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门旅游,随之而来的就是旅游行业的兴起和蓬勃的发展。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导致蓬勃的旅游行业发展缺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中职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多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为社会培养不少旅游管理人才,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毕业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的要求。

1、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素质和年龄都偏低。我国的教育结构形式导致了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者,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就普遍的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加上中职的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的松懈,导致学生更加的不会在课余的时间学习,中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相对较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年龄比同等专业的大学学生的年龄小4岁,导致他们的心智没有大学生强,社会的实践能力比大学生弱的多,短短2年半的理论教学和半年的实践教学很难让他们掌握旅游业宽广的知识。这些都造成了中职学校学生在先天上的不足。

1.2 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经验。由于我国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和传统教育的限制,导致目前中职学校匮乏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现在许多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大多是其他专业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而且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较深刻的认识,不能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加之部分新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从事过旅游管理行业,实践教学经验和理论教学经验都比较匮乏,不能有吸引力和系统性的教授学生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

1.3 教学方法的不合理。许多中职学校只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而忽视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一直在中职学校中被当作辅的课程,中职学校也一直没有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框架,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停留在了解和简单的技能培训的层面。而且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实践也相对较小,专业老师的能力也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不能将旅游管理的理论只是和旅游业的市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引用的案例比较老套,没有创新点和特色。国内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都大同小异,没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吸引力,对旅游行业的描述还停留十几年前。校外的实践形式大多以酒店实习为主,在实习期间学生从事许多体力活和一些重复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让学生身心疲惫的同时,还学不到足够的知识。在酒店从事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劳动的工作会使大部分学生感觉到旅游管理的实践内容与在学校学习的旅游管理知识大不相符,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实践学习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意义。

2、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探讨

2.1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注重从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打造特色为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学生的个性化魅力的培养和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和工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职学校打造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必要途径。中职学校应当从公共课程和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走自己的特色,重复应用本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系统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走差异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让他们顺利走向人才市场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这是我国教育都要共同培养目标,也是在教育体系中的难点。在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创业思想和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一个方面是创新能力的现实化,创业能力又将创新能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中职学校还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引方向。在课程的设置中还需要增设国际旅游相关的课程,大力的开展国际旅游管理的新的理念和发展动态,这会为学生开拓新的视野和目标,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目标提供新的思维。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开展一些学术报告,让业内一些有名的专家和企业家来为学生介绍旅游新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创造新和积极性。

2.2 正确的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学生今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中,会遇到旅游者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解决和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这样那样的工作场景,教会学生如何站在旅游工作者的角度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去解决老师预设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和富有创造性去理解专业知识,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却不知研讨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案例的内在问题,并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然后教师再根据各个小组问题解决方法点评其优点和缺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的质量对案例教学本身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典的、高水平的案例能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达到对某个问题举一反三的目的。这就需要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课余化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删选、整理、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融入到真实、代表性的和富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景中。

2.3 重视教学实践的作用。培养专业性、应用性人才一直都是中职教育主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中职教学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中职教育应当时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同时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必须结合专业性理论,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系统,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和理论知识脱轨,必须做到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认识实践、模拟实践和专业实践这三个方面。认识实践主要是通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来让学生对旅游行业和今后的旅游管理工作有了感性的了解,这样他们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考察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甚至去酒店兼职增加阅历。模拟实践是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导游模拟实验室、模拟餐厅等,配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能提高实习的效率,避免老师和学生在校企之间来回奔波。专业实践就是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去真实的场景中工作,目前专业实践的内容包括酒店实习、景区实习和旅游社实习,通过这3个方面实习内容系统性的掌握旅游管理的要领。

3、小结

旅游行业的高速的发展与快速的产值增长为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机遇。中职学校在对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时候一定要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这样才能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为学校和企业创品牌,为旅游行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想要保证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就离不开高质量的旅游专业的人才作为基础。而在当下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中,应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一、体验教学的概念

体验就是通过亲身实践了解身边的事态、亲身经历,能够通过自身的经历,再根据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事物的本意。体验是人的一种内心的活动,是人对某一事物有着真实的感受并能够产生情感的过程,人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会在心里留存记忆。

体验教学是教师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引导他们感受、经历已达到实现了解知识并能够将其掌握的目标。体验思维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等三个方面。教师在开展体验思维教学的模式中,能够使学生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当下很多的旅游管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灌输、讲授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的都是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已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客观理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自主性以及灵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这样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实践条件不足

