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想必就是现时所谓的“语感”吧。其实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 什么是语感?

语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语言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解释,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可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问题,老一辈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2 语感训练的意义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感更是被提到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以看出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2.1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 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要重视语感训练。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如“田园”仅仅理解作种田的地方,而没能想象那一派和谐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春雨”仅仅理解为春天的雨,未能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可见,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太薄弱。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3 语感的培养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人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1 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 ,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 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意味哪是字典上能查到的?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 ,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语文 语感 思维 语言修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49

人们对于语言文字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这是我国关于语感的最早解释。夏D尊先生较早提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命名这感觉为语感。当代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论者对语感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从不同程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

一、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

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蓄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很多学生在写写景抒情的文章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名称,而没有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太薄弱。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通过对语感的培养拓展、充实、提高W生的精神境界

马克思说:“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语言当然也不例外。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和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从而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

(二)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语言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语言本身的规则在语言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语言主体的语言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语感像一股流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增大它的流量;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它流向既定目标。

(三)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3

【关键词】语文 新理念 适应

大家都知道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能将作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成为时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今后无论对个人,对单位,还是对国家来说,知识和信息都将成为其在这个竞争性的社会里立足、提升、与他人抗挣衡所必备的首要条件。这里所谓的知识,包括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显然现代社会所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木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中,最最基础的知识与素养就是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对国民从小进行素质教育,中小学的每一门课都负有一定的责任,而语文教学又肯定在其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任务。那是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第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第二,让学生有一些文学素养,并逐步具备一些综合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第三,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的语文技能,特别是“读、写、听、说”的能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如能完成上述任务,达到上述目的,那么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修养就会通过语文课切实得到逐步的提高。

如果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考虑,要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是要树立一些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这些新的观念或新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树立知识与能力方面新的教学理念

过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至于技能,虽然也注意了,但也只是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今后对于知识的传授还是要注重,因为知识是基础;但更加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学生的知识再多,也还是极为有限的;如果我们能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会根据需要主动去吸取、获得必要的知识,并能加以运用。因此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来展开。

二、树立情感与态度方面新的教学理念

过去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这么一句话:“要端正学习态度。”不错,学生是需要端正学习态度。但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又是从何来的呢?是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与要求吗?靠教师抽象的说教吗?恐怕不是这样的。就中小学语文教学说,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只能来自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而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则来自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浓厚的兴趣。而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浓厚的兴趣,则来自学生对语文课文积极的情趣体验和感情陶冶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阅读愿望,来自学生对末来的憧憬和美的想象。把握学生的心灵,激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是教育部门、语文教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高水平的境界所不能不注意的。

三、树立多元论的新的教学理念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 中职语文 个性化教学 方法研究

语文学科是其他专业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学生口语交流及为人处世方面的水平与能力都能够通过语文这一学科得到高效培养。但是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面临尴尬境地,存在对专业学科的过度重视及对语文学科的过度轻视、过于单一模糊化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目标的问题,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必须将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落到实处,从而顺应新时代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

一、语文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代的语文教学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新型教学理念。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程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也是其发展形势的需求,同时是当前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充分尊重,使得学生的人格魅力得以全面发挥,从而使得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当前中职在校学生普遍有活跃的思维模式及自身的特立独行,往往部分顽皮的学生能够吐露出新颖有趣的词汇,其时代性的风格尤其显著突出。由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和教师传授的内容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不应该对这类学生着急下负面定义,不要对其思维模式进行全面否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言论并不是毫无章法可循,教师就不能对其进行抑制,允许观点差异性的存在,以使学生处于独立想象的自由氛围中。

在讲授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其进行结局故事的描绘。普遍情况下学生都会沿用老套的思维模式对其进行无外乎两种意义的结局方式,在这种状况发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运行模式进行独特启发,比如女主人公可以摆脱项链这一牢笼的束缚,发现心灵美胜于一切的魅力所在。这种既新颖又充满创意的引导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语文个性化教学赋予课堂多元化的意义

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是被教育的一方。这样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行相对养成,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赋予课堂多元化的意义。

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对教学课堂设置进行全方位转化,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将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中。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沟通交流的默契程度,培养互帮互助的同学友谊,由此培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同时,教师可营造出情境型、鉴赏型、辩论型及探究型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在这种趣味性强、和谐平稳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活跃思想,使其求知欲望能够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及视频等进行播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开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时,对相关视频进行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看这一教学视频,使学生对原著的认知程度得以深入,并且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得到培养。

三、语文个性化教学可以实现课堂生活化的目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出自美国知名教育学家华特。这一重要说明使语文的重要意义摆脱了教学课本的束缚,同时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及理解,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切身体会生活,陶冶情操,并且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下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并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在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学生在这种教学背景下能够使自身的地位大幅提升,从而将课堂所学延伸向生活。

课文《提醒幸福》借助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诸多方面的人生真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的灌输并不能激发学生对其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负面的逆反情绪。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你幸福吗?”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在用心体会的过程中逐渐对生活和语文有切实感悟,学生对生活的良好价值理念也可借此得以形成。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中职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要在充分结合职业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把个性化教学积极引入课堂,据此对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加强教学思维模式的转化,由此将语文教学中的各项优势充分体现出来。笔者相信,在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得到充分激发,继而推动中职语文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浅析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J].魅力中国,2013(25):201-201.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大学语文;应用管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15-02

