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文1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保护环境 治理

人类的工业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保卫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不仅仅是回响在耳边的口号,而是涉及到我们后代子孙能否生存下去的大事。人类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环境,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问题。

1 原因分析

1.1 大气污染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或者自然界在大气中排出污染物,污染物含量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大气质量恶化,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生态环境以及设备财产等遭到恶劣影响与破坏。通常说的污染源指天然性污染源及人为性污染源。自然界在大气中排污染物的地区或地点叫作天然污染源,如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灰尘、硫化氢等类污染物的火山、森林火灾、发生地震及自然逸出瓦斯气等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地方。人为性污染源可按不同方法来分类: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方式分成区域污染源、面污染源、点污染源;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功能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存在形式分为移动污染源和固定污染源。

1.2 废气污染包含的成分

影响生态环境较大及威胁人类健康较大并且排放量很大的废气包括:含NOx、P、SO2、As、CO、PH3、HF、C2H、 C2HC1、C1,等类别的污染物有毒气体和其他的气体。

1.3 原因分析

(1)季节和气象条件因素影响城市空气的质量。大气的逆温现象能直接影响到大气污染物扩散。大气逆温是指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通常情况下,冬季的逆温层较厚较强,维持的时间比较长;而夏季相对偏弱一些。通常,夜间晴朗微风时会存在逆温现象,低层大气较稳定,一般污染物不利于扩散。在太阳出来之后,地表温度随之升高,逆温层会逐渐的消失,大气的湍流混合及垂直对流会加强,利于污染物质扩散。逆温天气能加重大气的污染,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有人说逆温在冬天是隐形的杀人帮凶。大气污染和风力大小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污染浓度和风速平方是成反比的,和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是成正比的。风速越大就越利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发生稀释扩散。长时间的静风和微风会抑制部分污染物质扩散,近地面层污染物质会成倍增加。

(2)城市建设影响大气的质量。根据大气污染分类统计的分析,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概括为三方面: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及交通运输。据统计资料显示,上面三方面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占的比例为70%、20%、10%。直接燃烧的燃料中,燃烧所排放的污染物总数量占燃料燃烧所排放总量约为96%,而其中,燃煤时排放的SO、烟尘、NO及CO的数量所占燃料燃烧得排放比例为99%、93%、81%和97%。由各种工业的生产产生的污染性大气排放量虽然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因为排放点相对集中。其浓度较高,因此对工矿区和局部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

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2.1 监测大气环境的质量

大气中存在多种多样有害物质,不同地区的污染类型及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评价大气质量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确定出需要进行检测的环境指标。

大气里的常见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二氧化硫、总烃、氮氧化物、铅、臭氧、氟化物等。

测定颗粒物质:通常,颗粒物质在大气污染物种类中数量非常大,其成分复杂、危害较大、性质多样,其本身就可以是有害物质,也可以是其他的有毒有害性物质存在于大气里的运载体、反应床或催化剂。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颗粒物质和所吸附气态及蒸气物质的结合,产生大于单个组分体积的协同性毒性作用。因此,研究颗粒物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内容。要检测大气里的颗粒物质,其项目有:测定总悬浮的颗粒物、测定可吸人的颗粒物浓度、测定粒度分布、测定降尘量、测定颗粒化学组分。其中,测定颗粒物的浓度最常用的方法是重量法。

测定二氧化硫:大气中含硫性污染物包括HS、SO、SO2、HSO、CS、和各种各样的硫酸盐。其主要来源是煤及石油燃料燃烧、冶炼含硫矿石、制造硫酸等化学产品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种各样大气污染物里它的分布最广,其影响也最大,所以,检测硫氧化物时常常把二氧化硫作为代表。

测定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存在于高温燃烧石化燃料和化肥、硝酸等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气。

氮氧化物主要有NO3、NO2、NO、N2O、N2、NO等,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2.2 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的综合性整治规划根据城市中大气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进行划分功能区并按照拟定的环境目标来算出各功能区的最大限度排放量及削减量,制定出污染治理的方案。治理大气污染要根据城市能源结构和交通状况来确定出首要污染物,即范围广、浓度高、危害较大的污染性物质,利于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的治理。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大气污染中,主要由使用落后的燃烧方式警醒燃煤及排放汽车尾气引起的,由此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及总悬浮性颗粒,所以规划的远期目标应该为改进落后性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加强气体燃料的使用、加强型煤、地热、太阳能等无污染及少污染能源的使用,区域集中性供热、肠道消灭掉千家万户小烟囱,道路硬化,强化治理污染源和使用污染控制性技术的手段来创建无炯性控制区。大力调整工业布局,要根据大气的自净性规律科学的利用好大气环境总容量;污染源要强化治理,使污染物排放量降低;通过技术及行政手段来减少排放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要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尽量选择抗污染好的树种来大力发展植物性净化。

