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范文1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践教学;物流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55-03

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的物流人才成为其核心动力。近年来,国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中长期计划以增强人才竞争实力,国家教委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的要求。从人才市场看,企业缺失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因此,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立科学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成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物流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国内。国内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徐玲玲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刘丹通过对物流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从课程教学改革、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2]。赵晓丹等以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教师、学生、专家相结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3]。卢海燕针对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其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及评价机制[4]。孙慧以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基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5]。马乐等以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能力结构为基础,对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6]。另一方面,研究如何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张运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为前提,提出了理论知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7]。林B嫔等在分析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构筑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8]。周泰等总结了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现状,提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系列措施[9]。孙卫华,王成林结合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探讨了物流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10]。

2.国外。国外的物流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大学物流教育、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及从业资格认证。其物流实践教学有三个典型模式:①德国。其特点是“双元制”培养体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进行物流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际,大大缩短了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②日本。其特点是涉猎广泛、不拘一格。日本的大学专业课课程设置不仅强调多元化,而且突出特色,可以适应物流领域的多方位需求。另外,企业和物流协会也非常注重物流人才培养与培训。在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完整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系;③美国。其特点是兼顾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全方位教育体系。美国既重视正式的物流人才学历教育,又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物流从业人员从业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倡导下,美国建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综上所述,国内外主要从培养目标分析、教学体系构建、教学体系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分析为指导,从不同视角出发构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或针对我国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改进建议。本文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分析物流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特征。基于此构建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提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体系。

二、创新型物流人才特征分析及其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

1.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特征。专业物流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熟悉物流流程,精通供应链管理,具备创新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管理能力;能熟练运用规划方法和优化理论,对物流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在各个行业领域能有效结合物流与本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为企业创造价值。综上,创新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有: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能对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与灵活应用;其次,具有突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在物流环节进行设计和创新的能力、设计和优化物流系统、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实际问题;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自学能力和很强的适应性,在工作中能科学将物流结合行业或企业的特点,创造性的解决具体问题。

2.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结合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特征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构建逐级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应特别重视基础性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设置。首先,基础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环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础实践能力。其次,在实践环节,实践课程设置应重视对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综合类课程设计,如物流信息技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和优化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课外实践环节设置的竞赛活动和科研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研究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渐强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要求,借鉴国内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下。

1.基础性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重要的基础环节。与理论课程同步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可采用⒎⑹剑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尝试创新,成为主动学习的人。该部分包括基础实习、实验和设计性课程设计。基础实习可开设金工实习、物流技术装备实习、供应链认知实习、国际货运实训等,基础实验开设基础机械实验、电子电工实验、上机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设计性课程设计主要由机械设计、物流装备设计等组成。其中,物流技术装备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物流装备实验室或物流场站、港口等地,了解各种现有装备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条件。国际货运实训是在学习了国际物流学之后,采用参观实习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国际货代的基本工作与责任。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将机械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包括减速器设计等。物流设施规划课程设计是结合设施规划理论与题目数据相结合,进行厂房总平面设计工作。物流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结合机械设计原理和给定题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物流设备设计,如带式输送机设计。

2.实践环节。实践环节课程应以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包括综合性课程设计、物流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性课程设计可以开设供应链优化设计、Matlab仿真设计、物流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算法设计、物流工程仿真课程设计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应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同时提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寻找研究课题和项目,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成果体现,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保证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书写科学技术报告的能力。

3.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物流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学生结合工作及参赛需求和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持续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有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组成。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专业指导老师对大学生竞赛项目加以引导。主要包括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和物流设计大赛。该专业对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较为重视,每届都通过校内选拔,选派优秀学生与老师积极参与,并已取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专业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申报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效果良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在专业老师鼓励和引导下,组成研究团队,使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是保证教学体系有效实现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障措施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实的关键。

1.实习基地建设。①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国内高校应建设物流工程仿真实验室、物流工程模型实验室等,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通过参观与实践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高校应将科研基地等优势资源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开设科学探究类课程和实验课程,指导本科生在基地开展创新研究、毕业设计训练等活动,接收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②校外实习基地,校外生产实习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学校应积极联系,与乐于接受和培养高校实习生的实习单位建立好的合作机制,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发现和解决企业运营中的物流问题,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条件。

2.师资队伍建设。①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创新型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为教师提供到物流企业学习、调研的机会,培养一批既懂物流基本理论又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规律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实践创新型物流工程人才提供保障。②专家和优秀企业家走进课堂,学校可聘请行业专家与物流企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学生座谈交流,这种零距离的交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下企业人才需求与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让学生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早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储备。

