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师研修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师研修计划范文1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
1.地理素养的定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它不仅包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特有知识体系,也蕴涵有区域比较、区域综合与分析、观察、野外实践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此外还包含了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球表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地理素养是地理教育教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般认为,地理素养由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部分组成,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地理素养的特点
地理学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丰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研究内容,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赢得广泛的生存空间。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它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
3.地理素养与地理教师培训方式
地理素养是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提升地理教师地理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在职培训,而培训中方式的选择又尤为重要。通过培训前的调查,可以明确地理教师在地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有效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使培训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择紧密贴合地理学科实际的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地理教师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训后跟踪调研,可以及时对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巩固培训效果,提升培训价值,同时调整和完善培训方式,使下一次的培训更为有效。
二、重庆市农村初中教师地理素养概况分析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状况。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开县、梁平、石柱、黔江、涪陵、南川、万盛、綦江、合川、江津、潼南等20多个区县的上百余名初中地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很大一部分非地理专业毕业,地理素养较差,其师资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地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地理新课程的实施。
1.地理专业知识有待加强
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部分,涉及天文、气象、水文、土壤等各个方面,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如果地理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讲解时就会有很大困难,不仅不容易讲解清楚,还有可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而与城市地理教师相比,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多非地理专业出身,大部分由历史、数学、语文、政治等其它学科教师担任,没有经过系统地理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比较贫乏,理解也不透彻,在讲解过程中纯粹照本宣科,不能知其所以然。同时,他们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态势也缺乏了解,不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扩展学生知识视野,难以胜任初中地理教学。
2.地理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地理专业能力是教师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地理专业能力包含地理学科能力和教学能力,即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类常规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还要有自然科学类的演算、实验、制图、考察等技能。根据信息时代对数字地球教学技能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及创造性、艺术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属于非专业教师,地理专业能力如实验、实习、制图等能力极其欠缺,有的教师甚至不能绘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轮廓图,加上农村学校条件所限,现代技术媒体设施设备不完善,地理信息能力也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自身条件及学校条件所限,在教学中也不能体现较好的教学技能技巧。
3.地理专业意识急需提升
农村地理教师大部分专业意识比较单薄,非常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将地理看成可有可无的“副科”,对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师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无能,也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教地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中尤其突出,所以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都非专业出身。这部分教师本就没有地理专业背景,对地理学科谈不上兴趣与喜爱,再加上对地理知识和技能都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很多时候自怨自艾,勉强走上讲台,长此以往,地理教学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基于地理素养提升的培训方式
1.问题驱动培训,满足学员需求
问题驱动式即通过问题这一桥梁达到教学目的的培训方式,它主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国培计划”的学员来自重庆市各区县农村初级中学,有一定教学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对地理教学规律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教学中产生了很多困惑,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日积月累形成的经验也成为他们拒绝变化或发展的障碍。基于对学员的这种认识,在进行每个专题培训时,授课专家都应与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现有水平、培训需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培训课堂上,授课专家就可列举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让学员自行选择最需要了解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满足学员在重难点剖析、学法指导及教学建议方面的需求,对其地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专家讲座培训,扎实专业知识
专家讲座式即授课专家以通俗的语言表述高深的理论,将培训内容以专题讲解的方式传递给学员的培训方式,为加强效果,需要授课专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培训中,为加强国培学员的地理专业知识,拓展地理教学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等,知识性强或信息量大的课程都以专题讲座和专家与学员对话为主的方式进行。例如,为扎实地理专业知识,让学员了解地理科学的新发展,“自然地理专题”、“地理信息技术新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都可采用专家讲座方式,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凸显地理学科专业性,围绕专题,以预设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贴近初中地理教育实际,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落实引领性,以促使学员地理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3.案例分析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方式。通过案例,对地理学科能力进行培养,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使学员地理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中,授课教师可根据培训内容准备相关的主题视频课例,最好是一线教师的优秀课例,通过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凸显培训主题、突出教学问题、拓宽教师讨论和反思的视野。培训学员已有的教学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作为案例进行交流分享,使大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并主动接受新的观点,提升对其专业发展有价值的能力。另外,培训不但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增加地理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方法内容,授课教师可将野外实习考察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展示给学员,让学员进行讨论分析,提升学员专业能力。
4.参与体验培训,增强专业意识
地理教师研修计划范文2
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区初中地理学科各校教师数量较少,除了个别几个热点校外,大多数学校都是一两个老师,都是自己把一个学年教学,教学任务没有交集,本校的校本研修基本无法进行,所以我们深深体会到有效的校际联合教研,更能充分集合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破解校际不均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际教研活动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切实帮助学校真正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达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1.我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的建立与形成
举措一:就是建立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组织机构,实现教学联合体活动的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全区共19个初中学校,我们建立四个教学联合体,每个联合体四五所学校,每个联合体设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组长,并且实行教研员、教学联合体组长、各校教研组长的层层管理。
举措二:就是策略跟进,建构教学联合体的研训机制。
