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园的景观设计

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现代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people to contact space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ttention and outdoor recreation communication for idle body space, community park in the modern life of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new idea, from the elements 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new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the following community parks looking for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社区公园定义为: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就其分类而言,社区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的一个分支,因此其具备城市公园的内容和性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面积小、服务半径小、设施简单等,导致其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所呈现的功能和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都市居民,社区公园显得尤为贴近生活,作为居住区一部分并兼具城市公园性质的社区公园在现代生活中也将承担越来越重任。

一、现代城市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设计

1.1健康景观设计的作用

(1)生理生态保健功能。《黄帝内经》中就有“芳香开窍”之说,认为此举是养身之佳法。近代的医学也证明芳香植物所挥发物质具有提神醒脑、平和心绪之功效,药用价值颇高。置身于自然清新的健康景观环境中,能使人忘却疲劳,消减压力,振作精神。植物等物体的色彩也能起到保健作用,如红色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激动感,黄色具有明快之感,蓝色以及白色使人产生宁静安逸的感觉等。

(2)心理情绪的调节功能。心理健康是除了生理机制外健康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家经研究调查发现,情绪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免疫、消化等人体系统。良好的环境就是一剂调节情绪的良方,经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健康景观以其自然清新的景观能排除使用者抑郁低落的的不,从紧张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在景观环境中其思想得到放松从而起到调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尤其是在健康环境的氛围中进行聊天、散步,可以使人心理上发生良性反应,逐渐使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

(3)社会功效。健康景观的社会功效主要有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增进邻里关系。在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中参加集体性的活动,则心情会舒畅。若居民在社区公园里锻炼、休憩或游赏时产生共鸣,则能促进交流,加强与邻里关系。②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在设计中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让使用者参与景观的的维护和建设,持续设计一反馈――设计的过程,引导健康准则。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在增强居民自信的同时还能增强公共道德观,维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1.2社区公园的设计原则

社区公园的设计固然可采用一般园林的一些设计原则,但在健康的景观设计中更突出其健康性的特征,所以在设计上也凸显出了一些特别之处。与一般景观设计不同,健康景观设计更注重以下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心理适应性原则、行为适应性原则、社会适应性原则。

(1)生态可持续原则。社区公园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地形、植物、水景、硬质铺装、建筑小品等。对于社区公园来说,景观的营造应尤为重视水体空间的营造和植物配置,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社区公园的设计中,不应因表现景观的独特性而违背社区公园的生态性,过度的开发土地,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导致生态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2)生理适应性原则。健康景观的建设应尽可能的扩大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合理的利用公园原基地的地貌、植物、水体;增加使用者与大自然在生理上的接触,即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嗅觉、触觉等知觉感官上的接触,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释放压力。

(3)心理适应性原则。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在社区环境设计中,应从人们的心理诉求出发,根据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满足私密性、领域感、归属感和交流等的基本要求。

(4)文化适应性原则。地域特色是指设计中认真研究挖掘地域文化,在设计中以本地文化为出发点,使得景观具有地域性。芒福德曾说过“未来城市的职责是充分发展地区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社区公园空间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的分析,在符合区位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公园景观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

(5)社会适应性原则。人的社会性原则是指人们在社区公园的景观环境中能充分的放松自己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和恢复健康。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提供尽可能多的交往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公共交往的空间,比如花架的设置和小型广场以及健身设施的设计,不仅能提供给人们一个交往的空间,同时也是居民进行社区公益活动的舞台,满足居民的社会性需求。

二、现代城市中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方法

2.1社区公园空间设计

(1)覆盖。覆盖所形成的空间给人亲切、含蓄之感,因为它只有顶界面,人可以自由地出入其间。园林中常常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如景观建筑亭、廊等的顶面或者是浓密树冠形成的覆盖面。这种空间正符合审美的自在、随机特征,常能引发人们的想象和审美,因为从心理学上说人的行为基本上以横向为主,覆盖空间具有的水平方向的自由性满足了人们行为习惯的需要。

(2)抬升。抬升是塑造空间的常见手法之一,一般是在外部空间中改变标高,形成有落差的空间场地。而在社区公园中,抬升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在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中最为常见的是花床、水池和草坪的抬升。这些设施高度要比普通的高,约45cm到90cm。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来说,他们不必站立,可以在轮椅上轻松地触摸植物,接触水面,甚至不必弯腰就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景观观赏。这种人性化设计手法能够使患者全身心融入自然而暂时忘却身体上的不方便。在美国芝加哥植物园中就普遍采用了抬升的触摸床、种植床、花床、水池以及草坪。

(3)围合。围合是最常见的空间限定手法,是指把一系列环境设施通过相应的关系围绕某一个相对固定的点,想成具有向心性的空间。它要求环境中有构图中心,既是几何中心又是视觉中心。景观空间常见的围合元素有构筑物、建筑物、植物等。围合空间一般具有较强的聚合感,适宜交谈,又因具有较好的安全感和私密感。

