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文1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要想借助现代信息优势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尝试探索远程教育发展道路,以远程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等,让学生接受更为科学的教育和指导,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远程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能够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优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优秀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师资力量等的共享,促使我国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性的提升。因此基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优势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

一、巧用远程教育,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才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讲解工作,进而深入理解相关语文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1]。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小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影响,他们对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必然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教学信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赤壁之战》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媒体优势为学生播放赤壁之战的模拟战场画面,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中对赤壁之战形成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像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分析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必然会更为理想。

二、合理应用远程媒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远程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其不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共享,还能够保证教师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轻松自由学习氛围的创建都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巧用远程媒体,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促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远程媒体的优势,设置相应的线上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狼扑向小羊后的多种后果”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如狼用力过猛掉进河里;猎人经过后用枪打死了狼;小羊被狼吃掉了等等。这样借助线上远程教育,学生具有充足的独立学习空间,并且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同学学习思路的影响,学生能够自由的发展联想和想象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独立得出学习结果[2]。这样,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学习思维的限制,还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应用远程教育,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进而掌握教学重点,攻克学习难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的介入远程教育思想,能够对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攻克学习难点,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对于城市中的学生来说,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悯农》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农民生活的感悟就是一项教学难点,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向学生播放与悯农诗文有关的农民生产场景,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体悟诗歌情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学生就能够顺利攻克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学生的精神思想也会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新时期,随着远程教育的出现,我国基础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远程教育不仅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强化,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马飞 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武康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凤香.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成功(教育版),2013(1):235.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回归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仅注重“知识传授”、追求教学程式化、力求答案标准化进行反思,试图打破唯“工具性”的语文课堂,改变名篇佳作被人为肢解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但我们经过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追逐“学本”的课堂中,还带有刻意的人为痕迹。我们要反思教学中人文精神失落的现状,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寻求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

1.识字教学中的“师问生答”。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工具性”,眼中只有教案、只有知识点,而不见学生,整节课堂充斥着提问,内容有四声、结构、字意、造句、组词,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跑,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童稚的语言、思维的碰撞。2.阅读教学中“见材不见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过程僵化,从作者简介到通读课文、概括大意、逐句逐段分析,每一步尽在掌控之中,教师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教师以烦琐的讲解、频繁的提问替代学生的阅读思考,学生缺少感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句空话。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囿于封闭的课堂、教材,脱离了实际生活,思维发展受到阻碍;学生是听众,其主体性缺失,思维广度、深度发展受限,会刻意揣摩教师提问意图、问题答案,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3.作文教学“画地为牢”。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而不是围着教师转,成为一个被牵线的木偶,按教师指定的顺序观察,僵硬而缺少活力。教师以成人化的语言评偶像,批评多于表扬,缺少人文关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回归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小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语义”、轻“语感”的倾向,这是不利于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不利于发挥教材的感染作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谓语感,简要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加强语感训练,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到重要位置。而种种事实也证明:语感的培养并不能依赖于教师的一味“讲解”,也不能仅靠自己的一味“阅读”,而是要切实采取多种方法的结合与训练。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扫除心理障碍

打开学生敢于表达的大门,这是培养语感的关键。爱迪生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都更能击溃人类。”现在,小学生害怕在公开场合讲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学生不敢说话、说不好话的主要原因来自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恐惧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即使是著名的演讲家,他们开始时也难免出现紧张情绪。20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和演说家、英国首相丘吉尔,第一次在国会演讲时,由于害怕,思路中断,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恐惧心理的产生,一是由于自卑,二是由于过度自尊。自卑是一种唯恐被轻视和被排斥的心理在起作用,这种心理使人不能轻松自如地说话;自尊一旦过度,就会导致内心虚弱,在众人面前怕说不好而被人讥笑。因此,我们要使学生了解,几乎所有的人,包括老师,都会对当众说话怀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名家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承认真实,并进行积极的疏导,加之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就可以逐渐有效地克服学生心理上的恐惧与自卑,树立自信意识,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扫除心理的障碍,调动其敢于说话的积极性。

