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课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
很多人认为,地理就是由地理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其实,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所谓边缘,就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除地理知识体系外,地理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著名理论家维特罗克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研究表明:学习是知识整合重建的过程,通过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认知渗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更上一层楼。学生对意义的建构需要理解、消化,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一方面,获得新知识,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建立联系,融入到原有的经验当中;另一方面,新知识渗透到旧知识当中,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教师将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联系,不仅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重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地理学核心素养之一是综合思维。与地理学科本身特点是非常吻合的。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与数学、物理、生物、历史、语文等学科密不可分,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大气污染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城市化教学中,可以联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雾霾”“PM2.5”等热门概念,激起学生兴趣,还可进一步联系天气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例如大风降水天气,空气质量较好;晴朗无风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较差。广告短片是一种浓缩的视觉艺术,有些广告不仅能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还能形象的反映地理原理。例如水循环部分的教学,我用法国依云矿泉水广告作为补充教学,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的过程。
二、与其他学科联系,融会贯通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教师 课堂言语行为 有效性 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83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地域空间性的课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上得有效,要让课堂有效,需要教师在学科之中乐此不疲,全神贯注地去拼搏、去钻研,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进入新境界;需要认真备课,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反复打磨,课堂言语进行精心设计,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掌握有效课堂言语行为的目标性、针对性、简洁准确性、生动灵活性、诱导启发性、情感丰富性等基本特点。
一、目标性
目标具有持久的指向,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得有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目标不仅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同时包括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每一堂课中又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教师在上《热力环流》这节课时,明确提出“让学生掌握大气环流原理,懂得运用大气环流来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及运用到社会生活中”这一目标;教学活动中每句言语都得有的放矢,不能东拉西扯,更不能离题万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目标性的言语行为,即使讲得在天花乱坠,也是无效的。
二、针对性
教学言语行为对于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系统、心理特点各不相同,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具有针对不同学生差异和需要的特点。比如,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在不遵守课堂纪律时,教师点到为止的说“看来我上课魅力不够,有人没认真听呀”;当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教师可直接批评的说“××同学,你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还影响其他同学。”表达相同意思,但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简洁准确性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明的教师往往把复杂的公式、枯燥深涩的原理简洁生动的表达成出来,学生一听就明白,而有些教师却把简单的问题绕来绕去搞复杂了。有效的课堂言语行为不能故做高深,把简单问题复杂深奥化。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数一数这群羊有多少只,数学家就先数羊的脚,然后用羊脚的总数除以4,最后得出羊的只数。”这就是典型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同时,教学语言也需具有准确性,比如“气候”和“天气”是有区别的,“温度”和“气温”是有差别的,用法也是不同的,科学准确表达不能把热带“气候”说成热带“天气”,把“温度”升高说成“气温”升高。如果教师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那么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困难,更为甚者会出现误用等现象。因此教师的言语必须做到简洁准确。
四、生动灵活性
生动的言语行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带给学生感知体验的愉悦。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疑似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珠”、“玉盘”、“银河”这些美好具体的形象映入脑海,学生就会有一个感知体验。教师“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宇宙星体、自然现象、区域风土人情等地理知识,可以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同时,生动灵活的教学言语行为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平淡如水、一成不变、索然无味的言语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生动灵活的言语行为要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作出灵活应变。在教学活动中充满着各种始料不及的情况,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虽然教师在课前会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进行预设,但不管预设地多细致,都无法完全预知实际课堂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要能灵活地处理自己的言语行为。
五、诱导启发性
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是有效教学的真谛,大包大揽只能是低效的教学,实验研究数据表明主动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而被动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则在30%以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诱导性的言语行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导启发性教学言语行为,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帮助学生认知系统的构建;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平庸的教师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优秀的地理教师往往能充分发挥启发诱导式教学的优势,促使W生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索问题,自觉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情感丰富性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方法研究;教学方式改进
研究学生对某一课程学习方法的工作目的就是改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现状,让每个学生都能边学、边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根据我国初中地理教育的特点,地理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也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地理教师通过初中生学习地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对某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实施,探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调查
兴趣是初中生学好地理课的前提条件之一,可以说,初中生是因为兴趣而学习地理的。现实中有一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大致都经历了一个从有兴趣到基本无兴趣的学习过程。
从我对学生学习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初中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远远低于其他课程,主要原因在于地理教材的编排不适当,加之地理教师素质不高和现行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在有限的对地理课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中,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多倾向于异国风光与地理现象等方面。
二、初中生对不同的地理对象认知程度的研究
初中生对不同的地理对象认知程度随年龄不同而变化。绝大多数中学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生的感性认知程度高,对于初中生来说,感性的地理故事和地理人物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初中生对地理对象的认知程度来看,被调查的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生对地理对象的认知程度因人而异。初中生对具体的地理数据难以记忆或记忆的准确度不高,常常会发生张冠李戴的事,对地理课程的作用性认知程度不高,对某些地理内容难以理解,但对地理人物的认知比较深。从调查情况来看,凡是初中生难以认知的地理对象,均属于抽象思维范畴内的知识,因此,加强初中生理性认知程度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关于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性特点影响的研究
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的个人素质、个性特点的影响是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知道,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地理知识可以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和适应社会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成长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
