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1

“负担”一词在词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承受的责任。比如,家庭负担、精神负担;二是所难以承受的东西;三是用以形容人的累赘感,不和谐感。无疑,过重的课业让学生难以承受,于是学习成了负担,学生越厌学,课业负担越重,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屡次减负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呢?

一、课程改革的副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设置了三级课程管理,在一线教师不很科学的解读下,名目繁多的课程让人眼花缭乱。师生忙得团团转,却不明确到底在干什么,为了什么。教师、家长心中所谓的“主科”学习得不到时间保证,只好大量布置家庭作业。如此,学生不堪重负。

二、家庭教育的急迫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好成绩,找好工作。于是,家长们对送孩子上辅导班、特长班,买复习题的行为趋之若鹜。忙了一天的孩子回家做复习题,累了一周的学生,周末上特长班。这样的家庭教育急迫之下,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岂能不重?

三、教师的考核机制不配合

素质教育满校园,不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要看学生的成长发展。现在的期末测评试卷上不准出现成绩,不准向学生公布成绩,但教师期末的考核中仍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论“英雄”。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师考核,又怎能不让师生埋首于过重的课业中呢?

四、课堂效率的低下

减轻学生负担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无趣和低效。只有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认真钻研教材,课堂学习效果好,学生的问题就少,作业就少。相应地,师生的负担就轻。反之,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应付考试上,学生的课业负担苦不堪言。

1.学校语文教学要大胆改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是学好教材中的课文就能行的,语文课堂的学习无非是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正确的语文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奠基。所以,我想学校的语文教学要大胆改革。教材内容要选择性、创造性地使用。再者,语文作业的大胆革新,教师都反映语文作业类型多,不仅学生写得累,老师批阅得也累。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主题式、活动式日记提供了学生写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乐写,也就不觉得苦了。每学期规定的八篇习作,我不再让学生抄到作文本上,而是注重习作的体验过程,最后编辑整理成主题作文集。每次学生都要求我读他们的日记、习作,他们望着我的时候,不仅是他们,对于我也是一种教学的享受。

2.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师教学思想是“减负”的根本。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其实不然,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立自己正确的教育思想,减负增效是可以实现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摒弃对好学生褒奖有加、对后进生横眉竖眼的做法,而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受到激励、鼓舞,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不可否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也就是我们要“因材施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不同的学习标准评价学生。

在阅读积累的评价中,组长不但要背得流利,还要背得有感情。需要帮助的学生能背过便可以通过,如果背得好,那就可以得到奖励了。

4.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

家长要客观地认识孩子,承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孩子所拥有的智力背景是不同的。相同的知识,不同的孩子理解接受能力也不同。只要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不必要对其加重过量的作业负担,只要他达到所能达到的水平就可以了。支持与鼓励是孩子最需要的。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37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对于改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改进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策略,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便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不仅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还是学生认识世界,抒发感情的一个窗口和渠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的、全面的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内容的感染和影响之下,对语文篇目中蕴含的各种情感和思想,进行细致的感知和体会,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入手,改进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需要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节奏,进行知识学习和消化吸收,但同时小学语文课程也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和文学性,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陶冶。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和约束,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往往习惯于突出语文课程教学的知识性,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而忽视了语文课程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将语文课程教学局限在狭小的框架之内,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背负着较大的课程学习压力,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还会使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产生片面性的理解和认知,对学生今后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等,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体出发,转变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将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和文学性等,纳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范畴。从而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各种思想情感以及人生感悟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感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和趣味,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灵活多变,对于课程学习也往往有著较高的期待和需求,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将适合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小组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引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被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所吸引,更加积极的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氛围之中,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引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课程教学问题,能集中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教学问题,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和指引之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还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况,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对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节奏和教学步骤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善。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语文教学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教学作用,但是为了节省课程备课时间和教学时间,教师往往不能静下心来,真正的对语文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影响语文教学问题的有效提出,不利于语文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课程备课做起,在备课环节中,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挖掘,找到教学内容中可以设置教学问题和应该设置教学问题的教学关键点,并且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实际和学习能力出发,对语文课程教学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和设计,使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符合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有效的集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精力,串联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3

一、“前言”修订突出学科特点

在《2011年版课标》“第一部分前言”中,将《实验稿课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一修改,更加具体、清晰地阐明了语文课程内容特性,即“语言文字的运用”技能技巧。因为,一直以来,“语文”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有人定其为“语言文字”,有人称其为“语言文章”,也有人说是“语言文化”,还有人认为是“语言文学”。实际上,不顾概念指称的对象,而只是纠缠于词语讨论“语文”是什么,是不会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但客观上,我们也承认,如果不考虑语言环境,“语文”一词的确具有上面提到的几种意义,而且也当然可以指“中小学里一门有关母语教与学的课程”。本次课标修订,就绕过这种可能存在的读者分歧,直接以“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陈述,可以说简洁明快,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

