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现状 问题 发展机遇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风险控制力度加大,目前虽然国家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好转,中小企业贷款能力大幅下降,资金需求愈趋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快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应有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的问题,建立“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政府财力为支撑,以专业担保机构”为运作主体,能够有效地控制、分散和分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1992年起开始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扶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缓解其融资困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完善法规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担保法的出台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意见的颁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逐步得到规范,中小企业促进法又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今年国家又明确各镇级以上都要建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应该说从政策层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初步形成。

1.2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规模逐渐扩大、能力得到提

升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断优化、整合,担保企业的资本金总额、平均每户资本额及担保贷款数量明显增大。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实收资本已达4591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为2196家,已达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总量的50%,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达34家,一批服务水平高、信用记录好、抗风险能力强、资本规模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正在形成,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功能创新、银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担保行业整体结构得到了优化。

1.3 政策性担保与民营担保互补体系逐步形成 近年来,由于中央出台了财税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同时引进了大量民间资本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府政策性担保与民营资本担保互补、信用担保和再担保联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形成。2011年底全国443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民营担保机构3367家,所占比重为75.9%,实收资本额所占比重为70%。我国担保行业从初期的以财政资金为主,逐步形成以民营担保为主体、政策性担保为辅的格局转变。

2 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机遇

2.1 金融危机刺激推动消费产业发展 在企业形势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人们为了感受温暖愿望,消费也会逐步上升。根据一般经验,一定的人均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以及一定的消费支出存在相关性。从近几年的假日旅游情况看,我国居民消费潜能还远未得到释放,消费的空间很大。因而,可以把提升人们的需求作为扩大消费、增加内需的重要内容,扩大生产消费类产品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定的社会环境。

2.2 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金融危机的结果是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而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日益成为检验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关键指标。从历史经验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产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而重大科技成果又能推动产业经济走向复苏。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产业界以电子、核能、航空航天等新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通过技术创新的突破,增加新的社会需求,推动新一轮的经济繁荣,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及担保机构的快速发展。

2.3 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前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经济,但也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带来了机会,对那些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型、高能耗的产业将被迫淘汰或升级,使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变。促使企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能耗大、产量多带动向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虽然进入了相对平稳期,但是相当一部分担保机构还是受到一定影响,担保机构数量逐步减少,2009年底为5547家,2010年为4817家,2011年为4439家。大多数担保机构仍处于起步或调整期,规范发展的意识和基础较弱,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受保企业不景气,代偿风险骤增,致使相当一部分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前景不明。

3.1 由于担保机构自身内部问题

3.1.1 经营和盈利模式不完善,盈利能力不强。目前担保机构法定盈利渠道只有两个:一是保费收入;二是投资收益,投资额需在净资产20%以内,且仅限于国债、金融债及固定收益类产品,上述两项均属低收益产品。与此相应,作为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要按年末责任余额1%计提赔偿准备;按当年保费收入50%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收益与风险失衡,甚至形成制度性亏损,担保机构盈利模式亟待调整。

3.1.2 由于宏观经济走势不明朗部分地区担保业务出现增速放缓与代偿骤增并存的现象。受银行提高合作门槛、减少授保额度、降低合作意愿,以及宏观经济走势不明朗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不少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增速放缓。多年来首次出现解保大于新增的现象,而且目前代偿出现明显上升势头,代偿率已由2010年的0.16%上升到2011年的0.42%。

3.1.3 担保机构的资金放大倍数低。发达国家担保机构担保资金平均放大倍数一般都在10倍以上,韩国、美国、日本的法定放大倍数分别为20、50和60。我国的规定担保机构放大倍数为10倍,而实际情况上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资金平均放大倍数都在3倍左右,远未达到政策许可的10倍范围,也就是说担保机构资金增信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巨大潜力有待发掘。

3.1.4 担保行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多数担保机构成立时间短,高管及团队对行业风险的识别、判断、掌控水平和敬业精神亟待提高,这也是近期影响担保业绩和出险的重要因素。同时,近两年担保机构发展迅猛,专业资深、复合型人才奇缺,致使机构间相互“挖人”、流动过频,也不利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急需有关部门指导担保人才的能力建设。

