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文1

本组文章旨在呈现“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1.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深化阶段,标准完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教学改进等核心领域,是课改推进的重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督制度”。《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学业标准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我国关于学业标准的研究还较少。

2.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需要

海淀区小学学校多、办学规模大,学校、教师、学生情况差异大,学科教学缺少统一的标准,各学校的学科课堂教学的起点和落点有较大差异。而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是内容标准,优点是学科内容标准明确,缺点是缺乏学科水平标准,能力发展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在每个年级的教学中应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应学到什么程度不够清晰,导致了教学内容随意拓展、难度随意加深、关注知识较多、关注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发展不够等现象。如何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服务,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成为教研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为载体,研制区域分学科分年级学业标准,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为教师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提供支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海淀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和海淀区实际情况,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科学业标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教师教学。具体包括:

(1)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海淀区实际,研制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分学科、分年级学业标准。

(2)基于学业标准,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指导意见,引导教学行为科学化。

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的研究将在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课标(2011年版)的基础上,借鉴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SOLO分类评价方法、学习进阶理论,分学科研制各学段、各年级的学业标准;通过访谈、问卷,调研专家、一线教师对研究过程中制定的学业标准框架及内容的认同度及改进建议;提炼教学关键问题,基于案例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指导意见;在实验校进行实践研究,基于实践研究结果修订完善学业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三、研究成果

1. 构建了学业标准体系,明确了各学科学业标准

学业标准体系包括内容领域、标准维度、学段年级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内容领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内容主题细化到专题、核心概念,以明确学业标准的指向。标准维度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向设定,以保证学业标准的全面性。但是,由于各学科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界定不同,在不同学科的学业标准中,各维度的表述存在差异。例如,数学学科学业标准的具体维度是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科学学科学业标准的具体维度是科学实践、科学概念和科学态度;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业标准的具体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理解、实践能力和习惯养成。

学业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对其中的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提出了学年核心内容专题(或主题)学习后应达到的水平标准。学业标准包括学段学业标准和年级学业标准两个部分。

学段学业标准呈现了不同学段在学科知识、关键学科能力、核心学科素养上的学习进阶,帮助教师明确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同时,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和目标。例如,表1为语文学科学段学业标准(节选)。通过表1可见不同学段学生“识字与写字”领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进阶。例如,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从1600个提高至3000个;学生的书写技能从“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发展到“用硬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年级学业标准则明确了各年级核心内容专题,甚至是各核心概念学习中,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帮助教师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例如,表2为科学学科的三年级学业标准(节选)。通过表2可见,科学学科三年级学业标准对于材料专题,对材料的硬度、材料的韧性等教学内容,分别从科学实践、科学概念和科学态度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学业标准,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参考依据,帮助教师明确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向。

通过上述内容可见,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是水平标准,即明确了各核心内容的学习水平要求。例如,三年级对于材料的硬度的水平要求为“能用划痕的方法比较材料的硬度”,弥补了课程标准仅为内容标准的不足。

二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发展,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有效落实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体现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层级发展。

四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用“行为动词+名词短语”的形式描述水平标准,便于教师理解和把握。例如,科学学科学业标准中用“描述”“认识到”等行为动词替代了“知道”“理解”等。

2. 提炼了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提出了问题解决策略

学业标准的明确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解决了“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这一问题,但是,教学目标从制定到达成,还需要教师完成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为了帮助教师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进行教学改进的能力,该学业标准提炼了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策略。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是决定学科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问题的提出基于学业标准,基于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问题指向学业标准达成的关键点、教师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障碍点和生长点。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包括跨学科通识性问题、学科内通识性问题和学科内实践性问题,涉及课程、学科、学生、教学、评价等领域。例如,表3为语文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节选)。其中,“第二学段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第二学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问题为跨学科通识性问题,“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等问题为学科内通识性问题。“四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写批注笔记”“三年级如何落实自然段教学”等问题为学科内实践性问题。此外,通过表3可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有的指向学段学业标准的达成,有的指向年级学业标准的达成。

表3 语文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节选)

问题1:第二学段如何指导学生理解?

问题2:三年级如何落实自然段教学?

问题3: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略读?

问题4:中年级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问题5:如何指导四年级学生写摘录笔记?

问题6:四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写批注笔记?

问题7:第二学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问题8: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问题9:第二学段如何指导学生习作?

