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职称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职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职称论文

档案职称论文范文1

一、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是疾控中心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疾控中心档案收集完整的有效手段。疾控中心相对于其它单位而言,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有相对长久的历史背景。多年来,疾控中心从基本建设中形成的自身档案,是从其它行业即使是书本都无法取得的。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价值的显性知识和存于科技人员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旦形成档案后,对单位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创新就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因此,借助于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建设的特色化、信息化、数字化,运用先进的建设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档案在疾控中心运行的作用,就能提高疾控中心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源,就是要与中心的核心业务相结合,并与中心各职能系统、各业务流程有机地紧密联系,形成高效协作和集成化的中心信息链,把档案的收集、积累工作贯穿于整个中心的工作流程,从而保证档案形成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各项档案收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使疾控中心的档案部门成为信息资源中心,为中心正常运行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资源。

二、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建设之我见

2.1全面化

全面加强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业务建设,是我中心档案室档案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我中心档案室要继续推进档案法制建设,抓好档案立法工作,落实执法责任制;坚持做好档案考核工作,建设全面化的档案资源,推动我中心档案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档案室建设、档案信息建设、及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建设全面化档案资源;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安全建设,确保档案全面、安全、万无一失。

2.2特色化

近年来,我中心在注重接收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进馆的同时,加强了对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征集工作,单独建立突出的疾病预防控制成功的案例档案,利用档案信息,对比较特别的、新奇的疾病的预防控制手段方法进行保留、总结,建立特色的档案资源,让我中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重大的、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实例,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2]。

2.3信息化

新时期提出大力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资源建设成为提高中心档案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我们应及时推进建设的信息化,抓住这一契机,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建设新模式。

首先,利用疾控中心信息平台,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数字文件,延伸档案的利用范围。作为我中心档案的收集、整理者,应深刻体会到档案信息在中心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档案信息不仅能对中心的战略决策起到沟通、参与作用,还能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协调,能有效保证中心的目标计划与具体执行是一致的,以调整资源配置,纠正目标偏差,使目标导向正规化,进而促进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管理绩效。其次,应该加大与我中心文秘部门的联系。文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先驱,要保证档案室资源的质量,就要保证文秘工作的质量。在现代化进程推动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学会利用CAD绘图技术以及办公OA系统,建设信息化档案,使电子文件有效的保存和利用[3]。但由于电子化信息很容易受到人为的删减损坏或病毒的侵害,因此我中心的档案工作者还应该联系中心的文秘部门对档案信息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加密等安全措施,以促进实现全过程管理,保证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还有,领导与员工要上下支持,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内外互补。档案在我中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中心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让领导把重视度转移到档案上,让我们档案工作者明白只有交流才能进步,提供给我们档案工作者交流的机会,加以借鉴其经验。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各中心之间相互接触、反馈,共同为实现档案室资源建设信息化服务。

2.4数字化

加强我疾控中心档案室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主要是对我中心的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即把各种以传统的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信息数据,通过扫描、著录等方式全部转换为用磁盘、光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存储的数字记录形式[3],初步完成中心档案室的档案信息建设向数字化转换的准备过程,这是档案资源建设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传统档案室过渡到数字化档案室的前提。目前,我中心档案室一是要加快机读目录著录的进度。现在可以利用政通档案管理软件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全宗的文件级、案卷级目录,并建立起档案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几大类信息资料的目录专题数据库,为查阅利用这些档案提供方便。二是建设档案资源原文、多媒体数据库。可以试图先扫描部分有较高利用率的文书档案,并上传部分照片档案,建立档案室珍贵文件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同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重要资料刻成光盘,达到可全文件阅读并打印的要求。

档案职称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图书馆职称评审 问题 改进措施

1.引言

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从1981年国务院颁发《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开始,已走过三十年。随着评审工作的进行,图书馆人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学者开展图书馆职称评审工作研究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梳理与归纳,以期对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定和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2.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学者对图书馆职称评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两个方面,另外,在研究中就职称评审的作用也有论及。下面分别加以阐述,并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2.1职称评审作用的研究

职称评审对图书馆事业所起的作用,学者们主要从正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苗丽安、王君认为,图书馆职称评审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调动了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增强了相互了解与交流[1]。王霞认为,评审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稳定了图书馆的专业队伍,提升了图书馆的专业形象,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鲍碧娥等认为,评审既稳定了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又提高了图书馆干部队伍的素质,还极大地调动了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3]。