3.2 由于银担合作双方利益不同,共担风险的机制尚未形成 担保业务尤其是融资性担保业务必须获得协作银行的认同与合作。目前担保机构在银担合作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平等开展业务,存在门槛高、成本高、难分险、难共享等实际问题。

一是银行对担保机构准入门槛高。部分银行大幅度提高准入门槛,降低授信倍率,提高保证金比率。个别银行甚至提出所有制歧视政策,这对目前以民营担保机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主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造成极大影响;二是银行收取担保机构保证金,从源头上增加了担保机构的经营成本,促使其转嫁受保企业;三是担保贷款风险几乎全部由担保机构独自承担。在贷款担保业务合作中,除极少数政策性担保机构外,代偿损失全部由担保机构独自承担,同时由于担保机构一直以来不能进入银行的征信系统,分享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源,从而增加了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

3.3 相关部门支持力度、政策到位还不够、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中小企业融资是项系统工程,融资性担保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动产、不动产抵质押非常重要。国土、房产、工商、公证等有些部门在办理反担保物抵质押登记时,对担保业务认知度不高,影响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效率。有些政策如担保机构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在有些地方执行不到位。部分担保公司的主营业务已不再是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性担保,而是在采取挪用客户保证金,或者利用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和高息放贷,个别担保企业对外非法吸收存款,把担保作副业,对这些违规行为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4 后危机时代加快担保机构发展的对策

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应对挑战,使企业转“危”为“安”,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及担保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双赢目的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4.1 推进政策性担保释放资金杠杆潜能 从国外经验来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般主要是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其目的通过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如为民营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贷款保险,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推动的民营担保机构的发展来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制度,扩大担保机构担保资金的放大倍率,释放资金杠杆潜能。

4.2 防患未然构建“银-担”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银行对担保资金损失的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完善,加强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平等合作,构建“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是保证担保资金正常运行的前提。同时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来看,银行与担保公司又是利益的共同体,银行收取贷款利息,担保公司收取担保费,因而双方都必须承担相应部分的风险成本;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看,风险分担机制也可以制约银行避免产生不作为行为。因此,建议对信用较高、内控制度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协作银行要明确制度,在相应范围内分担一定比例的信用风险责任,改变担保机构承担绝大部分风险的现状。

4.3 不断推动信用担保行业优化组合 针对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存在的规模小、经营乱等问题,必须加快信用担保行业整合优化组合。对管理不规范、业务混乱、违规操作的担保机构实行规范整顿,积极引导规模大、经营业绩好的担保机构对其进行兼并重组,在逐步放开设立民营担保机构标准的同时加大对从事违规、违法业务的担保机构清理,以改善担保行业的整体环境。

4.4 落实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财税扶持政策 继续执行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及风险准备金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借助政府财力、政策优势,扶持一批规模大信用高、风险控制好、操作规范,以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担保机构,加大对其营业税、所得税、风险补偿等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降低担保收费。

4.5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金融创新 设立代偿风险池,由政府部门、担保公司或其他机构按一定比例出资,贷款如果产生不良,先由风险池赔付,超出部分再由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三方按比例承担损失;设立小微企业集合信托债券基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同时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租金收入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小额循环贷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组合担保、互助担保和支票授信等信用增级方式,扩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比例。

4.6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管控 担保风险具有隐蔽、突发、连锁性,地方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风险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依法加强担保机构的合规监管,明确工作思路,突出风险管控重点,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针对行业的突发问题,进一步推进监管制度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快培训及资质认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通过信用评级,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冯玲娟.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07).