目前,很多的高校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旅游专业的教学设备并不完善,有很大的缺陷。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备投入不够,缺少多媒体设备、模拟实验室不完善,很多高校的旅游专业的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条件来供学生体验学习,体验室的面积狭小,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由于教学设施上的不完善,严重的阻碍了体验教学模式的发展。另外,很多高校并不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实训基地建立的非常少,在平时的旅游专业教学中,基本上都是理论课,实践课一般都是在学生毕业实习时去体验,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

(三)教学过程内容教材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业日益发展成熟。但在高校中,很多的教师教学过程依然是讲台、黑板、教材和粉笔。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课桌上一边听一边记笔记,不能使学生感受旅游的体验,教师没有将体验思维融入到旅游管理教学中。

三、体验思维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改变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并进行实践教学。想要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一定要彻底改变教学模式。将一贯的传授式教学转变成体验式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及实践的过程。教师可以创造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实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校的旅游管理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创建模拟情境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前做好策划,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遵照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利用典型的案例,把学生带入设定好的事件中,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带动课堂的气氛,更能够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全面得到提高。教师创造模拟情境,可以选择探索性的案例或是描述性的案例,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改造成一个情境,不仅嫩增加课堂的趣味,也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饭店市场营销》这一课中,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可以将成功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1984年北京的长城饭店,在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把握住了机会,成功得到了接待团的公关营销,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传授学生,并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感受案例中的技巧、思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三)进行探讨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探讨式教学与情境相结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知识的交流、讨论以及分析,能够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理解有不同的见解,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在进行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能够各抒己见,将情境融入到课堂上,使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及感受,这样能够使学生的体验思维充分的被开发,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饭店服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特点来进行有效的分组,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能蚴寡生充分的参与进来,在模拟室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饭店服务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运用相关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该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理解知识点,更能够通过体验思维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结语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3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是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现在许多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偏理论轻实践。现在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缺口大,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800万人。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12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400万人。所以,本课题对合川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访谈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

1、文献资料法,通过利用知网查找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现状。

2、访谈法,通过对合川周边学校及本校旅游本科生的访谈,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与看法,以及学生期望的实践教学的形式、时间和组织形式。通过对合川周边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及部分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等进行访谈,了解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和旅游高校的人才供给情况。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多维视角(旅游企业、学校、学生)对研究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在校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进行调查,从实习及就业能力暴露的问题分析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旅游实践教学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2013年8月至12月对合川周边高校及其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调研;2014年7月至9月对北京国航万丽酒店、山东蓝海酒店人力资源人员进行访谈。对旅游企业及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对旅游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人脉关系,访谈北京国航万丽及重庆华帝王朝酒店人力资源及钓鱼城国际旅行社经理得知,他们在招聘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会依次考虑以下因素,学生身体素质、心里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沟通技巧。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职业道德(敬业、服务意识、礼仪、诚信),身心素质排在第二,职业技能排第三。而学历及成绩排第八位。

由此可见,旅游从业人员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形象气质,并且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更适合进这行。旅游业从业人员一般都是从基层做起,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一定要敬业。旅游企业在招聘时候功利性都比较强,不看重学历而看重能力,大专和职高的学生相比本科学生更踏实,更容易为旅游企业所用。

(二)对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及教研人员调查现状分析

通过对合川本地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做访谈得知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缺乏硬件设施

高校实践教学条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财政投入不足,无力购置新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先天不足;再者,由于旅游业日新月异,学校购买设备跟不上旅游企业设备更新,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落后于企业的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科学

不少学生反馈学校安排许多课程学了没有多大用处,比如经济数学等。

3、毕业生实习安排不到位

通过对毕业生的了解,发现许学校毕业实习都是放羊式管理,大都安排在最后一年,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有些学校专业实习计划没有规范的要求,不易执行。学生去旅游企业进行为期不长的实习,企业常把学生当作苦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度,导致很多专业学生毕业后改行从事其它行业。

4、师资条件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不足

学生反映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学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工作和过硬的行业岗位技能,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少,行业的影响力也无从谈起。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计划运行表中安排的实践教学常常不能落实,导致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即使安排了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也统一安排,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师资力量也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硬件条件的建设