二、丰富知识储备

卢克莱修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学生怕说话、说不好话、说不清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没有从多方面说明问题的材料和能力,因而使说话单调平板、苍白无力、底气不足。事实证明,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出众的表达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扎实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内存。

要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一般说来要靠两种途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学习,丰富词汇积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多记、多理解,增强记忆,培养语感。特别是,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二是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一些适宜的实践活动,这样会直接接触很多事物,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能够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材料和说话的机会。有些人谈天说地,滔滔不绝,内容丰富,其主要原因大多是见多识广,知识面宽。

只要我们真正抓住课堂教学和课堂的外延,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实践,就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培养语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习惯

语感需要经过学生反复不断地实践感知才能产生和领悟。我们的责任就是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读书、感受、领悟,在此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创设情境。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与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描绘的情景,这样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景,增加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增加学生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出语感情境,使学生隐性地调动多种感官,下意识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语感训练创造最佳条件。

2.引导想象。想象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表达的内涵,就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化成生动的图像资料或者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想上发散延伸,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培养情感,加深感悟。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指什么?通过想象,学生更能够加深理解,升华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精神的伟大。

3.强化朗读。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佳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们对语言文字敏锐感觉的表现。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节奏变化,是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平时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语文课上要多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要标准。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开展朗读、讲演、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互相找口误、多练习。课外多听播音员的播音,多模仿、细揣摩。

4.释义悟情。文章是由词句组成的,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比较、揣摩,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程度。一些词语比较生僻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释义。如《五彩地》中有“折射”一词,可以直接打开投影仪,让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大家马上理解这就叫“折射”。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生动,但学生领会有难度,不妨采用删换比较法。如:《我喜欢》中有这样一句:“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列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句子改换成“那禾苗在一起好像毯子,让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然后让学生对比品读,交流感受,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出作者语言的精妙。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理答 策略思考

一、细读文本,为有效理答提供保障

上好阅读课,文本细读是基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去细读文本,自己没有感悟,用什么来与学生进行对话呢?只有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生命化的语言,课堂上才可能运用自如,有效理答。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一位老师教学《称象》,问学生:“假如你在场,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生1:我想造一杆很大的秤,用吊机来称。教师没有盲目认同,而是引导:吊机是现代化工具,古代没有那么先进哦?大家先静下心来想想,讨论讨论再说。生2:搬石头太费力了,把猪、羊赶上去也行呀。师:这个办法真好!朝着这个方向想,我们试试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生3:用人来代替石头,让人上船,比赶动物更方便。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哎?你们说,曹冲会不会当时也想到了这些办法,但他为什么不用呢?生4:我曾经看过称象的动画片,曹冲为了把大象赶上船,费了好多劲儿,动物是不太听话的,要把这么多猪羊赶到船上,太难了。生5:老师,我觉得人比石头大,但比石头轻,可能船上站满了人,船也不会下沉到划线的地方。师:孩子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想想,还会想出更好的方法。教师在这个教学片段里进行积极的理答,凸显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

二、广泛阅读,为有效理答奠定了基础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说:“理答就像练书法一样,首先要入格,然后才能出格,达到人课一体的境界。这也是所谓的课感。炼就课感的因素很多,但首要基础就是教师多读书!与学科有关的和超越学科的都要多读,涉猎广泛才能丰富我们的积淀,为形成智慧理答能力奠定基础。”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一个片段:师:好,停下笔,让我们再来看一眼圆明园。这被英法……毁灭的圆明园的焦土,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对英法鬼子说你们真的忍心放这把火吗?你们是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我鄙视你们。鄙视这种遗臭万年的行为。师:孩子有志气!生2:中国人民永远憎恨你们,憎恨你们那颗的心。师:要牢记这一笔血债啊。孩子,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生3:英法联军,我们会永远记得这把大火,我们会以两把大火还给你们的。(众笑,掌声。) 师:我知道这是你内心的两把大火,这必将是化做你振兴中国,富强国家的力量啊。生:这把大火毁灭了我们圆明园的雄伟建筑,举世闻名,可见放这把大火的英法联军多么地残忍啊。师: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痛恨上,面对这把大火,我们还应该对自己说。生:中国人一时的懦弱造成我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的毁灭。师:从这把大火中,孩子们读出了一点,落后就要挨打。生:中国人啊,你们怎么会那么懦弱呢,一场大火都不敢救,你们应该对猪狗不如的人来点压力啊。师:孩子,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知道你对当时的清政府,当时的军队不满,如果那时换做你,一个血性的男儿会挺身而出,有志气啊。

