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1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学反思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等价值。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其一,是要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回顾;其二,要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从更深的层次、更大的层面,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反思。
一、在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方面的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基本上四十五分钟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进来,只是被动的接受。长期下去,被动的教育模式形成了被动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逐渐淡化直至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而非一个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效果极其不好。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全面、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理念,仔细思考其中所渗透的先进理念,而后积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
二、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反思
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引起各位教师的注意。在这里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设计或者别的教师对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反思。
三、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反思
现实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的反思大多数是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譬如,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恰当,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否得当,以及对某一知识点讲解的是否到位。这样反思之后,用获得的收获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如果坚持下来,那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现在为许多教师所推崇,学生所欢迎的“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这种“探究式学习”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四、在自身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
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这种相互性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符合教师的规范,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而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将自己的爱无私地撒向他们,在课堂上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交往。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修炼自己的德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在提倡个性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存在,因此,我们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奇思妙想”、质疑不要回避、压制或者冷处理或者搪塞,甚至简单否定。殊不知,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抹杀了个性。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想法,引导他们的思想。
五、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反思
教学方法对于整节课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学反思中应该有这一方面的内容。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的、固有的、守旧的方式方法,掌握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内容是不变的,但是方式方法可以多变。随着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知识面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都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要求。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六、在教学反馈方面的反思
教学过程很重要,然而如何得知学生对课堂的讲解掌握的程度呢?这就必然涉及到教学反馈。我们知道,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看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表情是否对哪方面的内容还有疑惑,还没有听懂。总之,我们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练习,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而全面分析、评估学生对于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传授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其一,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育人,传授方法,还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一门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方面要靠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课堂练习以及作业练习。相对于直接的课堂组织教学学习过程,作业练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它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的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2
谨防课堂单向注入式改换成多向放任式
新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同时也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教学可把许多原由教师完成的工作转向由学生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来完成,在这种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但在实际合作教学中,由于对合作教学的曲解,在具体操作中,教学方式出现了一个极端即由传统的单向注入式变为课堂放任式,教师应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协助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地理课堂应该成为对话的场所、交流的场所、辩论的场所,以至新型探究的场所。主体权是学生的,指导权是教师的。但要谨防“有形式而无实质、有探讨而无内涵、有思考而无引导、有讨论而无总结、有交流而无反馈”的讲形式、走过场现象。开放不等于放任,辩论不等于反驳。如归类出“比例尺和海拔高度的大小、时间和区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有关比例尺、坡度、气温和温差、风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锋面移动速度和时间的计算”等。教师要加以点评和矫正,寻找正确方法与途径作出准确的判断与总结,强化训练与正误反馈,最终归类、整合学生探究后的实际问题和有效措施。在此,严防单项注入式改换成多项放任式。
谨防教师灌输式转换为学生提问式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智能培养;高中地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智力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师一定要结合地理教学特点,重点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以此来适应时展的需求。其中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源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中枢神经,记忆能力是智力的仓库,想象能力是智力的翅膀。
一、培养观察能力
高中地理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研究一些地理环境,通常是把宏观的地理事物以及现象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因此其观察方法比其他科目更加全面。经常使用的有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解剖观察与对比观察,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直接观察与实验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1.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在观察之前,教师应当确定所要观察的对象以及目的,教给学生相关的观察方法以及步骤,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相关的程序。比如观察地图的时候,应当先确定其方向,然后查看其比例尺,再看相关的图例,之后才可以阅读地图上的其他内容。
2.进行全面的观察。所要观察的对象比较复杂的时候,就很难形成整体概念。比如观察地图的时候,学生经常是以兴趣为重点,有的关注地名,有的关注地形,有的关注交通线,往往都不善于全面观察以了解其总体的特征。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示范,教给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自然以及人文条件,进而概括其相关的特征。
3.进行有关对比的观察。部分地理事物仅凭借概念是不能将它们真正区分开的,采取对比的观察方法能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比如对五种类型的地形进行区分,仅知道概念是没有用的,必须进行实地对比区分。利用一些图像手段同时显示出这五种类型的地形,进行对照与比较,这比只观察一种地形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
二、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的事物进行间接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知识以及巩固知识的必要心理因素。所以,培养以及提高相关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智能的关键。
1.有效使用地图。对于地图的识别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综合培养。由于地图是形象的,而地图上所标注的各种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通过详细阅读地图,综合地图上的各种要素,总结其地理特征以及地理演变的具体过程,不仅能提高形象思维,还能提高抽象思维。
2.合理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认识。辩证思维核心指的是怎样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一定要利用有关的地理事实案例,说明人类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资源在利用的同时还要实行节约措施、环境不仅要进行改造还要进行保护等一系列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培养记忆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之乐于记忆相关的地理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结合一些有趣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于学习。
2.根据学生的记忆特征,培养其记忆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意义记忆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记忆的能力,还要运用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进行意义记忆的能力。
3.完善记忆方法。建立概念系统,学生了解了概念系统,也就知道了地理知识的主线内容,将一些零散知识聚集在一起组成知识链,并编成知识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培养想象能力
1.强化形象的感知。教师应该让学生阅读大量有关地理景观的图片,增加地理表象知识。比如在讲解山脉的时候,不是给出概念,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山脉的图片或者录像,使学生可以先想象一下山脉的具体特征,然而再进行总结定义。