参考文献:

[1]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文2

【关键词】大气污染 预防 治理

前言:

在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中,大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有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常见的大气污染物通常情况下有2种情况,一种是颗粒状物还有一种是气态状物的污染,一般情况下颗粒状物主要是以烟尘为主的,气态状污染物组要是包括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是能够在大气中的到扩散的,一旦扩散了,那么后果是不看想象的,扩散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地域性和区域性是非常强的。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就在源头上下手,及时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从环境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下手,全方位的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全面的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各个因素,及时的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从而来达到控制大气环境的质量,这样就会达到了减轻大气污染物的目的。

1.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1 实行区域以及集中采暖供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燃煤炉灶以及一些采暖的锅炉所排放很多的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有害烟尘,这些都是影响大气恶化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在城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样供暖是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的提高锅炉设备的一些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可以很好的利用热能,进而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粉尘的排放量。

1.2 绿化我们的环境,大量的植树造林

在防治大气污染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即经济又有效,我们所种的植物是可以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进而来净化了空气,在大气环境中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这些树叶经过了雨水的淋洗以后,可以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进而来使空气达到了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出很多的氧气,通常情况下1 hm2的阔叶林,一天是可以能消耗掉大概1 t二氧化碳,并且是还可以释放出750 kg氧气。因此,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1.3 调整我国能源的结构,进而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有的是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原料,这一现状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优先推广型煤以及低硫等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还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还有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1.4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吸收法。吸收是利用气体、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和净化气体混合物的一种技术,可分成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是指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与吸收液间不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在对气态污染物处理中,选择合适的吸收液至关重要,是决定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吸附法。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该方法使气态污染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吸附剂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5 颗粒污染物的治理。

治理颗粒污染物的技术方法很多,根据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类型:干法:利用颗粒本身的重力和离心力,使气体中的颗粒污染沉降,而从气体中去除的方法,如重力除尘、惯性除尘和离心除尘。湿法:用水或其他液体使颗粒湿润,而加以捕集并去除的方法,如气体洗涤、泡沫除尘等。过滤法:使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通过具有很多毛细孔的滤料,而将颗粒污染物截留下来的方法,如填充层过滤、布袋过滤等。静电法:使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通过高压电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其去除的过程。

2. 大气污染治理建议

2.1 加强监测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主要的检测有颗粒物质、含硫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测定。

2.2 开发废气净化回收新工艺

一般说来,排放的有毒气体都是有价值的生产原料,若生产设备的密闭操作或采用新的废气净化回收工艺流程可为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实践证明,有毒废气净化回收能达到减少空气污染和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2.3利用生物措施

植物对大气飘尘和空气中放射性物质也有明显的过滤、吸附和吸收作用,还有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这些方面来说选择某些敏感性植物又可起到毒气的警报作用,故可营造对污染物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

结语:

总之,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还给大气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污染,这就是说明了我们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保护这项工作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而是需要我们有一个长期性以及艰巨性的任务,我们必须的认识到这一特点,所以环境保护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气质量环境污染的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做到真正的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要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涵.大气污染物的预防与治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

[2]邵红,何月林.生态调控方法对大气污染的防治[C].2010.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呼和浩特.2010.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2010.

[3]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4).