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文2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比较分析

一、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分析

1、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出口大幅度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巨大。亚洲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基本相似,同时它们的贸易结构相对单一,这就使得它们对发达国家需求的变化和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敏感。例如1996年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减少,而这些亚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90年代转为以出口电子产品为主,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15%下降到1996年的0.11%。这对亚洲经济无疑是一次重击。

(2)“泡沫经济”也是引起这场危机的原因。当时,亚洲经济的繁荣发展有一部分也是依靠房地产拉动的,房地产的巨额收入使得大量资金进入这个产业,房地产价格暴涨。因此,亚洲经济工业化进程被缩短,货币化程度过高,多余的货币没有实际的劳务和商品作为依托。

(3)国际游资的参与是引起危机的重要原因。当时,以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为首的投资基金在亚洲兴风作浪,使得一部分资金从亚洲撤出,造成这些国家货币的巨大压力,成为这次危机的导火索。

2、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1)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商业银行将次贷资产打包出售,并通过投资银行对其进行证券化,卖给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投资者。这不仅使银行将资金回收,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还使得所有相关的金融机构串在一起,同时又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使风险不断放大。

(2)信用风险管理不严格。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都假定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会持续增长,因此,发放贷款时就不考虑借款人的信誉。但是,房地产市场中价格是有波动的。在对信用风险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呆坏账,甚至是银行破产。

(3)房地产市场扭曲繁荣。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共降息25次。持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行业火爆,很多投资家也将资金转移到这个产业中,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积越大。自2004年中期开始,发地产价格下跌,贷款位于率增加,引发连锁反应,并最终成为全球性危机。

3、综合比较异同点

通过比较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得出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共同原因是“泡沫经济”,即资本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充足的商品和物资作为基础。另外,还有经常项目赤字巨大、外债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最后,利率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时由国际游资引发的,次贷危机是信用链条断裂的连锁反应。

三、两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关注与研究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次贷危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金融衍生品也随之出现。这些衍生品可以有效的将风险转移出去,但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因此,如果投资者以盈利性为目标,危机就会产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危机的研究,认识到其利弊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可以分散风险,推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风险只能分散,不能消失。我们必须把风险置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2、虚拟经济要有实体经济作依托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都属于虚拟经济,一般来说,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实体经济作为依托,二者协调发展。虚拟经济极易引发泡沫危机,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全球化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次贷危机就是由于虚拟经济过快发展但缺乏金融监管的经济链条出现问题,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虚拟经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因此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警惕泡沫的产生和积累,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

3、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发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国金融监管过松。由此看出,无论是经济体制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加强一国的金融监管。在金融自由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金融的脆弱性不断加强,这就更加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我国金融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会有很多漏洞。因此,政府有效的金融监管十分必要。企业资金所有权的特点是资金大部分不是企业经营者所有的,使得企业的所有者更加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而这些业务很有可能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整个经济造成损害。我国应该重视金融衍生品发展过程中得金融监管问题。

4、建立国际间的协调机制

在国际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国际间的互帮互助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略作为世界一份子的责任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势必会导致一国的危机蔓延至全球。这也是次贷危机带给我国的启示之一。如今世界上有四大风险评估机构,表面上它们有利于风险控制,实际上关于个体与整体的矛盾任然存在。因此,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生问题时,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危机蔓延到我国,我们应该积极的与其他国家商量,采取措施来缓解危机,恢复本国投资者以及世界投资者的信心,为维护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星.美国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国际经济观察,2009,(12).

2.张.次贷危机是否与众不同.

3.秦柳.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比较国发展—兼谈中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中国发展,2009,(8).

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财务管理 会计工作 影响

2007年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更受到了较大的打击。虽然金融危机已经平息,但企业必须针对金融危机给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所造成的影响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 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造成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的经济运行出现了相应的困难,高失业率、低出口额、工业生产减慢、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以至于破产。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工作,也就是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会计的重点是核算,财务的重点则是管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指导国内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过渡时期新的和旧的核算方法、核算理念必然会出现矛盾,相应的矛盾会体现在会计核算的记量、确认、报告、记录全过程,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形式的会计核算问题。准确找到这些问题并进行科学分析,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此外,在现代企业的不断构建过程当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无论是功能、内涵,还是外延、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确保有效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虽然我国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初步认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可是并没有高度重视,导致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很大的打击。

