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油职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油职称论文范文1
1.规范石油钻井工程招投标制度石油钻井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企业要对招投标过程进行规范,对招投标流程进行严格规定,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层次化招投标方案。要依照施工单位资质、施工单位技术、施工单位成本等合理选取钻井工程单位,从而实现招投标过程中的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从招投标中降低石油钻井工程成本。要依照自身生产经营指标选取与其相协调的施工单位,确保施工单位能够严格依照本企业施工要求进行石油钻井施工,保证标底质量。招投标过程中双方要依照达成的协议签署招投标方案,对甲乙两方责任进行明确,细化工程内容。该招投标方案协议必须要详尽、完善、严谨,防止后续出现因该协议不明确导致的石油钻井工程问题,降低双方成本风险。
2.实施科学化石油钻井工程设计石油钻井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人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内容进行明确,依照石油钻井工程项目需求合理细化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内容,实施成本控制设计,从而保证施工中能够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设计过程中要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进行补偿方案设定,在规定成本范围内形成对应设计方案,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投入,在招投标限制成本范围内完成施工内容。要对成本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依照石油钻井工程设备维修成本、钻具优化成本等对成本管理进行科学规划、组合和设计,从而调整石油钻井工程施工结构。如在设备维修成本设计的过成人员就可以依照市场中的设备器件价格、器件类型等选取对应器件,在该器件基础上设计维修操作,从而降低常规维修带来的高昂费用,提升石油钻井工程成本设计效益。
3.加强石油钻井工程施工管理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人员要对施工内容进行严格控制,依照成本控制需求合理实施施工管理,从本质上改善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效益和质量。该过程中人员要精选井位,严格依照施工要求和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把握好石油钻井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投资状态,实施对应施工途径优化,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操作,降低石油钻井工程成本。要控制好钻前工程投资,通过钻前工程设计最大限度改善钻前资金效益,从而防止后续因资金过少导致的工程停工问题。要加强施工分析,依照石油钻井工程施工要求建立动态成本管理体系,实时对现场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4.善石油钻井工程人员激励企业要对石油钻井工程人员激励进行强化,要依照石油钻井工程施工状况给予人员对应激励,建立相应奖惩制度,从而保证人员能够严格依照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规范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施工内容。要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对应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将其作为优秀施工标兵,形成良好榜样力量。而表现差的人员要给予对应惩处,确保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提升人员的工作意识,从本质上改善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人员的工作效益,形成积极、和谐的成本控制环境。
二、结语
石油职称论文范文2
工程中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甲供和乙供则是主要的两种模式。在甲供模式中,采购通过油田供应部门完成,在乙供模式中,通过承包方进行自购。低价中标则是供应处为了有效控制投资的常用方法,但是,对于水平参差不齐的业务员来说,盲目低压中标则肯定会为产品质量保障埋下伏笔。所以,质监部门和建设单位则一定要进行质量控制的不断加强。在设备类物资方面,一般的技术规格书则是要求由设计人员给出,并经由相关专家对于技术规格书进行确认后才能定稿。在确定投标的供货商的投标资格时,必须经过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专业人员技术确认,还应该签订技术确认备忘录。另外,供货范围和技术要求的明确性应该在中标后签订的技术协议书中体现。在项目工程中电缆、钢材、配电箱、管材等资源使用量非常大,可以作为连接生产设备的关键,也是安全隐患容易存在的地方,所以,应该确保供应处质检中心对于上述设备的合格检验。在进行采购小型物资方面,则应该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监督下进行自购。另外,供货商资质则应该报送给建设单位进行一定的审查,施工单位还应该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和审批。
2图纸审查和技术交底应该进一步加强
要想有效保证工程品质,就应该重视施工图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通过施工图来表达施工图,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受到图纸质量的影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到设计人员的自身水平问题,另外,还存在多种条件的约束问题,包括材料设备供应、周边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情况、建设投资形式、施工安装等问题。应该正确对待施工图中的遗漏和错误。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在实际工程的基础上,对于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不断的比较和研讨,才能满足造价最低、工程质量最好、施工方案最优的目的。建设方完成施工图纸之后,应该及时给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使用单位以及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分发。审图意见应该在图纸会审前由审图部门提出,设计单位进行汇总。在进行技术人员的交底的图纸会审过程中,应该能够逐条解答相应的审图意见,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对于不合理的设计进行修改,消除图面错误,最终确定项目的内容。监理单位进行相关的会审记录,确认则是需要经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图纸会审纪要的基础上,应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四方签订的施工图补充资料而执行施工。
3管道施工监理应该进一步加强
最近,油田管道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工程监理管理和监督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各项工程中的监理单位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服务意识、保证工程质量方面都有许多建设性的成果,能够有效使得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得到规范,有效保证了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对于油气管道施工工程监理工作来说,相关的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监理的指导丛书较少,也存在较为匮乏的行业信息交流,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应该充分考虑油田的管道建设工程特点,对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为了有效提高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要努力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能够更好履行监理职责。监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指定部位的设备、构配件和原材料都应该重点在进场前尽心那个相关的组织报检,其次,如果质量问题在施工中出现,应该及时整改质量问题,进行跟踪检查消缺;然后,相关的《监理通知回复单》应该在责任单位整改完问题后进行提交,能够有效把工程隐患排除;不合格的项目在分项工程或者某道工序中出现时,则应该根据要求进行及时整改,根据《不合格项处置记录》进行;对于无视项目监理部管理的承包单位来说,应该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并通知相关的建设单位;工程实体质量要想得以保障,就应该把旁站监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旁站监理中,主要包括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问题。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一旦发现被违反,则应该立即制止,并下令进行相关的改正。