硬件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加大对实训室硬件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数量。并且根据行业发展的速度,硬件的更新换代也要跟上。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三)完善产学研教育激励机制

1、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尽量给教师提供较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政策,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为他们施展才华建造平台。

2、对表现突出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指导教师给予表彰,旨在形成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教师应结合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线路上的景区(景点)、饭店、旅游交通、导游过程、旅游购物商店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环节和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打下感性认识基础,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四)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4

随着新旅游法的促进,旅游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变化。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培养蓬勃发展,旅游院校增长迅速。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教育和人才培养飞速发展,但是近几年来新疆旅游业面临着专业人才潜流失问题。各级各类旅游院校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中不少人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等各种原因纷纷流出行业。旅游业却呈现出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弱化的趋势,现有的高素质人员流失严重,众多旅游管理毕业生不愿意或难以进入该行业,造成专业人才的浪费。

在专业人才教育方面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而实践教学目前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并未得到全面的发展,该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太理想。一方面旅游行业相关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到旅游行业相关单位实习。即便如此,旅游管理专业按照教学计划必须要设置实习这个环节, 但是这样的实习效率不高。

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现状

(一)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行内就业率低,流失率高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2013年10月1日)新旅游法出台后新疆旅游行业内部得到了全新的改变。在业务和法规方面以前没得以解决的问题都得以解决了。旅游业有可以依靠的法律了。国家旅游局2014年7月7日的《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等院校1068所,其中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中等职业学校933所。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167人,毕业115人,在校57人;硕士研究生全国招生1569人,毕业1317人,在校4742人;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共招生5.34万人,毕业4.54万人,在校20.12万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共招生11.08万人。其中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788所,全国共招生4.61万人。中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2.30万人,毕业10.88万人,在校31.87万人。虽然对专业人才教育数量明显增加,但是专业人才到相关行业就业数量没有明显的增加。我国旅游从业人员中旅游专业人才比例偏低。据统计,旅游饭店中仅有36%的高层管理者所学专业与旅游相关,中层一级的管理者相关专业比例高一些。旅行社旅游专业人才比重较高,超过了总量的一半,旅游景区中非旅游专业占81.7%,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中非旅游专业高达90%。因此,旅游业急需大量的有旅游专业背景的人才,否则将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二)缺乏专业优势,行业风险太大

本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但不是很精通。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的上岗要求跟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面广,但不精通冲突。虽然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但是专业技能方面本专业的学生跟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没有太大的可比性。所以在专业优势方面本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太大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稳定,本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进一个较大的旅游机构是相当难,中小性旅游相关机构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稳定,时刻存在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因为旅游行业在各方面的风险也很大。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所以就算毕业后找到一份相关行业的岗位,但是稳定性没保障。因此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进旅游企业就业的意向率不是很高。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影响因素的调查

(一)问卷调查

问卷所涉及到的是新疆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分别发放为新疆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毕业生,新疆财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民语言班和汉语言班150个人,新疆大学民语言班和汉语言班150个人,新疆农业大学汉语言班150个人,新疆师范大学民语言班和汉语言班150个人。一共600份问卷。

(二)问卷的统计分析

论文的数据依托使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针对于新疆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应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关于本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方面的意见。问卷发放600份,收回的有584份,收回率97.33%,。调查问卷中的每一道题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对旅游相关行业的看法有关。数据统计如下所示:

表1所示,本专业高考填志愿自己选的占42%,被调级的或者对本专业没有基本了解就选本专业的占58%.分析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填高考志愿报名本专业的学生不到一半。分析上面的表可知,一半以上的学生虽然报名的不是本专业,上专业后还是会对本专业抱有希望。这说明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

分析如图可知,上本专业的学生一半以上的职业证书导游证,没有导游证的占少部分。这说明学生毕业之前为了就业择业做准备,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

分析如表可知,本专业的学生有酒店工作经历的占大部分,可以得出本专业的学生在工作经历方面跟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冲突。本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旅游行业直接相关的职业所占的比率不大,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其他行业,从而得知本专业的学生潜流失的关键在就业意向问题上。

从上面的表可得,本专业的大学生虽然学的是旅游专业,但是毕业后选择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比率不到一半。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偏向于事企业单位。选择跟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工作的仅有10%.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势以稳定的工作方向所占的比率比较大。因此旅游行业的波动性和跟本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人才潜流失。