2.2 社区公园的水体设计

人们的亲水性是人的天性之一。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亲近自然山水更成了一种迫切的需求。社区公园作为居民身边的绿岛,应该满足人们的这种亲水的愿望。水景的健康眭设计应该从使用者的年龄结构、生活需求、工作习惯等方面出发,营造适应不同的人群的水景空间。

(1)适宜儿童的水体设计。设计时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置像戏水池、游戏池等广受儿童喜欢的玩乐水景设施,以提供孩子们与水接触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直接地和水有亲密的接触,整体设计要兼顾儿童的乐趣以及安全尺度两方面。水景设施的底部特别是戏水池池底的图案其色彩应有鲜明的特色,除此之外设置与水相关的主题小品也可以达到延续水景、烘托气氛、开拓孩子想象力的目的。

(2)适宜中青年的水体设计。对于生活节奏高的中、青年来说则更希望社区公园的环境景观能够松缓他们紧张的情绪、排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设计更应该注重水景的多样性、亲切性。设计时需注意水与植物的搭配,强调水、植物、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和协调性;此类水景多以自然驳岸为主,在水边可以多种植鸢尾、菖蒲等湿生植物。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亲水性,设计者可以在临水的平台及步道上设置一些供人休息、交谈的座椅,增加居民之间的交往。

(3)适宜老年人的水体设计。水体应多以线条自然流畅的小面积水池为主,池中点缀水生观赏花卉,如荷花、睡莲、香蒲等,形成水面的观赏点,池边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等遮荫蔽日;同时结合水面可适当布置榭、亭等休憩型景观建筑小品,进一步增加水体空间的景观内容和休憩功能。于此同时,水边也可相应地设计活动场地供老年人锻炼健身,设计时场地的起伏不宜过多,竖向以平缓为主。

2.3社区公园的道路设计

道路系统是公园健康景观设计的骨架,社区公园的使用者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步行方式来进行的,步行环境的好坏与人们对康复花园的使用有很重要的关联。应贯彻以下原则:

(1)步行者优先原则。步行者优先的设计观来源于城市设计的观念,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祝下,对机动车进行限制,给予行人以优先权。这一思想具体在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就是强调行人在公共环境中的优先地位,以人为本。

(2)环形游步道原则。运动能减缓压力,并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益处,改善心血管循环状况,减轻成人和儿童抑郁现象。设计应从从居民的行为特点出发,设置环形游步道系统。经验表明,日常情况下,步行的距离在300~600m的范围内时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中交通体系应当简单避免较多的交叉路口或相似的路口转折环境,反之容易引起人的不安。而复杂的空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很大的扰乱性。社区公园的使用者中以儿童老年人居多,所以一般步行路面要求是平缓的。同时处理地势变化的道路时,可以设置台阶和坡道。当坡度大于6%,要设一定台阶,为方便轮椅转弯,道路宽度为5英尺以上(图1、2)。

图1 社区公园中的最大道路坡度

图2社区公园的最大宽度

2.4 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

社区公园的植物景观,除了满足人们赏景、休憩的需要之外,合理运用植物的养生保健功效,能创造出安静、清新、健康的绿色空间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重要的一面。植物除了基本的生态功能之外,部分植物还具有养生保健功效。

(1)芳香保健型。主要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如:毛刺槐――甜香;玉兰――幽香;丁香――浓香;梅花――暗香;樱花――清香。吸入后会使人心情舒畅,达到清心爽脑的效果,甚至其中某些成分对有些疾病有治疗作用。配置呼吸保健型植物群落,主要以开花乔木以及散发芳香烃的乔木为主,如桂花、丁香、樱花、香樟、玉兰、含笑等不同花期的植物为骨干树种。常见配置方式有:上层乔木:白玉兰、鹅掌楸、广玉兰、厚朴、樱花丛群种植;中层灌木:月季、棣棠、含笑、珍珠梅等为主,成丛成片植于乔木边缘;下层草本:以麦冬、沿街草、酢浆草等镶边,达到景观与保健相并重的效果。

(2)体疗保健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如果在体育锻炼时面对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则具有更加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如锻炼时面对松树呼吸,会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等作用,对于关节痛、转筋痉挛等疾病有一定助益。因为松树能挥发胡萝卜素、松油脂、维生素C及含A茨烯的油,人们练功时三节活动、九窍具开、经脉气血循环旺盛,吸人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增强器官的生化功能,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养生保健作用。柏科及罗汉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如在侧柏、花柏、圆柏、沙地柏、罗汉松、竹柏等植物周围锻练,会有安神凉血、舒筋活络、消肿、温中行气等功效。

