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关键词:景观;现代景观;多元化;景观规划
1 现代景观的起源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被用来描写绚烂景色。这个时候,“景观”的含义同汉语词典中的“风景”、“景色”的意思基本相一致,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在我国山水风景画早前已经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学科,并很快成为艺术家们的研究对象,丰富的山水美学理论体系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及的,景观的这种含义一直为文学艺术家们延用至今。然而不同的人对“景观”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同一景象词义的不同版本的理解”。大多数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也就是风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研究,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从客观的意义上讲,景观评价(风景评价)是指对景观审美视觉质量的评价,而景观的“审美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的同意词;从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已经对“景观价值”有新的认识,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2 现代景观发展的时代背景
2.1 中国现代景观发展的背景
景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景观文化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当今社会恰恰为中国景观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国景观艺术既要继承发扬传统的理念精华,同时也要探索和开拓更多的景观艺术风格。
同时我们要发展创新,取长补短,不断的学习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借鉴优良的风格和理念,成了中国景观艺术界的共识。而借鉴不等同于复制,借鉴是要吸收于精华,内在而永恒,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创造新生的理念。所以,如果没有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推敲,就一味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2 现代景观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
中国具有丰富无比的传统园林文化,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及国外景观设计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于是,人对美的追求与一层不变的园林景观美之间就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矛盾。
现代景观需要满足公众休憩、游玩、观赏、娱乐、学习、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需求。而古典园林景观大多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的私有财产,这就意味着它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满足其观赏功能。
现如今,人们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环境景观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要求其形式的多样化,以满足各类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作为景观的设计者不应紧紧抱住传统不放,而是应该在传统这个得到大众认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提倡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模式固定不变的延续下去。
2.3 西方现代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西方现代景观艺术之所以能够迅猛地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创新意识。西方的新艺术运动致使现代主义景观艺术产生,传统园林的固有模式被
打破,变繁琐为简洁。英国景观设计师杰里科认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文学修养和哲学上的思考,可见,文化对景观设计的意义深远。与现代主义单一的历史价值相比,当代景观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历史价值观的多元并存,“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并存。美国当今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沃克的设计除了受到当代极少主义艺术思想影响以外,还受益于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和日本传统禅宗庭园的影响。
其后,一些激进的景观设计师一反以往的园林所信奉与追求的和谐、统一、纯洁与稳定等传统审美原则,力图发掘形式不和谐、不统一与不纯洁的一面。如拉.维莱特的设计,设计师用互不相关的点、线、面系统,相互叠加,用机械的几何结构处理,用一种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方式,出人意料之外地创造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风格的新景观。
2.4 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借鉴
西方现代园林在不断地对旧形式否定的过程中日趋成熟。西方现代园林艺术发展是与时代密切相连的,它的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发展过程中不时地与其他学科、艺术门类进行交汇,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我国对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不应是模仿其风格,而是吸取它的精髓。现代艺术、当代科技、生态设计及创新意识是促使西方现代景观艺术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借鉴的主要方面。不可否认,传统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创新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脱离传统。创新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应该勇于面对新时代思潮的挑战,应该建立起超越意识,应该相信只有代表一个时代文化精髓的艺术品才具有持久的魅力。
3 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发展的影响
现代艺术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演变到今天,并通过实践产生了大量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本身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思想宝库,它远比那些被用于以单纯绘画技法的训练为目的“艺术”要深刻得多。
现代艺术与现代景观两者之间的“边界”已逐渐相融,可以说,现代艺术本身已成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也必然会影响和渗透到相关的学科中去。现代艺术给现代景观提供了一个更方便和更有效的交流思想环境。
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摆设和点缀,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用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要同时把艺术打入“冷宫”。现代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
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地方,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总会遇到困难。现代的景观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无论现代景观设计是出于何种目的开始的,审美需求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设计任务。“千城一面”现象不但使地域文化消失,而且也会引起审美疲劳。而创新思维常会给人们带来崭新的思考,崭新的观点,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使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创新局面。
4 现代景观所折射出的时代性
4.1 学科的融合与互补
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三者的融合在其产生和成熟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景观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反之,科学合理的建设需要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景观设计的人文研究进一步加强。景观设计对人的尊重表现在规划设计的人文性、地方性,因而,设计师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和领悟潜在地影响着其规划设计作品的品质。
4.2 景观设计思想的传播
先进的、超前的景观设计思想得到提倡和传播,以引导人们树立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熟悉景观设计的对象、价值、方法和范围,从而推动景观设计的全面健康发展。除了景观设计作品和景观设计师本身的影响,景观设计的职业教育、大众传媒对景观设计传播、宣传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景观设计的发展也同样取决于人类素质的提高。失败的景观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甚至被称颂一时,可以说是设计师和决策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所致,同时,也说明公众的分辨力、鉴赏力不够,所以说,景观设计基础知识的推广,引导和培养公众对景观设计的鉴赏力是必要的。
5 结语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设计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其领域广阔,前景美好,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设计只能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应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刘东云.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J].国外城市规划,1999(2).