[4]刘洋,李宏伟.浅谈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文3

调查时间:2008年3月28日中午。地点:家庭网络。调查对象:大气恶化情况。

调查结果: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在干静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污染的来源很多,如:日益增多的汽车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的冬日由于燃煤取暖造成大气污染;化工厂往往会散发出很浓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危害严重;灰色烟尘主要来自水泥厂、石灰生产厂;黑色烟尘里含有大量焦油、碳黑,主要来自燃煤、燃石油工业;采矿爆破是大气中粉尘的一个人为来源。中国的北京和美国芝加哥市的城市污染状况都很严重。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从而引发“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上升。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文4

关键词:大气污染;大气监测;监测工作;注意事项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 primary factor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he survival of humans is a valuable resourc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resources is a kind of irreversible process. Atmospheric pollution monitor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is article simply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tmospheric monitoring method, summarizes the common monitoring method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in finally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personnel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words: atmospheric pollution; Atmospheric monitoring; Monitoring work;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中图分类号:[R1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度污染难题。我国是大气污染问题严重的国家之一,空气中SO2、NO2成分的超标大大增加了酸雨、酸雾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几率,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有害物质超标排放等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其中以烟尘和酸雨的污染危害最大,并呈现发展趋势。近来,我国一半以上的城市都受到过酸雨的侵害,大气环境状况日益堪忧。面对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实时、有效的对环境质量及变化进行准确的监测,从而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及时的对于被污染区域进行治理和监督,现今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最根本的任务。因此,为避免伤害人们身体、阻碍经济建设发展,就必须在认识大气污染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大气污染监测工作,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构建并提供优秀的大气环境。

一、大气监测方法分类

长期以来,已开发了各种测定气体浓度的方法。目前我国空气的监测分析方法大约有80个项目150多个方法,主要包括了化学计量法、光学分析法、电学测量法。

1、化学计量法

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两类。重量法操作麻烦,对于污染物浓度低的会产生较大误差,它主要用于大气中总悬浮微粒、降尘量、烟尘、生产性粉尘等的测定。容量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用于废气中污染物如铅的测定,但灵敏度不够高,对于测定浓度太低的污染物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2、光学分析法

以光的吸收、辐射、散射等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发射光谱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红外吸收法等。

3、电化学分析法

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其含量,分为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等,此外还有以测量电解过程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伏安法及利用阳极溶出反应测定重金属离子的阳极溶出法。电位分析法最初用于测定PH值,后来由于离子选择电极的迅速发展,电位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电导分析法可用于测定大气中SO2;库仑分析法可用于测定大气中SO2、NOx。

其中,对于普通大气环境检测来说,光学、电学或者光电结合的检测方法相对更为普遍,容易制备传感器或便携检测仪器。

二、大气污染的常用监测方法

1、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

植物能有效地作为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器是因为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大气污染的伤害,其叶片会产生特征性伤害症状,通过叶片的受伤程度、光合作用能力、长势、生物量大小、酶和新陈代谢的改变以及元素的富集等来显示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

(1)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方法

利用植物进行生物监测最常见的方法是观察叶子受伤程度和定量测定特定植物体内的元素累积情况,尤其是测定低浓度污染(包括单一污染物质和混合污染物质)环境下长期暴露后的元素富集情况。这是任何仪器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可作为环境质量的指示植物。指示植物是一种化学检测器,它能识别和定性由人类引起的环境因素。而监测植物不但能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反映污染物的量。敏感的生物监测者能综合反映污染物的变化,其形态、物理化学指标、生物指标都会发生变化。一些高等植物如唐菖蒲、紫花苜蓿、烟草分别对氟化物、二氧化硫和臭氧特别敏感,在低浓度下植物便出现可见症状,可作为污染的指示植物。植物体内污染物的积累可作为污染程度的指标,还可作为对污染物历史情况的见证者。因此,除用仪器或化学分析方法来监测大气质量外,植物也可用来监测大气。

(2)对大气污染采用植物监测的过程

大气环境污染的日常监测主要是对一些企业的污染源实行定期、定点或不定期、不定点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对企业的污染源进行治理。虽然大气监测的先进设备具有很大优点,但是由于有些经营者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给环保中的日常监测带来了许多困难。

2、突发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突发性的大气污染事故使污染物在较短的时间大量非正常排放或泄漏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影响民众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且发生突然、难以控制,对环境的破坏性极大。所以,必须通过应急监测迅速确定污染的相关要素,为事故处置和控制污染范围、减少事故损失提供有力支持。

(1)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监测分析技术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了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准确地检测各种有害气体的分析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大气污染事故的监测分析方法主要有检测管法、指示纸法、仪器法、化学分析法等几种。

