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被直译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又被国内学者称为颠倒课堂、颠倒教室、翻转学习、翻转教学等。这种教学型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最早出现于2007年的美国高中化学课上。之后,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2011年美国的TED大会上将其推广,他指出:“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看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则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这一模式称之为theFlippedClassroom。”综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把翻转课堂定义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方案,并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制作出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外(也可在家中)展开以教师提供资源为主的自主性学习,然后回到教室,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情景体验、辅导答疑、互动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和测验等形式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到达新知识内化和巩固的目的。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条件
1.现代化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心理教师在设计好教学目标与方案的前提下,将知识点与教学技术进行完美融合,完成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而翻转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源就是微视频。“微视频”播放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说明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小视频,一般要求不超过3个知识点,内容短小精悍。
2.教师的实施能力。翻转课堂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关键取决于心理教师的相关能力水平,如微视频与微课程开发与制作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熟练应用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等方面。而这些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取决于心理教师的重视程度与自我更新意识。心理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新的技能和各种前沿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能力素质。
3.学生的学习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中,学生除了需要有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动性、使用互联网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获得相应信息的能力、讨论交流的主动性、协作互助的能力外,更加要提高所谓的心理保健意识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其核心是自我了解、自我改变和自我悦纳。因此,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必需的学习素养。
4.教学内容的整合。“翻转课堂”中心理教师制作的学习资源一般都是不超过10分钟的微视频或是PPT放映文件。由于学生采用软件进行自学,而这些材料和资源都很短小精悍,所以基本要求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因此,心理教师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就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一个自学材料中可能需要含有原来传统教学几节的内容。有时候,由于自学材料都是相关的内容,可能需要学生进行几次自学环节整合后,即相关的内容都学习完毕,再始课堂环节。
三、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施步骤
1.课程准备阶段:心理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翻转课堂学生自学内容。心理教师设计并提供的学习资源要能够准确构建出课程思维框架,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首先要制作出明确的翻转学习导图和任务单,然后设计制作PPT和微视频,内容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与悬念性,要适当植入思考题和体验、闯关和测试环节。除了微视频和教材外,可以适当加入拓展性资料和辅助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的进行完整的学习与知识内化。
2.课堂教学环节。(1)答疑解惑:心理教师要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主动提出有共性和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前进行搜集和筛选,节省课上时间。如果问题较少,心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解答,以便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2)互动交流:在解决了基础知识和教学盲点部分存在的问题后,心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进行基于问题、项目或体验任务的学习,以促进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的内化和熟练运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方式上采取情景体验、小组活动、心理训练、师生合作等方式进行反馈,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反馈评价: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的反馈评价过程是多元化并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个部分的,心理教师、家长、学生、专家、督导等都应该参与到反馈评价中来。翻转课堂不仅仅要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可以通过设计评价计分表、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学习问题反馈表等形式,完成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馈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的良好结合,尤其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态度,并予以肯定和鼓励。
作者:徐露凝 单位:沈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差异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属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如何教学;而现代教学法认为,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求学生自我教育、全身心的参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在师生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主张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2.在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以书本为中心、以间接经验为主,现代教学法则以生活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从做中学。3.在课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切入点,现代教学法则以社会为切入点,认为学校其实是“一个小型社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大小、贡献多少、能否成才关系重大,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没有意识到教学实际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如果只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就造成了教师自说自话,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和课堂表现,到期末考核无法给每位学生打出公正的平时成绩;此外,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组织管理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教师及其他同学多沟通交流,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三、现代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类教学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中普遍使用。把一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然后再进行讨论和总结,不仅可以丰富上课的形式,而且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改变了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教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集文本、音频、视频、图片为一体,使抽象、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寓教于乐,学生们颇为受益。
2.案例法
由于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遵循授业解惑的原则,所以会把教案的内容一字一句地传授给学生,而极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抑制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程度也逐渐减弱。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在大学课堂上进行学术探讨、思想碰撞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或是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应尽可能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引发学生不断主动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3.小组教学法
高校扩招后,大班教学(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在100名左右)逐渐成为普遍现象,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挑战。为此,国内外高校开始广泛应用小组教学法,也就是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把所有学生按每组8-10人分成几个学习合作小组。使用此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探索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三是便于教师对各组学生表现做记录,到期末考试可以给出一个合理公正的成绩。
