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在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国外的理论研究发展较早,现在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框架。我国的园林景观发展,历史悠久,有着浓重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科学研究上,也独树一帜,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理论。

一、园林景观设计元素概述

1.国外对园林设计元素的的理论研究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园林设计理论研究上已经有多年的进展,美国园林设计研究权威机构将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分为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美国还有一些景观规划师将园林景观细分为地形、植物、建筑、铺装、构筑物、水体等。

在日本,园林景观有专门的建筑及环境评估方面的理论定义,对于园林景观元素,在日本权威的《建筑用语辞典》中,被细分为自然景观构成、人文景观构成和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三个大类。他们将天空、山川、森林、动植物等自然物归为自然景观构成;古建筑、道桥、耕地、村落、庙宇、标识等人造物归为人文景观构成;而桥梁与湖泊、山川与村落等自然与人工并存的元素归为自然人文构成。

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将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划分为点、线、面,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元素,均按照其几何学特征纳入其范畴中,以绘画般的设计手法来进行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

2.国内对于园林设计元素的理论研究

国内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上起步较晚,国外的各种设计元素理论对国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将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按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工景观分为三大类。也有部分学者将园林景观的构成分为硬质元素与软质元素。其中硬质元素主要指建筑、墙体、雕塑等;软质元素指水体、林木等。

本文主要研究园林景观设计元素的虚体元素与实体元素理论。实体元素即所谓物质形式的构成,包括建筑和自然景观,虚体元素则是指实体单独或者组合之后蕴含地域风格、人文环境、文化意境等的光、声、风、色、等主观感知元素。

二、虚体元素和实体元素应用解析

1.实体元素应用解析

园林景观中的实体元素主要包括自然实体与人工实体。自然的实体最常见的是植物、水体以及自然的地形、山石等。人工实体常见的有道路、广场、建筑小品、标识等。以下解析几种主要的实体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

(1)植物元素。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按照生态习性划分,可以分为喜阳类植物、喜阴类植物、耐湿植物、耐旱植物等,按照植物不同的观赏特点,还分为观叶、观花、观果三大类型。按照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宿根、灌木、藤本、矮生竹、蕨类、林木等。

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地绿化。主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选用观花类宿根类植物;②广场的点缀。根据需要,或培植于建筑小品周边,或在广场苗圃形成几何图案。建筑小品周边点缀,多采用灌木类等,可与较远的林木形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若与建筑小品伴生,可培植藤本植物,攀附在憩亭栏柱或景观墙之上;③隔离带或者路旁植物。园林内的道路的设计上,往往采用隔离带与路旁植物增加一种曲径转折、引胜通幽的观感。可以采用灌木与林木类植物,叶荫有较好观赏性的为佳。

(2)山水。小丘、水体、山石,是传统山水园林的主要构景骨架。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追求的是“宛如天成”的艺术效果,其中尤其对于山石的艺术效果的追求可以说达到极致。在小说《水浒传》中,就有宋徽宗收集天下奇石而劳师动众的“花石纲”,可见其在传统园林构景中的地位。

在现代中国园林设计中,假山与其相配的水体依旧是一个重要的取景方式。以假山为园林主要设计元素,环以水体,整个园林的空间布置可以以此为基础,尤其是对于占地面积较小的当代园林,可以利用假山的障、夹、背景的作用,分割空间、引导视线,这样的山石相当于石屏风或者影壁。又或以天然的大型水体的核心,假山石作为曲折错落的驳岸,则能让平凡的小湖平添景致。还有一些人工建筑小品如亭台廊桥等,其内也可以用小块山石,布置成石桌、石椅等,既有意境又有休憩功能,增加参与性。

(3)建筑小品。园林建筑小品是专指园林中人工建造的主要用于艺术观赏性质的小型建筑,其代表就是各类的亭、廊、桥、景墙、雕塑等。亭,在于其形;廊,在于其梁柱;桥,在于其栏与水;景墙,则是笔画与透窗;雕塑,则是表现园林主题的加重符号。亭的形,在现代园林建筑过程中,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塑造出更多的形态。除了其本身的形态之外,内部的摆设与装饰也颇为重要,其桌椅的朝向能起到选景的作用。廊与桥,颇为相似,长长的铺道两侧,梁柱的绘画与栏杆的形态装饰,是其观赏的主体之一,宜与水体共生是其特点。

2.虚体元素应用解析

虚体元素主要是光、声、风、色、味、质感等集中主观感受元素。尤其以光、声、色为重。

(1)光元素。由于地形、时节导致每一个地域的光条件都有所不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好的光影布置能够引导视线,使得观赏者视线直接落于美景之上,让园林内观赏的人看到设计者想让他们看到的美妙景色。在设计中,常用的光元素的手法有:遮光、滤光、反光等。遮光主要用于营造光影效果,另外也可以利用镂空结构,创造出剪影的光图案;滤光是采用半透明的材料,如彩色玻璃、彩色张拉膜等,将光线过滤得到需要的色彩,如水立方游泳馆就是如此设计;反光在园林景观中也非常常见,通常利用水体来实现,尤其在月夜,能够得到最佳的光影效果。