问题10: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问题1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学关键问题的提出,引领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进的方向,促进了教师对“怎么教”的思考。基于案例研究提出的教学建议,既为教师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策略,甚至是可供模仿的案例,又为教师在此基础上自主研究提供了空间,不仅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搭建了平台。

3. 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的研究成果以丛书的形式进行固化和推广。该丛书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9个学科,共12本。

本套丛书正式出版前,在海淀区30余所实验校进行了试用,并对试用效果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调研题目两部分,调研题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对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和评价工作的作用的认同度;

(2)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框架结构的认同度;

(3)对学业标准的准确性、教学关键问题的准确性及指导建议的针对性的

认同度。

调查结果表明:

(1)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对其开展教学和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的认同度均接近90%,其中表示完全认同的教师比例均在60%以上,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2)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的研制框架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对课标解析、学业标准、教学案例、关键问题的价值认同度均在95%以上,其中表示完全认同的教师比例均在65%以上,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3)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中学业标准的准确性认同度较高,均达到90%以上,其中75%的一线教师高度认同学业标准与课标的一致性。对教学关键问题的准确性及指导建议的针对性的认同度分别约为62%和72%。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上述研究可见,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建议的指导性认同度较高。说明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文2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是审视当下小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他们写作的题材并不丰富,大都停留在“自我介绍”“我的老师”“一件难忘的事”“有趣的活动”等,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写作题材窄化、思路闭塞,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

我国的作文教学还有一个怪现象,许多非语文学科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很少会考虑到他的学生正在学习写作。近年来,作文教学在某些方面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抨击,这确实有失公平。仅靠语文教师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片面的,极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作文应该携手学科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体验、收获等,这就是学科作文。

为此,我们开展作文同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开创作文教改之路。

【价值】

1.解决“无米之炊”

音乐、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教学资源: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综合实践课上的活动体验;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绘画创作;音乐学科的音乐鉴赏,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资源。然而,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全然不知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写作素材。把学科教学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学生就会感到生活与学习中处处是写作资源:可以写一则科学实验报告,可以写一个动作训练情景,可以写一段音乐体验、一幅画面的感受。把学习的内容作为作文的重要素材,这样就解决了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难题,克服了学生习作畏难的心理。

2.提供能力准备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各科学习的常态,更多的学科教师开始关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教材的学习中选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学习心得,写观察笔记、实验报告。许多教师开始布置一些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开展课外调查,设计实践方案、撰写科技小论文,作文变成学习工具的同时,也成了学科教师关注的对象。他们比以往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学科教学既为作文提供了不竭的写作源泉,又为作文提供了厚实的能力铺垫。

3.提高教学效率

作文与学科整合,强化了学生用作文的眼光去看学科,学科的意义也向纵深发展。当写学科作文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观察的视角也悄然变化:一幅画,它的内涵会被学生挖掘得更深;实验中细微的变化学生也不放过;学生学过数学后,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作文的方式把探究知识的过程表达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深刻理解,还让他们感受到学科本身的乐趣与意义。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悟;能让学科老师从学生的习作里,了解自己的教学价值及问题所在,加强沟通,促进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正如吴立岗先生所言:“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因此,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得好,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策略】

一、加强联系,树立整合观念

语文教师是学科作文教学的主导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整体把握。语文老师还是学科作文教学的组织者,要熟悉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心态,制订切实合理的训练计划,选择合理的作文训练举措,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作文训练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科生活,指导学生选择学习生活中新鲜有趣的素材,还要密切联系学科教师,把课堂学习生活转化为作文素材。非语文教师是学科作文的参与者,要了解作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要把学科作文作为学习创新的工具,积极投入到学科作文教学中来。学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游戏、表演、辩论、比赛等,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之源。

二、创新课堂,探索全新课型

1.情景再现型

就是以语文教师为主导,学科教师配合,根植于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拍摄画面,再现情景,确定合适的作文训练点,指导学生习作。其操作流程是:首先,语文教师全面了解学科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活动性强、情景性突出的学习内容,和学科教师一同备课,从习作教学和学科学习的目标入手,合理整合,确定训练重点。其次,语文教师走进学科课堂,捕捉学生课堂学习中生动有趣的画面,师生共同分享学生学习的乐趣。最后,语文教师从学生学习的画面入手,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学习体验和收获,确立习作素材,进行有效训练。

