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并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开展实施,以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具体原则分析如下:
(一)创新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指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亦即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坚持创新性原则。优质的问题设计能够拓展教学空间,发散学生思维,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因而,教师需结合文本的语言、结构、主题、思想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创新延展,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特点、审美能力、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拓展,从多维视角出发,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探究性以及挑战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其主动思考,形成良好思维习惯,进而提高阅读学习效率。需注意的是,在探究性问题设计时,教师需结合文本积极挖掘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情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针对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扩展,认知能力得以增强,思维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以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此外,学生个体学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问题设计时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体现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基于学生兴趣进行问题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应讲究方法,不能教师想怎么问就怎么问,而需结合教学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问题。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初中学生情窦初开,有了追求浪漫的小心思,喜欢研究不同花的花语。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我就把握住了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花,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花的花语,如玫瑰代表爱情、康乃馨代表母爱等,并适时引出本堂课要讨论的问题:“莲花的花语是什么?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莲?”如此,由兴趣引入问题,再由问题深入文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阅读教学更具高效性与趣味性。
(二)紧扣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然则会使教学失去意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也需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明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时采取了何种顺序?作者在面对紫藤萝瀑布时为何会出现那样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感悟?”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自主思考与研读中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这类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理清思维脉络,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三)结合教学实际把握问题设计的“度”
问题设计不仅要精彩、要合理,还要有“度”,即问题设计需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性,同时还要把握适宜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由易而难,层层递进。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依次设计了如下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课文题目有何深刻含义?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本文与《秋天的怀念》在思想表达方面有何不同?你对父亲有着怎样的理解?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既有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拔高升华,有效关联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思维,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深度适宜,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鲁迅弃医从文是一种怎样的爱国主义?这种行为是否可取?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爱国主义行为?”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我认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了阅读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展。
三、结语
总之,问题设计关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应把握好问题设计的原则,提升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问题设计方法,通过优质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生成。
作者:黄康梅 单位:广东省吴川市中山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金海鹏.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和做法[J].读书文摘,2016(18).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思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 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 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 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 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 tGreen Wall》(Lesson 74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 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 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3
蒋成在《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中提出:“作者一极,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文本一极,以作品文本自身为意义,依文立解,以文本为出发点或原点的读解理论;读者一极,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读者介入后赋予的。”现在,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第一至九自然段为例,具体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三极提问设计的方法。
一、对作者的提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用的文本,都不是为了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专门创作的,都有着作者的特定的目的,要么表达志向,要么抒感。如果想正确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倾向,就必须先了解文本的文化背景,必须考虑到作者的因素。只有知其人、知其世,学生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初中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先以作者为中心走向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进而进行更细致的解读,猜测作者蕴涵在文本中的意义。这是学生学会阅读的第一步,同时也为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即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迁移打下基础。
如《孔乙己》一文,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还原出孔乙己、短衣帮等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和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设问为:
1.鲁镇的酒店的客源有哪些?
2.酒店的老板是用什么把这两种顾客隔绝开来的?(曲尺形的大柜台)
3.在作者的笔下,短衣帮、穿长衫的顾客分别代表什么阶层?
4.曲尺形的大柜台象征着什么?(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
二、对文本的提问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既是被理解的对象,同时也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主体,是一个隐蔽的或者说没有出场的主体。文本与我们的对话和交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的是,引导我们(读者)“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过程。
另外,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首先是体现在文本表层的语言文字,其次是文本内容,最后是深层的语言运用的规律、方法和技巧。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往往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言语形式设计提问,充分发挥文本的“范例”作用,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辨析、理解,培养他们的语言形式能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1.对文本思路的关节点以及构思技巧的提问。
(1)“孔乙己的故事是由‘我’,当时仅有十二岁的小伙计,叙述出来的。请你阅读全文,找出‘我’对孔乙己的态度的变化。”
(2)作者以当时仅有十二岁的小伙计的‘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2.对文眼的提问。
《孔乙己》一文的文眼是“笑”,有短衣帮的笑、小伙计的笑、老板的笑、小孩子的笑……每一处的“笑”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作用,教师可以在此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如:
①“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中的‘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中的“笑”写出了什么?
③“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的‘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写小孩子的“笑”有什么作用?
3.对矛盾点的提问。
“矛盾”是孔乙己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孔乙己的矛盾点,可以在矛盾点处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地把握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1)孔乙己身上有哪些矛盾的地方?
①孔乙己身份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孔乙己身体与心理的矛盾:身材很高大,却又好吃懒做,不会营生。
③孔乙己心理与行为的矛盾: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却又有偷窃的行为。
④孔乙己品行上的矛盾:替人钞书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却有着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行。
(2)“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为什么不换掉这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3)“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孔乙己身材高大,写得一笔好字,为什么会沦落到偷东西的地步?
