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1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要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加深课堂印象,强化记忆效果的目标。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探讨教学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策略
就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一定要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家教学理论(学说)之精华,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风格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探讨、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运用板图、板画的图像艺术
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学中的图像艺术,也是地理教学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以 示意图的方式,揭示出地理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发展演变过程。它较为形象直观,在课堂上边讲边绘,讲绘结合,既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能补充地图册、挂图、课本插图等的不足。用板图、板画教学,对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建立空间概念,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板图运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活跃思维,开发智力,锻炼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加深课堂印象,强化记忆效果等诸方面起到显著作用。要充分发挥板图的多种教育功能,教师必须在课前围绕教材,精心设计,合理剪裁,从而使板图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形象语言,成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板图设计也无疑需要追求创意,提高品质。它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和想象力,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摆脱教材的束缚,解放自己的创造力,使板图的设计新颖、独特,富有吸引力。例如教材第十一章“人类与环境”,概念多、知识零碎、内容抽象,学生学习时缺乏系统性。我们以巧妙的构思,创造性的联想设计一幅“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板图,把整章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创意设计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能力,也就是说板图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因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一种好的形式表现,好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美,它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实现愉快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提倡创意设计,强调创造性和艺术性,并不是否定教材,离开教材,随心所欲,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恰恰相反 ,我们要的创意,应当是紧扣教材,围绕目标,为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服务,为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服务,我们设计板图,可以从课本中没有的,以文化图,也可以从课本中的插图而来,以图变图。
二、地理教学过程要以活动为中心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主要地理活动方式有:
(1)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谜语、在地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等。
(3)社会调查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等。
(4)地理体验活动,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和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等)。
(5)合作学习活动。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没办法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的。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相提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老师先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来源于课本,但又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第二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第三步,(课堂上)小组内部总结知识结构,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之间提出的问题,以使小组各成员都能完成大纲要求。第四步,小组间相互提问与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轮流主持,提出问题,其他小组进行枪答,并统计得分,评出优胜小组。第五步,教师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三、地理教学要实现学生主体发展
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潮。学生主体发展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能动的发展,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裴娣娜,1999)。
中学地理教学势必由地理知识的传递变为地理素养的培养。相应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探究式)学习。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建立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其一,传统教学缺乏“人情味”。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对象是抽象的学生,而不是现实的学生。教师可以随意训斥,甚至讽刺、体罚学生。师生双方存在着事实上的人格不平等。其二,传统教学不是实质性的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一言堂,教学信息流是单向的、是机械的,也是单调的。因此,从教学的“互动性”上讲,传统的地理教学不属于实际意义上的教学。其三,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存在着上述现象,才导致教与学的分离,甚至有时还是对立的。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的统一呢?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即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为此,现代教学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甚至是互助的师生关系。这种现代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交往的基础。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在以交往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主动的和丰富的,因而也就“教学相长”。同时,教师的作用也逐步由传统的知识源泉,转变为指导者,并进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实现由以“感知―加工―表现”为基本环节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环节的发现学习。
四、优化地理教学小结结构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由于自身哲学观、心理学基础以及方法论的不同,选择、组织教材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特色的课程设计模式。
目前,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有三种,一是学科中心模式,二是学生中心模式,三是问题中心模式。我国传统教材属于典型的学科中心模式的产物。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教材力图吸收三种模式的优点,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少了。针对新教材的这一特征,可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强化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在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后,利用。最后约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会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遗忘程度。
参考文献:
