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研究报告

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把握“工程与生态、景观与文化、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主题,做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水利建筑整体与景观设计内容相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水工建筑物个性、布局、色彩和创新,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区域性、历史文化性、整体性等因素,真正做到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美观、可持续性等。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经济合理和安全等原则。针对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路、人文等方面出发,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一、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如图1)

1、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做到经济合理。例如现代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除应满足一般的防洪要求外,还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工程建成后将会有大量的游人进入,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亲水、嬉水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2、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

3、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

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要保证工程景观功能的正常运行,蓄水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

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采取因地制宜,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

5、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理念。

二、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分析

1、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设计前,应研究工程所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设计时应解决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不搞病态空间和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使设计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

2、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现代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的设计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3、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4、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其文化品位通常是决定该城市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计应在对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风俗等特点深刻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建筑小品、水域绿地的布局和规划,使水利工程的文化氛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融为一体。

5、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景观设计

由于现代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设计时应重视景观的设计。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

(1)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景观设计应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保持原生态。

(2)注重因地制宜,参与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相结合,真正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

融合。

(3)应重视与周围建筑的协调,重视当地文化和经济合理性。

三、设计阶段的详细步骤

1、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是在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或河流(河段)水电规划以及电网电源规划基础上进行的设计阶段。其任务是论证拟建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本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河流概况及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的分析;工程地质与建筑材料的评价,工程规模、综合利用及环境影响的论证;初拟坝址、厂址和引水系统线路; 初步选择坝型、电站、泄洪、通航等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形式与枢纽布置方案; 初拟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总体布置、估算工程总投资, 工程效益的分析和经济评价等。

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在于进一步论证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并要解决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经济问题。主要设计内容包括: 对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基本资料作进一步分析与评价; 论证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的等级;通过水文水利计算,确定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及流量, 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机型和电气主接线以及主要机电设备; 论证并选定坝址、坝轴线、坝型、枢纽总体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和控制性尺寸;选择施工导流方案,进行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和总体布置的设计, 提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供水、供电的数量和供应计划; 提出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及环境评价; 提出工程总预算,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阐明工程效益。最后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包括文字说明和设计图纸及有关附件。

3、招标设计

招标设计是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 将确定的工程设计方案进一步具体化, 详细定出总体布置和各建筑物的轮廓尺寸、材料类型、工艺要求和技术要求等。根据招标设计图所确定的各类工程量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可以进行施工规划并编制出工程概算, 作为编制标底的依据。编标单位则可以据此编制招标文件, 包括合同的一般条款、特殊条款、技术规程和各项工程的工程量表, 满足以固定单位合同形式进行招标的需要。施工投标单位, 也可据此进行投标报价和编制施工方案及技术保证措施。

4、施工详图设计

施工详图设计是在招标设计的基础上,对各建筑物(含机电、金属结构)进行结构和细部构造设计,最后确定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处理措施设计;确定施工总体布置及施工方法,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等; 提出整个工程分项分部的施工、制造、安装详图。施工详图是工程施工的依据, 也是工程承包或工程结算的依据。

结论

对于水利项目来讲,其勘察设计活动的要素非常多,很容易就会面对许多的不利现象。其总的设计活动要合理有序,要确保合乎项目的防洪等的规定。期待设计工作者可以切实的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通过多样措施来切实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确保设计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要确保设计和项目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秉承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心态来开展资料的搜集和各个时期的设计活动,综合的分析干扰预算的要素,确保项目的概预算能够和结算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确保设计活动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正厚.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河南科技,2011,(04).

[2]陈银萍,栗玉荣.我国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景观绿化;生态系统;建筑立面;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110?03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加强了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了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以学会做事为基本要求,注重过程,追求实效,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之目的。同时,它也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项目的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

节能与生态是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是每一个建筑师和景观师在做项目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本着“绿色星球”的理念,尝试着去改变“混凝土森林”的现代建筑模式。正是在此研究背景下,笔者选择了“现代景观设计在建筑节能与生态上的应用”项目。

该项目为2009年申请立项的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具体的目标是研究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

(二)目的与意义

1.目的。将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运用到建筑立面的绿化中来。提出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解决设计中的构造节点问题。

2.意义。通过“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研究”的创新性实验,一方面让笔者团队更早更多地接触景观、物理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开阔了思维;另一方面加强了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也是为节能、生态、低碳尽微薄之力。

从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来看,可以解决垂直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协调人工绿化与植物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项目的开展与成果

