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欧姆定律要点总结

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文1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前面已说得较为详细,但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四)关于解题时公式的选择

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文2

    现针对初中物理重点、考点和易失分点,结合实验探究题的几种常见题型,谈谈个人对试题特点的理解,并分析说明应对各类题型的策略。

    类型一、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实验题

    此类试题着重于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各种实验仪器操作的协调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些重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养成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

    为了保证解决此类问题的正确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的梳理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第二、回顾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过程和要点;第三、知道实验的原理,并能预见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题1】甲、乙两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除了小灯外他们所使用的器材规格均相同,小灯的额定电压可能是"2.2V"、"2.5V"或"3.8V",小灯功率相差不大。甲同学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记录了第1组数据,当小灯正常发光时记录了第2组数据,把滑片移到端点时小灯闪亮一下,后熄灭,并记录了第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他们所用电源的电压为_______伏,甲同学所用小灯的额定功率为______ 瓦。当乙同学所选用的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所示,而滑片恰好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上,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_______欧,乙同学所选用小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______安。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压表

    示数 电流表

    示数 小灯

    亮暗程度

    1 1.3V 0.16A 暗

    2 2.5V 0.26A 正常发光

    3 4.5V 0A 不发光

    分析:本题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过程、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原理等物理知识和规律;涉及到"伏安法"实验电路中,常见的故障:把滑片移到端点时小灯闪亮一下,后熄灭,说明灯泡灯丝烧断,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甲同学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记录的第1组数据,恰好是变阻器阻值最大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电压为:4.5V-1.3V=3.2V,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及欧姆定律可求出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3.2V÷0.16A=20Ω。运用P=UI通过第二组数据可以求出甲同学所用小灯的额定功率。对于乙同学实验的过程,由于电源电压不变,且已知所用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则可求出变阻器此时两端电压,再利用欧姆定律可求出的电流即等于灯泡的额定电流。

    答案:4.5,0.625,10,0.23。

    类型二:探究型实验题

    探究性实验是指应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规律的实验类型,探索形式可是定性的,也可是定量的,中考物理探索性实验题主要是定性的探索,主要考查分析实验和总结实验的能力。

    其解答方法一般是:首先认真观察分析题目给定的物理图景,然后应用所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解题时必须抓住现象中关键性因素及变化规律和特点,才能找到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

    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的解答提高性的题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结论表述时,一定要体现这个思想方法。

    类型三:设计型实验题

    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是力学和电学题目,并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②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③贴近生产、生活,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学物理"为"做物理",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例题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是不同的。例如作画用6B软铅笔,写字用软硬适中的HB硬铅笔。铅笔芯是导体,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硬度有何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写出实验所需器材的名称及数量;

    (2)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3)分析测得的物理量,判断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度的关系。

    分析:本题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包括器材选择、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等能力,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道好题,起到了选拔功能。作为一个电学实验设计题,首先必须考虑的是电路的基本组成;为了反映电阻的大小,可以采用电压一定时,电流大小的不同来体现。所以设计一个不同的铅笔芯与电流表、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来完成实验的过程。

    答案:略。

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文3

什么是一劳永逸的成分?是知识点的归纳。如果说新课的知识点是中规中矩地展示大纲要求,习题课的知识点则是对重点知识的强调、是直接针对应用解题时必要的知识拓展、是对历届考试中要点的归纳。教师仔细地研究考试,会归纳出一劳永逸的东西。以下是笔者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文本。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感生电动势的概念,明确感生电动势的作用;

(2)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通过本节复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2.难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运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叙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写出其表达式

设在Δt时间内,导体MN以速度v切割磁感线,移动距离为d=vΔt,设MN长为L,这一过程中,回路磁通量变化为

ΔФ=Ф2-Ф1

=B(s+d)L-BsL

=BLd.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说明:上述推导需条件:磁感应强度B、导线切割速度v与长度L三者互相垂直,若上三垂直中只有二垂直,而v与B不垂直,设夹角为θ,再请全体学生推导ε的计算式教师指点方法:将v分解,其中与磁感线平行的速度分量没有作用,有效切割速度为vθ,因此得: ε=BLvsinθ.

