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颅脑肿瘤;显微手术;护理配合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1-169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显微颅脑肿瘤手术是一种精细而繁琐的工作,手术室护士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1]。2002年1月~2006年7月我院共进行显微颅脑手术208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显微颅脑手术病例资料208例,其中男121例,女87例,年龄8~55岁,包括脑膜瘤56例、胶质瘤34例、垂体瘤25例、听神经瘤18例、颅咽管瘤16例、其他肿瘤59例。最大肿瘤8 cm×7 cm×6 cm,最小肿瘤2 cm×1.5 cm×1 cm。手术时间3~9小时,术中未发生病人死亡。

2 术前护理措施

2.1 病人评估:常规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并建立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记录[1]。颅脑手术病人由于肿瘤占位性病变及颅高压,故术前都有一定程度的意识、认知能力、肢体和语言障碍,伴有生命体征改变及精神症状,对此护士的术前访视尤为重要。通过术前访视,护士可了解病人的身心要求,包括意识状态、皮肤情况、静脉穿刺条件等,并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颅脑手术围术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及病人家属的忧虑。

2.2 物品准备:常规准备开颅手术器械、显微颅脑手术器械、2台双极电凝器、两套吸引器、高频电刀等。颅脑手术中情况复杂多变,所用器械、物品较多,因此手术前日护士应了解手术名称、方法,尽可能将器械、敷料、液体、药品准备齐全,手术显微镜、电凝器、吸引器等进行调试,并检查其性能,以保证手术中能良好使用。

2.3 人员配备:颅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显微颅脑肿瘤手术科学性、技术性较强,要求巡回器械护士热爱这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熟悉颅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及术式,预先估计到手术者需要,遇到术中意外和抢救能及时作出反应,果断独立地开展工作。针对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在固定颅脑肿瘤手术间的同时,相对固定一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工作,使之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种颅脑肿瘤手术的步骤、方法、摆放和贵重仪器的使用能熟练掌握,并对不同手术者的操作习惯做到心中有数,形成护理程序,提高手术配合的质量。

3 术中护理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3.1.1 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脑组织血管丰富,开颅手术出血较多,为解决术中大量输血、输液、快速滴注甘露醇和麻醉静脉给药,采取16号或18号静脉留置针穿刺双下大隐或肘正中静脉,对于静脉难穿刺的病人,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3.1.2 有创动脉测压的建立: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由于脑组织压迫、出血、吸入性及控制降压等原因会引起血压的波动,血压的波动对脑血流、颅内压产生直接影响,脑循环必须保持较高的灌注和连续的相对稳定,才能保障足够的血流以满足脑代谢的需要,维持大脑功能。我们选择穿刺桡动脉。为了保持测压通畅,细心做好各环节的护理配合,禁止在穿刺处静脉推注药物。

3.1.3 合理摆放:因显微颅脑肿瘤手术时间较长,的安置应顺应呼吸及循环功能充分显露手术视野的前提下,还应注意病人的舒适、安全,避免因时间过长而导致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皮肤的挤压伤。为此我们制作了各种规格的海绵垫,手、脚、肩固定带根据手术及手术者操作习惯摆放。平卧位时头部应抬高20度~30度,不能过伸以减少出血;侧卧位时应选用厚度合适的海绵垫置于胸廓,以有利于呼吸、避免手臂受压;同时要将病人肩部固定,使颈部平直,有利于手术视野显露。俯卧位时用厚度合适的三角海绵垫置于病人两侧肩部及髂棘,使胸、腹部悬空,有利于呼吸,膝部、足部、肘部等骨突出处用海绵垫垫好[2]。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需要进行皮肤按摩,但一定要告诉手术者,因为细小的震动都会造成显微镜下操作者判断的误差。