从上面的图可得,本专业的学生所考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里面导游证的比率最高。这说明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旅游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职业资格。

从上面的表可得,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和满意度。主要问题在于学的广泛而不精通,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因此在就业时显现不出专业优势导致人才潜流失。

从上面的图可得,本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还是不愿意去酒店工作,从这数据可知,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上的明确区别。虽然酒店也是和旅游业相关,但本专业的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酒店就业。

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专业人才潜流失的原因在于以下三大方面:高校的教育模式,旅游业自身的原因和学生的择业。

(一)高校教育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的影响

旅游院校是为旅游业提供专业人才的主体。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是连接高校与旅游企业的桥梁。高校的教育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业人才的择业和就业。

1、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点

(1)专业课程设计跟其他专业没有可比性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跟酒店管理,饭店管理,旅游酒店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没有太多的区别。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各个二级科目培养层次上没有体现各自的培养目标。学校跟不上专业课教材的更新速度。专业课教材选择上没有跟变化同步。导致很多专业课程的内容,行业发展趋势,最新变化等跟专业密切相关的信息没有传输给学生。

(2)老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很多专业课实际应用性很强。实验课的时间该占大部分时间,但是因学校的设施设备,实验室条件等原因教学还是在课堂上讲理论为主。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动手能力未达标。

2、教师团队缺乏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由于新疆旅游业比我国其他地区起步的较晚,缺少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教师的实际操作经历不是很多。专业课教师任职没有相关实际工作经历要求。教学之前学校不会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和培训的条件。教师的大部分培训是理论培训,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能有实际操作培训师几乎没有的。导致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教育上的弱点。

3、对实习单位的选择不够重视

实习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习更为重要。学生通过实习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打基础。但是高校对学生的实习安排与管理不够重视。有些学校虽然给学生联系了实习单位,但是岗位和环境是否符合技能培训上的要求,实习效果和质量是否能够保证,实习期间学生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都未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的实习单位是酒店。而且实习内容,实习期间的技能训练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实习不是很理想。最终变成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误区,离校就业时不考虑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

(二)旅游业自身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的影响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发展方面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力度。 旅游行业竞争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开发利用是旅游行业生存的保障。但是行业发展的不稳定性,管理中的各种缺陷导致行业中的专业人才的流失。

1、行业发展趋势不稳定

旅游业在全国范围内算是比较热门的一个行业。但是旅游业是一个很脆弱的行业。它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约束。旅游的老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不管哪一个因素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行业。旅游业的发展这六个要素的相关条件都同步的时候才能实现稳定的发展。除了旅游业本身的这些因素之外,行业法律法规,新业态都会直接影响旅游业。在新疆这些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更为明显。虽然现在新疆旅游业的淡旺季区分慢慢淡化,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在各方跟国内其他省份相比相对不稳定。

2、没有明显的学历优势

旅游业相关岗位大部分是服务行业相关部门工作。比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在旅游业就业的大部分大学生在学历层面上没有明确的区分。这是一方面是行业性质所确定的,另一方面是行业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更是不愿意到旅游业相关部门去工作。加上旅游业相关岗位工资待遇,福利水平跟其他行业相比处于偏低水平。所以大部分毕业生宁愿在一个用不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岗位上也不愿意到薪酬福利不太好的能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岗位去工作。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情况对潜流失的影响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潜流失与学校培养模式,旅游业自身的原因等以外还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观念认识的误区以及能力缺乏等主观原因。所以存在着专业人才自身制约的因素。

1、对稳定工作的青睐

大学生毕业后一方面是因父母亲对他们稳定,体面工作的要求,很难能选择旅游业相关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旅游业相关部门工作大部分是企业。加上这些旅游业相关企业的知名度也不高,旅游行业的波动性较大,大部分学生希望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所以在旅游行业就业在很大的程度上考验毕业生的择业观。

2、实习期的认识误区

学生在实习期间对相关行业,相关工作的认识不够,甚至对本行业产生反感,不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果对本行业产生好感和认可实习学生很有可能办完毕业离校手续以后在实习单位继续工作。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里面在自己的实习单位继续工作的基本上没有。是因为学校在实习环节对学生了解行业的指导不够,导致学生还没做出就业行业确定之前就对旅游行业工作失去信心。