2009年10月申请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现代景观设计在建筑节能与生态上的应用——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研究”。12月组织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初步分工。2010年2月,学习植物、机械、制图等方面的知识和有关文献资料。3月12日完成项目的“文献综述”,签订“项目责任书”。4月组织了2次学习、讨论。5月~10月,参观世博会,学习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特别是收集立体绿化方面的案例。7月,开展“景观单元格”的制作。9月,购买花卉在寝室阳台试种。收集市区道路周边的景观绿化图片。2011年9月完成了该项目。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收集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刊物、书籍、城市、展览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主要有《世界建筑》中的东京蒲公英之家、垂直绿化、双层表皮深度,上海《绿地设计规程》《垂直绿化技术规程》,刘滨谊教授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李文敏导师的《园林植物与应用》,金煜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等。

第二,列出项目进展计划。根据时间节点,对目标和具体内容制订了实施计划。在初步阶段,分头构思草案,形成初步方案;在设计制图阶段,汇总方案,绘制图表;在装置制作阶段,根据已完成的设计图选定材料,制作出简单的模型、与导师汇报交流后制作初步装置,再根据试验结果修改、优化方案,并确定、制作出正式的试验装置;在观察植物生长和结构的测试阶段,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有定量的数据),并发现了结构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最后整理、分析研究报告。

第三,制定研究的技术路线。从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建筑景观单元格(立面绿化)“机械传动装置”“植物的选择与观测”“植物的浇洒方式与雨水的收集、利用”(见表1)。

第四,景观单元格的设计。结合有关工程设计项目中的经验,分析了单元格的尺寸,并建立了几种方案的草图(见表2)。

第五,制作景观单元格。采用钢板为材料,委托加工了景观单元格装置(见图1)。

第六,观察植物的季相种植情况。一方面利用世博会的机遇,收集相关的节能环保信息,了解立体绿化应用的细节。另一方面记录上海市区在不同月份的城市景观绿化种植的相关情况。如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的立体绿化、市区城市景观的绿化构造和种植,以及不同月份的植物(见图2)。

现代景观设计在建筑节能与生态上的应用,正是追求建筑与人形成生态的和谐统一。

三、创新点与特色

(一)创新点

①过去的垂直绿化形式较为单一,多为“块、面、带”状,而这个项目经过实验与研究,使得植物与建筑外立面的环境和谐度得到提高,景观丰富性得到改善。

②制作出综合了多种技术、能把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型并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在利用阳光的同时又增加了建筑的自然通风,改善了建筑环境。

③经过模块组合后培养出的立体绿化结合了节能与生态的概念,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在绿色植被的覆盖下,建筑的内部能冬暖夏凉。从生态方面讲,把多余的雨水进行了重新利用。在原有的绿色理念中,又增添了对生态的考虑,这些就是本项目最大的创新与特色。

设计的景观绿化的生态单元格主要由3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建筑立面的绿化种植槽,二是雨水回收处理利用装置,三是循环管道。“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的生态系统构造”的设计,目前已取得了专利[1]。

(二)特色

①将节能、生态、低碳的理念运用到创新项目中,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思想。

②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项目相结合。景观学专业侧重设计、美学,物理专业侧重机械传动的分析。增加了建筑表皮的表现肌理形式、在建筑立面构建出景观的斑块元素。

③集成创新了雨水回用(水处理)、储水与提升、喷灌与滴灌、机械传动与控制等技术。形成自成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

④解决了常规垂直绿化中的不足,如满足不同位置植物对阳光和水的需求、避免出现浇灌中水的浪费和水渍等问题。

⑤认识了相关植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到地区适宜问题。

四、启示

第一,节能低碳、生态环保要从身边做起。国家提出节能减排不仅仅需要认识的提高,更需要行动。事实上,节能、生态就在我们身边。建筑节能可以通过景观生态单元格来进行,既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又可以起到通风、降低二氧化碳及空气中的尘埃、美化建筑立面的功效。

第二,创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创新活动项目中,笔者团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学到了一些研究方法。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感到知识的不足,收集了不少书籍、刊物。最早的想法源于专业刊物中日本的“东京蒲公英之家”住宅,项目开展后我们又结合专业开始学习《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与应用》《景观美学》等,学会了平时关心专业知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多次参观了解相关技术的进展。经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作为景观专业的学生,学习了生态、环境、建筑等方面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新活动提高了我们研究的能力,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初期通过大家讨论,确定了活动的方法和进度,制订了技术路线图。特别是中期考核对我们来说是有效的督促,懂得了研究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三,知识的结合是创新的聚集点。该项目的创新在于将不同知识相结合,寻找各专业的交叉点进行创新。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活动需要通过自主的实践来认识创新的过程。该项目就是解决了建筑与景观共同需要处理的问题,并满足节能和生态的要求,提出了“景观?生态?技术”的新想法。