[2]约翰.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园林,1998(1).
[4]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关键词:景观 设计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作为特定文化场景的一个延伸,景观文化设计更要彰显人性化的文化特征。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倡导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追求人性化的艺术需求,使得园林景观能够朝着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在满足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基础之上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享受,从而也使得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面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加强园林的人文因素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满足自身情感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人文景观的设计,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1 景观与景观设计的概念
1. 1 景观
景观 Landscape 一词因立场不同对其概念的诠释便有了多种内容。地理学上对景观的定义为: “反应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而在生态学上景观却被定义为: “人类尺度上,具有空间可测量性,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的地质单元。”此外,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因而可以被理解为:风景: 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息地: 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环境;生态系统: 一个具有结构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 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思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1. 2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根据《牛津园艺指南》“是将人工和天然元素统一设计的艺术科学。”采用人工的和天然的材料―――泥土,山石,水,植物,组合材料,人为创造各种用途和条件的空间。随着社会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对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也就成了关于怎样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安全环境的艺术科学。同时,也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创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设计是为了人的设计,换句话说也就是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人既是设计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因此,设计的中心和尺度也是人,这种尺度不仅包括生理尺度还包括心理尺度,而人心理尺度的满足则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性化设计的出现完全是设计本质所要求,决不是设计师追逐的风格。因为偏离了对人心理要求的满足,设计也就偏离了正轨,因此设计的人性化已成为评判设计优劣的一大准则。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2. 1 “人化”与“物化”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统一人类的设计总是能体现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以及情感等等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可是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和文化等精神因素又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而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一定承担了一些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也就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即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就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有机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设计中的人性化绝不是什么“新花招”,而是人类设计本就应该具备的特质。设计师所做的便是让这种“人化”和“物化”过程更通畅、更和谐以达到人与设计融为一体的状态。中国古代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体现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所以这种统一也必然反映在作为设计一类的景观上。
2.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其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就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只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避免危险和伤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人性化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保证不了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了。
2. 3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人文主义”( Humanism) 最早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广义上来讲,人文思想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其价值都愿意加以尊严与关怀。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让使用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另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多方面与多层次,由最基本层面对人的生理关怀到高级层面的精神与情感关怀逐层上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特别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达到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效果。
