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的收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课的收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课的收获

地理课的收获范文1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到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教学“德性”在减弱。

一、 “德性地理”,何时回归

1.纯粹的地理知识课——索然无味

有些教师强调了品德课中地理题材的知识性,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殊不知,这样的一种“规范教育”导致的是地理知识与品德目标的割裂。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身心俱疲,力求把知识点讲全说细,生怕有一点疏漏。其实,这样的教学已经与品德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

2.“脱轨”的两重教育——水火不容

有些教师认为,地理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多大关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产生情感,而是勉强地找一个品德目标,让学生无选择、无条件地接受,使地理教学变成纯粹的地理知识教学和道德说教两部分。自然,德育目标游离于知识教学之外。

3.贴着标签的伪德育教学——勉为其难

有些教师学习了新课标,也意识到了品德课的特点,于是试图将地理知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情感教育挂钩。实际上,我们深知并不是任何知识都能产生情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地理知识,有很多就是认知性知识,教师在讲授这类知识时,只要做到使学生对知识点准确习得、领会,而不必生硬地从知识之外塞进某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给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贴上情感教育的标签。“画蛇添足”只能是自欺欺人。

4.教师知识储备匮乏——难担重任

据调查,目前小学阶段,有近98%的品德学科教师为兼职,大多数教师任教着语文等主课,这样,花在品德学科上的精力可想而知。当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去教综合性很强 、需要较高专业知识的品德课时,效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但是,教师的知识储备恰恰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由于现有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许多老师对地理知识都不太了解,根本不能做到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知识,这就使品德课的质量大打折扣。

面对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地理题材,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呢?作为一名品德课老师,我清醒地意识到,教材中的这些地理题材不只是用来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地理知识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及社会性发展。

二、精彩课堂——满怀期待

1.策略之一 ——取舍课程资源

鲁洁教授曾说过:“新教材是你的‘拐杖’,是你进行教学的一个话题,是你组织教学的一个范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智慧解读教材,灵活处理教材。资源的整合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并随时捕捉有效的素材,这些素材就能成为很好的课程资源。

如一位教师教学《我们的地球》时,围绕“ 感受地球大” 这条教学目标展开,从学校聊到宁波,再到浙江、中国,直至全世界,让学生去感知、去发现,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地球之大。地理知识是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散点”的形式呈现在各个学习单元中,改变了以往按照严密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编排教材的方式。这些零散的地理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而设置的,不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智慧地将地理题材的教材资源进行适当取舍、整合,使资源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凸显实效。

2.策略之二 ——生活味的地理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的新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品德课要重视利用儿童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如《世界真奇妙》一课,教师巧妙地选择了勾画版图轮廓这一活动作为激发兴趣的切入口,现场效果很好。学生们可能不曾想到认识世界居然还能用这样的方式,在世界地图上勾勾画画,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版图轮廓就出现在眼前。更有意思的是,它们各具形状,趣味横生,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活动环节中,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动动手,动动脑,轻轻松松认识国家,记住他们的名字,让他们觉得了解世界是有趣的,收获惊喜是快乐的。在课堂教学进行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主动融入到学习中,能为接下去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策略之三 ——活动有形,德育无痕

品德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要重视利用学生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不仅要用到书本、资料上的图片、描述介绍等“外在资源”,更要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内在资源”,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数字“生活化”,一一转换成学生能够体验的形式。

地理课的收获范文2

【关键词】高效课堂;和谐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黄金时期,每一个学科的开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揭示了自然与宇宙的奥秘,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美丽山川和人文风情,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也起到了理论参考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在师生和家长心目中一惯被当成副科,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后也就不会分配太多的时间给地理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和消化当堂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从而打造一个和谐、高效、快乐的地理课堂,让学生们从中收获丰富的地理知识、收获学习的快乐,这也是新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课堂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那么,如何来打造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本人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一、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平等、友爱、互尊、互助的师生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优秀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脸上露出笑容。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钻研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授课技巧,形成自身的教学魅力和吸引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去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付出理解、欣赏和关爱之心,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授课者,而是自己身边可以依赖、交流、倾诉的朋友,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对地理课重视和喜欢起来,课堂上随时迸发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慢慢地听课效率会不断提高。

二、明确目标,变教为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表演的独角戏,而更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Party。在这里,抛弃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陈旧方式,教师变教为导,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分析、讨论、请教等自主学习环节来逐步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大胆提出疑问拓展思维空间,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氛围使得学生在一种新鲜、快乐、思考、探究的情绪中轻松完成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便是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和艺术调动学生兴趣

地理课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它考验了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地理课又是传统观念中的“副科”,所以学生对于地理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要运有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来调动大家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1.巧妙导入新课