3.制度保障。在制度保障方面,应建立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革以往对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单一考核制度,还应重视学生平时上课与完成作业的情况。另一方面,建立更客观、系统的教师评价系统,在对知识的传授结果考核的同时,还应考核授课的态度、方式与手段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培养出满足当今人才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根据创新型物流人才特征分析及其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构建了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三维实践教学体系,并针对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保障措施。该体系能为高校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有效缩短高校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在一定层面上解决高校物流人才就业难,企业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本文τ诒U咸逑笛芯坎还蝗面,着重强调了实践环境、师资队伍和制度激励的建设,对学生主体考虑的较少,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弥补不足。

参考文献:

[1]徐玲玲.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保障[J].物流技术,2013,32(4):273-275.

[2]刘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8):142-146.

[3赵晓丹,吴春华,周振,等.构建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206-209.

[4]卢海燕.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实验实践教学,2013,(10):183-184.

[5]孙慧.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0,(1):141-142.

[6]马乐,李楠,张莹莹,等.基于能力结构的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析[J].物流科技,2013,(1):31-35.

[7]张运.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3):22-23.

[8]林B嫔,张晓西.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4,(6):11-12.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范文2

经济全球化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市场行为准则,物流企业把发展物流服务营销策略视为核心策略,通过物流管理发展概况及其营销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导入研究主题,通过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的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来透析物流服务营销策略,并最终将该项策略研究实战于物流企业中。

[关键词]

物流服务营销;物流高端服务;服务管理体系

一、物流管理发展的概况

随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紧密结合,以及物流外包等的逐步成熟,物流产业已从传统的服务型向新兴的高端服务转型。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向客户提供各种优质的物流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服务既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组织管理节点,又是城市化发展中交通运输组织、信息组织、产业整合、资源整合、原材料采购和供应配送的节点,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协调区。但是中国近几年兴起的物流基服务建设中,由于缺乏的清醒认识和相关科学界定与规划控制,一些地方存在以“发展现代物流,提供高端物流服务”的名义圈地的行为。众所周知,物流行业在国内技术尚不成熟,其物流企业营销风险将是十分巨大的。当前,我国物流服务方兴未艾,怎样引导其有序、健康的发展,是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关键。因此,物流工作人员,掌握物流服务营销,提高管理,物流服务营销水平,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在国内外快速发展,国内很多物流公司中,不少公司设置客服职位不足,全部通过操作和业务员解决物流客服的工作。而且,国外物流公司,在货物跟踪方面,发达国家的技术上要比国内的先进,普及率也明显比国内的高。唯有提高物流服务营销战略,才能使物流业更具生命力。要想占领物流市场,物流服务是其关键命脉所在,发展物流服务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

二、当前物流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物流服务质量水平低,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由于涉及多个不同主体的主观判断,往往会造成传达信息出现偏差,从而使服务传递出现种种差距,影响最终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员感知差距

由于对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不准确;没有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服务人员未向管理人员反映顾客的期望;企业组织构架中,管理层次过多,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不顺畅。对此,管理人员应通过市场调研,深入地了解顾客的需要和愿望,并改进企业内 部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减少管理层次来缩短差距。

2、质量标准差距

由于物流服务质量设计工作失误或服务质量设计程序不够完善;企业未确定明确的目标;高层管理人员对物流服务质量设计工作不够重视。

3、服务质量标准的生产与制定之间的差距

由于标准过于复杂或太苛刻;员工不愿自觉接受标准的约束; 标准与现有的企业文化不相适应;企业的技术设备或经营管理系统不适应标准的需求。

4、营销沟通的差距

由于企业在市场沟通活动中所做出的承诺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物流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有形物质因素方面可能会出现失误,预防和消除这方面 差错要做的工作也很多,物流服务标准化是必要工作之一。有效实施物流服务营销策略,最终从物流这个环节增强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三、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1、物流服务营销的特点

物流服务营销通过采用一系列整合的营销策略而达成服务交易的商务活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是一种具有独特的服务性的经济组织,根据物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特点物流服务营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物流企业营销的产品是服务

(2)物流市场营销的服务能力强大

(3)物流服务的营销对象广泛,市场差异度大

2、服务营销策略

服务营销策略是指物流服务企业选择采用何种营销渠道去销售现代物流服务的策略。这包括选用自行建立直销服务网络的策略,借用他人服务营销网络的策略和建立营销战略联盟的策略。

如图1所示:

(1)以快递物流为例,为顾客提供便利,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策略。快递物流企业要始终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能给顾客带来什么样的效益。如时间的节约,资金占用减少,核心工作能力加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等。遇到服务问题要及时补救,服例如赔偿、赠券、赠品、折扣或小礼物等方式。在指发生顾客抱怨时,应及时提供方响应和处理的速度。

(2)以上海佳吉快运为例,其价值存在于顾客中。上海佳吉快运不但要通过服务营销争取竞争对手的顾客,还要主动去开发潜在顾客。服务营销绩效的考核,除了利润、成本和费用外,该公司最关注的量化指标就是市场占有率或顾客占有率,尤其新顾客的增加值。通过服务营销还可以以“完全占有”或“控制”竞争对手为目标。并利用各种渠道收集顾客信息资料。建立上海佳吉快运顾客档案,改变传统营销中的产品导向和销售导向的营销方式,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机制。顾客沟通,企业只有在物流环节才能接触顾客,顾客的第一反应首先表现在工作人员中,以顾客为中心,实施营销策略,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与顾客的物流需求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根据企业业务量的大小量体裁衣制定相关的差异化物流服务。物流营销已经成为了现在企业一个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上海佳吉快运也将会以最真诚的服务,为顾客、企业带来更高的利益。

四、物流服务营销在物流企业中的指导作用和发展目标

1、物流服务营销在物流企业中的指导作用

高端物流服务提供商很注重在战略层面的合作。高端物流服务价值体现在成本和服务两层面,可以通过自身优势与效率,包括规模经济性,降低物流环节成本特别是通过整合客户物流服务环节的计划和运作,降低总物流成本。

2、物流服务营销发展目标

发展与客户建立战略联盟下的高端物流服务,还取决于高端物流服务双方的互动战略和运作管理。其有效的高端物流服务战略联盟需要:战略互动规划;业务互动与运作管理;有效沟通;共同分享和承担风险、汇报;用合同进行一种契约式的缔结;相互需要高度信赖;共同资本投资;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等。

五、在高端物流服务下案例中的应用研究

丰物流主要是在开创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展全球战略收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改变模式、建立人才库为导向、建立内外部高效沟通的信息系统五个方面,来推动利丰物流向高端物流发展的全面升级。

1、构建价值链物流形态,开创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

利丰通过物流业务无缝地连接起集团的其他两个核心业务――营销和制造,形成了一条端对端的价值链,物流过程中得到增值的价值链。

2、开展全球战略收购,布局全球供应链网络

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利丰物流活跃于物流业内的战略性收购,业务急速扩张。2006年,利丰物流在马来西亚和美国完成两项重大收购;2007年,再将收购扩展到英国。

3、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快速转变模式适应市场变化

利丰物流从后勤支持性业务转变成一线业务,利丰物流便可为客户提供灵活的选择,让客户按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组合的服务。减少自己应付不同服务供应商的不便并受惠于营运效率改善带来的额外协调效应。

4、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内外部高效沟通的信息系统

利丰物流的信息技术系统专为支持业务增长而设计,这一综合的技术平台可促进有效的汇报程序并监察各项物流的表现,亦可令供应链内各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还可与客户建立透明度高,具效率和有价值的合作关系。

5、注重人才库建设,坚持以人才创造非常成就

利丰物流深信,拥有适当技能和正确思维的人才,是创建一家优秀公司的基石。为达到至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利丰物流创造了一个能令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与他们一起提升表现,并协助他们适应企业的价值观。

六、总结与展望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物流企业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把物流服务营销理念和创新营销活动不断进行优化,积极投身于物流企业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的提升,将服务质量快高速提高,向高端物流服务转型,积极应用于物流企业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祖武.物流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华蕊,马常虹.物流服务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范文3

关键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供给结构分析

当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主要来源有:一是低学历无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大量充实到一线操作岗位,在工作中通过实践或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参加社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后进入相关企业一线操作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比如报关员、单证员、采购员等;三是各层次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四是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较高学历的业内人士,他们大多已晋升为物流企业高层管理者。

随着现代物流发展对从业人员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高校已经成为培养较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物流专业在企业的校园招聘计划中已经由“新”变“热”。那么,当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状况如何呢?