2.资源整合型

语文教师通常兼教综合实践、劳动、思品,这些课常常从学生生活出发,通过表演、游戏、辩论、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丰富、表达充分、思维活跃,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作文的素材,课堂学习和习作指导可以融为一体。其操作流程是:首先,根据教材中作文训练要求及年段习作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习作实际水平,制订出作文和学科整合的内容。其次,以活动为引领,以说写为抓手,突出学科教学,穿插作文指导。最后,明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从自然、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文训练的内容,确立作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如,三年级的一节自然课――“大气的压力”,我们把其确立为整合课程。这是一堂实验课,如何在课堂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呢?首先,语文老师和自然老师共同研究,明确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表达、观察的能力水平,作为一堂自然课教学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作为作文课应该创设的良好条件。学生在观察实验经过的同时,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出观察到的实验内容,说一说实验的过程,议一议实验中的现象、结果,特别强调说出实验的动作。这样,在语文教师和自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共识,通过整合资源,共同促进习作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以写促学型

以写促学就是学科教师结合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写出科学观察、音乐欣赏、课堂反思等类的文章,以此作为训练的一种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种课型完全由学科教师实行,需要学科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文3

研修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那教师怎么写年度研修总结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教师年度研修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年度研修总结(一)爱岗敬业是从教者的职责,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技能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工作。从教中,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现就将自己的进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半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

3、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年度外出听课4节,在校内听课70节。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

1、用发展眼光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 时得到老师的肯定。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辅助班主任工作

作为任课教师,对学生思想常抓不懈, 经常与班主任沟通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素质,不断更新观念,发扬创新精神,使教学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

教师年度研修总结(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

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潜力。。

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群众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加强调讲的范围。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

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

都会选一节本周最难把握的课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二、各教研组要用心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个性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月个教研组进行一次群众备课的,每次群众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群众的结晶,透过实践来改善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听课、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成熟起来,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潜力,已构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教师年度研修总结(三)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过去的一年,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对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性质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特别是通过参加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员培训班,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做好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学习和培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业务方面,对我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钻研业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能够团结部室的其他同志,在完成本职工作方面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为我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六年级语文新教材辅导

为了使六年级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教材,按学校和小教部工作计划,我利用开学初教师备课期间,为全县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语文新教材辅导。在准备辅导材料的过程中,我能够端正思想认识,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讲授的内容,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了工作的实效性,使辅导工作真正发挥了作用,不流于形式,收到了实效。

2、开学初视导检查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几年来我们都能够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检查。在今年的两个学期开学初下乡调研中,我们深入了十几个乡镇中心校和所辖的部分村小进行了视导检查。按照下乡前的工作计划,我能够对所查内容认真记录,思考整理形成文字材料,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第一手的材料,也为所检查的学校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帮助。

3、深入基层教研组织,积极协助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为了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活跃教研气氛,我县小学相继成立了几个教研协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主题鲜明的学科教研活动。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在各个教研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时,我都是积极参与,努力发挥着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为指导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一年来,我与其他相关同志,先后深入到了大兴中心校、横道河中心校、黄河中心校指导并观摩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了课改的健康发展。

4、深入薄弱校指导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一些学校由于师资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教学质量方面与很多学校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为了减小差距,促进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几年来,我们将教研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在农村,定位在农村的薄弱校。为了推动影壁山小学的教学质量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加大了对其教研扶持力度,连续几天蹲点搞调研,并在其兴隆小学召开了教学现场会,安排两位老师上了二、三年级的语文课。通过与相对薄弱的学校领导教师座谈、研究教学,促进了他们思想认识再上一个新的高度,研究能力也有了提高,对于带动一个区域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加强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学科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实践证明,骨干教师对于推动学科教学、教研水平和学科教师队伍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在骨干教师培养上,我们采取了分级培养的模式,即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实行跟踪培养,工作针对性强,实效性也更大。横道河中心校的李春红,原本是一个村小的老师,但其本身思想素质好,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学基本功也比较扎实,我们先是将列为县级骨干培养。近几年,推选其参加市里的各种教研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于是,我们将其确定为省级骨干培养目标。得到市教学学院的厚爱,今年的10月8日至12日,李春红代表辽源市参加了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执教五年级《梅花魂》一课,效果较好,有希望被评选为省小语学科的“教学新秀”。