第四,创新需要团队协作,取长补短。活动团队由景观学系和物理系的同学组成,有景观学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样也有物理系的结构保障。注重实践的同时,及时补充相互的专业知识。景观偏文,但平时经常做模型,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物理偏理,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发挥每位成员所具有的特长。

第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虽然我们在初期制订了计划,但在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一是项目中发现有类似的垂直绿化项目,我们就考察了世博会的主题馆、沪上生态家、外滩绿化墙,分析各自的特点,调整我们的研究,强调系统的生态性。二是现阶段做出的样品装置与想象的结果有差异,让我们知道在活动中要学会不断修正、不断改进,对比目标前进。三是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发现,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领悟、思考,体现了该项目“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

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原型风景;问卷编制;李克特量表;景观感知

0 引言

原型理论是解读传统在设计中有效传承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与不同学科理论结合产生了各种延伸理论与研究方法,原风景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但凡涉及传统的有效传承这一论题,学者们能够提出各种理念和设计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在这个问题上较为认同借助“原型”①概念来解读传统在设计中的内涵与形式问题。比如意大利著名建筑家罗西(Aldo Rossi)就深受原型理论的影响,把他对原型的理解应用到了城市建筑的研究和设计上。在景观设计学中,原型理论甚至延伸出了“原风景”这一概念,如北京西单大街宏庙危改小区的项目中就以北京原风景作为项目的设计依据,建成后就得到了业界和居民的一致好评。现如今,人们对传统符号、传统形式的热衷方兴未艾,但人们对传统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个人经验,从未上升到实践理性的角度去认知和分析。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选取原型风景中的典型元素是解读传统的必要环节。本文借用原风景理论,通过深度访谈与问卷调研方式,编制“苏州原风景因素”量表,量表从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角度出发,具体到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人工自然景观元素对景观感知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物与自然结合的景观对景观感知影响最大,这为设计者在设计景观时如何更好地营造原风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李克特量表是社会调查和心理测验等领域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态度量表形式。[1]笔者摒弃以往依赖个人经验确定设计方案的方式,为更加科学地进行定量研究,通过阅读文献,结合被调查者的访谈和调研结果,编制苏州原型风景对人的景观感知影响的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的科学合理性,借用SPSS软件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量表的一致信度、表面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1)调查项目的收集。为确保调研的有效、真实性,笔者选择了32位各年龄层次的苏州当地人进行一次深度访谈,以被访者的描述性回答为基础,并对32份问卷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本次调研共抽取初始关键词57个,进而对这些词进行分类,分类总结出了空间形态、自然形态和感知层面三个维度的16个关键词作为苏州原型风景元素。

(2)调查问卷的项目确定。鉴于第一次的访谈调研,笔者设计出调研问卷,将抽取的关键词以问题形式呈现。此次问卷主体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以空间形体、自然形态等所涉及的关键词为主,确立包含26个项目的“苏州原风景调查”量表,每个题目均提供表示态度积极程度等级的5种备选评估答案(“非常深刻”“深刻”“一般”“印象模糊”“非常模糊”),并用-2~2由低到高分别为5种答案计分,最后将每个题相加得到量表总分,以态度积极程度等级的总分反映被调查者的综合态度。

(3)数据选择。问卷调研选择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60名在苏州枫桥镇区域②成长的成年人填答问卷。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效度检验与信度检验。笔者借助SPSS19.0检验量表的效度与信度:1)表面效度,笔者通过课题组的深入探讨,实地考察和调研,最终留下空间形态、自然形态和感知层面三个维度的项目,按照这三个维度组织编制问题作为最终的问卷项目。2)结构效度,检验量表的KMO测度值,采用因子分析,选取前7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积贡献总体方差达79%,认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为0.79符合测量学的要求。[2]3)信度检验,计算量表的α信度系数为0.920。该值反映本量表内在一致性很高。

(2)苏州原风景对景观感知的分析。本次研究以量表总分作为苏州枫桥镇人们对原景观感知影响与否的综合评价,描绘量表总分频数直方图得出总分呈现正态分布情况,表明被调查者的态度都倾向于积极。[3]通过计算量表总分均值和标准差17.309,说明苏州原型风景中传统元素对景观感知有明显的影响,本次调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另外,将量表总分与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和学历三个属性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型风景对景观感知的影响与被调查者的年龄相关性最强,依次为学历、性别。原型风景对景观感知的影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因为随着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影响,苏州各种传统的元素在生活空间中的存量日益减少。

