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灾害防护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范文1
【关键词】自然灾害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1 风险基本概述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发生的.能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扩大或减小其危害及影响范围,改变生命财产的受灾损失率及其抗灾性能。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风暴潮、海啸、地震 、台风、滑坡、沙尘暴、雪暴、雷电等。
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危害公共服务。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确定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
1.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
(1)可借鉴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在教育、医学、环境、农业、军事等行业,风险评估已经获得了较成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评估理论、方法和模型,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2)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阶段。QX3-2000是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其中有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气象信息系统造成损失的风险的评估方法。
GB50343-2004雷电防护分级规定:
①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B、C、D四级。
②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
a.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b.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3)存在问题:
可靠性差:这些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模型存在定量化不足和缺乏选择性等不足之处,参数的选取大多以经验为主,取值不连续而且很难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可操作性差:对风险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对评估原则和评估流程的说明不够清楚,没有重用户的参与,评估体系复杂而且可操作性差。
2 风险的几个概念
2.1 风险
(1)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损失。
(2)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 = f (P,C)。
(3)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经济单位判断其所面临的风险、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以及确认风险单位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技术。
(1)风险特征: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主体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能性)。
(2)风险分类:
按风险的存在性质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按风险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按风险的产生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承受能力分为:可承受风险和不可承受风险。
(3)风险来源: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风险来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雷电灾害风险的来源(IEC62305)可分为S1、S2、S3、S4等4类。
S1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S2是雷电击中建筑物附近的地面;
S3是雷电直接击中引入设施;
S4是雷电击中引入设施附近的地面。
(4)风险识别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检查表法、潜在损失一览表、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对照分析表、资产――损失分析表、关键路线法、工作分解结构法、事故树分析法。
2.3 风险态度
风险态度是指风险主体对风险的看法和观点。分为风险爱好型、风险中庸型和风险逃避型等3种类型。
面对风险,应正视它并认识它,寻找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或让风险产生效益。风险评估就是人们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措施。
2.4 风险意识
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因素:主要有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与评估参数,其中评估主体的风险态度是很重要的而又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风险处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使风险管理者和风险预防者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最有效的或者最好的风险处理措施。
3 风险评估的要点
3.1 损失频率的评估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即损失发生的次数。
具体的评估方法有定性分级和概率测算两种。
3.2 损失程度的评估
损失的程度常以货币价值来体现:既要评估潜在的直接损失,也要估计潜在间接损失和财产修复期的净收入损失。
3.3 年总损失额的评估
年总损失额的概率分布反映经济单位来年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损失金额及相应的概率。
4 雷电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范文2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17-01
泥石流和滑坡灾害是我国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泥石流主要是指由洪水强大的冲蚀力引发的灾害,洪水会携带大量和泥沙和杂物,洪水强大的冲蚀力再加上泥沙和杂物自身的质量,会使得泥石流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会对沿途和沟口的村庄和城镇造成极大的破坏。滑坡是山体斜坡上的部分受到雨水侵蚀、地震等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这会对坡下的建筑物和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影响。无论是滑坡还是泥石流,都会给我国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只有进行相关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够减少损失。
1.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1.1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泥石流来势凶猛,而且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相随,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 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坏性极大,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同时山体及坡体的物质组成、降雨和地震都对滑坡的形成和发生产生影响。
1.2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和滑坡的影响
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活动破坏了区内的原始植被,直接诱发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2.泥石流和滑坡的防治措施
2.1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
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在区域内建设水文、气象 、山洪灾害及滑坡泥石流等多个监测预警系统,负责监测实时降雨、洪水过程和山洪灾害,为减少或避免山洪及滑坡泥石流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可靠的支撑。分析确定临界雨量以及时段降雨量均值及场次暴雨资料分析确定各河流的临界雨量值,根据临界雨量及诱发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 3 级: 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建立山洪灾害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的建立是山洪灾害预测的重要环节,可分别采用气象因子相关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建立山洪灾害预报模型。