2.5 社区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

(1)景观雕塑小品设计。由于面积有限,在社区公园中的雕塑不仅要求形式造型别致,同时要求通过视觉冲击和象征性意味的营造来对使用者的心理起到调节的作用。一般要求社区公园中的雕塑能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过于前卫和抽象的作品只会让患者无法接受,社区公园雕塑的感染力在于它对居民的暗示作用和与居民心理的沟通,如宁波海山社区公园一个水景小品成为全园的焦点。这个水景小品象征了“生命的轮回”,通过静水和流动的水来象征从生至死的过程。

(2)休息设施设计。空间环境中的休息设施对于社区公园的使用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社区公园中应结合绿化植被和景观节点局部拓宽设置休息空间,以满足使用者休憩和观赏景色的需要。座椅的造型设计要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感觉舒适,并且让人有一定依靠,尤其适合体弱者及老年人舒适地休息较长时间。材质以较亲和的自然材料为主,随机抽查显示大部分患者更喜欢木质的椅子。座椅的造型以及摆放应考虑到各个使用者交流和静养等不同的需求。如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花园中,圆弧型的木质座凳便于患者之间的交流,给人以亲切和舒适感。

2.6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社区公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应注意步行空间中的扶手、坡道、道路铺装以外,对于视觉有障碍的使用者,足够的引导是必须的,在环境基础设施中应考虑设置一定的盲道和盲文协助视觉残疾者行走和觉察所在方位及方向。在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中,可触摸的盲文被刻在栏杆扶手底部,提供必要的信息提示。对于肢体不方便或虚弱的使用者,环境设施应该便于其触摸和使用,抬升种植床或水池是不错的方法,而有时植物种植也会相应选择低矮类型,让使用者能够接触植物的整体,从而对植物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结语

现代城市社区公园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具有休闲娱乐的公园绿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开放,其已经成为了人们认知环境、享受生活的主要领域。就如奥姆斯特德说的那样:“在这里,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无论穷人还是富人,老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存在都增加了其他所有人的快乐”。社区公园也渐渐跳出了“广场+绿地+健身器材”的简单造园模式,园林创作思维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不断更新的现实面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的、人文的、极简主义的、后现代的各种思潮正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各放异彩,设计者和使用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文化性、参与性、保健性和经济性在设计中的体现,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融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真正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作品。

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设计;景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对生活享受意识的增强,又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尤其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城市公园作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来探讨自己对城市公园设计的思考。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1、尊重土地原则

将自然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即是尊重土地。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土地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基于土地实现的。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茶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也变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土地的尊重应作为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

2、生态平衡原则

自然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它的呼声并了解它。世界是生物和人类过去到现代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我们和他们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尽量建立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尽量不要破坏原生态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恢复己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注意保护优美的自然天际线和景观节点之间的视觉廊道。要尽量顺应原来的地形,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不破坏地质构造。

3、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空间必须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公园与市区之间应该要加强联系,防止公园地区成为孤立规划的一个独立体。规划公园时刻都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把市区的活动引向公园,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公园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公园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4、气候适宜原则

公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给公园空间利用的方法和形态造成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微气候。

城市所处经纬度、地平面海拔高度、周边地理条件都是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季节性的状态包括如植物的落叶、水体冰冻、水位的涨落、风向和风速的改变等;微气候指由于区域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自然生态要素的影响引起的区域性气候微差。因此,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在充分研究公园区域微气候的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之后,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从气候角度上看,大型城市公园的生态圈对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主要是公园水体和植被对城市地区气候和微气候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降水。同时公园周边的高层建筑对风向、风力强度、阳光充足程度的消弱也会影响到公园的生态系统。

5、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城市公园一般是城市的旧城区,在对其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十分注重分析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场所,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具有历史遗产的城市其发展不应是盲目的,既不应当盲目地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结束语

城市公园展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要在景观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这一准则的基础,考虑对人的真正关怀,挖掘和重视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而“人性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设身处地地从人的角度,分析人的环境心理和活动规律,对场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公园景观设计中各种构成要素,精心设计各种宜人的环境空间、视觉享受,从而真正体现出关怀人性的设计宗旨。最终,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氛围,为人们提供一个参加公共活动、增进交流的舒适空间以及一个能充分放松身心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1]欧阳琼.城市公园的改扩建设计研究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

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3

公共空间是社会公共活动的载体,它包括广场、街道、步行街、河流以及建筑的空间等,人们在这些公共空间中进行散步、游憇、交流、集会、健身等活动,是对高质量生活的一种追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完美结合所创造出的公共空间景观,可以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使人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可以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意志,而且,还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因此,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可以吸引人们,使其成为最具活力的地方。

追求绿地设计的生态化

绿化不但能够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而且还能够为职工营造一个工作、休息的绿化空间,使职工置身于优雅的环境中,极大地增强职工的忠诚度、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职工无限的创造力。在公园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结构,突出“植物造景”思想,重视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立体化和系统化,达到生态化的目的。