2.按照观察图像总结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按照观察的地图或者景观图片总结区域的特征或者景观的特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比如大陆的漂移,可以先说明动物分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地理位置,接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各抒己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的设计思路一定要坚持培养国民的文明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承担着时代的使命以及国家的重任,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实施者。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探索知识的内在规律,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云辉.论课堂教学目标向培养和发展多元智能的目标转变[J].现代教师与教学,2011,(02).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0-01
高中地理课程的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这一要求使得教师必须即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以促进教学更好的完善与发展。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回顾教学的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对教学进行有效改进并及时反馈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促进自身的完善和教学的有效性。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转变,是现今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加强对教学目的、教学行为的深入探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反思,转变长久养成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积极对新课程的理念与标准进行新的学习,反思自身已形成的教学观念,并较深层次的促进自己的再发展,促进教学行为的更新与转变,只有教学观念成功的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良好成效。
2.对地理教材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文字简洁、趣味性更强了。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形式多样。并且在学习中融入了很多自我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营造了一个趣味性很强问题性很强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不再注重概念性的知识输入而是变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但这些能力的建设,基础是具有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基本技能的配备。如果基础无法夯实,那么能力的建设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材反思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引导学生不能盲目的学习,应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出发、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与探究,让自身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从而达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应体现在,在结束地理教学之后,其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是否能如预期般接受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效果。教师课后的分析与反思,能促进未来课堂对学生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应在结束地理教学后,积极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说,在设计某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的进行是否符合地理课程的学习;教学行为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原因在哪。从发现问题到改进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思维、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进行反思,由被动施教者的角色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有效转变。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让课堂不再是一个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过程,应塑造出一个很自由平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进行愉快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给予学生,促进学生共同的发展,并关注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说,在课堂讨论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长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因素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保证不同类别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则有很多的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后,寻找适宜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反思不同教学方式的利与弊,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是一个信息量很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是很适宜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多层次的表现能力,形式丰富,让地理学习更具动态性与吸引力。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但地理课的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可忽视。比如锻炼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必须夯实打牢这一能力,以及课堂中的设疑答问,可以有效测试学生的接受状况和学习情况。综合这样的一些教学方式,全方面的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反思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才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军.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11) .
[2] 孙恒杰.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11,(32) .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活动教学;有效性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地理课倡导的、十分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活动教学作为符合新地理课程教学理念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通过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新提升,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地理新教材中设计大量的“活动”内容,应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置于体验、探究的过程当中,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而接下来,如何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作用,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思考。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就地理教学发展、课堂活动教学有效运用等方面做一探讨,旨在更好地实践新地理课程中表达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导向,不断推动地理学科教学的深入发展。
一、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
地理教学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生存空间意识和资源意识具有深远意义。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接受”模式,基本环节是“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作业练习”。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学生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机械性地回答设定好的问题,师生间交流活动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所学知识较易遗忘。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更不顺应国际地理教学发展趋势。
在严峻的形势下,地理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新地理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减少了知识结构层次,更新了教学内容,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认识,反映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在新地理课程背景下,着重强调探寻地理教学形式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这为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活动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活动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有益于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一)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形式
笔者根据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将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分为问题解决类活动教学模式、技能操作类活动教学模式和情感体验类活动教学模式三种模式,其中,问题解决类活动教学模式是教学中常见的、便于操作的一种形式,下面重点针对问题解决类活动教学提出探讨。
(二)问题解决类地理活动教学内涵
问题解决类地理活动教学是指将地理学科知识转化为具体问题而组织活动的教学。也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问题解决类活动教学主要的教学方式以设置问题为手段,以组织学生探究为方法,以活动形式为途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学习乐趣为核心。
(三)问题解决类地理活动教学程序
在问题解决类地理活动教学中,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它的基本过程是: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2.理解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问题实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收集必要的信息;同时要指点方法,指导学生逐步迈向真理。
3.设计方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推理和观察等方法,理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确定活动方案。由于学生经验有限,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即刻驳斥。如果问题复杂,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易提出合理的假设,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参考意见,寻求可能的答案。
4.活动验证。学生活动验证假设。学生根据课堂活动方案,充分利用新旧知识,借助活动进行检验假设、探索分析、发现规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教师引导,得出科学结论。教师点拨铺路、及时反馈;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观察活动中的学生的表现,捕捉活动中的有关信息;教师进行引导探究,必要时指导协助学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
5.解决问题。首先是学生解决问题,自主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评价,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结果加以总结、评价与反思。
(四)问题解决类地理活动教学实例
1.课题。游戏探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探究规律”。
2.活动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均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2)探究经纬线分布规律。
3.活动准备。(1)把教室内的桌椅按次序排好,任选经纬度数编在课桌上;(2)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3)制作几十张有经纬度数的卡片。
4.教学程序(见下表)。
“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探究规律”的教学程序图解 ■