4.体验式教学法
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而非凭空产生,正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一个生动的现实生活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或者做小游戏的方式进行自我体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游戏或活动体验自己所处角色的心理或行为,进而自然而然的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课中一些理论或知识点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想要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并非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是要用启发式教学这一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了传统教学方法,并且有机融合了新型、多样的教学方法,吸纳了现代科技的新成就,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直接经验、从做中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超越。
作者:刘颖异 单位: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专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积极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教育取向,以面向全体学生,旨在提高其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自我调节能力等,使其具备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体验为基础,以课堂理论和课外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的一门集知识传授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授课的对象涵盖全校学生,学生人数多而且年级跨度大,致使心理健康知识多而杂,其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内容抽象,讲解起来不免有点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趣就会随着讲课的进程逐渐变得淡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这样就会导致有效知识的浪费,理论知识原本就复杂、枯燥,而学生想听的、需要的知识教师又无法及时传授讲解,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也不一定是自己最需要的。
二、改革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心理健康是适合任何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查询资料和对外校的走访,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形式和内容,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选课授课过程中,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收集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和教师的授课感受,同时参考外校的做法并根据我校实际条件,初步尝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分专题讲授模式。这些专题包括:心理健康导论、自我与自我意识、性格与气质、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生命的意义等等(生涯规划问题,鉴于我校已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故在心理健康内容里不再提及)。
(一)心理健康导论。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什么人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心理咨询?这些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将导论的内容涵盖到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状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本章是本课程的第一章,其又以理论讲解为主,只谈理论必然降低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第一章第一堂课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思考:“我现在的困惑是什么?”把自身的困惑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困惑进行当堂整理、分类,并反馈为心理健康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而后以视频动画详细讲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使学生简单有效的掌握心理健康理论知识。
(二)自我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心灵世界的统帅,如何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塑造一个追求成功并受社会欢迎的“我”,这是人生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处于人生黄金阶段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章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清我是谁?明确我该干什么?知道我应怎样干?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含义、认识并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发展并完善自我。自我意识较难理解,对此知识点,可通过课堂上每位学生的自我介绍为切入点,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描绘出完善自我,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三)性格与气质。本章难点是对性格与气质的区分,重点是培养良好性格,如何让学生对本章感兴趣?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简易EPQ测试,引出性格与气质,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与气质,再通过看图讲故事,对性格气质类型理论进行实际运用,最后以情景表演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
(四)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什么是情绪?情绪如何产生的?面对挫折,如何管理情绪?大学生是人生命的黄金时代,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积极调整情绪,挫折时能走出消沉,得意时能克制放纵,困难时能抵抗懦弱,委屈时减少抱怨,积极热情地面对生活和学习,才会绘制出绚烂的人生画卷。本章可以用“画情绪”引出情绪知识,通过视频案例学习情绪的特点及表现,重点讲解的是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应对相关技能,并让学生学会分析案例,解决相关问题。
(五)学习心理。在高校里,无心学习的大学生为数不少,且有蔓延的趋势,网络的诱惑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学习目标和动力缺失。大学学习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大学要学些什么?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大学生该怎样学习?这些就涉及到大学学习目的、目标、策略与方法等内容。本章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通过演讲“我为什么而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重点讲解学习策略与方法,可开展课堂学习方法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总结方法。
(六)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人间感情的真情流露。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大学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重要作用。宿舍人际关系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起点和第一课堂,是学会与人相处的重要场所,因此,本章涉及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概述、宿舍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重点讲解宿舍人际冲突与解决,通过宿舍人际冲突情景模拟再现,让学生自行探讨解决之道,再详细讲解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恋爱与性心理。大学生正处于恋爱心理发展中的恋爱期或爱情产生期。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会进入恋爱状态或对爱情有强烈的期待,同时也会产生与爱情相关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例如什么是爱情,怎样迎接爱情?什么是真爱,怎样维持爱情又怎样面对失恋?在性问题上,大学生常想到了什么?大学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意识、望、性情感、,需要怎样的心态和知识储备?[2]本章内容主要有恋爱观、恋爱挫折与调适、性健康知识,对于性知识,大部分教师羞于说,学生羞于学却又渴望学,对此,可以采取“性知识知多少?”测试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测试后,告知学生相关知识,可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分专题来讲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技能,再加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好学、乐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4
题,如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强、计算机能力认识不全面、高估自己的计算机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把心理教育引入课程、实施爱心授课等方式,提高女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自信心和热情。
关键词:计算机能力;高职院校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63-02
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能力已成为社会对大学生基本要求的能力之一。计算机能力培养是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从多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情况来看,因女性性格、心理和思维方面的特点以及其他原因等,大部分女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类课程上,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力上都略弱于男大学生。鉴于此,笔者分析女大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以探索更适合女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提高女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增强她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女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常见问题