追求环境小品设计的特色化

1)主题鲜明,体现公园的地域特征。季特曾提及:“一个良好的原则就是各种设施应尽可能从属于它所在的空间的性质”。增加公园的文化内涵、提升公园的地域特征。

2)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艺术的需求。人是环境中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心理等都决定了对空间的选择。因此,在进行环境作品设计时,要了解人的尺度;了解人的各种行为模式及其特征;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了解小品的艺术内涵等,只有对这些因素充分把握,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人们需要的环境小品。

3)根据安钢的发展目标和现状环境,围绕“展示、独特、生态”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厂区环境及场地条件,创造适于安钢这个国家特大型企业定位的舒适宜人的景观,为绿色安钢又增添一片新叶。以简约便捷、动态观赏和以景点睛的风格特征,按照不同功能、不同环境下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活动来创造为人民服务的舒适空间。创造具有现代化、人情化的高品质绿色景观区域,提升日常生活品质(图1)。

园区设计

钢花公园设计力求形成独到特色,体现安钢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展示安钢企业在技术、文化、生态环保方面的努力与信心。在景观处理上力求结构有序,可读性高,特色鲜明。以“展示、独特、生态”的设计理念为创意为骨架,结合所处环境和现状特点,赋予安阳地域文化和安钢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不可复制的安钢独有的钢花公园。共分为4个区域:文化休闲区、产品展示区、温馨休憩区、景观过渡区(如图2)。

1文化休闲区

安钢文化战略定位是以“创新”为核心的“鼎新”文化。鼎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鼎适合于安钢文化战略定位,表达安钢传承历史、再铸辉煌的理想,以及安钢集团创新图强的信念。鼎新文化主要包括“鼎力”、“鼎新”、“鼎信”三层内涵,三层内涵的核心是“鼎新”。“鼎新文化”表明安钢是通过确立鼎新的理念、倡导鼎力的精神、塑造鼎信的价值观,达到鼎盛境界的文化(图3)。临主干道安钢大道设计三条公园主路,以中轴对称的形式通向主广场,就像鼎的三足一般稳固而坚定。三个主要的活动空间被赋予鼎力、鼎新、鼎信的深层含义。它们的布局形式打破了中轴对称,又显活泼轻松。通往核心“鼎新”的是两条长约200m的企业文化漫步道,在大自然鸟语花香的包围中,感受安钢的文化氛围。滨渠漫步道承载着记录安钢50年光辉历程的任务。在中轴线上临渠一侧设置一观景台,站在这里可观赏到安钢的风景和钢花公园的全貌。

2产品展示区

产品展示区位于文化休闲区的西侧。安钢之所以造福社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生产出了社会急需的工业制品。主要产品有中厚板、高速线材、圆钢、螺纹钢筋、角钢、槽钢、离心球墨铸管等30多个品种、2000余个规格的钢铁产品及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国防、汽车、交通、机械、建筑及船舶平台等行业,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作为展示安钢企业形象的公园,将产品、废弃设备艺术化,作为雕塑放置在场地中,与自然完美结合在一起,既增加趣味性,又颇具知识性,更具展示性,还具一定的广告效益。

3温馨休憩区

温馨休憩区位于文化休闲的东侧。安钢之所以有今天的光辉成就,除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最主要的是靠广大职工的齐心协力。安钢的企业宗旨之一即“造福员工”。这个温馨休憩区是专门为企业员工设计的,经过一整天辛苦的工作,下班时从这里穿过,上有绿树成荫,下有花草遍地,高低错落的镜面景墙塑造出多个丰富而颇具趣味的小空间。小空间既独立又有流动性,花草环绕,步移景易,使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得以放松。

4生态互动区

生态互动区位于公园的东西两侧。相比其他几个区域,它更贴近自然,人工干预较少,完成了从外界到公园内部的过渡。有效地整合了周边环境,对不良景观进行遮挡,引导人流视线。植物配置上以乔木、灌木、花草为主,增加绿叶面积。采用乔木、花草或乔、灌木与花草的组合方式,结合地形起伏适当增加植物层次,塑造丰富的空间感觉,产生良好的综合生态效益。

详细布局

1种植规划

植物的栽植兼具意境及休闲需要,以乡土植物栽种为基础,取合适的气质来配合环境造景。突出各个景区的特色。安钢是环保工厂,因此,应更注重控制空气的质量。而钢花公园所处位置于市区与厂区之间,好似一叶绿肺,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将整个规划范围一共分为三个种植区域:彩叶树区、混交林区和疏林草地区。彩叶树主要栽植于核心景观区域,每逢春秋季,一片金黄、橙红。混交林区作为整个公园的背景林依地形种植,欣赏植物群体之美。将公园环抱,创造一片绿洲风情。前侧的树林草地区视野开阔,便于欣赏植物的个体之美。

2竖向规划

通过整理景观水面及外运土、灰渣,采用多种地形的处理方式,在景区内形成1.0~7.0m不等的高低错落、连绵起伏的缓坡,用以分割空间、组织交通,并形成景观特色区。既可以创造小气候,在丰富钢花公园景观的同时,又丰富了园林空间层次和变化。