职称评审对图书馆的负面影响,研究者认为是由评审条件和评聘结合等因素带来的。在条件中过于注重论文,就会引导多数工作人员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编写“职称论文”上,而疏于正常的服务工作,这样必将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4]。实行评聘结合的办法,将会导致一些人评职后工作得过且过,失去进取心,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难以再有提高[5]。当然,相对于职称评审的积极作用而言,其负面影响只是次要方面,是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予以消除的。

2.2职称评审存在问题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不断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和弊端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会使评定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研究者就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2.2.1指标分配问题。评定职称要有指标,这是业界心知肚明的事。如果欲评职者所在单位没有指标,那些工作人员就是科研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工作干得再好,恐怕也只能耐心等待。针对评职过程中的指标分配(也称额度指数),庄玉香认为这种做法致使一些业务骨干和优秀中青年同志望职称兴叹,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6]。黎中志认为过多的强调指标,不仅违背职称评审的初衷,而且容易在职称评审中形成一种“关系风”[7]。

2.2.2注重科研问题评过职的人都知道,职称申报材料中科研成果的统计要是一个重要的比拼条件,成果多就意味着胜算的把握大。针对评职过程中过于注重科研成果数量的问题,黄珍娟、王含晖指出:图书馆员的学识水平应该体现在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将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具体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应该在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生价值,而不应该埋头于研究工作中[8]。崔林认为,这样做有悖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下称《规程》)。虽然说高校图书馆是学术性机构,但它更重要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服务性机构,服务是第一位的[9]。要求馆员从事一定的学术研究是必要的,对于这一点,《规程》第一条这样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请注意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学术性机构”前边有定语“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很显然服务是前提是基础。黎中志也指出:图书馆虽然是一个学术机构,但它更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服务性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服务性是第一位的,对于多数工作岗位,大多数的同志,踏实工作更为重要[10]。鲍碧娥等研究者认为,科研成果几乎成了能否晋升相应职称的决定因素,导致重科研、轻工作及“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11]。职称评定偏重对论著数量的要求,致使一部分图书馆员上班只顾埋头写文章,对工作敷衍了事,往往是只注重论文数量,并不考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其论著既缺乏深度,又与图书馆发展相脱节,没有什么实际意义[12]。

2.2.3评聘终身问题。图书馆职称评聘终身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大锅饭的显著特征。对此,不少学者在研究中都给予了抨击。王霞指出,这是当今职称评审体系中最不公平、最不科学的一个方面[13]。崔林认为职称评定的目的是对一个人社会价值和工作业绩肯定的同时,激励其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干好本职工作。而职称评审终身制,将促使一些评到理想职称后的人,工作得过且过,失去进取心,失去积极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14]。

另外,苗丽安、王君就评职过程中出现的人情关系[15],王霞就申报标准的地域差异[16],孙玉枝就参评人员缺少专业学历[17]等问题也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3职称评审改进措施的研究

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职称评审,充分体现职称评审的积极作用,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者认为,现行职称评审的条件、办法等应该不断改进,从而达到图书馆人能尽心尽力、积极主动干好本职工作之目的。对于职称评审办法的改进,学者们主要有以下观点。

2.3.1推行职称评审社会化。长期一来,我国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采取的是单位评审为主的办法,并同工资、福利待遇密切挂钩。这种职称评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化人才建设的需要,职称评审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职称评审社会化,就是在职称评审中采取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聘任、政府宏观调控的职称评审方式。在列入统计的文献中,学者王霞、庄玉香就是积极主张推进图书馆职称评审社会化的代表。对职称评审社会化的优越性,庄玉香谈到:职称评审社会化可以消除单位评审办法中存在的利益、人情因素,社会化评定的职称可以被社会承认,可以将职称作为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参照[18]。资格评定社会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制。实行这一制度后,图书馆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聘用初级、中级或高级职称人员。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取得专业职务[19]。王霞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图书资料专业已有一些地方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如河南省自2005年起,就开始推行图书资料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制度[20]。鲍碧娥等主张把专业考核的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专业考核采取考试的办法。他们对考试提出了设想:考试的内容可以选择几门图书馆专业课程,也可以将图书馆专业课程综合形成一份考试科目;考试应有国家在同一时间统一组织实施,并要规定统一的要求;考试结束后,发给合格者专业合格证明书[21]。