3.1.4 眼睛的保护:全麻后,巡回护士要用金霉素眼膏轻轻挤于病人眼内,然后用无菌敷贴平整地贴于眼部,以避免消毒液及术中冲洗液体流入病人眼内而损伤其眼睛。

3.1.5 密切观察病人:巡回护士在手术中的重要职责是观察病情,应对病人的尿量、肤色、有无抽搐、输液、输血反应等进行观察,并估计失血量,为术中输血,输液提供依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3.1.6 注意用电安全:颅脑显微手术的所有仪器都是用电设备,巡回护士要有安全用电的观念,合理安排各种电源插头的位置,如心电监护仪不可与高频电刀使用同一插座,以免互相干扰,影响病情监测,高频电刀的负极板应妥当放置,避免灼伤病人。

3.2 器械护士配合要点

3.2.1 熟悉手术步骤,了解手术者习惯:切开头皮时,要备好头皮夹止血,翻转头皮及帽状筋膜瓣时用头皮拉勾牵引,开颅时,备好开颅机、骨蜡,及时更换钻头、铣刀、磨钻头,取下游离骨压板用湿盐水纱布保存备用;切开硬脑膜时,备好自动牵开器及脑压板,以便暴露手术视野,备好显微器械。

3.2.2 术中应根据显微手术的特点,向术者传递重量轻、细长、尖头、占用空间小、操作省力的显微器械,且传递时不能敲打术者的掌心,要将器械传至镜下视野,并且不能碰撞术者身体任何部位以免影响手术操作的稳定性而出现危险。熟悉每步手术所用的器械,以防延长手术的进程,手术台中所有人员应特别注意不要碰撞主刀者,以免出现危险。

3.2.3 确保术中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双极电凝镊子要及时认真擦拭,确保有效电凝。显微手术的术野小而深,因此应将海绵及棉片修剪成各种大小不等的规格,确保吸引器通畅,并随时调整吸引器压力,以防吸力过大而损伤正常的脑组织,对精细的显微器械术中要爱护,不能投掷或互相碰撞,锐利的刀、剪应特别保护利刃部位。

4 护理配合体会

4.1 护士术前或术中的每项护理操作、言谈举止都应表达对病人健康的关怀,尽可能地使他们在身心两方面感到舒适,并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及显微颅脑肿瘤手术的配合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手术中得以更好地实施,使围手术期的护理贯穿手术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3,4]。

4.2 各种仪器的正常使用和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直接关系到显微颅脑肿瘤手术能否顺利进行:颅脑肿瘤手术使用仪器较多,除术前常规检查外,术中巡回护士应注意各种仪器是否正常运转,使用双极电凝应密切注意手术进展随时调节。根据术野的深浅调节显微镜的亮度和扩大倍数,并随时告知术者。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洗手护士要熟悉手术程序和手术者的习惯,及时准确传递器械。以使手术者不受干扰地进行手术,这样缩短了手术时间。

4.3 注意对手术者的心理调节:心理护理是指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很少强调护士对手术者的心理调节,由于显微颅脑肿瘤手术全部在显微镜下完成,肿瘤涉及脑干、大血管和重要神经,长时间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极易造成身心疲劳,故心理调节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护士要用语言和行动来缓解手术者的紧张情绪,使手术在协调的环境气氛中进行,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延伸。医护之间的协调工作,为病人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淑芬,刘 燕,邹 娟,等. 现代化手术室管理模式探讨[J].护理杂志,2001,18(4):37.

[2] 殷亚亚,覃仕英,李 维,等. 颅脑显微手术的改进[J].护理杂志,2004,21(11):63.

[3] 包家明,霍 杰. 整体护理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3.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739.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078-01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人,占颅内肿瘤的7%~10%。垂体瘤的手术途径大体可分为经颅垂体瘤切除和经蝶垂体瘤切除两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被认为是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的较好手术方法,手术和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反应轻、恢复快,死亡率低,避免开颅手术时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的损伤。因此,经蝶入路成为目前垂体瘤手术的首选入路方式。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10月共做垂体瘤手术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9~6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闭经、不孕、肢端肥大等。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不良后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访视

术前一日常规对患者进行访视,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协助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了解其心理状态,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如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其优点,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解除其思想顾虑,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强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器械物品的准备