(2)提升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质量的措施

a、监测项目的选择

由于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发生的突发性,应尽快确定应监测的大气污染物。首先,根据事故的性质,现场调查情况初步确定应急监测的污染物。其次,可利用检测试纸、快速监测管、便携式检测仪等分析手段,确定应急监测的污染物。最后,可快速采集样品,送至实验室分析确定应急监测的污染物。

b、监测点的布设

由于大气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程度和范围不确定,所以采样点位的选择对能否准确判断污染物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通常点位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地点与人口分布情况;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尤其是风向、风速及其变化情况。

c、优先监测方法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的选择。首先,迅速查明突发性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在已有的调查资料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确认。在具体实施现场监测时,应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优先考虑采用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法、便携式红外光谱法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法等。同时,还可以从现有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排气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获得相关监测信息。

三、大气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好现场监测的组织工作

环评大气监测具有点位设置多、布点范围广、监测项目多、任务集中等特点,

以二级评价为例,评价范围一般为10~14km,监测布点不少于6个,监测项目包括SO2、NO2、TSP、PM10等一般项目,特殊行业还要监测NH3、H2S等项目,对SO2、NO2等项目,还要做连续采样和小时采样。小时采样一般选择每天7时、11时、15时、19时采样四次,并至少连续监测5天。根据上述工作量,每个点位需要采样人员1~2人,包括化验人员及司机等后勤人员,一个环评大气采样项目一般需人员11~15人,如此多的人员做好组织工作非常重要。因此监测部门需要选一名懂业务善管理的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2、做好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试剂、吸收液、滤膜等空白样品的准备,标准曲线的绘制,吸收瓶的清洗、烘干等;监测仪器的维护维修,检查仪器是否有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的仪器要及时修理。提别注意对PM10切割器的清理。PM10切割器由于结构原因,内部积尘很多,在使用前清理不干净会影响监测结果,而在其使用说明书中没有相关的注意事项。所以更不能忽视对切割器的清理;仪器的校准,主要是一起流量的校准。

3、点位的布设与确定

监测点位以“在评价区内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设。实际工作中点位设置一般由环评报告书的承担单位在环评实施方案中确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点位一般是根据地图布设的,要具体确定这些点位监测部门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监测点位的交通要方便,但距公路不能太近,除非是针对公路交通灯项目进行的环评监测,否则测点距公路的距离应大于50米,以防受来往车辆的影响。要保证有正常的电源,特殊情况如测点设在野外时需自备电源;

(2)距采样装置15m范围内不应有炉窑、烟囱等局部污染源。特别是测点设在农村时应注意家用煤球炉的局部影响;

(3)采样装置至建筑物的距离至少是其突出高度的2~2.5倍,并能收集到至少270°范围内的气流;

(4)采样装置进气口距地面至少1.5m以上;

(5)两台仪器同时采集气体时如采集TSP和PM10时,其间应保持2~4m的距离,以防相互干扰。

4、气象条件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风向风速:一般情况下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污染物浓度较高,上风向和偏风向向上污染物浓度较低。风速越大,污染物扩散越快越充分,监测结果偏低,但对TSP河PM10,风速大时,会造成地面扬尘的增加,使结果偏高。此种情况在干旱少雨的北方春季尤为明显。

逆温和大气稳定度:气温随高度递增的现象,在气象学上成为逆温,逆温层是大气中十分稳定的层次,在强逆温存在时,往往又伴随着小风或无风天气,使污染物极不容易扩散稀释,从而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浓度增加。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湍流发展快,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强,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降水后天气:降水(降雨、降雪)对大气有净化作用,降水后空气中的SO2、PM10等均有明显下降。

大雾天气:大雾是大气稳定的表现,在寒冷的冬季,大雾同时伴有逆温的存在,而且基本无风,此时污染物在地面积聚,在这种天气下监测会使监测结果明显偏高,对TSP和PM10等颗粒物的采样,由于大雾使空气湿度大,此时会在滤膜上积存大量水分,天气寒冷时还会结冰,增加了滤膜的阻力,对仪器损害严重。

沙尘暴天气:近几年由于沙尘暴在北方时有发生,所以沙尘暴的影响不容忽视。沙尘暴具有爆发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来去迅速等特点。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文5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18-02

教育部环境工程与科学教学指导分委会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并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先精神。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以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验能力等,其中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缺失,是由于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和核心问题引起的。实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配合理论教学设置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为例,采用“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的课程设计模式,达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形象客观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方法的目的。