三、活动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笔者简要阐述了课堂活动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但是,活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教师既不能成为课堂主体,又要掌控全局,如果在课堂的组织管理、教学的流程设计、局面的动态发展等方面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较强的管控能力,不重视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辅助工具,不重视活动中各环节的紧密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这样既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学生主体是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思想,教师处于辅助和引导角色。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把问题和机会留给学生,更要把成功的体验带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1.活动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活动教学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更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学生被动学习。
3.活动教学要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灵活选用方式是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实施的途径
广泛开展活动是新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大特色,运用活动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而活动方式在活动教学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选用活动方式必须要综合考虑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对象,才能正确选择科学合理的活动方式,最终灵活运用到活动教学实际。
1.主要的活动方式。根据地理课活动教学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可以把活动方式分为:收集材料、材料阅读、讨论、辩论、作图、实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交流报告、竞赛及课外调查等。
2.活动方式的选择。(1)选择活动方式应贴近生活。活动教学应多以生活化的情景为切入口,并结合时代特色,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活动教学的思路可以是:生活实际―发现概括―抽象理论―理论应用―生活实际,即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因此,在生活化的活动教学基础上选择活动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2)选择活动方式应细化步骤。对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所采用的活动方式进行步骤细化是十分必要的,通常可分为形式、方法、总结、评价等小步骤,各个步骤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在共同作用下,凸显了活动方式的完整性,促进了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3)选择(下转第209页)(上接第157页)活动方式应因生而异。应从学生的特点入手思考活动方式的选择,因为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有些不善于言辞、有些不善于作图、有些不善于质疑、有些不善于合作等。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应该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三)增强教师素质是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实施的保证
目前,许多地理教师仍然把演绎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模式,很少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很少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搜集、整理、分析地理资料来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很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质疑,很少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而,活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对于地理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如果教师不具备对新知识的接受适应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课堂活动教学的质量将难以保证。
1.适应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习了解地理科学的新趋势、新发现、新发展,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以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地理知识应用于地理活动教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应当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活动教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和管控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科学分配任务、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展示成果、有效检测评估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果等。
4.调节心理活动的能力。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要求教师除了要从教材、学生、内容、课时等各个方面作好充分的预设,同时还要灵活、机智地应对各种活动教学开展中生成的新问题并及时反思总结。这都要求教师要有稳定的心理调节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结合、教师设计引导和学生主体活动的紧密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复杂多变的情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之,活动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地理课堂会更高效、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薛建宇.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4]陆芷茗.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微课资源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视频是进行微课时的主要载体,视频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将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视频教学,是微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另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教学方面的内容,如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设计等,也是微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它们以一种特别的呈现关系和一定的组织关系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所以,微课是传统教育方式衍生而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微课的特点
1.微课教学时间不长
放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认知规律,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变得越来越分散,上课效率也会越来越差。针对这种情况,微课将教学时间缩短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是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学习效率最好,学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2.微课教学内容不多
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老师们不可能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们很难全部都掌握,甚至会出现贪多嚼不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是反应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授课效率。
3.微课资源容量不大
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都不会太大,通常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应该为rm、wmv、flv等能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不限距离的学习和观摩,另外,也可将其下载到现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进行不限地方的学习。
4.资源构成情景化
微课在使用相应资源时,会比较的方便。主题明确、目的清晰、内容完整,通常都是微课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考虑的主要方面。微课堂中放映的视频,其内容可以为教学设计、老师在课后的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科学专家的评论和见解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也构成了一个类型丰富多彩、结构简明紧凑、主题清晰明确的微课课堂,教学期间营造的“微资源教学环境”也是真实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当前,最为流行的微课形式可分为三种:①以PPT为主要授课手段;②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手段;③在授课过程中,抽取5-10分钟进行微课教育。无论采取哪种授课方式,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是进入大学的最后一站,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大多数学生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多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少是因为自身的兴趣,所以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这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投入,并且需要理解的知识比较多的地理课来说,是很难将其学好的。但如果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放一些简短的微课程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一般不会太长,不会让学生们感到疲倦,精彩有趣的画面会吸引学生们注意力,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地理学习中,相对于传统的口头讲授,视频教育更加新颖,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包含的方面比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教育中,很难将这些知识弄懂、弄透。所以,课前预习是必要的,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的去理解那些不懂的知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有关教学内容的视频,全面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主动完成预习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内容多,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学生人数也比较多,老师们很难面面俱到,进行一对一教学,而实际情况不能只依靠老师。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一些微课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老师也可以统一提供,从多种方式入手,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微课资源的出现,更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学生在进行传统教学学习的同时,辅以微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好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方慧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4.
[2] 张永庆. 基于IDEAL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张茂含. 抛锚式教学模式教育价值和适切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4] 刘长增. 地理教学模式的匹配性和有效性[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5] 邓志能. 山区高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 广州大学,2014.
[6] 丁小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