另外,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可以代替原有的复杂因素表示主观测评指标的基本结构7个公因子,并以公因子对应的成分归属层面命名,参考其方差贡献率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公因子的重要程度。一是按照人工和自然环境角度,重要程度依次为:自然与人工物层面(28%)、自然层面(26%)、人工物层面(24%);二是按照景观的空间类型来说,重要程度依次为:自然与人工物中观层面(34%)、自然与人工物微观层面(23%)、自然宏观与人工物中观层面(12%)、人工物中观与自然微观层面(8%)。可见,自然与人工物结合的因素以及自然与人工物中观层面对景观感知影响最大,这给建议设计者提供一个很重要的设计理念,当设计一个能够继承地域文化的作品,设计者应当注重考察当地的原型风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出发,这样一定能够摆脱个人经验的局限性,设计出符合民众需求的作品。

3 总结

从深入访谈到设计问卷调研,再到检验量表的稳定性、一致性和有效性,本次研究科学、合理的量化分析苏州原型风景对景观感知的影响,得出原型风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自然环境中观元素和人工环境中观元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原型风景中的元素的保留和宣扬,不管是设计景观,还是设计建筑都不可忽视当地所特有的传统元素。

注释:①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认为,原型是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沉积”在人们无意识深处,其内容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它包含了人类心理经验中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始表象。

②枫桥镇是苏州地区较有地域特色的一个区域,虽然在城镇化进程中原有风貌逐渐丧失,但是这种情况反而让该镇居民对本区域的“原风景”有更深的认知。因此,选择的都是成长在该区域的被调查者。

参考文献:

[1] 羽田季久乃,铃木诚,进士五十八.原风景的空间构成[R].日本造园学会关东支部大会研究报告,1993:1718.

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项目决策;项目设计;施工合同;供方资源;甲方供料

近几年来,本人在经历约60万平方米三个房地产项目的管理实践,经历工程建设准备、建设实施、工程验收、项目交付等过程,也通过对其他开发项目建设管理的考察和调研,发现有一定开发规模、多个项目同时实施的开发企业,其项目建设经常是慌慌张张开工、忙忙碌碌施工、紧紧张张交工,项目管理目标总不能如期实现。结合当前房地产开发流程及组织管理状况, 针对开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改进开发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的思路,降低项目管理难度,充分用好工程合同,规划好项目开发组织,促使项目进行得稳健有序。

1 项目决策阶段要重视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和提高决策效率。

项目决策阶段开发商担心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负面影响,以及公司人力资源的缺乏和管理机制不健全,项目市场定位及决策机制不完善,项目前期市场可行性研究工作不深入,是影响项目管理有效实施的根本。

1.1 项目前期对市场研究和决策

由于没有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得项目规划设计不能如期进行,即使进行了多方案的概念规划设计,也会因为市场研究工作不充分细致、评判标准不明确、犹豫不决致使项目决策慢、效率低。开发商有些领导以“市场是变化的,项目定位不能太死”为借口不重视前期的项目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迟缓浪费了项目时机。决策高层犹豫一段时间后匆忙决策,这样决策确定的项目产品导致不科学、不系统、不全面,也不完全可行。

1.2 决策机制的完善

决策阶段的犹豫和匆忙,引起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造成管理诸多困难,一定会在项目建设、销售、交付及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当工程匆忙上马、待定内容久拖不决时,因产品研究方面资源匮乏,所谓决策就成个别领导临时仓促“拍脑袋”,领导成为具体工作的操作者和矛盾的焦点,也成工程建设等待的关注点,前期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研究问题此时就演变成工程技术问题。例如某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则性、功能性的“伤筋动骨”大变动,在销售阶段才意识到户型单一、户型偏大等市场定位偏差问题,重新进行产品定位,重新设计而修改户型,在建商住楼改成公寓楼等功能的修改,详规设计经常调整建筑面积、建筑楼层、楼体布局、景观布置、道路系统等。

1.3 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

决策阶段工作效率低导致项目实施丧失机遇,效率就是效益,只有纵观全局综合性地算大帐,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前期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灵魂,据此进行的项目设计是龙头,龙头有魂才能使工程建设管理有章可循。重视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就要重视前期研究决策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科学投入;要建立完善的决策支持机构,收集、整合决策支持性资源,必要时要“借脑”、“借力”;完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使得项目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

2 项目实施阶段要重视加强设计管理和计划工作。

市场研究阶段进行得不细致不规范,项目决策阶段的问题拖到实施阶段来解决。本属设计师的工作,却受到开发商的过多干预和限制,做出的规划和建筑效果的确是完全体现了开发商意图,但项目整体设计不系统、产品功能不配套、效果上不协调等方面设计失误的责任也由开发商承担。