(2)声元素。声元素也被称为园林的声景,研究发现,声音能够带来很强的心理暗示,触动人的情感,影响人的情绪。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声景手法有衬托、回声、拟声等。

在园林设计中,声景能够营造特别的意境,如日本的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取水器“惊鹿”,就是巧妙利用了水流灌满竹筒后使杠杆一端下沉,击石产生清脆声音,并且回复原位后能周而复始地有节奏地产生景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则是对回声的绝佳利用,类似的应用在许多需要体现庄严的场合中被应用,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一大特色。另外,如无锡寄畅园八音涧则是利用水流不同情况下冲击产生的声音模拟乐声取景。

(3)色元素。科学上,色彩是不同的波长的可见光对大脑刺激后产生的感觉,但色彩往往是生命最直接的体现。园林设计中,色彩的实现,有自然与人工两种方式。植物、水体、山石虽经人工加工,但没有改变自然色彩,故均属于自然色,玻璃、油漆、涂料等则是人工色彩。色彩很多时候是文化的一个特征,中国人喜红、黄,代表了农耕文明对大地的崇拜,欧美喜蓝白,是海洋文明的特征。而植物的绿又是新时期环保理念的象征,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表达要宣扬的理念与文化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色彩的应用。同时,色彩还能够影响情绪,绿色能够给人以希望、平和之感,紫色则神秘而高贵、蓝色沉静、红色热情。适当搭配色元素,能够完美地展现园林的文化内涵。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spaceorder,dimensionexpediency,artisticqualityofvisualeffect,ecologicalfeatureofenvironmentandcontainmentofthelieu.Theexplorationoftheseproblemsprovidesawideplatformfordesignerstoexpresstheirthinkingandbroadentheirhorizons,whichhelpsthemtakeeverydetailintoconsiderationtocarryoutlandscapedesignresearch.

Keywords:space;dimension;visualeffect;environment;site;landscape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

(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3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本文根据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详细介绍了在园林铺路设计中将各项要素有机组合,从而达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方法.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园林铺路;美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54-02

0 引言

车辆通行的公路道路和园林道路是不一样的,园林道路的交通功能主要是满足游览需求,虽然园林道路在对人流疏导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可是其修建原则不是建立在取得捷径的基础之上.园林道路和园林中的各种景物、建筑之间交相辉印,互相配合,一同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各种宽阔笔直的道路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和林立的高楼大厦组合,使人觉得压抑.但是貌似随意设计的园林道路,却能够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使人们脱离烦躁、紧张的情绪.所以园林道路设计需要有生机与活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

1 景观设计与人的审美

景观设计其实就是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形态特点的、独立性较强的且社会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突出的景物.简单来说就是以户外设计为主的一项整体环境空间设计,属于构建在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上的艺术设计类别.景观设计包含的设计对象范围宽广,包含了自然生态、人工建筑、人文社会环境等各项内容,从这里可以发现,景观设计之中对人文和审美价值的要求极高,这和观赏景观要具备审美观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人们高度的情感参与和精神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方面的内容,自然属性指的是色彩、光学、形态、体形等特点,而社会属性是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性功能、环境改善功能与使用功能等,透过各种内涵性特点,引起人们情感、情趣、联想、移情等方面的心理反应[1].景观设计的首要功能便是观赏,由此激发出人们的情感心理共鸣,引发出对景观的高度热爱.景观与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与景是互相融合的,彼此间的关系为主体与客体.而在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园林铺路,使用的是自然生成或者人工合成的铺地材料,用一定方式将其铺设在地面上的一种地表外形表达形式.作为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有机化组成方式,园林铺装指的是对园林中的各种不同景致所做的排列组合,例如道路、空地与广场等,其对空间整体形象的塑成,意义明确.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园林铺路,不但能够对空间起到分割性作用,还能组织各种路线的走向,并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合,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设计,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极大的强化了园林艺术的表现效果[2].

2 园林铺装的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功能性,特别是公园等一些公共场合,人流量大,更加需要体现人本主义的色彩学特点.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最突出的便是功能性特点,功能性特点是一种集合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表现.

2.1 空间的分割和变化

园林铺装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化或者样式变化,以表达不同的空间界限,以至于对人们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实现空间分割和功能变化表现效果.不一样的功能活动空间,选择的铺装材料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所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就是使用同样一种材料,也会在铺装方式上做适当的改变,这种表现情况出现在公园中的概率很高.