4做好防腐、无损检测、管线吹扫工作
石油职称论文范文3
1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
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
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
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
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
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
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
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
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
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
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
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
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夺主”的心腹之患,占据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坏当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堵塞交通,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间生态平衡。
2问题分析
2.1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而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4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
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3对策:
3.1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2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
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3.3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石油职称论文范文4
(一)尊重发展规律,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与此同时,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深厚的民风民俗,需要创造出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所以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氛围环境。在城郊旅游发展过程中,过分的向城市化偏向,这会导致城郊旅游缺乏特点和生命力。在发展城郊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投资者的热情,鼓励多种途径的资金进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郊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区域宣传,不断筹集资金,本着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原则,鼓励各方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政府和社会资金的进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利益分配,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不断地投入其中,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游客。这不仅是一个制度性的分配,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只有使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符合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这种旅游模式才能够具备更长的生命周期。
(二)探索发展规律,引入多元模式城郊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发展,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选取正确的开发模式。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自主开发,也可以根据当地居民意愿,进行筹资入股,所有实权落实到当地的政府身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做到利益分享共同合作开发。以上这些方法,都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实践,寻找适合城郊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规律,引入多元化模式。在产品形式上,与利用森林面积大等优势,进行度假村设计、采摘园农庄模式、休闲农场模式、野外生存模式以及体验农村生活等多种模式,这些产品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广大城市游客,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还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强化宣传和促销,打造自身品牌现如今城郊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地争先发展自身周边的城郊旅游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和创意,使得城郊旅游市场陷入了同质化严重的怪圈。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旅游区要想发展自身的城郊旅游市场首先就要创建具备自身特色的城郊旅游地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城郊旅游地的品牌建设主要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市场调查结合群众的需要,以此来确定城郊旅游地的主题和目标定位以及合适的消费人群;通过各渠道不断加强宣传城郊旅游产品。利用新媒体等形式,如微博、微信等,通过全新的媒体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宣传自身的旅游特点。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宣传手段报纸、杂志等,采取广告的形式,配以适合的营销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不断宣传和展示城郊旅游发展现状和其身上存在的特色,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来不断发展城郊旅游,形成发展城郊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总结