未成曲调先有情。每堂课开始,通过创设新鲜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导入新课,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时又融入了教学的主题。创设情境的形式多样,例如歌曲、谜语、广告、新闻、故事、图片、视频或动画,等等。

例如,学习《自然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2014年3月20日浙江台州的特大冰雹来导入新课。教师首先通过幻灯片等教具展示图片:一只碗中盛满了圆圆的、晶莹的、白色球状物体。先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被提起,纷纷猜起来,有的说是冰块,有的说是汤圆。老师接着揭晓答案:这是冰雹。同时展示冰雹带来的破坏性图片,汽车前窗玻璃被砸得像峰窝,农民的菜地和庄稼受损严重……接着,老师再让大家结合最近新闻报道,说一说还有哪些自然灾害,这样,一堂课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2.展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每个学科的存在价值都是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因此,地理科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全方位展示地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就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例如,出国旅游或出国留学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要去的国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气温、饮食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让自己的旅程或留学生活过得顺利;地震来临前会有哪些预兆?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紧急避险?等等。

3.善用文字和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对于初中生是非常抽象和陌生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表达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记忆教学重难点,如琅琅上口的古诗、押韵的顺口溜、流传于民间的俗语,等等。例如,学习如何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时,可以用这两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描绘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形象地表示。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同时了解学生心灵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同时实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1):18-18.

地理课的收获范文3

记忆中每当学习等高线(湘教版)这一知识时,为了学生理解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总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和绘图的展示,但学过之后,学生总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山脊要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要向海拔高处凸出?每次学习等高线,心中总要想着怎么解除部分学生的困惑,这困惑却在一次体育课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日子,学生正闹着体育老师带他们到学校东面那所谓的山(其实属丘陵)走一走,因为怕有事,我这个班主任只好加入(这样的机会不多的),学生的兴奋可想而知。当我们来到山脚时,学生们高兴之余,开始用眼睛观察,提出了疑问:山上的树怎么长得不一样,有的地方密有的疏?学生的话给了我一个提示,这不是一个让他们体会等高线的好机会吗?于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我带他们来到了一个地势低的地方,这里潮湿,草长得茂盛,这时我提出让他们跟附近的地方比较一下,希望能找出答案。学生们开始寻找、议论,最后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低的地方水多些;山的表面高低不平,高的地方不存水,低的地方会集水;山有的地方朝阳,有的背阴;对,植物生长靠水和阳光,我们很聪明嘛!哈哈——在一片笑声中我们来到了比较陡峭的地方,同学们仰头望去,好陡啊!让他们感叹吧!

抛砖引玉的时候到了:同学们,其实这些高高低低的地方有自己的名字,想一想我们刚学习了什么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议论起来。山体上凸出来高的地方,像脊梁,叫山脊;山脚下的水是从山的低处汇集而成,那是山谷;那很高垂直的应该是陡崖,当然山的最高处就是山顶了了。同学们看远处,两个山峰看上去像什么?驼峰?我们叫它鞍部。“哎呀,我们带一条很长的绳子就好了,我要看看山谷为什么向高处凸出。”明白了学生的想法,我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游戏:在一个较小的山谷里,让学生沿山谷隔几步站一人,排好后,找同学到稍远的地方看一看,有发现吗?学生高兴地喊起来:“我知道平面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看来生活中的地理课堂更直观、更有效,事实胜于雄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生的收获不光在等高线,也为后面的气候学习做了小铺垫。

回想多年的教学,让自己有了一种定势、一种模式,很少去注意那本应精彩又可以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其实,地理知识不只凭借地理课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学科来深化、来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也是我们的目标吗?学科整合不是一句空话,它应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打造地理课堂的精彩。所谓“语文是学科之基础”、“史地不分家”等,都在演绎学科整合的风景,但在地理课堂中怎样应用和把握其他学科的渗透,成了课堂的关键,自己有这样的心得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整合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存在着,而如何引用把握是关键。“搜选、整合、火花”是自己对学科整合的体会,这整合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亮出精彩的火花。

搜选——全面的搜精心的选

在平日的备课中,我们除了基本的环节外,总是搜集一些能引起兴趣、降低难度、促进互动、体现学生主体等等 地理课本以外的内容,来丰富我们地理课堂的艺术性,展现地理课堂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不能只要相关的就随手一捞,放进去就万事大吉,比如歌曲《天路》、《青藏高原》、《走进西藏》,都能与青藏铁路相联系,但我们要选,选出最贴切的。搜选,全面地搜,才能为课堂准备丰富的佐料;精心地选,才能为课堂准备精致的大餐。