2.2 加强视觉引导

园林铺装所表达的视觉效果,能够牵引游客的表达视线.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用线条铺装指导游客行进.而一些要求游客驻足停留的地方,则会使用一些方向性不明确的或者较为稳定的铺装方式设计.另外一些要求游客重点关注的地方,一般是聚向型的景点方向走向做铺装设计.另外,改变不同的铺装线条,能够有效强化空间感,比如使用与视线保持平行的线条可以达到加深铺装面深度的效果,但是使用与视平线垂直的铺装线条则能够达到扩大宽度的效果[3].将这些特点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调整空间大小,让小空间呈现大空间的视觉特点.

2.3 表现主题和意境

合理的景观铺装可以更好的表现空间作用,能够实现空间特点色彩鲜明的效果.借助各种有设计的铺装图案,可以强化其中的表现意境,这也是我国园林设计艺术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这种表现方式就像文字和图形,能够传递出深刻的空间表现,意境性意义突出,在一些有纪念性、学习性、指导性的空间出现的概率较高.

3 色彩表达在地面设计中的运用

3.1 色彩表达的情感变现作用和表现特点

环境造景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色彩,也是表现心灵的主要方式.其能够将风景的各种特点表现在情感诉求上,进而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所以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色彩的使用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地面铺装色彩的使用,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将各种山水、植物、建筑等集合统一,实现彼此之间的有序设计.如果地面色彩过于单一,就要选择线条和形状的丰富多样,组成全新的空间表现特点.

在进行地面铺装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将风景当成背景依托,或者地面铺装是色彩调和盘中的底色,人和具体风景是画的主体,除了一些特殊性因素外,在地面铺装的使用过程中,选择的色彩尽量低调一些,这样和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相符合.但是沉稳的色彩不能过于死板,要有亮色点缀,不可选择艳俗的色彩.人们在对色彩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暖色调代表兴奋和情感、冷色调代表安静、愉悦、灰暗色调代表忧郁沉闷.因此在铺地设计中,要对这些色调的情感表现有所了解,有变化的突出色彩特点,丰富色彩空间的表达内容.

3.2 色彩调和使用在地面设计中的效果

进行色调调和的过程中,同色调、近似色调和对比色调的组成要重点注意,例如公园的铺装设计,可以同时选择混凝土、块石与碎石等进行铺装,在铺装的过程中,各种形式不一的材料同时存在,如果对色调调和作用不够重视,给人的视觉感必然是混乱的.假如环境色调给人一种无聊沉闷的感觉,就可以适当改变地面铺装的组成方式.在整个配色过程中,要重视近似色调中的主色调,彼此要实现差异化对待.如果色调种类有所增加,就要适时减少一些造型组成要素.对比色调配色组成属于补色范畴,彼此排斥或者互相吸引都会有对比感存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对比色调的配合.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虽然要尽量的提供一些理想化的私密性空间,可是假设其四周有高墙围栏,便会因为光线照射不足而略显昏暗,最好的解决方式便是:利用光线反射,铺设大量的地砖可以实现光线强化的作用,但要注意不要用彩色地砖,彩色地砖长时间使用会出现褪色.

4 园林铺路的材料装饰

4.1 软铺装

园林地面铺装使用的软材料类别不多,各种低矮植物不但能够强化地面空间组成,而且能够切实有效的优化因为地面过热而出现的小气候环境[4].在庭院与花园中的园林铺路设计中,树皮的使用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这样设计的林中小道给人一种宁谧的感觉,树皮和自然环境的互相融合有一种和谐感,同时也可以选择枕木铺地,厚重修长的枕木能够给人一种力量感,长叶植物和浅色调沙砾地面的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视觉表达效果.

4.2 硬铺装

园林铺路过程中,不同的硬材料在经过人工精心的雕琢后,也能够表现不一样的形象,其所表现的环境景观特点也是丰富多彩的,对空间表现质量的提升十分突出.一般使用较多的天然材料有石板、卵石、乱石等.人工合成材料有混凝土砖、水磨石、斩假石和沥青混凝土等.在小范围内,可以用花岗石作为装饰性材料.这是因为其自身体积较小,放在庭院、广场、公园的铺装中,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表现效果.但是花岗石铺出的路面高低不平,因此座椅下或者餐区等不适用这种材料.铺地材料最理想的材料之一便是鹅卵石,其随意铺散在地面上,或者镶嵌在砂浆中都能够获得自然和谐的审美情趣.但是使用鹅卵石铺地不能将泥土和砂浆露在外面.虽然鹅卵石的表面也是高低错落不一,可正是因为这种突出的质感,在很多的公园小径中都有铺装使用.地面铺装使用最多的材料便是地砖,使用地砖可以将一些风格相近的庭院圈在一起.也可以使用在露台或者其他固定的装置之上,确保整个庭院风格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

5 园林铺路和其他要素的联系

5.1 园林铺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园林景观建设内容多种多样,园林铺路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其色彩、形状和花纹等都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5.2 地面铺装与文化主题的统一性

文化就大范围分析,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园林文化的内在特点就是将各种自然事物进行人性化处理,而将人往自然化方向引导.园林文化由创造景观与创造生活两方面的内容组成,园林铺路是园林文化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园林铺路过程中,选材、图案、质感等各项组成要素都需要与主题文化有密切联系,达到和谐统一.