5.关于ε=BLvsinθ的意义

(1)sinθ的意义是把公式中的B、L、v转化为两两垂直:①vsinθ=v,是将切割磁感线的速度v分解为垂直于B和L的有效分量;②Bsinθ=B,是将磁感应强度B分解为垂直于v和L的有效分量;③Lsinθ=L,是将导体长L等价成垂直于B和v的有效长度。在上述分解和转化的方法是等价的,所得结果完全相同。

(2)在上式中,若速度v是即时速度,则电动势ε即为即时电动势;若速度v是均速度,则电动势ε即为平均电动势。

例4,边长为a,总电阻为R的闭合正方形单匝线框,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感线与线框平面垂直.当线框由图示位置转过180°角过程中,流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量是多少?

学生审题后会发现,本题与前三例均不同,这情况感生电动势的求法一时难以想象出,不过这时可做些提示,具体如下:线框在磁场中转动过程中,转到不同位置时,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即时值不同,因而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也不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和计算转180°角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平面有正、反两面,从正面穿入的磁通量设为正值,则从另一面穿入的磁通量就是负值、线框处于如图8所示位置时,磁感线从线框一面穿入,磁通量是Ф1=BS=Ba2,转过180°后磁感线从线框的另一面穿入,这时的磁通量就是Ф2=-BS=-Ba2,先后两次穿过线框磁通量的值相等,但正负不同,那么线框转180°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Ф=Ф2-Ф1=-Ba2-Ba2=-2Ba2.

取绝对值就是2Ba2。由此,可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转180°过程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最后应用欧姆定律和电流强度的定义式就可以求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

(三)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物理提高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可谓日新月异。笔者所处的深山区初中,尽管经济还很落后,但已实现了“班班通”,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上课、上网。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上,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教师上课随着课件被动走,师生都疲于赶进度,赶课件,无法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不出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这样的课以信息技术弱化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唯技术主义偏向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平时不用,上公开课时才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花架子,搞的是形式主义,这些都违背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初衷。应用信息技术目的是提升教与学的效率。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信息技术于物理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对于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有着特别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创设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通过感悟和体验,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讨论,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例如在教学初中物理《压强》一节时,我制作课件《生活中的压强》,播放视频中北极熊妈妈在冰面行走时会跌进冰窟窿,而小北极熊却可以正常行走,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出示图片对比“人在雪上行走”和“人踩在雪橇上走”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陷得深,另一几乎没有陷下?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认识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这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两者关系的兴趣。课件还通过图片 “铁路的枕木”、“推土机履带”、“刀刃”,还有“楼房的地基”、“书包带”等,以及视频“平遥消防队员勇救跌进冰窟窿的人,先用竹筏不行,后用气垫救人“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就能很快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设计也很好的体现学以致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堂空间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拓展课堂空间、加大知识传授密度成为可能。传统物理教学中的教师板书、演示实验费时很多,影响了课堂知识传授的信息容量。这一缺陷已被现代教育技术所克服。计算机技术以图形语言、动画语言等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在新授课时学生已经做过实验,怎样在复习时上出新意呢?我设计的复习课件采用Flas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教师只要点击蜡烛,就可以拖着移动蜡烛,而蜡烛所成的像也同时移动,物距变化从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到小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像距的变化也一目了然,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结论:成实像时“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原来两三节可才能复习完成的课,现在一节课就可完成。通过软件的高密度大信息量,使学生由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学反馈

师生互动,及时检测,及时反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计算机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可以使时空距离缩短,使师生间的沟通加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迅速搜集统计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从而及时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电子白板将上课的授课情况进行录制,在课后让学生整理,这和“翻转课堂”应用有相似之处,我把积累的视频,放到邮箱里面,学生某一块知识不熟练,就可以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学,节省教师重复性劳动。还有在实验考试时,教师的演示学生不易全部观察,我利用摄像机全程录像,放到教室电脑里,学生对不会做的实验,或不清楚的,随时观看,节省课堂时间,针对性很强,教师的辅导压力减轻,也很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在复习课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当堂展示,直观性强,节奏快,这样做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解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控制教学的进度。

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学;解答困难;解题技巧

引言

高中时期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很大影响。物理是高考重要学科,其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综合性较强,抽象复杂、晦涩难懂,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推理、计算、分析,知识重难点较多。“电磁学”在高中物理中就属于一项重难点内容,这类题通常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且题目较为繁琐和复杂,很多学生对此十分头疼,如果自身的能力较差则很难完成。对此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必须要具有扎实的基础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同时掌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一、注重知识框架的构建

概念的学习对于学科来说都占据重要位置,对于电磁学来说也是如此,因此一定不能忽视对于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并懂得将其作为学习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框架。