一方面注重教学联合体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科学制订学科研训活动的计划、目标,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实行“实践―反思―实践”的活动模式,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切实从活动中提升经验,提高研究质量,发挥教学联合体应有的作用。
举措三:就是主题引领。
教学联合体本着活动有内容(各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有主题,主题有辐射,辐射有生成,生成有收获的研训思路,把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提高区域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这一研修主题的确立
在这一局域片本研修的机制下,2013年我们大连市初中地理学科提出“引―领―提―达”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教师提升、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随后的2014年,我带领我们沙河口区初中地理学科的全体教师一起研究,确定“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辅以教师点拨与提升,完成学习任务。
而我区部分学校的学情是:每班学生数量较少,形成天然的小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时间基本只有课堂40分钟,如果老师喋喋不休地占据大量时间,学生没有训练地理能力、消化地理知识的时间,等到初二中考时就会攒下一大堆问题解决不了。而“精讲多练”恰恰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学习效果。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2015年下半年,我们的第四教学联合体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作为近两年的研修主题。
二、策略构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的研修构想及策略
这一主题研修的宗旨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即“精讲多练”。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很好地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不仅能改变教师垄断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而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研修方法
考虑到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他们选择的研修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课堂观察法和研讨法。
2.前期研修解决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修,已经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进行分组和分工?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小组。因此,他们在最初进行研修时,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组和分工”这一问题,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这为开展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他们主要就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座位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结论: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每个小组应选出一名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兼备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为组内每个成员分配合适的学习任务。此外,关于座位,应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左右两侧的位置,便于组长检查和指导,而学习能力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坐在相对边缘的位置。
(2)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纯的小组讨论问题,因为组内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经过研修,老师们认识到,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时完成较简单的学习任务,而这一过程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样学困生在自主学习时,针对简单问题遇到的困难就可以随时解决;当多数学生遇到较复杂或较综合的学习任务而不能独立解决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而这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像一场及时雨一样,来得恰如其分,不仅能让学困生解除疑问,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学优生发挥所长,帮助他人之余,提高表达能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果太短,学生可能来不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互相交流,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如果太长,就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此,联合体老师们达成的共识是:要实现有效学习,就要保证有合适的小组学习时间,即刚刚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不至于半途而废,也不至于有空闲时间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任务难度后适当增减时间。
(3)以什么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初中生处在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争强好胜的时期,如果利用好学生这一特点,必能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服务。关于这一点,老师们已经在研修过程中印证――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面临任务时,小组成员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更积极地为小组贡献自己的智慧。
3.近期研修拟解决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是否有章可循?怎样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师指导,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回答问题和课堂展示中?带着这些疑问,在近期研修中,他们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实际课例为载体,以下列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的实施研修:
(1)教师是否通过角色转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2)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否有恰当的指导?
(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到底应该讲什么,如何讲,才能更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
(5)教师的评价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探究――我区第四教学联合体活动纪实
2016年4月27日,第四教学联合体在我区的格致新校,以该校张丽老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联合体的研修。
听课之后,他们进行了相关研修,研修之后达成以下共识: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在《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里,老师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引导者。教师角色定位的成功,应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这种教师身份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方面,需要遵循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同时在组织学生讨论、寻找依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适当引导和点播。
3.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和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是调控学生参与度与覆盖面的关键。
首先,小组内每个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具体事可做,这样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就高、实效性就好。其次,老师设置问题的难度有梯度,回答问题时注意到每个层次的每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回答问题或者展示的机会。再次,本课小组活动的评分规则中规定,整节课每名成员都发言的,在PK结束后,会另外加分,以示奖励。
4.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须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尽量做到先学后讲,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1)知识含义、结构、层次层面的教学内容。如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老师讲了,但只是在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概括,精准简洁,一语道破。
(2)学习方法指导类型的教学内容。如关于“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老师没有直接讲,而且是先提问学生,尽量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等学习过程,思考同类知识学习方法上有无可借鉴之处,在学生思考无果之后,给出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字描述,给学生以启发与引领,小组讨论完成,最后在各小组交换小白板互相批改和展示中,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这样解决起来就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像“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成因”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老师巧妙地将有声的讲变成无声的讲,利用直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并强化,效果颇佳。
本节教学内容,就知识本身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老师把大部分内容放在小组合作中得以解决,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习惯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对教材拿捏得很准。如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等,都是利用小组合作,运用景观图连线、看图填空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习题训练方法加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5.要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1)小组合作学习要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找到乐趣,拥有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2)小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
