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范文1
关键词: 一听就懂;吸引力;举足轻重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31-01
34年弹指一挥间。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毕业班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对小学生的表情 指导。小学生天真活泼,想入非非。他们对各门功课的学习都是凭。就语文课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硬硬板板、平铺直叙,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对这门课就不感兴趣,甚至厌倦,久而久之,他们就把上语文课当作沉重的负担,这个我深有体会。究竟怎么样使学生精力集中,学而不厌呢?怎样才能让老师所授的知识像娟娟细流渗入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脑海,而使他们自觉地学好这门功课呢?我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表情要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常说,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是演员又不像演员。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不通的内容和不通的要求将深刻的道理说的通俗,让学生一听就懂。有时也要像演员那样将文中的感情变化集于表情之中,是喜是忧,是欢时悲,教师的表情把文中的情感表现得确切逼真,学生就会随着老师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语文教学中的表情,就是老师的语言,脸色,眼神,动作等融为一体。教学中除语言精炼,语音标准,措辞造句恰当外,声调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以及教师的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兴趣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语文教学中,降到欢乐时,声音高而稍快,脸部露出笑容;悲伤的语句,声音低而缓慢,脸色阴而沉;愤怒时,声音慷慨激昂,脸部紧而眼睛圆瞪……这样,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看到老师的面部表情,就觉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学习《金色的鱼钩》,老师读到老班长临死前的话语时,声音低沉,缓慢,喉咙哽咽,眼里含着泪水,同学们的眼里也含着泪水,他们随着老师的声音表情的变化而变化,默默地进入情境。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又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教《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范文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以范读来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也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来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
三、着重朗读重点段落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边读边思,激发兴趣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范文3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1、朗读是阅读文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朗读和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除了从感觉到知觉再到思维的认识过程外,还有一个从感受情绪到情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认真地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以饱含激情的讲述、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生动的表情动作,把课文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使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功效。
2、由于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能达到声情并茂、艺术地再现文本,他们在朗读时经常读错字音、句尾句间停顿不够准确,还经常出现破词破句、添字丢字、重复、唱读和所谓的朗读腔等毛病。因此,在朗读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作品的字、词、句等语文知识方面的问题;还要解决他们在朗读中出现的声、韵、调、语流音变方面的问题;更要分析词和词组、词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的具体感受。
二、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朗读
首先,新编的苏教版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感情,教师只有通过朗读指导,才能使作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想象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才能把作品的深刻的含义和丰富感情表达出来。其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丰富,儿童的求知欲也大大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随之广泛。但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走马观花,并不能理解每个词、每句话到整篇课文的内容。只有对他们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正确的朗读指导,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感情变化,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达得淋漓尽致,补充文字变现的不足,加深他们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运用
下面我以古诗、童话寓言和散文为例,重点谈谈对这三大体裁文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1、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朗读指导
所有的文学样式中,古诗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张田若曾经说过:“诗人把饱满充沛的感情寓于诗的形象中,寓于诗的意境之中,去扣动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震动,从而发挥诗的教育和美育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作品,品味诗人在字里行间所流动的感情。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渲染朗读气氛。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在导入阶段,先播放大自然庐山瀑布的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下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带领学生进入情景,展开想象。接着教师接着说:“这是一辐多么壮丽的画面啊!山光水色多么美丽啊!”让学生展开想象,抒感;当读到“疑是银河落九天”,再次向学生展示“银河”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看着图片,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把“瀑布”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从而体会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如:在教学杜甫《绝句》时,先让学生读通诗句,再让学生上台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注明表示颜色的词,通过这个环节创设的情景,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词在整首诗的作用,通过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去感受春天的多姿态,春意昂然。去感受诗歌的美,品味诗人在字里行间所流动的感情,并被感染、被激动。
2、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和寓言的指导
童话和寓言中大多都是口语化的语言,所以在朗读指导的时候语调尽量做到自然,亲切,流畅。对各种人物、动物形象描写的内容要大量地运用夸张的语气,从声音造型上感受到形象具体和生动。[]正是童话和寓言在教学上具有以上的特点,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从节奏,语调,音量上多做训练,在此基础上学生不断提高认识,拓展自己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我们应该通过朗读指导首先让学生识别这两种动物外在特征,再分析动物的内在性格,突出讲授狐狸的狡猾,那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从声音造型上去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狐狸为什么扯着嗓子对老虎说,而老虎却是“一愣”之后再说?因为狐狸是在被老虎逮住的情况下,想获得再生的能力,同时急切想故意卖弄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老虎被狐狸狡猾的语言给蒙骗,持有半信半疑的态度,所以老虎是“一愣”的说。在指导的时候就要求狐狸的话语应该用高昂,狂妄的语调;而老虎的话语应该用稳重有力的语调,两者从语调上进行对比,更能够突出狐狸奸诈狡猾的一面。其次从重音的角度上讲:当指导朗读“你敢吃我?”这句话时,重音应落在“敢”上,再一次体会狐狸狂妄的心理状态,更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后,从音调上讲,统观整篇文章,狐狸的话,音调要高些;而老虎的话音调要低些,这样不仅能更深刻地反映动物之间的心理状态,从中了解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3、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指导
散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抒情性很强,适宜朗读。不论组材有多宽广,画面有多跌宕,但一定要把握形散而神不散的这一特点。《语文新课标》提出:朗读散文时,不能陷于那众多的材料和多变的结构而不能自拔,应先理清线索,确定主题;还应带有真挚的感情、爱憎分明。根据笔者对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归类: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景物描写为主的写景散文,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等;一是状物类的散文如《燕子》。不管是哪一类散文我们都应当重视有效的进行朗读指导,这样才能理清线索,了解作者的情感,了解优秀的风景和可爱的大千世界。