随着我国新休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们将会有更加灵活的时间选择去进行旅游活动。而城郊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体验,在使游客感到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可以使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城郊文化生活,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城郊旅游是以城市周边优美环境作为载体,以美丽景观作为依托,不断地将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态、人文气息、民族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有深度的体验旅游。城郊旅游也是国际上新热门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形式,要是以体验、感悟、参与为主,不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我国城郊旅游刚刚兴起,对于城郊旅游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做以下探索:加强城郊旅游自己独特的内容,同时对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开发意义做出总结,讨论城郊旅游为何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活动,有怎样的区别;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成交旅游的开发。不仅要对开发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对客源市场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内容进行总结。由此在对城郊旅游进行创意规划设计,在功能分布与总体布局上进行细致分析,最后才能面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我们还应当谨记,在促进城郊旅游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规划层面的发展。
石油职称论文范文5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和重要环节,是课程的价值定位,是引领课程成功的关键和指南。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以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旨归,致力于儿童多元文化意识的培育和多元文化能力提升的核心要求,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须符合适宜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生活性与整体性相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差异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灵活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幼儿园 多元文化 课程目标 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方向或指导原则,是预见的教育成果,是学生经历教育方案的各种教育活动后必须达成的表现”,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中的具体化,是特定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与社会中最根本的价值观相一致。课程目标贯穿课程的全过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准则之一。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选择符合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制定出适宜儿童发展需求的目标。
一、适宜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要求
适宜性包含基础性和启蒙性,是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制定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适宜性要求包括:第一,与儿童适宜。这是适宜性要求的核心内容,因为任何课程目标的制定,都必须是建立在对课程目标实施对象的深入了解基础上,必须与儿童的发展特点、规律相适宜。与儿童适宜包括常模适宜和个体适宜:常模适宜指与特定区域内儿童发展常模相适宜,儿童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而各个不同区域内的儿童又表现出相应的区域性发展特点,这要求把握区域内儿童的发展常模,使课程目标与之相适宜;个体适宜是与个体儿童的差异性相适宜,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考虑到儿童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达成课程目标。第二,与教师适宜。表现在课程目标制定过程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对当地民族文化的自觉,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自觉等方面。第三,与社会适宜。即儿童的发展必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社会的要求必然反映到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之中。
超越“意味着对已有界限的突破或在现有水平上的升华,是对新的境界的开拓或新的事物、观念的创造,是一种进步和发展。”海德格尔认为“超越就是最本质的存在”,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人存在的特点,为人所选择和创造,考夫曼认为“要问:‘人是什么?’我们必须要问‘超越性是否存在’以及‘何谓超越性’这些根本问题。我们可以说,唯有超越性,才是实在的存有”,鲁洁说:“超越性是人的本性,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可见,超越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类总是处于不断地超越之中:超越生物的规定性、超越生活的现状、超越自身的极限等。人的产生和进化、生产生活的提升、思维的发展和进步等无不包含着对原有水平的超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一种超越,可以说,人学史就是一部人类超越性发展历史。人学作为教育基础,也规定着教育的超越性,因此,教育史也是一部对人超越性教育发展的历史。如孔子的德性优先原则是对德育目标超越性的高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提出教育即回忆的基本形式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超越、超越性是德育思想的重要向度之一、鲁洁教育思想的理想主义特征表现出以“未来个人”对“现实个人”的超越、诺丁斯的德育观表现出身体哲学对德育的超越、吴康宁也认为超越性是受教育者的一种本性,创新教育强调对儿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原来思维模式、观念体系、认知结构等的超越。可见,超越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征。
“教育所期待的超越性的存在是:把超越和创造作为生活取向、能对现存生活进行批判和反思并具有自我超越意识和能力的人。”教育应唤醒人未能意识到的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实现人对现在、当下、自身的超越,因为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超越性理应成为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没有超越性的存在,就没有发展的存在。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超越性反映在四个方面:即对儿童发展的超越、对教师发展的超越、对幼儿园课程的超越、对民族文化的超越。对儿童发展的超越是其中最重要的超越,“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我们应在儿童的原有水平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儿童获得最大的发展,儿童研究的成果也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可能性,实现儿童发展的超越是儿童自身的需求,也是社会生活和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实现的需要。对教师发展的超越表现在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学技能的不断提升以及与儿童合作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也是幼儿园课程不断发展超越的一种合理存在。