准备好常规开颅器械包、经蝶手术器械、显微手术器械、显微镜、双极电凝器、双套吸引器,要保证所有器械性能良好。另外,根据不同手术医生习惯不同,准备各种不同器械。

3 术中配合

3.1巡回护士配合

热情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检查核对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协助医师做好各种穿刺,如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测压等,全麻平稳后,摆置好手术,取平卧位,肩下垫一海绵垫,使头后仰10°~15°。宽胶布固定头部,检查身体各部位,防止受压,同时检查静脉通道、导尿管是否通畅。协助医师摆置好术前调试好的显微镜,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整双极电凝器及吸引器负压的大小,随时添加手术所须的各种无菌物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2 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15~30 min洗手,整理器械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脑棉,协助医师消毒铺巾,将吸引器、电凝器的连接线固定于手术台上。递小圆刀“V”形切开鼻小柱,根据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的扩张器,扩张鼻腔,拓宽术野,咬骨钳咬除骨性鼻中隔,并留一小块备用,确认两侧蝶窦开口,充分显露蝶窦前后壁,用骨凿凿开蝶窦前壁,微型咬骨钳咬除部分碟窦前壁,递双极电凝器、骨蜡止血。上显微镜观察,7号针头接1 ml注射器穿刺,确认硬脑膜并“十”字切开,用刮圈刮除肿瘤,小杯盛少许生理盐水接取切下的肿瘤组织,送病检。肿瘤取尽后可见鞍隔塌陷,彻底止血后,用备用的骨性鼻中隔修补鞍底,并用医用耳脑胶封固,退出扩张器,3/0可吸收线缝合鼻小柱,凡士林纱条填塞双鼻腔。手术完毕。

4 术后护送

手术结束后,等患者完全清醒,与麻醉师共同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告诉患者及家属手术顺利完成,安慰并鼓励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向责任护士交班,交代术中麻醉及用药情况,术后注意事项等。

5 体会

垂于蝶鞍内,位置较深,手术经鼻腔入路,操作空间有限,因此对手术器械要求高,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应仔细检查所须器械、仪器的性能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确保术中器械性能完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仪器及内镜器械应用于手术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手术步骤及配合,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对于新的特殊手术,术前要向主刀医师了解手术步骤及术中配合要点,按医生要求准备好各种器械及仪器。手术过程中要集中精神,传递器械准确稳妥,密切配合,才能使手术顺利完成。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不同手术方法;术中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35-01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方法是把动脉瘤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使之免于再破裂,同时又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发生脑缺血[1]。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6例手术护理配合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3~69岁,平均53岁。大脑中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1例。均以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经螺旋CT三维血管成象和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明确了病变部位。

1.2方法:上自动牵开器、显微镜,用动脉瘤针、剥离刀、显微剪等分离,显露动脉瘤。分离出瘤颈的近、远侧壁后,选好适合的瘤夹,张开瘤夹的叶片,伸到瘤颈的两侧,然后缓缓夹闭。若动脉瘤巨大,瘤夹夹闭不全,可上多个瘤夹或切开动脉瘤壁,取出瘤栓,离断大部分瘤体。经严格止血后,逐层关颅,方法同开颅术。

2护理配合

2.1麻醉方式:全麻,气管内插管。复杂性或难治性动脉瘤可加用亚低温麻醉。

2.2手术:仰卧位,患侧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对侧倾斜30°~45°,头架固定,上半身略抬高。

2.3手术物品准备 器械:开颅器械,显微器械,单、双极电凝,喷水双极电凝镊,头架及多功能头架,电钻,小磨钻,动脉瘤夹,2套吸引管,动脉瘤针,剥离刀。敷料:敷料包、颈单、手术衣。特殊物品:准备显微持针器、显微剪刀、显微镊、显微持针器、微型剥离子、微型钩子、神经剥离子、7"0"无损伤缝线、3"0"可吸收线、8~9"0"的血管缝线。还有施夹钳、各类动脉瘤夹、临时阻断夹、可调节吸引器管、多普勒血流测定仪、两路吸引器及罂粟碱溶液[2]。

2.4手术的主要步骤与护理配合:

2.4.1检查手术所需的一切用物,提前3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装好双极电凝的自动冲水装置。

