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1
关键词:地理教学设计;新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16-01
地理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在备课中应用系统方法,确定地理教学目标,分析地理教学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学”进行的规划。本文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来谈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加以渗透、贯彻和体现。
一、领会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1、地理教学目标要明确、清晰、可操作
地理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围绕它的实现而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以此为标准,准确地检测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要做到:①能表明可观察到的地理学习结果;②能表明检测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
2、把握课改方向,领会课标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它是编写教科书、地理教学及评价、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却常常抛弃课标,只用教材。
在制定地理教学目标是,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其中的各条要求,分析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本课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中不难看出,课标所要求的是要学会判断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分析某种尤其是本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3、体现课程标准,制定三维目标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地理与个人教育在知识、理解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过程。
课程标准就体现了这一点。它在基本理念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因此,在课程目标中一定要体现三维目标。
结合以上三点要求,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讨论农业区位的含义;运用案例和经验说明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能综合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通过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地理的有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处理教材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针对本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本地初中又不重视地理课教学,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贫乏,课外知识少得可怜。而课文在讲农业地域类型时,首先就选择了学生很不了解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为例,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调整了教学顺序。从本地的水稻种植业入手,分析了本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2、联系生活实际,改编教材案例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方法、培养能力的载体,它不可能承载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叶圣陶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许多事物,他们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即使一些问题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的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这也是任何人的认知过程。
在此意义上的地理教学,再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正因为这样,地理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有利,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于是在学生的共同体中便构成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课本以“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为例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的影响。由于学生对地中海地区比较陌生,理解起来存在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先让学生先讨论近几年来,本地农业的变化及其原因,然后再自学课本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低谷状态;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18-01
近些年来,初中地理教育受到了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与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使得教学水平持续处在低谷状态。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课时、师资及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初中阶段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的学生没有学会经纬度的判读、实地距离的量算以及方位的判断等实用技能,没有对基本的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可见,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急需突破的薄弱环节。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浅谈以下几点: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融入情感教育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过于看重知识目标,而对情感目标有所忽视。非地理专业的地理任课教师一般都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都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他们主要的学习驱动力还是愉悦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是对教师的好感。假如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他们也就不会喜欢地理,也就无法学好地理。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愉悦。让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需要教师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由于年龄差异会导致师生间存在一定的“代沟”,部分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萌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能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教师应该更多的考虑怎样让自己的心理年龄更加年轻化、怎样更好地适应学生、怎样和学生产生“共鸣”。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让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乐于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愉快”。
二、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地理教学方面,地理知识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所以,地理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以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既包括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社区、网络和野外的“课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组织起来亲身经历这些过程,如开展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及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并且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们都开始议论纷纷。
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初中地理课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常常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一般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外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枯燥的看书划书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的新的有效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对国内外的地理新闻进行评述;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对地理趣闻进行评述,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趣味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创编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将教学目标及奖励目标提出,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表扬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鼓励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少批评多表扬;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电脑软件或道具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对地图加以充分利用
在地理教育中,地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因初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学生不用对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完全可借助地图来对相关知识加以掌握。就算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和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地图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地理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既是教具,又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和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对这些图象加强了解,对判读方法加以掌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地图在课堂中的引入也将越来越多,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地理教师本身对地图能力与地图教学能力比较欠缺,则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而目前部分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的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较低的表现。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常常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和地理教师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应该对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3
【关键词】地理教学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4-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显现,反思教育问题之声不断涌现,新课改也应运而生,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反对“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模式,倡导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其进行全面教育[1-2]。特别在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学体系[3]。本文对当前地理教学中生成和预设性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地理教学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理论依据及研究基础
地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教学理论,生命观理论,其中建构主义跟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本主义理论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主动性和自我实现等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认知能力和获取情感体验的目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该符合学生自身的特质和特殊性,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开发者和创造者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的课程参与者,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初中地理课堂,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地理教师、学生与地理教材等资源的多重交流,从而生成了新的信息,生成了新的课堂教学形态[4]。
研究基础主要包括: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这一阶段学生认识能力进入一个新阶段,情感比较丰富,精力充沛,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初中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进入到关键期。从课程上看,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容上以区域地理为主,教材编写新颖,富有开放性[5]。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及其特点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关于预设和生成的两个极端―预设的保守化和生成的形式化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希望学生在自己预设好的“套路”中学习,往往却是无用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预设与生成关系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1)预设与生成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对立的。因此要求教师正视教学二重性及其关系,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性教学来改变。(2)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并存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二重性也体现在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等方面。(3)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生成与预设是对应关系而非对立关系,课堂教学中生成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发展。
地理学科的教学中生成与预设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需要预设来保障,地理学科的教学探究性过程更注重生成,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预设与生成完美结合的结果。实践更能突显初中地理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关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实施策略
在理解了初中地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概况之后,就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要处理好预设与生产的关系,就要从影响其因素出发,注重各个环节,为教学的生产开辟新道路。
1.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实施弹性的预设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教师提高实施弹性的预设的能力主要从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教学内容的弹性预设,教学过程的弹性预设,教学评价的弹性预设,教学环境的有效营造等措施达到这一目的[6]。
2.初中地理教师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信赖,第一就是教师的学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升地理专业知识。初中地理区域性比较强,很多学生不懂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怎么学,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专业热情,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应该做到使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不拘于“一格”努力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不断反思的态度。
3.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初中地理教师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习的自主学习动机,主要从指导学生对学习水平的自我判定,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调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四、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只要是教学就离不开预设和生成,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要我们始终抓住“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走太多弯路。
参考文献:
[1]叶澜.我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思考[J].教育基础课程,2009,(21):86-90.
