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语文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沉浸式语文教学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1

一.沉浸式诵读,走进散文语境

散文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文章的能力。通过沉浸式阅读,学生能深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课本所选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我们通过沉浸式阅读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沉浸到大量而丰富的经典语言范例中去,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章的语境。

教学散文,要善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带领学生走进散文的语境。让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快速地把情感融入到文章中,欣赏散文中韵味。朱自清的《春》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散文,其中描写花草在初春争奇斗艳的一段文字,孩子们特别爱读。教学中我们因势利导,把孩子们神奇的想象带入春天花园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小草、桃树、杏树等事物的俏皮可爱,想象“杏树”和“桃树”之间你推我攘的顽皮劲。学生在朗读中不自觉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想象出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面,自然对描写事物的拟人手法有了兴趣。

诵读是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有兴趣地读,有目的地读,有收获地读,调动起学生的全部感官,让学生快速走进散文的语境含英咀华。

二、沉浸式赏读,品味散文意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沉浸式散文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品味散文中突显的人文精神,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散文的情境之中。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励志和正能量的内容,文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坚强的人格。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描写了父子在离别时的感人细节,表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之情。文中语言较为平实易懂,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父亲为他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学生要感受到深藏在父亲内心的爱子之情,必须要反复揣摩文章的细节,慢慢品味父亲的背影的深层内涵。让人感动的文章从来就不是辞藻华丽的文字,而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包含着最朴实的情感。文章越是平淡,学生越是要把自己沉浸到文章情境中去,才能体会到散文中高雅意境。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把握好散文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才真正品味到散文的高雅艺术。

三.沉浸式体验,陶冶人文情怀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一种学生和作者进行感情交流的体验形式。学习散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生活情操。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沉浸式教学环节时,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沉浸式散文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善待万事万物。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2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未转变思想其观念,尚且处于应试模式之下的教学状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于课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课外知识的扩展。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使得一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老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难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使得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最后,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些地方的新课改不到位,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地方的新课改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导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的改革弊端。这些都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二、改进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要改进语文教学策略,首先就应该转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且教育模式也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一些学校目前还没有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这就需要学校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来丰富高中语文教学,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教学模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改进语文教学的策略,还应该更新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要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在教学中摸索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另一种是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我在讲《再别康桥》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在课前制作了相关的课件,准备了关于作者的信息,图片,还有作者所在康桥的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真切地把自己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中,真实体会作者的情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脉络。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多感官刺激学生,让学生充分沉浸在课堂的学习中。再比如,在讲《张衡传》这一内容时,我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一段2~3分钟的发言,并且进行相关的评比,奖励了讲的最好的学生一本课外读物,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而充满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之一。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为学生传授与高中语文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应该扩展一些课外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在讲解《走进孔子》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内容学完之后,我会布置一些任务给一些小组,让他们在课后收集一些关于孔子的资料以及孔子的一些作品什么的,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阅读关于这一课的一些阅读材料,来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改进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小结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3

一、通过《史记》选读教学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文言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获得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及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的情感,后面说得太大了,什么叫热爱?我想通过学习,对文言文本身感兴趣了,就是一种热爱。但如果连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都没有具备,正如在学生中所传的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互怕“文言文”,以畏惧害怕的心情去阅读,那又何谈“兴趣”,何谈“热爱”?