6、用科研带动教研,加强了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落实。

__年上半年,我们在实验小学召开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模式研讨会,分别总结了语文、数学两学科的教学基本模式,供全县小学老师学习并落实到教学中。之后不久,我们将这些教学模式申报为吉林省教育厅教研室“十一五”重点教研课题“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举措,为进一步落实这些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在整个__年年,我们在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时,都将落实教学模式作为重点工作来检查和指导,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三、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学校和部室的各项工作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开发与设计;实施与管理;成效与作用;自学;指导;实践;研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18-2

一、项目研究的开发与设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促进自主发展

1.以学定教。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2.先学后教。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是由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先学”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他们心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既定目标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之下的“兵教兵”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

3.学导结合。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它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各自的智能,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导学式”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学科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和学生自学能力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

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学指导序列,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求同、求新、求特的群英互动探究中,形成了一支锐意改革的教学骨干团队,进而有力地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并为其他兄弟学校提供借鉴。

二、项目研究的实施与管理――试验与全员实践共振,形成新模式内涵

为了确保这一课题的开发、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研究前,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人、各年段主任等相关老师负责统筹规划和协作工作。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关于学法指导的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我校小学生学习的各环节及内容,认为我校所要研究的自学指导可以从一般学习方法指导、知识获得及应用方法指导、学科学习内容及方法指导和个别学习方法指导这四个方面来把握。统一思想后,确定我校三年级为重点实验段,三(2)、三(3)为重点实验班,步步展开并深入。

研究中,我校各子课题组也全面启动研究工作,按课题研究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自学指导研究公开教学活动;开展学法指导专题教研活动、学法指导讲座、学法指导现场观摩研讨等活动;调整实验方案等,主要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以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教研活动、公开课研讨活动等形式突出“五个要素”,即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多的自学机会、多样的学习形式、正确的学习方法。

(1)紧扣“以学定教”的三个环节。

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活动中学会“自能预习,自能上课,自能复习”。

①学会预习。如任教老师根据不同的年级、课型、题材精心设计不同的自主学习单,先扶后放,由课内到课外,由具体的内容到一般流程和方法;由一次性预习到分教时多层次预习;学会自己独立预习、和同学一起预习、向老师请教相结合……逐步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式和方法。

②帮助学生学会上课。强调“一提高,三突破”。“一提高”指的是提高课堂常规的质量。“三突破”指的是在辩证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有突破;在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面有突破;在研究创新教学方面有突破。在活泼、严格的课堂常规训练中,学生自觉做好课前准备,用眼仔细看,用耳细细听,用心勤思考,动口多发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开发。

③精心设计作业。如围绕学科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手抄报;学完英语的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话、写话;学完“小统计”的内容后,利用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开展调查统计活动等。

(2)切实加强“先学后教”的自学指导。

“先学后教”实施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学法指导。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既有明确的学习程序的指导(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又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点拨(即每个环节应怎样做)。

在语文学科的“理解生词”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根据阅读的要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一套“自读会读”的正确流程:自读课文-找出生词-采用一定的方法解决-对词意进行表达-与老师、同学交流、检查正确性。也指明了学习方法:查字典法、联系上下文法、意会法、看图法、近反义词法,找文中解释法、举例说明法。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做到了三个不教:①学生已经会的不教;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③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同时,也做到以下几点:①课前做好调查,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②把传授变为探索,不等于不教,而是通过互疑互探解决,教师精讲点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③学会等待,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注意层次性和问题梯度的把握;④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梳理,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

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主要是将学习的话语权、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聆听中发现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在探索中掌握知识的运用,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自己放入某个情境中进行学习和理解。

2.开展“以学定教”的自学指导活动

在自学指导研究活动中,我们采用集体授课式,根据年级、单元、课文实情,抽出一定量的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学法,如怎样适应新环境,怎样制订新计划,怎样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从而在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方法;采用专题讲座式,如“考试小技巧”、“英语单词怎样记得快”、“应用题解答小窍门”等,并佐以具体详实的事例以加深学生印象;采用讨论竞赛式,如举办“自学方法三分钟演讲”、“复习方法交流会”,有时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或优秀毕业生前来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采用个别辅导式,对部分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的学生,教师进行当面指点,具体指明学习程度环节,具体介绍听讲、记忆、观察等学法,并助其拟定计划,促其自思开窍,引其升堂入室……

3.发挥教师在“学导结合”中的主导作用

(1)身教言传。我们主张教师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自学方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学法指导。