2.3.2废除职称评聘终身制。王霞针对现行职称终身制提出两点主张:一是实行评聘分开的“双轨制”,即职务与资格并存,避免职称与个人利益挂钩,取得相应等级任职资格后,还要面对岗位进行再一次竞争,使受聘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着取得资格而无职务的不断挑战;二是建立职称年度审核制度,即国家在制定职称改革条例时,同时制定出获取相应职称后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发证机关可根据这些要求与该同志的表现(个人述职和单位意见)相比较,给予审核或注册[22]。彭桃英谈道,各图书馆要实施评聘分开,职称与待遇适当脱钩,职称不等于职务,职务等于岗位。对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凡不具有承担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者,则解聘或低聘[23]。怎样废除职称终身制,李金庆谈了两点想法:一是可以从直观的定量考核抓起,例如,有的人评后多年再无新成果问世,对此情况即可根据新规定予以降级;二是实行评聘分开,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24]。

2.3.3采取定量结构打分法。为了能比较科学地实施职称评审,苗丽安、王君提出定量结构打分法,即从参评者的基础素质(学历、外语、工龄)、工作实绩(按年终考核格次分别计分)、研究能力(科研成果及论文情况按各自的层次累计得分)等方面全面衡量[25]。张玉礼、魏昱也持同样观点,他们认为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定应制定量化管理指标,由基本条件、工作表现、科研分、先进分、任职年限和学历分等五个方面组成。并指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以实际业务工作为主,因此工作表现应占总分值的50%以上[26]。针对学术研究中的“职称论文”,张永军认为有必要对论文进行打分评定,即对论文从选题、参考文献、创新点、学术水平、应用价值等12项根据评定标准进行打分评定[27]。

2.3.4注重履行岗位职责。毋庸置疑,推行图书馆职称评定的初衷是要促使广大从业者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好工作才是真正的目的。那么,在职称评审中就应该将申报者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予以考评,但实际并非如此。针对现行评审制度,郭国庆等提出,要把履行岗位职责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突出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标准。衡量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应坚持“三个为主”:一是任现职期间做出的成绩为主,二是以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为主,三是以学术成果为主[28]。吴国华同样认为要把实际工作业绩作为评定职称的主要内容,把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多少和质量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29]。

2.3.5设置评委监督机构。不言而喻,评委是职称评审工作的关键因素,评审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直接取决于评委们的水平、态度和觉悟。为了促使评委做好评审工作,李金庆建议要对评委的组成及运行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他指出,评委组成后应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如有不符合评委资格的,应予撤换。同时还建议,为了杜绝职称申报者走后门,二审和三审可以实行异地评审制度。在这方面福建省就先走了一步[30]。

3.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十多年来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文献的梳理,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尤其是在对现行评审制度改进上,研究中尚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3.1研究内容比较浅显

多数研究者在文献中,只是先就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我认为,在提出存在的问题后,没有对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逐一剖析,这样就导致后边难以对症下药。研究者提出的改进措施(或称之为对策),也缺乏对其必要性、可行性的阐述,让人感觉到可操作性不强。就拿提出的要用考试的方式来认定专业技术职称来说,就有其复杂性。谁来考,怎样考,考什么,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公平性又将如何保证等问题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现行的职称申报前的英语、计算机考试,实际运行情况是业界人人皆知的,但部分不懂英语、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也能照样评上高级职称,这是不争的事实。

3.2研究范围比较狭窄

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不少文献标题基本相似;二是文献的结构、内容没有多少突破;三是文献涉及的内容缺少相关调研;四是参与的研究者人数不多、地域不广。

3.3研究缺乏持续性

发文的作者当中,均为首次涉及图书馆职称评审的研究,说明没有学者将图书馆职称评审作为本人的主要研究内容,更没有作为本人的研究方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就难有深度。图书馆职称评审这一研究领域,目前还没有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重量级学者,那么其研究的结论就缺乏权威性,这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自然就显得份量不够。

参考文献:

[1][15][25]苗丽安,王君.图书馆系列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8,(3):57-58.

[2][13][16][19][20][22]王霞.关于深化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改革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6):127-129.

[3][11][21]鲍碧娥,贾翠玲,李小红.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2):79-80.

[4][5][9][14]崔林.专业技术职称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103-105.

[6][18]庄玉香.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改革刍议[J].图书馆学刊,2004,(3):30-31.