[1]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深入到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用生活的实例来解释课堂,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撞击、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那么如何突破地理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呢?本人认为在生活化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本来源,将教学途径方法具体化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实施生活化教学途径方法,实质上就是让本阶段的学生群体在地理教学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知地理、体味地理,并可以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二者是彼此独立又交互衔接的统一关系。所以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实践之时,教师需要侧重将生活场景、社会经历、应用技巧精妙灵活地融入到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途径方法之中。
例如在讲解地质构造中的基本地貌这一章节时,对于背斜、向斜这两种褶皱构造的核心岩层向两翼的新旧推衍,就可以采用“背心老,向心新”,并进一步解释为背斜的地层时代自核心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向斜的则恰好相反,而“背心”、“向心”都是以谐音的技巧与日常生活衣物用品、物理教学基本概念建立联系,学生群体也普遍可以直观地进行记忆。这样鲜活生动的比喻不仅使得学生对于有了生活化的感悟,加深了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进一步诱使学生触类旁通地进行其他类似知识点的灵活记忆,可谓一举多得。
二、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获取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知识,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地理知识去指导生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缺乏某些的科学性认识,常会对相关地理学知识形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要及地更正经验性错误,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例如清晨人们到树林中去,认为那里空气清新,对身体非常有益。根据已学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树木虽然能制造氧气,但必须以光照为前提条件。在黑暗中,植物就不能制造氧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晨练适宜在旷野中进行,树林中的晨练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指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经验性错误,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质。
三、形成地理知识,升华生活
在组织学生归纳学习各种降雨(包括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的成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所有这些都是由于气流上升凝云致雨造成的,于是就让学生回想在家里煮开水或煮东西时,一提起煲(锅)盖,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马上议论起来并作答:看见有蒸汽升起;看见有水滴从煲(锅)盖上掉下来。最后再让学生悟出“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就好像煮开水的水蒸汽上升遇冷凝结成水滴掉下来那样形成降雨的”的道理。
在归纳学习四种降雨类型的特征时,让学生思考用一些生活化的词语来形容他们,学生对此颇感兴趣,热烈地讨论起来。经过一番推敲,他们形容地形雨勇攀高峰、锋面雨冷暖交加、对流雨青云直上、台风雨旋转抬升,都非常贴切。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只是课程资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兼作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是配合课堂教学主阵地结合生活发掘生活上的地理知识,并加以开发和利用,生活互融,让地理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如上案例所述让学生联系生活见闻、生活感想、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等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四、运用多种素材,拓宽地理视野
高中地理教学材料多样化。据相关研究得出,按学生对学习材料感知的差异性可以将其分成五种学习类型:嗅觉学习型、味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视觉学习型,还有部分属于混合学习型。具有不同学习型特点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媒体信息呈现的接受量存在差异。因此,地理教学材料呈现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特点,并维持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素材,创建多样化的地理课堂,满足学习需求,拓宽地理视野。
课堂运用实例:地理课前演讲――自我收集素材,讲解知识原理(包括旅游、宇宙等);报纸、书籍阅读分享交流(包括《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旅游周刊等);网站媒体,鼓励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后天》、BBC纪录片及相关网站);新闻、热点问题分析等。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地进行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代许.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地理教学,2012,(12)
[2] 周代许.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地理教学,2012(12)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活动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意义
地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高中地理教学作为高中课程中一门必修课程,它教学质量好坏对学生整个素质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都需要在地理活动中得到验证,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活动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效的地理活动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有效的地理活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有效的地理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活动教学中要有有效的内容
活动的内容必须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地理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将终身受用。有效活动要具有挑战性,激励性、探究价值。活动难易适中才能对学生发展有真正价值。而且,有效的活动是具有任务取向、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活动。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自己就应该对任务的目标、结果等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必要的时候也要让学生知道活动任务是什么,如何展开此项任务。如果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那就很可能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低效活动。
(二)活动教学要有有效的形式
有效的活动教学能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体验,并能从中积累经验从而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固。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多样和趣味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能够完全的投入到活动中来。有效的活动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循序渐进的,活动设计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一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活动的认识加强,使他们零散的记忆得到连接,最后形成一个整体。
(三)活动教学要有学生有效的参与
有效的参与是指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能让学生对下一次的活动产生期待,让每次的活动成为学生一次愉悦的对知识和生活认知与体验过程。学生不但对地理知识有了熟知,也让自己在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满足。有效参与是一种深层次的参与,它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学活动相结合,让我们教学活动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
(四)活动教学要有有效的环境