3水体规划

充分结合大明渠的现状,将水体进行污水治理及有机的整合,形成宽阔的水域、自然的小岛,涓涓的河水静静地流过,一派天然景象。

4水岸规划

水岸及其周边环境的结合,从都市硬岸到天然软堤,这些不同的水岸处理在很大意义上服务于景区的不同个性,并与其相适应,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水岸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总的目标是创造不同程度的自然水岸效果,可以在硬岸前方种水生植物或斜坡的处理方式。

5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系统根据使用人群的需要,园区内以自然式道路布局为主,并根据各景区的交通需求形成不同的道路布局,便于游人观赏游览与通行。道路的铺装材料和铺砌形式根据周围环境要求,做到协调统一,增强景观效果,在主要景观及道路转弯处设指示牌,便于组织交通和进行园务管理。

6照明系统

根据景区的布局,结合周边环境因素,从总体到细部进行精心设计,突出主题,有重点、有起伏、有过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享受。在灯光总体构想中,力求表现审美倾向的文化性与营造艺术性相结合,努力营造庄重、自然、浪漫的气氛。根据不同景区的环境特色采用暖色与冷色调相互搭配、明暗交替、动静结合,做到色彩丰富、和谐统一。在光的表现形式上采取多元化,在不同的区域营造不同的灯光气氛。从东南往西北方向看钢花公园。整体上就像安钢的一扇绿窗,清新自然,大气而现代。地势连绵起伏,植物群落前松后紧。富有层次。背景林充分展现林冠之美,从人视点看,后边的厂房轮廓若隐若现,相互映衬。水系贯穿全园,树水相绕。活动空间淹没在绿荫之中,创造舒适宜人之景(图4)。

结语

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4

城市工业废弃地是人为作用下的一种特殊景观形式,面对这种独特的景观,我们的任务并不是盲目的创造和彻底的翻新,更重要在于对原始景观的更新和再利用。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历史和文化的结合、人和自然的结合,使工业废弃地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工业情怀,同时提供悠闲游憩场所的后工业公园。

关键词:城市工业废弃地;城市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绪论

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工业用地被闲置,许多工厂被变卖、迁移或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弃置不用的土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面对此类问题,世界各国也相继采取了一定的更新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有一大批的工业用地面临更新问题,现状如此严峻,因此对工业废弃地段的景观更新再利用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将对以后的改造实践起到参考和引导的作用

研究意义

通过景观规划可以大大改善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增添山色灵气,吸引水鸟栖息,同时也能丰富休闲旅游项目,营造多元化的旅游景观,为居民在闲暇的时候外出游玩、陶冶情操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龚士良,2002)[[[] 龚士良,曾正强,严学新,et al.上海佘山风景区废弃采石坑环境治理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2002,13(3):11-12.

[2] 郝风博.褐地开发治理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5:4.

[3] 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07.

[4]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更新[ J ].中国园林,2003,19(3):11-18.

[5]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4:11.

[6]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想与手法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2:6.

[8]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6: 13-14.

]];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二次利用”城市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如何处理污染问题、生态问题、以及景观设计问题,从而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游憩休闲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后工业公园中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2.1对工业废弃地基址的设计

对场地的设计是整个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园区景观元素表达。

对于一个庞大的设计场地来说,设计者没办法,也不可能对每一个景观分区都考虑的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要有选择的、有主次的对各个分区进行不同程度、不等等级的规划,使之整体效果最为优化。对于人迹罕至的“荒芜区”,我们应该尽量控制对它的干扰,任由其发挥自身优势自由生长,充分展示这种荒芜的野性美[[

]];反之,对于那些工业景观较为密集的区域,我们要加大力量进行场地的设计,满足人们参观、教育、游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2.2植物景观的设计

后工业公园的建设和普通城市公园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必须重点考虑基地本身的污染情况,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来创造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1)尊重自然法则

在工业废弃地中荒芜的景象中,有很多在恶劣条件下顽强生长的野草,它们给这块荒凉的场地注入了一抹生机。对此,我们应该自然法则,尊重这种生命选择的结果,对这种顽强的生命系统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留,维护其固有的生态平衡,营造与众不同的“野草之美”的景观效果。

(2)尊重植被自身特性

工业废弃地的土壤基本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受到污染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有些受到污染较轻,生态系统很快就可以自我恢复;有些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已经达到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系统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有些污染极其严重,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已经不和逆转,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态改良手段对土壤进行治理。场地条件关系着植物未来的生长状况,外界的条件如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习性,植物的生长就将受到阻碍,我们对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的选用适宜生长的植被[[]]。

(3)尊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选择

通常来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本身就越趋于稳定,因此,尊重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对后工业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非常重要[[]]。

植物景观的建设除了可以进一步优化园区的生态系统外,还可以改善土壤的活力,完善整个地块的景观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对水体景观的设计