整合——大胆的整,巧妙的合

我们面对选出的学科内容,怎么整?也就是这些内容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放、多长时间合适,才能体现出学科内容整合的意义?首先是要大胆地放入备课中,整后把这部分内容自己做一下练习,脑中放电影或口述一下,自己寻找这样的安排学生会不会接受、是不是系统逻辑,估计到时学生会有何反应,不能起反效果。记得有一次放上一张关于人口的漫画,却引发满堂大笑,学生的思路已经走入另一个方向,弄得自己手忙脚乱,主要是没有把好大方向,没有引导好学生的思维方向。再有就是提前预判,上课时在引用其他学科内容时,提前以问题或一个暗示定住大方向不变,师生才会合拍,才能由整到合。

不管搜选还是整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看到一堂好课,一堂优质高效的课。

火花——燃烧的火,芬芳的花

地理课的收获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鼓励帮助和耐心教导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更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相互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一切都源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培养高中地理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地理知识及相关的知识,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游刃有余,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主动、自觉地探索地理知识和奥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技巧,构建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收获更多的快乐和能力,感受地理学习的意义,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上要么交头接耳,要么昏昏欲睡,教师也会丧失上课的热情,很难构建高效课堂。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1.设计科学的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导入的形式可以是诗词、视频,也可以是其他的趣味形式,如教学“区域地理”西南地区,教师就可以引用《天路》这首歌曲,让学生融入歌曲创设的情境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雪域高原的别样魅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打造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

2.多元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传统的通过考试衡量学生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只有多元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高中地理的丰富多彩,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多元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更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动力源泉。比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和积极引导,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绝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地理成绩,更多的在于综合地评价学生,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但是遇到问题也应该及时反馈,这样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地理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创设一定的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更加全面、直观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富有动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便于知识的理解。比如,地震的产生、地震波的传播、地壳运动等问题,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即使运用模型也不能透彻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轻松地了解地理现象,深度地掌握知识。另外,地球仪和地图也是关键的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如学习“南半球北半球的划分”时,地图和地球仪的应用可以使问题一目了然,降低学习难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知识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如若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不知所云,则很难集中注意力,更难有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4.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中来,才能成为地理学习的主动探索者,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让自己能够轻松自如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例如,“时区和日界线”的习题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讲解,将学生定位为“小老师”的角色,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高中地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地理课的收获范文5

关键词:中学地理 活动课 教育

随着我国的教育推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各学科教师都在开展适合自己学科的实践活动课,活动课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来了。地理活动课的优势也很明显,通过活动课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中,理解地理概念,拓宽视野,提高效率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教材的基础理论要充分体现在中学地理活动课中

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把主置让给学生,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要让学生懂得积极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优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地理学科的活动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在愉快轻松的活动课上学到新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去探索和研究,然后找到学习的规律性,掌握新的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地理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地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中学地理教学要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活动互动交流,提高理解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和当前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同的。

二、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在开展中学地理的活动课时,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找出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活动步骤,一定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性。

1.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它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活动课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操作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无味,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气氛中开展活动,学习掌握了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地理课活动的设计安排,一定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可以适当拓宽和延伸,又不能脱离课本,让学生在该领域获取新的知识。教师要注意使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知识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在活动课中,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课活动时,有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一起来进行,使各科知识得到迁移,充分贯通在一起,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实践性和有序性的结合要紧密。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地理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小的活动细节,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动手设计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进行个性化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课的活动设计中,教师不再以主导者的讲解身份出现,而是活动课的指导者,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着眼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师也要结合地理教学新的方法,设计地理活动课,采用有序的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活动课。

三、充分认识到地理活动课的重要性

面对中学地理教学,我们要认识到中学生的情感很丰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活跃期,合作意识十分强烈。所以,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新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科书中可以利用的内容,及时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课活动,采用边活动边学习的新模式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地理活动课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等。例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天气变化观察和记录等材料,以备进行讲解和安排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数据进行互动交流,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学习效果就会很好。此外,通过网络开展地理活动课,效果十分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例如,用电脑展示地理景观图片、风雨雷电形成过程,让学生利用软件在电脑中拼中国地形图、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观看飓风形成、火山地震形成等影片,认识地理环境的变化莫测,通过分析总结获取新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地理活动课过程的评价,师生共享活动的快乐

地理课的收获范文6

关键词 地理课堂;情感;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普遍关注的是教学要采取哪些方法,知识点要以何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怎么样更好的处理一节课的重难点,课堂教学活动怎样设计等等,而容易忽视情感因素。然而,大凡成功的教学,无不跟教学情感的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实施,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人深刻理解为学生是“学”如何“生”,倘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生活化的内容、图像化的形式、互动化的过程、多样化的方式、激励化的评价,在师生共同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学生能学会更多的生存的技能,感受生活的快乐,领略生命的发展,那地理课堂教育是多么美妙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因素对教学气氛、教学活动及学习结果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分析:

一、情感因素及地理教学中消极情感的主要表现

1.什么是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认识活动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力因素,即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它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另一类是情感因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个性、学习动机等;另一种是指学习者相互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反思和课堂交流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保持记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的水平,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