2. 4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2. 5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城市公园的使用者中还包括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有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先天或后天身有残疾的人所组成。虽然他们身有不便或是缺陷,但他们同样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权利,甚至是生活得更好。所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同样关注这一群体,而不是忽略他们。通过合理的公园景观设计来弥补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让他们在人性化的景观环境中能感受到舒适、安全、尊严,而忽略了自身的缺陷。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也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人性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6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是人类社会高科技发展的平衡点
人类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在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然而这种改变却是一把双刃剑,人类一方面享受着改变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苦恼和忧虑,那就是人情的疏远和感情的失衡。所以,在这种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一种平衡―――一种科技与情感的平衡,一种理性和人性的平衡。科学越发展这种平衡愿望就越迫切越强烈,因此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是科技发展与人类情感的一个平衡点。
2. 7 “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3 结语
“以人为本”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已被广泛的推广,但在具体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中人性化的体现方式却被片面地看待,特别是忽略了人的精神与情感需求,即人对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本文通过对使用者与景观的研究提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强调对人精神与情感的关怀,尤其是对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的关怀,而这才是对设计人性化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丹]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加]艾伦・泰特. 城市公园设计国外景观设计丛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鉴于综合性高校景观设计这一艺术类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按阶段性逐层深入这门学科的内核部分,每一层都有其时序性、针对性及开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当代综合性高校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扣新时代景观设计科目的意义,并进一步事半功倍地掌握创新方法。
1.原始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教师在传授其他艺术学科理论课知识点的时候,会依序从“大范围的主流艺术”的萌起切入,带出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与细节,绘画史、雕塑史和建筑史也是谈及有关“实用艺术”和“空间设计”时,必然无法脱离的基本铺垫。比如视觉传达的课程安排,起始必然是有关近代艺术及包豪斯思想的提及,同样会关联达达、超现实和波普等艺术潮流的介绍;而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对于现代派、包豪斯及后现代艺术思想的一脉相承也是不言而喻的,这都成为专业性艺术学科,展开“个性”之前所必备的“艺术史史论”导入过程。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所以为“人与生活”的考虑成为其学科研究的内核。(1)以往景观设计课程安排近、当代艺术史论部分,是另开课程讲授的,这样不能体现其与景观设计直接的关联,建议在东西方园林史、近代景观产生及发展的内容之前,加入东西方近代艺术史与相关交叉影响的史实部分,补充横向间接对景观设计学科有所影响的知识点。(2)需要强调近代艺术观念的确立与“设计”被提出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源于建筑空间,建筑是承接文艺复兴“设计”理念的产生而确立其艺术地位的。应有别于东西方建筑史论纵向分析的课程,在景观设计课程前期,节选建筑史实中与景观互生的重要断代史,让学生建立“空间设计系统”发展的意识。由于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泛滥,景观自然的缺失愈演愈烈,对社会自然美化的任务与现代艺术的思想(以包豪斯为核心)相合,孕育了与现代建筑并行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理念和思路。(3)总结文艺复兴、印象派及现代派对艺术新概念的赋予,人本、感官、身体及性格化的艺术思想,现代艺术更将人类及生命的溯源视为达至人本设计的脉络,景观设计中有关原始性知识理论的讲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
2.基础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授课教师应对以往多种景观设计类的教材和书籍进行提炼分析,筛出有时代特征、问题鲜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对知识点合理归纳,并将其体系化,进行基础性知识理论的讲授。(1)直接影响景观学习兴趣的知识选择当今时代背景下怎样理解景观概念(现代初期、建国之后、改革开放及当下的情境对比);中国景观行业的SWOT分析;世界较成熟的景观设计学术及专业组织、机构及公司介绍,分享不同的景观理念及经验;过去与未来的背景中职业的不同要求;景观设计的学科外延(美学、心理学、生物选择、生态学、地理学、遥感技术等)。(2)科学挑选合理的专业理论框架分析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及国内综合性高校景观艺术学的教育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总结出当下较合适的理论框架。①导论(国内外景观的产生及发展现代景观的契机、形态及分类);②表达A(分析景观表达的种类、当前倾向及工具选取,就不同的元素对应其表达手法,选取快速手绘的图样与技巧);③形式及概念(理解造型要素与构成要素的契合,合理生成场地初步构形,凸显方案创意);④基本元素(地形、铺装、植栽、水体、道路、设施等);⑤结构系统(空间、流线、边界、节点、中心)景观整体提升;⑥表达B(通过美学规则的学习,掌握景观造景的艺术手法;讲解图纸的规范与成果呈现,以及程序推演的过程);⑦专项课题(庭院、校园、公园、住宅区、广场、路政等;可对分项景观进行分类讲授:路政空间、绿地空间、住区空间、城区开放类空间、大型区域规划等)。其中路政空间指涉步行、单车、车行公路及轨道交通等设计区域;绿地空间指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要求、性质、原则及形式表达等;住区空间指涉架空层、庭院、住宅小区、住区交流场地及会所等;城区开放类空间指涉商业街、滨水带、广场及公园类的设计;大型区域规划多指涉风景区和城市片区,接近规划设计的层面,名胜区、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体现景观设计对城市文化及生态方面的综合影响。综合性高校的景观艺术专业,其理论框架尤为重要,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上文展开的专项课题类别对景观设计门类进行了综合考量,从数量上看,设计的区域和生活的氛围依循五个空间逐级拓展与深入;从质量上看,侧重偏小型空间构成的有机发展,才能引领城市片区的文化传承和发扬,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景观对城市生活的终极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3.