6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铺路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园林铺装设计中,要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将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胡发浩.浅论现代园林景观中铺路设计[J].现代园艺,2012(19):45-47.

〔2〕王庆海,张哲,李洪升,孙文舒.浅析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构想[J].神州,2013(15):211.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4

1.1因地制宜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形,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地形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挖掘自然美景为园林景观设计所用。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景观设计必须根据地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可以有效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2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2.1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2.2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升华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2.3园林景观与文化互融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2.4园林景观设计与文化结合更有艺术感和价值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3结语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结语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事业的飞速发展,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文化现象。尽管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在满足现代人休闲活动需求、视觉享受和提升所在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然而依然具有各种不足之处,由此而造成了城市空间环境的建设显得相当滞后。为此,笔者将结合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提出相应问题,并对如何破解问题进行对策思考,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积极打造一流精品工程和优美的城市环境。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2、文化性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成为为人们赋予文化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就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4、生态性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

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采用西方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大面积草坪和灌木林修剪成模纹图案的绿化方式,或者在草坪上种植花卉组成色块图案。这种植物景观形式虽然具有草优美、整齐的景观效果,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附属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未能形成特色的城市地域性景观。

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三、改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几点对策

1、精心实施城市街道的绿化设计

对城市街道实施绿化设计,这是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绿化设计能够构造出简洁、大方而又开放的良好景观。一直以来,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鉴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多,功能也变得复杂起来,其中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绿带,其中也有把行道树和林荫道、防护林带共同加以联系,从而成为绿色的走廊。城市街道的绿化设计与其它绿地的设计一样,应当遵循统一、均衡、节奏、尺度以及比例等原则。因为城市街道的绿化形式非常多,所以,在街道形式的选择上应当依据街道的环境特色加以决定。比如,街道两边的建筑景观均富有特色,如果在设计中要重要表现建筑,那就应当选用较为低矮的植物。街道的绿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植物的安排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而道路绿化过程中的植物配备则应展现出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相结合之美学思路。在立地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可运用隔离带来配置中小乔木以及花灌木,以求真正实现各类乔木与花灌木之结合,让街道景观更具层次化。在城市街道的绿化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于行道树之选择,切实改变当前行道树的树种过于单一,地被的色块太过重复等现象。要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配置方式相对较为统一的形式,选取数种行道树来作为基调类树种以保障城市的道路绿化能够展现出和谐一致之风貌,而在中、下层则应当尽可能地做到丰富多彩。要坚持以乡土树种种植为主体,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适合于本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同时,在选择行道树的过程时,不能为了美观而忽视行道树所具有的遮阴方面的功能。

2、大力培养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才

鉴于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紧缺的现状,应当从历史悠久的园林企业或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聘请骨干专业人才为我所用,或者从高等院校中招聘应届毕业生,通过以老带新等形式建立起技术团队。但是,无论是用高薪聘请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是刚毕业的高校毕业学生,重点是必须给予其提供施展自身才华之舞台,让其充分地展示出聪明和智慧,同时还应当在薪酬待遇上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设计人员的要求,激励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而不是成天琢磨着怎样跳槽。

3、精心开展城市园林景观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中,必须要开展较为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一是要具有针对性,应当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之条件、植物种类及种植时间等进行编制,从而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二是要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覆盖到工程的全部范围,以确保内容具有完整性。三是设计应当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努力追求量化,避免出现模糊标准,以免让施工人员无所适从。

4、注重城市景观多样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绿色设计当中注重各类景观的多样性,通过将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合理的景观,使得其能够在空间结构以及时间动态等各个不同的方面能够具备相同之处。在城市园林景观绿色设计中注重城市景观多样性能够有效的保护大自然中各类生物的生长和繁衍,能够实现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自然环境人工化不断提高的前提之下,能够充分的合理利用水体、树木以及池塘等各种自然环境保护维持物种的多样性。通过以上方式还能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适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所以说通过这种保留原有生态群落的方式是对坚持以生态为主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正在愈来愈多地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应当对街道景观实施多个方面的考虑,但同时也需要得到所在城市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鼎立支持,这是因为对一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主导作用并非是设计者,还需要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美好、宜居。

参考文献

[1]黄少辉.论城市园林建设的问题及对策.[M].林业建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