3、缺乏旅游行业工作适应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比如,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人机关系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服务意识,礼节礼仪等方面还是很欠缺的。这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关键能力,学生必须在这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感受和体会它的重要性。而这些能力的具备和适应,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问题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问题的解决从学校,行业管理和学生自身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校应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的整合对策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旅游业人才,高校需要不断地探索。需要不断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旅游院校的教育经验。从而培养出符合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1、设计具有专业技能突出的课程

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偏向各个专业自身的特点,突出专业技能。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客房知识,前台管理等方面的认知度和旅游管理专业相比更系统,扎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旅游行业方面的知识还是不够。专业技能不突出。

专业课教材选择方面,多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育跟旅游业的新变化同步。避免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踏进工作岗位以后迷失方向,不懂自己所学专业所属行业的状态。

2、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

(1)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老师的授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提出的问题不在于寻求唯一标准的答案,而是考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与能力。教学中应该加大参与访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动手等课程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充分发挥现代各类信息来源主体的作用,如微信公众平台,旅游信息网站,多媒体教室,旅游类报刊杂志的宣传作用,大量增加学生的课外读物,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发关注旅游业相关信息和新闻,改善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既对相关课程深入理解,也能增强自信心,开拓视野。举办各类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技能训练和比赛,让学生练出扎实的基础功,为将来到旅游相关单位实习打基础。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

3、加强教师团队技能培训和提高专业课教师任职资格

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的培养跟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授课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学校得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任职资格。学校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定期给专业课老师进行技能提升培训。

4、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1)建立诚心稳定的实习基地

一般来讲,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在经营管理上,服务技能上都要比较健全完善,标准严格的制度,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对实习生比较重视。学生在此实习可以学到更为规范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意识。另外经济效益好的实习单位可以为学生实习所做出的贡献支付合理的报酬,对于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建立诚信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障实习效果和质量的首要前提。

(2)注重学生实习心理的疏导

学生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心理准备不足,在人际关系,劳动强度,心里落差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学校应该选派比较有经验的教师到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度过心理上的难关。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新的工作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个人获得经验,展现才能的机会,又是旅游业考察,选拔人才的绝佳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还可能会遇到不少压力和挑战,实习带队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让学生摆正心态工作,不受负面因素的干扰。学校领导有机会也应到实习点看望和慰问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转化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3)严格实习管理制度

现在的学生普遍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有的依赖性很强,有的自私自利,有的自律不严,有的怕累怕苦。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实习的进行。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点挫折和不顺,就会表现出悲观失望,心里不平衡,想放弃实习,甚至带头闹事的情况。所以,建立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是确保实习安全有序,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的依据和手段。学校应该根据实习的规律和培训要求,制定系列配套的实习管理制度。如,实习管理办法,实习手册,实习规范和考核标准,实习考核奖惩制度,实纲,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实习合同等。有了完善的制度,重点在于执行。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学风,否则再完善也是一种摆设。

(二)旅游业自身应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潜流失整合对策

旅游企业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事业成就的平台,应该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利用及开发上更好的去完善制度,开拓渠道,当今旅游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业的主力军旅游企业应该注重吸引人才,利用人才,开发人才,激励人才,企业能把人才留住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1、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完善管理体制

大部分毕业生青睐于稳定的工作。所以旅游企业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实现给旅游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稳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以及福利。完善行业的管理体制,实现管理系统化。降低各类旅游业相关投诉,事故等的发生率。比如,导游和旅行社的劳动关系中必须签订用人合同,保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酒店试用期的监督等。

2、实现专业人才学历分级

因旅游业的特殊性在旅游业工作的在岗人员的学历级别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分级。为了减少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潜流失旅游相关部门,旅游企业等在招聘人员过程中对学历级别的要求要明显体现出来。到单位以后的工资待遇,提升等方面考虑各个学历级别上的区别。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报考资格按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进行调整。旅游业是更新速度最快的,体现时展变化的行业。所以对于职业资格的要求与时展相适应是必然条件。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对人才潜流失整合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保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受过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员工群体,是旅游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旅游人才的主要储备。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

