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学生兴趣

【中国分类法】:G633.55

高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生动有趣的课堂往往能够比较容易地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同时学生和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兴趣带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使得学生的热情能够高涨起来。想让学生学好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程设计中增强了对学生启发性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改变传统教学法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方法,增加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的研究。

一、对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1、既定式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都是按照既定的的程序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缺乏灵活性,学生对于地理知识以及地理现象的了解仅仅浮于表面。对于教师和书本盲目依赖,不敢质疑,学生大多数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2、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用满堂灌的传输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缺乏自主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容易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听课就会显得不积极,把地理课以及地理作业当成一种负担。

3、相对闭塞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把学生的身体和心灵禁锢在一个教室里,禁锢在作业以及地理教材和各种考试复习资料上。强迫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学习地理缺乏具体的生活联系,使得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让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际生活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1、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就是让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引入到自己创设的环境之中,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出比较有趣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到有趣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自主的汲取相应的地理知识。

2、巧妙的运用诗词歌赋,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国幅员辽阔,名胜古迹以及著名山川都比较多,古往今来,好多文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著名的诗词相结合,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述气候垂直差异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举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句明显体现出海拔不同,气候的垂直差异。在讲解不同季节的气候时可以写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诗句。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可以列出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引入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这样一来,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在宇宙中这一章节道德时候,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往往比较难理解。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想让学生理解宇宙的无限大的概念,可以讲解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追了好久都没有追到太阳,而太阳是存在于宇宙中道德一个微小个体,由此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宇宙的无限大。

4、运用民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民谣一般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高中地理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民谣进行教学,一定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比如在讲解农业生产季节性特征的时候,可以引用“不违农时、抢季节”等谚语。在讲解我国气候温差大的时候,可以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等,这样又具备感染力而且比较形象。

三、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的趣味点

俗话说: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课之前应该进行完善的备课,明确教学的重点所在,把授课内容的趣味点标志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也可以依据备课内容,恰当的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创新意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联想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组合作,激烈讨论,让学生之间形成交流,甚至出现争论,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额学习热情,还能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如今的社会比较重视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想要提高教学成果,就要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一直坚持下去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只有通过比较有趣的教学方法,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地喜欢上地理课,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兴趣: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杨婷.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3]盛永杰.例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4)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2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导学案教学 模式建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这也使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创新成为可能。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与方向,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需要地理教师仔细研究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并细化课标,在导学案中将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并且呈现在导学案中,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指导

“导学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实现的。因此,在“导学案”使用前,教师需提出如下使用要求。

首先,当拿到“导学案”后,要结合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都要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再做提高题,遇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好标记,利用课下时间和同学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其次,课堂学习时也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笔记,方便后面的复习使用。当学完一章节内容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段时间,要把导学案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最终养成学习和使用导学案的好习惯。

三、增强情境导入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

从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看,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整合教材的编排意义和背景,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年龄阶层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从个人理解来说,他们对动漫、微电影、PC游戏、通俗小说更感兴趣。对这类东西,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合理使用,这些东西也能成为地理教学的有用材料。比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非常频繁,因此,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克赛、奥特曼等人物,这些动漫人物都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本土民族的危机意识较强,此时,可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地理问题融入视频之中,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和地理区域的特征,使得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强弱产生较大影响。当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便会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方面知识,并且有可能会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笔者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设计如下问题:

首先,请大家结合图标谈一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什么差异?

其次,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看,四川和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呢?

再者,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一谈四川为什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呢?

最后,通过以上问题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设置以上问题,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讲解、归纳总结学案,实现疑难释疑环节

新课改强调学习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导学案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等得到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了解自己,知晓哪些知识是掌握了的,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应该如何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导学案模式的有效建立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学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可能,这样,也使得导学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杨雪,仇素芳.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发挥思维导图优势[J].新课程(中学),2014(08).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

[3]刘振泉,姚智君.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J].地理教育,2012(Z1).

[4]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意义;整合策略

当前,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且这种影响力已经蔓延到教学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教师的教学和工作,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地理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重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地理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从根本上讲,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彻底改变教师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分析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教条式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加之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学习中的处境和地位,势必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地理学科的改革和发展。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与运用,可以彻底改变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一些地理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深奥的知识讲解,教师依然只能使用语言的讲解和表达达到学生认识和了解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抽象,而且难懂。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的整合与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以集音、形、色于一体为主要特点,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地给学生讲解和描述一些抽象化的知识。此外,对于一些类似于天体运用等自然现象,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天体运动的过程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天体运动的过程有一个直观且深入的了解,从而极大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持续转变。

3.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辨别一些不良的信息,避免网络暴力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影响。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策略和注意事项: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创设地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时,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学生而言,是难以完全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的。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地震的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亦可借此给学生讲解一些地震的常识,地震的过程中如何逃生,如何自救和帮助他人,以及地震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等等。这种直观的教学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的投入和兴趣是促进学习效率提升的基础和保障。

2.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教条化和程序化, 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众所周知,地理学生综合性极强,它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甚至还涵盖一些军事化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将多领域的信息和地理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改变传统落后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全面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地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形象化和生动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重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⒖嘉南住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探究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育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要求渗透德育

当前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广泛传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趋势愈来愈快。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它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形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起着奠基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学生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培养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升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渗透德育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别提到,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即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乃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实现课标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适时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心基本地理国情。

3.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渗透德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有效措施。中学地理德育的价值目标主要包括: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观和发展观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效体验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提升关注国情、热爱家乡、放眼世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因此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对地理学科渗透德育认识不到位