[2]方健华,李建军.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38-40.
[3]杨新,邹今倜.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对策[J].地理教育,2011:7-8.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4
一、存在问题
1.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难的问题。由于安徽省中考不考地理,因此许多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只是一种摆设,学校没有认真组织教学。
2.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数少的问题。由于新课改后高一增设了生物课,使高中课时数更加紧张,很多学校减少地理等科目的课时数,每周只给高一地理开两节课。
3.教学方法与课程标准掌握不到位,合作学习和探究少。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地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脱节;②重教材轻课标,课堂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不符;③重结论教学轻探究过程;④不同的课型没把握好。
4.先进的教学方法与落后的教学方法的矛盾。①一些老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不注重教育理论学习,不注重或不会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套不完整的地图。②一些中青年教师因为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上课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理解,从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放弃使用传统的教学艺术等。
5.几乎从未做过地理实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以及受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解决策略
1.解决好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问题。考虑到安徽省许多地方初中地理上得较少,在高中地理教学之初,把初中地理重新上一遍又不太实际。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不科学,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我们不妨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并适当拓展延伸。这样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让学生看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印象。
2.积极争取高中地理课时数。首先向学校领导介绍本省或其他省份兄弟学校的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情况,以及本市兄弟学校的高中地理课程安排。然后分析本校多年来高考文综地理成绩为何一直不高的原因,而兄弟学校重视高中地理又有何结果,等等。相信经过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高中地理的地位会逐步提高,课时数也会相应增加。
3.加强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多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三原则:①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不要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问题的编写,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拓展与联系。②方法化原则。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地理原理及规律应用的指导,对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应用。③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生产相联系。其次要优化教学设计,加强二次备课。一备学习目标、重难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准确;二备教学流程,即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做什么、注意什么;三备教学媒体的使用;四备学案的使用,要根据自己所带不同班级的学情对学案进行删减、补充、修订。
4.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其次,中青年教师应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但也应该看到它的缺点,我们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当做黑板来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多媒体课件不必完整地反映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展开。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5
一、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1.备课要关注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兴趣来进行备课,精心设计好预习提纲、课后巩固和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探究。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互动,从而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提供一定的资源和实践空间。
2.备课需要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教学需要依据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即使在进行备课工作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的定位,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另外,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而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懂得取舍,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学习方式。
3.教会学生学习与思考。懂得思考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习惯。所以,教师要依照教学内容有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基础性、启发性和思想性。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多变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真正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1.在地理教学中穿插生活地理的知识。地理是覆盖面较广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社会和自然知识,并且其中还有大量抽象的知识,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中的文字叙述是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尽量与文字说教相脱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地理素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地理资源,从而有效营造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角度来学习并理解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打破传统教科书的限制,有效运用生活中的地理事例或现象切实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真正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进行感知和学习。
3.让学生懂得运用生活经验来分析地理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性的,而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也就是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可见,如何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学中的重大课题。而地理知识的涉猎范围很广,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懂得运用生活经验去感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独立分析能力。
三、利用合理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密切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有效利用教学评价这一教学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机制要求会随着学生自主性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变高,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效、适时运用教学的评价机制,并通过情感、言语及有效的教学方式给予不同学生以恰当及时的评价,从而对他们的进步做出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更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可见,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及学习的成功体验。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人为本;教学方法
本轮新课程改革是在前几次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进步与初中生心理变化等因素,转变传统地理教学中“知识本位”的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初中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主动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通过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并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二、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课堂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初中地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层次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将其的学习目标预设在认知领域,即对于教师讲述的地理概念能够顺利地理解;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目标要求,让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还能将知识运用到新领域;而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在要求其完成前面两个层次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对其情感认知提出要求,也就是说,利用知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三、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某教师在“地球与地球仪”的教学中,先通过向学生展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月球绕地轨道等照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了解地球的形状,然后再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基础知识,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中,形成对地球的基本印象。
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内因,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活泼,且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某教师在“经度和纬度”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座位情况,将学生分成东西、南北组,然后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让学生在对东、西、南、北的直观感受中,体会经度和纬度的意义。
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幻灯片、微课堂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堂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努力改变学生单一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尽量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例如在自然环境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户外,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体会祖国地形的丰富、山河的壮美、气候的多变,并在实践中掌握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
六、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训练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启发,并通过创设与学生惯性思维能够产生碰撞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某教师在“板块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分两组,每组拿一套可活动的平木板和干净的细沙和泥糊,然后让第一组同学把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向两边拉木板,使木板断裂开来,同时观察泥糊及细沙的运动,接下来让第二组同学在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从两边挤压木板,使两块木板的相交处,一边被另一边抬升,同时观察泥沙的运动,通过这样的情景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板块移动学说”的本质。
七、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基础理念的指导下,主动转变教学思路,探究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永江,魏茂娟.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