1、正确认识旅游行业和自身优劣势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作为旅游业专业人才首先得正确理解旅游业,对旅游业有个全面的认识。突破对旅游相关行业的误区。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对行业的观察不够加上专业知识不扎实,繁衍自己对旅游业不正确的认识。所以不管是就业还是择业首先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业有准确的定位。在校期间多关注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业各类信息以及新闻。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巩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历优势可能显现的不是很明显。其实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完全可以转换一种思想,基础的工作暂时体现不出学历的重要,积累的知识是为了以后能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本科生现在已经具备了过硬的理论基础,再积累扎实的实践经验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观念和思维上的转换时很重要的。

2、全方位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跟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偏高。所以本专业的大学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1)沟通能力

在对人提供服务的旅游业工作,善于沟通交流是最基本的能力。本专业的学生应自觉树立沟通意识,掌握沟通的原则,懂得沟通的礼仪规范,灵活运用沟通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交往艺术水准。在工作中能与客人,上级,同事进行良好的交流,为事业的稳步发展尊定基础。

(2)团队意识

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以团队形式运作的,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人才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旅游工作者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步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服务效果。旅游业的工作必须是人与人合作进行,才能使管理效益达到最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树立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事业的成功提供支撑。

(3)心理素质

由于旅游服务工作突况多,所以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挑剔的客人,好面子的,无礼的,粗暴的,严厉的等等各种客人。都需要员工以礼相待,灵活应变。

(4)人际关系

能够被周围的人接受,并与大家轻松快乐的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觉得自己学历高就不把别的员工放在眼里,也不要因为自己社会阅历较浅就自卑怯懦。应该虚心学习老员工的长处,认证听取领导的建议,保持应有的谦虚和尊重。做事不卑不亢有原则性。这样很快就与大家成一片,融洽和谐的工作。

六、结论与展望

(一)新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潜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技能不突出,学校对学生的实习环节不够重视。在校的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方面学校没有具体的计划。

旅游业自身原因主要是行业发展不稳定性和行业工作人员学历等级没有分明的等级分层和旅游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及福利保障没有实现。

学生对于学习机会不珍惜。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旅游行业工作存有成见。这些学生的心态不太端正,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在学习时的态度比较倨傲,使学习时间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完成学业的形式。

(二)结论

高校应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能力培养,职业素养造就,实习管理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旅游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旅游业通过提高旅游企业知名度和完善管理制度,以及定位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学历分级等方面做好专业人才的利用和开发工作。为企业及整个行业留住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230-02

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教学的现状

1.中国独立学院的发展。1995年民办四川电影艺术进修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四川师范大学电影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学院。到2008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6所,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

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产物[1],是新时期解决中国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需求间矛盾的必然产物。大多数办独立学院的大学都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依靠重点大学的师资力量,教育基础,学科优势等,合理地引入民间资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受社会关注。

2.中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教学的特点。独立学院是在社会需求旺盛而政府投入不足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格局下产生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利用其品牌和教学资源优势同社会资本合作创办的新的大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有效扩大本科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与高职院校培养的高层次岗位技能型人才也有差别,它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同时,独立学院严格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上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系的教育不可能走一般高校通过历史积累实现发展的老路子,而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的方针,依靠创新来建设品牌,通过创新来实现发展。

3.增城学院旅游管理教学的特点。华师增城学院地处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由华南师范大学与康大公司联合创办于1998年,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东省内独立学院最早开办本科教育。旅游管理系成立于1999年。1999―2002年间,开办旅游管理方向专科教育;2003年,在继续开办专科教育同时,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停招专科班,专办旅游管理本科。

根据旅游业日益国际化、多样化的特点,旅游系立足广东、面向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坚持“一体两翼”的培养模式和“三突出”、“三加强”教学方法。即学生在具备牢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各类管理软件运用及二次开发能力、较高的旅游专业外语文字水平和较熟练外语口语能力。

针对教师而言,突出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与专业化;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加强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开发教学;加强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实践。

针对学生而言,突出学生的实操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注重学生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此,在校内设有专门管理软件教学实践基地,与夏湾拿酒店、珠江帝景酒店、广之旅国际旅行社等十多家著名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业务联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开设了旅游专业考察、旅游企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二、独立学院旅游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域原因以及对旅游学认识的偏差,对基层服务行业的不认可导致对学科不感兴趣。旅游行业需要不同专业、层次的人才,对人才需求有潜在定位,这对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差异化的要求。按照国内学者的研究,这种人才分层需求的潜在定位可以划分为初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三种[2]。这种人才分层需求是呈金字塔状,一般来说,拥有优势教育资源的著名大学的学生所获得的教育能使他们拥有胜任高级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较高的综合素质。

