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1

关键词:地理教学;小高考;课时紧张;有效教学

地理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技能。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必须得到地理教学课时的充分保障。

现今的高中教学“以语数外为主,以六小科为副”,课时安排偏重语数外,教师普遍反映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课时紧张,尤其是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混淆不清、一做就错,阻碍了小高考的有效复习。

一、地理教学课时紧张1地理教学课时安排少

目前很多学校挤压六小科课时,全力保障语、数、外的教学时间。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范围包括“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三大模块,必修一至少安排36个课时,必修二需34个课时,必修三也要30课时。而学校只安排地理一周2节课,远远满足不了考试说明对教学时间的要求,势必造成课时紧张。课堂刻意缩短教学过程,该省的省,不该省的一带而过。

2地理初高中衔接断链

目前中考虽考地理,但分值比较小,有的地区满分只有10分。这一指挥棒无疑让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学习重心偏移,突出语数外,地理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初中地理课的开设并不理想,初一开设,初二中考。一周只有2节课,教师多半是非本专业教师兼职,短时间内依靠高强度死记硬背的方式强制应付地理中考。地理初高中衔接断链,学生缺少必备的地理知识储备。脱节的相关内容交由高中课堂补充,课时明显不够。教学内容的扩充必然增加教学时间,使原本课时不多的高中地理教学“雪上加霜”。

3考试说明把握不准确

新课程推行“一纲多本”的模式,一改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局面,提倡教师灵活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考试说明的要求是宏观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具体的,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理解上有偏差。受多年教学经验的影响,加之备课不充分,无意识地提高教学要求,无形当中增加教学时间。具体概括为:没充分备学生,高要求高标准,教材版本差异。

4探究活动过于学术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对各门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对学科价值的认识”。新课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重视地理探究活动。鲁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三,探究活动冗而繁多,有些过于学术化,学生无法理解。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只能依赖教师。教师课堂上引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又得占据大量教学时间。

二、高效教学掌控课时备课不充分、教材版本多、课时安排少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课时紧张,“解铃还须系铃人”。积极探讨缓解课时紧张的应对策略,以期在小高考中争创佳绩。

首先,重在“备学生”,切实精心备课。其次,依据考试说明,合理实施教学。具体化为:深入钻研,抓住核心。研究真题,统筹复习。整合教材,灵活取舍。再次,整合多种方法,机灵驾驭课堂。高中地理小高考牵涉面广,内容多而且分散,整合多种方法,或图解法、或比较法、或图文综合法……灵活驾驭课堂。如图形串联讲解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洋流分布、自然带的分布等,探讨逻辑性强的地理规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比较法分析气旋与反气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锋面系统、地球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的异同。最后,关注时事热点,突出地理应用。从历年地理小高考试题看,许多题目都关注时事热点,突出应用地理,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地理复习应注重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引出相关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做到学以致用。平常注意收集相关热点素材,编制地理应用试题,印发给学生训练,考前再做一个热点时事专题,尽量节省教学时间,打有准备之仗。课时紧张已是地理小高考不争的事实,但只要教师肯从多方面去努力,诸如充实备课,整合教材,灵活取舍,研究真题等,节省教学时间,就能从容应对课时紧张。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2

关键词:地理;丰富多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64-02

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是常被忽视的一门学科,但地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将来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掌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这个问题是摆在中学地理教师面前严峻的任务,我在多年地理教学中,成功摆脱困境的方法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步学会学习,最终有效地学习。

一、列表比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列表比较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区别各地理要素的差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列表分析内容简练,条理清晰,记忆更深。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球和地球仪》在讲授经纬度知识时,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分析,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师生相互配合,列表比较,抓住地理知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理解深刻,便于记忆,为今后地理读图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讨论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要摆脱教师照本宣科、独占讲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又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重中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其次,教师要把握教材,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再次,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研究性,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否则,或枯燥乏味,学生不知所云,或漫无边际的谈天说地,达不到教学目的,又浪费教学时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海陆变迁》内容时,趣味性不大,理论性又强,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如坠入云里雾里,无精打采。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先提出二种观点:“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和“海陆轮廓是不变的”。然后,根据赞同哪种观点,把学生分成二组,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读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图,各大洲特色动、植物图片,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适当引导,水到渠成进行归纳小结,提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观点。

