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1
【关键词】 交互;糖尿病;健康教育
慢性病的管理是健康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糖尿病健康教育越来越强调行为改变的重要性, 因此让患者建立主动性显得至关重要[1]。在传统的糖尿病教育中, 医生护士处于信息输出地位, 强调患者的依从性。在这种模式下,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高, 被动的改变其行为。一旦离开这种模式, 其自我管理的行为多数也会消失[2]。本研究将交互性引入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教育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根据1999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在内分泌科选取了住院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8例。实验组男17例, 女11例, 平均(59.73±7.82)岁, 糖尿病病史(9.26±3.63)年。对照组男19例, 女9例, 年龄(62.2±8.5)岁, 糖尿病病史(11.0±6.60)年。所有病例治疗用药血糖监测方式相同,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是否吸烟、并发症情况、空腹血糖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 1 常规综合内科治疗两组相同, 具体治疗方法①控制血糖:患者糖尿病饮食, 遵医嘱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每日监测血糖5~8次。②改善循环:复方丹参、血栓通等静脉用药, 改善微循环。③营养神经:静脉应用甲钴胺、硫辛酸等药物营养神经。④抗菌消炎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静脉应用。
2. 2 健康教育 对照组按内分泌科护理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以交互为基础的健康教育, 步骤如下。
2. 2. 1 设置问题情境阶段①确定目标。目标的制定要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充分考虑是否能发挥患者的自主性。包括:a知识目标:通过糖尿病教育, 能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 糖尿病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足部护理的知识。b技能目标:学会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注射胰岛素、足部自我管理。c态度目标:患者了解自己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能建立一种信念。②分组。将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 自愿结合, 每4~5人一组, 进行行为改变经验的交流和讨论, 共同讨论在糖尿病日常生活控制中遇到的问题, 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了解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③查找资料, 制定教育计划。研究者总结患者存在的问题, 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计划以周为单位, 分为集体计划和个体计划。集体计划针对一个小组内的所有成员, 个体计划针对每一位患者。
2. 2. 2 实践阶段 每周实行一次集体糖尿病专题讲座。共4周。采用小组讨论与实物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现场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交互式教育。在4次集体讲课之间穿行。针对每位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与其有关的知识, 根据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方案。让患者亲自操作。如何控制热量、搭配饮食;给患者演示下肢运动的方法, 并让患者当场模仿练习;自我血糖监测方法进行现场演示, 使患者掌握正确使用快速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2. 2. 3 评价阶段 ①护士点评:针对患者行为过程暴露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应注意充分肯定患者的努力,再指出欠缺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②患者相互点评:每个患者既是操作者也是评价者,可相互指出其操作是否正确。患者之间互相点评。
2. 3 研究工具及评价时间 ①一般资料调查问表, 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是否吸烟、并发症情况、病程、空腹血糖值、医疗保险等。②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采用Fitzgerald等编制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进行测量, 该问卷涉及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并发症预防及胰岛素应用的注意事项。对每一患者, 问卷最后得分的计算公式为: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答对题数/14或23)×100③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 采用国内周凤琼等编制的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 在患者接受干预前和干预后测量空腹血糖, 填写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共发放问卷56份, 回收56份, 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率为100%。
2.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检验水准a=0.05。(P
3 结果
干预后, 实验组的生存质量及糖尿病知识得分优于对照组。见表1。
4 讨论
本研究显示, 以交互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在教育过程中关注患者的主体性, 建立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关系。交互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平等, 主动权在患者。而教育者只是组织者、协作者。②教育过程中通过集体讨论、个体指导、技能指导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根据结果寻找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更有利于抓住问题实质。在本研究中, 重视患者之间相互学习的作用, 采用集体加个别相结合、他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其目的就在于构建一种良好的外界环境, 使得这种环境促进患者之间的交互。交互同样强调形成民主平等的团体氛围, 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糖尿病教育中,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平等的, 教育者不是权威者, 很多措施和决策都是由患者制定, 而不是教育者的硬性规定[3]。
参考文献
[1]刘兆兰.中国部分城市地区2型糖尿病控制研究.复旦大学, 2009.