一、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现状

在我国,虽然教育部专门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指南,对其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设置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课程。然而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常见,且课程间缺乏联系、重复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更为突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各个实践环节比较分散,自成体系,尤其是课程实验课,更是相互封闭,缺少配合,因而使得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出现低水平简单重复,缺乏创新性;同时,由于扩招、校企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和教师管理不到位、学生急于找工作和考研等原因,致使见习变成了参观,实习变成了见习,课程设计抄袭严重,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时间无法保证,因而实践教学已成为纸上谈兵,致使学生脱离了工程实践,找工作困难,而企业又觉得无人可用。因而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为了改变上述局面,我国部分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工学工程技术人才。如成立了实验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创造一个宽松、便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开放实验环境,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等。虽然上述措施规范了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需要调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地方性大学,经费、场地十分匮乏,很难满足其需要,使上述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更难广泛推广。因此,探索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适合于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的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实验教学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五年来,许多教学科研专家针对具体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力学等的大实验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特点是利用重点实验室或开放实验室的仪器、研究课题与本科生的实验相结合。实际上是将本科生的被动式学习提前转入研究生阶段的主动式研究。大实验的体系的改革可以让本科生接触到前沿性的知识与仪器,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实验室的课题往往是偏向基础理论,所以这种依托重点实验室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基础理论性人才。而利用这个模式来培养“工程”性人才尚需进一步探索。

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与“大实验”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克服了前者忽视理论基础以及后者的脱离实际生产,构建“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一体化的符合我校农业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设计任务及目的

课程设计的总体任务为某大型火电厂设计大气污染治理工艺及设备,其中包括分任务:(1)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确定;(2)火电厂烟囱高度的设计;(3)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工艺的设计;(4)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选型设计及管道系统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全面总结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习的成果,加深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完整过程。设计目的是让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全过程,重点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方案、污染控制设备选型计算、系统布置、烟道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系统平面布置等。最终达到设计实际应用的目的。

三、设计依据

当地大气质量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四、设计指导过程

针对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目前课时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过程过于理论化等目前存在的不足,本文新的大气污染课程设计方案采用全新的“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的课程设计模式,在给定宽泛的设计条件的情况下,如只给定火电厂的年收到基煤消耗量,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现场与课堂相结合,设计计算与讲解答辩相结合,理论计算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班为单位将3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分为5个具体的时间段进行指导和设计。

1.阶段一:参观。参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课程设计过程所针对的具体目标实物,以达到形象理解设计要求的目的。参观分为模型参观和实物参观两部分,第一部分在校仿真实验室中利用已有仿真软件对成熟火电厂全套工艺流程及环保流程进行学习,讲解的主要内容为产污节点判断和工艺选择;第二部分在某大型火电厂,讲解的主要内容为设备选择和厂区平面布置。这一部分教学时间为2个教学日。

2.阶段二:拆解。拆解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具体的设备的目标实物,为绘图和计算做准备。拆解是利用实验工具、模型工具,进一步学尘设备、脱硫设备的设计,讲解的主要内容为除尘器的设备选型及设计、脱硫设备的设备选型及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2个教学日。

3.阶段三:计算。设计计算是课程设计最重要部分,计算的内容包括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火电厂烟囱高度的设计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设计选型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管道系统设计计算。计算过程的讲解要点是设计手册的使用,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的讲解重点是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火电厂烟尘高度的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系统主要工艺及设备的设计计算及管道系统压力损失的平衡计算等。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5个教学日。

4.阶段四:绘图。绘图部分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过程及平面布置,另一部分是主要设备。绘图过程全程为计算机操作,集中计算机教室绘图。由于学时的限制,要求绘制管道平面系统1张、主要设备2张(除尘器和脱硫装置)。这一部分由学生操作为主,讲解要点为答疑。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5个教学日。

5.阶段五:应用。结合参观工厂的设计实例,对比学生设计的工艺过程和设备选型进行模拟现场答辩,找到优缺点,进行系统点评和讲解。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1个教学日。

五、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环境工程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除尘工程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烟气脱硫脱硝净化工程技术与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等。

六、课程设计成果提交

1.设计计算说明书。整理后的说明书要有章节目录,设计任务来源,原始资料和设计要求,计算和每人每份的设计条件。构筑物及设备的设计与计算应按照设计流程先后次序分章编写。对所采用的设计数据应做必要的说明并标出设计数据出处。