2.1 设计阶段的盲从

开发商认识到一定要在设计阶段严格把关,某几个领导的“感觉”就成为了规划、建筑设计的评判依据。项目规划和建筑方案是开发商“包办”的,设计师成了开发商的工具,使得设计师无法创意。建设内容经常变化,施工图提供慢,工程变更多,造成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等项目管理目标无法如期实现。如某小区的变配电房、水泵房、停车位是临时加上,分期建设的小区供电问题经常临时性解决,经常调整建筑立面材料、颜色及窗型,景观设计不系统、无主题等。设计师成了“改图师”,工程人员成了“改图员”,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各方面都不满意。

2.2 设计资源的简单拼凑

细微创造差异,细节决定成败,项目设计资源整合不足,影响项目设计质量、供应时间、工程内容对接等工作,从而影响项目管理。当今住区开发建设,景观园林工程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景观设计资源整合不足,设计工作滞后造成整个小区景观不协调,景观设计意图粗略,无层次地繁杂添加,设计图纸内容做法不具体,景观工程实施滞后,失去了景观促销的作用。住宅公共部分精装,装修设计在施工图中得不到体现,建筑装修设计滞后,往往后期装修仓促上阵。

2.3 有效整合设计资源

招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有类似业绩、与项目匹配的专业设计资源进行整合,要求设计单位按照已批准的项目可研报告进行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景观设计,并以可研报告的预设要求评价、审核各阶段设计文件;此阶段要依据项目可研和设计文件编制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对关键性的设计文件要进行相关部门的预审和讨论。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凡涉及建筑功能性等的原则性工程变更,一定要慎重,并经过必要的程序才能进行。 转贴于

3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力求严密,重视项目收尾阶段的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不严密,从建设方手中直接分包的单位过多。项目收尾阶段交叉施工作业时,发包工程内容及交接口界定不清,没有采取措施重视工程收尾阶段的工作,造成项目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3.1 工程总分包管理难协调

工程建设前期主要是总承包单位进行的土建施工,管理工作比较单一,容易进行;对于施工合同有约定的纳入施工单位管理的专业分包,管理工作也正常。到建设后期,专业配套分包单位与总承包单位,以及分包单位之间的配合和交接问题上,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项目管理的难点。因大型小区的参建施工单位众多、交叉作业多,进场、退场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甲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中无工程配合、交接内容等要求或约定不详细、不严密,总承包单位对甲方分包的项目不承担“总承包”责任,对甲方分包工程配合问题“斤斤计较”,使工程管理困难重重,总是在交接环节的工序细节、脚手架、垂直运输、临时水电、垃圾清运、成品保护、使用费和配合费、安全管理、交接验收、工程资料衔接等方面纠缠不清,造成工期拖延。甲方分包单位有了需协调的问题也往往直接找甲方,甲方成了真正的“总承包”,出现工程质量和拖延工期问题后相互扯皮、推诿,责任不好界定。在项目收尾阶段甲方很多精力花费在“协调”工作上,即将竣工交付客户入住之前,售房签订的交付日期日益临近,出现乙方不急甲方着急的尴尬局面,甲方现场代表总要“求”完这个乙方,再“请”另一个乙方,还要准备组织进行项目整体验收和交付等工作,现场管理的工作压力、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收尾阶段现场大打乱仗,焦头烂额,使得项目建设虎头蛇尾,留下诸多问题。

3.2 甲方的分包项目要尽量少,施工承包合同要严密。

对于甲方分包各工程合同内容要系统化,细化各自之间配合条件,全面系统地进行建设合同管理。尽量让总承包单位完成组织施工,需要分包的由开发商主持分包工程招标工作和确认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与总承包单位签订工程分包合同。这样有利于甲方及监理的协调管理,规避质量、工期、安全、保修责任等风险。对于必须由开发商组织发包的工程,要细化发包工程的内容,事先研究各分包工程的建设时段、交接、场地、协作、安全、验收、保修、资料、费用等配合条件,以及各工程之间可能产生的管理难点。事先制订对策和要求,在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中明确,减少甲方协调工作量,使得工程合同更具操作性,充分体现业主的主导性。

3.3从整体运作上真正重视项目收尾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

在项目收尾阶段可建立一个由开发商主管工程的领导牵头、整合工程管理、销售、技术、开发、材供、物业管理等内部人员组成的工程项目收尾巡查复查的临时机构,与工程项目管理现场人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收尾阶段的项目管理及项目交付、移交工作。

4 开发商应重视对供方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对于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者来说,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是由勘察设计单位完成,工程实物由施工单位承建,现场“四管控”工作委托监理单位实施,工程所用材料设备由材料设备供应商提供,开发商是社会资源的组织者、整合者和调动者。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发商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之间是需方和供方的合同关系,供方资源的整合和组织就成为甲方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是房地产项目管理预控主要内容。开发商工程计划不完善,工程招投标工作组织流于形式,平时资源积累不足,参与的单位与工程建设不匹配,使得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开发商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主导者,是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建设中应发挥主导性作用。有时开发商自身工作没做好,影响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其实,平时注意收集整合各种与项目建设相关的社会资源,建立严密的工程及主材、设备招投标制度,通过考察、鉴别、比较、评估、洽商等方法,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承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资源库,然后再通过规范的招投标工作,选择中意的供方,与供方建立责、权、利分明的合同关系。

