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范文1
关键词:文化创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64-02
在这个商业模式日渐受到关注的时期,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应该偏向于应用性研究还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如果偏向于应用性研究,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的话,那有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原则与方法指导?如果偏向于基础性研究的话,那会不会犯纸上谈兵的错误?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实践是走在理论前面的。目前学界与业界,以业界为主,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文章大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提出都不久,大概十年前开始被人重视,最近两三年才成为一个焦点,所以由于实践经验的局限,理论建设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所谓“文化创意产业”,简而言之就是将文化通过创意变成产业。“文化经济”则是将文化借由某种商业机制,转化成经济效益。整理一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两者之间的思路。在学界也有这样的理解:“真正最有价值的,是这种把创意转化成为财富的产业组织形态。”也就是把“创意”借籍某种机制“产业化”。“文化”与“创意”之间的差异比较,其实归结一下不过是创意不仅仅是对产品的设计,对概念的包装,更大范畴的创意还包括对商业模式,机制的创造创新,甚至是对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的创新。所以不要把创意局限于艺术的范畴,它其实等同于更广泛意义上的变革创新。
业界与学界都非常关注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探讨,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模块化。“商业模式几乎决定了初创企业的成败”――马云。很明显,初创企业包含了各行各业,他的这句话暗示目前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商界关注的焦点――对商业模式研究与探索,从移动互联网,到教育培训,到文化旅游,到传媒娱乐等各行各业。而这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更是如火如荼。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这个箭头的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将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仿佛没有桥梁。《史记》上的故事会永远尘封在博物馆中,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只会被当地人所知晓,画家的画也只是由他自己欣赏罢了。
拿平民美学来说――
创意产业的起点,当然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流程配置资源成本核算执行操作。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一个精明的投入产出过程,把各种价值量组合起来,获得最大的商业回报。同时,为了尽快获得规模化的优势,它还需要大量的商业投资,使暂时弱小的创意之苗,获得丰富的营养液,开放出灿烂的产业之花。
文化创意产业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创意的产业化,以更大的差异性、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价格,把一套更新颖的大型游戏软件、一种更现代更实用的工业或者建筑设计,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上推销出去。套用深圳人的一句格言,那就是“创意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和财富在这里转换”。要注意区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大众文化的氛围,是娱乐性的。
文化产业靠创新,而不是靠积淀,最好是在积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产业应该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抱有一种产业观,大经济观,这也正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是企业主导的产业行为,是从消费行为反向思考的商业行为,以做企业的态度做项目,将其市场化,所以企业家,具有工商管理学历背景的人才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产生经济、社会或其他形式价值的框架,或者指通俗意义上的盈利方法。商业模式这个词被广泛地用来描述,正式地或非正式地,代表公司的主要方面,包括目的、产品服务、战略、基础设施、组织结构、商业操作、及运营过程和政策。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架构
基础
设施 主要能力 实行公司商业模式所必需的能力和竞争力
合作伙伴网络 补充商业模式其它方面的商业联盟
价值构架 使公司和客户互相有利的原理
产品
服务 价值命题 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Osterwalder(2004)里的话说,一个价值命题就是“对特定顾客区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看法。它描述了公司怎样区别于竞争对手,也是顾客为什么从这个公司而不是其它公司购买的原因。”
顾客 目标顾客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受众
分销渠道 公司将铲平和服务递送给顾客的方式。
包括公司的营销和分销战略。
客户关系 公司建立的和不同顾客区间的关系。
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
财务 成本结构 商业模式采用的方式的金钱后果。公司的文档。
收入 公司通过一系列收入流挣钱的方式。公司的来源。
进化 创新力 不断实现变革与创新,基业长青。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企业设计商业模式了,如何选择有效的商业模式,经营策略,发掘盈利点。但这似乎很难,因为很难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必须在一定的规律下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商业模式是不断革新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技术在革新,文化在变革。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又不可以复制,可以复制是鉴于商业硬件资源的复制性,不可复制则鉴于商业软件资源的不确定性。
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表明,利用人的创造力、技能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不但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具有高度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下面我用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说明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与高效,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包含四个阶段: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规划-商业模式执行-重新分析环境。
1.环境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知识结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应该来自业务、流程、技术、客户关系、设计、研发、人力资源等部门。让团队成员就商业模式的环境(社会、法律、竞争、技术水平等)达成共识,然后规划商业模式的框架。
特别是针对文化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更是如此,因为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完全在创意。而多元的文化背景才是创意的源泉。
2.商业模式创新
在既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设计团队可以开始设计商业模式的原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办公室中就可以搞定的,必须到市场中,到顾客中,探索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创意。
是什么:我的工具是不是为潜在的客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它能够满足什么需求?是唯一的吗?谁提供了一样的东西?与其他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为谁做:我想为谁创造价值?我的产品能让他们知道吗?如果他们知道了,怎么能让他们成为我的客户?