拓展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经过对原始景观知识教学内容的尊重,以及对基础性景观知识教学内容的调整,第三个阶段就是对景观关联知识的延展,用边缘、交叉、跨界的知识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补充,也起到了综合性高校传统景观艺术教学的活化剂作用,便于让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外延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交叉专业的互补拓展,主要是戏剧、电影、综合材料和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从另个角度诠释空间中人、自然及社会的关系。(1)戏剧是纯粹空间艺术形式的表达。依靠主体通过肢体语言来叙述空间,提出空间中的冲突,并解决交待的问题,多为间接、潜在地体现“空间感”与“生活性”,展现人及自然的性质。戏剧宏观的布局,远不及其表演集中的空间焦点,但院校传统的景观教学中,缺少间接让学生用主观的感官去体验空间的形式,进而认识空间内核与人生活的关联。(2)建筑的发展无疑对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影响,电影对于建筑师来说,可能是最近于现代建筑的艺术形式,②景观专业相较于建筑来说,更突出人群的交流场所与公共性的空间,电影与建筑、景观都有空间和时间的线索,电影和空间艺术都有其多层“不可动性”,需要主角将片断运动与开放的整体运动相联系,激活后才能产生意义。③(3)近年来,艺术专业运用的材料与手法越来越多样化,类似于陈设、展示、装置的作品中,木制、石制、金属、玻璃及新材料等材质的综合运用已得以普及性发展。艺术语言的表达与接收,从传统的视觉至其他感官知觉,发展为从生活场景的触觉经验至心理投射,产生环境营造的共鸣。
二、“直观性”景观设计训练内容(学生反馈)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专业训练凸显艺术类教学的特征成为重中之重。开篇“三个入手”,说明了应在对原有景观设计的理解程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专业要求:由原生态的花园设计入手,学习现代景观产生的缘由,及对古时人们诉求自然生活的延续;由主题型的社区设计入手,选取尺度合适的场地环境布置,与周围人们的生活背景形成和谐关系;由小范围的形态设计入手,在小规模的练习中,突出形式感与艺术性的专业训练。花园、社区及景观形态的作业要求(与第二部分教学相应),成为环境设计在综合性院校中具有“直观性”的学习反馈,尊重现代景观的历史、处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从小尺度展现艺术性,是此类课程的根本任务。
1.原生态花园设计的要求
由于花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并且花园的类型可以包含庭院、别墅花园及花园餐厅等,控制在2公顷以内的尺度,可以保持艺术类学生对方案创意及美学维度的敏锐性。庭院及花园,多是国外优秀建筑景观大师代表作的选择类型,较倾向于做出空间构成与性格内涵的特征性,以及与本土自然环境的融合性,保持独有的生态气息。此类训练侧重于对东方花园的介绍与学习,多研究本民族及相似地域的环境背景,凸显缺失的、“回归性”的场地布置与精神表达。如可让学生模拟日式常有的花园地块与场景做作业:备有BBQ的铺石庭园、从房间延伸出来的露台设计、通过曲线美的庭院对建筑延伸、可以与宠物玩耍的细长院落、与海相接的花园、将庭院与起居空间相融合、与别墅相连的山间小路、屋顶露台上的宽敞宅院等,将这些特色空间场景与中国特有的自然背景融合进行花园课题研究。如笔者布置课程作业范例:公园一角的花园餐厅(1公顷,半虚拟),旨在用合适的空间及植栽配置吸引游客用餐及休憩,并赋予花园餐厅整体的地域背景(图1、图2)。
2.主题型社区设计的要求
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上学期通常会开设一门课程——景观设计。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是在建筑装饰公司负责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建筑装饰设计或者其他相关的工作。在负责室内设计的工作中,业主常常会要求室内设计师把写字楼的中庭、屋顶和庭院一起设计,所以,为了满足这些业主和社会的需要,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经常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开设景观设计的课程。景观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强,设计范围较广,包括:公园设计、住房设计、道路路绿化设计等等,此外,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手绘技术,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仅为一学期的课程,所以授课教师不能完整的讲解所有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和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方向,将内容进行了删减。景观设计课程主要讲授了屋顶花园、庭院设计等,在植物设计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园林植物学科属性的系统分类的教学方式,主要要求学生在配置树种的过程中掌握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
二、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数字化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具有时效性,极大的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景观设计的构想性和交互性,极大的提升了设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所以,它受到了很多从事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其中,数字化软件是景观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1.数字化信息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的积极性
创新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极为重要。景观设计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核心。在景观设计课程的课堂中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将自己对景观设计构想、风格、设计过程、构建方式以及对材料使用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只会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盲目学习的状况和抵触学习的心理。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在制定设计方向的时候往往会犹豫不决,经常在创作设计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单一的从平面到剖立面、到空间效果设计,缺少对设计场地状况和空间的感受,最终达到的设计效果也往往是缺乏主体性和创新性的。但是,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弊端,数字化信息技术依靠自身强大的数据库和具有强烈设计感的系统界面,对学生产生视觉上强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景观设计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库,里面蕴含许多有关景观设计的资料和模型,包括:典型的景观工程、景观材料、设施和景观植物等。学生能够利用这个信息库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已有的景观材料和技术,以便于自己时刻审视自己的设计方案,经过反复研究逐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其提供了一个直观、可靠和操作简单的沟通平台。