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手写或打印,要求有计算草图并按比例,构筑物、设备有主要计算或选型过程。

2.图纸。总平面布置图及系统管路设计图按照1∶200到1∶1000,设备图要求附有剖面图。

3.其他。要求设计过程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他人的计算过程及图纸。

七、结语

真实背景下的课程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分组进行设计避免了抄袭;模拟现场答辩增强了真实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设计安排环环相扣,确保教学效果最高学生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

[2]吴娴,黄启辉,雷伟凤,罗美丽.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系统”的开发[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

[3]冯伟,王华.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

[4]戴春皓,秦普丰,彭慧.建立环境工程专业新型课程设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

[5]王辉,孙德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0,(8).

[6]孙文彬.构建多层面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7]殷进,纪荣平,陆建兵,张娅,阮菊俊.基于卓越计划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广东化工,2013,(16).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范文6

关键词:治理 雾霾天气 反思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082-02

1 时政材料

“雾霾”成为2013年年度关键词。2013年1月,4次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笼罩了全国30多个省(区、市),其中北京尤为突出,仅仅只有5天不是雾霾天。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500个大城市中,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寥寥无几,少于1%,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的级别,更是“凤毛麟角”;最不可思议的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竟然占了7个。2014年1月4日,民政部联合国家减灾办公厅第一次将威胁公众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面对如此“猖狂”的雾霾天气,或上升为环保问题,是否值得世人反思呢?

2 反思之一:何谓雾霾―― 揭开雾霾的神秘面纱

雾,生活中很常见,但什么是雾?许多人还没有清晰的概念。雾是由于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遇冷而凝结形成的天气现象。霾,近几年因为大气污染严重,才频繁出现,也因此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它是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交融汇合而造成的大气混浊、大气污染现象。显然,雾与霾是有本质区别的:其一,雾主要是由水汽组成,因气温下降而产生的白悬浮小水滴;霾主要是大量烟、尘微粒浮游在空气中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其二,雾只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比较干净;而霾则属于大气污染物,它的主要成分为细颗粒物,又称可人肺颗粒物,该颗粒物比较干且非常小。其实,两者又有共同点:雾与霾都能够降低空气透明度,恶化能见度,是两种视程障碍现象。如果空气中出现大量污染物,雾水就会吸附很多有害颗粒物。因此,雾和霾总是交织出现,如同亲密好友一样“形影不离”。雾霾天气由此产生,也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1]

3 反思之二:究竟是谁“霾”下祸患―― 追查“真凶”

(1)自然因素―― 祸患的“元凶”

主要从气象角度来考虑,湿度、温度、风速和天气现象等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清除及聚积能力影响重大。尤其是在长时间没下雨、近地而风力、风速减小、近地层出现逆温层此类气象情况下,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原本的交换能力大大削弱,从而导致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和清除,极容易在近地层积聚,进而使大气混沌,空气质量变差,污染程度加重,雾霾天气随之产生。由此可见,空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差是雾霾天气出现的自然因素,也是客观条件。[2]

(2)人为因素―― 祸患的“帮凶”

首先,帮凶之一是建筑灰尘。这是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人为因素。随着人口剧增,房地产业搞得热火朝天,新区开发、旧区改造,道路、桥梁也应运而生,加宽或新建。由此使得大批建筑物快速崛起,建筑过程中的粉尘、扬尘及灰尘等这些大颗粒污染物在空气中不易扩散,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助长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其次,帮凶之二是生活废气。这是一个必然的人为因素,因为人们总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即吃饭问题。对付之道只能是尽可能减少生活废气的产生,例如,节约用煤。因为煤的燃烧或多或少导致二氧化硫及其他粉尘、烟尘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然后,帮凶之三是汽车尾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有车族逐年增多,私家车的剧增不但使交通压力增大,而且给治理大气加重负担。最后,帮凶之四是工业废气。发展与环保从来都是一对矛盾。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过分注重GDP的增长,直接后果是厂房、烟囱比比皆是。然而燃烧不充分的煤、石油将产生大量的粉尘、烟尘及二氧化硫等并排放到空气中,给大气污染“增砖加瓦”。由此看来,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查明“真凶”,让到底是谁“霾”下祸患有个水落石出。[3]

