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工程交通疏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工程交通疏导方案范文1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
一、公路路基路面的主要病害
1、路基变形
路基在经过半挖半填、高填、深填等填方施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通车运行后时常会发生下沉状况,导致下沉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含水量不符合要求、分层超厚、压实不足等不规范施工而导致路基变形;其二,施工用材料不合理所致,这主要体现在粘性土塑性指数过高、含水量及干容量指数有误以及材料过度压缩等方面。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就会导致路基变形、路面下陷及开裂。再加上公路管制不严,车辆超载、超重现象严重,使得既有公路的等级不能满足车辆运行的要求而变形[1]。
2、路面不平顺
路面不平顺这一病害常见于沥青路面的公路,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合料的配合比有误。例如,当油石比重较大时,则会造成路面鼓包,而其比重较小时,则会造成路面松散。除此之外,混合料的搅拌不当也会影响路面的质量。例如搅拌不匀、混合料温度过高、含水量过大时,就会导致铺面不成功以及沥青老化等问题。
3、边坡塌滑
在公路路面路基的病害中,边坡塌滑十分常见,依照塌滑规模以及土层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滑坡与塌方。滑坡指的是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一些边坡土体随着滑动面而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地质受到破坏所致。塌方指的是因为边坡土质过于疏松而下滑,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当和水损害所致。通常,发生滑坡与塌方的地区多为降雨量较多、土质较疏松,当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时,就会形成土体下滑和陷落,使得路面与路基受到损坏。
4、路基塌陷
相对而言,软土地基出现路基塌陷的几率最大,主要是因为软土的承载能力较低、抗碱强度不足且含水量过大,使得路基受到水分的侵蚀,从而在路面之下出现大量的空洞,再加上坡脚的支撑力不足,导致路基受到自重的影响,出现坍塌、沉降等状况。引起路基塌陷的原因除了少许的自然因素以外,大部分是人为因素,也就是说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尚未完全考虑到路面的实际情况,也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引发公路路基的塌陷。路基塌陷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别是夜间行车十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的处理措施
1、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岩溶地区的地基问题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治理,应从整体上把握岩溶地区的路基概况,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理清岩溶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以便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时制定合理的处治方案。岩溶地区的地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二是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三是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四是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等[2]。具体说来,对于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病害的治理,应搞清楚岩溶地段的具置,尽量设法绕避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路基路面的危害性一直以来都是最普遍的问题,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置集水明沟或渗沟,将水排出路基。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
2、公路路面病害的治理
从原则上讲,路面病害的预防取决于路基质量的控制,然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路面损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同时做好路基质量的控制工作,以及路面病害的预防措施。就路面治理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第一,针对公路路面不平顺这一问题,应尽可能的采用简洁处理措施;第二,针对公路路面裂缝这一问题,若裂缝程度相对较轻,可以在清洁裂缝之后进行水泥补浆,但裂缝较严重时,则应该沿着裂缝凿除其薄弱部分后方可进行施工。
3、解决边坡的巩固与保护问题
(1)某些边坡的土壤已经没有办法再让植被进行生长、某些边坡进行了砾石土的填方与挖方、某些边坡的风化程度过大、某些边坡由于地质的演变形成岩石,对于这些边坡,进行保护的方法就是设置合理的构筑物。设置构筑物的方法有很多种,有设置护面墙、利用浆砌的片石、设置挡土墙以及锚杆。(2)要想有力的防控边坡上游的水流水力,需要把一定数目的植物种植在边坡上,通过植物的根对土壤的加固实现阻止冲刷的目的,最终实现对边坡的保护,这样的措施就是植物防护。该措施除了对公路的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对边坡湿度进行调节,稳定边坡外,同时还节约了经费,并且施工简单。(3)柔性的保护包括钢绳网的保护以及三维的植被保护[3]。
4、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以致于采空区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对采空区路基的治理,首先应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然后再慎重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案。
(1)从路基处治角度来说,主要有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等四种。①开挖回填: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②充填: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垮落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片石、浆砌片石、井下回填、钻孔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干砌(浆砌)片石适用于采空区未完全塌落、空间较大、埋深小、通风良好,并具备人工作业和材料运输条件的采空区治理。一般路段路基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MPa干砌片石回填;对有构造物路段,应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浆砌片石回填。③桥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采用桥跨方案。④注浆:采空区上覆岩层在有条件时会出现离层,离层经历产生、发展、达到最大高度及最终离层闭合的移动过程。在离层带中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总的下沉量,减缓地表动态变形值,达到保护公路的目的。
(2)从开采协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混凝土路面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及硬化时收缩的原因,会出现胀、缩和翘曲。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②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高等级道路可设置这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增强整个路面的抗变形能力。③合理安排开采时间。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温度的降低使路面材料的脆性加大,收缩系数增大,抗变形能力降低,路面易于开裂,路面承载能力降低。)④限制一次开采高度,沿公路轴向大面积协调开采。这种方法已在铁路下开采煤层有成功的经验,一般可以将地表位移变形降低到50%以下。
结论
总之,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结合具体路段进行建设,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的常见病害,合理选择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公路工程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武江.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与养护[J]. 城市建筑,2013,16:237.