(二)金融危机对会计工作造成的影响

1、 企业会计职能重心的转换

传统的会计职能主要就是监督及反映。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计核算可以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分析并预测企业经营活动。这样就淡化了会计核算职能,强化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及决策职能,会计也就从核算型转变成管理型。在金融危机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其不仅要熟练掌握财务报告方面内容,还要具备相应的资本运作、经营计划、设计控制系统、诊断问题的能力。

2、 会计的相关职能地位逐步提高

随着金融危机的推进,决策支持在企业会计职能活动中的比例大大提高,高达50%左右,而过去仅仅占11%,换言之,会计更深入的参与到了企业的决策当中,会计人员应从企业总的经营战略出发,积极为公司筹集相应资本,而且要对企业资本进行充分运用及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 应对金融危机为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造成影响的措施

(一)提高对现金的管理水平

现金为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企业生存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的就是要不断强化对现金的管理,就算是盈利企业,一旦不能有效控制现金流,那么也会面临倒闭的风险。管理方法上,必须高度重视新近流量表的科学编制、应用及分析,将企业的现金流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积极催收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现金进行合理安排,尽量要求交易对方通过现金做交易。做好现金匹配,重视收益同风险的关系,现金匹配工作会受到国家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现金的持有量、企业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一定要尽量储备现金,保证企业生存。

(二)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及观念

在金融危机当中,市场上根本没有长胜将军,所有的企业都不可能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调整心态,对于那些基本不盈利的产品,制定出一些现实目标,确保企业进行保本经营,能够维持生存就是一种胜利。

(三)保持稳健的财务

企业危机,第一个反应就是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的关键点就是资金运行危机,一旦资金断了,那么企业就很难继续维持了。所以,在金融危机中,要想有效防止资金链的断裂,就要变卖企业资产,筹集相应的资金。财务人员的责任就是对有限资金进行充分使用及平衡,在困难时期,必须推行稳健的财务政策,充充分预计困难情况,做好最坏的打算,从而保证企业顺利渡过难关。要想推行稳健的财务证词,企业必须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紧缩对下游授信垫底的资金,例如原来300万的提货额度可以缩减为100万元;其次,提高内部管理力度,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在最大范围内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出来的钱就可视为利润;第三,有效缩短应收账款的账期,积极清收应收账款,提高资金的回流速度;最后,必须对库存进行及时的清理,从而把过期物资变成现金。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金融危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针对问题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玉明.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相关理论研究[J].广蓖财经学院学报,2010

[2]蒋定之.美国金融危机的九个启示[J].新华文摘,2009

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文4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爆发的经济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

1、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形势逐渐好转,以上证指数为例,2005年在1100点左右,到2007年,最高时达到6100点,短短两年时间,增长5000点。但从2007年11月份开始,股市开始出现下跌情况,至2008年9月已跌至2000点左右。

美国次贷危机虽然对中国股市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产生了很大的间接影响。比如上市公司的出口业务受挫,股民的信心受挫等。同时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下滑的风险在加大,而股市缩水更是叠加了这种风险。

2、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

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减速影响,房地产企业陷入资产贬值、商品房成交量大幅萎缩、消费预期不足、市场缺乏信心、企业融资困难等诸多困境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但总体上出现逐季度回落现象,其中第四季度增速仅为6.8%。受宏观经济减速影响,我国工业增速连续、明显回落,国民经济主要产品产量大幅下降。中国房地产业也受到显著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7%。销售面积的大幅下降造成了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大幅增加。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外资机构开始出售在中国的房地产物业。但是,外资机构的这种出售行为对房地产交易总量的影响不大,不过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和消费者预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不少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紧缩,惜贷情况严重,从而导致许多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生存问题,整个产业也面临进一步整合。

3、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出口企业在进入2008年后,面临不利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恶化的出口环境,损失惨重,甚至破产倒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首先,投资环境恶化,外国明显减少在华投资。其次,美国经济下滑和消费萎缩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应采取的政策建议

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已经严重冲击了世界金融体系,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余波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得出中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启示;进而提出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缓冲和防范机制。