所以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摆在了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的位置,而能力的基础是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将是一句空话。在高二上学期教授苏教版《史记》选读的时候,我非常注重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面对如此大篇幅的《史记》教学,我并没有采取提问式的以人文性、文化性为导入的高位化教学,因为如果没有最基本的文言知识作保障,学生连文章都没读懂,那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所以,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生读:对于文言文教学,尤其像《史记》这样大容量的文章,不需要学生全文阅读,因为他们记不住,与其全文阅读,还不如默读。所以,我一般采取学生读一段,看两分钟消化的方式。

(二)点名提问:请一位学生起立,回答老师所提出的关于文言实词与虚词的问题,此时不需要学生连起来翻译。只要求学生就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根据书下注解与以往所学能做到翻译即可。

(三)连贯翻译:在学生理解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基础上,由学生或教师连贯起来翻译本段,当消化完一段后,再接着往下讲。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可行的,更是高效的,当学生理解全文,掌握重点实词与虚词后,文言文人文性与文化性的展开也就有话可说了。

二、通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熏陶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而尤以唐帝国兴盛的标志“唐诗”与宋王朝繁荣的体现“宋词”为盛,让学生沉浸在诗词的王国之中,涵咏品味、鉴赏吟诵,从而热爱中国的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

诗无达诂,《唐诗宋词选读》共选唐诗31首,宋词32首。考试要求考其中的唐诗与宋词各14首,共计28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的古典文化,我从超功利性的角度讲授了44首,学生沉浸在诗歌的王国中,逐渐品味到了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通过《现代散文选读》培养学生散文阅读的能力

散文,是指除韵文以外的一类文体,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面对散文教学,不同人有不同的办法。或用多媒体播放文章段落分层及中心意思,或以问题的形式将文章肢解的七零八落,或将文章束之高阁,离开品味的环节,直接进入到看似热闹,实则已脱离文本十万八千里的小组讨论。我采取的主要方式如下:

(一)整体感知,品读课文。《现代散文选读》所选文章均为经典课文且篇幅不长,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是在短时间内认识与理解课文的最佳方式,而教师的范读又是最接近学生的,所以每篇文章我都会以整体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去整体品味,其中包括了重读、弱读、连读与停顿及换气等多种朗诵技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也更好的感受老师品读的方法。

(二)品读优美语句,例如《把栏杆拍遍》“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我想,这段话无论在用语上,还是气势上,都堪称一流。又如《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那句,“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若换了一般人,就写乱发与胡茬了,但徐志摩毕竟是大师,这样的语句怎能错过品味?

(三)归纳总结,不超过20个字,即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归纳。例如读罢《绝地之音》可概括出,“通过绝地之音的魂牵、邂逅、探寻、捕捉,彰显.生命力”,《春末闲谈》学完后可总结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必然失败,历史将由人民创造”,而《可以预约的雪》告诉我们与菅芒花不同,人生不可预约,但我们要热爱生活。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4

一、 情景教学法的涵义及在中专语文教学实践中意义

情景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为中心,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形,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思想,促进他们的各项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体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巧妙设计教学情景,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特定情景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景得以巩固,从而丰富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作家的态度和看法,并受到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二、语文情景教学的方法及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能达到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多媒体展现等方法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和具体画面,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的情景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实现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抒发的感情、论证的道理,在情感上和谐共振,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作品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是多样的,其中主要有三种,即以语言描绘情景、以多媒体展现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情景创设等。

(一)用语言描绘情景就是指教师通过语言艺术,或抒情,或描绘,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学作品相适应的特定情景中去。

汉字富声色之美,不仅节奏性强,形成了不同的声音层面,或舒缓,或疾促,或流畅人,或凝滞。语文教师借助朗读吟咏,可学生从语气、语调中体味不同的情感。

人的情感变化会引发人的心理反应,而心理反应又会造成音色、音高、音长、语速、节奏等语音形式方面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并菩于运用情感的语音载体,例如语调、语势、节奏、标点符号等等;又要具备纯熟的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速等,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朗读与吟咏体味作者的情感并作出评价和判断。

在朗诵中,要注意层次:首先要对整体的感知,要求比较简单 : 读出段、句之间的停顿,读准音即可 ; 其次要对重点段、句的朗诵,这时要求就进一步 : 能在读的过程中对重点词句有一些体会和感悟 ; 第三,是将自己得到的领悟在朗诵过程中体现出来,要求就比较高,语调、感情都要投入。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的质量、效果及产生的判断、分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作者情感的感受、体验程度。