有时开发商片面认为是买方就要高人一等,与供方合作诚信意识差,过度使用“主动权”,对供方提出超出其承受能力的不合理要求,过度挤压承包方的赢利空间,拖延支付工程款,向承包商转嫁现金流压力,“主动”违约,忽略了供方的价值和伙伴作用,影响项目正常进展。开发商应当把承包方看成是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双赢的、平等的、诚信的合作伙伴。

5甲方供料的范围、交接方式要事先周密确定,不影响项目管理。

开发商为了集中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集中采购节约成本,保证设备质量和进场时间,经常在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有甲方供料的内容。甲方供料主要是电缆、电梯、水泵、变配电、空调等主要机电设备,而有的开发商甲供料越来越细,还存在供料交接、验收、保存、结帐等方面的环节,加大开发商工作量,造成承包方的依赖性,而且承包方很容易将工程质量、工期问题责任归结于甲方,产生承包商索赔,加大工程项目成本。甲方供料的范围、方式选择和实施效果不当,也会加大开发商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

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文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作为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综合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着城市综合体的整体空间品质,还体现整个综合体的文化品位和现代感。本文对我国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进行分析,提出现有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改进措施。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引言

我国的城市综合体(HOPSCA)一般引入国内外服务业品牌,建立建筑群,功能多样,将酒店餐饮、商务办公、购物娱乐、公寓住宅和停车休息区等集为一体,投资大且带动能力强,相比一般建筑,城市综合体具有更高的服务品质,面对风险有着更强的抵抗能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城市综合体有利于实现具有城市特色的发展模式、消费模式,因而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项目。

1城市综合体及其外部空间环境

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是指综合体与城市衔接的地带。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的环境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综合体的第一印象。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的特色功能区段,通常位于新建城区的中心位置,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车流、人流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

2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中的道路系统、广场和中庭是综合体集约化后的交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经过与地下、地面和空中走廊等高层次的空间体系,共同组成城市综合体的交通流量,与城市的交通紧密联系起来。综合体具有庞大的人流量和物流量,这就要求建筑物的外部要具备适时疏散人流、物流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为人们提供集散场地。同时,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是城市与综合体的过渡区域,其设计要适应城市的整体环境。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通过对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均衡配置功能来满足自身需求,使城市综合体可以紧密地纳入到城市的体系中,实现城市交通组织的高效和便捷,缓解交通压力。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丰富多变,可以灵活运用空间,实现地下、地面、天桥等多重空间的紧密衔接,形成建筑群的交通转换空间与公共休闲空间的有机结合,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促进城市综合体的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

3我国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综合体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①城市综合体缺乏与城市整体空间的联系。我国现有的许多综合体过于关注室内设计而缺乏对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或是由于过于寻求外形的现代感而没有关注与附近景观的相互融合,造成对城市整体景观的破坏。②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缺乏亲和力,缺乏地域性文化内涵,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方便的生活空间,因此外部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注重人们的需求。但是就我国现有的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来看,放眼望去是不能踏足的草坪,不够舒适的休闲广场,不实用的高级雕塑,或是对国外经典设计的盲目抄袭,难以达到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也造成了城市综合体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的缺乏。最后,屋顶的空间没有有效利用。我国的城市综合体仅仅有少量的屋顶没有被闲置,大多数的综合体屋顶还是“没有被开发的大陆”。

4我国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从综合体的交通、使用功能,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及其立体化、参与性、绿色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建议。现阶段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中景观绿化设计的重要性并未得到重视、景观设计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并且理论支撑匮乏。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实事求是,做到对人的心理、行为两方面的考量,设计风格融入地域特色,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紧密结合,使得所形成的景观在艺术化、自然化方面实现升华。

4.1保证交通功能和使用功能

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应保证其交通功能:合理的组织人流、物流等,考虑各个商业店铺的地上、地下卸货区和卸货时间等。如果与城市的主要街道结合,结合部位要设置“港湾式”停车区,尽量减少地面机动车的行走范围,减少机动车与人流交汇。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承担着城市公共空间的责任,其设计要保证可以提供使用者购物、聚餐、散步、游玩等所需要的场地和空间。一个商业性的综合体是否成功不仅仅依靠商品,商品以外的公共空间也是决定商业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中要尽量使其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其环境景观也要成为城市公共景观的一部分,模糊城市空间的边界。