2.4.2协助术者上头架。按手术部位,先在头部用龙胆紫做切口标记,2%碘酒固定,用小纱条塞住患侧耳朵的外耳道。

2.4.3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先用中单铺在患者头下,然后于切口四周铺4条无菌巾,贴切口膜,再铺中单、锦包布、大孔被。

2.4.4用45 cm×45 cm的切口膜,在切口下做一长形袋子,切口内的血和液体都流入袋内。洗手护士装好器械筒、抽吸器和电凝。

2.4.5切开皮肤、皮下、帽状腱膜,备干纱垫拭血,皮瓣用头皮夹止血,然后用骨衣分离器沿颅骨切口将皮瓣推开,头皮钩拉开皮瓣,头皮钩上的橡皮圈用组织钳固定在大孔被上,充分显露手术野。皮瓣用盐水纱布覆盖。

2.4.6剪开脑膜时,辅助护士协助开放已留置的腰穿引流,放出脑脊液,进一步降低颅内压,有利于手术野暴露,同时换上可调节吸引器,由主刀控制吸力大小。

2.4.7辅助护士协助安放手术显微镜,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蛛网膜下隙游离动脉瘤。在外侧裂浅静脉的额叶侧,用小号尖头刀切开蛛网膜,用微型剥离子、微型钝头钩子、小枪剪和弹簧剪逐步进行剥离[3]。当侧裂完全开放后,用蛇形拉钩将额和颞叶轻轻拉开,脑压板下要垫脑棉以保护脑组织。

2.4.8分离和暴露动脉瘤:解剖动脉瘤前应先暴露其供血和回流的血管和神经结构并加以保护。游离载瘤动脉的近端和远端,然后暴露瘤颈,最后才暴露瘤体。用微型钝头钩子,微型剥离子分离瘤颈,探出一个通道,利于动脉夹通过。

2.4.9夹闭动脉瘤:辅助护士协助将双极电凝功率调小。当瘤颈较宽不能直接夹闭时,可在低电流下用双极电凝镊将瘤颈电烙变细,然后再夹闭。当动脉瘤粘连较严重,瘤壁较薄时,可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然后再夹闭。瘤体较大时,可先用注射器抽吸瘤体血液,等瘤体缩小后再行夹闭。对巨大型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可先行血管重建术(搭桥),用显微器械8或9"0"号血管缝线缝合,以减少载瘤动脉结扎引起的脑缺血并发症,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动脉夹,传递时动脉瘤夹要沾水,然后由洗手护士握住施夹钳的颈部传递。张开瘤夹的叶片,伸到瘤颈的两侧,然后缓慢夹闭。瘤颈夹闭后,应检查动脉夹的位置是否满意[4]。如动脉夹位置不满意应取下重放,直至满意。用多普勒超声探测血流,证实载瘤动脉通畅。

2.4.10用含3%罂粟碱溶液的小棉片湿敷载瘤动脉5 min,解除血管痉挛。用不同规格的止血纱布、明胶海绵、脑棉妥善止血。用含庆大霉素溶液的生理盐水清洁手术野。清点棉片、缝针、器械。

2.4.11按常规关颅,辅助护士协助拨出留置腰穿装置,并用小敷贴覆盖穿刺点。

3护理要点

手术危险,易大出血,需备好血液回收系统及2套吸引器。按照动脉瘤的大小,备好各种型号的瘤夹,并需备好血管吻合的器械及血管显微器械。术前备好各种止血物品及血管缝线,如骨蜡、止血纱布、胶原蛋白海绵、吸收性明胶海绵,4-0血管缝线、5-0血管缝线等。开颅前,降低颅内压,可按医嘱静脉快速点滴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术中保持输液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术前腰穿,导尿等操作应在全麻后进行,避免刺激患者诱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留置腰穿时,应注意腰穿位置的安全性,腰穿开放。放脑脊液必须在硬脑膜剪开时,切忌过早放脑脊液。引流脑积液应观察色泽、滴速等情况,术中应保持静脉通路的畅通,注意出血量和尿量。解剖蛛网膜时,要避免钝性解剖,以免牵拉而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夹闭时,2种持夹器要分清楚,动脉瘤夹和临时阻断夹需分开放置,以免术时混淆而延误时间。整个夹闭过程中要准备好临时阻断夹备用,以防动脉瘤破裂出血。夹上临时阻断夹后应立即记时,一般≤15 min,以免过度夹闭产生脑缺血等不良反应。使用双极时,应保持双极电凝镊的清洁,及时用湿的盐水纱布擦拭,以免镊尖粘连,影响手术操作。