(一)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强
多数女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自信心不足,怕难。受世俗观念影响,多数女生会认为女生在理工科上不如男生,在IT行业处于劣势,理工科目难学,致使不少女生自信心不足,尤其是碰到难题时,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想如何解决问题,总想逃避。
(二)对计算机能力认识不全面,高估自己的计算机能力
现不少女大学生在入大学前,已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这导致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了,没必要再学,上课不认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学得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经笔者观察和调查,多数大一新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限于会上QQ、会用拼音打字以及上网浏览网页等一些简单操作。能够较为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熟练安装常用软件以及熟练运用工具软件女大学生一般不超过10%。
(三)爱面子,不爱问问题
女生比较爱面子,胆小,怕出错,不好意思问题,担心问问题会受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或看不起。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不利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出现断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差,导致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关联较紧密,问题积累多了,对后续的学习影响较大。
(四)女生自尊心强,心理素质欠佳
女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8岁―24岁之间,这一阶段心理变化最为激烈,比较敏感脆弱,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承受挫折能力差。遇到挫折时易产生不良情绪,易否定自己,当学习中遇阻,易打退堂鼓。女生的自尊心很强,对批评特别敏感和在意,易对批评者产生反感,甚至不愿学习其教授的课程。
(五)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不少女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不思上课甚至逃课;有的人在课堂上,心思却在其他方面;有的上课只是应付完教师布置的任务,便坐在那发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甚至有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不用认真学习,大学课程很容易就混过去。
二、解决女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常见问题的方法
(一)将心理教育引入课程
高职院校应开设女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高职女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女性心理特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培养健康、向上、乐观的精神,增强其抗挫折能力,使女生能够正确面对学习计算机时遇到的困难,充分认识女性性格上的优点,如做事耐心、细致,学会扬长避短,坚持不懈,消除世俗的偏见,树立自信心。
(二)做好计算机能力模块介绍,激发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根据《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的规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开发和计算机创新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Internet应用和信息检索能力、常用软件使用能力等;应用开发能力是根据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建议在大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初期,任课教师结合专业介绍高职生需掌握的计算机能力,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动力;介绍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展示学生优秀计算机相关作品,如精美的个人简历、生动有趣的Flas等,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欲望和兴趣。
(三)实施爱心授课
女生爱面子,胆子小,多数不愿问教师问题,爱心授课是最好的解药,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关心、理解和尊重。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不懂要问,问同学问教师,问到懂为止。学生问问题,不管难易,教师都要认真给予解答;对不敢问问题的学生,教师做到“你不问我,我来问你”,主动问学生问题所在,帮助其解决难题,以自己的爱心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即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女生感彩较浓,易因对教师的喜爱而影响其对教师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理解、信任、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使学生先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计算机课程。
(四)少批评多表扬,维护女生的自尊心
女生的自尊心很强,感彩也浓,批评易伤害其自尊心,也易伤害师生间的感情,甚至会引起学生抵触情绪。据专家研究发现,根据女性性格特点,对女生而言,多鼓励和表扬会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对于女生的进步和优点,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其学习兴趣。
(五)多样化教学,增加课堂魅力
女生学习不主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原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不适应大学教学、学习观念不正确等;二是课堂教学本身问题,如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调等。针对女生学习不主动的自身原因,学校应在新生入校教育时加以有效引导教育,借助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新奇和热情,效果会事半功倍。大学教育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紧密相连,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丰富学识,更新教学观念,提高道德修养,与时俱进,增强个人魅力,做好学生的典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用适合培养女生计算机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技能知识点以实际案例制作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案例的制作,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点。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形象、直观、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女性思维属于形象型,模仿能力强,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采用案例教学法适合发挥女生这些特长。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如Photoshop、网页设计等)的技能知识点都易以生动直观的电子作品展现,适合采用案例教学。精美案例,特别能激发女生天美的学习动力。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融入任务中,以一个个具体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强且富于创造性,任务驱动能充分体现课程的操作技能和创造性。任务驱动法目标性强,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能够激发女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任务的逐步完成,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求知欲望也能渐渐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出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减少依赖性。
(三)职业技能全真练习强化法
女生多数操作能力弱,在课堂上引入计算机类的职业技能练习题,覆盖职业能力技能知识面广,且与高职所要求的计算机能力联系紧密,通过有目的的强化练习,能够大大提高女生的操作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职业能力,对所学知识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职业技能练习题都是实际工作案例,通过强化练习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巩固所学技能,熟练职业技能考证的知识,学生也可参加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取相应证书。
(四)大作业法
女生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弱,把握事物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弱。大作业法是学完某个章节或者若干个章节的内容以后,将主要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掌握后,完成综合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学习过程。大作业能够衔接课程内容,锻炼女生分析和总结事物内联的能力,对提高其概括能力帮助很大。大作业能够培养女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大作业,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加工处理升华变为自己所有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增强女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利于其专业的学习,更为其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利用女生的性格和心理优势,增强其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质量,加强高职院校女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
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M].北京:中国铁道
出版社,2007.