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 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66-01
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工作。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通过护理健康教育,使人们有能力做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基础护理操作是住院病人得到最多的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操作同时为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务和病人接受健康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基础护理操作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会使患者及家属获得基本的治疗护理常识,加深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1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
1.1 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的组成部分健康教育不是护士额外的工作,它是基础护理内容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如提高病人适应能力、减少焦虑、肢体功能恢复、自我行为能力的建立、减少并发症。
1.2 健康教育内容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护理人员要从所收集到的护理资料中寻找出护理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来确定其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获得了优良的护理,提高了满意度。例如对待一位因患癌症而行化疗的病人,护理目标除预防感染、保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应注意保持病人情绪稳定及良好的自我形象,特别是对女性病人这点尤为重要。因此,在行化疗之前健康教育时,除要告诉病人化疗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例如脱发是最常见的症状,甚至眼睫毛和眉毛都会脱落,护士会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冰帽来减少脱发外,还应教会病人如何配备假发,如何使用围巾、帽子以及眉毛的化装技巧等来掩盖身体的部分缺陷。
1.3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概念不同。从卫生宣教到健康教育是工作模式上的转变。卫生宣教只是用一般的宣传技术和手段传播卫生知识和有关的疾病知识。在这些活动中护理人员也仅仅承担了参与者、传播者的角色,对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但护理健康教育则不然,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专业,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心理、社会、行为、教育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以便对病人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依照健康教育程序,要承担传播者、计划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既要和病人共同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病人实施教育计划时要监督指导,对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自己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总结。因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为,所以,操作体系也应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变到按照教育程序运作的科学化工作体系上来。
2 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2.1 护士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内容,有系统有步骤地将健康教育、合理锻炼融入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他们不仅在住院期间得到规范周到的护理服务,而且也使其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每天护士定时为住院患者注射胰岛素,可是出了院以后,不少患者就无法定时接受注射了。并非患者不愿遵从医嘱,而是他们不知道这针怎么打。不会注射胰岛素这一问题,在糖尿病人中并不少见,很多患者在住院时听护士讲了一遍,可出院以后记不清了,操作不规范了,出现注射部位不对、针头折断、药物污染等危险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从每一位患者入院开始制定从注射前消毒、注射器的使用、日常血糖血压的检测等一系列操作的流程,每天手把手教患者操作,一般教一两次根本不够,经常是一天要教好几次,而且还不时到病房去对患者的操作进行“考核”,一直到看着患者能自己顺利操作了才算放心。这样做无疑大幅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可是却保障了患者出院后长久的安全。
2.2 具体示教:此种形式多用于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及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形式,在示范时护士采用模型和娃娃进行指导,并将新生儿的常规护理知识穿插在示范操作中,让新生儿家长尽快掌握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操作方法,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
2.3 通过健康教育,特别是行为训练,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即可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例如:一位脑卒中的病人,除了性别、年龄、种族、家庭史、既往史等不能控制的几种因素外,吸烟、酗酒、吸毒等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发病因素。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认识到自己所患疾病的表现,如偏瘫、肌无力、语言障碍等,都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问题引起脑功能丧失而发生的,吸烟、酗酒均会对血管及血液产生影响,使血管壁受损、血管弹性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减少血小板存活期等从而导致卒中,而吸烟、酗酒都是可以控制的诱因,也就是说影响疾病的因素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决心戒掉烟、酒,虽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由于病人掌握了有关的疾病知识,树立了坚定的信念,不仅戒掉了烟、酒,适应了生活中的变化,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而且通过坚持康复训练,瘫痪肢体功能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
3 护理人员应掌握健康教育具有全程性的特点
3.1 健康教育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对于一个人来讲,从生到死都需要健康指导,都需要健康教育。按照生理年龄,健康教育应贯穿在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内容。
3.2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病人自入院到出院,均离不开护理,因此,健康教育就应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每一项具体护理行为中。健康教育的形式可选择正式的方式,即根据病人需求按照教育计划系统地进行。也可选择非正式的方式,即非刻意安排时间,而是随时随地进行,如协助病人进食时可以进行饮食指导;基础护理时可以讲解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手术前备皮时可以介绍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配合要点,特别是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的预防等。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因时、因人、因事灵活掌握。这样,不仅体现护士的周到、体贴的爱心,而且还体现了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护理健康教育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更为有利。
3.3 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有些病人,尤其是一些肿瘤病人、神经精神科病人、身体瘫痪病人以及需要长期反复做某种治疗和特殊技术操作的病人,包括他们的家属,都应该成为出院后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出院后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病友交流会、专题讲座、赠送有关材料等形式,为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情况、用药知识、护理操作技术、促进康复的方法,等等,以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继续不断接受健康教育,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也可以密切医患关系,为医院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树立病人的健康意识、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护士知识技术水平、增进护患交流、加强医护合作、促进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证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沈利英,杨丽黎.多科室合作落实病人健康教育[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68-70.