我们需要在尊重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通过现有水系进行景观营造,若地块内没有水体,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挖坑造湖来营造人工水系。水体的景观可以根据水面的面积、形状、深浅进行不同的规划。岸边可以适当设置相应的游憩设施以及景观栈道等。水体的景观设计可以和植物群落的营造结合在一起,如可以在岸边设计湿生植物群落,增加园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

2.4其他景观的营造

对其它各种景观元素的营造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园而异”,要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利用原场地基址条件和道路系统,设计景观游览线路;并根据功能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分区,满足人们的游憩活动需求。

2.5景观意境的营造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后工业公园的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形式体现了一种独有的特征[[]]。可是长期以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土的城市后工业公园无论是景观设计手法,还是技术手段都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我们也确实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中发现了一些相似的地方,那么,怎样在这种雷同的设计模式下营造我国特有的后工业公园就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和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继而紧跟时代步伐。

通过岐江公园的成功建设,我们可以发现它在应用现代造园手法的同时融入了岭南园林传统的设计思想,所以说,任何的现代景观形式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延续性。因此,我们更需要将中国悠久的造园思想,设计手法和现代的景观设计需求相结合以求达到完美的统一[[]]。

首先,我国传统造园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山水园林成为我们意境营造的主体。而如今,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山水景观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现代工业美的培养。只有两者充分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实现“和谐统一”[[]]。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中,追求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意”是中国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中国园林与诗文、绘画、建筑等传统艺术门类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注重对园林意境美的营造,在园林的建设中实际寄托着造园者的观念和哲理,使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后工业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同样也要注重对这方面的重视,使观赏者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激发联想、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再次,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营造、虚实的对比以及借景、框景等景观设计手法的使用,园林景观往往产生主次分明、步移景换的效果。在后工业公园的设计中,应该借鉴和利用这些传统的设计理念,增加了游客的游览情趣。

总之,在景观意境的营造上,我们应该把每个后工业公园独有的主题理念和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及现代思想有机结合,建设出适合我们地域特色的后工业公园。

参考文献

[1] 龚士良,曾正强,严学新,et al.上海佘山风景区废弃采石坑环境治理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2002,13(3):11-12.

[2] 郝风博.褐地开发治理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5:4.

[3] 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07.

[4]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更新[ J ].中国园林,2003,19(3):11-18.

[5]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4:11.

[6]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字:植物 绿色空间 城市公园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 A

1植物在城市中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发展,城市中的开敞空间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在狭小的空间中人们感觉到心理的压力,渴望一种辽阔的视野,而且城市的污染程度随着城市的发展也逐渐增多,人们急切的需要清新的空气。植物是生物链中的供给者,自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地球植物化学物质循环的推动者,在改善城市空气的同时也成为城市创造美丽造景的条件。

2绿色空间理论概述

2.1公园系统论

“美国造园之父” F・L・Olmsted从生态角度将自然引入城市,还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即自然不规则公园和住宅区城市公园。他提出的公园系统论主要观点有:(1)国家公园、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公园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改良的重要手段。城市公园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自然的天堂,主张在城市心脏引进乡村风景。(2)尊重和保护自然。公园规划应尊重一切生命形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尽量不改变地形和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自然美,使其与人工美融合。他规划的公园采用自然式布置,注重大面积自然意境。(3)其理论核心是,重视生态环境,系统地把公园有机相连,突出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色。

2.2自然风景论

1841年,A・J・Downing提出保护自然、接近自然的风景园理论。他认为,国家公园、城市绿地及自然保护不是奢侈,而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呼吁建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2.3景观规划生态论

1969年,I・L Mcharg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提出景观生态规划论,即把自然资源与风景规划结合的人造自然生态系统思,推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区域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的规划。其主要观点有:(1)一切自然因素、生物及其存在形式,都是顺应自然过程和适应环境的结果;(2)生态决定风景,合理规划的实质是有效使用资源。风景园林规划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根据自然特征、生态系统及土地状况,确定城市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3中国当代城市绿色空间

中国当代城市被誉为重城,它的意思指沉重,缺乏灵活性、可变性、高能耗、高污染。城市之于自然之重,城市是自然中的“黑洞”,不断吞噬和摧毁着外部的自然,而城市内部的自然被鼓励并不断消耗:当代中国城市对于自然缺乏弹性、还原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一种相对重城而言的轻城,轻的意思是弹性、可能性、灵活、清洁、节能、便利。轻城中的轻环境,指自然景观以其功能综合化特性成为未来城市的主要组成元素,生态、清洁、并充满着发展变化的弹性和可能性。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促进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并由于数字科技的附着,使其也成为工作、学习、交流的完美平台。同时自然景观可以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提供更绿色舒适的出行享受。合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良便捷的居住载体和土地弹性储备区域。自然景观用作城市农场可以在满足生态和休闲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耕地保障。