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信息技术平台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具时效性,打破了以往单一依靠图纸交流的模式。在景观设计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设计场地的模型,学生通过对这个模型的理解产生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主题,在借助这个设计场地模型在设计场地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展示空间概况常常会使用到动态漫游的方式,学生利用计算机数据展现出空间展示的有关数据,教师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及时和掌握每一位学生设计的方案和进程,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而提升学生对设计过程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时候也是可以借助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有一个可视化的功能,学生的每一个设计方案都可以通过这个技术一一展现出来,使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更为方便和直观,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时效性,改变了过去单一无味的交流模式。
3.增强学生设计的专业性
景观设计的根本属性是艺术性,它的设计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打造出的景观艺术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纸上。但是在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前期,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时间集中和单一、课堂教学先后顺序不合适以及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师和学生影响较大等种种原因,使很多学生对设计缺少一定的严谨性。学生往往缺乏对使用材料、工程管理和造价等方面的了解,使自己设计的方案缺少了多种方面的研究和考虑。所以,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些方面的问题,将教学大纲设计的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打造出专业性更强的景观设计者。景观设计工程的完成涉及到诸多的方面,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所以需要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模拟施工的过程,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作出最优化处理,确保景观工程顺利展开,达到理想的质量和效果。
三、推动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景观设计,所以,教师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去,目前我国跟多高校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已经应用到了数字化信息技术,但是还是处于一个不够成熟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强化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景观设计课堂教学服务,还需要高校逐步推进。
1.全面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数字化虚拟技术是新型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它最大的应用功效就是能够将多种的学科技术合成一体,通过这种信息技术,学生能够体验到更为真实的景观设计环境。当前,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有,virtools、quest3d、VRP等。为了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为了解到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教师有必要在景观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展示有关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完成景观设计工程,向同学们展示出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实际设计中的成效。这也是讲解和宣传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使学生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系统和完整的介绍之后,这个时候教师经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够建立强大的信息库,并且以其自身设计感十足的的系统界面使学生产生了视觉上的共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到信息技术具有传统图纸所不具备的效果,学生经常使用到的SKTECHUP、3DMAX软件制作山河、水流和建筑等场景和模型的时候能够极大的缩短制作时间,并且使场景的画面变得栩栩如生。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展示信息技术强大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
3.让学生们掌握对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在景观设计的课堂中应该教会学生对Lumion软件的操作和使用,Lumion是当前十分流行的一个软件,它能够实现视图的3D性能,为学生展示出真实的演示成效,高水平的图画,并将其高效的结合在一起。Lumion软件能够使学生创造出虚拟实际的真实效果,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惊人的建筑设计成果。在景观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好Lumion软件的操作方法,实现对设计命令、界面和信息库的建立,这样学生才能使用这个软件为景观设计服务。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将SKTECHUP、3DMAX软件教授给学生,强化学生对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四、总结
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关键词:景观设计 审美功能 形式美技术与艺术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具体的说,景观设计是对某一区域所占用的土地进行设计安排和对景观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与整合,并体现其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所谓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也就是指功能与形式美及技术与艺术。因此体现功能与形式美则是景观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功能与形式美更好的结合达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
景观设计的历史及现状
(一)历史