设立专用的登记本,每次使用动脉瘤夹前后需检查,使用后及时补足。因为动脉瘤夹属于植入性物品,所以每次使用后应将其外标签贴于手术护理单及植入性物品单上,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国升,朱 诚,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30-350.

[2] 游潮, 郭付有, 蔡博文, 等.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 20(3): 250-252.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颅内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6-01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是指伤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肿大,多数发生于伤后4~14h,最早可发生在伤后20~30min[1]。ICP监测可以明确PADBS患者的ICP和脑灌注压,并为其救治提供可靠依据[2]。现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PAD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对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33例,女12例;年龄16~64岁,平均(39.8±8.9)岁。车祸伤39例,高处坠落伤5例,电击后坠落伤1例。数前GCS平均值(6.5±2.6)分。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12例,单侧瞳孔散大14例,瞳孔不规则变化8例。排除标准:入院后自主呼吸即停止者。CT表现:(1)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脑池对称性缩小或消失,中线无移位;(2)一侧大脑半球肿胀,同侧脑室脑池受压缩小,中线结构不同程度移位;(3)两者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挫伤、出血及硬膜外、硬膜下血肿,但中线移位程度明显,与血肿大小不符合;(4)受累的脑白质CT值可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临床高于正常多见。

1.2方法:45例均于伤后2~24h内在局麻或全麻下放置Godman ICP Express探头行ICP监测。根据ICP初始值确定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分型:(1)重度颅高压型:ICP初始值≥35mmHg;中度颅高压型:25≤初始ICP

1.3结果 本组患者IC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6例15

2 护理

2.1颅内压监测管的护理:在外露于敷料外监测管的最前端做好标记,便于观察管道有无脱落,并给予患者保护性约束。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翻身时松开颅内压监测管与仪器接口,避免管道牵拉过紧。

2.2 ICP与脑灌注压(CPP)的观察:CPP=平均动脉压-ICP。每小时观察记录患者的ICP、血压、呼吸、瞳孔、GCS评分情况,并计算出CPP。根据所观察的ICP和计算的CPP,制定治疗方案。当ICP急剧升高(排除外界因素,如:呼吸道阻塞、吸痰、躁动、提问增高、大便等)时立即使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并复查头颅CT,观察患者使用甘露醇后ICP有无下降,并观察平均动脉压情况。33例ICP≥35mmHg,31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1例因年老、ICP持续在80mmHg以上,且血压明显偏低而放弃手术,1例经甘露醇脱水后ICP稳定在30mmHg以下予保守治疗。

2.3并发症:

2.3.1水、电解质紊乱:呕吐、脱水药物的使用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的紊乱,因此因严密观察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

2.3.2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危重,大多数为昏迷、绝对卧床患者,因此,加强肺部护理尤为重要。加强翻身、叩背、吸痰,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保证患者有效通气。

2.3.3颅内感染:保证床单位、敷料的整洁,每日更换头部垫单,随脏随换,观察敷料是否干洁固定,如有渗液,立即汇报医生,予以更换敷料。

2.4 预防脑水肿:持续低流量吸氧3L/min;床头抬高30°;严格控制输液低速50滴/分(脱水药除外)。

2.5基础护理:保证病室干净、安静,每日紫外线照射半小时2次,温水擦洗、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每日两次。每日测量体温6次,体温增高时可以增加脑组织代谢,增加血流及颅内压,所以患者高热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体温。

2.6 肠内外营养支持:禁食水患者予以深静脉高营养治疗(TPN),使患者在不进食的情况之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地营养状况[3]。可进食者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3 讨论