第一,在处理金融危机,消除经济及金融不稳定因素时,必须把结构改革列为重点,尤其是金融部门的改革。金融部门的不健全是引起外国投资者丧失信心的主要原因。

第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实施灵活的财政政策。用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与最终结果相比,可以看出财政政策目标不能精确计量。最好的做法是,随着经济衰退的程度逐步清晰,通过成功地放松实际财政政策目标来识别两者间的差距。

第三,必须时刻注意贸易平衡问题。当预期东亚经济还会继续增长时,有关为缩小经常账户赤字而需要财政紧缩的争论还是相对的。到大多数东亚国家国内需求崩溃和汇率严重贬值时,尽管没有财政政策的作用,也形成一股强大力量迫使经常账户出现问题。

第四,保持汇率的稳定,对应付金融危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汇率急骤贬值,特别是在印尼的情形,会使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措施面临许多困难。因为东亚经济没有高通胀的传统和预期,货币名义上的升值将会减轻真实贬值的幅度,大多数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坚持这一做法。韩国和泰国就已经出现名义汇率的反弹。通过引入货币委员会加速名义货币升值的企图是具有风险的赌博行为,可能会使事情更加恶化。特别是在资本账户不健全的情况下,政治的不稳定会是一种推动力量,如果在货币委员会下面没有中央银行,处理银行问题就更加困难。

第五,中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困难,必然会对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困难所致。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当积极进行产业升级,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分散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不断拓宽贸易渠道,以此来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这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应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灵活审慎地加以应对。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也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正视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在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努力下,积极应对挑战,争取我国的经济贸易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恒阳等编.全球金融危机经典案例[M].长沙:中南工业 大学出版社, 1999

[2] 石俊志著.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M].北京:中国金融 出版社, 2001

[3] 李栋巍.金融危机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财税与会计,2003, (09).

[4] 张军.各国金融危机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4,(13).

[5] 王晓东.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尹伯成. 西方经济学简明 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 陆前进, 卢庆杰.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 .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7] 易宪容.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 http :PP fi2nance. sina. com. cn ,2008 - 02 - 18.

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文5

关键词:美联储;立性;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13-02

一、美联储的独立性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推进,金融深化日益加深,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开始思考金融系统中问题。美联储全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作为08年金融危机的起点,美联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美联储的独立性问题是人们时常谈及的话题。Capie&Goodhar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定义为,中央银行拥有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命令、亦不必与政府协商,而无条件拥有自主决定维持或变更现行货币政策的权利。目前所公认的是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模式分为四种,美联储的独立性模式是最为独立的模式代表,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在世界上极具特色,是公认的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

美联储是根据欧文-格拉斯法案与1913年成立,它给予了美联储极强的独立性。美联储的独立性在组织、人事、财务、政策方面均有体现。美联储主席需要定期向国会做听证报告,美联储向国会负责,可是除了立法和提交报告外,它实际上受国会的约束非常小。美联储的理事任命虽然与总统有一定联系,但是特殊人事制度能保证理事不受总统牵制。美联储的理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是总统在征求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任命,每两年就得更换一名理事。美联储的财务上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业务费用独立,不依靠财政拨款,也没有长期支持财政融资的义务,主要凭借对金融机构进行贴现以及持有政府债券来取得收入。美联储具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可以自主地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具有不受国会控制的一些自和决策权。

二、环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谈及美国的经济,艾伦・格林斯潘是不可被忽视的一个人,他被称为“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在金融界享有极高的地位,他在职期间,业界曾评论“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他认为“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市场监管更有效”,希望让市场保持其自由,减少对其的监管。在其执政期间,美国经历了十年高增长低通货的“新经济”,美国房市在2000年至2006年无限风光。

2007年金融危机开始浮现,2008年开始失控,致使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转型,一度让华尔街“秋风瑟瑟”。此次环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爆发后格林斯潘曾经一言九鼎的权威已经不在,人们对美联储的独立性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质疑。

三、二者的联系

1987年8月至2006年1月十八年间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的主席,在他的经济观念的影响下,对市场经济的管制非常少,由于美联储高度的独立性致使美联储监管的缺失。美联储的独立性使得公众和政府都难以对其进行监督,国会实质上也难以约束它,它在对宏观经济的判定和决策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不透明性。这种保密性、不透明性给金融危机的产生提供了“绿色同道”。