[2]卢颖.关于高职女生心理特点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
究,2008,(6).
[3]孙大烈,战德臣等.通过大作业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
程教学高教论坛[J].计算机教育,2007,(12).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 实效性 措施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都适时地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其职责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摆正自己的位置,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掌握择业技巧,做好就业准备,以利于在人才竞争和自主创业中取得成功。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其教学实效性与教学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不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存在一定距离;在就业指导上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化指导;信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
高校现行的教材多样,但基本上是与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还有创业教育相关的教材,总体来说,教材里面的内容陈旧,再者,一些教学内容有些空洞,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
2.教学形式简单
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统一上课,统一内容,根本无法满足毕业生的不同需要。就业指导课除了讲述理论外,还应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训练,如可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述应聘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去公司或宾馆及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工作流程和从事工作的技巧。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教学切近实践,给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机会。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但学校并没有将这门课设成公共必修课,只是选修课,因此,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现在承担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德育课老师、学工办老师及班主任组成,并非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就业信息,而且指导老师自己没有实践经验,辅导方法很简单,就业分析不全面,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就业市场调查,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讲授。
由于上述情况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大大减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以提高其实效性。
二 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这一规定为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丰富教学内容
(1)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我校进一步强化工学结合,让学生到企业去接受教育;开办创新创业班,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任课,弥补不足之处。
2.改进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就业指导老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1)案例引导法。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引导法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是引用本地、本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例,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使学生更加关注。可以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度引导,分歧较大时可不必下结论,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这一内容时,可以“细微之处见功夫”为例。某高职院校推荐小张、小王和小李三名毕业生与某公司人事主管见面,该公司拟从三个人中招聘一人为总经理办公室的职员。他们三人同时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页文件,小张、小李进门后,依次坐在了为应聘者准备的椅子上等待提问,只有小王走过去把落在地上的那页文件捡起来,很有礼貌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才落座准备应对。或许是这个细小的行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王被录用了。为什么小王会被录用?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用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用之于实践,避免理论架空的现象出现。
(2)场景模拟法。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如组织模拟面试的现场,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考场,从学生的站、走、立、行、问候、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提问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分角色进行表演,部分同学扮演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同学则进行评判打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参观讨论法。“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进一步探索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为此,组织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参观要带有明确的目标,绝不可以走马观花。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我们首先研讨参观目的,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本场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各单位招多少人,应聘者需带哪些证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考证。回来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析归纳,介绍各自的见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行吗?我还差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紧迫感。
(4)个别辅导法。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同样的就业条件,经常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么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有效地提供不同的咨询呢?主要方式是就业指导老师与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气氛往往都是很友好的,指导老师平易近人,被指导者也很轻松。指导老师一般要询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择业的技巧与方法、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个人的职业计划、个人在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指导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一般来说长于德育课教学,这也是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但仅仅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教学能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就业理论,把握就业动态,经过实践学会进行就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多学习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最关键的是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另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纪律、作业、课堂演讲、课余收集资料以及课堂讨论。期终考核以调查表的形式,避免过去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条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写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这样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总之,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使学生感到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翟国栋、陈浩.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6):52~53
[2]佘楚乔.浅谈提高教学实效[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S1):34~35