二、当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一是优秀教材缺乏。教材的编著者缺乏实践经验,而实际从业者或缺乏理论功底,或没有动力参与教材编撰,结果使优秀的专业教材少之又少。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能够从事物流教学、科研和实务培训的高级人才数量不多。三是硬件不足。不少开设了物流专业的高校在物流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学生对物流设施和设备的了解只能借助图片和视频,而对于物流操作流程的认知只能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专业方向设置不合理

当前,有物流专业的高校主要开设有商贸物流、工程物流、生产物流、物流设备管理、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方向。结合高校特色和现在开设的物流专业方向分析,部分高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过分迎合市场需求,较少考虑如何与本学校优秀专业的结合,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无法共享学校原有的优质资源。专业课教学则通过外聘教师或由关联性不强的其他专业课教师来完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可想而知。

(三)课程体系设置受限太多,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主要是模仿国外高校或借鉴开设该专业较早的其他高校经验来设置课程,缺乏科学论证,加上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几门核心专业课程,这样就构成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未充分考虑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环节时间较短,加上经费限制和实习单位联系困难,实践环节多数安排在校内或是一般的企业。此外,部分本科院校培养物流人才的定位是物流高层管理人才,而不是一线操作人员,因此从理念上重理论、轻实践。

(四)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当前,国内有400多所普通高校、800多所高职院校、近2000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普通高校培养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毕业生应聘到低层次岗位心有不甘,应聘高层次岗位时又觉得力不从心。这样就出现不同层次教育背景的人才集中在低层次岗位过度竞争,相关企业对留住较高学历的应届生心存疑虑,造成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求职“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局面。

(五)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企业成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与学校签订定向培训协议、企业为在校生提供带薪实习工作岗位等。对于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来说,这些合作方式其实很难起到作用。一是普通高校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时间太短,且实习单位需要学生自己联系,这意味着长时间的顶岗实习不现实。从企业角度讲,频繁的人员流动势必增加人力资源成本,降低作业效率,这就影响了企业成为高校实习基地的积极性。二是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即使带薪,若是协调不好也可能出现“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的现象,增加实践时间和以学生充当廉价工人之间的平衡难度。加上学生在外期间安全、学习、思想等方面管理难度明显加大,这些都会影响学校安排学生长时间校外实践的决定。三是有些实习基地类型单一,学生感觉实践内容和所学专业不对口、实践目标不明确,对到企业长时间实习产生抵触心理。四是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多流于形式。

三、立足供求的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分类,当前物流人才需求分为宏观物流人才和微观物流人才两个层次。宏观物流人才主要指研究型高端人才,是对物流理论和实践前沿进行探索和传播的一个群体。这部分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较小,且培养最困难,应主要由知名高校和研究所来培养。微观物流人才中的高级人才主要指企业高管人员,是站在物流行业金字塔尖的人才,包括物流咨询师、企业执行总监、公司副总、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等,除了要求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懂得必备的物流操作技能,还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应用现代物流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这类人才主要是从中层管理人员中培养而来的,基本上不从应届生中直接招聘。但是,这类人才是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方向。微观物流人才中的中级人才包括物流业务经理、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操作主管等,一般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从业经验,对本部门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这类人才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是高校本科教学培养的主要方向。

(二)合理制定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

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和本地区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来明确自身的专业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比如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实践机会的角度考虑,外向型加工为主的沿海发达城市的高校可开设生产物流和国际物流、国际货代方向专业,承接产业转移致力发展加工业之类城市的高校可选择生产物流方向。这样,既依托了原有的优势学科或学科背景,又考虑了区域经济特色,为学生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可以形成物流人才的差异化,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高校要充分考虑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度压缩基础课,增加专业课和实践环节比重。

(三)提升高校教育资源质量

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高校应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和企业界人士共同出版一批精品教材,也可引进一些国外优秀教材作为参考,翻译试用后修改完善形成教科书。同时,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考察、培训、进修,到企业进行岗位体验,参与其经营管理,或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开讲座、作报告,改善高校物流专业师资薄弱的现状。另外,可采用校企共建、共同使用的模式,让校内实训室不仅作为学生校内实习和教师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场所,而且可以针对企业员工开设培训课程,从而解决高校投资困难和企业培训师资、场地缺乏的问题。

(四)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德国在协调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值得我国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法”针对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作了明确的要求——“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才能成为职校的实习基地”。入选的企业认为这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可享受大量优惠政策。成为实习基地的企业设有“企业教育中心”,与学生签订“教育”合同,学生的实习教学和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是分离的。通过这些,在德国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都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完成学业以后就能成为一名技术工人。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因此,建立校企之间长效、良性的合作机制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政策激励、办法细则引导企业承担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社会责任。学校和企业间也应共同探讨校外实践的方案,比如高校课程体系的调整、实习项目的设计、企业教育中心的建设等。

参考文献:

[1]余绍军等.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