《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以下一段文字:“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从《实验稿课标》在这一部分采用一个相对模糊的“语文素养”比较,把可能存在的分歧压缩到最低限度。让人们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从这一段文字还可以看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等,都必须建立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上。

《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增加了以下一段文字:“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这是对前面思想的具体落实。即要使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言素材,多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实现“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目标。

二、学科特点与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中小学开设多种学科,数学、语文、美术、音乐等等不一而足,理所当然,所有的学科共同承担着教育的任务。1940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指出,中小学各学科“像轮辐一样凑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就是说,中小学各学科是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的。但是,在承认中小学科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各个学科独特的学科特点,把握各个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正是在这意义上,叶圣陶先生在说到语文(当时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学科时就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种技术(指“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圣陶先生此处由于特定的言说环境,只提到“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而没有提到“听”与“说”的训练,事实上,早在圣陶先生参与编写的国文教材或参与修订的几次国语国\文课程标准中,都一再提及“听”与“说”的训练,而在圣陶先生其他相关文章中,更是屡次提及。因此,可以说,圣陶先生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与独特的育人功能问题。

为什么我们这样重视中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问题呢?道理很简单:我们之所以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这一学科,就是因为语文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独特之处,就是因为语文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育人功能。否则,语文学科在中小学就没有开设的根据,就没有开设的必要。

的确,《2011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但是,语文学科在怀抱这一情怀的时候,是不能不顾自身的特点,甚至抛开自身特点去“实现”这一目标的。《2011年版课标》对此作了重要的修订,在“教学建议”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一段中写道,“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因此,我们认为,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才是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立场和必要原则。否则,极有可能将语文教育滑进“空谈教育”、临空踏虚的观念灌输的泥潭之中。

三、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特点空言“教学有效性”

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颇为诱人的话题。可是,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勤于思考的人,必然会追问:“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样做,教学就有效?那样做,教学就无效或低效?”

谨慎地讨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受本文讨论话题约束,我们不过多展开。但就从语文学科特点而论,只有当语文教学把握了学科特点――即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并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技巧的时候,我们才能认可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这一点上做得越好,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越充分,教学的“有效性”越高。可是,中小学语文学科并不是一门纯粹技能训练功课,它当然要承担“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包括“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养育,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等等,所以,讨论语文教学有效性也还必须关注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的时候,能否将这些语文教学题中之义的对学生多方面的培育融汇进“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所以,讨论语文教学有效性,要有一个学科的视野,还有要有一个整体的视野。只盯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固然可能把语文教学弄成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而只就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内容,空泛地宣讲“思想意义”或“道德价值”,也会把语文教学推到“夸夸其谈、空言无实”表演境地。因此,两者不可偏废。

语文教学,在其内核深处,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要是通过语文教科书中课文选择实现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对文章的要求,向有“文质兼美”之说。其“文”者,当言所选之文,要在语言表达技巧上高超,在篇章结构上精巧,在意境形象上美妙,在思辨阐述上严谨。而所谓“质”者,及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只要选文合乎“文质兼美”的要求,一般而言,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的教育任务,并不难实现。所以,圣陶先生曾言,“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但在自己的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

语文教育中,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养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等等,自然也包含着教科书编写时的选材问题,同时也牵涉到语文教学的方式问题。应该说,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1年版课标》特意在“提倡”之前,又加上“积极”二字,可见其苦心。),在提倡教学对话,提出多元评价等等,无不有据此考量的因素。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优化课堂;提高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优化,其实质是相应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对策,也是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积极转变的校本行动。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来说,在多媒体设计实施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设置语文阅读学习情趣,优化改善语文学习环境,逐增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这是小学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的实践体验,也是本课题校本研究主张的首要初衷。然而,眼下应用一定信息技术积极有效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课题研究,还都局限于花花阅读课堂环节上。一缺失高质量的多媒体设计;二缺失一定高品质的教育技术基础装备;三缺失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式。这三个缺失,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多媒体优化策略有效实施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媒体优化策略案例研究与校本实践,要求语文教师亟待树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第一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习终身化和社会化能力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为基础教育闲来置,急来用。第二语文教师亟需积极应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环境,多元实施优化对策,彻底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第三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实现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优化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是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一个有效创新和有效实施的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有一定学习情趣和热望又有一个学习动机和效益。实践方法主要设计实施多媒体优化实践课例为重点内容,是教师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法和小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研究法统一性的实践研究。当然,这只是课堂师生互动有效对策实施的主要研究方法,还需辅助于对比研究法、优化阅读个案研究法及优化课堂经验总结研究法等。

本问题研究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围绕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学习意义建构这一理念,开展调研选题。多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其意义在于能有效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改革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主导单一结构,为创建适应创新教学结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新的实践案例,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创新语文自主阅读校本研究提供可行的经验借鉴;同时,又能有效培养语文阅读热情和兴趣,为语文阅读自主探究学习意义建构夯实基础;最终,又能彻底转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双主"互动阅读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另外,在语文教学多媒体优化策略研究实践中,还能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环境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学习意义建构的成效,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创新精神和语文学习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模式的形成,推动信息化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长足发展。