4.对语言特点的提问。
《孔乙己》第1至9自然段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非常富于表现力,精炼、深刻、准确,灵活多变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相关的语句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含义。如:
①体现精炼、深刻的语言特点的提问:“怎么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体现形象生动,非常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特点的提问:“短衣帮说:‘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③体现丰富,灵活多变的语言特点的提问:“‘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可以看出什么?”
三、对读者的提问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积极作用,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读者的积极参与必将走向死亡。接受美学的主要创始人德国学者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力作《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提出:文本中存在着“召唤结构”,即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它们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美国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后增加为八种),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智力上有着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阅读存在着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的文本,阅读后的感受体验自然也是具有独特性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地位,突出其个性解读,鼓励学生去寻找、填补文中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在《孔乙己》第一至九自然段中,存在着两个文本的空白。其一是孔乙己偷书时的情形,可以在此设问为:
1.孔乙己偷书时有着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根据孔乙己的心理与行为的矛盾,即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却又有偷窃的行为这一点来进行分析偷书前的剧烈的思想斗争:去偷,被人知道了,就声名扫地了;不去偷,就无法生活下去,会饿死。究竟是要名声,还是要命呢?
2.孔乙己是怎么偷书的?
偷书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孔乙己的身体与思想的矛盾,即身材很高大,却因鄙视劳动,四体不勤来分析。如可以让学生想象,孔乙己因为四体不勤,偷书时的动作如何笨拙,反应如何迟钝,心理上是如何地害怕。
3.请大家运用符合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各种人物描写将孔乙己偷书的过程生动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蒋成. 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想活动、落实教学计划和进行课堂活动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情况和预习情况,并据此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课堂提问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增加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课堂提问能发挥的作用有很多,首先,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其次,课堂提问是培养、启发学生思维创新的基本形式和必要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创设情景思维,激活想象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再次,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澄清思维,理清头绪,抓住问题的要点并及时找到答案,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教学目标。另外,课堂提问不仅是语言信息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及时准确地取得有效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使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形成语言交流。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1)问题编拟的层次过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性问题比重较大。认知性问题是关于确认言语信息类知识的问题类型,是属于低层次的问题。这类提问主要表现形式有是非问、选择问和Wh—问题。二是“无意义”问题多。大多是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无意义”问题。有些问题的迁移效能低,不能对后继学习产生的正性影响;还有些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学生认知的困难。(2)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会犯以下几种认知错误:只要在问题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为获取完满的答案,提问集中在优生身上;为了集中后进生的注意力,专挑他们作为提问对象等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压制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育不公平在课堂中的表现之一,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3)评价语言没有激励性。据统计,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常用的十个评价语是:“Very good!”,“Well done!”,“Much better!”,“Thanks/Thank you!”,“Yes!”,“Wonderful!”,“No!”和“Excellent!”。学生的回答需要得到教师及时的反应,尤其学生回答正确或需要鼓励时,更需要教师作出一种正向的反应。以上十个评价与缺失了对学生行为的及时认可,反映出教师的一种漠然,不能及时满足学生被安抚、被关怀以及被鼓励的需要。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
阅读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让学生在阅读时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进而不断提高自己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对文章表层意义的理解;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要求广大学生对名著进行认真的阅读,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启迪智慧以及塑造性格。然实践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趋于功利化,名著阅读教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贯彻落实,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
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广大师生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学生阅读量急剧下降,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师生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学习的育人意义严重忽略掉了,为了应对考试,而将名著分解的支离破碎,侧重写作知识,名著教学只不过是为考试而教;同时,日常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师生们忙于课堂教学与练习,用于名著阅读的时间非常的少。
1.2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调查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初中生喜欢较为深奥的文学名著,更多的学生喜欢快餐式文化、简单易懂。而对于传统名著而言,特定地区风格、人物以及时代痕迹非常的明显,而这与现代初中生的生活和时代相差甚远,他们通常会感觉到名著阅读难度非常的大,因此不愿意深读、甚至感觉那是一种负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当前的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
2. 名著阅读让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无论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还是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都说明当前初中名著阅读未能深入人心,学生对其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若想全面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让名著阅读促使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因时代、思想观念上的隔阂,多数初中生对名著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亲近感,因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对于提高阅读质量非常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名著节选, 利用这些节选吊学生深入阅读之胃口。比如,传统名著中惯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应用新型的现代资源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百家讲坛以及名家名著讲坛,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周思源的品红楼等。先让学生看影片、听讲解谜,通过层层渲染来造声势,诱导学生主动去阅读。
2.2给学生创造空间和平台,开展辩论活动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展现自己的空间和平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引爆学生的情绪。在名著阅读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为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物的形象,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背景,可设计课堂辩论,以深化主题。比如,《骆驼祥子》一文中,祥子会成好车夫吗?其梦想能够实现吗?在此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彻底甩掉所谓的“标准”答案给思想带来的束缚,可以各抒己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争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作品的了解和认识,而言名著自身的魅力也表露无遗。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骆驼祥子”,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想法,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祥子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2.3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特别是一些影视资源,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被多次拍摄为电视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不同版本的名著影视作品区别在哪里,改动后的影视剧与原著的区别在哪里?由此可引导学生对原著进行学习,并激发他们的阅读、探究兴趣。
结语: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能让名著阅读成为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导火线。
参考文献
[1]周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1) .