(3)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刺激成功的欲望,从而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6.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的思考。
(1)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本节课,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会说“很好”,并用到“表述完整”、“准确”等词语。这种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促进组内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给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为“合作学习”步入成熟注入新的催化剂。
(2)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做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所谓积极的评价绝不是一味地表扬,要适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到前面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主要地形区、干旱形成的原因等教学过程中,老师多次纠正学生的指图规范,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要会读图、会看图、会用图,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评价中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将知识进一步内化。
(3)经常评比最佳小组,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要使小组合作更有效,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要做好预设、指导到位;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完善评价,调控秩序。这些都属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策略的精细化追求。
四、反思重构――区域教学联合体活动的后续方向
地理教师研修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访谈名师的成长历程,从中学习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学习国际视野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研究理论,学习现、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学习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及调研报告撰写方法指导等方面书籍。结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实际,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研修的质量。努力实现:
(1)、总结交流本学科教学成果及经验。
(2)、研讨本学科在课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有关策略。
(3)、研讨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策略。
三、具体措施:
1、自觉做好网络培训学习工作
(1)把培训学习日常化,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本组教师一起探究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分析教学现状,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自己的研修学习工作日常化。
(2)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在网上观摩名师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名师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1)、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2)完善继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并完善所教年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使自己在实践反思中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聚焦于课堂。
(3)教研行为自主化。要求自己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并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
(4)、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5)、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地理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总结
20xx年,东源中学地理科组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从大专院校录取3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从其它的中学调入2名教师。我们高一备课组就是一个典型的重新组合的队伍。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 教育形势,更新教育观念,扩展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让新老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扎实深入的校本培训必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教研处也及时地决定在本科组实行“校本培训”计划。 主要采用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的方法,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培训,高一年级组中由我来指导刚毕业的蔡老师。我本着“提高教师课堂的授课能力,引导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原则,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完成了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
1,从最开始的课前备课开始,我始终坚持让蔡老师首先自己熟悉教材,然后写好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析和课堂教学思路,在我们共同研究以后形成最后的教案完整的记录下来。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本很全面,记录的很工整的教案,它也记录了蔡老师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样的方法,蔡老师的分析能力和课堂内容的把握能基本到位,取得了她的学生的信任和好评。
2,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校教研处提出的每周一次指导课的要求:要么让蔡老师去听我的相关内容的指导课,课后让她来分析那堂课的优点与不足,以致于在自己的教学中应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要么我去听她的课,课后给出中肯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她迅速掌握了上课的基本要领,评讲思路,评讲方法等;
3,对于课后的练习和考试试题,高一自然地理部分的确有很多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这部分,我采取有问题就当场解决的指导方法,迅速及时地解决这些疑难杂症,不仅帮助其分析此题涉及的知识点和做题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要采取什么讲解方法让学生能听懂。以便让她在对学生的解答中游刃有余。
地理教师研修计划范文4
从07年开始,“新课改”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怎样上课、上出具有怎样效果的课是每位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回顾起来,这段路走得的确好辛苦,从传统的说教课堂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每一步都凝结着教学组内老师们的心血。我也感受到了自己和学生的成长,在此谈几点感想和收获。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促进课堂结构的改革与优化。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与若干年前老师教我时一样:老师是主题,课本是课堂的中心;老师讲,学生听。在07年开学初,学校组织观看杜郎口中学教学录像时,我深受启发: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在随后的教研会中,我们地理组结合本组教学实际,确定了以下指导思想。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改的本质是让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我们改变过去以自己为主体、满堂灌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动起脑来,动起手来。改变那种老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模式,让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减少讲的时间,把多数的时间交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的把握时间的分配,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2、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结构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新课程教学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理念,用爱去拥抱学生,用教育教学的魅力黏住孩子的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扮演“失败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表有个性的见解。以人文精神关注学生,师生的距离拉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是正常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情感的自由个体。很多学生成绩落后原因就是对本课老师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所以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尽量让孩子有安全感与愉悦感,“你太棒了!”,“表现得不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孩子心中注入融融的春意。善待孩子,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
3、实施探究性学习,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各阶段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能够使各个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发展,所以必须优化课堂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时,让学生先自己尝试指地图解说图中信息,然后我再补充。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也教给了学生认识地图,解读地图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训练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相互讨论、交流,讲解。这样一来,避免了“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地图教学。