本组病例证实并不是所有头颅CT显示脑肿胀的患者ICP均明显增高,根据患者ICP值确定其临床分型,则治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我们依据PADBS患者的初始颅内压值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重度颅高压型(ICP≥35mmHg);(2)中度颅高压型(25≤ICP

综上所述,ICP监测可以明确PADBS患者的临床分型,为其救治提供可靠地依据。制定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使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Yoshino E, YamaKi T, Higuchi T, et al.Acute brain edema in fatal head injury: analysis by dynamic CT scanning. J Neurosurg,1985,63:830-839.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ICU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常见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血肿穿刺引流及开颅手术治疗等。患者大多数被收入ICU治疗。2008~2010年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分析护理经验,结合有关文献,探讨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素。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2l~40岁2例,41~60岁30例,60~80岁以上88例,平均65.6岁。中老年发病率96%。120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家族有高血压病史51例(42.5%),偏瘫56例,昏迷78例,神志清楚22例,嗜睡20例,四肌瘫痪5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78例。根据急查CT报告示脑室出血28例,脑干出血9例,基底节出血35例,小脑出血35例,脑皮层下出血15例。

患者入院后,进行血肿穿刺引流术48例(40%),开颅手术治疗10例(8.3%),其余保守治疗62例(51.7%),收入ICU后,进行特级护理。患者住ICU时间15±2.5天。

本组患者治愈64例,治愈率47.76%,重残11例,轻残23例,致残率25.75%,死亡36例,死亡率30%。

护理

根据病情轻重的选择分级护理:患者进入ICU治疗时评估病情轻重非常重要,根据患者意识状态、言语反应和肢体对疼痛刺激反应及颅脑CT表现,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格拉斯格评分3~8分患者是重型患者,其中3~5分患者是特重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级护理。对于重型患者,需要严密监测生命指标的变化,如呼吸、血压、脉搏、意识、瞳孔及四肢活动情况的细微变化,并认真作好护理记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其病情变化之初即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出现心率减慢,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加重,应考虑是颅内压升高所致,及时复查颅脑CT,有再次脑出血的可能。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必要时及时气管切开:高血压患者发病时具有误吸的风险,治疗过程中,因咽喉部水肿、舌后坠及痰黏稠导致呼吸道梗阻的危险,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初入院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异物,保持头高位;翻身叩背要及时;对于长期昏迷患者或呼吸困难者,及时气管切开,有利于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中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氧管,用后及时更换。保持呼吸道湿化,传统的气道湿化是定时、定量间断湿化,采用微泵湿化法,将装有50ml药液注射器,接上延长管及头皮针头后与上,把头皮针头直接插入氧管内,或把头皮针头别在覆盖气管套的纱块上,或去掉头皮针头,把小细管直接放入气管套内6.8cm。

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例如早期发生高热、低血氧,均可以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脑疝的发生。因此患者高烧时,应及时降温,特殊情况下,可以应用亚压低温疗法。应激性溃疡、恶心、呕吐、腹胀常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先兆,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咖啡样物及柏油样便,观察血压、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变化。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制酸、补液等综合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及血生化改变。若有异常及时减少甘露醇用量并给利尿剂处理。重型脑出血患者长期应用脱水药物和利尿药物,处于昏迷状态,肠道进食吸收差,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加强营养支持:早期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使神经突触的形成和再生,无论胃肠内还是肠道外营养都不会明显升高血糖、血浆渗透压和颅内压闭。都应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脑出血患者到底是采用胃肠内营养还是胃肠外营养,是现在一直争论的问题,早期采用深静脉置管全胃肠外营养,稳定后再采用留置胃管胃肠内营养的方法,可以在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又可以减少菌群失调的发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结论

高血压患者患者收入ICU治疗是必须的,早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及时有效发现患者颅内压过度增高及颅内血肿增多等情况,加强呼吸道护理及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产率及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Fujiiy,Tanake R,Takeuck S,et al.Hematoma enlargement in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surg,1994,80:51.