这样的课堂,老师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声音、体态营造一种忘我的氛围,用诗一般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在对话中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又让孩子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国家要自强自立”,使文本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充满智慧的理答与老师课前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广泛的阅读是分不开的。

三、关注问题,是实施有效理答的有效策略

1.降低问题的难度。理答是促进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都会把学生课堂问题的回答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行保存,并把原来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为多个小的问题进行发问。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的状况。课堂教学中,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并将其转变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小问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适度转移问题。如在回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课的教学片段之后,教师就可以这样进行教学:今天我们可能会有新的收获噢!现在打开课本,进行自由朗读。在读完之后要说说你们对唐僧师徒有没有新的感受。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基础来进行课堂理答,学生们所说都是他们心中所想的,同时也是他们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对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体会和感悟给予重要的关注和肯定,因此,在这里最有效的理答做法就是给予学生鼓励。在这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可以急于把答案完美的呈现出来,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去找出最终的答案。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文5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人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是进行新授课的主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我先利用计算机出示天都峰的高山图片,让学生欣赏山的“高”和“险”,由此导入新课,板书题目,让学生走进情境,走进课文的学习。

同时,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作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探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及丰富的物产,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分别展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让学生欣赏并用不同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特点,补充了课文缺乏图片展现的不足,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他们如同身临其境,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了大大提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感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不但要突出教学重点,更需要解决好“突破难点”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方法有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讲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学生对詹天佑如何修筑铁路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和火车在“人”字形路线上如何行进的理解,如果教师只是画图讲解,部分学生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学生不一定很清楚。然而我们如果用网上下载的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一切便一目了然了,所以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非常顺利。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的理解就更加困难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就拿古诗的学习来说吧,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理解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炼、体会古诗的意境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一难题,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景,我设计了能体现诗景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古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在理解诗意时,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西湖不同天气、不同景物的美丽,从而给学生以深邃的联想空间,使其感悟到古诗的意境美,于是教学难点不知不觉就得到了突破。

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开发了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材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语文资源,从而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如教完《猴王出世》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对美猴王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更进一步地了解,我课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西游记》中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板报。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在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汇总,使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掌握了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88-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应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对学生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地融入课堂,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活跃。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文章对语文教学合作探究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均衡分配,使各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小型团队,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部分学生在探究学习任务,而其他学生很少参与,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过于淡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想象,提出怎样才能快速高效地把人救出来的方法,各小组要将本组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汇总,然后由小组统一组织,按照提出的方法进行情境再现,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又能够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提升其自信心。

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智力发育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合作探究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也影响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地表达出来。对于学生表述存在缺陷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进而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这对于提升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酸的还是甜的》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分组讨论“酸”和“甜”,也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尝一尝,并谈谈感受,进而对酸和甜有所认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描述和形容。学生对酸味可以这样描述和形容:和柠檬或醋差不多,容易让人产生口水,^于酸的话,会让人龇牙咧嘴,甚至牙齿有打颤的感觉。课堂最后,还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引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的关键时期,其认识事物和客观描述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他们的智力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起点较低,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明显匮乏。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词汇累积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合作探究当中。例如,在教学《海滨小镇》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这句话当中的“甚至”一词的具体含义。在进行探讨时,教师同样让学生分组表达意见,有了教师提出的这个要求,学生会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记录下来,以方便作答时快速地进行表达,这对于提升合作探究学习效果非常关键,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此外,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还应该明确,小组之间的分组必须合理,要将学生准确地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并进行平均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大致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合作探究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广大语文教师要赶紧行动起来,加大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力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