地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是以各种图表来表达的,可以说是“读图看天下”。通过读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读图,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技能。如教材中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根据图中设计的小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完成。而之前的旧地理教材是规律和盘托出,再配上一幅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注重死记硬背知识点。我们教材的呈现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在设计课堂时,我们首先将知识点锁定为几张地图,然后围绕知识点展开问题的设计。这样,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被转化成为一幅幅地图,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又改变了以往单纯背知识点的枯燥,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让学生自主读图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1、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采用先进的结构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任务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并突出探究性学习,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段描写、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
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拘泥于一、两种。让学生对课堂经常充满新鲜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特色。如在学习气象与气候时,先让学生留意天气预报,使学生对卫星云图、天气符号产生认知,再让学生走进气象部门,了解预报的生成过程。这种知识系统的构建要比单纯的课堂生成更加简单、牢固。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居民小区进行环境资源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很有兴趣,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我们的手抄报多次成功展出。
2、注重现代信息的运用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堂,还需利用起现代技术手段下的科技成果,如地球卫星照片、卫星影像、卫星云图、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等遥感图像,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气象网站的查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使学生感触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分组教学,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要使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相互依赖,形成整体。在目标上相互依赖,使每个学生感受到他的学习目标、责任与他人相同,每一个人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在奖励上相互依赖,对每一个人给以反馈,合作学习小组中只要一个人做得不好,则全组不好,每一个学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在资料上相互依赖,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生活体验,造成他们的学习资料不同和生活体验不同,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成员之间必须成为相互依存的学友;在角色上相互依赖,合作学习先进小组中“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检查者----负责保证小组的所有的成员都能够清楚说出小组得出的答案或者结论,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者总结中的任何错误,联络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的活动情况,报告人----教师在向合作学习小组提问时向班级报告小组的结论或者观点。
2、合作技巧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的培养是合作学习得以实现的重点。仅仅有合作意识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合作技巧,其愿望与效果难以统一。因此,合作技巧的培养是合作学习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合作技巧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从学生个人方面提高合作技能。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和态度,向他人打招呼和问候,诚恳和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介绍,以及用赞赏的态度介绍他人等等。
(2)从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培养学习合作基本技能。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尊重每一个学习伙伴,要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用眼睛注视发言伙伴,将发言者的重要观点或思路进行摘要,赞赏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成员,用赞扬回应着赞扬,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赏。
(3)从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思想技能。合作的实质是交流思想,只有思想在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如何才能实现思想的交流,是有一定的技能的。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合作学习小组的粗线条的学习计划和步骤,使合作学习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先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可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合作学习水平的提高;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提建议,以及小组成员如何对建议的应答,使之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肖成全 《有效教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耀华 《新课程改革心得》课改
地理教师研修计划范文5
一、 规范课程设置,推进新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教学常规,认真领会“一三三”区域课改模式内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优化各学科过程。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其中一人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4人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修,全体教师到清徐二中学习参观,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均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写出了心得体会,并在全校范围内做交流反馈,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前虽不是很成熟,但有了初步效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3.加强教学研究工作,规定每周五为我校教研活动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学校领导分组包干,保证每个教研组的活动都有中层领导参加。另外按照区里的安排,积极参加联片大教研活动,保证每次活动有领导带队,所有任课教师参加活动,次次活动有评课教师,并承担了主办地理教研活动的任务,教师感觉这样的活动举办的特别好,有很大的收获。
4.严格执行教学法规,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做到学科安排不走样,综合实践课程不走样,确保高质量完成各学科教学任务。
二、 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规范和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各学科以改革备课、作业为主要抓手强化过程管理,精心备课,把备课和考核结合起来,从而抓住了教学的重要环节。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个性教学设计形成。
2.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认真制订学期教学研究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切磋教法学法,上好课改实践课、研讨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教改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关心新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积极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3.校长和业务领导深入课堂,深入师生,教学业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继续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并认真作好听课笔记,同时交流指出不足之处。
4.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能重视提优补差工作,保证辅导时间,对主要学科后进生进行辅导,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每次考试教导处均有成绩分析并及时开好质量分析会反馈给教师。
三、 做好教学服务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
1.教导处努力为学校领导提供有关的教育教学建议,协助搞好教学管理。发现教学上的困难,及时解决,并及时向校领导汇报。
2.在我校设立了名师公益辅导点,组织全体九年级任课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并对学困生进行动员,组织学困生去51中辅导站参加辅导,保证每次有校领导带队,除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2012年中考中毕业率达到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6%,并圆满完成了保送生任务,获得了区教育局颁发的中考进步奖
3. 在区里组织的”学科系列活动”竞赛中,我校荣获团体三等奖,并有一名同学获个人二等奖,一名同学获个人三等奖。
四、圆满完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任务
地理教师研修计划范文6