公路工程交通疏导方案范文2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前言
科学解决公路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我国运输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节约国家建设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在我国,不同区域虽然自然环境不同,但公路工程存在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意识,使公路建设水平越来越高,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
1、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1.1路基沉陷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容易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由于路基底部遭受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出现沉降、塌陷等现象。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在公路当初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公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路基塌陷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尤其在夜间极容易造成车辆损害和人员伤亡事故。
1.2面层不平整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上。沥青混合材料配合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较大,就可能导致路面产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会造成路面松散的情况产生。同样如果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路面问题而当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含水量大、温度高,造成搅拌不均匀,会致使路面难以铺成,温度过高还会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1.3路面早期破损
如果施工不当,在公路工程完工早期容易出现路面破损情况。由于各种原因,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没有严把施工的质量关,没有严格控制终压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造成了横向裂缝的产生。由于片面追求个别不合理的指标,没有全面考虑面层的综合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结果造成路面的不必要的破坏。还由于没有综合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结果造成了一些意外的问题产生,给路面造成很大破坏。
2、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措施
2.1路面问题的治理
从根本上说,防止路面问题的产生还得从保证路基的质量入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路面出现损害问题的现象还是很多,所以在做好保证路基质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做好路面治理工作的准备。关于路面治理,我们也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路面的不平整现象,尽力采取简洁措施。其次,对于路面出现的裂缝问题,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完后用水泥浆抹补。而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再进行施工。其三,要注意在路面治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免治理不当,再次出现路面破坏现象。
2.2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
路基和路面治理应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首先,工程防护要结合当地环境,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措施,护面墙防护、锚杆防护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手段要结合实际情况。其次,在注重工程治理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植物防护。植物防护是一种长远措施,不仅可以美化公路、调节温度,而且可以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可有力的保护路基的稳定性。
2.3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边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边坡在复杂的地质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变形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危岩、位移、倾斜,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边坡变形与失稳。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边坡变形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在山区修建公路的时候,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以预防崩塌、落石、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山体或边坡变形,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2.4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岩溶地区的地基问题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治理,应从整体上把握岩溶地区的路基概况,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理清岩溶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以便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时制定合理的处治方案。岩溶地区的地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二是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三是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四是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等。具体说来,对于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病害的治理,应搞清楚岩溶地段的具置,尽量设法绕避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岩溶地段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
2.5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采空区路基治理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在对公路工程路基的危害方面,采空区路基治理的形势十分严峻,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治理中,针对采空区路基路段的治理,要制定实际可行的治理方案,必须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采空区路基的治理应从路基处治、开采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其具体内容如下。
(1)路基处治
对公路工程采空区路基路面病害的处治,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即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其中,开挖回填是指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开挖要注意保护标准定位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回填是保证地基不受侵扰。充填是指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公路工程的充填材料对采空区路基路面的治理至关重要,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
另外,为充分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中,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以采用桥跨方案。而在煤层开采规模较大的采空区,则适宜采用注浆的方法,注浆是指采空区上覆岩层在有条件时会出现离层,离层经历产生、发展、达到最大高度及最终离层闭合的移动过程。在离层带中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总的下沉量,减缓地表动态变形值,达到保护公路的目的。
(2)开采协调
公路工程采空区路基路面的治理还可以采用开采协调的方法。在开采协调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二是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三是合理安排开采时间。在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方面,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在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
构”方面,主要是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设置。在合理安排开采时间方面,要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中路基路面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公路的质量,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做好病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就能不断完善路面路基病害的预防方法及治理措施,使我国公路建设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交通疏导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46-01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将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的修建势必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观,建设和运营过程还可能产生各种污染,这些综合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沿线的自然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厂矿企业,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性和难于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契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 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1.1 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公路工程可能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难以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先天”缺陷。尤其对于高等级公路,为了满足技术标准,这种“忽略”引起的后果更甚。