有效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1)硬环境包含合理的时间安排,适当的探索空间,丰富的活动资源等。为了实现有效的地理活动,学校和老师需要合理安排运用活动教学的时间,不能把活动仅仅作为课堂的导入,更应该把活动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从课堂时间分配上更倾向于活动教学的开展,保证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开展有效的活动教学还需要具有足够的教学空间,活动教学是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活动教学在空间上要求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室,更应该走出教室,走向现实,当然走向现实并不是说一定要走出学校,而是需要教师更充分的运用地理教室,地理实验室,情境创设和社会实践。这便是地理活动教学的空间要求。除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丰富的活动资源是有效实施地理活动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物质保证。活动资源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本身能够提供的课堂情境,一方面来自于学校不惜成本费投入,更需要整个社会给师生创造的良好的社会活动资源。实践性、生动性、形象性、参与性强的活动资源可以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创造性地发掘可利用的资源是有效开展地理活动教学的保证。有效的活动必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适当的活动探索时间和空间对于活动成效的保障是很必要的。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活动是较为困难的,很难保证活动的深入;同样,班级规模过大,学生数量太多,既限制了某些活动开展的环境空间,也难以保证学生有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的机会。
(2)有效的“软环境”包括合理的教学理念,教师较高的自身素质,和谐的课堂氛围,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等等。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与生活相关的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才是学生认为最有意思,最有价值的东西。有效教学的理念也将对地理活动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而地理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观念转化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地理有效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活动教学需要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活动教学体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因此实施地理活动教学更应该充分调动“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各个要素,提高其有效性。
三、结语
实践表明,地理课程中进行活动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活动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手”动起来,也能使学生“脑”动起来,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藏区 高中地理 学法指导
我所在的甘孜藏区,大多数学生由于从小缺乏汉语环境,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较差,对汉语版教材阅读理解的难度较大。加之地理师资不足和本地区中考不考地理的现状,致使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极差,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学过初中地理,进入高中以后不得不补学初中地理,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极大难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读一读背一背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这也给教师的学法指导提出了现实紧迫性。现就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对学法指导的几点做法。
1 点拨字词,指导阅读,在“读”中学
高中地理教材的课文包括文字和图像,它们是教材的主体。课文注重内容的规范、文字的规范和逻辑结构的规范,是师生教与学的工具和教学资源,为教和学提供必要的引导,是课标和教学评价的纽带,也是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要想学好地理,能否读懂课文至关重要。鉴于藏区学生汉文理解能力差的现状,教师需逐词逐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找出关键字词掌握知识点。课前要求学生读熟课文,把难解字词做上记号,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突破;课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插图,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在图中找“课文”,在课文中找“图”,借助形象直观的插图读懂课文。
2 示范步骤,指导用图,在“图”中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历届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即按顺序读图:先读图名和图例,再读图中内容,以避免遗漏图中所阐述的信息。讲课时要求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复习时指导学生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通过恰当而准确地运用地图,逐步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导填图、记图、临图、绘图、析图、用图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地理原理、规律再认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3 联系设问,指导思考,在“思”中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层层设问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夏季中国大陆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那么,吐鲁番盆地为什么会成为夏季我国大陆最热的地方呢?结合地图,根据吐鲁番盆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这里距海远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沙漠广布,吸热快;加之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所以成为夏季我国大陆最热的地方。这样,气候便和位置、地形、植被等相互联系起来了。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进行联系思考,很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也不易忘记。
4 创设活动,指导实践,在“做”中学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笔者在讲授“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便设计了“立杆测影”的实践活动;笔者所在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热水器是当地居民常用的设备,在教学“太阳高度角的应用”时,我又指导学生观察、模拟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通过指导实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让同学们体会到地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作用,既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 总结规律,指导答题,在“练”中学
由于汉文水平较差,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常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答案写了很多,却文不对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答题指导。在答题之前,首先要慎重审题,注重信息获取,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空间定位,有助于理解题意,进一步解题。在分析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在分析主观题时,要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⑥异同点问题:对于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的地理事物或地理概念,可采用对比分析、列表格整理等方法;⑦影响类问题:分析某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一般从利弊两方面去分析。写答案之前要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而且答案要点要体现层次和主次。平常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做练习,题目不在多,要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结合点、空白点、重难点训练。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5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对与实际的结合比较重视,对学生在事实梳理分析基础上,并逐步地对地理原理的运用得以掌握也比较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下,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然后将当前的一些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相应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内容上有了增加,这些探究的内容基本是和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比较突出。