适宜与超越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这两种基本状态是相辅相成、不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制定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时,既应考虑课程目标的适宜性,也应考虑目标的超越性,做到适宜性与超越性目标的融合、互补,使目标既基于儿童现有水平,但又不停留于现有水平。
二、生活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要求
“人只有以社会生活为中介才能发现他自己,才能意识到他的个体性”,生活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而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多样的,赫舍尔说:“做人不是一个固态结构,也不是一系列可以预见的事实,而是不计其数的、一连串的瞬间和行为”,萨特认为生活存在很多偶然性,博尔诺夫认为“生命发展中有连续性一面(如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等)和非连续性一面(如顿悟,唤醒,豁然开朗等)”。可见,生活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体,生命也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体,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结合。由此,博尔诺夫提倡非连续性教育,认为生命中的非连续性如“唤醒”“顿悟”“忠告”“碰撞”“冒险”“危机”和“挫折”也是教育的形式。生活性课程目标应该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连续性课程目标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是一种知识本位课程目标要求,强调事物发展的顺序和渐进,目标环环紧扣,这种严密型课程目标与儿童发展的实际相背离,也与儿童生活相背离。由于儿童的发展、生活、兴趣、需要等都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偶然与必然的有机统一。因此,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应关注生活,体现生活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有机结合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需求,即既满足儿童连续性需要,体现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和知识的内在逻辑,同时也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非连续性需要,如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儿童兴趣等需求的跳跃等,使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呈现“中断”“跳跃”等“布白空间”,使之具有开放性、间隙性,给予儿童、教师以自由空间,才能渐进发展、张驰有度。
生活包含不断从当下到未来的连续运动轨迹。生活是当下的、此岸的,生活的运动是未来不断成为当下、彼岸不断成为此岸的过程,生活包含当下与未来。因此,如果单纯的强调生活的当下性、此岸性或是未来性、彼岸性,都是片面的、不合理的。课程如果仅仅立足于当下生活,那它就成为当下生活的影印本或照片,只有记忆和留恋价值,课程也失去了发展的未来方向,而丢失了未来性和超越性的课程,也就丢失了前景和未来。而教育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当下,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未来,而是包含了当下和未来的连续发展和有机统一,是为了人生之终极幸福,既是为了当下、此岸的幸福,也是为了未来、彼岸的幸福。课程目标应既包含当下、也包含未来,未来是对当下生活的超越,忽视当下生活的课程是没有现实根基的,是脱离儿童背景的,也是无法真正走向未来的;而失去未来的课程也只是当下的简单重复,是缺乏升华和超越的,是不能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也是漠视生活的未来性和知识发展需求的,所以,课程的生活性应该是当下与未来的有机结合。
“唤醒儿童的整体性并加以抚育是当代课程发展的重要使命。”生活是完整的、全方位的存在。童年的幸福生活是和谐自由的生活,是完整而全面的,是立体化的存在,是身体的自然生长、心灵的自由发展、思维的灵动飞跃。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允许被割裂。必须立足生活,促使儿童各方面完整、全面、自然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生活性与整体性体现包括:第一,儿童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各个方面都必须从生活中汲取和发展,生活习惯的培养、自理能力的发展、学习与人相处、各种感官的发展、心智的成长、社会化的实现、个性的养成、肢体的发育等,都不能脱离其具体生活。儿童思维的直观性、形象性也要求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必须回归生活。第二,儿童生活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允许割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并明确这五大领域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要求五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儿童整体人的发展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成果,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是儿童成长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民族文化也是一个整体,表现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它们相互融合、交织,不存在分开与割裂,也无法分开与割裂,而各种民族文化都代表着本民族、本地区民众长期发展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成果,儿童生活其中,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完成其社会化过程。儿童生活、发展的实际和民族文化的生活性、整体性必然要求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生活性和整体性,并使其生活性表现出生成与预设并存、现实与未来一体,整体性表现出充分和差异并置、特殊与普适相携。
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要求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经历了“神化人”“自然人”“社会人”的过程。“神化人”认为人是上帝、女娲等所造,是神的产物,所以人乃神明之人,具有一定的神性。“自然人”的观点源于对自然的崇尚,古希腊人认为“自然即自由”,我国道家也认为自然是本性、自然而然之意,“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也追求人与世界的自然、和谐,“自然人”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物之一部分,必然也遵循自然之法则,复归人之本能、人之动物性。“社会人”观点是在对“自然人”观点的批判中发展起来,认为人类社会是人成其为人的依托,使人最终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即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强调社会性对自然性的控制和调节。