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现为:不合理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且未很好地结合自然,破坏景区景观;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造成大气、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深开挖和高填方路段单调的边坡设计及雷同的防护工程设施使原本生动的自然风光黯然失色;为节省造价、方便施工而依照标准图设计而成的桥涵缺乏艺术造型,从而失去一次景观再造的机会等等。
1.2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1.3 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
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的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1.4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收费站点收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做好环保设计工作。
2.1.1 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②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③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2.1.2 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①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③边坡设计: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并用植物进行绿化(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处理,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等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饰,可产生自然美又可防风蚀。
2.1.3 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一是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土;二是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三是做好沿线排水设计;四是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
2.1.4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①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
②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
③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
④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2.1.5 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恢复植被。
2.1.6 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①公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
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包括路线线形(平面、纵面、平纵组合)和其它景观因素(边坡、挡墙、分隔带、护栏、路面标线、标志牌、广告牌、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的造型设计。
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2.1.7 做好道路降噪设计工作
可通过沿线种树绿化达到减噪目的,必要时设置隔音屏。
2.2 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2.2.1 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2.2 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2.2.3 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2.2.4 防止水质污染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2.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公路工程交通疏导方案范文4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1. 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原则。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综合防护等几种类型。
(1)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2)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3)柔性支护与防护主要包括三维植被网、钢绳网主动防护等防护形式。
2. 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失稳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强度方面)和安全性(变形方面)。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3. 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1)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应尽量设法绕避;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
(2)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路基上方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采用排水沟将水截流至路基外。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置集水明沟或渗沟,将水排出路基。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位于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宜予以回填夯实;当洞的体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3)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进行加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置排水通道。
(4)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土洞应先判明土洞是否仍在发展。对于已停止发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进行评价,需加固时宜采用注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4. 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以致于采空区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对采空区路基的治理,首先应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然后再慎重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案。开挖回填处理的浅采空区的治理范围,其治理长度为公路轴向采空区实际分布长度,处治宽度为路基底面宽度或构造物的宽度,处治深度为底板风化岩位置。 公路采空区路基的处治设计应根据采空区的形成时间、埋深、采空厚度、采煤方法、顶板岩性及其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选择治理方案。采空区路基的处治应从路基处治、开采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
4.1 从路基处治角度来说,主要有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等四种。
(1)开挖回填: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
(2)充填: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垮落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片石、浆砌片石、井下回填、钻孔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干砌(浆砌)片石适用于采空区未完全塌落、空间较大、埋深小、通风良好,并具备人工作业和材料运输条件的采空区治理。一般路段路基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MPa干砌片石回填;对有构造物路段,应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浆砌片石回填。
(3)桥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采用桥跨方案。
(4)注浆:采空区上覆岩层在有条件时会出现离层,离层经历产生、发展、达到最大高度及最终离层闭合的移动过程。在离层带中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总的下沉量,减缓地表动态变形值,达到保护公路的目的。对于煤层开采规模较大、开采深度(埋深)小于250m的采空区,宜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对于埋深大于250m的采空区,宜根据其开采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案。
4.2 从开采协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混凝土路面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及硬化时收缩的原因,会出现胀、缩和翘曲。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
(2)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高等级道路可设置这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增强整个路面的抗变形能力。
(3)合理安排开采时间。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温度的降低使路面材料的脆性加大,收缩系数增大,抗变形能力降低,路面易于开裂,路面承载能力降低。)
(4)限制一次开采高度,沿公路轴向大面积协调开采。这种方法已在铁路下开采煤层有成功的经验,一般可以将地表位移变形降低到50%以下。由于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处治方案灵活多样,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将几种方案联合使用,达到经济合理的最佳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向池,柏松平等.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J]. 公路,2002,(7).
