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低效现象;自主学习

由于长期以来地理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低效现象仍未能有效避免。这些低效的现象削弱地理学科整体教学效果,制约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以下,笔者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现象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适当且必要的教学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这一形式被运用得不可谓不频繁。然而,过于放大提问的效用,将课堂教学由“问题”堆砌起来的课堂,则明显过犹不及。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提问的效果,刻意地营造所谓“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而毫不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和情况,这种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问题式课堂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与有效性教学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提问方式简单粗暴,提问内容零碎不堪,所提问题可有可无,这些都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常常出现的低效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拖累教学进度,造成教学有效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丧失提问的意义,其实际收效甚微。

(二)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低效行为不断暴露出来。比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只学其形、不知其意”,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冒着稀释课堂知识灌输密度的风险,过于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并且将形式上的探究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奉为“至理名言”。这一行为表面上看是顺应了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改革,然而实则是“旧瓶装新酒”,换皮不还芯,对教学效果毫无促进作用,只不过学生从过去的不大积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而已。当然,除了“换汤不换药”的自主学习形式外,还有一种“听之任之”的自主学习形式。后者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提纲挈领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所谓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就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看学生如何讨论和争辩。处在“放养”状态下的学生,自主性和讨论自由的权利是保障了,在课堂上争辩得面红耳赤,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氛围之下,真正能学到的知识和成果寥寥无几。整节课就为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知识点争辩不休这类现象成为常态,耽误教学实践不说,而且稀释每节课知识的浓度,造成课堂教学“浅入浅出”,自主学习沦为一种形式。

(三)教学设计的低效现象。教学设计是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保障。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时动向,设计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目前,低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处处可见,比如有的教师设计教学仅仅是通过将高中地理教材简单地进行组合、拼凑、拓展和加深,处理方式简单化、形式化,内容纵深度不够,横向延展度不足,教学设计还是拘泥于教材本身,未能有效跳脱出来。

二、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以上几类低效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在于教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便充当起课堂“主宰者”的身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这与新课标理念格格不入。其次,教学实施不够科学,针对高中地理这门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应当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实施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窄化而产生主次不明、层级不清的问题。

三、对策

(一)提高教师创设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开展课堂提问活动的关键在于所创设的问题要合理,且难度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能随意抓取,而应当费心思量,所创设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满足具有价值性、趣味性和思考性。还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将目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同时积极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开展对话,为学生创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勇于畅所欲言,勇于自主创新,勇于自我思索。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学习吸收。针对教学设计低效的现象,应当着眼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化水平,开展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能理清教材的体系与层次。在提升地理专业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广泛地了解与地理学生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够做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参考文献:

[1]王建梅.浅谈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提升;方法;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很容易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升。目前,高中地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资源有限

高中地理教学的性质比较特殊,是基于图形、方位以及数学思维集于一身的教学课程,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时需要诸多的辅助教学资源才能够开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形式单一,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在很多偏远的地区,在教学上的设备更加的落后,学校中的缺乏与教学相匹配的硬件系统,因此导致教学上的灵活度比较低。同时在教学设备比较匮乏,简单的实验难以实现。

2.教学方式不正确

地理课堂教学并不是单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理解地理、并对地理知识产生记忆。以上不同的阶段是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实现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而不同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比较重点的教学方式。由于高中地理教师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提升。在培养学生思维环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多维的学习目标是教学中的关键,但这也正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所缺少的。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对策

1.在地理细节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比较多,重点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刻,这些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难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需要在特殊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着重强调才能够促进教学。在细节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并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比较热爱地理知识之后,才能够对在实际学习中具有强的积极性。而细节的教学就像是教师将地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图像,在讲到哪个地方的知识点,就将该地方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图片式的细节教育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在讲到我国的地形与地势时,教师可以从战争角度分析地形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与历史相联系,并向学生展示什么样的地理地位是最佳战争位置。当学到洋流知识时,学生对于洋流运动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势与洋流运动方向结合,学生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洋流运动理论,将抽象的知识转化。在学习到海洋环境污染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游轮触礁,对海洋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的碎片式教学模式中,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事实教学中,在保持学生头脑清醒的前提下将地理教学知识的重点突出。

2.优化教学课程设计――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

【情境创设】:

在进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课程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投影我国的地貌图片,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视频观察中,我们发现是地表呈现出了起伏不平的情况,这是为什么,请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地表呈现出这样的问题?在视频中,教师将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山川列举出来。是想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教学活动】:

在完成课堂内容到入之后,教师将地球内力的概念引出来,向学生解释地壳运动实际上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接下来向学生播放视频,在视频中,喜马拉雅山不断的升起,诸多地区发生地正与火山爆发。然后在学生观看完视频 之后再向学生设置问题:请问题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教师引导,能够简单的回答出是由于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热量的结果[4]。

教师在介绍地球内力时,向学生解释除了内力还有外力的存在,随之又引出风化岩石被轻轻碾碎的事实,向学生提问,花岗岩变松软的原因?此时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回答出由于外力作用,并逐步接触自然风化、侵蚀、堆积等地理知识。