过去几年,美国的房地产在低利率的刺激下飞速发展。在2000年到2003年间美国的利率不断下调,最终降到1%,使得货币流动性增强,贷款急剧增加,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纷纷开始采取手段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机构大多提高信用等级,加大了贷款风险,房地产泡沫出现雏形。2004年,美联储意识到美国经济正在出现一些问题,同时网络泡沫的显现,让它感到了低利率的危害,开始加息,可是此时的美国经济已经超脱了美联储的控制了。房地产泡沫逐渐膨胀,最终破灭。由于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它的危机逐步演变成了环球金融危机,让全世界遭受损失。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格林斯潘在职期间所执行的货币政策错误和监管不利所致,实质上这一切危机的产生是与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相关的。缺乏大众的监督和其它组织或者机构的牵制让美联储太过自由。高度的独立性让美联储处于超凡的地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容易陷入一意孤行、独善其身的情境。美联储高度的独立性是导致环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但仅仅是导致的原因之一,危机的产生和爆发同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所致。

四、启示

虽然距离环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过去五年了,但是它依旧是讨论的热点,带给整个社会的教训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此次由美国为发源地而引发的金融危机,让一直受到推崇的美国模式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模式受到了打击,上世纪末日本的“住专”事件表明缺乏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同样对于金融体系有不利之处,也会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推手。总之,无论是过度的独立性还是缺乏独立性都可能酿成金融危机,保持适度的独立非常重要的,是构建稳定、健康发展是金融体系的关键因素。以史为鉴,从每一次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依据具体国情做具体的适度独立性调整。

[1]刘广伟,金融危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J].金融经济,2011(10).

[2]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发展研究,2011(08).

[3]俞佳颖,从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独立性受削减看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J].

[4]魏书传,金融危机是格林斯潘时代的遗产[J].金融经济,2008(21).

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范文6

此次股灾暴跌严重程度,对比历史上海外牛市的中期调整也不遑多让。本轮A股创业板和中小板最大跌幅已与1987年美国股灾相当,但耗时更短,单个交易日平均跌幅更大。在连续大跌中,沪深两市市值蒸发了21万亿元之多,户均损失超过42万元,市值蒸发总量相当于一个深交所的全部股票市值。

虽然股灾之后,“国家队”大规模入市,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救市,股市危机已初步得到缓解,但由股市暴跌所引发的社会恐慌还在延续,对于股灾所引发的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担忧亦在引发诸多人的担忧。对于当前由股灾蔓延成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能不加以警惕与预防。

分析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其根源是资本市场表现长期与基本面背离且得不到收敛,若存在高杠杆融资维持泡沫,则泡沫破灭后危机的深度和长度将急剧加深。通过比较历史上主要金融危机及其救市途径的比较,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股票市场有自身涨跌规律。所有的股灾均发生在股票价格偏高时期,而且泡沫化程度越高,跌幅越深。

(2)杠杆工具会放大股市的波动。比如美国1929年股灾、1987年股灾、中国台湾1990年股灾。

(3)新兴经济体在推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股灾,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创新工具增加的过程中,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投资者对新环境不熟悉。比如1989年日本股灾、1990年中国台湾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4)如果股灾发生在经济周期上升期或降息周期,股市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且调整较浅较快,有基本面或政策面资金面的支撑。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2011年受债务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处在经济周期上升期和低利率时代;但是如果股灾发生在经济周期下降期或加息周期,股市恢复力较弱且调整较深,比如美国1929年大萧条、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1989年股灾。

(5)政府救市是正常的逆周期调节,该出手时就出手。面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政府果断出手是政府惯例。回想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香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当时香港政府的果断出手干预,已经沦为超级提款机的香港将会面临何等灾难,以及其对内地造成连锁反应。更为深刻的案例是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曾在2012年欧债危机最为严峻的时候,曾抛出“whatever it takes to save the euro”(不惜一切代价维持保卫欧元)。此举让欧央行在市场恐慌之际,力挽狂澜,重拾市场信心,避免欧元危机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