怎么做:我已经知道了我要做什么和为谁做,我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做。我需要什么基础?我要雇用多少人?我需要与谁合作?我需要哪些第三方资源?
做多少: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之后,我需要对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进行计算,用以评估未来的收入。
这个团队和其他的执行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商业模式原型进行测试(就是Web2.0中所谓的Beta)。我觉得像这样选择多个商业模式很像金融领域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和收益等),我称之为商业模式组合。
3.组织设计
完成了上面这些之后,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的基础上,公司应该思考怎么能够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称之为组织设计。同时应该规划用于支持商业模式执行的基础信息系统(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平衡计分卡、数据挖掘等),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来执行。
4.商业模式执行
最后是关键的将设计好的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型、流程、信息系统模型等)付诸实践的阶段。在有了外部(例如风险投资)和内部(预算)保证之后,商业模式就可以具体实施了。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阶段。但是,这个流程远远没有结束!商业模式创新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对商业模式的评估阶段结束,然后在重新分析环境阶段再次开始,即使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如果想从设计中获得更多收益,从事商业的人应该学习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只看设计的结果。这种创新和整合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成功的关键。创新并不仅仅是产品的商业化,更是建立新的实践、流程、关系和商业模式,还有开源等体制的创新――这些领域内都可以看到创造的影子。并且突破性的创新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而维持这种价值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范文2
本研究采用弗里曼等对技术创新的观点,认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经济活动,要通过市场上的表现来实现其价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生产和销售新产品是企业获得成长和提高盈利额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利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来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超额利润。GEROSKI等[12]以1972~1983年英国721个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显示,企业创新数量与营业利润率正相关。尽管某一特定的产品创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进行产品创新的企业的利润率总体上要比没有开展创新的企业高。其次,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比其他企业更快地研发出新专利和新产品,进而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垄断地位,使企业拥有更佳的市场形象和更强的定价优势,顾客也更具忠诚度,愿意为新产品或新服务支付高溢价。最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企业绩效。ROMER[13]以美国1000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了研发支出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研发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及绩效。罗婷等[14]认为,R&D投入整体上与公司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赵晖[15]认为,R&D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有显著的正影响。
2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的促进作用
CHESBROUGH等[6]以施乐技术分立公司为例,阐述了商业模式在创新获利中扮演的调节功能,认为有些新技术的失败并不是由于技术不够先进,而是没有形成相匹配的商业模式;相反,适宜的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KAUFFMAN等[16]认为,扮演个人和企业间互动平台的角色、促进在线交易并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互联网公司更易生存,商业模式设计是企业维持市场竞争地位的保证。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使新技术找到最佳的应用和顾客群体,开发出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并且能够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创造出更大的顾客价值,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相对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在共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中获利的能力。AMIT等[17]认为,电子商务往往通过企业跨边界与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新交易结构及治理来实现价值创造,并提出新颖、效率、互补和锁定是商业模式的四大统驭性主题。ZOTT等[18]认为,商业模式设计越富有效率、越新颖,核心企业获得的市场价值越大,但增加互补性并不能促使核心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ZOTT等[19]认为,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是作用机制不同,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的匹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即商业模式的确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价值进而获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但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会发挥不同性质或程度的影响;且进一步考虑到不同企业使用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借鉴ZOTT等[18]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的性质进行区分,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差异的2个重要维度,以研究不同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产生的不同调节作用。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就是采用新的方式开展经济交易,如服务新的顾客群体,提供新的价值、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或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全新的,从而带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新颖性商业模式创建出一个新的市场,如eBay和阿里巴巴;或者重塑现有的市场,如Dell公司。新颖性商业模式带给顾客新的价值,对顾客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将顾客锁定。另外,商业模式新颖程度越高,对于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而言,因为不存在其他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使得采取新颖导向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ZOTT等[19]认为,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设计对差异化产品战略、低成本战略以及市场进入领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如苹果公司便是新颖性商业模式最为成功的例子。可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注重新颖性,不仅使企业在顾客竞争中拥有相对的差异化优势,且在其内外部价值活动网络的重构中也会发挥重要影响,从而提高企业总体的运营效率,带来提高技术创新获利的可能性。