3.1城市绿地

城市规划中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使人们对城市绿地有了全方面的综合功能的认识,城市绿地功能除了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气候且成为城市减灾防灾的空旷地带外,在使用功能上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观光旅游、文化宣传等场所。从美化城市的角度看,绿地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是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分为(1)基础型地被:植株低矮,以覆盖地面为主,应用范围广,可大面积种植,不需频繁修剪,体现或替代草坪作用。如麦冬类、白三叶、扶芳藤等。(2)骨干型地被:城市各类绿地中广泛应用,以色叶低矮灌木为主,群植、组合配置,或通过修剪进行高度、造型控制,稳定性高、延续时间长。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3)点缀型地被:主要观赏地被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同一绿地内用量不大,多用于花坛、草坪、林缘,或与骨干型地被配置。如鸢尾等。

3.2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后期建设的公园主要是为本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城市公园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是创造城市公园的主体,对改善城市气候、调节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因此植物构造出的景色也就不同。西方国家喜欢将植物通过人工的塑形,创造出不同的景物,最典型的就是英式园林;我国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因此景色都是植物的本色,通过植物的不同含义来构造出不同的美景。

4城市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4.1途径公园的沿途

城市公园的位置会临近道路,在不同的车速情况下所看到的景色不同,虽然城市公园的服务主体是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比起小汽车,乘坐大客车可以越过栅栏、围墙、树篱和路堤的顶部看到更多的景观,而骑自行车或步行时则可以看到更多细部。如图所示,车速不同,视角也就不同,此图显示了如何运用沿途的交通速度确定线路边沿的变化尺度、景观持续时间以及开阔度大小。

(摘自西蒙・贝尔《户外游憩设计》)

4.2入口

如果入口是有一条通道与公路连接,必须考虑到几方面的因素:

(1)交通工具从入口处转向公路的视线问题,因此此处不应种植高大的树种以

(摘自西蒙・贝尔《户外游憩设计》)

免遮挡视线;

(2)竖立标示提醒正在驱车接近的司机,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减速;

(3)入口处的路面要妥善处理,以便使司机安全刹车,同时入口处的路面要慎重选择,防止有松散物质掉落到临近的公路上;

(4)入口外观应该使人觉得有吸引力并觉得安全,因此在靠近城市道路附近要考虑设立信息和安全须知栏,但不能影响能见度和吸引力,入口处应当整洁美丽,

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4.3通行步道

城市公园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公园内是禁止机动车辆通行。随着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更多的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城市中的自行车郊游团越来越多。现代自行车运动更加专业,速度也较普通自行车要快,如果将这种特殊的自行车运动融入到城市道路中,会给城市道路带来一定压力,而且专业的自行车性能也得不到发挥,将此类运动跟公园结合起来又会给在公园休闲娱乐的人们带来干扰。轮滑和滑板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活动项目,轮滑和滑板的具有速度快、灵活度高且表演性强等特点。但是公园中的步行节奏比较慢,这种灵活性的活动项目与慢行会有冲突。

结合以上两点以及美国的一些实例提出一些构想:

(1)在公园中设立两种道路,一种是仅允许步行者通行的道路,还有一种是自行车及轮滑、滑板等通行的道路,这两种系统用黄色的线进行分割。

(2)道路周围景观设计要注意不宜种植低矮的灌木,可以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者乔木,乔木分为小乔、中乔和大乔。草坪和地被植物具有相同的空间功能特征,即对人们的视线及运动方向不会产生任何屏蔽与阻碍作用,可构成空间自然的连续与过渡。

4.4公园内道路周围的植物选择

城市公园中基本都是步行道,与周围景观通常会用树篱进行分隔,树篱是由小型灌木构成,小型灌木的空间尺度更具有亲人性,而且其高度在视线以下,在空间设计上具有形成矮墙、篱笆以及护栏的功能,而且由于视线的连续性,加上光影变化不大,所以从功能上易形成半开放式空间。

利用植被建立小规模景观以及大规模景观,还可以考虑路径设计中的趣味性内容和风景,同时公园的道路也要建立无障碍步行通道,必须沿途保持一条没有树枝妨碍视障人士的无障碍步行道。

公园道路周围也适合种植一些大乔木,夏天起到遮阴的效果,冬天没有叶子的树枝也是一种独特的景色。

5结语

城市扩张式的发展导致城市的开敞空间逐渐缩小,城市公园成为了居民需求的首选。城市公园的道路系统有别于城市一般的道路,主要以步行道为主,其中穿插一些自行车和轮滑运动,这些道路应多选择草坪或地被植物,完全的步行道路可以选择乔木。无障碍步道周围的植物选择要考虑不会有树枝妨碍到视障人士的出行,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公园的入口处要充分考虑车辆、人员的分流和视线问题。植物是构造城市美景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柔和建筑的金属的灰色冷漠的情调,构成城市的美景。