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德育是政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儿,淡化和忽视了本学科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职责。有的地理教师虽然对本学科要渗透德育有所认识,但实施极其简单化,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停留在片言只语的层面上,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敷衍塞责。事实上,在新课标下,地理学科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德育因素和环节,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重大失误。所以,我们应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好书的同时实现育人这个根本使命。

2.教学难度偏高影响德育渗透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而严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教学难度偏高,多数学生深感地理是一门学习难度极大的学科,有的学生出现严重偏科现象,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地理的想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地理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地理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流于形式

有的地理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国的高考模式决定了学科分数的重要性,考核和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基本上是以学科达标率、合格率为基础,致使有的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弱化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据我所知,在很多学校排课中,一个班一周才安排两节地理课,且一个地理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备课中就忽略了德育渗透环节,在课堂上也只注重灌输地理学科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1.用心研究教材内容,精心策划课堂教学

如,在学习《城市规划》一节时,教师如果单纯讲授基本原理,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研究教材内容,结合本地城市规划巧妙地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城市的规划布局现状,懂得怎样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2.积极开展探究教学,提高德育渗透实效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趣味性强的探究性问题,组织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等方法,在合作探究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地理学科的无穷魅力和人文思想。比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搜集材料,课堂上由小组代表展示调查结果,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引领学生积极讨论发言,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辩证地看待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热学生爱家乡的责任感。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低效现象;自主学习

由于长期以来地理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低效现象仍未能有效避免。这些低效的现象削弱地理学科整体教学效果,制约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以下,笔者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现象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适当且必要的教学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这一形式被运用得不可谓不频繁。然而,过于放大提问的效用,将课堂教学由“问题”堆砌起来的课堂,则明显过犹不及。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提问的效果,刻意地营造所谓“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而毫不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和情况,这种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问题式课堂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与有效性教学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提问方式简单粗暴,提问内容零碎不堪,所提问题可有可无,这些都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常常出现的低效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拖累教学进度,造成教学有效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丧失提问的意义,其实际收效甚微。

(二)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低效行为不断暴露出来。比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只学其形、不知其意”,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冒着稀释课堂知识灌输密度的风险,过于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并且将形式上的探究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奉为“至理名言”。这一行为表面上看是顺应了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改革,然而实则是“旧瓶装新酒”,换皮不还芯,对教学效果毫无促进作用,只不过学生从过去的不大积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而已。当然,除了“换汤不换药”的自主学习形式外,还有一种“听之任之”的自主学习形式。后者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提纲挈领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所谓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就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看学生如何讨论和争辩。处在“放养”状态下的学生,自主性和讨论自由的权利是保障了,在课堂上争辩得面红耳赤,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氛围之下,真正能学到的知识和成果寥寥无几。整节课就为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知识点争辩不休这类现象成为常态,耽误教学实践不说,而且稀释每节课知识的浓度,造成课堂教学“浅入浅出”,自主学习沦为一种形式。

(三)教学设计的低效现象。教学设计是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保障。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时动向,设计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目前,低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处处可见,比如有的教师设计教学仅仅是通过将高中地理教材简单地进行组合、拼凑、拓展和加深,处理方式简单化、形式化,内容纵深度不够,横向延展度不足,教学设计还是拘泥于教材本身,未能有效跳脱出来。

二、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以上几类低效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在于教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便充当起课堂“主宰者”的身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这与新课标理念格格不入。其次,教学实施不够科学,针对高中地理这门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应当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实施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窄化而产生主次不明、层级不清的问题。

三、对策

(一)提高教师创设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开展课堂提问活动的关键在于所创设的问题要合理,且难度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能随意抓取,而应当费心思量,所创设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满足具有价值性、趣味性和思考性。还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将目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同时积极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开展对话,为学生创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勇于畅所欲言,勇于自主创新,勇于自我思索。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学习吸收。针对教学设计低效的现象,应当着眼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化水平,开展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能理清教材的体系与层次。在提升地理专业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广泛地了解与地理学生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够做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参考文献:

[1]王建梅.浅谈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0-01

高中地理课程的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这一要求使得教师必须即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以促进教学更好的完善与发展。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回顾教学的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对教学进行有效改进并及时反馈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促进自身的完善和教学的有效性。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转变,是现今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加强对教学目的、教学行为的深入探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反思,转变长久养成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积极对新课程的理念与标准进行新的学习,反思自身已形成的教学观念,并较深层次的促进自己的再发展,促进教学行为的更新与转变,只有教学观念成功的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良好成效。

2.对地理教材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文字简洁、趣味性更强了。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形式多样。并且在学习中融入了很多自我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营造了一个趣味性很强问题性很强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不再注重概念性的知识输入而是变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但这些能力的建设,基础是具有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基本技能的配备。如果基础无法夯实,那么能力的建设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材反思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引导学生不能盲目的学习,应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出发、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与探究,让自身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从而达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应体现在,在结束地理教学之后,其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是否能如预期般接受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效果。教师课后的分析与反思,能促进未来课堂对学生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应在结束地理教学后,积极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说,在设计某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的进行是否符合地理课程的学习;教学行为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原因在哪。从发现问题到改进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思维、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进行反思,由被动施教者的角色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有效转变。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让课堂不再是一个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过程,应塑造出一个很自由平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进行愉快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给予学生,促进学生共同的发展,并关注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说,在课堂讨论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长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因素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保证不同类别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则有很多的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后,寻找适宜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反思不同教学方式的利与弊,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是一个信息量很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是很适宜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多层次的表现能力,形式丰富,让地理学习更具动态性与吸引力。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但地理课的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可忽视。比如锻炼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必须夯实打牢这一能力,以及课堂中的设疑答问,可以有效测试学生的接受状况和学习情况。综合这样的一些教学方式,全方面的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反思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才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军.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11) .

[2] 孙恒杰.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1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