相反,缺乏新颖性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难以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假设:假设2a商业模式的新颖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强调提高交易效率,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交易机制来降低交易过程的成本,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本全面得以降低。当然,成本的下降可以直接转换为盈利的增加,如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正是效率导向商业模式发挥作用的体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也可以通过互相提供市场供求和内部运作的信息,以及加快信息的流动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还可以设计对客户来说交易更简捷、执行效率更快的交易内容,如功能简化的产品、在线自动化处理的升级服务等;相反,缺乏效率的商业模式会导致各方面成本的上升,也会出现运营上的低效率,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使得企业加大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难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b商业模式的效率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全是相互排斥的,也可以相互共存、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技术型企业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如互联网餐馆uWink是将商业模式的新颖性与效率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8]。综合而言,商业模式的新颖程度越高,越能使本企业与其他竞争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建立起较高的转换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也就意味着给企业后续提高运作效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全面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大的价值。另外,兼顾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在锁定对全新价值体验感兴趣顾客的同时,不断谋求降低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或价格更为重视),由此拓宽了新技术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上限。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2c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和效率性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综上,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见图1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和数据信息来源
本研究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主要是2009年10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于5%的116家创业板公司,原因在于以下2点:①这些企业的创办与发展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其商业化。近些年,研发投入一直较高,技术创新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对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要求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这是研究中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获利较为优质、较为典型的群体。②这些企业近年内努力争取到资本市场中的上市融资,对自身的经营活动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和规范化,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并稳定,且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较为公开、透明,便于收集数据测项和研究商业模式的总体特征及其他变量。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对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来获取。问卷发放的方式包括对本地样本企业的实地调研中的问卷填写和收集,电话访谈填写问卷。在问卷的收集过程中,一方面确保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商业模式、企业最近3年的绩效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将回收的问卷、样本企业公开的关于企业经营情况的说明或报告综合起来,与创新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对问卷的结果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正。通过上述工作,本研究得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原始调查数据。问卷调查历时2个月左右,剔除无法联系到的相关人员、信息填写不全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达到93%。
3.2变量说明与测量
为了深层次地分析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以技术创新为自变量,企业盈利绩效为因变量,商业模式为调节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自变量本研究采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取得的专利数、资格认证证书,以及拥有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原理性主导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测量。(2)因变量本研究的主题是创新获利问题,盈利性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获利情况,于是选取调研企业2010年和2011年每股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3)调节变量本研究以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的主题背景,分别通过3个测项,运用Likert-5级量表对108个被调研公司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和效率导向程度进行打分:①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提供了新的产品、服务、信息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接方式;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否是全新的,从而带来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与现有同行企业的商业模式相比是否带给顾客全新的价值,来测量商业模式新颖导向程度。②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使本公司在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提供信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否使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成本得以降低;从客户角度来看,是否本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便捷、执行效率更高,来测量企业商业模式效率导向的程度。(4)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研究,企业规模、行业属性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其中,采用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测量企业规模。
3.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3.1信度与效度分析在通常情况下,Cronbach’sα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在0.3以下被认为可信度较低。本研究中各因子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63、0.670、0.637,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从而支持了信度检验。关于效度检验,测量指标在各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KMO值在0.6以上,且Bartlett’s检验显著。综合而言,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较好(见表1.