人类已经用了几万年的时间,摆脱了与动物相似的树栖洞居的生活方式,摆脱了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终于建立起美丽如画的家园。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不仅能够适应自然,而且学会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改善周围的生存环境。景观设计作为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手段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二)现状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的重要标签——档次水平。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主要包括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商业街、滨河景观、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小区环境设计等;再小如雕塑、种植配置、公共设施,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要更好地运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重中之重。
1、景观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品位水平。在“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盛气凌人或奢华的用材及装饰,也就意味着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的投入。设计师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
景观设计中的“温饱型”功能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责任很重大。一个设计项目到最后的完成,我们往往会花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去研究设计的风格、手法、形式、功能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如果对一个建筑作品我们一直强调它的功能,我想很多人是可以理解的。而对于景观设计了说,一般的人则不会注重这种功能反而更看重的是它形式上的美感,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可以作者休息、可以散步和不同类型的广场等这种最基本的需求。
景观设计中的形式美
形式美法则,通常是属于构成设计的范畴,看似与景观设计大相径庭,事实上,当我们把一个舒适、恬静的,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景观设计进行提炼以后,会发现这些景观具有各种形式美法则的影子。例如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他们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注重功能的同时再注重形式美感。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苏州园林具有深邃的布局方式和充满自然之趣的形式美。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水静石动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4.讲究门窗的雕刻与装饰,营造盛气凌人的高雅。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无一相同,给人各种审美上的喜悦。
从苏州古园林中我看到了在功能完备的基础上繁多的增加了装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景观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美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向古人学习设计中的优点,在考虑好功能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形式美感,而不是现在的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档次”追求虚无缥缈的品位和追求空壳的形式美。
三、功能与形式美以及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功能与形式之关系
功能与形式美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正所谓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也就是指功能与形式美及技术与艺术。因此体现功能与形式美则是景观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功能与形式美更好的结合达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设计既要有艺术要素又要有科学要素,是精神功能与实用功能,美的要素与实用要素相互抗拒又相互统一的过程。不同的时代对功能与形式之间关系的表达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形式追随功能、形式追随激情等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继提出。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功能与形式美就像景观设计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的好与坏。由于现代景观设计收到生活日益多样化和建筑环境类型差异的影响,它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功能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无论怎样变化均离不开功能与形式美,只有从这两方面出发,景观设计作品才能体现它本身的价值。在景观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美集中体现在整体的平面布局,以及在构成设计体系中的物质的构成形式。例如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无论从构图特征还是所表达的意境都没有离开功能与形式美,这两个重要因素自始至终都贯穿于园林设计的过程之中。从古至今中西方的景观设计案例,都能发现功能与形式对设计影响至深,因此作为当代设计师只有加深对功能与形式的理解,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以后的设计案例中,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四、景观设计的未来的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在科学技术、材料更新等方面的拓展,景观正朝着生态、人性、多元、功能、审美、创新等方向发展。景观形式日益呈现多元综合形态,成为时代文化的承载体。功能就是温饱,形式就是小康,没有小康哪来的温饱。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是功能与形式美形成完美的统一。
景观设计的发展,要吸取传统景观设计中的精华去其糟粕。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必须依托于功能与形式美的结合,及对日益多元化世界的体会和认识。要主动走出去,拓展视野,与时俱进。最终要使功能与形式美完美的结合让景观设计更加生动多彩。
参考文献:
[1]唐济川《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1.手绘技法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景观设计属于艺术设计范畴,需要有美术基础,需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手绘表现做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之一。而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又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的。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材料、什么风格的手绘表现技法,都是从美术的基础造型训练中得来,经过演变和转化而形成的。可以说美术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绘表现能力的好坏。景观设计不但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更要有正确的美学思想和掌握美学的基本规律。而美学思想又是从长期艺术造型的训练中理解和形成的。观察发现问题、理解提出方案和深化落实表现是设计创作的一个完整的全部过程。在这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这也是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的充实艺术底蕴的过程。