2.2采用科学的防护技术
随着现代防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迫切要求,相邻学科的渗透、促进,以及洪水给人类社会经常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等,促使人们利用科学的防洪技术。根据山洪灾害分布成因、特点及防治任务,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建设包括监测系统、县级山洪灾害防御信息接收平台、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组成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平台。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洪水预报警报的水平,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先进手段,为指挥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3注重水土保护防止洪水泥石流的发生
采用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防治。在区域内禁止滥砍滥伐,进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植被可增加地表对降雨的滞蓄能力,还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因此要大力保护和治理极易发生滑坡及有泥石流发生的区域的植被。
2.4采用工程性的防护措施
工程性的泥石流和滑坡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滑坡的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或将滑坡区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3.泥石流滑坡防治的长效手段
只有充分了解区域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才能够真正了解到灾害的发生条件,同时相关部门应当进行实时的检测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救水平,减少泥石流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影响,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结语:滑坡和泥石流都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数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荒、过度放牧、人工切坡等等。因此需要人们树立环保的理念,同时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滑坡和泥石流有些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山体的加固,防止灾害的出现。同时还要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及时处理,防止出现次生灾害对人们造成二次影响。相信通过相应的防治措施,一定能够减少泥石流和滑坡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带;农作物;防护
作物的生存是和它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作物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通常的生态关系,不良的生态环境将使作物生长不良,生理机能的破坏,农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甚至颗粒无收。
1主要的自然灾害
1.1旱灾旱灾是我国北方经常发生的主要灾害之一,它危害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旱灾大部分发生在春季,也可能发生在冬季或夏季,在北方多发生在春季,时间在3~5月期间,这时又是北方风季,往往高温伴随着强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危害甚大。
1.2风灾风灾是我国北方又一主要灾害之一,尤以春季大风危害最为严重,春季平均风速为3~5m/s,最大平均风速一般在20m/s以上,个别地区可达30~40m/s,加之年平均大风日数较高,一般在50~100d之间,而且往往大风伴随沙尘暴,沙尘暴日数一般达10d左右,最多可达30~40d。
1.3雹灾雹灾是我国北方炎热夏季出现的一种灾害,它来势凶猛,危害程度大,危害范围较小,一般危害范围在10~20km的狭长地带。
1.4冻害冻害也是影响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威胁较大,在温暖季节,当冷空气南下时,各地会出现降温,致使许多作物遭受冻害或霜冻。
1.5土壤盐碱化我国北方土壤盐碱化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2自然灾害给作物的危害
2.1干旱给农业带来的危害我国北方经常发生“干热风”的侵袭,它的危害范围较小,但危害程度较大,“干热风”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干热风”形成之后,尽管土壤中含水比较充足,农作物由于空气干旱所引起的强度蒸腾和生理失水过多,它来不及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导致植物有机体的水分平衡破坏,使农作物青枝绿叶变成枯叶,收获量显著降低。当小麦将要成熟或正值扬花灌浆时期,经常遇到“干热风”,将使小麦减产20%~30%。
2.2风灾对农业带来的危害当风速达到10m/s以上时,农作物的同化作用能降低1/20,并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如倒伏、茎杆折断、落花落果。如果遇到狂风和暴风(28~32m/s)农作物的受害程度更大。
2.3雹灾对农业带来的危害正当农作物扬花灌浆或邻近成熟时,一场冰雹过后可使农作物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冰雹不仅毁坏庄稼,而且有时能伤害人畜和房屋。
2.4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霜冻分早、晚霜,“早霜”发生在农作物成熟或邻近成熟的晚秋季节,这时农作物的抗寒性较强,一旦发生霜冻,作物受害程度较小,有时“早霜”发生的时间较早,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晚霜”发生在春播作物处于萌芽状态的早春季节,此时农作物正在萌芽,组织细嫩耐寒性差,一遇霜冻,受害程度较大。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海拔高和干旱,经常在早春季节发生“黑霜”的危害,俗话说“四月八,黑霜杀”,它对早春作物危害甚大。
2.5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的危害由于土壤中含盐很多,土壤水分变成很浓的盐水,这时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就发生了很大困难,甚至完全无法吸收,于是植物枯萎,严重时死亡。同时土壤的盐分太高时还会直接使原生质受害和伤害植物组织。
3农田防护林带减轻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侵害
3.1农田防护林带对旱灾的影响克服土壤干旱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所以为了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单纯依靠发展农田水利事业是不够的,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在林带的保护下,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一般可增加10%~20%,土壤蒸发减少30%~40%,气温在夏季晴日白天14时一般可降1~2 °C,因而改变了干旱性质,减轻了对作物的受害程度。
3.2农田防护林带对风灾的影响农田防护林带,一般可降低风速30%~40%,大面积林网还能使风速发生递减作用,从而可以防止风灾或减轻其侵害程度。
3.3农田防护林带对雹灾的影响农田防护林带可减少或免于冰雹对农作物的侵害。营造大面积防护林,能够改善不良环境,是从根本上防雹治雹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范文4
【关键词】电力调度 自动化系统 安全隐患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06-01
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隐患日益增多,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新时期下,电力部门只有充分认识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原因,深入探讨对策,及时采取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电力调度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希望对广大业内同行有所借鉴帮助。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总体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主要存在存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人员管理等五个方面。