2.地理教学中消极情感的主要表现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它们与学生的消极情感因素有关:

(1)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就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恐惧不安。

(2)认为以后要读理科,对地理采取满不在乎或轻视态度。

(3)上地理课心不在蔫,提问常常是答非所问或不知老师在问什么问题,甚至一问三不知或是沉默不语,金口难开(学习态度)。

(4)回答问题或是听说考试就害怕、紧张(焦虑)。

(5)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或老师(动机因素)。

(6)课堂不活跃,或课堂较吵,甚至有些同学拿其他科作业出来做(态度)。

(7)学生喜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以逃避课堂活动(动机因素)。

(8)因多种因素引起学生对学习消极反感和厌恶(动机和态度)。

(9)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性格内向)。

(10)担心被老师提问(抑制)。

(11)不同时间段考试,喜欢到先考的班级问考题(态度)。以上些消极情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感觉到,情感因素较好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信心十足。而情感因素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因此教师应该对地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力,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消极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增强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当教学中出现消极情感或学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时,教师应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和有效的反思,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和改进,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风力风向及云量、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重、难点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焦虑、畏难的情绪,甚至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引导得当,例如,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演示、亲身感受,焦虑也会变成一种激发向上的动力。例如,我在进行《地球运动及意义》教学时,经常尝试组织学生用文学语言、肢体语言以及通俗的方言,来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的一些特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个子高大的学生做太阳公公巍然不动,地球先生还会提着一只脚,表示地球自传时的斜着身子,还得注意一边自传,一遍公转的速度差异,而我作为教师,此时也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或提示,或旁白,或赞赏,这样,学生对于地球自传、公转的方向、特点,产生的结果,有了形象的、深刻的、正确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权威”架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将情感融入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自由交流平台及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重新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注重教师自身修养,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动机和态度”是地理学习成败的直接因素。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心理处于不稳定的时期,父母的赞同、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称赞及学校的荣誉等外部动因对于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心理优势无疑对地理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前5分钟都由课代表带领大家齐声朗读教材中重要的、精彩的、上口的段落、图片释解、地理概念、名词等,这就要求地理课代表之前稍作功课,才能选择合适的内容,而我会看似不经意的示意、提议,实则是培训了一批地理骨干,因为我物色的课代表是轮换的,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每个课代表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有的组织管理班级能力显现,有的字正腔圆的领读很有气势,有的还会像老师一样带着问题要求齐声回答式朗读呢!此时,作为教师的我,又怎能不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和收获呢!再如,我会发现有的学生地理课上的笔记做得相当好,用的符号、图例、文字,大括号套小括号等的标记领我惊叹不已,对于这种学习能力强、态度热情,方法多样的学生,我一定是要及时发现,真诚赞扬,并加以推广学习的。正是这样的学生,让我在多媒体课件比比皆是的今天,还花了大量时间去练习版画中国版图、地形雨、锋面雨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等等……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除了应具有热爱教育并为之献身的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教育学、理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的心理,注重人格和个人修养,增添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成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地理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勤奋,而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风趣幽默的言语,丰富广博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多用教学挂图、各种图册,多媒体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也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例如我尝试到室外开设地理课堂,在学校沙坑边学习各类地形,了解各地形部位的名称特点,堆砌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学生用白色粉笔灰撒在意味着全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上;波光粼粼 的青海湖、干涸见底的塔里木河,纵列分布的横断山脉……在操场上感受风力风向,观测云量,辨别太阳高度,区分不同时间的人影长短;在小河边体会流速及两岸的冲刷,并及时把观测结果填入事先设计的表格,回教室后分组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情,也都有收获。所以,教师应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尊重和鼓励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

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地理文化知识,同时也应在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上起到较好的作用。在学生中通常有自信、开朗、热情大方、喜欢交际、善于言表的性格和腼腆、内向、胆小、缺乏自信、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性格。两种个性各有千秋,外向型的学生显得聪明活泼,而内向型的学生则表现得沉稳含蓄。对学习好、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增加学习难度,给予适当的表扬,但要抑制他们盲目自满、骄傲的情绪,让其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对胆小的、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例如我基本每堂课都有一个小组竞赛的环节,但是每次学生会期待不一样的要求、形式和褒奖,或常规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或每个小组成员完成正确指图;或每个小组分配4.-5个由简到难的问题指名回答,但只有一次求助的机会;或提出一系列问题自由抢答,答对的自豪的站在座位上,到结束时只要看哪个小组站着的自豪者最多,就是这一轮的获胜小组,并有课代表做好表格记录。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多动眼,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培养其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在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这样,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地理行为素质,拓宽视野。就如叶澜所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教育需要耐心和等待,期待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