(2)教学渗透。我们还致力于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使自学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怎样学习”导航。在教与学同步推进的研究中,我们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备学法,提示学法,暗示学法要求,设计学法训练等环节列入评课标准,并通过示范课、评优课等形式推广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3)指点矫正。当学生因学力、基础思维等问题出现“自学信号暂时中断”现象时,我们要求教师侧重解决“应怎么办”的问题,为学生思维杠杆提供支点,将学法内涵具体化,导学生步入“又一村”之境;当学生有着不良学法(如记笔记主次不分)和不良习惯(如不复习课本就做作业)时,我们的教师则会侧重解决“不该怎么办”问题,引导学生矫正不良习惯,让学法在学生心灵中生根。

4.“学导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悟迁移

(1)教材导“悟”。教材中的“单元提示”、“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等栏目明确显示需要根据提供的思路、要求、方向,去确定学习目标、重点、方法,让学生在处理学习各环节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

(2)学中求“悟”。自学方法的领悟还可从大量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如语文学科中,将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按作者或作品风格重新组合后进行教学。

(3)常规得“悟”。研究中,我们还把自学指导贯穿于学生每天的学习行为中,在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中实现螺旋式上升,形成一种学习势能、学习习惯,促使正确学法的逐步积累与感悟。

三、项目研究的成效与作用――展示与研讨相互结合,彰显鲜明自学特色

(一)初步构建了适合校本“先学后教”的自学指导序列

历时三年的自学指导实验研究,我们将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自学指导方法加以总结、提炼,形成了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学法指导序列,归结成“四个板块,十四种方法”的相对完整的呈螺旋式上升的体系。

(二)“先学后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风气好。三年的实验研究,我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形成了“勤读、乐学、善思、多问”的学习风气。课堂上争先发言,合作、探究的氛围浓厚,课外主动预习、及时复习已成习惯。同学们积极参加学科活动,并能愉快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自学能力强。三年的“先学后教”实验研究,我们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课堂上总能听见学生各抒己见的声音,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科成绩逐年稳步上升,其中实验班更是遥遥领先。对照各种标准,全校学生成绩综合评定优秀率超过90%,超出以往历年的统计数字。

个性发展好。三年中,学生由于掌握了不同程度的学法,普遍感到学习负担轻,学得轻松。同时他们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和谐、充分的发展。

(三)“先学后教”,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学科、学术带头人成员先后涌现

我们以市、区两级评课选优及学科、学术带头人的评比活动为契机,在学校广大青年教师群体中积极实施“青蓝工程”,每学期开展“过三关,创三杯”系列竞赛活动。如今,我校课堂大胆质疑、争先展示已成为新课堂的主旋律,涌现了张晓娟、葛采平、朱彩虹、张文丽等一大批课改标兵,涌现出了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9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3人,一大批后备青年教师正在茁壮成长。学校课改成为相城区高效课堂实践的一张名片,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前茅。

2.课堂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练舞台

我们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共同研讨具体的教学问题,给实验教师的个人行为予以最有效的支持。我们要求同学科实验教师每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及时研讨实验中的问题,并且分工负责,集体修改,最后实现成果分享。我校每学期举办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青年教师课改公开教学活动、课题组研讨展示活动、区级学科带头人示教活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等活动都成了老师们历练自己的舞台,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文5

现行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并不缺少非连续性文本,包含有对联、农谚、招牌、广告、便条、清单、校报、标语等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多出现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和“日积月累”中,多被老师忽视,教学中一带而过。可见非连续性文本缺少深入而有体系的教学指导。

一、亲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确立

1.揭开神秘的面纱

学生初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并不是因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复杂,阅读难度较高,而是因为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课的阅读较少,学生感觉陌生。

非连续性文本包含了图表、数据、图解文字、凭证单、地图、清单、索引、宣传标语、广告词、对联、短信、网络跟帖、颁奖词、演讲词、推荐语等。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和阅读这些文本,但是在学习中较少碰到,我们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只需要揭开那神秘的面纱,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便能很容易被学生所接收。

2.关注提取信息的妙用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生活需要相联系,所以从生活需要入手,关注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关键。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要能根据自己的问题需求,快速提取一段或几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信息,以便解决问题。所以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明确问题,关注关键信息的提取。

二、指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导原则

1.方法上不强调精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重在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所以阅读指导时,应尽量分享老师或学生的提取信息方法,但是不强制规定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即可。阅读中,指导老师要肯定学生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固定学生的思考方式。