参考文献

[1] 王保忠,安树青,宋福强,何平,张智俊,李明阳.美国绿色空间理论、实践及启示[J].人文地理,2005,(5):32-33

[2]刘斌.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调查[J].科技风,2011:216

[3]城市中国.2011,45(2):94-95

[4]西蒙贝尔,陈玉洁.户外游憩设计[M] .原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旅游规划与设计―节事城市旅游[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1):58-60

[6]孟华.西安城市东部绿色生态环境分析―以灞河生态区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6

[7]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8]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

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湿地公园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人工手段对原有的自然湿地进行重建,使之成为一个以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并且同时兼顾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展示、科普教育和示范功能。其整体规划蕴含了文化和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研、游玩、休憩的一块特殊保护区域。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213处(试点),面积达到100万hm2以上。全国各类湿地公园更是不计其数,遍布我国31个省(区、市)。

但是由于湿地在我国属于刚起步阶段,人们对湿地认识还不够成熟,湿地科学理论不够完整,景观设计理论与应用相脱节等原因,导致目前仍没有比较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园内本身的湿地自然景观不明显,如河、岛、浅滩等湿地地貌特征受季节性影响会缺失;湿地景观设计未考虑当地的文化元素,与当地的文化脱节;植物景观设计单调导致生物多样性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群落景观。本文以湿地的分类及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结合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相关内容,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供广大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帮助。

二、湿地的分类及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

1、湿地的分类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我们经常提到人工湿地是由一种非自然环境形成,即有人工修建或人工操作与控制的湿地。

2、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它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与以往的设计对象不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以水面为主体,以陆地为辅助,大部分景观是在水面上或者滩涂沼泽地上营造出来。

(2)硬质景观设计的局限性

由于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原有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环境,这就限制了硬质景观的出现,使之带有很强的造景局限性。

(3)湿地生态的脆弱性

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植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遵从湿地的净化环境、蕴涵水源和保持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其自然资源。尽量使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2)以人为本的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湿地景观的感受;湿地景观的设计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得到便利,而不是针对少数人,因此要注意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问题

1、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强调的是湿地公园中的各个元素统一,形成有机体系,相互促进性发展。它要求的是从各个点到各个面的完美系统性的体现,是系统中的元素,如点层次的植物群落点、动物栖息点、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有自己的内涵,同时与整个系统性设计相融合。要求湿地公园中的各个节点,如大型功能性场地、湿地性水域、块状植物群落,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体现,同时与整个设计风格相统一。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能够使我们的主体更鲜明、设计目标更明显,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2、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是在尽量保护湿地公园景观不受城市发展的破坏和影响为基本原则,在考虑自然环境的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种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关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主要由以下几点:(1)尊重自然,尊重原有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尽量利用原有的水系、乡土植物、保护当地的物种,从而从整体上,涵养水源、改善空气、增加湿度,使景观自然发展。(2)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观,能反映出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自然生态的指标直接体现生态价值观。(3)我们要对湿地公园及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研究,从地理、气候、水文、动植物地表轨迹、景观变化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景观整体。在对湿地的植物配置上,首先要针对本地植物适宜生长的特点,所以首选是本地植物,同时还要适度的增加易于成活的新种类,以便于植物之间良好的搭配能对水体污染起到更好的效果。然后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有多样性,这样植物在视觉上才会有好的效果。

3、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对湿地公园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人们对景观的旅游性,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肩负的使命:(1)保护湿地公园景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2)改善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提供就业,以一种健康和谐的方式来维护当地的景观环境。(3)为湿地公园景观的维护和管理创造资金。(4)以保护型的旅游,宣传湿地公园的保护知识。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建立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上的,使湿地公园景观更好的发展。

4、水体植物景观

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针对不同面积的水面,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在水面较大处,应种植大而连续的植物,从而在量上给人以壮观的感觉,同时这些植物在配置时要分清主次,体形、特点等要相似,不能给人以杂乱的感觉,要适宜远观。但如果水面面积较小时,则对植物的高度则有更高的要求,较小的水面不适宜远观,所以在近景的情况下,对于植物的要求,则需要种类少、个体矮些,这样就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协调感,同时还能映衬出水面镜面的感觉。

水体的深浅对植物的选择也不同,水深的地方,如果离岸还较远,面积分应选择有净水作用的植物,但在数量上要控制好,以免其生长过快而影响水体的质量。同时对于浅水的地方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观赏为主,所以可栽植挺水、漂浮类植物。

5、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中的岛屿并不少见,在岛屿植物的配置上要注意所栽种的陆生植物要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这样才能适当岛屿上水湿性强的特点,所以各种陆生植物在配置上不仅要有较强的适应性,还需要有一定的观赏性,这样才能使岛屿上的植物群落和谐、优美。同时在植物的栽种上不能太单一,需要成群、成片的效果,要针对不同的风景地貌特征来选择植物的种类,这样所形成的景观才会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形成景观的良好的群落结构。

五、结束语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复杂、综合、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俊玲 刘芳宏:《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4期

[2] 许婷 简敏菲:《城市湿地公园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