4.2注重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城市空间的大背景出发。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要紧跟城市总体规划的步伐,从城市的空间环境角度分析,建立综合体与城市的联系,使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城市的大环境融合在一起。从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开始,就应当吧外部的空间环境设计融合到城市整体规划之中,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规划,防止建筑与其外部空间环境明显的分隔现象的发生,最终设计出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

4.3将外部空间环境立体化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建筑呈现高层和超高层的设计趋势,同时交通体系也呈现出立体化的设计,这就要求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符合这种立体化的趋势,多层次的利用土地、空间,提升外部空间环境的质量。佛山九龙国际家居广场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的立体化设计,在此项设计中,多层次的利用了土地和空间,有较高的外部空间环境质量。引入连廊、阳台将商业、办公空间与绿化平台、屋顶花园相连,形成多种形式的交流、休憩平台,营造出多层次的立体空间。

4.4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加大绿色建筑的设计可以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保护环境,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应对气候环境变化、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人员应注意充分利用低矮的建筑屋顶,采用建筑墙面绿化,使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环境可以最大程度的营造出更多的绿化,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环境。设计手法亦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例如佛山九龙国际家居广场综合体设计中将商墅一、二层商业通过连廊连系,并通过人行天桥的设置将办公楼与办公楼间相连。连廊的设置方便了两个片区之间的联系。裙房部分全部设置骑楼,与当地气候相匹配,方便人们使用。立面则采用遮阳百叶,遮挡西晒,美观且实用。

4.5注重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中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绿化设计要注重景观功能的复合性,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滞留和复合空间,营造不局限于观赏层次的景观绿化设计,将景观绿化拓展至可以将休闲散步、餐饮聚会、文体娱乐等功能集于一体,增加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的吸引力,解决其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的景观绿化设计还要注重开敞空间的设计,提高其可达性,让人们可以置身于景观绿化区内。开敞空间由自然、非自然空间共同组成,是综合体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城市综合体其外部空间环境的景观绿化设计注重开敞空间的设计,促进景观绿化区内的人机互动,人们可以在绿化区内休闲散步、举办聚会或各项娱乐项目,大大提高综合体的活力,对促进交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景观绿化设计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

4.6注重外部空间环境的参与性

城市综合体是综合多种城市特征的建筑群,因此其外部空间环境要可以符合不同层次人群的使用要求。例如大型户外广场:一方面可以作为公共景观、提供休闲与大型活动场地,同时也能成为连接综合体各个功能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整体产品的附加值。城市综合体是为人们提供社交、休闲的场所,要让人们真正的参与进来,就要让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具有动态美感,使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参与到外部空间环境中。

4.7将城市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

一个城市的特征很大程度上由城市景观体现,而城市的大规模改造和建设中使城市中许多富有文化特色,体现城市历史感的景观被现代化的景观代替,使城市逐渐丧失原有的文化特色。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建筑的保留,深入的了解城市地域文化习俗,善于从城市的历史文化中提炼传统特色元素,与现代化环境设计手法结合将城市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如提取名人轶事、历史事件、民间工艺或民俗风情等特色,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提升人们对综合体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5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是现代综合业态的概念,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项目。而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又是城市综合体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设计并不仅仅是绿色植物的景观塑造,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要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注重与城市整体空间的联系和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遵循功能、地域文化特色、人性化、参与性、体验感等的设计原则,注重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中景观绿化设计,通过抽象或具象的手法将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到设计创作中去。打造有个性、有活力的外部空间环境,实现功能多样化、可达性高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

作者:黄神继 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岁丰,蒋涤非,刘庆.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株洲市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0(3).

[2]孙大明,邵文?,邵怡,等.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深绿色”设计[A].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3:170~180.

景观设计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

Abstract: Libo world natural heritage, the landlord should include the Maol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Libo Zhang Jiang state-level scenic spots in the large, xiaoqikong scenic area, an area of 73016 hectares, accounting for the South China Karst world natural heritage, 50% of the total area.