另外反复吟诵也可以体验情感,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要有清醒意识,引导、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意境想象中深切感悟情感。

(二)以多媒体展现情景的教学方法就是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景。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语文教学中,利用诸如多媒体之类的教学手段进行情景创设,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美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营造出了诗作的氛围,学生们沉浸其中,就能较快地克服学习障碍,轻松得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作为情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就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青睐,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借此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得到文学与音乐美的双重享受。既可以加强教学氛围,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音乐辅助教学,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运用配乐朗诵体验情感,语意的表达加上旋律的伴奏,可凸现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验出作者的丰富情感。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组织学生听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当乐声响起,学生一面聆听着朗诵者之咏叹抒情,一面也随音乐诵读,感受着那美妙的乐曲,身心沉浸在琵琶声中,仿佛走到寻阳江头,在夜色中,迎着瑟瑟的秋风,看到茫茫江水、望着水中的寒月和岸边的枫叶衰草,品味着琵琶声中流露出的伤感,学生们在动听的音乐和朗诵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情景创设:是指根据中专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所学教材,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排短剧,进行角色表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微课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性

微课,也被称之为微课程,不同于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微课的形式更加的微小、其所涵盖的语文教学内容也更加简短,一般情况下微课语文教学视频不会超过十分钟,微课的视频内容基本上记录的是教师制作的内容或是讲授知识的片段。它的优势在于压缩了语文教学时间、资源容量不大,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让学生进行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可靠保障,它不仅能够规避传统课堂出现的种种弊端,还可以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复习等。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式,微课已经受到我国很多教育者的重视。

一、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填鸭式”的氛围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习的方式非常被动。如今,学生利用观看微课,自主预习后面的新知识,巩固前面的旧知识,极大地弥补记忆的不足。

微课视频是教师在充分结合知识点的情况下精心制作而成,内容虽然不多但却十分精练,旨在重点突出知识点,做到简明扼要。故而,学生能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法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习考试的必考内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很难学到某部分的语法知识,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不断的讲解和练习,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有欠扎实。现在,教师可以将常见的考点特征和易混的考点制作成微课,放到QQ群中,让学生自己下载观看学习。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方式普遍具有好感,容易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能实时观看和有效学习,很便捷。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那些“易懂”的部分就可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而对有疑惑的部分,学生可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科学地安排时间,高效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微课语文教学以其特有的生动、直观性给学生呈现出从未接触的学习模式,直接将语文教学过程更情景化、趣味化,将课堂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语文教学理念。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往往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他的思想还在操场的游戏中。因此,在学习《花钟》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链接了一段微课视频:伴随着轻灵悦耳的音乐,熹微的晨光中大片大片的牵牛花次第开放,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颤巍巍地,形成一片浅紫色的辉煌在这浅紫的晖光中,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这小小花感染的震撼,那弱小的生命展现的博大的生命奇迹,让学生迅速收敛心神,深深沉浸在课堂中,想了解牵牛花的欲望瞬间点燃。短短的五分钟的微课,给了学生期待,为后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语文博大精深,很多内容并不是语言能够表述清楚的,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体会、各抒己见,一定要让学生将自己的不同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体会学无止境的内涵;在微课的帮助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可以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沙群岛的景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纯文字讲解,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加入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等元素,以此增强微课的生动性。多与学习者互动,使学习者从接受者逐渐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由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就更容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且在制作上十分简便,可以说一举两得。教师可以将一些歌曲,如《雪绒花》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先听歌,然后再对学生讲歌词,这时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学习这首歌的愿望。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选取一些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例如《冰雪奇缘》,让学生感受电影中非常地道的解说词,并琢磨语感,进而拓展其视野。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中一个学习重点就是识记和理解成语“漫山遍野、绿树成荫、天长日久、树大根深”,由于一年级学生不会像中高年级学生一样查字典理解成语,他们只会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上抽象的想象来理解。这时可以利用微视频,动画演示一粒种子经历一年四季变幻的天气慢慢地茁壮成长为一棵小树苗的过程,让学生感知一棵大树的“树大根深”及“绿树成荫”,大树的成长需要经历“天长日久”;同时动画由一棵变化为多棵、渐渐呈现出一片小树林、小树林越变越大,让学生眼前呈现的都是绿树,让他们通过主直观视觉体会“漫山遍野”。最后布置几道补充句子的作业,让学生用以上成语练习说话,使本课重点得以及时的巩固。