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学科,所有的学科都是需要语文的功底才能够理解的,从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大学中的语文不是对知识的直接表述,也不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与创新的培养,将语文视为语文知识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有很多的大学生在语文方面有所忽视,大学语文教学也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所以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大学语文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一、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往的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一种传递,重视学生的成绩,而这种以往的教学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新时代的教学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大幅度地进步,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随着我国的新课改的实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知识的传递更多都是由老师进行教导,重点也比较放在老师的身上,但是对能力的培养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将学生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有的时候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并没有经历过很多,所以对于一些语文方面的文章还不能够深入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例如学习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探讨,在小组当中,每位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对所有成员的想法进行分析就会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知识是需要不断去更新的,同样的知识在不同人的思想中有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碰撞,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知识出现,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课堂转变为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和观点的课堂。学生要在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收集资料,并且要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在课堂的过程中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的一个过程下来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大学中,很多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不重视大学语文学习的。进入大学的学生更多重视的是以后的工作,未来的发展,而学校也是同样的,是以升学和求职为主要的目标的。为了能够实现高的就业率,就会只关注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就会忽视了语文的教学。学生之前对语文的学习是因为升学的压力,很少是因为对语文的喜爱才进行学习的。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缺少语文的素养。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素养,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素养,有素养的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更加稳定的发展,所有的为人处世都是需要语文的素养为基础的。当代的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网络上面,对网络上的段子有很多的接触,有很多的网络段子是非常没有营养的,所以对很多的学生只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鉴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出现缓解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会去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大学课堂很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探究式方式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探究式的教学当中,互动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往初中或者是高中的课堂上,老师会因为有升学的压力而忽视课堂的互动性,但是大学课堂上缺乏互动性就是教学的一种倒退,没有互动的课堂就不能够进行探究式的教学。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

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有很多,将探究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语文当中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也会帮助学生提高创新的能力。

(一)营造课堂的气氛

探究教学法很重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需要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将传统以老师为主的课堂向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转变。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老师也要增加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的项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课堂当中,增加学生参与度。课堂虽然是对知识传递的重要场所,但这并不仅仅是课堂的意义,课堂除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当中,老师应该提高课堂的气氛,将大学课堂的气氛营造成愉快轻松的氛围。对于以往传统的课堂,老师是最具有权威的一个存在,学生是不能够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任何质疑的,即便是有的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只能在课下单独向老师进行询问,但是绝不能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质疑,这样的教学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会将学生的思维打断。而探究教学法认为课堂上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是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老师还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会有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会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划分,形成若干个不同的小问题,老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将问题进行解决。老师所设计的所有的活动都要基于学生的发展与特征进行设计,学生还没有进入到社会当中,对于实际的生活缺乏经历,所以活动也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发言,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课堂上可以将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包容,将不同的思想形成一种碰撞,也会对学生有更多的启示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预习,将自己有见解的地方记下来,在课堂上面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谈论,不仅将自己的看法与思想传递给了他人,也会将他人的思想进行吸收,形成更完美的解决方式,在由老师进行引导,将不正确的思想除去,留下的就是关于知识最完美的解释。

(二)创设问题的情境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自己有兴趣的学科才会吸引学生。大学生在大学主要学习的就是专业课,对于其他的科目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的,在一些学生眼中,语文一直都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而且有很多需要理解深究的文章,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呢?情境的设立是一项有效的解决方式,也是探究式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情境的设立要对学生有吸引力,要新奇有趣,要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相关。关于情境的设立是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的。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展开,如果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不会投入到学习当中,大学生对兴趣更是有很深的执著,因为在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的学习全凭学生的兴趣,只有能够吸引学生目光的学科才会受到学生的青睐。语文又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很多的语文文章都是有故事性的,这些有故事性的文章只要老师充分的利用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情境的创设是人为的进行设计,很多的文章是以叙事文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叙事的文章完全可以以剧本的形式表演出来,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

(三)关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重视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如今大学课堂的效率很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这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质量。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教学的评价也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总结评价自己的过程。学生要对自我在课堂的表现进行评价,由学生自己评价之后,再由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可以参考学生自评的意见,并且在评价过后由小组中的成员进行点评,当然,小组中的点评人员要轮流担任,最后在由老师进行系统的评价,总结整堂课的优点与不足,和学生们共同进行改进。评价的内容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发言等这样的小问题,应该重视是否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学科,有很多深层次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挖掘,而且评价的内容中还应该有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和最终探究结果的展示,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思维等,这些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并将所评价的结果作为自己反省的依据,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老师也要通过对探究的评价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模式。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6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那么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做好教与学的主体转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通过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把课堂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式积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知识运用,内化和深化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相互补充,最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所以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应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天地。利用课外阅读,朗诵演讲,校内广播,社会采风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从而内化和深化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语言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通过语言改编、夸张表演、导游解说词、小记者采访、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促进了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