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后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课后记

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97-01

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后作业,值得我们老师深思与探索。作为老师我们应从学生的成长、兴趣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素质教育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来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大胆创新,积极改革作业的设计思路,将读、写、画、说、演、唱等相融合,真正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消”,进步生“吃得了”。

一、传统作业的弊端

传统作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题量大、一刀切、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抄写多、机械重复多。缺乏思维训练和学生动手创新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家长也反感。这样的作业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后作业

1、课后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化

学校小课堂,生活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回归于生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的家庭作业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既符合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创新能力,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尤其是作文,要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悟同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做人,这也是教育的延伸。

2、课后作业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现代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学生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自主学习的过渡。“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主题。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山中访友》一课,我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有的学生摘抄了文中的精彩片段,有的学生背诵了自己喜欢的段落,也有的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作者所访问的“朋友”,并配上几句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还有的学生将《山中访友》制成了一张张卡片。特别是后进生也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布置的家庭作业中去学习。

3、课后作业设计内容要体现多样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拓展类、操作性、实践性作业较喜欢,对阅读类作业也偏爱,但对课后练习题、作文等抄写的作业喜欢不高。故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我将读、写、画、说、演、唱等相融合,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1)读一读。每学一个单元,我就给孩子们推荐几本课外书,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写一写。例如轻叩诗歌单元,就引导学生仿写或练习写诗,这样就调动孩子们动手写的欲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3)画一画。作者探访了山中的“好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力,画出作者所访问的“朋友”,再给的画配上几句优美的语言。

(4)查一查。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前,在预习课文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锻炼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也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感受鲁迅的伟大人格。

4、课后作业设计内容要体现分层性

传统的作业采用一刀切,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性的完成。例如我在设计第4课《索溪谷的野》这一课的家庭作业上有所不同,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之一:

作业一: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并摘抄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作业二:熟读课本,感受本课语言的优美,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好词语分别写一段话。

作业三: 展开自己奇异的想象,画出草虫部落的成员,并配上相应的文字。

作业四: 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回顾作者是如何观察写观察日记。

作业五:在安全的前提下和家人到县内有名的大山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美。

前两个作业是对字、词认读记忆作为重点内容,作业三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业四在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作业五在于培养孩子热爱自然、拓展训练体力、毅力。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也体现出了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2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

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后作业呢?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作业突出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总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让孩子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把课后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趣味性,使学生 真正喜欢做作业,并期待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作业突出层次性

1,学生存在知识上的个体差异,针对这一点我把作业量分层,因地制宜。对于优等生可不留书面作业,让他们发展其他爱好,给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困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让他们得到充分练习,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一刀切”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让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困生得到充足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3.作业体现选择性。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①复述《再见了,亲人》②给给小金花封信;③采访“大嫂”(当然是同学)并写下采访记录;④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仿写《再见了,朝鲜人民》;⑤选读魏巍的文章。因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作业突出开放性

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N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突出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前预习性作业。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等,整理成“摘抄”笔记。如;我在教《少年闰土》之前,让学生了解鲁迅,了解时代背景,查找有关鲁迅的文章。

2.课后拓展性作业。学完课文后,延伸性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学了鲁迅的文章这一段园后,请学生去查找更多的鲁迅的文章,进行读书交流,让学生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3.积自编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自己编拟作业内容。如教学几个重点词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其中喜欢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句子或一段话。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4.练笔性作业。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四、作业突出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朗读作业,这类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而定,如学了《再见了,亲人》可以布置选配乐曲,明天我们举行一次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培养学生热爱战士的感情。

2.表演类作业。对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或场面描写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表演。如讲《将相和》一文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展现课文内容。再次老师拍照,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配养孩子的表演能力。

3.想象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新的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在学习《穷人》一课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后他们会怎样呢?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就比较高。

设计课后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后作业。让语文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孩子学习兴趣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任敏.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3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后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于是国家教育部采用每5年定期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办法,以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该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高校目前管理中的低效率问题,认为在明晰高校产权关系,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条件下,去解决高校管理的低效率问题,可能会更有效一些。

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截至2006年秋季,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达2300多万人,各高校在扩招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于是2004年10月,教育部建立了每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旨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然而高校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我们可以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把高校看作可替代个人自学,进行高等教育传播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问题,说明高校的生产效率出现了问题。而高校生产效率低下,很大程度是由于目前的高校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了交易费用过高,不适应高校扩招对高校“生产”的要求而造成的。

1.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的启发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20世纪30年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利用交易费用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出现”。他认为,企业形成的原因是通过把交易费用转移到了企业内部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给人们看待现实经济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如果把高校看作替代个人自学高等教育知识的企业来看,高校目前的低效率问题是不是可以从高校的交易费用偏高来找到解释呢。

2.高校的交易费用问题

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指“度量、界定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并对之制裁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华裔学者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也就是说,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肯尼思·阿罗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高校交易费用是指高校交易内外部各种交易活动所花费的费用支出。包括高校各内部组织和高校与外部组织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摩擦费用,获取信息的费用及高校组织管理的费用。高校办学费用是衡量高校办学效率和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通过研究高校交易费用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其办学效率的高低。