[2] 交通部公路司. 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公路工程交通疏导方案范文5
关键词:二级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二级公路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如果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高度重视,很容易引发施工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财产与人员伤亡损失。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我国的公路建设仍然处在旺盛时期,而各类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事故也频频发生,惨痛的经验教训使很多施工单位深刻认识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二级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该项管理工作是在二级公路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活动。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在工程项目中对人、物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的有效管理,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使各种工程因素处于安全状态,切实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方便此项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之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通过沟通协商,对工程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增强对工程项目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据此制定出详细的二级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如:组织机构、制度办法、岗位责任、学习、宣传、例会、教育培训、安全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经费保障、工作计划与总结、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制度。
2二级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
2.1类型分散
之前,相关统计部门曾对我国二级公路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过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将施工事故分成了五大类,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可分为: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车辆运行事故、触电意外事故、物体碰撞事故,这几类工程事故占到了总工程事故的80%左右。
2.2后果非常严重
因公路工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涉及范围较广、施工环境复杂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决定了在工程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轻则会造成材料财产受损、工期延误;重则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
2.3事故具有突发性与多发性
突发性与多发性是二级公路工程事故最为明显的特点,给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即使事故突发难以防范,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事故发生的重复性,如出现边坡坍塌、洪水冲毁路基涵洞、公路危桥和高处坠落事故,事故发生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果我们把握好决定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就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二级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所编制的施工方案、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等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制订的,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项目部往往没有按照施工合同配备专职安全员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委派其他岗位的管理人员来兼任专职安全员这个岗位,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对工程施工起不到相应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作用。
3.2安全管理力度有待增强
现阶段的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通常实行统一监管、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度。在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以安全检查为主,通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之后,给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当前,对于日益庞大的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而言,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较弱,使很多安全防范与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在公路工程现场管理、工程检查、安全生产评价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3.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对于现阶段的公路施工项目而言,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务工人员,因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对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从而增加了公路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即使有些单位在施工前与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但很多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素质与专业技能仍然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时,操作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特种作业人员也没有按要求到相关部门进行培训教育。
3.4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按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报价中一般将不低于投标价的1%作为安全生产费用,并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增加利润,往往不愿按要求来投入安全生产经费,从而使安全设施严重不足、老化或损毁现象严重,更谈不上帮助施工作业现场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了。特别是对于新建或改建的二级公路工程施工作业区边施工边通车的安全防护设施而言,因安全标志、标牌过少,且没有专人指挥交通,给工程项目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5施工现场施工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3.5.1施工路段安全标志偏少且摆放不规范
本人经常到施工路段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在检查中发现如下几个单位的施工管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国道209线施工路段现场安全标志牌偏少且摆放不规范,个别养护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着标志服。有些单位公路交通标志残缺未能及时补充完善,公路防撞护栏被撞变形,没有及时修复;省道214线双定至宁武公路提级改造工程施工路段安全标志偏少、半幅施工路段没有专人指挥交通、路肩堆放石料过多没有拉警戒线、个别路段坑槽较深,末能及时铺补;国道322线苏圩(隆德)至凭祥(连城)公路工程施工路段安全标志牌偏少、未按规定设置齐全,罢放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武鸣至平果二级路建设办施工路段安全标志偏少,个别路段扬尘较大,影响行车安全。
3.5.2施工场地机械、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
国道322线苏圩(隆德)至凭祥(连城)公路工程施工路段安全标志牌偏少、未按规定设置齐全,罢放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2标在建大桥施工处吊车轨道末端无限位装置,存在安全隐患;2个切割机(切割钢筋工具)无开关配电厢,施工场地的多个配电厢没上锁、工栅临时用电凌乱不规范、灭火器材不足、内业资料仍存在岗前交底签字不足等问题。拌合场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配电箱未上锁,警示标志不明显,烟头随地乱丢,灭火器材过期等安全隐患。宁明县那堪大桥在建工程没有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汛期期间在河边搭建临时工棚住人,施工驻地、宿舍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等安全隐患。
3.5.3交通疏导工作不够完善
个别施工路段,特别是路面施工路段的交通疏导工作不够完善,路上机械作业没有专人指挥,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建设办、总监办、项目经理部的专职安全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安全。
4加强二级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公路工程交通疏导方案范文6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厂矿企业,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性和难于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等各个阶段为契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一、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公路工程可能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先天”缺陷。
2、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的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本文由收集整理(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3、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二、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做好环保设计工作。
一是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②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③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二是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①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三是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①公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
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包括路线线形(平面、纵面、平纵组合)和其它景观因素(边坡、挡墙、分隔带、护栏、路面标线、标志牌、广告牌、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的造型设计。
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四是是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①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土;②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③做好沿线排水设计;④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
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
五是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①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
②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
③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
④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六是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恢复植被。
2、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1)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4)防止水质污染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3、营运期环保措施
⑴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⑵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