三、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培养,要不露声色,要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潜心研究,创设情景,多运用角色扮演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不同立场的观点,身临其境,主动参与,从浓烈的课堂气氛,愉快的表演活动中,体会学习地理带来的乐趣,真正从扮演的角色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例如:学习人教七年级《人口与人种》一节时,我先让几位学生穿着不同的服装,扮演中国人、日本人、埃塞俄比亚人、英国人、巴西人,站在讲台上,并展示各人种图片,学生猜一猜,他们各属于什么人种?从皮肤、毛发和眼睛方面各有什么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然后,请几位学生各表演一个人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节目,学生从形象、滑稽的表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课本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地理教学的思路、方法产生很大影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可快速传递地图和资料,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可节约地理图表绘制时间,课堂容量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拓展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世界气候》一节,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和主要气候的特点,图表多,内容繁杂,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多媒体地图,快速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温度曲线图,引导学生从降水、气温两方面特点,区别不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回答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课内外实践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深感地理课丰富多彩,对终身发展有用,从而热爱地理课。人教版七年级《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气温的测量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课前布置任务:首先把学生分成四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材料准备:温度计。实验步骤:1、测量一个星期的气温,每天六次――早上(6:00、8:00),中午(12:00、14:00),下午(18:00、20:00)。2、绘制表格,记录测量数据。3、标出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和最低的气温出现的时间,观察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何规律?4、学习气温的变化规律时,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并回答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03-02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

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在实践活动中的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开展,为此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至少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社会实践调查能力、正确使用各种地理仪器的能力、实地测量与野外考察的能力以及手绘地理图标的能力等。地理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就必须找准教学模式,让学生花最少的力气学到最多的知识,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突破旧有的教学思维,敢于应对新时代下的教学挑战,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达到乐于开展实践活动,并努力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要求。通过我的走访与观察,本校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方向多是与地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他们的地理知识相对较广,理论素养比较专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天的高中生吸收地理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教师的讲解,他们更多的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有效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时代的进步使得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会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讲的确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最基本的,这正如同志所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合理选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实践活动内容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以至于不产生学习疲劳;对地理教师而言,也可以缓解课堂气氛,激发教师教学灵感,这对于教学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般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活动内容,例如在讲“河流的地貌”的时候,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考察,我是用模拟的方式进行讲述的。首先我确定好教学的重点,然后让学生预习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三则材料:一是“水滴石穿”,二是“崇明岛在不断的增大”,三是“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三则材料的共同问题:“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流水作用主要有哪些?”“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流水作用突出表现为哪些方面?”

这堂课上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预习完后分组讨论。我在每个小组内选一名学生来记录小组所讨论的内容,又选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我将实践活动的重点设计为讨论研讨类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会使得课堂学习气氛的异常浓烈,在无形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得到了扩散,同时对地理知识的难点与重点也有所把握与深度理解。当然,教师在实施类似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知识点中有难度的地方要尽量接近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冷场”局面的产生,例如在这次“河流的地貌”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切忌把问题提出后草草了事,而是需要为学生准备好提示材料和提示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思路,然后循环渐进地诱导,将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如同上台阶一样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

三、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注重质量的提升,避免走形式

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作用,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着力点。例如在给学生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海陆间的温度差别与季风形成的原因,我通过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模拟所学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此外,这个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这又在无形中为学生枯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动手能力。我事先准摆好了教学器材,依次介绍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然后在实验室中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我给学生交代好有关事宜,开始给学生演示实验:第一,先测量和记录下当前教室内的气温。第二,将2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烧杯内的沙子和水中,3分钟后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三,将装入沙子和水的烧杯分别放在准备好的实验架上,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四,冷却3分钟后,再次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五,分别计算出沙子和水在加热与冷却后的温度差,并进行比较。最后,将实验的结果与数据填入指定的表格中。给学生演示好实验的步骤之后,我让学生进行操作,自己在教室内巡回指导。而在后面的总结与评价方式中,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定性评价、教师点评。

四、结束语

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思想品德与知识技能相统一,并且配合课堂教学,突出科学性;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并且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有趣味;第三,依据现有条件,切实可行。当然,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合理渗入,并非要求实践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必须在地理课堂中,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验证以及拓展,毕竟在高中升学压力下的很多活动条件是不具备的,但是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用心去做,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建新,杨新.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索[J].地理教育,2012.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4

一、地理校本研究的内容

1.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使得校本地理课程开发成为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课程可开发的领域广,实用性强,地理教师大有作为。在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中可以作的研究有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性质、宗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

2.校本地理教材研究

在完成了校本地理课程的开发以后,往往需要选用或编写相应的校本地理教材,因此,校本地理教材就成为了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教材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评价,如教材的特色,教材的缺点与不足等;二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如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结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重难点分析、表述结构分析,运用教材的基本策略,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三是校本地理教材的编写,如教材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表述等。