[3]李淑贤.我对提高马列课教学实效的几点认识[J].吉林教育科学,1994(10):60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6
编者按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启蒙时期,这个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性教育,关乎他们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就害而言,如果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教育,就可以做到提前预防。但是,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文利教授所指出的,“预防害的教育只是性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性教育的全部”。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性知识、培养学生对性积极和美好的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学生在性方面做正确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
从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生物教育专业研究生算起,我对儿童性教育的研究至今已经有26个年头了。其间,赴美国读书、工作,再回到母校任教,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我的研究始终没有离开过性教育领域。
我所受到的教育、专业训练和研究经历,让我始终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儿童性教育,并在儿童性教育实践中一贯秉持这一价值取向。
我认为,性教育是关乎儿童一生健康和幸福的教育。儿童从探索自己身体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从接受自己身体开始,接受这个世界;从热爱自己身体开始,热爱这个世界。教师不是园丁,因为学生不是可用“园丁剪”按照园丁的意图去随意修剪的植物,而是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无限的想象能力的生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儿童所具有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是天赋人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赐予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儿童的权利,全心全意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安全、健康、幸福的环境,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今年发生的未成年人遭案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预防害的视角上。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预防害的教育只是性教育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性教育的全部。性教育包括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性知识、培养学生对性积极美好的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学生在性方面做正确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儿童性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在为学生开设性教育课程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儿童性教育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领域,因为它对儿童健康发展的贡献太大了,它对儿童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类健康、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世界性教育专业领域的学者形成了一些共识:性教育必须从学前就开始,必须纳入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有一定的课时保障,必须由受过良好训练的教师来教授,必须教授全面的性教育内容,必须采用尊重儿童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来教授等。
小学性教育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在开展儿童性教育的研究中,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性教育的指导纲要,其中有两个纲要对我们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第一个是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把性教育纳入健康教育的框架,共包括5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把该纲要中小学阶段涉及与性相关的内容全部单独列出,作为小学阶段性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但不拘泥于纲要中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学段安排。
第二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纲要中文版于2010年)。该纲要把性教育分为6个关键概念:关系,价值观、态度与技能,文化、社会和人权,身体发育,,性与生殖健康。在每个关键概念下有4~6个主题。
作为中国专家,我参加了这一纲要的技术咨询工作,对纲要所涵盖的内容有更多了解。我们认为,这个纲要兼顾各国及各文化差异性特点,适用于中国。借鉴该纲要的内容,并结合中国文化、国情等,我们将小学性教育内容框架划分为6个单元,分别是家庭与朋友、生活与技能、性别与权利、身体发育、性与健康行为、性与生殖健康。在每一个关键概念下有2个主题和要点,这些主题和要点分布在小学6个年段中,逐步深入学习。具体内容见表格。
比如“家庭与朋友”单元中,低年段的孩子会首先学习“热爱家庭”和“珍视友谊”的观念。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对家庭、朋友的概念的深入理解,“结婚与离婚”“宽容、接纳与尊重”开始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随后会逐步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认识人际关系”“认识婚姻”等内容。这样,一个小学生在6年的小学性教育中,通过“家庭与朋友”单元的学习,了解了什么是家庭、家庭的重要功能是什么、友谊与平等、家庭内的关系是怎样的等丰富的内容。
与此类似,在“性别与权利”单元中,低年段的孩子会了解“性别”“性别平等”“性别角色”等概念,并意识到书刊、电视、网络在性成长中的作用。在中高年段,“儿童性权利”“认识和预防儿童害”“性倾向”等内容成为儿童性教育的关键内容。
这样的性教育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并着力于儿童性观念的养成和性权利的维护等方面的内容,会对学生一生的幸福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将性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必须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有固定课时。我们的做法是把性教育课作为校本课程来建设。每个年级的每个学期用6课时进行性教育的学习,一学年12课时,六年共72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也就是说,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学生可以有48小时的时间专门用来学习性教育课程。
性教育课堂除传统的讲授外,更多的可以采取讨论、辩论、游戏等方式。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喜爱。在课堂中,朗读插图对话、做小调查、讨论、角色扮演等是常用的方法。教师经常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插图中的对话,让学生进入角色,思考相应的情境和问题;教师也会针对教学的内容请学生做一个小调查,例如爸爸妈妈恋爱的故事,并在课上请同学们自愿分享他们调查的结果。这些活泼生动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进行角色表演的学生和作为观众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互动的机会。
二、着重培养教师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观念
教师的观念在性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在学生的性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培训教师也是开展性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教学要点、教学方法等内容外,要着重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播给学生的性态度和性观念。比如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帮助教师理解设计理念,树立起跟知识点有关的正确的性观念和性态度。教师教研活动是培训教师的另一项中心工作。通过制度化的教研活动,能够保证教师顺利地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性教育。课前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和记录,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课容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三、帮助家长理解家庭关系、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开展性教育的第一场所,获得家长对学校开展性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深入理解家庭关系、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对顺利开展性教育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可在家长学校中增加父母在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为父母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提供支持。在有关性问题交流方面,应教给父母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技能技巧,使其能实际运用于性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