中成本高的运输方式适合于短距离运输;场站成本高,途中成本低的运输方式对长途运输有利。水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大于铁路运输,而铁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又大于公路运输。但途中成本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公路运输最大,铁路运输次之,水路运输最小。所以汽车适于短距离运输,而水运则适于长距离的大批量货物运输。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运输成本中各种运输方式成本构成中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反映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
3.运输成本与运量的关系
各种运输方式所能完成的货运周转量,也影响着运输成本的水平。我们同样可以把运输成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运量有关,随运量的增长而增长,称为可变成本;另一部分与运量无关,不随运量的增长而变化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或不变成本。如水路运输中的船舶燃料成本、港口成本、及装卸成本中的装卸机械动力成本、装卸计件工资等均为可变成本,随运量增长而变化;而船舶折旧、企业管理成本、装卸成本中的机械折旧成本等为固定成本,与运量变化无关。铁路、公路运输成本也可以同样分成这两部分。
4.运输成本与运输方式的关系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质量,提高运输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特性的物资对运输活动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当同时存在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有一个选优抉择的问题。选择运输方式是一个非程序化决策问题,要制定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是困难的,只能在组织货物运输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
二、控制运输成本的措施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作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2.强化运输成本的核算和考核
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和优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运输管理专职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应用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把反映物流运输成本的数据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准确剥离出来,统一企业成本计算的口径。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定额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目标分解,明确责任,实现责、权、利结合,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
3.整合自身运力
通过整合运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消除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壁垒、企业之间壁垒、区域壁垒造成的物流运输资源浪费现象和对效率的影响。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化管理,企业间尝试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加强横向沟通和信息共享,改变以往的相对封闭状态和“各自为政”、“小而全”的运作方式,共享资源,实行物流外包。这样可以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现象,优化社会和企业资源配置,减少企业投资,降低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