4 反思之三:应该如何面对―― 治“霾”之道

(1)运用宏观调控来治“霾”

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一是税收政策,二是财政政策。一方面,税收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税收优惠。例如,对于购买太阳能设备可以少交税或免税。利益驱动永远是最好的推动力,这为个人获利投资提供新机遇,低碳、减排逐渐成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二,征收生态税。开采税则为减少石油总产量;汽油税则鼓励广大消费者使用节能型汽车;消费税则减少在泡沫制品中对氟利昂的利用。其三,征收新鲜材料税。要想在源头上控制新材料的生产,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大气污染,征收新鲜材料税必不可少。发展循环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贷款提供优惠条件。对专项治理空气污染产业的贷款提供优惠条件,即贷款利率不仅低于市场利率,而且偿还条件更优于市场条件,最终目的是促使该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其二,指定购买。为了减少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废气的排放,推动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发展,指定购买使用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其三,提供财政补贴。众所周知,各种废气的综合再利用往往是投资大、获利少,提供财政补贴是为了鼓励企业从事各种废气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与投资。[4]

(2)利用新能源来减少“霾”伏

中国既是资源小国,又是资源大国。说是资源小国,是因为人口庞大,消耗量大,出现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是摆在国人面前不争的事实。唯有适当地控制天然气的燃烧,增加煤的结构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度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地热能、风能、太阳能及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尽量控制传统能源对大气的污染,达到减少“霾”伏的效果。说是资源大国,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变,各地气候条件、资源分布都有其特殊性,资源种类繁多。因此,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探索新能源,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5]

(3)完善法律来治“霾”

当前,雾霾天气已经频繁出现,但与空气质量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存在很多空白。出台PM2.5监测统计和考核办法,将PM2.5排放总量纳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势在必行。还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空气标准,如一天内PM2.5最高浓度、平均浓度标准等。参照碳减排标准规范来制定PM2.5标准规范体系并由具体部门监督执行迫在眉睫。赋予环保机构立法、执法、处罚等权力,并通过监控、技术改进和强制执行手段等方式开展工作;通过重点细化法规,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加强执法和监督,对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整合式管理来踏踏实实地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必要时,设立举报平台,让民众力量参与监督环境执法行为。总而言之,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法律来治“霾”不是空话。[2]

(4)发挥政府作用来治“霾”

对付雾霾天气,不容置疑,政府责无旁贷。政府可以实施四类措施来应对:联防联控措施、强制性措施、建议性措施及健康防护措施。首先,联防联控措施。正因为雾霾天气的大面积性,若仅是一个地区采取措施,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根据区域内的气候规律特点、能源构成及产业布局等因素,且在核算区域内生态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建立相连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因地制宜、密切合作,合理分配减排任务。其次,强制性措施。督促建设部门、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环保理念施工,落实防治颗粒型污染通则;督促污染企业减产减排,如燃煤企业,必要时强制停产。然后,建议性措施。一方面,在收费站边设立喷水清洗轮胎、底盘可以减少车辆带来扬尘;另一方面,为了倡导民众出行少开车,政府部门自觉减少公车上路,起先锋模范作用。最后,健康防护措施。“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当出现雾霾天气时,要及时提前预报,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渠道相关信息。以便人们及时了解自身生产生活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自我防护,这正是为民政府的具体体现。[6]

(5)动员公众来共同治“霾”

雾霾天气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衣、食、住及行等方面多多少少给大气“霾”下祸患。因此,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众同样不能袖手旁观,有时公众的作为胜过政府。政府应当以岗位创建、展览展示、专题活动、典型示范、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来带动各行各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绿色、节约、环保及文明的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同时,公众要积极配合,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例如,少用或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坐公交代替自驾车,这些都是轻而易举之为。一言以蔽之,不能忽视公众的力量,一个人的作为或许没有多少改变,一代人的作为或许还是没有变化;但13亿多公众的行动就有改变,几代人的辛苦努力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告别雾霾,不再是天马行空的想法;根治雾霾,也不再是夸夸其谈。

参考文献

[1] 孙鹏鹏,周浩亮.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 245-246.

[2] 刘德军.雾霾天气防治的路径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1):36-38.

[3] 董娜,聂英.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以长春市为例[J].吉林农业,2013(12):49-50.

[4] 赵万明.英美治理雾霾天气的经验和启示[J].全国商情,2013(3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