3.3.2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表2提供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3.3假设检验与分析表3显示了技术创新、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层次分析结果:①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因变量企业绩效的回归;②模型2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变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主效应模型;③模型3、模型4分别考察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独立调节作用;④模型5同时考虑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2的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进自变量技术创新后,回归模型的解释力(模型2相对于模型1)显著提高(ΔR2=0.849,p<0.01),这说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927,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1。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对运作流程进行改造升级,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由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能够反哺技术创新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因此得以进入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模型3的结果表明,在主效应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商业模式新颖导向和技术创新的交互项,模型的解释力也得到提高(ΔR2=0.017,p<0.05),商业模式新颖导向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β=0.712,p<0.05),从而支持了假设2a。这说明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新颖性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充分地挖掘新技术潜在的经济价值。企业创新投资与管理不仅要关注科技研发,也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和执行新颖性的商业模式与科技创新相匹配,从而更好地获得竞争优势。新颖性的商业模式能够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体验,也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议价地位,因此,除了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之外,新颖性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型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新来源。模型4的结果表明,将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与技术创新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发现模型的解释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b没有得到支持。其中的原因在于: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多属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边际生产成本小,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产品一旦被顾客使用,创造出来的效用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因此,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价值体验是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首选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对顾客价值的创造和提升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模型5的结果表明,同时考虑新颖和效率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正向调节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c没有得到支持。这也说明在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中同样存在“夹在其中”的战略困境。这可能存在2个原因:①新颖性和效率性商业模式在价值逻辑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当2种逻辑在一家企业中并行运作时会产生许多冲突,难以取得协同。②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同时关注两方面会导致资源配置分散,出现“失焦”,结果在任何一方都没有做到最优状态。由此,对于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在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中,采用同时考虑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无益于增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吸引力,却不利于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为这会损害商业模式功能的发挥。最佳的做法是打破“妥协和平衡”的指导思想,选择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做到极致。
4结语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范文3
今天,数不清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涌现。采用全新商业模式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传统产业的掘墓人。你能想象出从现在开始,2年、5年甚至10年之后你公司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会在主导者行列吗?你会从容面对那些挥舞着崭新、令人敬畏的商业模式的竞争者吗?
关键词: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新生代》应该说是这两年出版的一本“奇书”——简单易懂的商业模式画布、可视化的风格、来自45个国家共470名实践家组成的研究社区,这不仅仅是讨论“商业模式”设计的书籍,而其本身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商业模式创新这看似艰深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懂。
商业模式画布随着《商业模式新生代》的出版而逐步为中国的广大读者所熟悉,而除了把商业模式画布应用于组织的商业模式描述、转变、创新外,商业模式画布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近日,《商业模式新生代》的合著者伊夫·皮尼厄来京在接受专访时强调,对于商业模式而言,设计之后更为重要的工作是测试。在谈到为什么之后又出版《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的一个理由时,答案非常有意思,就是为了测试《商业模式新生代》这种运作模式是否可成功复制。
在谈到在如今经济不景气下的大环境下企业如何调整商业模式画布来获得生机时,伊夫·皮尼厄坦言:如果他知道答案,他早就成富翁了。他进一步解释,商业模式分设计(design)和运营(execution)两部分,大约各占10%和90%的权重,而商业模式画布不涉及后者。
商业模式:重要的是测试
《新智囊》: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有哪些关键的环节?
伊夫·皮尼厄: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会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到底什么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还有一个就是在创建这个商业模式的时候,运用一些什么样的设计技巧,来产生一个真正的新的商业模式,而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那些模式。第三个就是如何在实行这个商业模式之前,先做一个测试,看看它是否可行。
《新智囊》:测试环节如何进行?
伊夫·皮尼厄:你要去设计不同的假设,然后一个一个地去测试这些假设,你需要亲自出去寻找客户,并且问他们的意见,在他们给出意见以后,你就要把这个意见用到你的这个模式上去进行调整,最后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有两种就是来测试的办法,以出书为例,一种就是你出去仅仅是问这个客户,我明年如果出一本书,你愿不愿意买呢?他可能会说愿意,但是第二年他可能根本没有去买。那么第二种办法就是,你问他愿不愿意去买,当他愿意去买的时候,跟他收一千块钱,如果他交了钱,说明这本书是真的有市场。
《新智囊》:对于创业者而言,光是读好这本书就能设计商业模式吗?