花长友[1]在他文章中指出,高校的办学效率比较低,原因在于在旧的计划体制下,高校的产权制度决定了他的经费开支很高,其中对个人努力程度难以测度形成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个人道德风险是原因之一;公有产权下高校的委托层级太多,造成对高校用人效率的不高是原因之二;第三是国家对高校的外部经济效益测度难以进行是原因之三。潘燕[2]在她的文章中谈到:高校交易成本普遍偏高。高校内部交易成本偏高表现在其管理费用太高,信息流通成本高,制度的实施、执行成本高,以及用于解决和协调人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等的费用高。高校外部交易成本偏高则集中表现为用于处理好与外界各种组织、部门关系的业务、招待费用高。

3.高校交易费用偏高的原因分析

3.1高校产权制度不明晰

在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存在国有资产产权意识不强、产权不清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在1949—1979年间单一地靠政府拨款;1980—1998年采取的是财政拨款为主,社会筹资和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筹为辅;1999年后由于扩招使社会筹资和高校自筹资金超过政府财政拨款。非国有资产进人高校后,使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国有资产由于没有人格化的自然所有者,即产权所有者缺失,各级政府只是它的直接者,其产权功能大大弱化。主要表现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使用效率不高,外部性内在化能力大大降低,如保值、增值困难等。在这种产权制度下,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有点像公司中的董事会,大学校长类似于企业经理人。大学校长在拥有的权利和责任方面极为不对等,也就是责任大于权利,致使大学校长在学校的管理方面不敢大胆创新,唯恐责任重大。

3.2高校交易费用较大

高校交易费用主要包括教师的薪酬和管理费用。其中教师的薪酬在扩招后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的规模效应而出现相对降低的情况,但管理费用可能反而会提高。这主要表现在,扩招后高校的管理层级仍然众多,学校与这些管理部门的往来费用较高,比如说:本科评估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学校的交易费用,虽然本科评估本身的目的是好的。很多校长都深深感到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而是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应付各种繁琐的事务上,管理的机会成本高。此外,高校扩招后纷纷兴建新校区,以容纳新增生源,基建投入带来的金融费用和交通费用也使高校的管理费用大大增加。

3.3高校管理制度存在着制度惯性

我国的很多高校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内容,管理观念陈旧,即便是在采用了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下,却仍然逃脱不了“靠人治”的内核。在高校产权不明晰的条件下,这种旧的制度仍然会有它存在的惯性。这必然对新制度的构建、产生和发挥形成比较顽固的影响。

4.高校提高办学效率的对策

4.1明晰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改革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高校的公立性,决定了他的产权为全民所有,政府只是全民所有者的一级,政府通过任命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方式进行二次委托和,这中间的委托层次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还多,于是委托人对人的监督就因为监督链条太长而无法实施。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在高校中实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尤其是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学校的投资,形成股东会、校董会、学校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才有良好的运转基础,高校的法人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4.2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高校产权明晰有效的基础上,应建立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要克服只能进、不能出的用人原则,同时应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财务制度,财务制度要实行对重大财务支出的监督和评估论证机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要形成教与学的相互评价和学校的抽查监督机制;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要形成科学的量化和质量评价机制,杜绝以次充好,低水平重复;招生就业制度,招生应形成与就业形势相联系的机制等等。总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我们应从交易费用降低的角度来建立和衡量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

结束语

高校本科水平评估主要评价的是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我国公立高校产权边界模糊和委托层级较多的前提下去对这种产权制度下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只能说解决了显性制度的不完善、不周密问题,而隐性制度的低效率还会继续发挥作用,而在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均衡的条件下,高校的交易费用必然是相对较低的,与之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会趋于完善合理。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4

行为检测表也就是教师把自己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部罗列出来,比如说教学内容的全面程度、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具体的标准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教师可以在每天上完课后就对着检测表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例如,本周教师计划要将教材中的《登鹳雀楼》和《春晓》两首古诗讲解完,同时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并默写,那么在本周结束的时候,教师就应反思学生是否能将古诗进行翻译,是否能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能完整地背诵并默写古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掌握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断进行提升。

二、撰写反思日记

教师把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体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进行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反思日记记录可以是教师自身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课堂表现方面的内容,还可以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师刚讲解完《悯农》这首诗,可以在教学反思中记录下学生学习古诗的课堂氛围,参与课堂的热情程度等。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撰写反思日记是最主要的教学反思方式,它与简单的教后记有着本质的区别。撰写教学反思日记的习惯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为教师以后的反思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反思日记拿出来与同事们集体交流与探讨,更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地成长。

三、通过学生进行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感受和需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方面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反馈信息。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提问“闰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闰土在‘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或者是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来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教师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合理改进和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四、通过同事进行反思

教师独立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如同闭门造车,很容易仅凭主观意见决定自己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他人的点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让同事指出语文课堂中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自己从多个角度对自己进行反思,这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促进。例如,可以通过上公开课的方式将语文教师集中起来,针对授课人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各抒己见,并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通过同事们之间的交流、探讨,可以让教师的思考更加有效,把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

五、通过网络和文献

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5

关键词 小学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方法指导

为学生选好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爱好,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且爱读、乐读。

一、推荐学生喜欢的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如: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较少,可向他们推荐一些简单易懂的诗歌、儿歌和童话故事;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王》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可向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等。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写科幻作文,可向学生多推荐一些科幻类书籍,为习作打下基础。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张之洞曾经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的: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后,我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查找有关的资料交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有关的书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了海底内容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从中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采蜜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保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教师把(采蜜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

(2)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走进歇后语王国”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四、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学中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尽量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除学校安排的阅读课外,每周再抽出一节课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设置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采蜜集》,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总之,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与书为友。

参考文献:

[1]卢澜.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6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1)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