2刘军,潘杰,曲元明.全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的外科治疗.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1):86-88.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6

本组90例患者因车祸及工伤事故,颅脑损伤致意识障碍,经中西医结合抢救,配合整体护理,最大限度地抢救了患者生命,极大地降低了伤残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中,年龄19~62岁,男76例,女1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分钟~7小时,平均3小时。按意识障碍程度来分:深昏迷12例,占13.33%(12/90);中昏迷15例,占16.67%(15/90);浅昏迷29例,占32.22%(29/90);余34例,占37.78%(34/90),均有嗜睡、朦胧等意识障碍表现。所有病例,积极抢救的同时及时做CT等辅助检查,必要时复查,以便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1.2 诊治方法及结果:有47例患者具备手术指征,立即行开颅手术,其中3例术后再出血先后2次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加颅内引流术。术后治疗或保守治疗均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预防和改善脑水肿、脑出血等。其目的在于改善已经损害的脑组织,保护正常的脑组织,同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全身症状,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和(或)支持疗法。穴取百会、哑门、廉泉、通里、外关;酌情配以颊车、间使、足三里、三阴交、八邪、八风、十宣等。具体手法遵守中医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病原则。神经功能的恢复,由低到高级,从本能到条件反射,如瞳孔等大等园,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咳嗽反射的恢复,病理性反射消失或减退,生理性 浅、深反射的出现或正常,共济运动的协调等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同时参照各项实验检查、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定。体检中无阳性体征,各项辅助检查正常,记忆力好者为痊愈,痊愈病例53例,占58.89%(53/90);仅偶有头痛,反应、记忆力一般者为显效,显效病例17例,占18.89%(17/90);意识清楚,无病理反射,反应迟钝,记忆力差为有效,有效病例12例,占13.33%(12/90);意识欠清楚,有部分病理性反射,反应迟钝,记忆力极差为无效,无效病例8例,占8.89%(8/90)。总有效率91.11%(82/90)。

2 护理要点

2.1 急性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症意识障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和复苏的重要措施。安置患者于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而阻塞气道,及时吸出呕吐物及痰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及时评估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对躁动不安者适当做好床边保护,防坠床及意外损伤。

2.2 及早取干预措施、避免潜在性问题的发生:意识障碍病人由于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尤其昏迷后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潜在感染及皮肤完整性受损等护理问题,笔者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每位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连续的评估,分析相关因素,及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时效果评价,有效地控制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2.3 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予以不同的饮食护理。对自口进食者,应帮助患者进食;对进食少者应分析原因,解释营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进食;对昏迷无饮食要求者,应根据病情给予鼻饲营养,按计划需要保证每天摄入量,增强机体抵抗力。

2.4 恢复期护理:意识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差,长期昏迷患者更易引起肢体功能丧失,认知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及语言训练,对减轻致残率,改善形象,增加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5 护理健康教育:针对意识障碍的转归过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初期:由于患者感知能力的丧失,应多与家属沟通,做好疾病解释工作,介绍同类型成功的病例,给家属以信心,减轻家属的焦虑、急躁情绪,指导如何配合治疗与护理,让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主动配合护理。恢复期:由于患者肢体功能、言语障碍,往往对治疗丧失信心,此时,应经常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或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和帮助,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上予以足够的照顾,主动关心帮助患者,承担起护理患者的重任,绝不能有厌倦情绪,主动担负起护理患者的配合工作。

3 讨论

及时手术、积极的术后配合及精心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意识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差,除了头痛、头昏、烦躁、呕吐、偏瘫、失语、二便不能自理等症状外,严重的长时间昏迷不醒,或成为“植物人”,认知障碍及智力下降等因素[1],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担忧和痛苦。改善或修复受伤脑组织,尤其是“亚坏死”区域,保护正常脑组织,维持生命体征是早期抢救工作的中心。针灸的作用在于醒脑开窍、降低血液黏稠度、溶解和防止血栓、建立侧枝循环等,意识障碍属中医的“昏厥”范畴,选用恰当的经络穴位,进行良性干预,能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尽快地恢复神志、思维活动。

对本组90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护理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需进行全面、连续的评估,要求与家属沟通、解释、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意识障碍患者虽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周密的护理计划、及早的干预措施;专人专责的护理,严密的病情动态观察;积极的预防感染,合理的营养;及时的效果评估,能杜绝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