伊夫·皮尼厄:我们已经举办了很多工作坊(workshop),书上的这些内容可能我们用一小时就可以解释完了,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在你真的设计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之前,肯定是要给它详细的定义。就比如说苹果公司,如果现在让你定义它的商业模式,可能你也不是很轻易的就能做出来,在定义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你需要来分析它的各种细节,还有各个版块之间的关系。
通过商业模式画布共同研讨
《新智囊》:商业模式画布给了大家一个共同探讨的平台,这个想法的初衷是什么?
伊夫·皮尼厄:在十年之前问同样问题,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脑海中可能有这样的问题,五个人可能有五个不同的答案,我们共同创建一个商业模式,但是如果你说的语言不一样就很难做,所以人们就想开创出一种工具,有共同的语言,能够避免所谓巴比塔的困境。如果想设计这个商业模式,至少有共同的概念、共同的想法才能在一起工作。
《新智囊》:《商业模式新生代》一书最吸引人的是其本身“共同创作”这个过程,但这种方式的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内容作者怎么跟那些设计师合作,又如何与470名协作者合作?这其中的关键点和挑战是什么?
伊夫·皮尼厄:并没有那么复杂,真正的实际作者只有两个人,其他的470个人只是提供他们的意见、评论,然后由作者来决定哪些评论要、哪些评论不要。但是,这些评论者只要他们参加评论了,他们的名字就都被列到书中。
《新智囊》:这些协作者的具体回报是什么?他们分享相关的利益吗?
伊夫·皮尼厄:他们得到的好处只是把名字放在里面,他们并不参与分钱,但他们可以去教这本书,比如开课,或者是用这里面的方法去开他们自己的商业活动。
商业模式如何确保“赢”?
《新智囊》: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商业模式不仅要设计出来,还要保证“赢”,这个如何实现?
伊夫·皮尼厄:这个模式只是限定在创意阶段,然后设计这个模式,但是后面执行阶段就不管了。这个模式覆盖的创意这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在整个的过程中可能只占10%的比重,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后面那90%的实行部分,即使去找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可能也是非常难的。
《新智囊》:商业模式画布实际上是把创新工具化、模式化了,这种方式适用性怎样?反馈如何?
伊夫·皮尼厄:我的学术研究背景是信息管理系统,平时在设计软件或者是信息系统的时候,会经常运用到可视化的工具或者是一些原型的建立方法。恰好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去找到我,但解释他们自己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会非常地困难,因为他们没有这么一个界定的模型,他们会非常费力地去解释脑子里的想法,但解释不清,于是我就问他们一些问题,到底谁是你的目标客户,你们的核心资源到底是什么?等等,然后去让他们把这个想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述,而后告诉那些风险投资者,最后就形成了这九个模块组成的商业模式画布。然后又发现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帮助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也适用于成熟企业的管理者。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范文4
关键词:商业模式;投资项目;决策;经济评价;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提高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重构价值链,甚至改变竞争规则。因此,商业模式对一个公司获取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并长远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关键因素来分析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提前思考设计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设计出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考虑到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和经济评价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和更好的运营效果。
一、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创新形式理解
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比如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共同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三维立体模式,包括“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和“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
为了更清晰准确地说明商业模式的含义,从阐明商业模式关键因素和其间逻辑关系的角度出发,个人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司在组织其可利用的各种资源(资金、原材料、设备设施、人力资源、品牌和知识产权等)选择、生产并销售服务和/或产品的过程(生产或/和服务方式、营销方式、客户关系管理等)中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并使公司获得最大限度经济效益的方式。
要解剖、分析一个商业模式,就必须分析清楚这个公司的经济效益产生过程中各种关键因素及其整体逻辑,包括选择提供的产品或/和服务、组织生产的方式、营销方式、收费方式等等。通常人们提到的商业模式创新,均以经济效益增加为目的,既指整体逻辑的创新,也指其中各种关键因素的调整创新。比如,通常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饵与钩(Bait and 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模式,或是“搭售”模式)就是“营销方式”这一关键因素的创新。此种模式出现在二十世纪早期,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如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等。下图有助于理解一个商业模式的各种关键因素和整体逻辑。
二、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设计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投资项目决策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一些因素,比如投资建设项目的目标产品/服务、需要建设的设施和购买的设备、建设期融资方式与成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销售价格等均也是商业模式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按照通常的经济评价方法,对这些只是进行市场行业情况分析从而做出预测,没有或很少和未来可能采取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但是,如果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及其整体逻辑不能确定,则在经济评价模型中输入的相关数值准确性就有待进一步提高,肯定会影响经济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从而会影响项目决策的质量。
对一个企业和公司来讲,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时,通常考虑的是某些关键因素的创新。因为在固有商业模式之下,整体逻辑创新是非常困难的,这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各个利益相关方进行竞争,大多数情况下创新出来的价值增值就是对方的利润来源。但是,对一个准备新建的投资项目来讲,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充分结合行业竞争情况,充分分析各个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提前思考设计商业模式,不仅会提高项目决策的准确度,也会为项目盈利创造先机。
如果不提前设计商业模式并且和项目决策及建设相结合,项目一旦建成投产,整体商业模式中的大部分关键因素已被固定下来,比如产品和服务的种类、需要建设或购买的设备设施的型号和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方式、原材料获取的方式等,后期可以调整的空间就比较小。一旦发现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可以采取的措施也将非常有限。