Keywords: Libo Karst Natural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J8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驾欧至荔波高速公路K0+980~YK11+500约10.5公里路段处于自然遗产地缓冲区范围内(其中路基5.3公里,桥梁2.2公里,隧道3公里),但没有进入其核心区,距离核心区边界最近距离约250米,对自然遗产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在:

①对锥状喀斯特地貌发育、分布的影响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与分布: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表地下水丰富,地表河流以樟江为代表,泉水和地下暗河是其补给源,地下水赋存状态独特,具有显著的二元结构;自然遗产地内地质由石灰岩岩组、碳酸盐夹碎屑岩岩组、碎屑岩岩组共同构成,以连续分布的石灰岩为主,正是其岩组在地质构造抬升和地表地下水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成了极为多样的喀斯特地貌。荔波喀斯特地貌景观主体是锥状喀斯特,其由两坡对称、平均45°、相对高度十余米到百余米的锥状石峰组成,连绵不断的锥状石峰形态共同组成了荔波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荔波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喀斯特和峰林—洼地、峰林—槽谷喀斯特。

施工期的影响:项目建设方案主要以路基、桥梁、隧道的形式从自然遗产地西北处缓冲区穿过,项目建设方案大部分路段是以路基的形式穿过自然遗产地,不会对该区段地质构成产生较大影响,隧道的建设将开挖大量土方量,其隧道建设区段地质属于石灰岩构造的岩组,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减少该区段部分石灰岩,对原有岩组的完整性有一定影响,但对涉及范围内原有地质构造不会造成影响。

项目建设涉及范围区段喀斯特地貌属于峰丛—谷地类型,高程在900—1070之间,项目建设方案主要从谷地穿过,在K9+690和K11+680以隧道的形式穿过自然遗产地两座山峰,对山峰外观形态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其破坏面积较小,对项目建设涉及范围内的峰丛—谷地完整性不会造成影响。

运营期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将在该区域内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化印迹,公路本身的构筑物(如护坡、排水、桥涵等)、辅助设施(如护栏、标志、标牌等)都构成自身景观,由于这些景观都是人工的,其穿梭于山峰、谷地之间,将会对峰丛原始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自然性造成一定的破坏,给景观视线带来一定的影响。

②对喀斯特森林植被的影响

喀斯特森林植被的概述: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内植被以耐旱、石生、喜钙等为特征,自然遗产地内不同的植物物种共同组成了喀斯特植被群落,荔波自然遗产地内植被类型可分为喀斯特森林、喀斯特灌木丛及灌草丛、农田坡地等。区内最顶级的群落为各类喀斯特森林,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地貌类型,与浓郁的森林覆盖相搭配,形成了艳丽多姿的喀斯特森林地貌景观。喀斯特森林地貌景观可分为漏斗森林、洼地森林、谷地森林及槽谷森林四大类。它是世界森林中的特殊类型,以其面积宽广、分布集中连片、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等特点成为世界森林中最珍贵、罕见的自然遗产。

施工期的影响:项目建设方案穿过区域为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即所谓缓冲区。线路所经过的路段两侧,受人类开发种植等因素影响,多为次生性的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栎类或马尾松——枫香构成的针阔混交林,未发现原生性的喀斯特森林存在。此类次生性的林地可以通过人工绿化以及补充栽种等方式加以补偿。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喀斯特原始森林集中分布于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距离本项目建设区在9km以上,项目建设不会对其构成影响。

运营期的影响:项目建设运营期车辆排放的大量尾气,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增多,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对项目建设方案沿线植物生长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在高速公路建成后在该涉及范围内划出一道人工化印迹,对沿线森林景观的景观视线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③ 对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自然遗产地内动物群介绍: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生存活动着多种野生生物,动物物种丰富度较高,脊椎动物有243种,昆虫有1282种,其中保护动物有45种,其中极为等级有3种,濒危等级有4种,易危等级有38种。荔波自然遗产地雄伟的锥状喀斯特地貌、发达的地下洞穴为众多濒危和特有生物提供了重要、显著、适合的自然栖息地。

对动物群的影响:在项目建设施工期所产生的施工噪音、施工振动、施工车辆频繁的进出自然遗产地等一系列人为活动,以及项目建成后车辆运行所产生的噪声、车辆排放尾气等,使动物群的原有生存环境受到一定影响。项目方案运营后,形成全封闭的屏障,将妨碍野生生物的活动,项目涉及范围一定区域内不适宜生物继续生存。根据自然遗产地内典型极危、濒危动物分布图得知,项目涉及范围内无典型极危、濒危动物分布,并且距离其分布范围较远,项目建设方案对自然遗产地内典型极危、濒危动物的生存、活动无影响。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发现的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均为较为常见,分布较广且种群数量较大的鸟类类群,项目建设仅涉及其捕食范围,未涉及对其生存巢区的影响,故项目建设对3种重点保护鸟类影响较小。

④设计措施

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黔建景字[2011]157号文《关于麻尾至榕江高速公路驾欧至荔波段项目建设方案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影响专题研究报告审批申请的复函》同意本项目穿越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了该路段的环保设计:

路线:为降低对自然遗产地的影响,尽量优化路线平纵面,是填挖平衡,尽可能少在遗产地缓冲区内取土、弃土,同时尽可能避免大填大挖。

路基:少用缓边坡,减少路基开挖面;注重绿化,使路容与自然景观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