2.高中地理课程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意识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课程计划比较突出,这就和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得到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课堂的有效开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科学,这对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很不利,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广泛存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就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应用,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还要全面解读课标,实施有效教学设计,从具体措施实施上就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对学生学习重点加以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多样。
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对地理课程要能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客观以及抽象知识能同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导入情境的时候,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应用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教师的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进行积极培养。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化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地理资源的观看就能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老师也要创新运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地理课堂丰富化地呈现。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一、高中区域地理的内容要求
从高中区域地理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讲述的是自然地理,其内容主要包含环境内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另一个方面则为人文地理,其内容主要阐述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及工农业区的分布。《高考说明》的要求上对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虽没有具体的明示,但需要学生了解不同区域分布的主要地理特征与分析地理环境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当中,要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地了解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最后能够从经纬度的角度正确区别各类区域,才算真正掌握了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
二、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能力
1.熟练运用地图来分析区域地图是地理研究当中时常用到的一种工具,而区域地理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地图,学生如若能养成独立利用地图来研究地理对象的习惯,能够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有章可循。首先教师应该传授给同学们地图的判读方法及图例、标注、颜色等内容代表的意义,以让同学们在读图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气候变化情况等信息,从地图上对该区域的人文和自然状况都有个大致的了解。想要确定地理位置,就必然需要定位,而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也离不开区域定位,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地图语言,例如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区域方向等相关概念。地图上的信息量相当丰富,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区域地理的理解水平。2.掌握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构成区域地理的相关地理试题需要我们了解区域特征,从而结合实际背景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例如“读右图,回答A地所在国家是否面对大西洋”这道简单的题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看图能力来判断地图中A地的情形,更要学生对大西洋这块区域附近的国家有所了解。由此可见,想要分析区域地理,就必然要掌握各区域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构成,否则根本无从入手,毫无头绪。地理中的自然要素主要分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资源能源等,人文要素有居民、农业、工业、技术、文化等,只有掌握好相关要素,加以分析,才能通过区域背景解决各类地理难题。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分析各区域间要素联系一个区域包含着多种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学生在分析区域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区域地理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两大板块,自然要素是人文要素的依据,一般而言,自然条件将影响人口数量的分布、交通方式的改变等。教师与学生研究区域地理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区域要素,来分析一个区域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例如沿海地区受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的影响交通非常便利,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分析区域要素间的联系是进行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学生只有牢记区域地理基本内容,再辅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成绩才能有所提升。2.渗透人地关系思想,促进学生思考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在高考当中,区域地理这块所考查的内容也大都会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经验表明,一个区域的特征通常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作为基础而产生的。因此教师教学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区域的各类特征当中,找出其最本质而最具特色的主要区域特征来供学生思考,方便学生记忆,从而使区域地理学习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到“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时,教师因让学生联想起这部分地区最明显的自然特征便是“气候干旱”,进而联想到该条件对畜牧业及运输业产生的影响。无论一个区域的地理事物多么冗杂,内部联系多么复杂,只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联想起该地的资源条件,进而对人类活动进行思考,保持“三步走”的姿态,便能逐渐理清该地的区域特征。人地关系思想的渗透,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区域地理学习不再枯燥。
四、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区域地理在高考地理中的考核内容明显有上升的趋势。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与重点,只有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分析能力与解答技巧,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马莉.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方式探析[J].学术期刊《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2]郑凡.关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方式研究[J].学术期刊《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