物理安全主要包含主机硬件和物理线路的安全问题,如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盗用、偷窃等,由于此类隐患而导致重要数据、口令及帐号丢失,称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是指网络层面的安全。由于联网计算机能被网上任何一台主机攻击,而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安全问题。系统安全是指主机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包括系统存取授权设置、帐号口令设置、安全管理设置等安全问题,如未授权存取、越权使用、泄密、用户拒绝系统管理、损害系统的完整性等。应用安全是指主机系统上应用软件层面的安全。如Web服务器、Proxy服务器、数据库等的安全问题。人员管理是指如何防止内部人员对网络和系统的攻击及误用等。
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盗用、偷窃等方面,这些情况对电力调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损坏。—是自然灾害。常见的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台风、雷击等。自然灾害可谓是天灾人祸,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防范,使受灾程度减到最小。二是硬件故障。硬件故障是技术硬件问题,如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加密通信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备份和恢复技术等。其中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和加密通信技术的故障主要表现为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扰,导致网络信息丢失,系统瘫痪;身份认证技术的故障主要表现为用户拒绝系统管理、损害系统的完整性等。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防控措施
近年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内涵有了较快的延伸,由原来单一的EMS系统扩展为EMS、DMS、TMS、厂站自动化、水调自动化、雷电监视、故障录波远传、功角遥测、电力技术支持系统和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数据网络是支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平台,一般要求数据网络安全可靠,实时性要求在秒级或数秒级,其中发电报价系统、市场信息等电力市场信息系统由于需要与公网连接,因而还要求做加密及隔离处理。具体来说,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安全防护。
(1)提高调度人员综合能力素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要熟悉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处理及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同时,要能正确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正确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和排除故障,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人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苦练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指挥电统的运行和事故处理中做到准确无误。
(2)严格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在具体工作中,调度人员要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如调度员在受理线路工作票时,必须严格把关,仔细认真地进行审查,对工作票所列任务、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项审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下倒闸操作命令,术语要规范,并严格执行调度命令票制度。同时,要熟悉掌握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调度员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当时天气、运行方式和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预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在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杜绝误调度事故的发生。
(3)制定科学的自动化调度防护策略。由于当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由单一的EMS系统扩展为EMS、DMS、TMS、厂站自动化、水调自动化、雷电监视、故障录波远传、功角遥测、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和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网络数据的安全已经从原来的基本保护升级到了重点保护的水平,而且网络数据安全的可靠性的实时性也从秒分级上升到毫秒级的水平。特别是发电报价系统、市场信息等电力市场信息系统由于需要与公网连接,因而还要求救加密及隔离处理。因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安全防护体系,这首先要制定其安全防护的策略。从大的方面讲,安全策略决定了一个系统要达到的安全级别及可以付出的代价;从小的方面讲,安全策略的具体规则用于说明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
(4)建立健全安全防护责任制。对于硬件的故障,要及时制定安全应急措施和故障恢复措施,对关键数据做好备份并妥善存放,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及安装操作系统漏洞修补程序。加强对电子邮件的管理,在关键部位配备攻击监测与告警设施,提高安全防护的主动性。在遭到黑客、病毒攻击和其他人为破坏等晴况后,必须及时采取安全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尽快恢复系统运行,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上级电力调度机构和本地信息安全主管部门报告。对盗用、偷窃。对盗用、偷窃现象,要采取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的安全防护责任制。发电厂、变电站等负责所属范围内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各级电力调度机构负责本地电力监控系统及本级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管理,相关单位应设置电力监控系统和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小组或专职人员,相关人员应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安全防护第一责任人,总体上负责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切实保护好广大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树立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防范能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局长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股站和各乡镇农技人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旦发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农业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农作物重大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五、应急组织机构
农业局成立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股站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乡镇农技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植保植检站,办公室主任由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兼任。
六、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一)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
汇总、核查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作物有关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测预报信息;在发生时期,组织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研究决定灾害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宜,决定启动和解除灾害应急预案;安排部署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作物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二)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股站职责