另外,因QQ群具备在线测试和及时反馈功能,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竞争意识的产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提高热情。教师可制作相关的微课,让学生看完微课视频之后,利用QQ群的在线测试练习功能,观察测试结果,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同时让学生更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推动教师与家长和谐关系的建立

微课的运用确保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提高实际运用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告诉学生家长下节课会用到的微课内容,让家长监督学生进行学习,这极大地规避了某些学生趁机玩游戏的行为。通过微课的形式对文章所提出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和谐关系的建立。

四、利用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的知识。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时,在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九寨沟的山、水及珍稀动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九寨沟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画卷般的景区内畅游,一面欣赏九寨沟著名的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

在教授成语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可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地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在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人物具有这种品质,启发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播放相关视频或是图片,让学生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微课教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综上所述,微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兴趣,不仅保证了课堂语文教学的质量,推动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改善了师生、家长这三者的关系,推动了校方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可以明确的是,在网络时代中,微课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而它的意义远不在此,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微课势必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强.数字解读,助力语文教学――微课在小学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教师,2015(03):154-155.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6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时代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发挥其较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式是及其重要的。而且,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根据小学生的情感积极引导,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价值观与的情感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情感教育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一些生词,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理解程度,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因素。而且,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中对小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积极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学习期间融入情感因素,只有在这种学习情况下,才能使小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更好了解,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建教学情境

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将情感因素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期间,小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合理传授,还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将情感因素充分引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将情感因素进行有效传递,还要使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充分发挥其情感,从而保证小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得到积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期间,由于小学生在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他们在情感表达、感受等方式上都比较肤浅,所以,在情感教育教学中,将小学生的情感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促进其产生积极影响[2]。针对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情感教育引入到小学语文课程中去。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金色的春天》一课,在该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秋天景色中的相关图片,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课本的了解与掌握感受秋天带来的凄凉。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为学生的教学情境充分设计,还使小学生完全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中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得到良好发展。

2.情感教学的引进

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学会体验,并将情感因素充分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中的课程内容无论是哪种教材形式,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内容[3]。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小学生积极引导,不仅要更好的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还要利用相关的教学手段使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技能。例如:在小学语文中学习《乌鸦喝水》一课中,首先,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并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乌鸦喝水一课的真正含义。然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并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己动手,其中,要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并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乌鸦喝水的主要进程。最后,为学生得出合理结论,并告诫学生,乌鸦之所以能够喝到水,是因为它的努力和不放弃的精神。根据这种教学方式的形成,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小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因为小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课本上的教学情境,才能在生活中发挥情感,并形成自身的价值[4]。

3.确立好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确立好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还能使小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期间,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确立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语文教师就要尊重学生,并将学生作为主体,并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课程情感学习中去。然后,教师要经常关心小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温暖,在该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将小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还能使小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4.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引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新课标改革下,对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提出新要求,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字学习以及文化思想情感具有重要作用[5]。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课程中包括字词句等一些诗歌、记叙文等,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要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就要将课本上的这些要素作为主要依据,这样不仅促进小学生情感教育的充分发挥,还能陶冶情操。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还要根据课本中的不同情感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并将合适的情感纳入到课本教学中,在这种针对性教学中,不仅将课本中的情感充分发挥,还使小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