3.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地理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地理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定功能和适用范围,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校本性的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既可以是创设,即先提出理论假设,设计实施方案,再经过地理教学实践的检验、修正和完善而形成;或者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摸索,再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和论证,概括升华形成。也可以是改造,即对现有的地理教学模式通过吸收、消化、融合、加工而形成。在创设和改造地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条件(包括地域条件、教学设备条件、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学生特点和地理教师自身特点。

4.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

“聚焦课堂的有效教学”、“关注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前沿问题。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地理校本研究必须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效能。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调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设计研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地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讨论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自学辅导教学的有效I生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发现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课堂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等。

二、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它具有批判性、自我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反思主要是对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地理课后练习和地理教学关系等进行反思。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微格教学、撰写教学日记、同事交流、学生评教反馈、观摩教学、阅读理论文献等。

2.教学叙事

地理教学叙事是指地理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学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它具有真实性、人物性、情节性、可读性和感悟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叙事的构成要素是事件与主题。事件是地理教学叙事的核心。通过“事件”的叙述,使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个体的教学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使教学事件成为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主题是事件的焦点,是概念的内涵,是教学故事的意义逻辑,是叙述文本的意义所在。它通过某种内在结构呈现出来,为叙述展示了价值存在。

地理教师在撰写地理教学叙事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多方面搜集资料,需要搜集的资料,除了教师的观察和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外,还包括学生的周记、各种活动的图片、相关的文件等。二是要用一个明确的主题将选用的材料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三是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对事件细节的关注和描述。四是要注意对事件的分析和阐释。

3.课例研究

地理教学课例是指在对一堂地理课进行实录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的阐释。它不等同于地理教学案例,课例强调的是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描述加上简要的反思,而案例强调和注重对课例的后续加工。

地理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实录加教学反思。其中,教学实录既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也可以截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段;教学反恩既可以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反思,也可以对教学的总体进程进行整体反思。

地理教师在运用地理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时,一要注意选择的课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确实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能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二要注意较为详尽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要把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三要注意运用录音、录像、委托他人现场记录等多种不同手段全面收集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只有充分占有这些信息,才能为自己的提炼概括、选择教学片段等打下基础。四要注意对照教学设计意图反思课堂上的实际行为,分析教学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把课堂上存在的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

4.案例研究

地理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地理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案例一般由标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几部分构成。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撰写的一般步骤有如下五个环节。

(1)搜集案例素材

案例素材的搜集是案例编制的首要环节。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应通过课堂实录和

访谈等途径尽可能全面地去观察、了解、发现课堂内外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捕捉。在案例素材的采集中,需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与案例当事人建立较为亲密和融洽的合作关系。

(2)确定案例主题

案例主题是案例的灵魂和核心,在案例的撰写中,主题的确定尤为重要。要对搜集到的众多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分析,寻找和提炼出案例主题。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的内容;案例主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带来启示;案例中的矛盾冲突要明显、精彩;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具有教育学意义;案例主题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地理教师可从新课程理念、新教学观念、新教学原理的运用,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新教学关系的处理,新学习方法与过程的设计,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的运用或发现、了解学生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来确立主题。

(3)介绍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为了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地理教学案例背景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描写教师遇到的难题。其次,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隋况、教师情况等。第三,具体、明确地叙述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等;第四,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包括的知坝点及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承接性和延续性进行分析;对教学目标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

(4)描述案例事件

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撰写地理教学案例事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取舍,凸显主题。在撰写案例事件时。要根据主题和问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与案例主题和问题有关的环境、氛围、人物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要着重写,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或问题关系不大的内容。二是要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教师的心理活动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要特别注意写好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此外,还要注意情景的完整性和叙述的客观陛。

(5)撰写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是作者对案例多角度的解读。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旁观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撰写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分析务必实事求是、论述需要突出重点、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要独到深入。

案例启示比案例分析更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是通过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后,教师受到的启发,感到应吸取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是有感而发,是为了找出共性的东西,引起人们的共鸣,给人以启迪。

5.行动研究

地理行动研究是指由地理教师独立或与专业研究者共同合作,针对地理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检验、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是反思的专业人员。地理行动研究有着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些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边行动边调整为基本存在形式;以地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以地理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为理想境界。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5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启迪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地理是我市中考的考查科目,也是我省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中考和高考的成绩的高低将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如何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谈些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

实施新课标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要向同行学习,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学习,要向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地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为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动力。

二、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好学"、"乐学"是学生学习好的前提条件。而"好学"、"乐学"主要看学生是否对该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其它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教材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形成同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范例有许多,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形成同样的观念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中的素材,只要能够促进观念的形成同时又适合教与学要求的任何素材都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上降水和降水分布这节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乌兰巴托、北京、新加坡、阿斯旺五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了解每一幅图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再把这五个地点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察这五地在空间的变化。这种把板图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具实效性。我上《美国》这节课,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人文形式体现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和地形特征的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去旅游,在美国的哪些地方能欣赏到A地、B地、C地的自然风光?