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赶赴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各股站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既定的部门岗位职责立即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同合作,奋力抢险救灾。
1、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做好配合并督导各股站和相关乡镇技术人员工作。
2、办公室、植保植检站负责核查、收集、反映灾情,指导灾后生产;制定农作物灾后生产恢复指导意见、落实各项农作物抗灾减灾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掌握灾后需补种、改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面积和所需种子数量等情况,指导种子调运、供应。
3、科教股组织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土肥站制定灾毁耕地修复及培肥方案,指导开展灾毁耕地修复、地力提升和农作物的科学施肥。
5、农机监理站建立农机抗灾救灾服务队,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参与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6、财务股负责救灾资金的准备和政策落实工作。
七、预防预警机制
1、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气象局等部门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预警信息,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2、信息采集: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和受灾面积、损失程度和已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3、信息报送:灾情发生后,由办公室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州农业局报告。农作物重大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上报详细农业重大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八、预警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预警:
1、收到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气象灾害预测预报。
2、发生其它突发性农业自然灾害的。
九、预防控制
1、不断完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灾减灾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有关单位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到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根据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作物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多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避灾抗灾能力。
3、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
4、及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未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护。接到低温冻害等灾害预报后,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立即组织、指导农民采取熏烟、喷施植物抗寒剂、覆盖以及喷灌等相应防范措施。
十、临灾和灾后的应急措施
主要采取的措施为:报告县政府请求立即做出应急处理,协调有关部门实施防灾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为县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情报,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确保不成灾。
十一、应急响应
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应急工作,向县政府报告灾情,申请启动县应急预案;派出技术小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帮助灾区开展农作物救灾工作;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范文6
1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原则
1.1预防为主原则预防原则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就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安全工作,把事故扼杀在摇篮里,尽最大可能通过设计以减少风险。在建筑改建、扩建、新建的过程中,应把安全设计理念融入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减轻损失。
1.2安全第一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生安全总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到人生安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应足够坚硬,在事故发生时不至于倒塌。在事故发生时,能偶有足够的时间来疏散人群,人生安全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时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1.3动态控制原则建筑安全评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建筑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故及灾害,但由于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例如环境、时间、建筑使用性质的变化。所以,在设计建筑时应当结合现实条件做一些改进、调整、升级等。对安全状态要进行闭环控制,及时反馈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更好地改善建筑物的使用期限。
1.4统一设计原则建筑设计统一化应与安全设计相结合,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舒适、安全、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能够对美化城市起到重要作用,在建筑物的设计时应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美丽又舒适的建筑。
2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策略
2.1火灾风险控制设计策略火灾风险控制设计分为被动防火设计与主动防火设计两个方面。被动防火设计是指采用耐火构件划分防火区,使得建筑的耐火性提高,要设置安全疏散通道,使火势控制在小范围内。主动防火设计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破坏火灾的构成条件,防止火灾的发生。构建防火设计的重点在于建筑的安全疏散,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群,减少事故带来的危险性。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加强消防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预防火灾的发生,以及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2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策略自然灾害有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建筑选址构建时应注意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是否适合构建公共建筑。很多自然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和机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人类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需求越来越多的土地,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会使得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灾害反过来作用建筑物,造成恶性循环,给建筑带来的威胁。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减少占地空间,组织合理的排水系统,在建筑物周边加强边坡防护措施,加强灾害的管理。
2.3爆炸袭击与生化污染传播控制设计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恐怖事件以及爆炸袭击时间的发生。在建筑设计中加强建筑的防爆性,通过了解爆炸袭击以及生化污染传播的机理,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爆炸袭击以及生化污染传播的防范。例如防止建筑构件对人员的伤害,降低爆炸对建筑物的内部设施与设备带来的破坏,预防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的的倒塌等。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