本问题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小学语文多媒体优化策略的课堂实践研究,构建多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教学模式,适时开展校本研究成果推广。

2.创建多媒体优化语文学习激励性评价机制。3、创设师生互动和谐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广袤的语文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主动采撷语文阅读信息的能力,着眼于说、读、写综合训练实践对策,逐步发展语文能力。

4.语文阅读课堂养成自主、协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

本问题的研究内容拟为:

1.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要素实践研究。使物化形态阅读环节与心理形态阅读环节达到和谐统一状态,以诱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多媒体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3.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实践研究。

4.运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互动实践研究。

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小学生全脑开发,以培养其阅读思维和自主学习。创设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阅读,充分利用右脑形象思维与左脑抽象思维的整合功能,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二,就是利用潜意识心理,促进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无意识是认识客观世界最经常的一种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意识作用,忽略潜意识的特殊功能。语文课堂多媒体优化实践,能让学生心理愉悦放松,淡化学习紧张心理,客观的调解了意识活动,从而促进语文有效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要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在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积极状态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新颖的导入,以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而课堂教学的新颖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每节课的导入都要让学生的心灵震撼,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通过新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我们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感知范围差距较大的现状,启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媒体素材,以关于南沙群岛的精彩视频导入新课。当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绵延无尽的海滩,清澈明亮的海水,五彩缤纷的龙虾、燕鱼和海龟以及汹涌的海潮托起的一团团、一簇簇洁白的浪花时,无不为之所感,为之所叹。这样导入新课就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新奇和动感,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二、艺术的授新,以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授新。艺术的授新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语文。首先,教师要把微笑、信任和关怀带进课堂,追求教学语言的亲切、幽默,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处理,密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如在教学《》时,可联系思品与社会中的相关内容,降低教学的梯度和难度。第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量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语文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将课文与PPT课件的同步展示结合起来,避免了语文学习的单调与枯燥。第四,积极启发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就具体教学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用探究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增强课堂活跃度。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就“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表现出怎样的美好童心?”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自主掌握知识、发现真谛。第五,挖掘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演绎课文,延伸课文内容。如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三、精巧的练习,以训练优化课堂教学

必要的语文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经常性实践活动。练习在精而不在多,精巧的构思和布置语文练习,既能够满足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能够避免单一的、机械性重复,使学生摆脱课业过重的负担。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如将练习题设计成“欢乐大比拼”“夺冠abc”“智力123”等竞赛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练习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相应的梯度和层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其中找到成功的乐趣。语文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随机的问答,特别要注重练习的实践性,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练习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完善的评价,以激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发展兴趣、巩固知识、强化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遵循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从情感的维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评价语言,多给学生几把标尺,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多个角度做出艺术性的、有针对性的、贴近学生心灵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超越的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出坚实的自信。使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得到更完美的发挥。

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论,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鲜活、精彩、灵动,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秀梅.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中小学教育,2012(34).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美能磨炼人性”,是“心灵的体操”。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纯真的心灵正是等待播撒美的良种的沃土。而把小学课程中占课时量最多,容量最大的语文学科作为一条重要的输入渠道,把美的甘泉引进学生们的心田,必将产生影响他们一生的无法估量的巨大教育功能。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引起了人们较多的思考。

如何使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取得最佳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英特尔R“未来教育”中说:“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部分,我充分运用动画,制作了两幅flash,使课文内容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大大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而且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课件开发程序是用Authorware,片头制作用的是Flash,从对联的起源再到它的演变的过程,产生电影效果,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超越了时空,制造了悬念。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对联形成过程中漫长的历史长河情景,又通过动画效果演示和图片资料展示部分名联,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历代名联的形成与形式。

二、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的改革,其根本是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新的教学形式,必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的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康人格的培养。然而,当前的部分语文教学虽然使用了多媒体,但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这样做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被当成可随意填塞知识的“容器”了,无论课件制作得多么漂亮、手法多么新颖,结果都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毕竟多媒体还是有它自身的固有的缺陷,它过多地出现,有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对语言文字固有的个性化理解。因此,我们在更新教学手段的同时,更要更新教学观念,并正确领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机制,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以课文分析为主线向以语感实践为主线的转变。

三、直观演示,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中、低段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决定语文教学得失的一个关键。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再造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通过品读、赏读,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学会积累语言,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又能悟出道理,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四、加强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度

当前,多媒体还只是作为一种辅的工具引进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一些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了解还很肤浅,因循守旧,不愿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认为不用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标新立异,考虑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效果,使多媒体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事业的需要。我们还应看到,教师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束缚了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开展。虽然教师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但在声音、图像、动画,特别是在课件整合上还依赖于计算机老师,更有甚者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从网上下载,然后“改头换面”为我所用。这势必留下“刀伤”,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能力培养,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更为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