【教学总结】: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对高中地理课堂进行较大程度的逆转,而是将地理知识分解,并采取逐步设问,步步分析的形式将地理知识加入到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形式虽不新颖,但是却能够引导学生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分析问题。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问题创设,在学生自学模式下,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一方面提上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再将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深刻,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中,通过投影、图片分析等形式,将教学主体知识逐层深入的向学生展示。学生能够在教学问题中感受到大自然万物的变化,因而教学有效性就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地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实验难以开展。其次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方法选择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在本文中提出了细节教学的办法,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婷月.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自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自发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采取一种不受外界干扰,运用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认知的教学方法,它更注重学生的“自我驱动”,即学习行为的自然发生。自教育改革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自发式教学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采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进入高中阶段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心理变化、学习内容难度增加、学习目标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学习环境的改变,等等,高中生原有的自发式学习容易服从较沉闷而枯燥的教学原则,很多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被束缚和局限,导致自发性学习行为失去方向。面对自发性教学与新时期教育二者之间凸显出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摆脱自发式教学的束缚,为高中生探求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呢?笔者认为积极引入探究式教学十分必要,下面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对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全面探析。

一、课前问题设计

问题始终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让学生从一个问题开始展开探究,无疑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动力和方向感。高中生所具备的地理相关知识及课下地理预习时间较有限,很多时候仅凭他们的水平提出的问题很难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同步,更不用说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且有趣的问题。因此,“谁来设计问题”、“怎样设计问题”成为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是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因此问题的提出应由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知识重点、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进行科学设计,让问题带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这是展开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课上双边活动

探究性教学与自发性教学最显著的不同在于,探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课上双边活动。从表面看教师的作用较隐性,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但从根本上说,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握与调控中。探究性学习课上活动的程序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再由教师对结论或者是知识点进行归纳,最后指导学生实践,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关于任何与知识相关的问题与难题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及教师指导的方法加以解决。无论是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是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思考和讨论的发展过程,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从中获益。

三、课下探究性学习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发现新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或者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主要任务,但通过问题探究而引发和延伸出新问题更具有实际教学意义。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通过课外作业,都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一个新的地理高度发现新问题。问题的提出有无实际价值对学生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形成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活跃发散思维,进一步提高地理创新思维能力。而对于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或者是确实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下探究,并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加以呈现,作为探究性教学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以下通过“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课的教学设计,对探究性教学的有效展开进行详细介绍。

1.问题情境创建

通过视频对近期刚刚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的情境回放,引出问题:大家了解自然灾害吗?自然灾害分为哪几类?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今天我们换一种学习方法,大家自己去采集资料思考问题,并可以多多提问,我们共同了解自然灾害到底有哪些危害。

2.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一是气象气候自然灾害,包括沙尘暴、台风、旱灾,等等,二是地貌地质灾害,包括荒漠化、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地震,等等,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上自然灾害中从我们最为熟悉的,也是近几年我国频发的灾害――地震为例,我们能发现哪些问题?

教师先进行地理知识普及,对地震的概念、成因分类、地震带分布、板块学说等知识进行展示,然后对云南鲁甸的地理地貌情况进行概括,让学生通过视频短片谈谈自己对地震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至少提出五个问题,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稍稍动脑就能完成。然后将这些问题记录并公示,通过交流找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应该怎样对地震进行有效监测?”“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比人类能够更早感知,为什么?”“怎样快速从地震灾害中逃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反过来让学生探究解决,这种方法将探究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3.探究性课题的课下延伸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5;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27-0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的,发源地在美国,后来在七八十年代世界各国也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人的发挥,相信一般的学习者都可以做到自己主动学习,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鼓励人们自由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这种理论对全世界的学习者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根据罗杰斯的理论,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脱离情感来进行学习,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统一的。其次,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强与自身内在情感的交流,是学习认知与情感发展的有机融合,可以全面发挥个体的潜能。最后,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习主体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个人有学习和丰富自我的愿望和潜能。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观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促进者这种角色出现的;其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中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要进行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

1. 重视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重视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

2. 重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有意义的学习有四个标准: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地理学习资料,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要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的全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可以把经验都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还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方式,及时纠正他们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其出发点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了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从属地位上,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学习的接收器。而随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逐渐应用,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而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地理的学习只是一个侧面,反映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价值体现

随着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入,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本出发点的探究式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强调问题的解决过程,因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会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价值。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群体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展示和发挥。而随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逐渐普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了新的机会,能让他们自主选择想解决的地理问题、想获得的地理知识,促进了他们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生活情境;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9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知识讲授者,而是融入到了学生中,和他们共同探究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把教师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努力探究和深入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地理综合素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较高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探究教材内容时,能从图片和地图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促进他们探究效率的提高。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在缺乏思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都是死知识,他们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能灵活地调取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时,教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的点拨和启发能拓宽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地理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下高效进行。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相联系,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能有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把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能拉近学生和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学习死知识的被动学习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通过思考和探究来促进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常发生地震区域的地质情况,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世界各地与我国地震地带相似地质情况的区域。通过引导和拓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他们通过探究,深刻地掌握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课堂知识容量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景观等。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仅仅靠他们的自主探究很难实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把这些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转化成直观的影像,在让学生探究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教师要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把这些内容集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跟随多媒体的引导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多媒体具有知识再现的功能,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播放,使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内容,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他们根据新知识来调取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探究、分析、运用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通过思维的深入和发散,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这些知识,还能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6

在高中地理创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总结,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这就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品位。这样既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又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76-01

1 在地理新课程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这是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了,从而实现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2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要神似而不能仅仅是形似。创新教学方法涉及教师如何教,其本质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地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室内授课方式,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去拓宽认知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当学完“太阳高度”的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新校门前利用“立竿见影法”测量本地在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还带领学生去观察学校附近新开公路的地层结构;还定期布置一些地理课外调查:调查本地土地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判断本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调查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情况,探究人口变动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