通过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各国地理的大轮廓和各个地域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第二,学生可以学到一种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和事物的方法,了解地理的多样化和地理现象的多重性;第三,学会分析地理事件的方法,了解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这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全面,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第四,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主要是靠学生自觉地阅读地理教科书和理解地理知识后,对人生观产生的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的影响,教师均认为,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初中生地理思维特点与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
初中生的地理思维特点以抽象思维为主,但也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形象思维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理解记忆为主。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初中生的地理思维特点对其学习方法有一定影响,但思维特点对学习方法的影响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还有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加以解决。
首先,对初中地理教学要有理念上的更新,因为目前对于初中阶段教学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必须采用行动导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也就是提倡地理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如何合作共事,如何与他人配合,通过小组分配工作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使用一些文字、影像、用PPT做学习展示等,用讨论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留作业的方式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从多层面、多角度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再次,课堂作业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法宝,所以,课堂作业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是否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于课堂作业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加强课堂控制力,真正将行动导向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
五、中学期望的地理课程
中学地理教师认为,现行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应当改革。其中,90%的中学地理教师认为,改革中学地理课程应当首先改革现行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减少教材内容。下面就是这些常年工作在中学地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改革意见:主张首先对中学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认为地理课程的生命和质量就是“少而精”,要精心编制好地理课程,为提高初中生的素质作努力。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4
一、学生自身方面
1.不了解地理学科特点,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其它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使用的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偏向功利化
现在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增大,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经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学生课余埋首于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地理学习。目前地理这一学科没有纳入中招考试范围,很多学生认为地理课的内容缺乏工具性、实用性,感觉自己学了以后根本没什么用途。其实这也反映了目前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他们把目前的学习只是作为实现自己功利目标的一个手段。对于地理课的学习,他们老是喜欢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实用价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而实用价值低得部分学习兴趣就偏低。同时他们也要求地理课能够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下降。
二、教师方面
学生对地理提不起兴趣,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一些教师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并且教学方法单一造成的。一个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且又会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的老师自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强大的个人魅力是征服学生的一大法宝。从调查情况来看,有少数的学生认为他们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是由于老师照本宣科的缘故,听这样的课不仅单调乏味,更让人想睡觉。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老师,有些老师对于教学工作不是很重视,而且思想文化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上课时老喜欢例举一些老掉牙的事例,让人听了感到反胃,加上地理课教具缺乏,老师多媒体制作技术不高,专业功底不深,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生长期学不懂,兴趣自然下降。还有的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很好的训练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也不能慢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自然缺乏兴趣。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评价机制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只是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是“副科”、“豆芽课”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河流和湖泊》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黄河、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污染源都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在意的举动,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还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黄河泛滥、凌汛、断流等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初中生来说,该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土地资源》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评价机制,重拾学习信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评价机制,要让地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的自主评价,都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以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力.关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12).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6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提高信息技术理念,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实践的研究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强调一种和谐与自然,最终达到改善学习者学习的目的。
常规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知识讲授方式依然在使用有限的教科书上的内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可以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感悟、学会、喜欢我们的地理课。有限的地理教学教具(如地理挂图、课本插图等)的使用,都不能生动地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如世界地理部分的海陆的变迁等知识。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获得地理学科各个方面所有的内容,拓展我们的地理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播放视频图像、录像等资料,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我在精讲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一课时,导入新课的环节就是运用事先准备好的一段天气预报网页导入的,这样设计就由同学们熟悉的天气预报引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这一课的兴趣与热情。在这里用到了幻灯片、网页的链接,简单明了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然后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讨论天气预报的内容。如气温、降水、风力、阴晴等等,用不同的幻灯片在大屏幕上去展示,让学生明确或者说出每一张图片代表的是什么?各种颜色代表什么意思?指出哪些地方是晴天,哪些地方是阴天或有雨?最后,教师做出课堂小结,学生梳理知识树。让学生根据天气预报设计假如去某地旅游,准备出行的装备,穿衣指数、雾霾程度等。这样一堂课完整地上下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而教师也明确地完成了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会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愉快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应用在教学中还可以体现在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时体现得更加明显。讲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内容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内容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很难表现,由于缺乏可视性,学生不易理解,更不易掌握,效果不理想。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就不一样了,首先以幻灯片的方式呈现该地域的地图,在电子版地图上落实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分别用三张幻灯片呈现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在总论中学过的知识,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第二步,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不同的自然地区划分中的地理意义;第三步,特别是应用可以控制的多媒体软件,可以适时呈现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难以理解的问题,有效地突破还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合收集文本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能够营造和谐的地理学习氛围。运用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地图的基本素养教学中,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为了使课件有丰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力求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图形比例准确,得出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规律。结合地理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