不论散文如何恣肆,都有线索可循的。抓住主线,提纲挈领,脉络自然就清楚了,否则朗读起来就很容易给人以散漫、零乱和飘忽不定的感觉。抓住散文的线索,能让学生抓住所写的事物的特点,还能够抓住主线,抓住主题。[]例如《燕子》的主脉是“我”对燕子的喜爱,对春天的喜爱。首先是描绘了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再次写燕子在春光浪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从而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朗读时,要紧紧扣住这条文脉,弄清文章的思路,从感性到理性,思想情感不断得到升华。最后领略到文章深含的意蕴,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的描述,反映“我”对春天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这篇散文的情韵之美。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着力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毅红.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范文4
关键词: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读写能力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是在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理解与质疑的基础上提出的更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交流沟通,儿童只有在人际交往中对语言进行实践运用才能快速有效地掌握语言知识和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对语文学习从拼音识字到阅读写作,
即认知到运用环节进行指导,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丰富教学形式,打好拼音教学基础
拼音无疑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发音、认字、阅读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1.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拼音学习需要注意发音与书写,新理论强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跟随课件、视频等去学习字母的口型、读音以及声调变化等,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地方进行补充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并打好拼音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拼音应用能力
(1)扩展学习
扩展学习主要是通过扩展阅读和识字来进行,而学习内容应安排那些比较简单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字词句。如:儿歌、绕口令等韵律性较强、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内容。
(2)组织趣味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拼音组词、造句、对话、看图搭配等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又能无形中增强其拼音应用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结合儿童思维发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保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对识字方法的掌握以及汉字运用的效率上。
1.结合课程要求,完成重点教学任务
识字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课文中遇到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包括会认会读的和要求熟练运用的。汉字具有多种多样的字形,学生需要掌握每个字的笔画和书写。通过对生字词进行书写、正音,使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掌握字词的用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进行识字教学
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识字、记忆。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如:将字形相似的字混在一块儿,根据听到的不同读音来找对应的字,给定一个字根,添加不同的偏旁变成不同的字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去认知字词。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字,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扩展他们的词汇量,同时锻炼其多元思维。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儿童读写能力
阅读和写作既是语文知识的应用,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环节都是以各种文章、诗词、段落等形式来进行的,通过理解词句和课文的含义,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进行写作训练。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充分结合学生语文水平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课文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低年级的课文通常比较短小,表达的意思浅显易懂,因此,在上课时以朗读、识字为主,教师的任务应该是调动大家的热情,并适当地对过程进行引导,无需过度干预。对于高年级如自三年级以后,课文的字数增多,内含相对有深度,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较为丰富,而经过一二年级的积累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汉字积累,这时除了对课文进行深层次解读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外阅读,扩展阅读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并对所读文章发表看法、感想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写作练习。
2.开展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写作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如低年级的字词造句到高年级的作文练习。一、二年级时,教师应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词汇发挥想象力来造句练习,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语言应用能力。到了高年级,学生经过一定的语言积累,可以进行简单的作文练习,教师应经常引领学生深入生活,从生活、社会、自然中发现素材,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作文内容范围有许多,如:读后感、生活杂事、社会见闻、自然风光,最主要的是鼓励学生写出真实感情、真人真事。对于作文练习,教师不应过多地限制学生的写作,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掌握写作的方法后鼓励自由写作,以适应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无论对于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围绕语言应用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各项语言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爱华.浅议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2]郝云霞.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科学,2012(8).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范文5
一、培养兴趣阅读
阅读既要注重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应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我采用各项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如设计班级的黑板报、墙报,成立班级图书角;订阅报刊、杂志,多进行演讲、朗读比赛;多听广播、看电视、看课外书…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阅读,学生的见识广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敏捷了,语言组织能力也加强了。在班级我经常把一些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交流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互相借书看,《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是大家喜欢的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尤其要注意速读能力的培养,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
二、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
诵读记忆。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些妙词佳句,精品文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不仅文章语言文字美不胜收,还安排了许多成语、格言、警句,熟读成诵,不仅是一种认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祖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的时间。其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是有效背诵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句子与段落,要从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中感悟句子的表达形式和连句成段的方法,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悟,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之外,能激发声真情实感的语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累语言。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使得学生积累语言更主动健康。1.在读中品味,提高感受能力。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小组全班性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学生,教师,书本三者之间产生共鸣。2.比较品析。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词语,让学生比较前后的不同句子表达上的优缺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学生对词语句子感悟的精确,培养他们字斟句酌的品析习惯。3.想象延伸,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边读边想,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联想的方法把它变成生动连贯的画面,把具体的场景活灵活想的再现眼前,把情景文字语言融为一体,在语言积累的同时提高其使用语言的能力。