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力、生命力”,人还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李承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管人类社会化程度多高,人永远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统一”,格奥尔格·卢卡奇也认为自然存在理应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可见,只有自然存在才有躯体存在、生命存在,自然存在是人存在的先决条件,自然存在也是人最初的存在形态,是人之存在的存在物。但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人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即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是自然存在的提升和发展,它们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是人自身的缺失、人存在的缺失。人的自然存在决定了人的自然性,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社会性,人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体,这也决定了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
自然性是指人的天然规定性,人的自然性意蕴应指人的天性、本性、原初性等,对人自然性的尊重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关注人的自然性是对人进行教育的重要基础。事实上,“儿童的意志与自然的意志是一致的,儿童在一条一条地遵循自然的规律”。人的自然性体现在对自由、天性的关注等方面,而社会性体现在规定性、通约性等方面。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现人整体、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共生、和谐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人与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的过程。但仅仅强调人的自然性,必然成为人自身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桎梏。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人自身发展的不完整、不和谐,因此,对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要求就是人之完整发展的需求,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需求。正如孔子完人思想中“内圣”“外王”的统一成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典范,亚里斯多德对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认知等都反映了对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理念。当今教育倡导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人自身回归,无不是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复归之路。
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体现在:第一,对儿童的尊重。明代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月久。”尊重儿童包括对儿童人格和权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和兴趣、学习方式与风格、发展潜力等的尊重。其中最核心的尊重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和自由发展是其根本内容,正如卢梭所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第二,对教师的尊重。教师是儿童的重要他人,对教师的尊重是真正实现对儿童尊重的前提。对教师的尊重应包括对教师人格和权利的尊重、对教师职业和劳动的尊重、对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尊重等。第三,对环境的尊重。民族文化继承了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优秀思想,体现对环境的尊重,建立和谐环境也是民族文化中优秀思想的反映,人的整体和谐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与发展。第四,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依据对儿童、社会生活和知识的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选择适宜的民族文化,进行学习、提升与发展,使民族文化永保生机和活力,才是对民族文化真正的尊重。
四、差异性和多元性相统一的要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存在智能,但每个人的这九种智能组合和发挥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人善长语言智能,有的人善长身体运动智能,表现出各自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个体独特智能的差异性,这也是人之为人所具有的异质性与独特性的差异表现,虽然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普遍性,但差异是绝对的,这是先天与后天共同造就的差异。
由于应试教育否认人的差异,采取统一模具对人进行塑造,这导致了教育的不断变革。当“人才”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被造就时,密尔(或译作穆勒)曾告诫我们:当“人类在有过一段时间不习惯于看到歧异以后,很快就会变成连想也不能想到歧异了”,雅斯贝尔斯提倡“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教育诉诸自由,而不是人类学上的自然事实,教育以从自由中不断获得的东西为其内容。”每个人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个体,教育的责任不是培养统一的产品,而是发展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使每个个体得到最可能的充分发展,这既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实现人整体和谐发展的需求。多元文化肯定差异,关注所有文化的优点,平等对待所有文化,而非强求一律的理念对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启示在于:关注儿童的差异性成为其课程目标的内在需求。差异性的存在要求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必须超越传统幼儿园课程在现代性支配下强调目标的一元性、普适性、一致性等特征,提倡课程目标的个别性、差异性、特殊性、多元性等特征,尊重儿童的个性,满足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和儿童的个体差异,从实际生活体验出发,重视每个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扬对话和协商,展现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体现各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丰富儿童的视野,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以多样化视角认识和理解世界,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感受。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在体现差异性和多元性要求时可采取分层目标形式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课程目标,以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不求整齐划一,而是强调差异性和多元性。
五、灵活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要求