[2]张元媛.走近经典 走进名著——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0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6
创新课型是目前语文教改中十分重要的话题。
所谓创新课型,一言以蔽之,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创造出有时代特点的、科学的、高效的、新颖的、实用的新课型。
课型需要创新,主要有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当前语文教学教改的宏观背景有很大的变化。一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二是素质教育对课堂的高效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很有力度,提高课堂内教学质量成为教改的主导方向;四是创新教育的研究日渐深入,呼声日益高涨;五是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需要。
第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初中语文教材,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从几个重要方面更新观念。
一是教学设计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教学设计要突出诵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三是教学设计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四是教学设计要讲求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五是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第三、教学改革试验与科研课题的深化需要创新课型的支撑。在新世纪之际,各地的语文教研教改成果激动人心,很难设想,这些优秀的充满科学性、充满生命力的教学科研能够让那些由教师独占讲台的陈旧课型所支撑,可以说,没有课型的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只会是一句空话;也可以说,越是优秀的课题,越是富有成果的教学改革,其课型研究、改革和创新就越有风采。
所以课型设计要创新,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必然。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方向
破除串讲式、讲析式、答问式、谈话式等陈旧的课型,是我们的一种历史责任。
创造学生自主阅读式、活动式、导入式、探究式等崭新的课型,更是我们的一种历史责任。
在课型创新的研究中,我们要注意如下内容:
第一、要结合实际。就是不离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高效阅读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大背景”,不离开初中语文教材这个重要的载体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设计的要求,不离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品析、积累”的学科、教学要素,不离开大面积语文教师的教学需求。
第二、要突出重点。一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语言积累、能力训练、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五个方面得到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二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创新的课型更有效、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又更具有美感。
在课型创新中,要做到:
第一、语言训练要充分,技能训练扎实,思维训练科学。
第二、教师精要指导,学生充分活动,课堂积累丰富。
第三、着眼于学生的能力训练,着重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知能的积累。
第四、表现出我们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课堂活动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五、能够处理好阅读与诵读、阅读与听说、阅读与置疑、阅读与品析、阅读与积累、阅读与想象、阅读与延伸等各种关系,让学生在诵读,听说,置疑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求知、求智、求美、求乐。
第六、要丰富而又新颖,科学而又艺术,独特而又普通。既要带有研究性又适用于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既能参加各个层次的教学竞赛又可以成为一般通用的常规课型。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类型
现在使用的新教材是人教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中学教科书》,这套教材构造的阅读系统,是致力于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扩大视野,以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人文素质。这套教材的重要改进之处是强调综合,提高培养“文学素质”的地位,提高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课文的比例,这样大动作的改进,必然会带动课型设计和教法运用方面的改革。因此,为了适应这样一套教材,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一般常用的教读课型和自读课型之外,还要注意如下课型的设计与运用。
1.朗读课型――主要用于名家名篇的教学,用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此时的朗读训练已不是一个环节而是一个课型,其课型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并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的训练。2.诵读课型――也就是背读课型,主要用于文言诗文课文的教学。这是一种重要的新课型,其课型任务是降低难度,简化讲析,进行文言文背读,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能力。3.学法指导课型――重点用于对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科学的阅读技能的培养。其课型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4.文学欣赏课型――主要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它讲求突出文体色彩。要求有比较高雅的教学手段,还要求有突出的“美点”,以及丰富的情感,要求我们在语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熏陶三个方面下功夫。5.活动课型――用于课中活动,用于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安排语文活动课是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创举,是语文教材质量整体突破的标志之一,语文活动课的课型,任务是将语文知识的渗透、语文能力的培养,融于生动活泼的训练、比赛、娱乐、游戏、演出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学习语文的广阔视野。6.积累课型――用于语言特别丰富的课文,突出语言的感悟、积累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