[7][10]黎中志.对图书馆学专业职称改革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3,(6):106.

[8]黄珍娟,王含晖.图书馆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1):76-77.

[12]柴新军.新世纪图书馆情报工作[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19.

[17]孙玉枝.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中若干问题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8,(3):63-64.

[19]胡京波.我国图书馆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将遇到的主要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5):12.

[23]彭桃英.走出图书馆技术职称评审的误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17-18.

[24]李金庆.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随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5):45.

[26]张玉礼,魏昱.论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定的量化管理[J].情报科学,2001,(10):1035.

[27]张永军.图书情报学专业职称论文评审创新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05,(4):144-146.

档案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档案袋;评价;英语学习;运用

课程改革必然涉及课程评价,以及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一种合理的学校教育评价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完全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评价模式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当前,新课程教材改革即将全面实施,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都应有所改变。

一、传统英语学习评价中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Ⅱ向,英语学习评价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病表现在:评价功能单一,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全面素质的考查;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这种测验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评价主体单一,传统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传统的英语学习评价给英语教学和学生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首先,评价使学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并由此造成胆怯、退缩等心理行为;其次,评价使学生无法尝试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也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显然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英语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评价方法是新课程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倾向,尽可能地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尝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重新评价。重新评价并不是延续过去的“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而是在新的评价体系上的研究和探索。根据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发展性评价。因此,在实施英语学习评价中力求突出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评价内容

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毕业论文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使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英语知识与技能、英语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二)评价手段

从单纯的通过考试给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

档案袋评价正是能达到这两种转变的较好方法之一,是发展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档案袋英文中为portfoHo,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它所选择或提交的东西,是由出示档案袋人自己创作的。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20世纪踟年代在西方中小学开始使用的,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关注这种评价方法,有的学校配合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档案袋评价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评价理念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相一致,它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学生发展。教育上的档案袋评价也是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但它们的目的和内容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通常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可以这样说,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师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档案袋评价的最主要特征是促进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的过程与发展、学习、教学是相继连续发展的过程,是同时产生与发展的。这种评价方法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诸多弊端,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的参与,从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在英语学习中如何进行档案袋评价

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我们尝试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评价。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档案袋,档案袋外附上学生的照片及其他小资料,档案袋内存放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的报告,以及平时课堂活动中的发言情况和表现、参加各项活动的记录和照片等。利用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一)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学习档案袋的功能和意义,要求学生每人自做或购买一个大信封作为档案袋,让学生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封面。医学论文用档案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袋中袋,把情况资料分门别类地放入各小袋中,如:小组(学生)评议小袋、教师对我的评议小袋、特殊表现小袋等,以便清楚地反映个人在这一年中的英语学习过程。总之,要做到分门别类,便于今后的查找、分析和师生评价。

(二)档案袋的内容

学生档案袋所涉及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课内学习情况记录和课外学习情况记录两大类(见下表)。

档案袋评价内容

课内学习情况评价记录 课外学习情况评价记录

每一课的归纳复习、学习记录 学生自编的英语小报

课文录音 学生上网与图书馆查询资料的情况记录

单词归类、默写 词汇拓展

相关课文口语竞赛 在家学习情况记录

作业情况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记录

参与英语课内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师生交流园地

单元自我小结 课后问题讨论

测试后反思 自编练习

自我评价或小组评价表 报纸剪辑

自编对话、故事情景 参加各种英语学习活动的成果收集和体会

可见,英语学习档案袋能记载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操作水平、创新意识,为我们全面评价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使我们的评价更全面和具体。

(三)基于档案袋的学习评价

好的评价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档案袋评价必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反之课堂教学活动应与档案袋评价的方式紧密结合,使师生便于评价、乐于评价,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中应采用切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便于比较评价的一些方法,如:(1)观察与轶事记录法,即教师要将观察到的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反映学生超常表现、创意、独特的见解等及时记录在案。(2)测验与考试要改变以往的以知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书面考试、现场表演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课后及时记录,归入学生个人档案。(3)设计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它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或等级,表格可根据需要设计。(4)作业法,考查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5)互评法,在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档案袋评价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案,以月或半学期、学期为阶段开展档案袋交流展示会。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档案袋评价的兴趣,还应经常召开档案袋交流展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收获,介绍自己档案袋中的作品,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给每一个学生以展露才华的机会。还可以在家长会中展示学生的档案袋,让家长有机会参与、肯定学生的成果。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达到让学生们相互促进的目的。档案袋评价的操作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四)英语学习档案袋的使用