1.首先是课堂上的学习开始,在教师讲解香瓜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快速分析电磁学中相关知识要点,然后课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并分析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确定好学习目标,从而构建良好的电磁学知识模型。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构建针对性的思维导图,将知识划分成点,将每一个关键点连成线,保证电磁学知识的层次性和条理性,这样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运用,充分发挥基础知识的作用。只有强化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内化能力,最后促进解题能力[1]。

例如在学习《恒定电流》这一课的时候,由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我们不仅要熟悉欧姆定律,还要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细节,对此就要提前巩固和复习这些基础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内化网络,这样才能保证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相关定律。在以后解题的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游刃有余,条理明确,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解答。

二、优化学习方法

1.加强基础学习

要想学好物理,基础的概念性知识是学习重点,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学好后续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每一章节的概念性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既要牢记又要理解,弄清楚公式、概念的根本含义以及应用条件。在实际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适当结合基础知识,分清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解决方式。

2.加强实践应用

此外在实践应用方面也要加强练习,学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多做题,多练习,严格题型的选择。尤其是要认真对待课后作业,使课上所学得到良好的巩固。以下选择了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了分析:

(1)题型一:图象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中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常图像,即B—t、ф一t、E—t和I—t图线。这类题型在高考中十分常见,因此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掌握解题方法。

方法总结:认真分析图像并看懂图像,然后从图像中提取中价值信息;寻找图像的反应规律,并将其与实际相互结合,查找关键所在;结合实际情况抽象分析整个图像;过程中根据题目的实际条件要合理运用右手定则、楞次定律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以此来准确判断相关参数[2]。

(2)题型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指的是导体切割磁力线或者是在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了电流或者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这时候携带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使得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这种问题的解题思路通常如下:

方法总结:首先要明确题目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主要依靠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楞次定律”来判断;随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画出等效电路图;写出回路中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的表达式;认真分析导体机械能的变化、机械功率的变化以及回路中电功率的变化,这一步骤主要是依靠能量守恒关系来确定[3]。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理学在高中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电磁学是其中的一个学习重点,由于知识难度较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有效解答题目,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在自己,作为一名高中生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水平掌握学习合适的方法,多做题,多练习,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遇到困难及时请教老师,避免问题放大影响后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舒逸.高中物理电磁学习题解答困难的解决对策分析[J]. 现代交际, 2016,(23):188-189 . 

[2]孙秋侠.高中学生物理电磁学习题解答困难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欧姆定律要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那在这种情势的要求下如何才能满足新课程物理教学的要求,并且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通常要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课,大搞题海战术,从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妨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只能培养部分高分低能的“尖子”生。所以,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即从传授知识和为分数而教的观念向培养能力、挖掘潜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某一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向看学生智力状况达到的层次转变。在教学质量上,从单纯的以学习成绩优劣来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教育质量观向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质量观念转变。在教学主体上,从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明确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在教学《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不要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灌输或公式的推导,应引导学生做好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把实验中的用电加热器加热煤油的实验换成电灯泡来做。在串联或并联的情况下,根据电灯泡发光的明暗程度,从而形象、直观地得出探究结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媒体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笔者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例如,笔者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flash物理教学软件,将凸透镜成像跟物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把握教学的密度和节奏,做到宜松则松、宜紧则紧、宜快则快、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不同类型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愉快式、综合开放式等,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的,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责任心和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少数在学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四、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例如,学习“欧姆定律”时,先让学生复习电流形成的原因和电阻的概念,然后提问:“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如果改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然后学生进行互相讨论:①假如把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由1伏增加到2伏,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导体两端2伏的电压由两个1伏组成的,每个1伏电压都形成了电流,两股相同的电流合在一起,电流就大了。②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把导体的电阻由6欧减小到3欧,通过它的电流又会怎样呢?是否可以这样推测:电阻减小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了,电流就大了。

接着笔者又问:“怎样来检验我们的推测呢?”学生的回答是:实验。于是笔者让学生互相讨论这个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有许多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法”,笔者给予了肯定,学生分组把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实验表格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动手完成了这个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再回顾整个过程有无不妥之处,最后,得出了结论即欧姆定律。

像物理的压强概念,焦耳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家庭生活用电、许多物理实验等,都可采用探究式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正像波亚利所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五、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更要使学生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是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给予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物理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理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指导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教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复习及作业巩固指导

指导学生一定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邢.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