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3
一、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皆缺失
众所周知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寄宿制初中大多无力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学生更是很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偶尔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但也仅仅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教育效果不明显。让人感到难过的还有寄宿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严重缺失。很多寄宿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寄宿学生周末回家一般也很难见到父母,依靠祖辈维持家计的寄宿学生,很难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2.寄宿学生的精神压力大
社会的发展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无望攀登到事业的高峰,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已经蔓延到了农村寄宿制初中孩子的身上。在外打工的父母感受到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紧张与疲劳,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感受到竞争失败后的挫折与失落,他们深深感知到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使得孩子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导致他们的精神压力过大,造成学生自卑、焦虑、沮丧。加之寄宿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使他们本该青春靓丽的校园生活陷入暗淡之中,两三年下来,农村初中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3.寄宿学生大多学习存在障碍
农村寄宿制初中一般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从周日下午到校到周五下午离校都是待在校园里。封闭的学习空间和狭小的活动场地,让学生几乎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周末回家又常常见不到父母,长此以往,导致许多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和父母缺乏共同的语言。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对寄宿生活的不适应,父母监管的缺失,他们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无计划,学习成绩一团糟,久而久之,学习上就存在严重的障碍。
二、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1.营造和创设积极的育人氛围
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校在校园内一号楼前、二号楼前及周边共设置了班级文化园地橱窗16个,分给各年级组作为年级文化园地,由各班每两周更换一次,内容涉及文明礼仪、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年级动态、师生作品、先进榜示、号召倡议等方方面面,丰富多彩,各成特色。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选用最符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特色、最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格言、最引人深思的古今优美诗文,统一规划、布置,建成校园文化墙,墙面上镶嵌着六副铝合金文化窗,使整座文化墙古朴庄重中透出现代灵动的气息,避免了呆板与沉闷。每至朝阳初升,映照碑上,蓝天为幕,白墙映衬,绿树掩映,红瓦彩橱,煞是美丽。这一系列育人氛围的营造,给我校师生送上了颇为管用“心灵鸡汤”,使校园成为了寄宿学生课余闲暇陶冶情操、和谐发展的乐园。
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领导对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充分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内电子屏、校园广播、展示橱窗、教室内黑板报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信息。另一方面注重家校联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求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经常主动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督促家长或者孩子的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对孩子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农村寄宿学生每周在校时间都会超过五天,每天都在学校内,除了必要的学习和上课时间,不注意调节的话,他们的校园生活将会显得非常单调和枯燥。为了丰富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要求各班级、各年级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每学期的运动会、篮球比赛、跳绳比赛、文艺汇演、艺术节都是寄宿学生的节日。各个年级分别组织的书法作品展、魔方比赛、大合唱、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各类活动异彩纷呈,同样吸引了寄宿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有益活动的开展,在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的基础上,使寄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使寄宿学生的心理成长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持科学的育人观念,采用科学的育人方法,运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不断加强对寄宿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最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学校教育在教学的对象和内容方面以及理念上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剧烈的变革。心理健康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当适当整合和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涵,促进学生知、情、行、意上的全面发展。使其在接受语文教育的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达到素质教育的人文化目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就其实施的必要性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应试教育的弊端恰恰在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忽视,而众多实践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严重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时代和个人发展的前提下,强调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途径[1]。
其次,就其实施的可行性而言,初中语文教学和心理教学在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这和语文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载体,注重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情怀、个性以及胸襟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健康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操;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涵盖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和教学反馈,可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挥其隐形的健康教育资源站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方面方法和知识的整合。要使其高效运行,必须遵循相关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初中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另外,要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力求渗透,不能喧宾夺主,使两者相互结合,形成有机整体。
第二,科学性原则。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科学施教、规范操作。
第三,主体性原则。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提此案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了解其情感、关注其诉求,在主动引导的前提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指导,建立合作交流的模型,形成合作型的教学模式。
第四,差异性原则。在强调心理健康渗透语文渗透教育的前提下,教师要首先深入了解学生在性别、年龄以及思想状况上的不同。在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第五,激励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给学生提出任务难度和要求,在学习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形成正确的得失观[2]。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策略
3.1教学目标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初中语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相交叉的内容。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进更多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教育的相关性内容和学生的自我素养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形成相挂钩。教学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能够使教书和育人的目标相结合,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3.2教学内容的渗透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文学体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其中并不缺乏文质兼美的名篇。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作者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人格进行引导。例如,蒲松龄落第屡次笔耕不缀、刘禹锡蜗居陋室却悠然自得、文天祥兵败就义大义凌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够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信息和决心。其次,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课文中设计的优秀人物,体现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魅力,对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少时的奋发进取,对于磨练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具有启迪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今生以及顽强意志。能够在品读、探讨、思考中形成领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3教学方法和过程的渗透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更加注重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表现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形成学生开朗、健康的性格。语文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主题的展开,制定学习方案,能形成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综合性的探究活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最后,就课外活动的开展而言,举办诗歌比赛、辩论比赛、书法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了丰富的思想营养[3]。
3.4教学评价的渗透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当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其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学习中。在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全体下,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认真对待评价的反馈作用和解释作用,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到心服口服。
结语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在把握相关原则的前提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上提出若干实施策略,以达到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叶一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0,6(49):67-80.