学习档案袋的作用是通过记录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学习过程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章节和课题,不定期组织学生把新的“作品”放进“学习档案袋”里,通过翻阅其中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学习历程与现状,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对档案袋中的材料允许有以下的更改和补充:有些学生发现以前的“作品”做得不够好,提出要重做;有些学生认为上一次收集的有关资料不够准确,要重新搜集等等。对有些学习内容还可以要求学生家长参与完成或参与评分。

(五)建立教师自己的档案袋

教师在要求学生建立档案袋的同时,自己也应建立档案袋,内容包括档案袋评价的研究计划、前测和后测情况分析、个案记录(个别学生的非常表现,在评价时与学生的档案袋结合)、学生月评价表、研究记录、开展教学活动和评价的收获体会及反思等。

教师规范地做好档案,并阶段性地与学生交流档案的整理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示范作用。

五、实施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方向性

任何一种评价必须有其特定的目的。评价活动中要注意目标的设立,它将是我们工作的指南。

(二)科学性

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程度选用恰当的方法。

(三)现实性

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在制作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收集上,不要搞“花架子”。

(四)多元性

可以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多元评价,使评价不再是完全由教师支配的过程。这种多元评价可以让教师、学生、家长共享评价成果。

(五)易操作性

评价活动的展开应简单易行,便于学生掌握与操作,便于教师开展工作。

(六)全面性

学生是各具特色、动态多变的个体。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六、反思英语学习档案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制定的评价方案显现出了它的积极性。例如,我们的评价方案制定得比较全面具体,对学生每个方面的发展都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历经一年的实践中,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很高的热忱。这份学习的热忱不仅体现在平日课堂的学习中,甚至体现在课余时间里。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方案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在这方面如何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时间

要使学习档案袋的内容丰富,有全面的评价素材,教师和学生要做大量的“作业”。如问卷调查、拍有关的照片、制作电脑课件、写小论文等,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档案袋评价需要学生和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已经很忙碌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困难。

(三)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起始年级的学生使用档案袋评价的机会多一些,职称论文毕业班学生往往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习档案袋的作用就削弱了,如何纠正这种把考试评价和档案袋评价对立的看法和做法,也值得研究。另外,档案袋评价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程度较低,它所带来的评价信度和效率有时难以保证。所以,我们说档案袋评价只是多元评价的方法之一,不能取代其他评价方法。

(四)经费

档案袋评价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这也可能给学校经费预算及学生家庭经济带来一定困难。

总之,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有利于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英语操作技能、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作为新课程的伴随物,档案袋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在认识与实践上才刚刚起步,有许多地方需要探索和完善。我们应从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多思考、多总结,使档案袋评价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评价与促进功能,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Tiemey,R.J.:M .A.Cartel"& L.E.Desai.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 [ M ].Norwood:Christopher Cordonj 1991.

Wolf,D.P.Portfolio assesslnent:Sampling student work[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9,46.

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档案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字:航道整治;质量通病;特点;问题;基本原则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mmon problem of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of channel regulation works and principles, and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quality defects of channel regulation works.Key words: channel regulation; quality defects; characteristics; problem; the 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U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航道整治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主要有四个特点

1.1质量通病有着显著的水运工程的特征,受自然条件和水流条件影响很大;

1.2质量通病在工程中是允许的,且在验评标准误差范围内,但是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是有影响的;

1.3虽然质量通病问题并不大,但是要彻底治理难度比较大;

1.4质量通病长期存在于一些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

2.航道整治工程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2.1施工单位自检体系落实不到位。

2.2因季节性施工造成赶工抢进度。

2.3工程资料存在后补现象。

2.4原材料进场抽样复验频率不足、有的不闭合。

2.5施工管理人员对技术标准、规范执行不严。

2.6监理单位现场平行检测频率不足。

2.7合同段、工作面、工序间衔接不紧。说到底就是监督不到位。

3.航道整治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2支流航道实施中低水整治原则

支流航道在洪水期时,由于各个洪峰的互相遭遇和组合,这必然会给支流河口水流带来交互顶托的情况,由于这种交合顶托的规模往往非常宏大,冲撞也非常激烈,具有巨大的能量,也是泥沙淤积最严重的时候,因此不适合这个时候进行航道整治。此外,航道整治的目的一般既不是为了改变洪水顶托,也不是为了降低洪水期的泥沙淤积量,而是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航道在落水期时水流的输送泥沙的能力,使得洪水期时淤积的泥沙被及时带走,不影响枯水期的航道通航能力的要求,因此,支流河口的航道整治工程基本采取中、低水治理职称论文。