手绘技法能力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而演变来的。所以景观设计专业的手绘技法包括了绘画的全部过程。从设计草图的构画,到最终效果图的绘制,都是对美术基础的实践与延续,也是对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我院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手绘能力强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而且设计创意的水平也都是比较强的,相反手绘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是懒得动笔,很少有创意草图和深入的设计过程,作业大多是靠资料的拼凑而成,最后的绘图效果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些同学为此而失去了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兴趣。手绘能力的不足,是影响学生和设计师全面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2.景观设计教学中手绘技法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景观设计学科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使我们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思维狭隘、缺乏创意、创造性弱、设计中照搬和模仿现象非常普遍、设计语言贫乏等等。形成上述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填充式教育培养,缺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也存在某些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信息处理能力的迅速增强,各种软硬件层出不穷,以及软件操作的简单化,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设计师选择计算机作为主要设计工具。使得制图和文件修改、文件存储等复杂工作变得更为快捷。然而计算机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方式,而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排斥个性,使各种图像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局限于表现空间质感气氛的真实性为主的写实训练。另一方面,片面追求“手绘感”和“设计味”,以致忽略结构,歪曲透视,最终导致忽视手绘思维的过程和问题的探讨。
因此,我们在景观设计教学环节中应重视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研究,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切实的措施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加入主题创意单元,在一节课时间内全班同学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创意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
以图形的方式进行思维是人类最早认识世界和记录思想的手段。用手绘技法课程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线条练习的环节中,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认识线条开始,培养学生记录和捕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在空间训练的环节中改变案例作品原有的视角,建立新的观测点来表达,在原有画面中加入一些新的创意元素,改变家具原有的布置和格局,甚至是风格,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这是对完整设计构思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最佳展示。训练学生通过对线条的取舍和重新组织来观察对象,从而用主动思考的方法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基于图解思考能力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
手绘表现体现为图解思考的能力,是景观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图解的思考所体现的交流作用:首先在于自我交流,作者与设计草图的相互交流,涉及了手脑与纸面图像,在同一纸面上表达多样的创意思考,同时训练学生的多维思考。例如:在同一张作业纸上既有透视效果草图,有平、立、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分析图、全景草图,使学生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不断转换。其次是与客户的交流,作者与非专业的客户交流,那么,在交流的图形上更需要清晰的表达。例如:训练学生在反复推敲的草图中提炼客户最好接受的方式。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徒手绘制比例、尺度、透视、结构准确的透视图和平立面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形成景观设计人才所特有的图解思考能力。
3、基于艺术素养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
作为景观设计师,除了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外,其美学素养和艺术情操是必须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学生仅在考前经过几个月的绘画突击训练外,学生基本没有太多机会进行更多的绘画训练。因此,手绘技法在满足设计思维需要的同时,更应该起到如画家或音乐家不间断的手头功夫训练的作用。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除了进行具体的设计构思外,还要有写生训练、手绘资料收集、以图形的方式记日记等形式,并鼓励多种工具的表达和创意表现。最终达到通过手绘技法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4.结语
手绘表现技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空间设计思维与表达能力。课程具有综合的内涵,注重专业课程体系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手绘表现技法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程式化和开放化的统一体,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空间创造能力,就要从教育模式的创新入手,摒弃盲目临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倡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时俱进地对课程进行有机的调整,才能真正体现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形成适应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① 郑曙D:《室内设计思维与方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② 刘铁军、杨东江:《表现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