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91-02
当前,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得以更新,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在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包括体能、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着心理健康这一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学生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一个群体,也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把握程度和对其教育的方式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人生走向,因此,摸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期间其生理和心理都刚刚开始发育成长,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心理都呈现出过渡性的特点,时而理智,时而任性,时而坚强,时而脆弱。只有正确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够科学地提出与之相对性的教育对策。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方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意气用事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稚气未脱,又已开始步入成熟,常常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不能同步的现象,面对很多以往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意气用事。往往在其情绪好热情高时,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攀升,而在其情绪不好时,不仅学习成绩出现下降,人际关系、平时表现都会出现下滑。
1.2 因学习压力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初中生由小学进入初中,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平时的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对于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学习压力。如果学习压力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解决,很容易产生焦虑、厌学心理,进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越来越低,随着自信的丧失、自卑的滋生,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表现出畏惧考试、不愿完成课下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等反应。
1.3 对自身能力估计不科学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开始有意无意地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他们往往会对自身能力产生错误地估计,并且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暗示。一方面,他们容易产生如前所述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聪明外向的孩子,也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一旦产生自负心理,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也往往会出现成绩退步和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而来自外界的暗示也会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初中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偶像和目标,这一偶像的确立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如果确立了好的榜样,他们就会沿着积极向上的道路发展,而一旦确立了不好的偶像,往往就会一蹶不振,很多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社会青年和低俗电影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例子比比皆是。
1.4 青春期综合征影响较为普遍
青春期综合症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与心理发育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症状。表现为浮躁不安、夜晚难以入睡、情绪暴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忧伤、恐惧、自暴自弃甚至厌学、离家出走等。青春期综合症在大多数初中生身上表现并不太严重,但是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青春期综合症的症状,如果不能得以良好的调节,青春期综合症非常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们又往往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1.5 性意识开始萌芽,容易发生早恋
初中生的性意识开始萌芽,由小学时的男女生之间相互排斥到开始相互吸引,他们依靠自身并不能较好地处理这种变化,往往将自己对他人的好感认为是爱情,由此引发早恋。应该意识到,对异性的倾慕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然会遇到的一个现象,但是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会走上早恋的误区,这对他们的人生、对他们的学业、对他们的前途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2 针对初中生心理现象的教育对策建议
通过对初中生所存在的心理现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根据这些心理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初中生培养一个积极的心理,帮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2.1 加强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培训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可塑性,这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将他们带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而班主任要想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辅导,就要掌握科学的心理咨询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各科任课老师完全可以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融入到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政治、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往往比直接对其进行教育和灌输要有效。
2.2 引导学生疏通不良情绪,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沟通的艺术,这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的妙语成珠,而且也表现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技术。教师应当把每一个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之沟通,对之倾诉。对于性格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可以和其采取写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事实证明,相对来说采用笔谈的方式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6
【关键词】 健康教育;消化性溃疡出血;生活质量;复发率
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效果一般较好,但复发一直是影响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消化性溃疡本身就是一种身心疾病,与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生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临床上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除了早期正确的诊治外,通过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十分重要。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对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出血的判定均以呕血或胃内抽出咖啡样胃液,柏油样黑便,潜血试验强阳性为依据。所有病例肝、肾功能均正常,认知能力正常,能完成量表调查。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良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1-76岁,平均(42.5±10.2)岁。出血量1000ml者16例。溃疡种类:胃溃疡34例,十二指肠溃疡57例,复合性溃疡19例。发病次数:初次发病87例,复发性溃疡13例。将该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SPSS检验大体一致(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和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凝血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①饮食指导:指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睡前进食和餐间零食。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蛋白质以鸡蛋、牛奶、肉类等食物为主,防止暴饮暴食,勿食过冷、过硬、过热、不易消化的以及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彻底戒除烟酒,讲解研究对消化道粘膜的损伤作用[1],尤其是对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动员家庭成员监督执行。②心理指导: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告知患者焦虑、抑郁、烦躁等消极情绪降低治疗效果并影响疾病的康复,还有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语言沟通方式表示自己的理解和同情。在闲暇时刻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跳舞等。③认知指导:采取集体教育法与个别指导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放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健康宣传资料、组织观看VCD视频、录音教育等向患者讲解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病诱因、治疗方法、疾病预防方法等。
1.3 评价指标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简易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包括四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愈好。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复发率: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再次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随访9.5±3.2个月,观察组无1例复发性出血,对照组有7例复发性出血,复发率为14.0%(7/50),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涉及系统器官多等特点。临床上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出血、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输血及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一般止血效果良好,但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复发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良好生活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本研究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有认知干预、心理指导和指导,其中认知干预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2]。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心理防御机制,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稳定了情绪,避免了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饮食干预帮助其健康全新、科学的饮食观点和习惯,定时定量、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而且对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的恢复也有良好的作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帮助消化性溃疡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郑成城,马丽红.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