1 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校内实训室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从学生向企业“员工”平稳过渡的桥梁。就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不仅是为了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更是为了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旅游行业的工作。在加强学生对专业考察和专业见习中对服务岗位、服务流程、服务技能把握的基础上,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独立处事的工作能力。同时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也要求教师要提高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者。
(1)校内实训室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旅游企业在把学生招聘进去之后发现,学生存在“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完全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还需要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针对此种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该立足于企业需求,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着力培养高级技能型的人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实训室的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的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能培养学生适应并独立从事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后快速成长为企业高级人才奠定基础。
(2)校内实训室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其专业技能,对专业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专业素养”的高低制约着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水平。因此,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是“老师”的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和一名称职的“师傅”。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双师型”素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的、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亲身给学生做示范,手把手地进行实践教学。因此要胜任校内实训室指导教师这一职位,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注意培养专业素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对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校内实训室的模式
2.1 学校自主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模式,实训室所需的场地、设备设施、人员等均由学校提供和配备。建设完成后由学校统筹管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多数是由校内教师担任,也聘请校外兼职人员担任。
2.2 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和旅游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室建设之后共同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和经营。现在很多的职业[(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技术院校均采用这种方式,如重庆英邦职业培训学校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研室建立了校企共营经营性实训室——西点实训室。由企业提供如烤箱、冰柜、雕花工具等主要设备和技术支持, 学校提供实训室所需的场地和部分设备,场地分作两部分,一个教室按正规西点屋的标准设置,对外经营,另一个教室作为烘培室,除了放置烘焙设备外,还安置了课桌椅,作为平时上课、培训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教、学、做、售一体化。西点实训室建成后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与英邦教育协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局面。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探索出了“嵌入式”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模式,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创建实境训教环境方式,与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合作建设教学基地,双方在场地、设备、职业氛围营造等实境训教条件方面共同投入建设,在企业建立培训教室和教师工作站。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转移到企业的教学基地完成。校企双方在签订协议时,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建立了相应的运行制度。建立企业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的专家、骨干以及经验丰富的师傅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制定《关于教师参加企业研修的有关规定》,要求专职教师参与教学基地企业研修每年不少于一个月,并与评优、职称评聘挂钩。要求教师通过研修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
3 昭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建议
就昭通学院高职旅游专业的培养来说,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有关的旅游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的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学校缺乏实训室,不具备基本的技能训练条件,致使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用人要求。虽然教学过程中,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专业见习和专业考察的机会,但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这样的专业见习和专业考察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很大的收获,仅对旅游行业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由于缺乏与社会部门、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得教学和科研都出现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教育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建立校内实训室,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迫在眉睫。对昭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着力培养善服务、精技能、 懂管理、开拓型的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与管理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对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行业要求与标准出现,实践教学要能够及时反映行业需求,因此在教学计划的拟定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反映行业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只有与市场紧密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理论讲得再多,学生若不到实践中去领会,其效果可能还是事倍功半。比如说导游业务、现场导游等课程,建议这样的课程实践教学应达到总课时的一半,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实践,较为深入地了解实际工作,让能力得到锻炼,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3.2 校内实训室模式的选择
鉴于昭通学院目前所处的发展困境,学院没有充足的资金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室,那么学院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由学校提供建立实训室的场地和部分设施设备,企业提供主要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建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当旅游旺季时,旅游企业会出现“用工荒”,学校就可以通过旺季顶岗实习的方式向旅游企业输送人才,解决企业用工荒,达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局面。顶岗实习是一种能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校可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
3.3 建设“请进来+送出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促进实践教学
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训教师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熟悉企业的操作流程,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直接来源于高校,甚至有的教师是相关专业转型过来的,由于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教师的授课基本上采取的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静态教育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是脱节的。因此应该重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定期地从旅游企业中邀请高技能人才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企业的行家能手作[(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为兼职教师,发聘任证书,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利用他们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假期,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进行科研的机会,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生产性实践,参与到旅游企业的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去,学习和掌握旅游企业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既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人才需求,又能参照要求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理论培训。
参考文献
[1] 孙娈,徐建国.浅析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嵌入式”校外教学基地建设.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2] 罗达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共建经营型实训室实践探索——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旅游教育管理,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