三、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设计商业模式需要考虑到的关键因素
1.投资项目产品类型和产能的确定要与商业模式设计相结合
一个投资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来提供的产品和/或服务类型及产能规模。这是投资建设生产和/或服务能力的基本目标。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选择产品及产能时,要考虑到产业价值链定位、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三个问题。
关于产业价值链定位,要重点考虑目标投资项目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可能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目标投资项目准备进入的行业不能有产业链主存在,即不能有价值链的龙头存在,因为优秀的商业模式应当具有发展成为龙头和链主的最大可能性,而不是在一开始发展就受制于别人。
关于市场定位,核心是否能够寻找到一个差异化的市场,为这个市场提供独有优势的产品。确立好的市场定位的关键是细分市场,并寻找到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来满足该细分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考虑三个最基本的问题:(1)是否进行了差异化的市场分析?(2)目标投资项目是否为目标市场和顾客创造了独特价值?(3)目标投资项目与竞争性产品是否有明显差别?
关于市场规模,关系到目标投资项目的产能规模的确定,在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里,最需要关注的是这样三个问题:(1)目标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2)是否能保证高速增长?(3)如何保证持续性的增长?
2.投资项目经济性分析要与商业模式设计相结合
产业价值链定位、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三个问题解决之后,产品及产能规模即可确定,接下来就要结合需要建设或购买的设备设施进行经济性分析了。在一个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决策衡量指标,如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都要以项目生命周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基础来测算。围绕这个基础,需要充分分析影响净现金流量的各个因素。总体来讲,可以分为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两个方面。
现金流出包括的因素有资本性投入、各年生产成本、各种税费等,涉及到融资方式与成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等各个方面。
资本性投入,在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是指项目建设期的支出。通常这部分资金数额会较大。从商业模式设计的角度考虑,应该是选择一种有效的“资本模式”。资本模式是指企业获得资本的方式以及资本运行的方式,这是整体商业模式的支撑体系。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生产成本是指项目每年的运营费用,包括原材料获取方式与价格、生产或/和服务的成本等,需要设计出高效的“运营模式”,达到运营最有效、费用最小化的目标。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的结合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层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来精心考虑与设计。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营模式,即使再高效的销售模式也会由于缺乏持续而优质的产品服务供应而变得空心化。
现金流入包括的主要是销售价格,与商业模式中的“销售模式”和“收入模式”紧密相关。销售模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最基本体现,是商业模式的实现通道。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看起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没有用。麦当劳的连锁销售方式、安利的无店铺直销方式、微软的客户捆绑销售方式、携程的网络销售方式等均为比较典型的成功销售模式。“收入模式”是指针对服务和产品收费的策略,比如利润乘式模式是指从单一产品获取最大利润提升到重复多次利用这个产品盈利。
以上分析基本是围绕“业务选择、融资模式、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和收入模式”这个主链条开展的,遵循了现金流入转化为产品、产品流出转化为增值的现金这个基本线路。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决策及建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也基本依照以上主要流程展开,因此,结合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设计、决策十分有必要。除了针对以上各个关键因素进行单独考虑之外,还必须深入研究它们之间联合优化的可行性,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予以仔细推敲,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Mark Johnson\Clayton Christensen\\Henning Kagermann. 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范文5
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已崭露头角,但总体看来,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明显滞后于技术创新,多以跟随和模仿国外为主,企业技术创新“单打一”和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难以发挥等问题突出。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积极有效发挥商业模式创新的 “倍增效应”,引导企业由传统的单纯技术创新转向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的集成创新之路,需要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
一、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日益凸显
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经济发展基本上遵从“技术创新获得利润,性价比拼占领市场”的范式推动,技术创新一直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不断加深,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急剧下降,技术创新主导的企业盈利模式被打破,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互动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愈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商业模式即为企业盈利的途径和方法,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企业技术方向和路线的选择,更涉及到企业组织、文化、资源配置的全方位、深层次革命,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是系统性创新,也是国际产业竞争的新趋势。
(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深度融合
市场需求已日益成为创新的最主要源动力,创新逐渐从强调技术导向为主向注重市场导向为主转变。为了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和更人性化的体验,使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的商业价值,就需要针对新技术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呈现日益融合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IT、通信技术等通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逐渐摆脱在原有商业模式中充当工具的从属性角色,而成为了新的商业模式本身。