活动二:"猜猜看?"如果你从美国的西部旧金山乘车到东部纽约去旅游,你能依次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的地形区吗?

这是一个以旅游的形式,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这就吸引学生观察美国不同地方的景观,让学生从感官材料入手判断美国处所的温度带,根据对景观的观察,判断出美国各部分所处的地型区,并分析其地型特征。多媒体课件能把比较生硬的两个知识点以富有人文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有机的结合一下板图,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填出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及地形特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知识点又能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在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启迪的学生思维不要怕出错不要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研究无极限,追求无至尽的课题,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就一定能够最大化地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

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在实践活动中的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开展,为此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至少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社会实践调查能力、正确使用各种地理仪器的能力、实地测量与野外考察的能力以及手绘地理图标的能力等。地理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就必须找准教学模式,让学生花最少的力气学到最多的知识,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突破旧有的教学思维,敢于应对新时代下的教学挑战,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达到乐于开展实践活动,并努力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要求。当前高中地理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方向多是与地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他们的地理知识相对较广,理论素养比较专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天的高中生吸收地理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教师的讲解,他们更多的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有效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时代的进步使得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会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讲的确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最基本的。

二、合理选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实践活动内容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以至于不产生学习疲劳;对地理教师而言,也可以缓解课堂气氛,激发教师教学灵感,这对于教学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活动内容,例如在讲"河流的地貌"的时候,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考察,可以选择用模拟的方式进行讲述的。首先确定好教学的重点,然后让学生预习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三则材料:一是"水滴石穿",二是"崇明岛在不断的增大",三是"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三则材料的共同问题:"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流水作用主要有哪些?""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流水作用突出表现为哪些方面?"

这堂课可以选择采取让学生预习完后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每个小组内选一名学生来记录小组所讨论的内容,再选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将实践活动的重点设计为讨论研讨类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会使得课堂学习气氛的异常浓烈,在无形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得到了扩散,同时对地理知识的难点与重点也有所把握与深度理解。当然,教师在实施类似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知识点中有难度的地方要尽量接近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冷场"局面的产生,例如在"河流的地貌"教学实践活动中,可对学生提出"同样受流水作用的影响,为什么河流上、中、下游河段所形成的地貌具有明显的差异?"的问题。教师切忌把问题提出后草草了事,而是需要为学生准备好提示材料和提示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思路,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内确定一名记录员、一名小组代表发言人。记录员每次讨论活动轮流当,小组代表发言人则根据各次活动讨论情况选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能够更多的发现问题,然后彼此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难度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冷场",还会使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达到,甚至会挫伤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注重质量的提升,避免走形式

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作用,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着力点。在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观测能力的培养,通过自己的观测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气候对于植被生长的影响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户外的观测活动。

首先教师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小组讨论,自主制定小组的活动计划。然后,教师指导组长按照活动计划明确分工,利用用中午和周末的时间,自主有序的进行气象因子的观测和植被开花顺序的物候观测,并及时记录总结。

其次,在观测过程中安排各小组带领气象小组成员每天对气温、降水、风力和风向等气象因子进行测量并认真记录。每周将观察到的各种植物的开花和发芽状况,进行汇总。有些小组的同学,为了让观测的描述更专业,主动收听天气预报,学习各种气象术语。观测活动相对其它的实践活动来说比较枯燥,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学生就有些懈怠了。针对此现象,笔者引导学生针对本组情况设置具体的活动目标,比如一周活动计划,并明确分工,这样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学生更有动力。另外建议每个小组尽可能两三个人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任务,这样他们能互相商量,彼此支撑。在教师的鼓励、引导和目标的引领下,多数小组同学都能自主的完成观侧任务。

最后,在小组汇报中,每个组都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各有特色,分析的很到位。对于学生的精彩汇报,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除了对汇报的情况进行总结,还对学生参与活动态度、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通过此次活动,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潜力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涛.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0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