2.课程设置的重复性以及学科的交叉性,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意味着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传授,学校教育要培养何种规格人的问题[3]。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由于增城学院旅游管理学科主要依托于地理和历史学科,在课程体系上存在着对原有母系学科的依赖,忽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专业特色,缺少科学合理、合适自己的、独立的、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更多地考虑是传统科目的设置以及老师在读时的设置,而不是旅游专业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人设课现象较传统专业更为严重,造成部分教学内容重复,从而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

3.就业的形势以及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少,对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打击很大。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服务行业是伺候人的工作,感到比其他行业低人一等。由于缺乏实习经验,旅游本科毕业生只能从最底层的服务岗位做起,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初级岗位工作则看起来要“优越”很多,这种同一学校、同一院系毕业的学生初次就业后社会地位的巨大落差,增强了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失落感,打击了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的信心。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的流失率较高,多数会选择其他的就业机会。一般在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依旧坚守在旅游企业。因此,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4.学生对知识以及对未来的用途不明确,用学生自己不成熟的思维判断知识的实用性:有用就来,没用就去学习所谓适合他自己的发展的知识。大学的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太多,其自身发展与所学知识的矛盾导致其冠冕堂皇地选择自身发展。

5.教师人才队伍的缺乏。独立学院的旅游专业师资匮乏,不少教师是转行或跨行。知识来源于书本,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再者,年轻教师学识不能让学生信服。教师自身的教与学的矛盾,教师自身的学习成长是不改革、服从的一代(前几年的大学教学,很多老师都是灌输式教学,因此,现在的年轻教师容易用当年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而当教师毕业走向社会后却发现改革铺天盖地地涌来,虽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但对教学改革也是在摸索中。

三、独立学院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注重结合地域特征,转变就业观念,拓宽旅游学科的就业渠道。首先必须看到:与旅游本科毕业生行业认同度低和就业率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迅猛发展的旅游业所提供的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70万个旅游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 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 900万人[4]。旅游服务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是一条产业链,能够给不同层次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中国旅游业面临着巨大人才缺口,这缺口既有总量上的缺口,也有结构上的缺口。近年,广东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全国旅游三分天下,广东占其一”的局面。2006年,旅行社组团国内游1 135万人次,出境游197万人次[5],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广东省内拥有超过2 300家的旅游企事业单位。且拥有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年度国内旅行社双百强旅行社达44家。其次,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转变长期形成的“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偏见和大学生“天子骄子”的看法,让大学毕业生正确的看待旅游行业前景,提高学生对旅游学科的兴趣。

2.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针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岗位任职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注意在基础课中突出基础性、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按照高素质劳动者的实际要求,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适当结合”;在专业课程中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强调“突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真正从独立学院实际出发,安排出合理的、适合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

3.继续发扬一体两翼的教学思想。一体两翼模式是增城学院旅游管理教学优势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多种专业技能,很值得推广。在现实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训,除了旅游管理中景区管理、旅行社基本管理外,还要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学习画图工具,如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学习管理软件,如旅游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同时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摒弃应试教育,挖掘学生潜能,注重因材施教,培养有个性的人才。

4.加快考试改革,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我们是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大学生,而出来任教之后面临的是素质教育,因此是路漫漫修远。但有一个好处就是深受其害,就知道弊端在哪,而努力改革,因此堪称与学生共进退。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不能仅仅通过期中或期末考试一张考卷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而是要把平时实训课的表现以及实习、模拟课、讨论课的表现都记入最终成绩,对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做多方面的测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便于其成为合格的人才。做到产学结合,加强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仅仅让学生在大四毕业之前进入酒店实习,而是要利用每一个实训课、暑假或者寒假的机会,边学习边实践。

5.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要造就能够肩负起旅游专业素质人才培养任务的师资队伍,首先,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只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其次,聘请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入学校做指导教师,补充教师力量。最后,独立学院可以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苗.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理论界,2008,(10):184-185.

[2]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三十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

13-17.

[3]邱云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59):397-398.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6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