(二)“商业模式+技术”融合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是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方法,而价值的载体则必须是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产品和服务。在节能环保领域,诸多公司开发出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但碍于用户对新技术新设备转换成本的压力,难以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商业模式创新,节能服务公司一方面通过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服务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效益中收回投资、取得利润。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价值的“放大器”与“倍增器”,也为技术创新模仿设置了新的“门槛”,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构筑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强大动力。
(三)“商业模式+技术”融合创新改变竞争规则
一直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革新和产品性价比提高,随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不断结合,行业的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模式正在被颠覆,以基于新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新体验和更优服务为目标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的竞争规则。
传统商业竞争的零和准则也不断受到挑战,无论是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还是处于产业链同一环节的企业,一方的利润不再是另一方的成本。在新的盈利模式下,产业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者可基于同一个平台最大程度地达到价值共赢。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特点
目前商业模式创新仍属于新生事物,业界还没有形成清晰路径和完整规律的共识,但总体上看,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技术创新仍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现实基础
新技术或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价格较高,为了平衡高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商业模式创新应运而生,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同时,技术创新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保障,为竞争者设立模仿的高门槛。
(二)信息网络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随着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企业选择更多更复杂的运作方式提供了平台条件,由于硬件技术的易扩散性和生产的易模仿性,任何建基于硬件的商业模式都不会长久,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流。
信息网络平台将相互独立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和用户联结起来,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使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了聚变。东软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有三千家医院客户,公司利用云的方式和互联网方式整合现有客户的医疗资源,使家庭和个人通过网络获得在线诊断等医疗服务,同时公司的B2B模式逐步转向了BBC(即B2B与B2C的结合)模式,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更高的服务价值。
(三)全产业链共赢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突出表现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更好地创造价值,好的商业模式不仅为客户创造价值,也为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创造价值。因此,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互补企业在内的产业价值链体系,实现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价值共赢。
三、有效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规律探索与总结
商业模式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十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激烈国际产业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应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商业模式创新的重大意义与发展潜力,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积极探索和总结其基本规律,特别是研究如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政策,通过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二)两化融合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实施两化融合战略不仅加速我国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也是我国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要通过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同时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的价值共赢体系,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通过激励政策加大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力度
当前,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创新形态,应提升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同等重要地位。要通过已有各项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加大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力度。例如,针对重大、关键、示范性的商业模式创新要提供适当的财税政策支持;在已有支持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当中,切块用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适时设立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项资金(基金);商业模式创新可作为高科技企业或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重要指标,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等。
(四)完善符合商业模式创新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范文6
【论文摘要】商业模式的定义在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对商业模式创新尚缺乏完善研究。针对该问题,从商业模式的概念入手,对当前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产品层面,着重于电信产品设计规则参与、产品创新和服务标准化;二是在企业层面,着重于电信业务组件和组织管理的再造和梳理;三是在产业层面,着重于外包策略和网络联盟在实现价值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Tucci(2000)[3]和Amit&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et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见图1)。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2.3.1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