3.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航道整治工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坚持“生命重于一切”的准则。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坚持持证上岗,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一些跨汛期的整治工程,施工单位要与水利防汛部门密切沟通,及时掌握施工河段的汛情及洪水特点,在此基础上安排施工内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的安全。

4.治理质量通病的对策

4.1坚持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

依据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建设单位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所在。强化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主观意识,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是消除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重要因素。

4.1.1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强化执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四项程序。

4.1.2监理单位应重点落实和执行法律、法规、履行监理规范赋予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工程强制性条例是否落实到位的检查,严格落实原材料进场抽样复验制度。

4.1.4施工单位要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自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项目技术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的验收与检查,坚持质量标准、层层落实项目负责制,不断排除质量通病以及总结质量通病所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提高人的质量责任意识、规范质量工作行为、把工程实体监控重点与树立创新理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和实现质量通病的治理。

4.2以科研为先导。通过科研产生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所有这些都是克服质量通病的基本要素,必须大力提倡和扶持。

4.3施工工艺是关键。应编制有针对性、科学、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及时进行交底。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明确质量标准和防冶质量通病的措施;施工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特殊工种应具有上岗证,如材料员、测量员、安全员等,项目经理及技术主管应由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设备技术状况(包括检测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对设备应及时进行校核和检修。如主要的沉排船、砼块生产机具等。另外应积极采用或发明一些提高工效和质量的小工具,让设备和工具为工程质量服务;施工中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执行,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方法进行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预防质量通病的关键。因此,应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等施工技术,要求大家严格执行,并采用自检、互检、交接检等手段予以保证。施工中应随时和图纸及规范标准加以比较,确保符合要求,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自然环境条件和运输条件等,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4.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管理措施

4.4.1施工企业内部质保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施工企业自身的运作,依靠“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控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质量员来检查质量,确保质量通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4.4.2社会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治质量通病的外部的、横向的控制。有时质量通病出现是操作时的不规范性和方案中的不合理性引起的,通过监理的监督和把关,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防止质量通病的产生。

4.4.3政府监督的强制性是政策引导和最终认可的质量控制手段。通过政府的强制监督,宣传和引导参建各方增强质量意识,自觉克服质量通病;并制订相应的技术文件,帮助企业克服质量通病;同时运用监督手段,强制企业按标准规范执行,从而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

4.5加强原材料质量检测,把握重点环节质量控制,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按照交通部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有关要求,在项目开工伊始,督促建立工程材料现场工地试验室,确保工程所需混凝土的各项物理材料试验和质量检测的要求,及时为工程材料质量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质监人员每次深入现场需对其出具的试验检测报告进行审查,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检验资料进行复查,对于取样频率和代表性、试验检测内容规范性、监理平行检测等方面均加大管理检查力度,从而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6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根据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质监部门一方面加大对参建人员的资质管理,严格对监理、施工质检人员的资格审查;实行质量责任人备案制度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记录执业情况,并将不良记录记入诚信档案等。另一方面对相关施工、监理单位的质检技术人员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使其掌握质量通病治理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工艺控制要点,以充实项目质量管理队伍,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推动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7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创新意识

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克服质量通病的基本要素。我们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才能使质量通病的治理在事前得到控制。实体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有材料达不到要求、技术手段不高,也有工程相应的技术环境差等因素。而创建示范工程项目既需要质监部门和人员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打破常规、细化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对现行施工规范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又需要各参建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技术要求,与时俱进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人员在创建活动中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进行技术攻关,优化通病治理方案,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技术总结,将成熟的通病治理措施及方案在后续同种工序中进行推广应用。

5.结束语

我国航道整治工程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依托于各条河流的整治工程,不断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山区河流整治技术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整治技术理论和较为丰富的整治技术经验,对于平原河流航道整治,可以通过对河床浅滩分析等手段掌握抓住有利河势,采用整治建筑物等手段,达到利用水期的水流能量冲刷航槽、符合设计通航尺度要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昕.内河航道船舶定线制条件下的航标配布探讨[J].水运工程,2010,(03):103-10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