四、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成功交流的方法如下。1.园地交流法。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录的优美词句。2.手抄报交流法。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3.读书笔记交流法。这是最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五、在生活中积累观察
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有深刻影响。学习语言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这样学到的语言才真正是活的语言,才会更有生命的活力。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要做有心人。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去观察,去感受,去积累。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著名的景点去旅游,去阅读大自然这部无字书,还有像自办黑板报或读书手抄报、书签等,都是积累语言的途径。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能力会不断增强。
六、重视阅读积累,提高语言表达
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阅读中储备的语言要素、表达方式。让阅读积累与运用实现有效共生。⑴在书面表达方面。发掘教材的语言表达,让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让学生将所学课文的生动词汇,加上主题和内容,写成片段或小短文,然后挑选好的展示给学生,激励他们大胆运用所学的辞藻。长期坚持,学生文章的文采就可能得到提高。有时挑选课文中一些好片段,让学生去模仿,写成小短文,再组织学生自己去评价,同样选出好作品,展示给学生。通过练笔,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方法,并学以致用,运用能力、习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⑵在口头表达方面。注重学生的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在上课发言时能旁征博引,多运用头脑中储备的语言,让自己的发言更加精彩。课堂上,学生如能运用上课外书的知识作答提问的,语言能模仿课外书中语气的,笔者就在班里给予热烈鼓励,并对考试评价栏中的“课堂表现”给予加分。这样的事,笔者每节课都在做,现在每节课都能听到一些学生的精彩发言,而且是逐渐增加。关注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会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与同学会话、与老师会话、与家长会话时也能有意识地运用在课内外阅读中所积累的语言,让学生、家长互相监督。
七、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范文6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本身对缺乏,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鉴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要使学生局限于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生活,参与更多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并且体验和感悟生活,逐渐养成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好习惯。例如,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假日出游、平日里自己购物、在家做家务等生活细节,并让他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校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公益活动中积累写作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和体验,并指导他们记录和整理。学生在参加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了细节的观察,在活动结束后又有了体验和感悟。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升华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品格,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以便他们在写作时言之有物。
二、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善于积累,充实写作素材
要想出口成章,就必须有充足的写作素材,而充足的写作素材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这句话道出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要勤于写读书笔记,随时记录听到的和看到的优美语句,这对于小学生积累词汇和丰富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写作时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1.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于写作是很重要的,多读书,多读好书,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优秀的词句、不同风格的体裁、巧妙的构思等,可以了解到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这些知识的获取都使其兴趣盎然。此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思路。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文章越多,写作思路就越活跃,越宽广。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记录“摘录手记”的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小学生通过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积累,词汇量不断增加,写作素材逐渐丰富,在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会涌向笔尖。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出现无词可用、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2.结合自己的回忆,丰富写作内容,充实写作感情。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使小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还要使小学生的写作内容生动形象,不空洞,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日记、照片等重温过去的趣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情节。例如,写题目为《童年趣事》的习作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趣”字来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通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抓住最有趣的情节展开写作。有关学生亲生体验的写作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素材的积累。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地指导练笔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小学生的练笔指导。尽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对小学生的练笔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如果语文教师能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练笔指导,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必然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写作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练笔要求不能过于严格和苛刻,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
1.对低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片段的练习。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说话练习、看图作文练习、学写周记等方法来指导学生的练笔。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每天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并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生动: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看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恰当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写周记,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怎样写“完整事”,逐渐向习作练习过渡。
2.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重视篇章的练习。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和语言基础,对写作的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语文教师可以在保证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习作训练,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或者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