石油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前者具有技术性、实用性的特点,而后者具有学术性、研究性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科学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前提,将突出实践、注重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了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大量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将各种不同的强调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财务管理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尽管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试图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现有的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简单梳理,以便对症下药,革新财务管理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实施力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填鸭式”教学,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施不够。这是因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着重于看是否有内容详尽的讲稿,是否按统一的教学大纲撰写和讲解;知识点讲解是否正确,是否传授足够的知识量,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否吻合,却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缺少激励措施,等等。校内实训受到教学软硬件的制约开展力度也不够。因为财会专业的特殊性,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比较敏感的数据,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大部分财会类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岗位与专业都不对口。总之,体制和宏观环境导致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仍然停留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阶段,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极度不一致。
(二)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不合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一般对实践教学有课时要求。很多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但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以案例进行说明或者将传统内容简单地划分成若干项目,然后以项目为单位按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因此,虽然引入了实践教学的元素,其实质上仍然属于传统教学模式。
相较于会计类课程来讲,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要薄弱一些。且实施的主要形式是罗列一些案例题(可能是以项目或者任务为单位设置案例)让学生进行解答,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力度不够。由于教师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训的时候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案例涉及哪些知识点、有没有遗漏,而不是去关注要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我所学的哪一理论能给我帮助、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实践教学内容选取不贴切。对于案例教学来讲,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基础。但从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案例来看,要么是直接从国外教材中引用,教师进行若干加工后让学生讨论。要么是使用很多年以前企业发生的案例。前者存在的致命问题是案例背景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难以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后者的缺陷在于案例的经验教训的现实有用性非常有限。虽然在报纸杂志上会出现一些有关的案例,但通常只是涉及一点点财务问题,大多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教师自己编写案例,则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期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又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相矛盾。总之,由于案例获取渠道的局限性,使得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面临尴尬。
尽管高职高专类财务管理教材基本都采用分项目或者任务来编写,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教材仍然是传统内容,只是将不同的章节依次换成成相应的项目或者任务而已,基本没有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而要确保项目教学或者任务教学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项目或者任务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必要条件之一。因此,项目教学法或者任务教学法项目或者任务设置的不合理也是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理念不科学
教学理念决定选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能会决定教学效果。而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工作岗位的衔接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思维的训练。过于追求形而下而忽视了形而上。因此,导致案例教学或者情景教学过程中往往就事论事,而没有上升到对事实背后蕴含的基本理论与思想的演绎与归纳。
而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课程,兼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财务管理是在西方较完善的经济和法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其自身的结构还不是特别完整,会随着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相对于会计来讲,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性稍微要差一些。没有一套固定的指标体系或者模型适用于所有企业,也就是说每一个企业在具体运用财务管理理论的时候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些调整或修改。所以,如果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其实用性是欠妥当的。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要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高职财务管理现有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目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实践教学实施力度不够、方式不合理、内容不贴切和理念不科学这四个主要问题。只有解决好这四个主要问题,才能提高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静亨.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2]张春颖,姬霖.在明确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方法选择[J].长春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