2.效果上不急功近利

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过程中,如果出现阅读困难,老师要给予最大的体谅。非连续性文本从接触到会读、会用,每个个体接受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作为老师不用对有困难的学生急于求成,应让这些学生学会观摩,观摩那些已经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生呈现自己的阅读方式,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他们在遇到真实问题时,便会有所触动。

3.程度上不设限封顶

2011版的语文课标里明确规定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即第三学段的学生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的学生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具体阅读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课标的要求。实际中,一些学生期望对所学过的非连续性文本加以运用,不仅仅是阅读,不仅仅是提取信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希望自己制作非连续性文本,这时候老师不必限制他们的期望和需要,而应顺其自然。

三、亲和:用生活主题创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

1.走进学习生活,读懂文本背后的思维

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自身有着特殊的思想引领功能。我们借用特级教师江伟英《图解语文》的尝试,将思维导图放进语文学习中。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理清文脉,并能较好地把握文章基本结构,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鉴赏分析水平。例如在学习《我的舞台》时,教师设计表格让学生抓关键词了解 “我的舞台在哪里”“我在舞台上如何表演”,借助一个小小的表格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和提取了文章的关键词,建构了内容框架。在教学总分型、因果型、并列型的课文时,设置同类型文章的群文阅读课,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背后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并不是简单的调用写作知识的过程,而是运用语言传情达意表明观点。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之下带出高效的阅读。

2.走进家庭生活,读活生活背后的常识

为还原家庭生活情景,学校利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一次“美食总动员”活动,老师在指导中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思维导图策划活动,如何写菜单,列购物清单,找菜谱,如何依据菜谱烧菜,在分享美食后整理打扫……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美食的诱惑下,参与积极性很高,在搜集和阅读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提升,最后整理出的非连续性文本成果制作也相当精美。

3.走进社会生活,读懂社会背后的经验

在还原社会生活方面,学校策划了《自己走一走》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看公交车的站牌、路标、广告牌、地图,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经验。同时结合学校实际,运用于校报《港晨》的征稿和编辑。《港晨》的征稿需要通过一个思维导图整体呈现,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看这张思维导图,学会如何从这张思维导图找到自己投稿的需要,从而着手去准备自己的稿件。报社编辑也利用这张思维导图将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清的选稿要求明确,学生编辑们借助思维导图考虑如何选稿、如何配图、如何确立版面、如何分工合作等问题。这个活动真实再现了社会工作,让学生赚足了经验。

四、亲密:设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课型

1.方法探索课

师生共同阅读课内鲜有接触的非连续性文本,探索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把握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如:在设计《语文书里你不得不知道的秘密》一课中,我们便以阅读语文书的扉页和目录为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探索中了解语文书的一些使用方法。

2.问题解决课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以搜集信息为目的的。问题解决课便是创设一个需要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情景,让学生走进情景,带着目的去阅读;让学生根据情景需要,通过阅读去找出、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把握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如:《学会买药和服药》便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情景,带着问题去探索如何读懂药品说明书,从而学会阅读同类文本。《美食总动员――如何写买菜清单》告诉学生如何在阅读食谱或者菜谱的基础上,自己写购物清单。

3.群文阅读课

美国出版界名家艾德勒提出:阅读的最高层次是主题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一些课文的阅读可以引发出群文的阅读。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本或者更多,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阅读。这里补充的文本不仅仅包含连续性文本,也包含非连续性文本。这样的阅读既不是单一的连续性文本,也不是单一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原学生阅读的常态,关注学生的阅读生活。例如:教学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三篇课文时,我就引发了总分总结构文章的群文阅读。三篇课文学完后我进行复习回顾,明确三篇课文的特点,画出这三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再进行拓展阅读《长江三峡》《黄山》《美丽的校园》,让学生真正了解“总―分―总”的思维表达方式。

4.信息检索课

在海量文献中,检索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最重要功用之一。要提高资料检索的有效性,必须要提取好搜索的关键词。我们设计了《好菜你来烧》的信息检索课,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自己最爱吃的菜的烧法,阅读父母写的菜谱,阅读美食博客,借阅美食菜谱这些找来的信息,结合个人实际操作,最后确定自己的烧菜方法;查询家人所服药物的药监局备案资料;查找自己姓氏的来历;搜索自己姓名的甲骨文到现在简体正楷的书写变化……在查询中,学生用不同关键词、不同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再对比检索结果,在交流中再现搜索过程,以学会提取关键词的检索方法。

5.写作应用课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范文6

三年级语、数          郑海红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共2页,当前第1页1

.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

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